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誰能告訴屍體腐化的詳細過程?
屍體腐敗時的形象是十分可怕的1.腹部膨脹 由於屍體的腸道內有大量的腐敗細菌,因此在陸地上,屍體腐敗通常是由腹部開始的,最早出現的徵象就是腹部膨脹。這是由於腐敗細菌的作用產生腐敗氣體,引起腸道脹氣的結果。
腐敗綠斑 腐敗氣體中的硫化氫與血紅蛋白結合成綠色的硫化血紅蛋白,在皮膚上呈現污綠色的斑塊,稱為腐敗綠斑。陸地上的屍體,盛夏季節約在死後12小時以後,春秋季節約在死後24~48小時,冬天約在死後72~120小時,就會出現腐敗綠斑。腐敗綠斑最初為淡綠色,以後逐漸變為深綠色,中間部分較周圍部分顏色更深,邊緣界線一般不甚明顯。隨著屍體腐敗的發展,腐敗綠斑逐漸發展到全腹部以至全身,顏色由綠色變為褐色乃至黑色。 如圖中屍體為中高度腐爛屍體,屍表呈綠色.
口鼻流出血水 腐敗後的屍體,常有淡紅色或者暗紅色血水從口鼻流出。這種情況特別容易發生於翻動屍體的時候。高度腐敗的屍體,由於腐敗氣體大量進入血管內,口鼻腔可能流出泡沫樣血水。這與溺死戶體的蕈狀泡沫有明顯的差別。口鼻腔流出血樣液體這種現象,在屍體腐敗或死後自溶的情況下都可以發生,不能誤認為是顱底骨折的徵象。如圖中死者,器官溢血的情況是比較嚴重的.
腐敗血管網 隨著屍體腐敗的發展,腐敗氣體大量產生,胸腹腔的壓力增高,血液由於受壓而流向外表,充積在皮下靜脈內,並通過血管壁染紅周圍組織,在皮膚上呈現出暗褐色的網狀條紋,這種網狀條紋以後逐漸變成綠色,這種現象稱為腐敗血管網或腐敗靜脈網。這種因腐敗氣體壓迫而使血液沿著血管流動的現象,在法醫學上稱為死後循環。 一般情況下,腐敗血管網最先出現於胸上部和胸腹兩側,其後可逐漸擴散到全身。如圖中死者的腐敗血管網已顯露於下腹部
腐敗水泡 人死後循環血液流向屍表,血漿滲出血管外在皮膚的表皮與真皮之間聚集,形成腐水泡。腐敗水泡內充滿惡臭的液體,有時也有氣體。腐敗水泡內的液體顏色淡紅或淡綠,在其脹破後,表皮剝脫,淡紅色、褐色或者淡綠色的皮表顯露出來。法醫在進行屍體檢驗時,應當特別注意將腐敗與燒傷、二度燙傷所形成的水泡區別開來。
腐敗巨人觀 高度腐敗的屍體,由於其全身軟組織充滿腐敗氣體,極其顏面腫脹,眼球突出,嘴唇變厚且外翻,舌尖伸出,腹部膨隆,腹壁緊張,陰囊膨大呈球形,整個屍體腫脹膨大成巨人,難以辨認其生前容貌。這種現象稱為腐敗巨人觀。 腐敗巨人觀的出現,要受環境溫度的影響。一般來說,陸地上的屍體,夏天需48~72小時,春秋天需72~120小時,冬天需10~15天,即可出現腐敗巨人觀這種屍體現象。 由於腐敗氣體使腹腔內壓增高,心臟受壓而擠出心血,肺臟受壓而使集聚在支氣管和氣管中與腐敗氣體相混合的血性液體流到喉頭並經口鼻溢出;胃腸受壓迫而使胃內食物溢出口腔之外,或者進入喉頭、氣管之內,稱為死後嘔吐;小骨盆底受壓迫,使直腸內的糞便溢出,甚至使肛門脫出,女性的子宮和陰道也可因受壓而脫出;如果是懷孕女屍,子宮內的胎兒也可因受壓而娩出,稱為死後分娩、棺內分娩。 如圖中死者已產生了巨人觀的狀況.
軟組織液化 屍體腐敗進一步發展,使屍體各部位的軟組織腐爛液化成半流動液體,逐漸毀壞消失。毛發、指甲亦隨之脫落,直至僅存屍骨。陸地上的屍體,在夏天的氣溫下,經過1~1.5月時間,軟組織即可全部或大部分液化消失。 如圖中死者面上已出現一層液體,是軟組織腐爛後的殘余物.另外,除了以上的幾方面外,當然蛆是會一直伴隨著屍體的腐爛過程而在屍體表面生長的,他們以吃腐爛屍肉為生.
屍體腐爛的程度快慢的取決因素:當然任何事物的發展都是有條件,屍體腐敗也要受到來自內在和外在的各種因素的影響。一般地說,屍體腐敗的發生及進展的快慢,與地區、溫度、環境、體格、死因等因素有密切的關系。這些因素的差別,可以在極大程度上影響屍體腐敗的發生與發展首先,屍體腐敗主要是細菌作用的結果。因此,凡是對細菌繁殖發育有利的條件,都能促進腐敗的發生與發展,而細菌繁殖發育的最好條件,是適當的溫度、濕度和空氣。 環境溫度在25~30℃時,最適宜於細菌的繁殖。在這種條件下,屍體腐敗進展迅速。過高或過低的溫度不適宜細菌的繁殖,因此屍體腐敗也就變慢。在溫度低於0℃或高於50~60℃時,細菌繁殖停止;屍體也不腐敗。 適應的濕度是細菌繁殖的重要條件,也是屍體腐敗得以進行的重要條件。屍體中水分含量70%時,特別適宜於細菌繁殖,屍體腐敗最易進行,而過於乾燥放過於濕潤的環境,都可使屍體腐敗變緩,甚至停止。 空氣流通的環境,能促進腐敗的發展,而水中的屍體腐敗較漫,埋在地下的屍體則更慢。有人實驗,在溫度相同的條件下,屍體在空氣中腐敗1周的程度,相當於水中腐敗2周,土內腐敗8周的程度。 其次,屍體本身狀況,也是屍體腐敗進展的一個重要因素。新生兒體內細菌少,故腐敗較慢;幼兒體內水分多,故腐敗較快;衰弱的老人體內,特別是其肢體缺乏水分,腐敗較慢;肥胖者水分散發較慢,屍體腐敗較瘦弱者快。在死因方面,燒傷、機械性損傷致死者,由於細菌從皮膚傷口進入於體內促進腐敗,因此腐敗較快。敗血症、膿毒血症、急性傳染病、窒息死等腐敗也較快,尤其水中撈起的屍體腐敗更快,而死前有嘔吐腹瀉,水分減少者,以及大出血死者,腐敗較慢。
2、我想知道有關於屍體,在死後幾小時僵硬,然後松軟,要如何判斷屍體是什麼時候死亡的?
死亡時間的推測
死亡時間.即死後經過時間的推斷.而現在仍然運用綜合屍體現象.超生反應.胃內容物.昆蟲繁殖.植物生長以及環境氣候等因素分析推斷死亡時間.一般說來.死後兩天之內的.誤差可以為1小時左右.死後三.四天的.誤差可以為數小時-1天左右.形成干屍等時.誤差可以為1個月左右.到了屍體白骨化後.誤差可以為1~2年.古屍的話.誤差可以更長..
而傳統上用三種方法來推斷死亡時間:屍僵.屍斑及屍溫.
屍體現象受許多因素的影響,如環境的溫度.屍體的體格.運動程度.是否飲酒.是否用麻醉劑等方面的影響.均會產生不相同的反應.
屍僵一般於死後1-3小時開始出現,最初出現在顏面部和眼肌,隨後擴散到軀乾的上下肢.12小時後,屍僵達到全身.屍僵持續6小時左右開始緩解.屍體恢復變軟.
屍斑的出現也有一定的時間規律.死後血液循環停止.最快半小時後.血液因自身重力墜積於屍體的底部血管.該處皮膚現出紫紅色的斑痕.這就是屍斑.屍斑最晚在死後4-10小時內出現.它的顏色持續時間很長.如果一個人死後仰面躺在床上時,屍斑應在他的背部,如發現屍斑在身體的前部,說明屍體被移動過.
還有一方面是通過屍體的溫度來判斷死亡時間.死後體內停止產熱,屍體的溫度大約每小時會下降1度.肌肉組織和環境的溫度對屍體溫度影響很大.胖人的屍溫比疫人的屍溫降低的慢,溫暖室內的屍溫比寒冷室外的屍溫冷得慢.
下面是常用來推斷死亡時間的公式:
常溫(98.6oF)-屍體直腸溫度〕/1.5=近似死後經過時間 (方法不是百分之百的精確,它受多種因素的影響只能推斷大致的死亡時間)
而最新一種方法名為[眼球化學法].由美國的內科醫師約翰.科發現的,他視察到人死後紅細胞會破裂,其中鉀元素會慢慢進入眼房水裡,從而可預測死亡時間.因為這種方法不受外界溫度的影響.所以測得的死亡時間要比前三種方法精確.
------------------------
現場推斷死亡時間,主要是根據屍體現象綜合推斷.
1.早期屍體現象
(1)屍體新鮮,角膜透明,未見屍斑與屍僵--1小時以內
(2)屍斑淺.用指壓迫.屍斑消褪.屍僵僅出現於頜.項關節--2-3小時
(3)屍僵延及上肢,人工破壞後可再度出現.變更屍體體位.原屍斑消褪.新的低下部位出現屍斑.角膜有時可見白色斑點--4-5小時
(4)屍斑用指壓迫無法消褪,變更體位,原屍斑不能消失,新的低下部位出現屍斑不明顯.屍僵強.角膜呈片狀混濁--7-8小時
(5)屍斑已進入擴散固定期.屍僵已發展到全身--10-12小時
(6)右下腹壁出現屍綠,屍僵開始緩解--24小時
(7)下肢屍僵也緩解,角膜完全混濁--48小時
(8)巨人觀--2-4天
2.屍溫
(1)死後10小時以內,每小時下降1℃
(2)死後10小時以上,每小時下降0.5℃
3.晚期屍體現象
(1)成人木乃伊化(干屍)-約3個月
(2)地上屍體白骨化--數月-1年
(3)屍體軟組織完全消失-3-5年
(4)土中屍體白骨化-3-5年
(5)骨骼乾燥.脆化-10-15年
3、人死後屍體為什麼會腐化,腐化有那幾個過程?
人死了以後,心臟不再向身體的細胞和組織運送氧氣,細胞死亡後,對腐敗菌也就失去了抵抗力,肌體組織在細菌和多種酶的作用下便開始發生腐敗。
人體死亡後腐敗過程:
1、死亡和死後僵直
人死後,體溫會以約0.8℃/小時的速率下降,直至與外界溫度相等。在屍冷的過程中,還會出現屍僵,一般會在死亡1-3小時內開始,在4-6個小時內,全身肌肉都會變得僵硬。屍僵通常是從咬肌開始,逐漸發展到頸部、上肢、下肢。屍僵一般經過24-48小時會開始緩解,一周內徹底解除。
2、細菌蚊蟲繁殖
以蒼蠅為首的昆蟲會聞風而來,並在屍體的開放部位產下幼蟲,這些部位包括眼睛、嘴、生殖器和傷口。在屍體外部孵化出來後,僅僅一天內,蛆蟲就會鑽入屍體,進入幼蟲生活的第二階段,並通過獲取屍體皮下脂肪來滿足自身的需求。
3、器官的消溶和屍體的腐爛
人體細胞中的酶可以輔助新陳代謝並分解各種物質。當人死亡後,細胞再也沒有能力控制這些酶的正常活動,這時酶就會隨著細胞液溢出細胞。在皮膚各層之間的細胞進入這一過程後,人體的表皮會逐漸變得鬆弛,最終就像一件人皮大衣一樣包裹著屍體,甚至可以將全身的皮膚直接扯下來。
4、腐敗巨人觀
由於屍體的腸道內有大量的腐敗細菌,因此屍體腐敗通常是由腹部開始的,這是因為細菌的繁殖會產生大量廢氣,在屍體中,由於消化系統無法工作,廢氣會充盈於屍體的各處,使得某些部位逐漸膨脹高腐敗的屍體,由於其全身充滿腐敗氣體,整個屍體腫脹膨大成巨人,根本看不出生前的容貌。這種現象稱為腐敗巨人觀。
5、軟組織液化
膨脹會持續到死後一周左右,當屍體某些部位(比如腸,或者軀干)由於膨脹而發生破裂,氣體就會被釋放出體外。由於細菌不斷繁殖,菌群會越來越龐大,最終導致人體器官發生消溶。細菌的富集使肺部和消化器官首先消溶。
而由於嘴部繁衍的細菌通過口腔上部進入腦部,腦部也會迅速的消溶。之後軀體內的所有器官全部消溶,互相混雜在一起難以辨認。食肉的幼蟲會伴隨細菌侵蝕肌肉,而皮膚的腐爛與否取決於環境的溫度。隨著腐爛過程的持續,最終,屍體會全部腐爛,直至消失。
(3)屍體上的黑色軟組織擴展資料:
影響屍體腐敗的因素:
屍體腐敗也要受到來自內在和外在的各種因素的影響。一般地說,屍體腐敗的發生及進展的快慢,與地區、溫度、環境、體格、死因等因素有密切的關系。這些因素的差別,可以在極大程度上影響屍體腐敗的發生與發展。
首先,屍體腐敗主要是細菌作用的結果。因此,凡是對細菌繁殖發育有利的條件,都能促進腐敗的發生與發展,而細菌繁殖發育的最好條件,是適當的溫度、濕度和空氣。
環境溫度在25~30℃時,最適宜於細菌的繁殖。在這種條件下,屍體腐敗進展迅速。過高或過低的溫度不適宜細菌的繁殖,因此屍體腐敗也就變慢。在溫度低於0℃或高於50~60℃時,細菌繁殖停止;屍體也不腐敗。
適應的濕度是細菌繁殖的重要條件,也是屍體腐敗得以進行的重要條件。屍體中水分含量70%時,特別適宜於細菌繁殖,屍體腐敗最易進行,而過於乾燥放過於濕潤的環境,都可使屍體腐敗變緩,甚至停止。
空氣流通的環境,能促進腐敗的發展,而水中的屍體腐敗較慢,埋在地下的屍體則更慢。有人實驗,在溫度相同的條件下,屍體在空氣中腐敗1周的程度,相當於水中腐敗2周,土內腐敗8周的程度。
其次,屍體本身狀況,也是屍體腐敗進展的一個重要因素。新生兒體內細菌少,故腐敗較慢;幼兒體內水分多,故腐敗較快;衰弱的老人體內,特別是其肢體缺乏水分,腐敗較慢;肥胖者水分散發較慢,屍體腐敗較瘦弱者快。
在死因方面,燒傷、機械性損傷致死者,由於細菌從皮膚傷口進入於體內促進腐敗,因此腐敗較快。敗血症、膿毒血症、急性傳染病、窒息死等腐敗也較快,尤其水中撈起的屍體腐敗更快,而死前有嘔吐腹瀉,水分減少者,以及大出血死者,腐敗較慢。
4、人死了屍體的腐爛分為幾個階段?
早期屍體現象
一、肌肉鬆弛
練氣功最講究的是入靜,做到全身上下各關節、各肌肉群都鬆弛。其實絕對的鬆弛,是任何活人都做不到的,只有死人才可能做到。人死後,通常出現的第一個屍體現象,就是肌肉鬆弛,那是絕對鬆弛,一點都不緊張。
法醫上的肌肉鬆弛,也叫肌肉弛緩,是指人死後,由於神經活功停止,肌張力喪失而出現的全身肌肉鬆馳、變軟的現象。其最主要的和首先的表現,就是面部表情喪失,瞳孔散大,眼微睜,口微張,皮膚失去彈性,全身肌肉普遍鬆弛,各個關節容易屈曲,四肢能作被動運動,以及小便、精液可能外溢等。
肌肉鬆弛現象一般可以持續1~2小時,待屍僵出現以後就結束。民間常說:「人都死便了!」就是指的死者經過肌肉鬆弛後,屍體出現屍僵變硬的狀況。凡是經過肌肉鬆弛階段的屍體,姿勢都基本相同。如果屍體處於仰面平卧狀態、則屍體姿勢通常是上肢微彎曲,頭微傾於一側,下肢伸直,足尖略向外翻,拇指向掌心彎曲並被其餘四指覆蓋,手呈半握拳狀態。屍體背面如肩部、背部、臀部、小腿後面等柔軟而凸出的部位與屍體的襯墊硬面接觸後,因死後肌肉鬆弛而被壓成扁平狀態,並且不容易恢復原來的凸度。
二、屍體溫度的下降
有人對北京1030名正常人體溫進行統計,結果是:口腔溫度平均值為37.19℃,正常范圍為36.7~37.7℃;直腸溫度平均值為37.47℃,正常范圍為36.9~37.9℃;腋窩溫度平均值為36.79℃,正常范圍為36~37.4℃。
人體的正常體溫,是由體內的產熱散熱而保持動態穩定的,一般在37℃左右。人死後由於新陳代謝停止,體內不能繼續產生熱能,而屍體內部原有的熱能卻仍然通過輻射、傳導、對流和水分蒸發等方式不斷向外界散發。達就使得屍體溫度降低,逐漸變冷,直至與外界溫度接近或略低於外界溫度。這種屍體現象稱為屍體冷卻或屍冷。屍體冷卻速度的快饅,常常要受到屍體的各種因素及外界環境因素的影響。
屍體本身的因素,主要是指死者的年齡、身體狀況、死亡原因等。在一般情況下,兒童和老年人的屍體冷卻快,青壯年較慢,剛生下來的新生兒,在死後5~10小時,即可降到與周圍環境相等的溫度。由於脂肪有保溫作用,散熱慢,因此,肥胖的屍體比瘦弱的屍體冷卻得慢。慢性消耗性疾病、大出血、溺死、大面積燒傷死者的屍體冷卻速度快,而猝死、機械性室息死、一氧化碳中毒死的屍體冷卻速度就要慢些。此外,有的屍體在一定時間內,屍體溫度不但不下降,反而處於上升狀態,所以有人開玩笑說,人死了也會發高燒。外界環境的因素,包括周圍環境的溫度、衣著或覆蓋物的厚薄等情況。
三、屍體上的圖案——屍斑
人死後,在屍體低下部位皮膚出現的紫紅色斑塊,稱為屍斑。屍斑的形成,是由於人死後血液循環停止,心血管內的血液缺乏動力而沿著血管網墜積於屍體低下部位,屍體高位血管空虛、屍體低下位血管充血的結果,屍體低下部位的毛細血管及小靜脈內充滿血液,透過皮膚呈現出來的暗紅色到暗紫紅色斑痕,這些斑痕開始是雲霧狀、條塊狀,最後逐漸形成片狀,即為屍斑。
屍斑的分布位置,與屍體的姿勢直接相關。如仰面平卧的屍體,屍斑出觀在枕部、頂部、背部、腰部、臀部兩側和四肢的後側,有時也見於屍體側面,甚至上面的傾斜區如鎖骨上部。俯卧的屍體,屍斑分布在顏面、胸部、腹部和四肢的前面,此時兩側眼結膜也往往呈瘀血狀。處於立位的屍體,如懸吊的屍體,屍斑出現在下肢、下腹部和上膠的遠端。因此,法醫檢驗屍體時,往往根據屍斑的分布位置來判斷屍體停放的位置。屍斑是較早出現的屍體現象之一,通常是在死亡後2~4小時出現,經過12~14小時發展到最高度,24~36小時固定下來不再轉移,一直持續到屍體腐敗。
屍斑的分布位置、反映壓迫物的花紋,能夠提供死亡時屍體的位置、姿式、停屍物表面形狀的情況,還可以判明屍體有無變動和變動的時間;根據屍斑發展的規律,可以比較准確地判斷死亡時間;屍斑的顏色、濃談、程度,可以為死亡分析提供依據;根據屍斑的范圍、濃淡,可以判斷屍體內的血液量,等等。
5、屍體高度腐爛,生前軟組織傷能鑒定出來嗎
屍體本身狀況,也是屍體腐爛進展的一個重要因素。新生兒體內細菌少,故腐爛較慢;幼兒體內水分多,故腐爛較快;衰弱的老人體內,特別是其肢體缺乏水分,腐爛較慢;肥胖者水分散發較慢,屍體腐爛較瘦弱者快。在死因方面,燒傷、機械性損傷致死者,由於細菌從皮膚傷口進入於體內促進腐爛,因此腐爛較快。敗血症、膿毒血症、急性傳染病、窒息死等腐爛也較快,尤其水中撈起的屍體腐爛更快,而死前有嘔吐腹瀉,水分減少者,以及大出血死者,腐爛較慢。
研究屍體腐爛在法醫學上具有重要的意義。法醫在檢驗屍體時,可以根據腐爛的發生和發展,推測死後經過的時間以及某些死因。屍體腐爛可以使沉入水中的屍體浮起而有利於揭露犯罪。但是屍體腐爛也能破壞生前的損傷和病變,給法醫學鑒定工作帶來難以克服的困難。為了爭取盡量獲取證據,應當爭取盡早進行屍檢或將屍體冷藏保存,切不可等到屍體腐爛破壞以後才進行檢驗。但是,法醫工作者即使在屍體腐爛以後,亦應進行屍檢和剖驗,以發現有鑒定價值的材料。例如,在高度腐爛,只剩下骨骼、毛發、指(趾)甲以及牙齒的屍體,仍然可以檢驗出金屬毒物、血型、骨損傷、骨髓內的硅類等,並可作性別、年齡、個人特點等觀察。所有這些,對於案件的偵破和證據的收集,對於揭露和證實犯罪都有極為重要的意義
6、屍體現象的晚期屍體現象
腐敗
屍體腐敗,是指人死後組織蛋白質因腐敗細菌的作用而發生分解的過程。它是早期屍體現象的繼續,是最常見的晚期屍體現象。屍體腐敗通常是在死後的第24小時或第48小時、72小時才開始出現,而要充分的發展就需要更長的時間了,有的要一年甚至更久。 屍體腐敗發展的結果,便是屍體毀壞,直至僅剩白骨。
腐敗的發生及發展:
●屍臭(H2S、NH3、硫醇等)
●屍綠(細菌導致。盲腸最嚴重,因為盲腸細菌最多)
●腐敗氣泡和水泡
●泡沫器官
●腐敗靜脈網
●巨人觀
屍體腐敗後的形象是十分可怕的:
腹部膨脹
由於屍體的腸道內有大量的腐敗細菌,因此在陸地上,屍體腐敗通常是由腹部開始的,最早出現的徵象就是腹部膨脹。這是腐敗細菌的作用產生腐敗氣體,引起腸道脹氣的結果。在春秋季節於死後8~10小時出現,夏季於死後4~5小時出現,冬季於死後48~72小時出現。
腐敗綠斑
腐敗氣體中的硫化氫與血紅蛋白結合成綠色的硫化血紅蛋白,在皮膚上呈現污綠色的斑塊,稱為腐敗綠斑。陸地上的屍體,盛夏季節約在死後12小時以後,春秋季節約在死後24~48小時,冬天約在死後72~120小時,就會出現腐敗綠斑。腐敗綠斑最初為淡綠色,以後逐漸變為深綠色,中間部分較周圍部分顏色更深,邊緣界線一般不甚明顯。隨著屍體腐敗的發展,腐敗綠斑逐漸發展到全腹部以至全身,顏色由綠色變為褐色乃至黑色。
口鼻流出血水
腐敗後的屍體,常有淡紅色或者暗紅色血水從口鼻流出。這種情況特別容易發生於翻動屍體的時候。高度腐敗的屍體,由於腐敗氣體大量進入血管內,口鼻腔可能流出泡沫樣血水。這與溺死屍體的蕈狀泡沫有明顯的差別。口鼻腔流出血樣液體這種現象,在屍體腐敗或死後自溶的情況下都可以發生,不能誤認為是顱底骨折的徵象。
腐敗血管網
隨著屍體腐敗的發展,腐敗氣體大量產生,胸腹腔的壓力增高,血液由於受壓而流向外表,充積在皮下靜脈內,並通過血管壁染紅周圍組織,在皮膚上呈現出暗褐色的網狀條紋,這種網狀條紋以後逐漸變成綠色,這種現象稱為腐敗血管網或腐敗靜脈網。這種因腐敗氣體壓迫而使血液沿著血管流動的現象,在法醫學上稱為死後循環。一般情況下,腐敗血管網最先出現於胸上部和胸腹兩側,其後可逐漸擴散到全身。
腐敗水泡
人死後循環血液流向屍表,血漿滲出血管外在皮膚的表皮與真皮之間聚集,形成腐敗水泡。腐敗水泡內充滿惡臭的液體,有時也有氣體。腐敗水泡內的液體顏色淡紅或淡綠,在其脹破後,表皮剝脫,淡紅色、褐色或者淡綠色的皮表顯露出來。法醫在進行屍體檢驗時,應當特別注意將腐敗與燒傷、二度燙傷所形成的水泡區別開來。最先出現腐敗水泡的部位是腹部兩側,隨後是腋窩和胸部兩側,並多出現於腐敗發展較快的屍體。其出現的時間可能與腐敗血管網同時,也可能稍後一些。在春秋季節於死後3~5天出現,夏季於死後1~2天出現,冬季一般不會出現腐敗水泡。
腐敗巨人觀
高度腐敗的屍體,由於其全身軟組織充滿腐敗氣體,極其顏面腫脹,眼球突出,嘴唇變厚且外翻,舌尖伸出,腹部膨隆,腹壁緊張,陰囊膨大呈球形,整個屍體腫脹膨大成巨人,難以辨認其生前容貌。這種現象稱為腐敗巨人觀。
腐敗巨人觀的出現,要受環境溫度的影響。一般來說,陸地上的屍體,夏天需48~72小時,春秋天需72~120小時,冬天需10~15天,即可出現腐敗巨人觀這種屍體現象。
由於腐敗氣體使腹腔內壓增高,心臟受壓而擠出心血,肺臟受壓而使集聚在支氣管和氣管中與腐敗氣體相混合的血性液體流到喉頭、並經口鼻溢出;胃腸受壓迫而使胃內容物溢出口腔之外,或者進入喉頭、氣管之內,稱為死後嘔吐;小骨盆底受壓迫,使直腸內的糞便溢出,甚至使肛門脫出,女性的子宮和陰道也可因受壓而脫出;如果是懷孕女屍,子宮內的胎兒也可因受壓而娩出,稱為死後分娩、棺內分娩。
軟組織液化
屍體腐敗進一步發展,使屍體各部位的軟組織腐爛液化成半流動液體,逐漸毀壞消失。毛發、指(趾)甲亦隨之脫落,直至僅存屍骨。陸地上的屍體,在夏天的氣溫下,經過1~1.5月時間,軟組織即可全部或大部分液化消失。
當然任何事物的發展都是有條件,屍體腐敗也要受到來自內在和外在的各種因素的影響。一般地說,屍體腐敗的發生及進展的快慢,與地區、溫度、環境、體格、死因等因素有密切的關系。這些因素的差別,可以在極大程度上影響屍體腐敗的發生與發展。
首先,屍體腐敗主要是細菌作用的結果。因此,凡是對細菌繁殖發育有利的條件,都能促進腐敗的發生與發展,而細菌繁殖發育的最好條件,是適當的溫度、濕度和空氣。環境溫度在25~30℃時,最適宜於細菌的繁殖。在這種條件下,屍體腐敗進展迅速。過高或過低的溫度不適宜細菌的繁殖,因此屍體腐敗也就變慢。在溫度低於0℃或高於50~60℃時,細菌繁殖停止;屍體也不腐敗。適應的濕度是細菌繁殖的重要條件,也是屍體腐敗得以進行的重要條件。屍體中水分含量70%時,特別適宜於細菌繁殖,屍體腐敗最易進行,而過於乾燥放過於濕潤的環境,都可使屍體腐敗變緩,甚至停止。空氣流通的環境,能促進腐敗的發展,而水中的屍體腐敗較漫,埋在地下的屍體則更慢。有人實驗,在溫度相同的條件下,屍體在空氣中腐敗1周的程度,相當於水中腐敗2周,土內腐敗8周的程度。
其次,屍體本身狀況,也是屍體腐敗進展的一個重要因素。新生兒體內細菌少,故腐敗較慢;幼兒體內水分多,故腐敗較快;衰弱的老人體內,特別是其肢體缺乏水分,腐敗較慢;肥胖者因體內水分散發較慢,屍體腐敗較瘦弱者快。在死因方面,燒傷、機械性損傷致死者,由於細菌從皮膚傷口進入於體內促進腐敗,因此腐敗較快。敗血症、膿毒敗血症、急性傳染病、窒息死等腐敗也較快,尤其水中撈起的屍體腐敗更快,而死前有嘔吐腹瀉,水分減少者,以及大出血死者,腐敗較慢。
研究屍體腐敗在法醫學上具有重要的意義。法醫在檢驗屍體時,可以根據腐敗的發生和發展,推測死後經過的時間以及某些死因。屍體腐敗可以使沉入水中的屍體浮起而有利於揭露犯罪。但是屍體腐敗也能破壞生前的損傷和病變,給法醫學鑒定工作帶來難以克服的困難。為了爭取盡量獲取證據,應當爭取盡早進行屍檢或將屍體冷藏保存,切不可等到屍體腐敗破壞以後才進行檢驗。但是,法醫工作者即使在屍體腐敗以後,亦應進行屍檢和剖驗,以發現有鑒定價值的材料。例如,在高度腐敗,只剩下骨骼、毛發、指(趾)甲以及牙齒的屍體,仍然可以檢驗出金屬毒物、血型、骨損傷、骨髓內的硅類等,並可作性別、年齡、個人特點等觀察。所有這些,對於案件的偵破和證據的收集,對於揭露和證實犯罪都有極為重要的意義。
骨化
受環境影響,時間將有所不同。
夏季:10日~1個月。
春秋季節的暴露屍體:成人5~6周,小兒3~4周,新生兒2周以上。
冬季暴露屍體:須數月以上。
干屍
在特別乾燥或沒有空氣的地方,細菌微生物難以生存,這樣,屍體會迅速脫水,成為「干屍」。
屍蠟
一種特殊的屍體現象,肥胖的屍體長期停留水中或埋在不通風的潮濕地方里,腐敗進展緩慢。約經3—6個月,屍體的皮下脂肪分解成脂肪酸和甘油。脂肪酸和蛋白質分解產物中的氨結合,形成脂肪酸銨,再和水中的鈣、鎂形成灰白色蠟狀物質,使部分或全部屍體得以保存,稱為屍蠟。可大體保存屍體的原形,並能保存某些暴力作用的痕跡,但較難推斷死亡時間,具有一定的法醫學意義。
屍蠟先在皮下脂肪組織形成,而後擴延到其他脂肪組織。成人屍體在1~1.5年期間,可完全形成屍蠟,嬰屍6~7月即可形成。從發現的屍蠟實例中,全身屍蠟少見,大多數是屍體的一部分形成屍蠟。一個成年人的肢體形成屍蠟,至少需要6~7個月的時間。
在法醫學上,單憑屍蠟不能准確判斷死亡時間。但是,屍蠟能在較長的時間內保存屍體上的傷痕、系溝、雞皮疙瘩和生理、病理特徵,這對於識別死者和揭露犯罪具有重要意義。
鞣屍
一種特殊的屍體現象。屍體埋在酸性沼澤處,由於酸性物質作用,抑制細菌生長、繁殖,屍體腐敗停止發展,皮膚細致如鞣皮,呈暗色,肌肉、器官的蛋白質溶去,體積縮小,骨骼脫鈣、軟化,易於曲折,成為保持外形的鞣化屍體,可達數百年甚至數千年不腐。
7、為什麼溺水死亡後屍體會變黑
人死後,各組織和器官的機能活動逐漸停止,屍體在內、外因素的作用下所發生的一系列變化稱為死後變化,由這些變化所呈現的現象為屍體現象。
早期屍體現象有以下幾種:
1、屍冷:
人死後,產熱停止而散熱仍繼續,屍體逐漸變冷。屍冷的快慢受屍體內外因素的影響較大。身體本身的因素有年齡、身體狀況、死因等原因。一般身強體壯的成人、肥胖者、破傷風等人死前發生強烈的痙攣以及急性傳染病、敗血症及急性熱性死者,屍體溫度下降較慢;而小兒、老人、瘦弱者以及慢性消耗性疾病死者,則屍溫下降較快。屍體的穿著、鋪蓋、棉被等是否單薄也有影響。一般衣著單薄的在死後3—4小時內屍體的溫度就和環境溫度相一致。
屍體和環境的溫差越大,則屍冷的進展越快。體格一般的成人屍溫在室溫的環境中,平均每小時下降0.5攝氏度。如果環境溫度低(2——6攝氏度),則每小時下降1攝氏度,如果環境溫度高達40攝氏度,則不發生屍冷。
2、肌肉鬆弛:
表現為肌肉鬆弛、肢體變軟,瞳孔散大,眼微睜,皮膚失去彈性,各關節極易屈曲等。括約肌鬆弛會導致大小便失禁,尤其是婦女死後極易出現。在受壓迫處的皮膚表面可形成與壓迫物表面形狀相應的壓痕,屍體的肩部背部臀部小腿後面柔軟部位和突出部位與硬物接觸後被壓成平邊狀態,可借偏壓的部位來推測屍體的位置有無移動,但也有死亡瞬間忽然發生屍體痙攣,此時不僅看不到肌肉鬆弛,死時手中拿的物品還可能握的很緊。
屍僵是重要的早期屍體現象之一,雖然只有一部分肌肉出現屍僵,即可確認死亡。屍僵有時能提示死者臨死的姿態,也可根據其進展程度推測死亡時間。至於影響屍僵的因素,一般小兒老人體弱者的屍僵發生和消失都較快。嬰兒有時死後10—30分鍾即已發生。成人及肌肉發達者正相反。一般高溫能促進化學過程而能加速屍僵的發生或消失。但燒死者的僵直是高溫引起的蛋白凝固而不是屍僵;低溫時出現與消失都慢,但冰凍屍體的僵硬主要是屍體的凍結。
一般情況下,屍僵會在死後1~3小時內開始出現,表現為咬肌、頸肌、顏面部肌肉僵硬,下頜關節固定;經4~6小時,屍僵擴延到全身。12~24小時發展到頂峰,24~48小時開緩解;完全緩解需要3~7天。屍僵緩解的順序與其發生的順序相同。
在死後4~6小時內,人為地將已形成的屍僵破壞,屍僵不久後仍可重新發生,但強度較原來屍僵為弱。這種現象稱為再僵直。若死後超過6~8小時,遭破壞的屍僵將不能發生再僵直。 對於屍僵發生的原因,現在學術上有爭議,較主流的理論是,屍僵是由於死後肌肉中三磷腺苷(ATP)分解所致。這個理論的解釋為,肌肉只有在足量的ATP存在時才能保持其彈性,如除去ATP,則肌肉失水,形成僵硬的肌動球蛋白凝膠,結果使肌肉收縮、僵硬。人體死亡後,由於ATP繼續分解,而不能得以正常補充,於是形成屍僵。
此外還有屍體痙攣,一般不經過肌肉鬆弛階段而一直持續到正常屍僵的出現,集中發生在精神高度緊張或腦損傷時,如溺死者緊握水草,自殺者手中緊握致傷物。
屍體表面不斷蒸發水分,尤其是在覆蓋層薄而濕潤或創面的部位,每因水分快速蒸發而變得乾燥。通常在死後數小時可見唇口發暗,皺縮、稍變硬。如果眼睛是睜開的,露出的球結膜表面逐漸變成渾濁、皺縮,呈黃灰色三角形斑,此斑可作為死亡的確證。角膜因失去水分而渾濁,並隨時間的延長而加重。一般死後6—12小時為輕度渾濁,15—20小時混濁加重,但仍可透視瞳孔,經48小時則強度渾濁,已不能透視瞳孔。眼睛閉上或在水中的屍體也可發生角膜渾濁。
乾燥的發生和進展也受外界因素的影響。溫度高、乾燥、風大或通風良好的環境能加速屍體局部的乾燥,反之則乾燥發生的慢。
人死後血液循環停止,血管內的血液由於重力作用向屍體的低下部位移動,墜積於毛細血管和小靜脈內並使其擴張,透過皮膚顯出紫色斑,稱為屍斑。
屍班最早在人死後30分鍾出現,一般在死亡1---2小時開始出現。屍斑的形成、發展可分為幾個階段。
屍斑形成的最初階段,稱為墜積期。此期在死後5---6小時內達到明顯可見。可持續6---12小時。墜積期屍斑被按壓屍斑退色或消失,出去按壓則屍斑又重現。在此前階段如果變動屍體位置。屍斑也隨之改變,在新的低下部位重新出現。
屍斑發展的第二階段為擴散期。從死亡後發展到擴散期約需8小時,延續至26---32小時。此期被血紅蛋白染紅的血漿浸透到周圍組織,此時按壓屍斑已經不能完全消失,只是稍許退色,停止按壓後屍斑恢復原色也慢。變動屍體位置,部分屍斑可能移位,部分屍斑則保留在原來形成的部位。
屍斑發展的第三階段為浸潤到組織中的時間較久,此期用手指壓迫屍斑不再改變顏色,也不再消失,變動屍體位置則屍斑不再轉移。
某些中毒屍斑顏色特異,一氧化碳中毒時呈鮮紅色,氧化物中毒呈櫻桃紅色,亞硝酸鹽、氯酸鉀中毒呈灰褐色,凍死時呈紅色。
屍斑的分布:一般出現在屍體底下部位並按屍體姿態各異。仰卧時見於背、腰、臀、枕部、頸部、四肢,有時見於側面甚至上身傾斜處(如鎖骨區),俯卧時可見於顏面、胸膛、四肢的腹側面,屍體懸直或直立時,見於下肢、兩手及前臂。
影響屍斑出現的因素:內在與死因有關,急性失血、貧血、衰竭或惡體質者出現較慢,猝死和窒息死的屍體因血液呈流動性,屍斑出現的快而強,其色暗紫。外界因素中屍體低下部位壓迫處由於毛細血管內的血液被壓到別處故無屍斑形成,呈蒼白色容易與形成的屍斑對比
晚期屍體變化:
1、屍臭
很遺憾,生前再美麗的人死後也會發出一種難聞的臭味。屍臭是屍體腐敗過程中的一種表現。主要是由於死後,呼吸道、大腸里的細菌大量繁殖產生腐敗臭氣(硫化氫、甲烷、氨等),這些氣體通過口、鼻及肛門排出體外所致。屍臭通常從死後第2---3晝夜開始產生。有時,甚至在人將死未死之時就會產生少量這種臭氣,會引來那些嗅覺靈敏的鳥類。所以,在太平間停放屍體時,需將死者的口鼻以及肛門等孔道用衛生棉堵住,有防止屍臭外溢的作用
、屍綠和膨脹
腐敗一般開始於大腸,主要是腸內細菌引起,通常死亡1天後出現腹部膨脹。死亡1---2天後在右下腹的皮膚上出現綠色斑塊,稱屍綠(見圖6)。並有可能繼而出現腐敗水泡和腐敗血管網。然後擴延至全身,在死亡3---7天後腐敗氣體進入皮下組織,顏面腫脹呈黑色,眼球突出,口唇變厚、舌尖挺出,腹部膨隆,呈所謂巨人觀,由於腹腔內的腐敗氣體的壓力作用,使口鼻腔流出血性泡沫液體,排出大小便,陰囊與陰莖膨大成球狀,子宮內胎兒娩出,即死後分娩。
、白骨化
在腐敗過程中,屍體所有軟組織分解消失露出白骨。在空氣中白骨化所需的時間隨季節不同,成人屍體在夏季需半個月至1個月以上。在土中白骨化經過時間長,季節變化少,在成人需7---10年,小兒屍體4---5年,幼兒屍體2---3年,新生兒屍體大約1年。
屍體在特殊的條件下可不經過一般的分解過程而長期保存其原形。這是特殊的屍體變化,如木乃伊與屍蠟等。
8、人死以後 屍體的變化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