1、古生物學家從恐龍化石骨頭中分離出來的軟組織發現了什麼?
一般來說,化石中的有機分子在超過10萬年後就不能保存下來。但古生物專家們希望進一步的研究能准確揭示,從這些化石骨頭中分離出的軟組織構成究竟是什麼。如果這些軟組織真是由恐龍有機細胞構成的話,那麼那裡就應該保存有基因信息。根據專家們的大膽推測,如果能夠從這些恐龍的軟組織中分離出特定的蛋白質,或許就能更進一步了解恐龍的生理構造,甚至從中提取恐龍的DNA也不是完全沒有可能。如果真的能提取到恐龍的DNA,那麼復活科幻電影《侏羅紀公園》中的恐龍或許會真的成為現實。
2、這是什麼恐龍?誰知道?給介紹一下。謝謝
你的圖是中華龍鳥復原圖的局部、
這是原圖
中華龍鳥 編輯詞條
B 添加義項
?
中華龍鳥生存於距今年內1.4億年的早白堊世。1996年在中國遼西熱河生物群中發現它的化石。開始以為是一種原始鳥類,定名為"中華龍鳥",後經科學家證實為一種小型食肉恐龍。
基本信息
中文學名
中華龍鳥
拉丁學名
Sinosauropteryx
二名法
Sinosauropteryx
界
動物界
門
脊椎動物門
綱
蜥形綱
目
蜥臀目
亞目
獸腳亞目
科
美頜龍科
種
原始中華龍鳥
分布區域
中國遼西熱河
生存年代
1.4億年的白堊紀
目錄
1發現
2研究
3顏色
4特徵
5意義
6藏品信息
折疊編輯本段發現
折疊經過
1996年在中國遼西熱河生物群中發現。
中華龍鳥
中華龍鳥(19張)
它的最初骨架大小有1米左右,前肢粗短,爪鉤銳利,後腿較長,適宜奔跑,全身還披覆著原始絨毛。長期以來,對於鳥類是不是恐龍的後裔一直存在不同的看法,中華龍鳥的發現提供了一定的證據。
中華龍鳥化石發現於中國遼西北票上園鄉。中華龍鳥的脊柱和體表有著流蘇一樣的纖維狀結構,這種結構有可能是羽毛的前身,它沒有飛翔功能,主要是保護皮膚和體溫。
中華龍鳥前肢粗短,爪鉤銳利,利於捕食,實際上是一種小型肉食恐龍,其牙齒內側有明顯的鋸齒狀構造,頭部方骨還未癒合,有四個頸椎和13個脊椎,尾巴幾乎是軀干長度的兩倍半,屬於獸足類科。中華鳥龍化石的發現是近100多年來恐龍化石研究史上最重要的發現之一,不僅對研究鳥類起源,而且對研究恐龍的生理、生態和演化都有不可估量的重要意義。當大批恐龍在中生代晚期相繼退出歷史舞台時,人們相信,這種稱霸一時的爬行動物已經徹底完結了。其實,恐龍並沒有絕滅,它們中的一支或幾支,正試圖離開陸地向空中發展。
翼龍類最早具備飛行的"翅膀",只不過這種翅膀上沒有真正的羽毛,翼龍的胸骨很寬,像鳥一樣具有龍骨突,但它們不能做長距離飛行,還不是空中的征服者,在沒有成為真正的飛行家之前就從地球上消
中華龍鳥化石
中華龍鳥化石
失了。誰是空中的征服者呢?鳥類出現了。
1996年8月,遼寧省的一位農民捐獻了一塊化石標本,它體態很小,但形似恐龍,嘴上有粗壯銳利的牙齒,尾椎特別長,共有50多節尾椎骨,後肢長而粗壯。此外,最引人之處是它從頭部到尾部都披覆著象羽毛一樣的皮膚衍生物。這種奇特的象羽毛一樣的物質長度約0.8厘米。科學家們經過認真地研究,確認這是最早的原始鳥類化石,由於是在中國發現的,被命名為"中華龍鳥"。
折疊考證
經考證核實,"中華龍鳥"和"帶羽毛的恐龍"確實都來自遼寧北票四合屯。化石均產出於一層2~7米厚的含有火山灰的湖泊沉積的頁岩中,這層頁岩在整個地層中則位於一大套厚厚的被地質學家稱為熱河群義縣組的地層的下部。而且,"帶羽毛的恐龍"實際上是"中華龍鳥"化石標本的正模,二者是某種動物的同一個個體。它原來是被四合屯的一位農民挖掘出來的,從化石的中間沿著岩層的層理分成了兩塊(正模和負模)。隨後,正模被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的陳丕基研究員得到,負模則被中國地質科學院的季強研究員得到。
折疊地點
遼寧北票市本是中國北方一個不知名的小城。然而,1995年和1996年相繼發現的孔子鳥、中華鳥龍等珍稀化石,使得這個地方頃刻間名聞天下。
孔子鳥大小與雞相近,有類似今天鳥類的喙嘴,沒有牙齒,尾錐骨縮短,前肢變成了翅膀,
中華龍鳥
但殘留強壯的爪鉤。與德國始祖鳥相比,孔子鳥與現代鳥類關系更為密切,所以很可能它才是鳥類的真正祖先。這一發現改寫了德國始祖鳥化石為鳥類始祖的歷史,證實鳥類的祖先在中國。另外德國始祖鳥全世界只在德國找到7隻,孔子鳥至今已發現數百隻,且多數保存較好。
中華龍鳥化石長約68厘米,頭骨低而長、腦顱很小,後肢長,前肢短壯,尾巴長,身上披有長而密的毛,嘴具劇齒狀牙。最初被認為是鳥,後中國古生物家經過細致的研究,將它歸類為恐龍,並定名為"中華龍鳥"。恐龍皮膚化石全世界僅發現幾件碎片而已,而且都無毛,有毛的中華龍鳥是研究生物進化的重要依據。中華龍鳥在國際上也非常知名,新近出版全世界100多位學者撰寫的《恐龍的百科全書》,封面就是一隻中華龍鳥。
除了上述古鳥、類鳥化石,北票還發現了其它古生物化石,其中有大量昆蟲化石,如蜻蜓、蜂類等,不少於400種,而且保存之好令人嘆為觀止。另外北票的植物化石也十分豐富,其中最令人矚目的,是世界最古老的被子植物--遼寧古果的發現,不僅將裸子植物向被子植物進化的時間提前了1500萬年,而且證明被子植物的起源在中國。
折疊編輯本段研究
折疊證明
研究證明,中華龍鳥的形態特徵和身體大小與產於德國的一種小型的獸腳類恐龍--美頜龍相似,它們可以被歸為一類。中華龍鳥是兩足行走的動物,成年個體可以長到2米長。在它的背部,有一列類似於"毛"的表皮衍
尾羽龍化石,與中華龍鳥很相似
生物。一些古生物學家認為這是原始的"羽毛",因此,中華龍鳥應該是一種原始的鳥;另一些古生物學家則認為,這種皮膚的衍生物不具備羽毛的特徵,而類似於現生的某些爬行動物(例如蜥蜴)背部具有的表皮衍生物結構--角質剛毛,也可能是纖維組織。
從化石骨骼來看,中華龍鳥擁有很多典型的恐龍特徵:它的頭骨又低又長,腦殼(解剖學上稱為腦顱)很小;它的眼眶後面有明顯的眶後骨,"下巴"(解剖學上稱為下頜)後部的方骨直;它的牙齒側扁,樣子像小刀,而且邊緣還有鋸齒形的構造;它的腰臀部骨骼(解剖學上稱為腰帶)中恥骨粗壯,向前伸;它的尾巴相當長,有60多個尾椎骨,尾椎骨上還有發達的神經棘和脈弧構造;它的前肢特別短,只有後肢長度的三分之一,前肢的特徵顯示它的生活時代要比德國的美頜龍晚。陳丕基等研究人員在1998年1月8日出版的英國《自然》雜志上發表了研究論文,認為中華龍鳥是一隻小型的獸腳類恐龍。當然,根據生物命名法則,季強最初給它定的名字"中華龍鳥"則依然使用。
折疊討論
中華龍鳥
中華龍鳥
古生物學家們對中華龍鳥身上的似毛表皮衍生物的功能進行了討論,一些人認為它可能是一種表明性別的"裝飾"物;另一些人則認為它是一種保溫裝置。後一種解釋似乎是更為合理的,因為小型的恐龍和小的始祖鳥為了高效力的活動應該需要具備高的新陳代謝率,因此也就需要保持體溫。由此推論,中華龍鳥身上的似毛表皮衍生物表明,小型的恐龍有可能是溫血動物(也就是恆溫動物)。也有一些古生物學家推測,這種"毛"是羽毛進化過程的前驅,因此稱其為"前羽"。目前,古生物學家還在使用新的方法對它進行進一步的研究。
有趣的是,在中華龍鳥的化石骨架中,發現它的腹腔里有一個小的蜥蜴化石。顯然,這只蜥蜴是中華龍鳥捕獲後吞下的獵物。
至於中華龍鳥的時代,近來根據對其產出地層的深入研究,科學家基本上把它確定為白堊紀早期,距今大約1億3千多萬年前。
據《自然》雜志在線報道,科學家對中華龍鳥化石的最新研究表明,這種後來進化成鳥類的恐龍身上很可能並沒有羽毛,早期的羽毛進化很可能並非為了飛翔。這一發現對羽毛進化理論提出了質疑。這一成果發表在近期的《英國皇家學會會刊》上。
折疊成果
此次研究的中華龍鳥化石出土於中國遼寧省熱河地區,這種"酷似鳥類"的 恐龍生活在距今1.4億年前的白堊紀早期,對於研究羽毛的起源具有極其重要的科學價值。
來自南非KwaZulu-Natal大學的Theagarten Lingham-Soliar和同事在研究中發現,中華龍鳥頸部、尾部等處皮膚纖維的排列方向十分雜亂,同時並不具有證明羽毛存在的鯡骨狀特徵。他們認為,中華龍鳥身上的絲狀"羽毛"結構應該是機體膠原纖維等軟組織的退化殘遺。
鳥的起源是科學界懸而未決的重大難題之一,早在100多年前,古生物學家就曾在德國發現了始祖鳥,為了進一步揭示鳥類起源的秘密,科學家們進行了不懈的努力,但直到本世紀八十年代,總共才發現了10塊保存程度不等的始祖鳥化石,它們成了人類描述鳥類起源故事的全部依據。鳥類是不是從恐龍演化而來的?鳥類是怎樣進化和發展的?靠始祖鳥有限的材料很難進行全面和深入的研究。
中華龍鳥的發現立刻就傳遍了全世界,因為它為我們提供了從爬行動物向鳥類進化的新證據。我國的古生物學家研究後指出,中華龍鳥既保留了小型獸腳類恐龍的一些特徵,有具有鳥類的一些基本特徵,成為恐龍向鳥類演化的中間環節。中華龍鳥的"羽毛"成片狀,具有羽軸。這些羽毛與現代鳥類的羽毛結構有所不同,代表了早期鳥類演化的初始階段。從中華龍鳥顯示的特徵看,它比德國的始祖鳥更加古老和原始,中華龍鳥的骨骼特徵象恐龍,頭較大,有牙齒,尾椎數目多,行動敏捷,但還不具備飛翔的能力。但根據全身披有原始羽毛的這一重要特徵,或許可以把它歸入鳥類而不是恐龍類,因為爬行動物身上披有盾甲或鱗片。鳥類身披羽毛是為了保持體溫和利於飛行。
遼寧北票地區保存中華龍鳥等化石的地層,記錄了地史時期曾經發生過的珍稀事件,正因為這種地質現象的發生和發現的機率很底,因而極為罕見和珍貴,中華龍鳥化石的發現和它的價值,自然也會愈加引起科學界的注目。隨著對中華龍鳥的深入研究,世界鳥類學家逐漸認識到,始祖鳥更加接近現代鳥類,中華龍鳥才是恐龍向鳥類演化的真正的中間環節,鳥類進化和發展的秘密正在一步步揭開。
也有說法認為,中華龍鳥是早期虛骨龍類恐龍和鳥類沒有關系。而羽毛存在在大量恐龍中,恐龍是鳥類的祖先,但中華龍鳥不是。恐龍中是鳥類的祖先的是馳龍科恐龍。
折疊編輯本段顏色
據《每日郵報》2010年1月28日報道,英國、愛爾蘭以及中國科學家日前首次發現了恐龍的顏色:生活在1.25億年前、奔跑迅速的食肉恐龍中華龍鳥,全身覆蓋著黃褐色和橙色相間的羽毛,而尾巴則是橙白兩色相間的。這一發現不僅揭示了史前恐龍的外貌特徵,同時改變了科學家們對恐龍進化成鳥類過程的看法。
盡管很多恐龍化石都保存非常完整,包括骨骼、牙齒甚至肌肉,但科學家們卻一直找不到有關恐龍顏色的任何線索。 《侏羅紀公園》或者《與恐龍同行》等電影中的恐龍顏色,也都是猜測的,而新的發現改變了這一切。
中華龍鳥的化石最早發現於中國東北,沿著它的頭、脖子、後背以及尾巴,長著與眾不同的鬃毛,形成斑紋。利用電子顯微鏡,科學家發現化石中的"黑素體",這是一種羽毛里的微型結構,不同的"黑素體"會讓羽毛、皮膚或者頭發出現不同的顏色,包括黑色、灰色、橙色或者棕色等。
研究發現,中華龍鳥全身覆蓋著黃褐色和橙色相間的羽毛,而尾巴則是橙白兩色相間的。研究人員還發現,1.5億年前的始祖鳥有著白色、黑色和橙棕顏色的羽毛。
折疊編輯本段特徵
折疊外形
經科學家證實中華龍鳥為一種小型食肉恐龍。它的最初骨架大小有1米左右,前肢粗短,爪鉤銳利,利於捕食,後腿較長,適宜奔跑,全身還披覆著一至原始絨毛。其牙齒內側有明顯的鋸齒狀構造,頭部方骨還未癒合,有四個頸椎和13個脊椎,尾巴幾乎是軀干長度的兩倍半,屬於獸足類科。
折疊骨骼
從化石骨骼來看,中華龍鳥擁有很多典型的恐龍特徵:它的頭骨又低又長,腦殼(解剖學上稱為腦顱)很小;它的眼眶後面有明顯的眶後骨,"下巴"(解剖學上稱為下頜)後部的方骨直;它的牙齒側扁,樣子像小刀,而且邊緣還有鋸齒形的構造;它的腰臀部骨骼(解剖學上稱為腰帶)中恥骨粗壯,向前伸;它的尾巴相當長,有60多個尾椎骨,尾椎骨上還有發達的神經棘和脈弧構造;它的前肢特別短,只有後肢長度的三分之一,前肢的特徵顯示它的生活時代要比德國的美頜龍晚。陳丕基等研究人員在1998年1月8日出版的英國《自然》雜志上發表了研究論文,認為中華龍鳥是一隻小型的獸腳類恐龍。當然,根據生物命名法則,季強最初給它定的名字"中華龍鳥"則依然使用。
折疊認定
中華龍鳥復原圖
中華龍鳥復原圖
中華龍鳥化石發現於中國遼西北票上園鄉。中華龍鳥的化石,長大約70厘米,寬大約50厘米,化石上的動物,既像小型的恐龍,又像一隻准備飛翔的鳥。化石上的圖案:化石上有一個十分奇怪的動物形象,這個動物大約有家雞那麼大,高高地昂著頭,翹著尾巴,就像一隻驕傲的公雞在報曉。頭很大,滿嘴長著帶有小鋸齒的尖銳牙齒,前肢非常短,尾巴卻出奇地長,一副向前奔跑的姿態。
專家們分析,那塊像龍又像鳥的化石上,骨骼特徵很像小型的獸腳類恐龍,頭較大、有牙齒,行動敏捷,但還不具備飛翔的能力。而且,專家還發現,這種動物還有一些類似羽毛的物質,但是,這些"羽毛"呈片狀,與現代鳥類不同。 根據以上的特徵,將這塊化石上的動物,定名為"中華龍鳥"。在1996年第10期的《中國地質》雜志上,首次刊登了這塊化石的研究成果。
折疊編輯本段意義
折疊震驚世界
總統柯林頓在《國家地理》雜志創刊110周年慶祝大會上,手持封面印有尾羽鳥復原圖的最新一期《國家地理》雜志,稱贊中華龍鳥、原始祖鳥和尾羽鳥是最重要的科學發現之一。
中華龍鳥化石
中華龍鳥化石
這一自然奇跡是由中國科學家在中國遼寧省西部的朝陽市境內發現的。重要的發現起始於1996年8月,中國地質博物館館長季強在該地獲得了一塊奇妙的小型"恐龍"化石,"恐龍"長有很短的原始羽毛,具有似恐龍又似鳥類的特點,季強將其命名為中華龍鳥,並認為介於恐龍與鳥類之間的過渡型動物。頓時,轟動了新聞界,轟動了古生物界,震驚了全世界。
折疊科學價值
中生代以來,朝陽地區被捲入瀕太平洋活動帶,受太平洋板塊向中國東部板塊俯沖作用影響,產生了一系列盆嶺相間的構造格局。主要盆地有7個,盆地內以火山沉積構造為主,其中賦存有極豐富的生物化石。目前,僅對金嶺寺--羊山盆地東緣中段46.3平方公里范圍內,即朝陽市北票為四合屯一帶進行了重點地質調查,初步確定,已發現的中生代生物化石包括6個門、14個綱、20類、93個屬、141個種,構成了一個系統的、完整的"熱河生物群",是中國遼寧省西部化石寶庫的最重要組成部分。這些寶貴的地質遺跡,對研究生物起源、進化和古地理、古氣候、古生態環境都具有重大科學價值。
中華龍鳥化石發現於朝陽市北票四合屯,賦存於晚侏羅世地層的凝灰質粉砂岩中,據中國和世界古鳥類專家研究考證,中華龍鳥是恐龍向鳥類演化的過渡型動物。這一重大發現,為鳥類起源於小型獸腳類恐龍的假說提供了重要證據。1996年12月,在四合屯又了現了中華龍鳥後代的化石,該化石產出層位在中華龍鳥化石層之上的5.5米、孔子鳥化石層之下的8.5米處。據專家研究考證,該鳥類具有很低的飛行能力,比德國巴伐利亞州索倫霍芬始祖鳥要原始些,故命名為原始祖鳥。1997年夏天,在四合屯又發現尾羽鳥化石,經專家研究確認,尾羽鳥與原始祖鳥相似,而比原始祖鳥又進化了一步,但仍比德國始祖鳥原始。
國內外著名古鳥類專家對朝陽市北票四合屯了現的各種鳥化石進行了深入研究,多數認為中華龍鳥雖然不會飛行,卻是鳥類的鼻祖;原始祖鳥和尾羽鳥是具有很低飛行能力的初鳥類;孔子鳥是具有短距離飛行能力的鳥類。這一發現和研究成果,是二十世紀最重要的科學發現之一,使生命發展中鳥類起源與演化的研究迎來了曙光,取代了130多年來德國始祖鳥是鳥類祖先的地位。以美國耶魯大學教授、著名古鳥類專家奧斯特隆(John ostrom)為首的歐美專家考察隊,在結束對四合屯考察後,一致認為中國遼西四合屯是回答鳥類起源與演化問題的最完美的地點, 這一地點的國際意義是空前的。
折疊重要地位
到目前為止,在中國遼寧省西部的朝陽地區發現鳥類化石250多枚,經專家研究確定為3個亞綱、11個屬、14種鳥類。僅四合屯地區就發現鳥類化石200多枚,包括4個屬、6種鳥類。朝陽地區發現的化石種類和數量之多,演化遺跡保存得如此系統、完整、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巴伐利亞州共發現7枚鳥化石,僅1個屬、2種鳥類,與朝陽市的發現是無法相比的。正如著名的美國古鳥類專家奧斯特隆(John ostrom)所說:"這些沉積和這些化石,不僅是中國的財富,也是世界的財富"。因此,中國遼寧省西部的朝陽是全球古鳥類研究學乾神歸夢想的地方,中華龍鳥已經由朝陽飛向全世界。
1998年10月,國家已批准以朝陽市北票四合屯為中心,建立了面積為46.3平方公里的鳥化石群自然保護區,保護區管理處遵照"依法保護、科學研究、合理開采、有效利用"的原則,管理工作已全面到位。在朝陽地區以及鳥化石群自然保護區內,中華龍鳥化石層位以下,還有厚度達千米以上的中、早侏羅陸相沉積地層,且保存得系統完好,是進一步研究生物演化和鳥類起源的理想場所,不但在中國而且在全世界也是典型的、罕見的。德國巴伐利亞州始祖鳥化石層位之下為海相地層,發現鳥類直接祖先和陸相生物演化遺跡的可能性是極小的。
遼西古鳥類化石的發現與研究成果具有劃時代的意義,由中華龍鳥引起的古生物理論與實踐的大碰撞並沒有完結,研究工作還將繼續。科學家們普遍認為,隨著研究工作的深入,朝陽市作為世界鳥化石的寶庫對這一領域的貢獻將越來越重要,越來越為世界所矚目。
我百度里抄的
3、有關恐龍的嘴
喙狀嘴 或者是鳥嘴狀
4、恐龍的嘴有什麼異同?
不同的恐龍有不同的嘴。
有名的鴨嘴龍的嘴酷似鴨嘴
5、說出嘴裡的有什麼軟組織?
說出嘴裡的有什麼軟組織?嘴裡的軟組織是舌頭。希望採納,謝謝你。
6、恐龍化石中的軟組織有什麼用途?
最近,美國北卡羅來納州立大學的古生物學家就宣稱,他們已經從距今7 000萬年前的霸王龍腿骨化石中分離出了軟組織。被分離出的軟組織幾乎是「完好無損的」,而且還是透明和具有韌性的,在顯微鏡下看起來,血管和細胞的內部結構還依然存在。
同樣,研究人員在至少3個其他保存完好的恐龍樣本里,進行了同樣的分離實驗。一個是8 000萬年前的鴨嘴龍化石;兩個是6 500萬年前其他的恐龍化石。結果發現這3個化石中同樣保存著血管、像細胞一樣的組織、類似骨膠原質的柔韌物質……
一般來說,化石中的有機分子在超過10萬年後就不能保存下來。但古生物專家們希望進一步的研究能准確揭示,從這些化石骨頭中分離出的軟組織構成究竟是什麼。如果這些軟組織真是由恐龍有機細胞構成的話,那麼那裡就應該保存有基因信息。根據專家們的大膽推測,如果能夠從這些恐龍的軟組織中分離出特定的蛋白質,或許就能更進一步了解恐龍的生理構造,甚至從中提取恐龍的DNA也不是完全沒有可能。如果真的能提取到恐龍的DNA,那麼復活科幻電影《侏羅紀公園》中的恐龍或許會真的成為現實。
7、恐龍的嘴有什麼不同?
不同的恐龍有不同的嘴。
有名的鴨嘴龍的嘴酷似鴨嘴,當然要比鴨嘴大出10多倍。
鸚鵡嘴龍的喙,簡直與鸚鵡的嘴一模一樣。與鸚鵡嘴龍有親緣關系的原角龍、角龍等,也長有這樣的嘴。
似鳥龍是一種像鴕鳥的小型恐龍,它長有鴕鳥似的無牙的喙嘴。
有個別小型恐龍的嘴又尖又硬,有點像啄木鳥的喙,喙中也沒有牙。
恐龍為了生存,一定要盡力去適應變化的環境。身上的器官,有的進化,有的退化了。
恐龍的嘴的變化,就是對環境的一種適應,與它們吃的食物有關。
鴨嘴龍的嘴雖說像鴨子,但它吃的食物及取食的方式卻與鴨子不同。在它的上下兩大片薄薄的喙中,密密地排列著兩行牙齒,有時多達2000個,形同磨盤,利於取食新的食物,將比較粗糙的植物的枝葉磨細,以利消化。
長有鸚鵡嘴的恐龍,在適應環境,開發新食物來源方面,也作出了許多「努力」。在白堊紀的晚期,大約1億年前,地球上的氣候變得比以前冷了,喜溫的、葉子又大又多的裸子植物開始凋零,而樹葉很小的顯花植物開始興旺起來。
顯花植物的葉子供應量雖然少了,但卻長有許多可供食用的果實。據推測,長有鸚鵡嘴的恐龍就很適於取食這類果實。也有人認為,這種嘴還適於挖掘草根。
有的恐龍為了適應偷蛋的生活,演化出一副啄木鳥似的尖而硬的喙。它肚子餓了的時候,偷偷摸摸到其他恐龍的蛋窩里,揀一個又大又新鮮的蛋,美美地吸食著蛋中的蛋白、蛋黃。在化石中曾發現有帶洞眼的恐龍蛋,就是被它們偷食過的。
8、恐龍嘴角連著的皮是什麼
你好,考慮上火,最好可以吃點牛黃解毒丸或三黃片
建議平時少吃一些辛辣刺激性食物,注意睡眠,少熬夜,還要注意平時的生活規律,多喝水就可以了
9、恐龍是什麼呀?
恐龍 (Dinosaur)這個詞字面上的意義是「可怕的蜥蜴」。這個詞是由英國解剖學版家理查歐恩爵士(1804-1892)所創造權,用來描述不符合現今生物的化石遺骸。其中多數肉食恐龍長有羽毛。
曼特爾恐龍是出現於二億四千五百萬年前,並繁榮於六千五百萬年前結束的中生代爬行動物。或為恐龍和與它同一時代的蛇頸龍、翼龍等的模糊總稱。恐龍在6500萬年前白堊紀結束的時候突然全部消失,成為地球生物進化史上的一個謎,這個謎至今仍無人能解。地球過去的生物,均被記錄在化石之中。中生代的地層中,即曾發現許多恐龍的化石。其中可以見到大量或呈現各式各樣形狀的骨骼。但是,在緊接著的新生代地層中,卻完全看不到恐龍的化石。由此推知恐龍在中生代時一起滅絕了。
恐龍種類多,體形和習性相差也大。其中個子大的,可以有幾十頭大象加起來那麼大;小的,卻跟一隻雞差不多。就食性來說,有溫順的 草食者和凶暴的肉食者,還有葷素都吃的雜食性恐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