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怎樣鍛煉有利於膝蓋內軟組織的恢復
膝蓋扭傷的一般處理原則是 安定情緒,固定受傷部位,用冷濕布敷蓋患處。手足扭傷者可抬高患部。頸部 、腰部扭傷者在搬運時不可移動患部。扭傷常伴有關節脫位或骨折,宜立即到醫院診 療。另外,扭傷後無論輕重,不可即刻洗澡、胡亂按摩,須送醫院治療。扭傷常用的 治療方法有局部封閉(用0.25%~0.5%普魯卡因)、葯物外敷內服、理療等。 如果有韌帶拉傷,其治療辦法是在拉傷之後馬上做到以下幾點: 1.休息、馬上停止運動,不要讓受傷的關節再負重 2.冷敷。冰塊或者其它冷敷可以幫助減少疼痛和腫脹,因為降低溫度可以減少血液循環。每次冷敷15到20分鍾,每天三到四次。 3.壓迫。用綳帶或其他辦法壓迫受傷局部可以減少出血、淤血。綳帶產的緊度要適中,你能感覺到有壓力但又不會讓你支端發麻或缺血。 4. 抬高患肢。抬高患肢的主要目的是減少腫脹,促進血液迴流。關於韌帶拉傷鍛煉中由於外力使關節活動超出正常生理范圍,造成關節周圍的韌帶拉傷、部分斷裂或完全斷裂,這稱作關節韌帶扭傷。最容易發生關節韌帶扭傷的部位在膝關節、手指關節和踝關節。 關節韌帶扭傷後,局部腫脹、疼痛、壓痛,有皮下出血的可看見青紫區。早期正確處理關節韌帶扭傷非常重要。因為韌帶組織不易再生恢復,如果處理不當或誤診而轉成慢性疾病,可能遺留功能障礙,且以後易再次扭傷。 急性損傷發生後,應立即停止活動,以減少出血。立刻用冷水沖損傷部位或用冰塊冷敷局部以達到止血的目的。然後覆蓋綳帶加壓包紮防止腫脹。韌帶完全斷裂或懷疑並發骨折的,在加壓包紮後必須請醫生進一步檢查和治療.經過24~48小時後,損傷部位的內出血已停止,這時可用溫熱毛巾熱敷或按摩以消腫和促進血液吸收.在進行溫熱敷時,溫度不要太高,時間不宜太長,按摩時也不宜太重,以免加重滲出、水腫或發生再出血。為了促進關節功能的恢復,應注意動靜結合,在沒有疼痛感覺的前提下進行早期活動。基本痊癒後,應加強關節周圍肌肉的力量練習,提高關節的相對穩定
2、養生、保養膝蓋的方法
檢驗方法:
平躺於床上,(如果只有自己就雙腿伸直坐在床上,雙腿一定要伸直,否則沒有感覺),用手的虎口對准膝蓋上延,拤住,保證膝蓋不能前後移動,然後大腿用力,如果感覺到明顯疼痛就是膝蓋內軟組織損傷了,如果疼痛劇烈,就是軟組織老化了
形成原因:
由於人體骨骼的結構特點,當腿步彎曲時膝蓋內的軟組織密實接觸,潤滑液體不能很好的保護膝蓋,長時間負重登山,造成膝蓋內硬性摩擦,導致軟組織老化。登山、騎自行車、爬樓等等,長時間膝蓋彎曲的動作都會導致軟組織老化。
治療:
1.服用阿司匹林以減輕疼痛和炎症
2.如果X照片反映有半月板撕裂,那需要外科治療,即關節鏡外科處理,那包括插入不銹鋼管子,用吸引器吸出撕裂的軟骨片。這種流行的新手術方法可讓人手術後一周內恢復運動能力。
3.理療之外還可以用中葯外敷、按摩
4.恢復措施:雙腿伸直平坐於床上,腿部保證平直的情況下,用力抬高,反復一百次。注意!不能雙腿同時,要分開進行。此方法的原因及作用:當雙腿伸直時大腿骨和小腿骨之間的距離最大,軟組織之間就能產生一定的空間。腿伸直用力上抬,實質是肌肉用力,就可以把潤滑液壓入膝蓋軟組織之間的空隙,給軟組織補充營養,長時間如此可加強軟組織的耐磨性能。
3、怎麼保養膝蓋?
適當鍛煉保持肌肉力量,用葯酒按摩,用膏葯類葯物使之血液循環流暢,溫筋舒絡。這個需要時間,不可能一下就好,中醫講究溫則通
4、教你怎樣做保養膝蓋的運動?
生命在於運動,我們的身體要想保持良好的狀態就要不斷地堅持鍛煉。那麼我們針對身體的各部位應該怎樣去做相應的保養運動呢?今天小編就和大家來分享有關如何保養膝蓋的經驗。
首先膝蓋承接著我們的小腿和大腿的經絡,是一個連接點尤為重要,所以膝蓋一定不能受損,這就要求我們平時要注意保護膝蓋,不要讓腿部受涼,冬季要佩戴護膝,還要經常熱敷膝蓋。生完寶寶的媽媽們尤其要注意月子里不能讓腿部受涼,否則以後會很麻煩的。
其次膝蓋的保養還在於不斷地運動。俗話說生命在於運動,任何事物都是這樣。但是我們還要注意不能讓膝蓋承受過多的重壓,這會損傷膝蓋的韌帶,也就是說膝蓋在一定程度上是比較脆弱的。所以最好不要長時間的把重物直接擔放到膝蓋上。
接下來如何做保養膝蓋的運動呢?首先比較簡單的是單腿壓運動,這個平時在家隨時都可以做。 將左腿向前方邁出一步,作半彎的姿然後雙手放在膝蓋上面,做八個節拍 的下壓運動,再換做右腿重復做剛才的動作。這個運動各年齡段人群都適合, 尤其是中老年人。
雙腿高彈跳運動。兩腿不斷地做上下高彈跳動作,注意是腳尖著地。這個動作要求 彈跳的高度和速度,因而比較適合年輕人來做。每次做1到2分鍾,每天做兩到三次,只要堅持下去就會有成效的。
依靠牆根站立,雙手平行放到正前方並做半蹲姿勢。可以做靜立運動,保持姿勢半蹲約1分鍾。 也可以倚牆而立雙手平行保持半蹲並不斷地往下壓膝蓋,每次大約一分鍾,這個對膝蓋受損的人來說做起來可能有些累,慢慢鍛煉就會好些。
雙手揉膝蓋運動。雙腳並攏站立然後做半蹲姿勢,將雙手放到膝蓋上方做左轉揉膝蓋運動四個節拍,再換作右轉揉腿運動四個節拍,每次交替的做3分鍾。此種方法做起來不會很累也能較好的鍛煉膝蓋的關節,有助於減輕膝蓋的酸痛等不適。
5、如何保養膝蓋
膝關節是人體較大而復雜的屈曲關節.它所受到的應力大,結構穩定而又靈活.膝關節疼痛時有發生,而這種疼痛往往被忽視或者被人們武斷地認為是關節炎等病症.其實,導致膝關節疼痛的原因有很多.
意見建議:
在日常生活中,多數關節疼痛並不是由外傷所引起.關節長時間受涼和巨大的溫差是導致關節疼痛的主要原因.尤其在秋天,冷暖交替之際,低溫或巨大的溫差會導致肌肉和血管收縮,引起關節疼痛.如果遇到這種情況,首先要盡可能地保暖,可以採用熱敷的辦法;其次就是降低運動量,讓關節得到休息.如果以上方法不能使膝關節疼痛有所好轉,那麼就要去醫院就診,明確病因.
生活護理:
膝關節疼痛可以採用適當的體能鍛煉減輕緩解:,堅持每天散步,走多遠可根據自己的情況確定,體質好可以走3-5公里,體質一般的可酌情減量.2,堅持做屈蹲站立動作,每天早晚各一次,每次根據自己的體力座30-100次,開始時膝關節軟可用手扶著扶手或穩固的椅子靠背,桌子邊,循序漸進,由少到多,由有扶手到放開扶手.3,壓腿,把腿抬到能夠抬起的高度,放到椅子上或其它適合的地方,輕輕的按壓並拍打足三里.壓腿的時間和按壓的力度要適度.4,每周堅持爬一道兩次山,不僅可以練腿,還可以促進肺活量,開闊視野,釋放工作壓,放鬆心情,促進身心健康.膝關節疼痛也會大大緩解.
6、日常生活中怎麼保養膝關節?
膝關節的任務繁重,營養又相對較差,所以在人體所有的關節中,膝關節勞損和運動傷發病率都排在首位,「說得『恐怖』些,我們的膝關節只有15年左右的『好時光』」,其餘的時間里,都會因為不同的原因而出現不同類型的疼痛。
15歲以前:膝關節處於發育階段,青春期的生長痛多發在膝關節附近。
15歲~30歲:膝關節處於「完美狀態」,運作起來可以說是不知疲倦。只要不破壞到膝關節組織,基本都感受不到它的存在。
30歲~40歲:髕骨軟骨產生了早期輕度磨損,會出現一次脆弱期,出現短期的膝關節酸痛,持續幾個星期到幾個月,有的人甚至還會覺察不到。髕骨軟骨是人體膝關節內一層3~5毫米厚的透明軟骨,可以為膝關節緩沖運動帶來的沖擊。但由於髕骨軟骨沒有神經分布,所以在全層磨損前只會在脆弱期拉響一次「預警信號」,在這段時期內要避免劇烈運動。也是從這個時候開始,對膝關節的使用不能再隨心所欲。
40歲~50歲:在走遠路之後,膝關節內側容易出現酸痛,用手輕揉之後會緩解。在膝關節中,半月板的作用是緩沖震動、保持穩定。人體的60%體重都是由膝關節內側支撐,因此內側半月板的退變發生也比較早。又因為半月板上有神經分布,在退變過程中人可以感受到酸痛。這個現象的到來提醒人們:該開始保養關節了。
50歲以上:膝關節會感覺到明顯疼痛,這是因為髕骨軟骨的「使用壽命」已到,軟骨全層磨損,關節炎已經產生。這時候應該節約使用關節,減少劇烈運動,尤其是上下樓梯和爬山,必要時可以使用拐杖來減輕膝關節承受的壓力。
其實,通過適當的肌肉力量、穩定性訓練就能對膝關節起到預防保健作用。
1、側躺練習:左側卧,膝蓋微彎,腳後跟並攏。頭枕在左臂上,眼睛直視前方。右手持約1至2千克的重物,放在腿外側。然後腹部綳緊,臀部綳緊,盡量抬高右腿的膝部,抬腿時身體不動,堅持幾秒鍾,放下。重復練習15次,換腿。
2、抬腿練習:站在一個穩固的長凳或台階後面,右腳踏上(腳後跟不要懸空),並將重量集中於右腳,身體抬高,左腳腳趾接觸台階,堅持1至5秒鍾。然後放低左腳,輕叩地面。重復8至10次,換腿。
3、架橋練習:平躺於地,膝蓋彎屈,雙腳分開,與臀部同寬,手臂放在兩側。緩慢抬起髖部,平穩離開地面。然後緩緩放下。重復15次。
4、伸腿運動:平躺,膝蓋彎屈,腳平放於地。伸出左腿,套入伸縮拉帶或毛巾,雙手抓住拉帶兩端。用拉帶把腿拉向胸前,再用力將小腿伸直,保持10至30秒,以鍛煉小腿肌肉和腳筋。重復該動作3至5次,然後換腿。
除此之外,專家指出,每兩周至少進行一次20分鍾的有氧運動;多吃含有維生素K(如豌豆、椰菜)或服用一些葡萄糖胺補劑,都對膝蓋健康有好處
膝關節的日常保健:
1、路不要走太久,當膝蓋覺得不舒服時就應立即休息。
2、不做大運動量的鍛煉,如跑步、跳高、跳遠。
3、避免半蹲、全蹲或跪的姿勢。如蹲馬步。
4、不做膝關節的半屈位旋轉動作,防止半月板損傷。
5、保持理想體重以減輕膝蓋的負擔。
6、注意膝蓋的保暖,可以穿長褲、護膝來保護膝蓋。
7、少搬重物,少穿高跟鞋。
8、避免外傷及過度勞動。
9、鞋子的選擇很重要。一雙合腳的鞋子,不僅可以讓你走路舒適,還可以減少運動時膝蓋承受的撞擊與壓力。
(1)腳背部分能與鞋子緊密結合,寬窄、長度均合適,能正確保持足弓的弧度。
(2)鞋子的重量以輕為宜,鞋底不宜過軟,而且要有點厚度。
(3)鞋後跟可以高2-3厘米左右,鞋底太平則走路時容易疲倦。
(4)鞋底上帶有防滑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