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丁季峰的與(㨰)法[搇法]推拿
倡導傳統醫學與現代醫學結合,取長補短,是丁師的學術思想核心,也是(㨰)法[搇法]推拿形成的理論基礎。從中醫推拿的歷代沿習及實踐經歷中,丁師認識到,理論知識的缺乏是推拿事業發展的主要障礙。他又看到,整體觀念、內外相連為中醫理論體系之所長,細究局部、探幽入微是西醫治學之所長,遂以中醫經絡學說結合解剖、生理、病理等現代醫學知識作為指導實踐的理論基礎,逐步創立了(㨰)法[搇法]推拿。
中醫學的解剖概念較模糊,這對指導手法應用帶來了困難,使許多被動運動手法容易造成醫源性損傷,如頸椎斜扳法,即為其例。對人體解剖知識的熟悉與否不僅直接影響診斷的正確性與治療效果,甚至可影響病人的生命安全,因此,丁師在創立(㨰)法[搇法]推拿中,對解剖學的重要性,認為無論怎樣強調,都不過分。
神經生理學知識告訴我們,神經系統對刺激反應性不僅取決於刺激量的大小,而且取決於刺激的空間分布與時間分布形式,取決於刺激的變化率。丁師創立的(㨰)法[搇法]推拿把經絡看作是全身皮膚、肌肉、肌鍵、韌帶等組織的有序集合。具有作用面積大,作用面和壓力均周期性變化的特點,一方面降低了手法力集中某一微小部位所可能對組織產生的損傷性,另一方面又由於廣泛作用於穴位及穴位之間的經筋、皮部而提高了手法效應。
丁師創立的(㨰)法[搇法]推拿之所以有較好的療效,這同他強調必須根據臨床病理特性,辨證施術分不開的。如肩周炎的病理變化分三期:急性期以滲出性炎症為主,組織充血水腫。此期機體組織對手法力較為敏感,故手法宜輕柔緩和,不宜配合任何形式的被動運動。粘連期以組織粘連為主炎症逐漸消退。此期手法力量可適當增大,配合各種操作,來逐漸分離粘連。恢復期以肩關節周圍組織纖維化,關節力學平衡失調為主。此期應以指導患者自主性功能鍛煉為主。 強調手法剛柔相濟,倡導治療手法與被動運動結合是(㨰)法[搇法]推拿的學術特色。丁師認為,推拿手法之力有兩重性:刺激穴位、經筋、皮部,激發經絡反應為其治療性;改變組織微細結構,引起疼痛、結構破壞為其損傷性。不可過於強調一方面而忽視另一方面。(㨰)法[搇法]推拿手法應做到剛柔相濟。所謂剛柔相濟的涵義,丁師具體地描述為:手法應具有一定的力度,即使隔著衣服操作,也能作用到一定的組織深度。但這種力不是粗暴蠻力,而是一種技巧力,病變組織不因壓力刺激而產生劇烈疼痛,肌肉也不由此而強烈痙攣、影響力的作用深度,反而在治療過程中有輕松舒適的感覺,治療後有病痛顯著減輕的體會。
被動運動是指由醫生控制的肢體運動,具有糾正錯位、分離粘連、緩解肌肉痙攣、解除神經血管壓迫的作用,對軟組織損傷性疾病具有較好的療效。但如掌握不當,常可造成嚴重的組織創傷。同時在病理狀態下,關節周圍肌群通常處於痙攣狀態,被動運動的阻力增加,預期的運動幅度難以達到。這了減少組織損傷和便於被動運動的實施,(㨰)法[搇法]推拿把被動運動與治療手法有機結合在一起。被動運動前,先在病變部位充分使用(㨰)法[搇法],以減輕疼痛,緩解肌肉痙攣,為被動運動創造條件。被動運動過程中,繼續配合(㨰)法[搇法]操作,以減輕運動痛,並可分散病人注意力。被動運動後,仍在病變部位予以手法治療,以及時消除被動運動可能產生的組織損傷。 辨證、辨經與辨病結、合論治是丁師創立的(㨰)法[搇法]推拿對臨床實踐的具體要求。辨證論治為中醫學精髓,辨經論治為手法治療部位的選擇提供依據。但辨證、辨經,還難以反映疾病的全貌。例如在中醫的痹證范疇中,包含了軟組織損傷性疾病、免疫性疾病、代謝性疾病等等。即使在免疫性疾病之間,其病理變化也迥然相異。又如腰椎間盤突出症按傳統辨證分型可分為血瘀型、濕熱型、風寒型和腎虛型;按辨經論治可分為足太陽型,足少陽型,太陽少陽合病型和督脈型;但這些分型均不能為手法應用提供理論根據。(㨰)法[搇法]推拿在此基礎上結合辨病論治,充分吸取現代醫學診斷明確,病理研究深入透徹的長處,採取相應的治療方法,從而大大地提高了治療效果
2、按摩推拿學的目錄
上篇基礎篇
第一章按摩推拿學基礎
第一節按摩推拿的起源
一、按摩推拿起源於日常生活
二、商代有關按摩推拿的文字記載
三、按摩推拿發源於黃河中游地區
第二節按摩推拿學發展簡史
第三節按摩推拿學名稱的演變
第四節按摩推拿治療疾病的作用原理
一、按摩推拿治療疾病的基本原理
二、按摩推拿治療傷筋的作用原理
第五節影響按摩推拿療效的因素
一、手法的性質
二、手法的刺激量
三、治療部位的特異性
第六節按摩推拿的禁忌證
中篇手法篇
第二章成人按摩推拿手法
第一節總論
一、手法的概念
二、手法的基本要求
三、手法操作時形體的基本要求
四、手法操作時呼吸的基本要求
五、手法操作時用力的基本原則
六、手法的作用
七、手法的分類
第二節放鬆類手法
一、一指禪推法
二、〓法
三、揉法
四、纏法
五、拿法
六、撥法
七、牽拉法
八、搓法
九、擊法
十、彈法
十一、梳頭櫛發
十二、摩掌熨目
十三、踩蹺法
第三節溫通類手法
一、摩法
二、擦法
三、推法
四、捋法
五、抹法
六、掃散法
七、點法
八、捏法
九、捻法
十、掐法
十一、振法
十二、拍法
十三、推橋弓(掃橋弓)
十四、鳴天鼓
十五、刮法
第四節助動類手法
一、搖法
二、背法
三、抖法
四、屈伸法
第五節整復類手法
一、按法
二、撥伸法
三、扳法
第三章兒科推拿手法
第一節總論
一、兒科推拿的特點
二、兒童年齡分期
第二節兒科推拿基礎手法
一、推法
二、揉法
三、按法
四、摩法
五、掐法
六、捏法
【附】運法擦法挪法搓法搖法捺法撮法拈法捻法刮法扯法牽拉旋轉復位法
第三節兒科推拿常用穴位及操作方法
一、攢竹(天門)
二、坎官
三、太陽
四、天柱骨
五、腹
六、臍
七、丹田
八、脊柱
九、七節骨
十、龜尾
十一、脾經
十二、肝經
十三、心經
十四、肺經
十五、腎經
十六、大腸
十七、小腸
十八、胃經
十九、四橫紋
二十、板門
二十一、內八卦
二十二、二扇門
二十三、外勞官
二十四、三關
二十五、天河水
二十六、六腑
二十七、耳後高骨
第四章古今按摩推拿手法選
第一節《黃帝內經》中的手法
一、確立「按摩」為手法治療之總稱
二、闡述手法的作用機制
三、按壓動脈的手法
四、其他方面
第二節《肘後備急方》中的手法
一、抄腹法
二、拈脊骨皮法——捏脊法
第三節《太清道林攝生論》、《備急千金要方》中的手法
一、自按摩法
二、老子按摩法
【附】《備急千金要方》中記載的「老子按摩法」
第四節《醫宗金鑒·正骨心法要旨》中的傷科八法
一、手法總論(原文)
二、手法釋義(原文)
第五節《按摩經》中的手法
一、丹風展翅
二、黃蜂出洞
三、雙龍投海
四、催兵布陣
五、遍處尋賊
六、燒山火
七、透心涼
八、乎土放承
九、風卷浮雲
十、徹底澄清
十一、順水行舟
十二、搖動山河
十三、踏破雙關
十四、金雞獨立
十五、足下生風
十六、移山倒海
十七、二龍戲珠
十八、開籠放鳥
十九、雙蛇吐信
二十、左右開弓
二十一、飛結積氣
二十二、推倒泰山
二十三、拔樹尋根
二十四、腳踏火輪
第六節兒科按摩推拿復式手法
一、二龍戲珠法
二、鳳凰展翅法
三、蒼龍擺尾法
四、黃蜂入洞法
五、黃蜂出洞法
六、打馬過天河法
七、水底撈月法(水中撈月、水裡撈明月、水底撈明月)
八、雙鳳展翅法
九、揉耳搖頭法(捧耳搖頭法)
十、老漢扳繒法
十一、猿猴摘果法
十二、丹鳳搖尾法
十三、鳳凰單展翅法
十四、孤雁游飛法
十五、取天河水法
十六、引水上天河法
十七、飛經走氣法
十八、飛金走氣法
十九、天門入虎口法
二十、按弦搓摩法
二十一、搖肘肘法
二十二、肘肘走氣法
二十三、烏龍擺尾法
二十四、雙龍擺尾法
二十五、赤鳳搖頭法(丹鳳搖頭法、赤鳳點頭法)
二十六、鳳凰鼓翅法
二十七、老虎吞食法
二十八、揉臍及龜尾並擦七節骨法
二十九、開璇璣法
三十、按肩井法(總收法)
三十一、龍入虎口法
三十二、運水入土
三十三、運土入水
第七節夏錫五的提法
一、背提法
二、搭提法
三、背提法
第八節曹澤普《按摩實用指南》中的手法
一、開導按摩法
二、放通按摩法
三、收撫按摩法
四、補助性按摩法
五、和絡按摩法
六、順循按摩法
七、推動按摩法
八、拿復按摩法
九、揉和按摩法
十、捶擊按摩法
第九節俞天農的擠擰療法
一、擰法
二、擠法
第十節王文、王雅儒《臟腑圖點穴法》中的手法
一、《臟腑圖點穴法》的九種基本手法
二、胸腹部及任脈點穴法
三、胸腹部專用手法
四、腰背部及督脈點穴法
第十一節《劉壽山正骨經驗》中的手法
一、接骨八法
二、上骱八法
三、治筋八法
四、治療腕部傷筋的八面縫手法
第十二節曹錫珍《中醫按摩療法》
一、陽型剛術
二、陰型柔術
第十三節董好魁《臟腑經絡按摩》
一、疏皮療法常用的幾種力
二、疏皮療法常用的幾種手法
下篇治療篇
第五章成人按摩推拿治療
第一節傷科病證
一、頸椎病
【附】頸椎讀片要點
二、落枕
【附】胸廓出口綜合征、寰樞椎半脫位
三、胸脅屏傷
四、肋軟骨炎
五、腰椎間盤突出症
【附】腰椎讀片要點
六、腰部軟組織勞損
七、急性腰部軟組織損傷
八、退行性脊柱炎
九、腰三橫突綜合征
十、隱性脊柱裂
【附】腰椎管狹窄、腰椎滑脫
十一、梨狀肌綜合征
十二、肩關節周圍炎
十三、肱二頭肌長頭腱鞘炎
十四、岡上肌肌腱炎、岡上肌鈣化性肌腱炎
十五、肩峰下滑囊炎
十六、肱骨外上髁炎
十七、肱骨內上髁炎
十八、橈側腕伸肌腱周圍炎
十九、三角軟骨盤損傷
二十、橈骨莖突部狹窄性腱鞘炎
【附】腕管綜合征
二十一、腱鞘囊腫
二十二、屈指肌腱狹窄性腱鞘炎
二十三、髖關節一過性滑膜炎
二十四、膝關節韌帶損傷
二十五、膝關節骨性關節炎
二十六、半月板損傷
二十七、髕骨軟化症
二十八、脛骨結節骨骺炎
【附l膝關節滑膜炎
二十九、踝關節軟組織損傷
三十、跟痛症
第二節內科病證
一、頭痛
二,失眠
三、胃脘痛
四、便秘
五、泄瀉
六、半身不遂
七、面神經炎
八、高血壓
第三節男科病證
一、陽痿
二、前列腺炎
第四節婦科病證
一、痛經
二、乳癰(急性乳房炎)
附篇練功篇
3、軟組織急性損傷早,中,晚期處理原則及方法是什麼?
急性期,48小時內冰敷,制動。48小時後可熱敷,適當按摩、活動
4、急性軟組織損傷後怎麼辦
。急性軟組織損傷,因局部小血管破copy裂,都有不同程度的出血,造成受傷部位腫脹、瘀血或形成血腫。熱敷可使受熱部位的血管擴張,血液循環加速,組織代謝加快,有利於炎症及瘀血的吸收消散。急性軟組織損傷後如馬上採用熱敷,可使損傷部位的血管擴張,血流加快,不利於止血,反而會導致出血增加,腫脹加重,疼痛明顯。故急性軟組織損傷後不宜馬上採用熱敷,否則會增加傷者的痛苦。急性軟組織損傷後正確的處理方法是立即採用冷敷,使受傷部位的血管收縮,血液循環減慢,有利於血液凝固而止血。但在損傷二天之後,局部出血已經停止,這時採用熱敷可以加快消腫和留在組織中的凝固血液吸收,以加速組織的修復,縮短康復時間。
5、如何處理急性軟組織損傷
最近,本人在工作中遇到幾例急性軟組織損傷後的病人由於早期處理不當,造成損傷處腫脹明顯、疼痛劇烈,徒增了痛苦,延長了病程,增加了治療的難度,為了普及軟組織損傷的正確處理措施,特寫下此文。原因及症狀:急性軟組織損傷多見於運動後,多因運動前准備工作不充分、不正確;運動量過大(特別是局部運動負荷過大);身體機能狀態不佳,動作協調性差等原因而造成。急性軟組織損傷分閉合性損傷(包括扭傷和挫傷)和開放性損傷兩類,在傷後48小時內為急性損傷早期,損傷的軟組織局部可有疼痛、腫脹、壓痛和活動受限。處理措施:一、急性閉合性損傷早期不能熱敷和推拿,可採取以下措施:1、局部冷敷(冷水、冰袋冷敷或雲南白葯製冷液噴霧)以減少組織滲血和炎症反應,並有預防腫脹的作用;2、抬高患肢及限制活動,以減輕局部充血、腫脹,並有止血與止痛作用;3、傷後48小時不再繼續冷敷,可口服雲南白葯、跌打丸或其他活血化瘀中成葯,用葯約一周左右,也可局部貼傷濕止痛膏;4、有血腫形成者先加壓包紮,在傷後48小時後可試行消毒後穿刺抽血,抽血後再加壓包紮(應有醫生處理);5、疼痛劇烈者可行間動電療或中頻脈沖電療,24小時以後為促進組織的再生修復及血腫的吸收可用超短波、輻射熱或電腦中頻治療以消炎、消腫、止痛。二、急性開放性損傷早期,首先根據損傷的不同部位選擇適宜的止血方法,迅速進行正確的止血和包紮,並抬高患肢。對於小創口對合良好,經消毒後適當包紮。可口服消炎葯預防感染。專業提示:軟組織損傷後的關鍵是早期冷敷、抬高患肢及限制活動。
6、1.對於軟組織損傷疾病,在損傷的早期,推拿治療要() A.刺激量宜小 B.刺激量宜均勻 C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