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軟組織 > 以下哪種運動損傷屬於開放性軟組織損傷

以下哪種運動損傷屬於開放性軟組織損傷

發布時間:2020-12-11 23:08:25

1、運動損傷中常見的開放性軟組織有哪些?

開放性軟組織損傷中最常見的有擦傷、切傷、刺傷和撕裂傷等。
1.擦傷
概念:機體表面與粗糙的物體相互摩擦而引起的皮膚表層損傷。
徵象:A.傷口淺,面積大,邊緣不整。B.表皮脫落,點狀出血,組織液滲出。C.無感染時,傷口易乾燥結痂而癒合。D.傷口感染後易化膿,有較稠的滲出液。
處理:A.創口淺、面積小的擦傷:用生理鹽水清洗後直接外塗2%的碘酊. 無須包紮讓其暴露在空氣中即可。B.創口內有異物的擦傷:用生理鹽水或自來水沖洗創口,創口用雙氧水、創口周圍用75%的酒精消毒,然後消炎粉、無菌敷料處理。C.創口較深,污染嚴重的擦傷:除消毒、包紮等處理外,應注射破傷風抗毒血清(T.A.T) 。D.關節部位的擦傷:經消毒後,上消炎軟膏或抗菌素軟膏,並用無菌敷料覆蓋,一般不用暴露療法。
注意事項:面部/關節部位不宜使用龍膽紫。大面積傷口不宜使用碘酊。酒精、紅汞與碘酊不宜同時使用。感染傷口每日或隔日換葯
2. 裂傷
概念:指身體受鈍性暴力打擊引起的皮膚、皮下組織撕裂。
運動中頭部裂傷最多,約占整個裂傷的61%,其中額部和面部居多。如籃球運動中,眉弓被對方肘部碰撞即可引起眉際裂傷。
3.刺傷
概念:尖銳細物刺穿皮膚及皮下組織器官的損傷。
特點:傷口細小,但較深,可能傷及深部組織或器官,或者將異物帶入傷口深處,容易引起感染。例如田徑運動中鞋釘與標槍的刺傷。
4.切傷
概念:指銳器切入皮膚及皮下組織所致的損傷。
處理:注意檢查傷口,觀察污染情況,判斷有否神經、血管、肌腱等組織的損傷。
較淺、小、干凈傷口,可用碘酊或其它消毒,然後用創可貼或消毒紗布覆蓋。
較大、深、不潔傷口,應現場加壓包紮後送醫院進行清創、止血、縫合。
口服或注射抗菌素,常規注射破傷風抗毒素預防破傷風。

2、你認為什麼學科才是體育課程最重要的學科課程 請說明理由並簡述這門學科

體育運動安全教育

第一節 體育鍛煉中的安全處置
一、體育鍛煉中常見的生理反應及處置。
在體育鍛煉時,人們要在某一特定的環境中使機體承受一定的生理負荷。人體活動過程的有序性受到暫性的破壞,使機體出現一些特殊的生理反應。我們應當對此有所認識,正確對待,避免陷入盲目性。
(一)疲勞
疲勞是人們由於運動或工作引起組織器官甚至整個機體工作能力暫時性下降的現象。疲勞產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疲勞首先產生於大腦皮層的保護性反應。運動中機體的內環境發生變化,促使大腦皮層產生保護性抑制。疲勞致使中樞神經系統工作能力下降。能源物質的耗竭,血液中代謝產物的堆積,造成機體內環境平衡破壞,則是疲勞產生的基礎。
一般疲勞經過休息和調整可以很快消除。應當說適度的疲勞對於維持正常的生理活動具有積極意義。但長時間無法消除的過度疲勞則會損害健康。消除疲勞的方法很多,保證充足的睡眠,合理補充營養是其中最基本的手段。此外,熱水浴、按摩也是經常採用的方法。由於人們的體質不同。另還應當合理安排體育鍛煉的運動量和運動節奏,遵循「適應—提高—再適應—再提高」的原則,秩序漸進,防止過度疲勞發生。
(二)肌肉酸痛
剛開始鍛煉或間隔較長時間沒有鍛煉,如果運動量較大,往往會出現局部肌肉酸痛、發硬、發脹的現象。造成肌肉酸痛的原因是肌肉運動時產生大量代謝產物。乳酸是其中主要成分。如果這些乳酸不能及時排出,堆積在肌肉組織之中,刺激神經末梢,使肌肉出現酸痛感。此外,也可能由於過量運動引起局部肌纖維及結締組織細微損傷或痙攣所致。輕微的疼痛正常性停止鍛煉。一般經過幾天就會自行消失。如果疼痛嚴重可局部按摩或熱敷,以加強局部血液循環,加速乳酸分解及排除。
為減少和減輕運動後肌肉酸痛,參加體育鍛煉要循序漸進,避免局部負擔過重。運動前後認真做好准備活動和整理活動。最積極的辦法是堅持體育鍛煉,提高機體有氧代謝與無氧代謝的能力,從根本上解決肌肉酸痛問題。
(三)肌肉痙攣
肌肉痙攣俗稱抽筋,是肌肉不由自主地強直收縮的現象。常常令人疼痛難忍,無法活動。如在游泳時發生十分危險。運動中肌肉長時間連續快速收縮,得不到放鬆,容易引起肌肉痙攣。這在長跑、足球比賽中常見。運動中出汗過多,血液中鈉離子含量過低,導致肌肉神經應激發提高,也是導致肌肉痙攣的重要原因。
肌肉痙攣時只要用力牽引痙攣的肌肉,使之充分拉長,症狀一般可以得到緩解。局部按摩、熱敷對緩解肌肉痙攣也有較好效果。預防肌肉痙攣要做到:①加強體育鍛煉,提高機體對環境的適應能力和肌肉的工作能力。②冬季注意保暖,夏季注意補充鹽分。③運動前做好准備活動。④不宜在低溫環境中長時間活動。⑤疲倦和飢餓時不要進行劇烈的運動。
(四)運動性腹痛
多數發生在中長跑等持續時間較長、強度較大的運動中。主要原因是准備活動不充分,開始時運動過於劇烈,內臟器官功能未能充分進入工作狀態,循環系統功能失調,肝脾淤血,引起腹痛。此外運動前飲食不當,或腹部著涼,導致胃腸痙攣,引起腹痛。一些腹腔疾病也可能引起運動時腹部疼痛。應加以區別。出現運動性腹痛時減慢運動速度,調整呼吸,用手按壓疼痛部位。一般疼痛會減輕或消失。如一直未見緩解,甚至有加重趨勢,則應當停止運動。只要堅持體育鍛煉,提高內臟器官的功能,飯後不要立即參加劇烈運動,運動前做好准備活動,運動中注意呼吸方法運動性腹痛大多可以防止和減少。
(五)運動性昏厥
運動性昏厥的症狀為全身無力,頭昏耳鳴,臉色花白,手足發涼,甚至突然昏倒失去知覺。此時血壓降低,脈搏慢而弱。運動性昏厥常見的有兩種——重力性休克和低血糖症。
重力性休克產生原因是運動中身體各部毛細血管處於擴張狀態。停止運動後大量血液由於重力原因瀦留在下肢,血液迴流困難,造成腦供血不足,引起休克。因此,劇烈運動後應做整理活動,不要立即停止下來。如發生重力性休克,首先應當使患者平卧並抬高下肢,由下向上按摩,同時可以面部熱敷,促進血液向心迴流,增加頭部供血量。
低血糖症是由於不按時就餐,空腹運動,血糖過低所致。對於低血糖患者適當補充糖分即可緩解。
(六)極點和第二次呼吸
在長時間運動如長跑途中的某一階段會出現呼吸困難、胸悶難忍、四肢無力、動作失調,甚至腹痛、嘔吐等現象。這在運動生理學中稱為「極點」。由於人體機能存在惰性。控制內臟器官的植物性神經的惰性比運動神經惰性大。突然開始劇烈運動,使內臟器官無法滿足運動系統的需要,氧氣供應不足,代謝產物在體內積累,於是出現「極點」現象。如果此時減低運動強度,加深呼吸,堅持運動,植物性神經的惰性逐漸克服,適應了運動系統的要求,二者在新的基礎上達到平衡。於是,「極點」症狀消失——呼順暢,動作輕松有力,運動能力提高。這在運動生理學上稱為「第二次呼吸」。
極點的出現與每個人的運動水平有關。缺乏體育鍛煉的人極點出現早,反應激烈,持續時間長。而運動水平高的人極點出現晚,持續時間短,症狀不明顯。因此,對付「極點」要一不怕,二堅持。這樣才能有效地增加健康,提高運動水平,培養不怕困難,勇於戰勝自我的意志品質。
二、體育鍛煉中運動性損傷的預防和處置
(一)運動性損傷產生的原因及預防
體育鍛煉往往是比較激烈的,有些項目還具有很強的對抗性。容易發生運動性損傷,給自己或他人帶來精神和肉體上的痛苦。因此,了解運動性損傷的預防和簡單處置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造成運動性損傷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與本人體質水平、運動基礎有關,也與運動項目的特點及運動環境有關。其主要原因有:
1、思想麻痹大意是所有造成運動損傷的因素中最主要的一條。由於運動前不檢查場地器材,預防措施不得力,好奇心重,好勝心強,容易在盲目和冒失的行動中受傷。
2、運動前准備活動不充分,身體各器官系統未進入運動狀態,容易造成運動損傷。
3、運動時生理狀態、心理狀態不佳,注意力分散,過分緊張,力不從心。
4、組織安排不當,紀律鬆弛,動作粗野,缺乏保護以及技術錯誤。
5、場地環境器材設備及服裝不符合安全要求。
只要我們加強安全教育,克服麻痹思想,提高預防意識;合理組織,科學安排體育鍛煉;認真做好准備活動;加強運動中的保護與幫助。特別要提高自我保護能力。就能夠最大限度地減少運動性損傷發生。
(二)
常見運動性損傷的處置
1、開放性軟組織擦傷
(1)產生原因:皮膚被粗糙物磨擦引起皮膚表面損傷。如運動中摔倒所引起的皮膚擦傷。
(2)症狀:毛細血管出血,血液從傷口慢慢滲出。常常自行凝固止血,危險性不大。
(3)處置:可用生理鹽水或冷開水清洗傷口,傷口周圍用酒精消毒,然後局部塗抹紅汞。一般不需要包紮。嚴重時應送醫院處理。
2、閉合性軟組織損傷
(1)產生原因:肌肉、韌帶、關節囊等軟組織受外力或自身作用力過分拉長或擠壓受損。如挫傷、扭傷、拉傷等。
(2)症狀:局部疼痛,腫脹,皮下淤血,肌肉痙攣,活動困難。
(3)處置:初期處理方法是:制動、冷敷、加壓包紮、高抬傷肢。即減少或停止局部活動,以免傷情加重。採用冷敷、加壓包紮、高抬傷肢等手段以止痛、止血、減輕腫脹。
傷後20—48小時的處置原則是活血去淤,消腫止痛。可進行熱敷、按摩以促進局部血液循環,解除肌肉痙攣,加速血腫和滲出液的吸收,並減輕疼痛。恢復期應進行功能鍛煉,防止損傷組織粘連或萎縮,促進組織癒合。功能鍛煉時要注意循序漸進,逐漸增加活動的幅度、強度和運動量。
3、關節脫位
(1)產生原因:關節脫位大多是外力作用所致,使關節的完整連接受到破壞。關節脫位常常伴隨韌帶及關節囊的撕裂,甚至損傷神經。
(2)症狀:關節脫位後常出現關節畸形、局部疼痛、腫脹,失去正常活動功能,可能發生局部肌肉痙攣。
(3)處置:用夾板固定傷肢。如果沒有夾板可將傷肢固定在軀干或健側肢體上,及時送到醫院治療。不要讓非專業人員實施復位。
4、骨折
(1)產生原因:運動中身體受到暴力撞擊,使骨的完整性遭到破壞,造成骨折。骨折是一種惡性損傷,後果嚴重。骨折分為不完全性骨折和完全性骨折兩種。
(2)症狀:骨折發生後患處立即出現腫脹,伴有劇烈疼痛,活動時疼痛加重,常伴隨肌肉痙攣,肢體骨折部位可以發生變形。完全性骨折移動時可聽到骨擦音。嚴重骨折時常伴有大出血、神經操作及休克。開放性骨折還可能導致感染。
(3)處置:如出現休克應首先實行抗休克處理,點按從中穴,並實行人工呼吸或心臟胸外按摩。如傷口出血,應實施止血及包紮。應在骨折部位固定之後及時送醫院治療。切勿由非專業人員整復,以免造成新的損害。
5.腦震盪
(1)
產生原因:頭部受到外力打擊後,使平衡器官機能失調,引起意識
和機能的暫時性障礙。
(2)症狀:受傷後患者可能神志昏迷,脈搏徐緩,肌肉鬆弛,瞳孔稍大但尚對稱;清醒後常有頭痛、頭暈、惡心或記憶力減退等症狀。
(3)處置:立即讓患者平卧,頭部冷敷;如昏迷則指壓人中、合谷穴催醒;如呼吸障礙,則實施人工呼吸。如仍出現反復昏迷,或耳口鼻出血,瞳孔不對稱,則表明傷情嚴重,有可能顱內出血,必須立即送醫院搶救。輕度腦震盪一般可以自愈,但要注意休息。
三、體育運動中常用的急救方法
1、止血
(1)冷敷法:冷敷可以使血管收縮,減少局部充血,抑制神經感覺,從而有止血、止痛、和減輕局部腫脹的作用。此法主要用於急性閉合性軟組織損傷。
(2)壓迫法:可分為指壓法和止血帶法。
直接指壓法:以消毒紗布覆蓋傷口,然後用手指壓迫傷口,以達到止血目的。
間接指壓法:用指腹壓迫出血血管近心端處,如能壓迫在相鄰的骨面上最好。以阻斷血液流動。
止血帶法:常用的止血帶有膠管、布帶、毛巾、皮帶等。實施時先將患肢抬高,然後在傷口近心端上方縛扎止血帶。注意止血帶的松緊以出血停止為度。為防止肢體遠端壞死,一般止血帶縛扎時間不超過2—3個小時,並且,應當每一個小時放鬆5分鍾,然後,在另一個稍高的平面重新縛扎。
2、搬運
較重的傷員經過現場急救後應及時安全送往醫院。在搬運傷員時應當注意以下幾點:
(1)
搬運前盡可能作好患處初步處理,如止血、包紮、固定等。
(2)
搬運動作要輕巧,迅速,盡量避免不必要的震動。特別是脊柱損傷
患者,必須整體固定在擔架或硬性代用品上,方能移動。
(3)
搬運過程中應隨時注意傷情變化,及時處理。
3、人工呼吸
人工呼吸有多種方法。其中以口對口呼吸法效果最好。
實行口對口呼吸法時,患者仰卧,頭部後仰,托起下頜,捏住鼻孔,輕壓環狀軟骨,防止空氣泄露或進入消化道。救護者隨即深吸氣,對口吹入患者口中,吹氣後隨即鬆手。如此往復,每分鍾約1半—18次,直到患者恢復自主呼吸。
4、心臟復甦
當患者因意外事故心臟停止跳動時,必須立即實施心臟復甦術,爭取在最短時間內恢復患者心臟跳動。心臟復甦經常採用的方法是心臟胸外擠壓法。
心臟胸外擠壓法實施時患者仰卧,救護者兩手上下重疊,以掌根置於患者胸骨下半段處,藉助體重和肩臂力量,均勻而有節律地向下施加壓力,將胸壁下壓3—4厘米為度,然後迅速松開,讓胸壁自行彈回。如此反復,每分鍾約60—80次,直至心臟跳動恢復為止。心臟復甦常和人工呼吸聯合實施。
搶救貴在堅持,千萬不要輕易放棄搶救。生命的回歸就在不懈的堅持之中。
第三節 體育運動中常見安全的問題
一、體育運動中常見安全問題的表現形式
(一)體育運動中的身體損傷
體育運動中難免出現各種各樣的身體損傷,如骨折、肌肉拉傷、皮膚擦裂與軟組織損傷等,其中最為常見的當屬軟組織損傷。在大學生的運動項目中,排球、籃球與足球因具有較強的對抗性,軟組織的挫傷發生率最高。挫傷中,又屬踝關節的損傷最多,其次是膝關節的損傷,皮膚擦傷、裂傷發生率也佔有較大的比例。形成運動中損傷的常見原因多為技術動作不規范、准備活動不充分和場地不合適等等。不同的運動項目可能造成的運動操作也不盡相同,下面介紹幾種主要體育運動項目中可能出現的常見傷:
1、跑步、跳高與跳遠:跑步常發生大腿後部肌肉拉傷、腰部拉傷及踝關節扭傷;跳高與跳遠常發生踝關節、腰關節扭傷和前臂骨折或脫臼。
2、跳馬與單杠:常發生雙上肢的臂部或腋部損傷,下肢的膝部或踝部發生脫臼或骨折。
3、投擲:常造成肩、肘、骨乾等部位脫臼或骨折。
4、球類:常發生踝關節部位損傷、軟組織損傷、韌帶拉傷或扭傷、腹骨損傷等。籃球常伴有肩關節、手腕部、手指部損傷;足球運動損傷較多,除了一般擦傷和挫傷外,還可導致頭部和胸部損傷。
5、體操:常見膝關節韌帶損傷,跟腱斷裂、扭傷。
6、舉重:主要發生在腕部、肩、腰和膝部損傷,且急性損傷比慢性損傷較多見。
7、滑冰:頭後部受傷,前臂與手腕捻挫、骨折和臀部傷。
(二)溺水
游泳是大學生喜聞樂見的體育運動之一,既強身健體又舒適愜意,然而,每個泳季里都有不幸者溺水而亡。溺水的原因有很多方面,如有些人患有不適宜游泳的疾病,如心臟病、高血壓和癲癇等;也有的是因為准備活動不充分,冒然下水,尤其是在水溫較低的情況下極可能因抽筋而溺水;還有的是因為自身游泳技術欠佳或對水況不了解而溺水;另外,因空腹導致身體熱量不足、過度疲勞及睡眠不足等也是造成溺水的原因之一。
二、體育運動中常見安全問題的預防對策
(一)預防運動損傷的對策
從事任何形式的體育鍛煉都要注意安全,如果體育鍛煉安排得不合理,違背科學規律,就可能出現傷害事故。為了保證體育鍛煉的安全,鍛煉者應做到以下幾點:
1、體育鍛煉前做好充分的准備活動,待各器官系統的機能進入活動狀態後,再進行較劇烈的運動。准備活動可以使身體機能進入最佳狀態,通過准備活動既可以提高鍛煉效果,又可以減少運動損傷。
2、運動強度逐漸增加。在正式進行體育鍛煉時,活動量也要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如果一開始就突然增加運動強度,會造成內臟器官與運動器官的不協調,使身體出現一系列不適反應。
3、體育鍛煉要全身心投入,在鍛煉過程中不要開玩笑,有時稍不注意,就可能出現運動損傷。
4、在進行跑步、健美操等體育鍛煉時,最好不要在瀝青馬路和水泥地面上進行,以防出現各種勞損症狀。
5、不要在沒有把握的情況下參與那些危險性大、專業性強、技術要求高的體育運動,如蹦極、攀岩、卡丁車等。在這些運動中,稍有不慎就會釀成事故,造成人身傷亡。
(二)幾種運動損傷的處理辦法
1、軟組織損傷的處理方法:軟組織損傷後,一般會出現流血、腫脹、疼痛等症狀。最常用的處理方法是用冷毛巾包裹受傷的部位,促使受傷部位毛細血管收縮,減少出血。損傷後24—48小時內,可服用活血化淤葯、消炎葯,同時進行局部理療熱敷,以利軟組織的修復。
2、皮膚擦傷、裂傷的處理方法:由於外力磨擦所至的體表皮膚淺表性的損傷,肉眼可見有出血或滲血或組織液滲出,對小面積的擦傷,可用生理鹽水(條件不足時也可用自來水)沖洗傷口後,塗20%紅葯水或1%的紫葯水或2%的碘酊進行消毒處理。如果擦傷面積較大或者嵌入較多的泥、沙等異物時,最好到醫院進行徹底的清洗、消毒和包紮。
3、肌肉拉傷的處理方法:對輕微的肌肉拉傷,可用一塊布包著冰塊或者冰袋對受傷處旅行冷敷,以防進一步腫脹,並減輕疼痛。用綳帶或布條將受傷區包紮起來,給它支撐力量,但是要注意松緊適度,扎得太緊會導致肌肉進一步腫脹。在疼痛消失之前,避免使用受傷的肌肉。如果肌肉拉傷嚴重或發生斷裂,則必須到醫院進行治療。
4、骨折的處理方法。發生骨折後,骨折部位有疼痛及壓痛感,並伴有腫脹、瘀斑、畸形等。首先要進行現場急救,這是保證治療效果的關鍵。發生骨折後要保持鎮靜,不可任意移動骨折部位。在對傷口進行檢查後,可以利用干凈衣物或其他物品先行包紮傷口,再利用板子、木棍等硬物使骨折處固定,避免骨折易位,然後盡快就醫。。。。

以上是部分內容,看了比我說的清除

3、運動損傷中常見的軟組織損傷可分為哪些

一、按損傷的組織分類:皮膚、抄肌肉、肌腱、滑囊、軟骨、滑膜等襲等。
二、按損傷的病程分類:急性損傷和慢性損傷。
三、按皮膚和粘膜的完整與否:開放性知損傷和閉合性損傷。
提示:前面樓上那位老道兄說的是開放性損傷的細節。

4、閉合性軟組織損傷早期處理方法是什麼?

閉合性軟組織損傷 :軟組織損傷的一種。受鈍力作用,肌肉猛烈收縮,關節活動超越正常范圍或勞損等引起。損傷無裂口常見有:(1)挫傷;(2)肌肉拉傷;(3)關節韌帶拉傷;(4)滑囊炎;(5)肌腰腿鞘炎等。有急性和慢性損傷兩種。 運動過程中發生的各種損傷。其損傷部位與運動項目以及專項技術特點有關。如體操運動員受傷部位多是腕、肩及腰部,與體操動作中的支撐、轉肩、跳躍、翻騰等技術有關。網球肘多發生於網球運動員與標槍運動員。損傷的主要原因是:訓練水平不夠,身體素質差,動作不正確,缺乏自我保護能力;運動前不做准備活動或准備活動不充分,身體狀態不佳,缺乏適應環境的訓練,以及教學、競賽工作組織不當。運動損傷中急性多於慢性,急性損傷治療不當、不及時或過早參加訓練等原因可轉化為慢性損傷。傷後的鍛煉與治療原則是:(1)合理安排傷後訓練,保持運動員已獲得的良好訓練狀態,防止因傷後突然停訓而引起「停訓綜合症」;(2)練習時合理使用保護帶,以防止發生勞損、再傷或肌腱韌帶的鬆弛;(3)加強局部治療,改善傷部代謝,消除水腫,防止深痕粘連與收縮。預防應遵從運動訓練原則,科學安排運動量,提高身體素質,加強醫務監督與安全教育。教學中還應提高學生相互保護以及自我保護的能力。 (之二) 一、急性損傷 1、早期:傷後24或48小時內,主要表現為紅、腫、熱、痛、功能障礙,炎症反應嚴重。 處理原則:止血、止痛、防腫、制動和減輕炎症反應。 處理方法:傷後即刻冷敷、加壓包紮、患肢抬高、適當制動。還可使用止痛葯物和點穴、針刺治療。 ⑴、冷敷 ⑵、加壓包紮 ⑶、患肢抬高及固定: ⑷、止痛葯物:七厘散、雲南白葯等。嚴重損傷使用度冷丁、嗎啡 。 2、中期:早期至症狀基本消失,主要表現為疼痛、腫脹、功能障礙。 處理原則:改善血液和淋巴循環,促進組織代謝,促進淤血和滲出吸收,加速再生修復。 處理方法:綜合治療方法和功能鍛煉。 ⑴、熱療 ⑵、理療: ⑶、按摩、針刺:應從傷部邊緣開始,由近端向遠端進行,輕重以不加重局部疼痛為宜,深部肌肉挫傷不能使用重手法;在按摩以後加以點穴可增強療效,但禁止重復受傷動作。 ⑷、葯物使用: 中葯: 西葯: ⑸、棉花夾板固定:適用於組織斷裂者。 ⑹、功能鍛煉; 3、後期:損傷基本修復、痛腫基本消失,但功能尚未完全恢復。主要表現為鍛煉時有痛感,肌力未恢復,嚴重者可能由於組織粘連、疤痕收縮而出現傷部僵硬,活動受限等。 處理原則:增強和恢復肌肉、關節功能,軟化疤痕、松解粘連。 處理方法:以按摩、理療、功能鍛煉為主,適當配以葯物治療,如舊傷葯外敷或海桐皮熏洗葯熏洗。 二、慢性損傷 慢性損傷的病理變化主要為變性和增生,由於局部代謝障礙而引起組織形態和功能的改變。 主要表現為:局部酸痛、無力、活動受限、局部發涼等,具有反復發作的特點。 處理原則:改善傷部血液循環,促進組織的新陳代謝,合理安排局部負荷量。 處理方法:與急性損傷中、後期處理方法一致,但應特別注意功能鍛煉,以維持運動水平。 三、傷後訓練 一、傷後康復訓練的目的: 1、保持運動員已經獲得的良好訓練狀態,縮短重新投入訓練的時間。 2、防止因傷停訓而引起的各種疾病(停訓綜合症)。 3、促進損傷的痊癒和功能的恢復,防止肌肉和骨骼發生廢用性萎縮。 4、防止因傷停訓後體重增加。 二、康復訓練的原則:動靜結合、邊練邊治為總原則。 1、盡量保持全身和未傷部位的訓練,避免傷後機能狀態和健康狀況下降,保持一定訓練水平。 2、已傷部位要根據傷情合理安排鍛煉內容和負荷量,注意個別對待、循序漸進和分期進行。 3、加強功能鍛煉, 4、加強傷後訓練的醫務監督。

求採納

5、如何防止運動中肌肉拉傷,軟組織挫傷?

很簡單:1平常多注意鍛煉
2 運動前熱身運動要充分
3 運動時別太劇烈(如果是有對抗的運動,有些傷是無法避免的)

6、運動損傷處理辦法及如何預防

①肌肉韌帶拉傷:
內因:訓練水平不夠、柔韌、力量、協調性差,生理結構不佳
外因:准備活動不充分、場地、氣溫、濕度、上課內容不好,教練專業水平不夠
預防:選教練、場地及適當的課程,在正常天氣情況下鍛煉、准備活動充分、循序漸進。
處理:24小時內為急性期:方法:停止運動、冷敷、包紮、抬高受傷部位。
24小時後為恢復期:配合按摩、微動、康復或恢復性鍛煉。
②關節扭傷:
內因:技術掌握不好、協調性差,關節周圍肌肉力量小、生理結構不佳、疲勞產生體力差
外因:准備活動不夠、場地滑、器材使用不當、教練、內容不好(動作速度快、轉、跳多)
預防:准備活動充分、了解設備使用、循序漸進,讓教練或自己速度放慢。
處理:24小時前為急性期:方法:停止運動、冷敷、包紮、抬高受傷部位。
24小時後為恢復期:配合按摩、微動、康復或恢復性鍛煉。
③運動腹痛:
原因1:肝脾淤血。慢性腹部疾病
原因2:呼吸肌痙攣(准備活動不夠,肺透氣低,運動與呼吸不協調)
原因3:胃腸痙攣(運動前吃得過飽、飯後過早運動,空腹或喝水太多)
預防:運動前健康檢查,合理安排運動飲食,吃飯前後1小時運動,不空腹、喝水太多運動
處理:減慢運動速度、加深呼吸、調整運動呼吸節奏、手按疼痛部位,實在不行停止運動
口服減痙攣葯物(阿托品、十滴水)。
④腳底筋膜炎和神經刺痛:
原因:腳底頻繁壓力過多產生的疼痛。原因是套路不適合、鞋子問題、腳的生理結構不好,
原因:鈣的沉澱在腳跟骨上、腳底筋膜炎和神經刺痛:
預防:准備活動要充分(包括腳部的准備活動)
處理:注意放鬆、休息、按摩、熱水澡。
⑤肌腱、小腿肌痛:
原因:經常提腳跟造成的。
預防:運動前後的准備活動和放鬆要多伸展肌腱、小腿肌可以防止損傷和減輕疼痛。
處理:注意放鬆、休息、按摩、熱水洗,伸展助減痛等。

7、在運動過程中如果發生開放性軟組織損傷並有出血現象,應該如何進行止血?

首先要做的就是止血。一般如果傷口不大,毛細血管會自動癒合。如果出血較多,那麼用干凈的手帕或者衛生紙包住受傷處,再直接壓迫或加壓包紮止血。未看清創口前不要盲目按壓。2受傷後一定要保持傷口的清潔,不要讓創口接觸到不幹凈的東西,以防受到感染。在現場止住血之後,回家或去衛生室對傷口用鹽水或者酒精進行消毒,再重新進行包紮。3如果遇到嚴重的出血,應當用干凈的手帕進行緊急按壓,並迅速撤離現場去醫院進行處理。處理完後要吃消炎葯,以防感染,必要時還應在處理完傷口後注射破傷風抗毒素。

與以下哪種運動損傷屬於開放性軟組織損傷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