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怎樣辨別血管瘤
血管瘤這種疾病多屬良性,是由胚胎期間成血管細胞增生而形成的常見於皮膚和軟組織內的先天性良性腫瘤或血管畸形,多見於嬰兒出生時或出生後不久。血管瘤可發生於全身各處,發生於口腔頜面部的血管瘤佔全身血管瘤的60%,其次是軀干(25%)和四肢(15%)。其中大多數發生於顏麵皮膚、皮下組織及口腔黏膜、如舌、唇、口底等組織,少數發生於頜骨內或深部組織。
根據外在特點可初步分辨寶寶是否是血管瘤。
1、家長可根據瘤體的皮膚顏色
草莓狀血管瘤患者局產皮膚表面會有大小不等的,暗紅或紫紅色並高出皮膚的斑塊,多數在2~4cm之間,用手觸摸時會褪色,輕壓有彈性。而海綿狀血管瘤則是青紫色為多,所以家長還是多分析,不要太盲目判斷。
2、家長可根據皮下是否有腫物
草莓狀血管瘤發病初期常表現為較小而突出皮面的結節狀腫物,形狀不規則,邊界清楚,表面凹凸不平呈菜花樣。而像混合型血管瘤和海綿狀血管瘤都是有鼓包,溫度也會比正常肌膚溫度高。
3、家長可以根據發病部位
混合型血管瘤以四肢、面部、頸部、軀干較為常見,也可生長在皮下組織、年末、肌肉內,少數可累及骨膜和骨骼等部位。而草莓狀血管瘤所見於頭面部,蔓狀血管瘤常見於軀干不,海綿狀血管瘤則是多見於四肢。
4、家長還要注意觀察瘤體初期的變化
一開始的時候,只能看到患處出現一些細小的紅點。但隨著患兒年齡的增長,草莓狀血管瘤也開始迅速的增長,逐步聚齊成團,而其他如海綿狀血管瘤前期是有潛伏期的,肉眼無法看到,需要藉助專業設備的幫助。
2、口腔頜面部常見的軟組織囊腫有哪些?
口腔頜面部常見的軟組織囊腫有涎腺囊腫(粘液腺囊腫、舌下腺囊腫、腮腺囊腫等等)、皮脂腺囊腫、皮樣囊腫、甲狀舌管囊腫及鰓裂囊腫等,其中以粘液腺囊腫、舌下腺囊腫尤其多見。皮脂腺囊腫,常見於面部,由豆大至小柑桔大。囊腫位於皮下,向皮膚表面突出,囊壁與皮膚緊密粘連,中央有一小色素點。皮脂腺囊腫生長緩慢,一般無症狀,呈圓形,質軟可動,與周圍組織界限清楚,可惡變。皮樣或表皮樣囊腫多見於兒童及青年,常位於皮下較深的部位或口底諸肌之間,生長緩慢,呈圓形,與周圍組織無粘連,觸診囊腫堅韌而有彈性,似面團樣,穿刺可抽出乳白色豆渣樣分泌物,有時大體標本可見毛發。
3、請問口腔頜面部軟組織損傷治療的清創術是怎樣的?
先用消毒紗布蓋住創口,用肥皂水、外用鹽水洗凈創口四周的皮膚;如有油垢,可用汽油或洗潔劑擦凈。然後在麻醉下用大量生理鹽水或1%~3%又氧水沖洗創口,同時用紗布團或軟毛刷反復擦洗,盡可能清除創口內的細菌、泥沙、組織碎片或其他異物。在清洗創口的同時,可以進一步檢查組織損傷的情況。 (二)清理創口 沖洗創口後,行創周皮膚消毒、鋪巾、進行清創處理。原則上盡可能保留頜面部組織。除確已壞死的組織外,一般僅將創緣略加修即可。唇、舌、鼻、耳及眼瞼等處的撕裂傷,即使大部分游離或完全離體,只要沒有感染和壞死的情況下,也應盡量保留,爭取縫回原位,仍有可能癒合。 清理創口時要進一步去除異物。可用刮匙、刀尖或止血鉗除嵌入組織的異物。組織內如有金屬異物,表淺者可藉助於磁鐵吸出;深部者要通過X線攝片或插針X線定位後取出。但如創口有急性炎症、異物位於大血管旁、定位不準確、術前准備不充分或異物與傷情無關者,可暫不摘除。 (三)縫合 由於口腔頜面部血運豐富,組織再生力強,即使在傷後24小時或48小時之內,均可在清創後行嚴密縫合;甚至超過48小時,只要創口無明顯化膿感染工組織壞死,在充分清創後,仍可行嚴密縫合。對估計有可能發生感染者,可在創口內放置此流物;已發生明顯感染的創口不應作初期縫合,可採用局部濕敷,待感染控制後,再作處理。
4、我有先天性血管瘤
血管抄瘤由大量增生血管構成,是小兒常見先天性軟組織腫瘤,大多數血管瘤在嬰兒出生後被發現。嬰兒血管瘤的發展一般可分為三期:增生期、穩定期、消退期。
增生期:出生後血管瘤不斷增生擴展,迅速向周圍皮膚及深層組織侵犯,在增生期內血管瘤可以快速的生長,這也就是為什麼血管瘤會變大的直接原因。
穩定期:血管瘤增長速度逐漸緩慢,隨著幼兒生長,血管瘤緩慢增長,但增長速度仍比小兒生長快,血管瘤增生和退化交替進行。
消退期:穩定期以後的血管瘤增長速度緩慢下來,極少部分單性血管瘤會自行消退,這里的消退並不是指消失,消退的過程會產生留疤等後遺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