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腰部受傷為什麼會導致大腿瘀青疼痛?
可能是腰部臀部受傷後的淤血下流造成的 軟組織損傷:軟組織是指人體的皮膚、皮下組織、肌肉、肌腱、韌帶、關節囊、滑膜囊,神經、血管等。這些組織在受到外力作用下,發生機能或結構的異常,稱軟組織損傷。分急性損傷,慢性損傷。急性損傷分扭傷、挫傷、拉傷。慢性損傷稱陳傷、勞損。臨床表現為疼痛、功能障礙、肌肉痙攣、畸形等。軟組織損傷後可能出現的並發症有:血管舒縮功能紊亂引起的持久性局部發熱和腫脹、營養性紊亂引起的肌萎縮、韌帶鬆弛引起的關節不穩定、損傷性關節炎、關節周圍骨化、關節內游離體等。 治療:各種軟組織損傷(扭傷、拉傷、挫傷):直接使用接骨散外敷,它局部給葯,使葯能快速滲透到損傷的部位,快速止痛消腫,活血化瘀,接骨續筋,達到治療目的,而且安全可靠,有條件的理應首選.新傷2-3天止痛消腫,3-6天治癒.3個月以內的傷一般2-3副葯就治癒了.嚴重的需要3-4副葯.陳傷需要3-6副葯。軟組織損傷應急時治療,以免發生神經粘連,肌肉萎縮等其它後遺症和並發症的出現.注意事項:有外傷、皮膚嚴重過敏者禁用.
滿意請採納
2、手掌大面積瘀血,腫脹,軟組織損傷,有可能骨折嗎?
手指戳傷,依程度可分為五種。1.扭傷,2.脫臼,3.骨折,4.腱斷裂,5.挫創傷(皮膚裂開)。前3種用中葯接骨葯外敷治療就可以了。後兩種手術縫合治療。有些手指戳傷可以造成骨裂,實際上屬於撕脫性骨折,它一般常見於打籃球中的跳起爭球中,由指尖觸球導致;還常見於運動前沒有熱身,就突然發力的跑、跳等。X線顯示肢體中有一個極小的骨折碎片,一般不為患者重視,甚至有些醫生也經常低估了它的危害。這種小的骨折碎片往往是韌帶的附著點,它的移位意味著韌帶的損傷,也就是說受傷的手指有可能不能屈伸了。如果延誤治療,手指可能失去功能。所以千萬不能小看骨裂縫,應及時就醫。中葯骨傷葯,是治療骨裂縫、撕脫性骨折、扭傷最好的葯。新傷外敷1-2副葯就可以止疼消腫,活血化淤,接骨續筋,3-4副葯達到臨床治癒標准,一般在修養2周後,傷處就快速癒合了,癒合後通常沒有後遺症。希望骨裂縫、撕脫性骨折、手指戳傷的患者不要大意啊。
滿意請採納
3、十天前小腿軟組織挫傷 三天前去醫院看了看 說有淤血有炎症 給我開了兩天的葯 活血化瘀的 讓我回
不用吃葯,下面的內容你可以參考著看看。
本問題全部手打,如果您感覺我的回答對您有幫助,請採納我的回答,謝謝您的獎勵~~么么噠~~
我們所說的軟組織包括皮膚和皮下、肌肉和肌腱組織、韌帶、血管和神經。下面就如何治療這些組織損傷粗略地說一下。
先說血管和神經的損傷。血管損傷分明出血和暗出血兩種,明出血的損傷,所能做的是想辦法止血,減少血液流出,保護生命,盡快送醫院治療。軀乾的大出血很少能挽救,應盡量減少搬動。填塞出血處,盡快送醫院。肢體的出血,可以壓迫止血,壓迫的位置要注意,動脈出血要選盡量靠近出血處並且靠近心臟方向的單骨(手指、上臂、大腿骨等)。雙骨(前臂、小腿骨等)的地方不適合止血,也止不住。靜脈出血要選傷口的遠心側壓迫止血(很多人都壓在近心側,搞得出血更多)。總之明出血都要送醫院治療。暗出血分三種。一種是空腔臟器的出血,出血量大,危險性高,隨時危及生命,要盡量減少搬動,盡快送醫院。第二種是實體的大出血,短時間內可以看到組織逐漸隆起,這是主要的動靜脈損傷,也要壓迫止血,然後送醫院。方法與明出血相似。第三種是小動脈或小靜脈出血,表現是局部腫脹,疼痛。皮下暗青色。數日後會出現皮下廣泛的暗紅色瘀斑,最後變黃消失。這種損傷可以自我救治。方法是四個字:制動冷敷。制動就是不活動,盡可能地固定住關節,目的是減少疼痛和繼續出血。冷敷(或冰敷)可以降低局部組織的溫度,促血管收縮,減少該處供血(有助於減少出血)。冷敷還可以減輕組織的水腫。
神經的損傷,分為擠壓、撕扯、橫斷等,急性擠壓(神經纖維微細結構不斷)恢復的最快,結果比較好。橫斷的神經,經過縫合,可以有部分恢復。撕扯的纖維斷面不在一個平面,修齊縫合會有缺損,效果最差。
韌帶的損傷,根據損傷程度和部位,處理不合適,會留有一定的殘疾。比如膝關節的所有韌帶,損傷後,行走時膝關節不穩定,會出現跛行,關節積液,腫痛等後遺症狀。腕關節的韌帶損傷,會形成下尺橈關節鬆弛,經常半脫位。會出現手腕腫痛,不能支撐和旋轉。踝關節的韌帶損傷,也會形成踝關節鬆弛,行走就會出現關節腫痛等等。對於這種大關節的韌帶損傷,最好的方法是制動固定和手術縫合。制動,可以使沒有損傷的韌帶部分不再損傷,固定六到八個星期,可以使損傷的韌帶完全瘢痕性癒合。手術縫合是對完全斷裂的韌帶而言的,新鮮的對位縫合可以使瘢痕最小,癒合後的強度接近沒受傷時的水平(可惜皮膚要留疤)。縫合後的韌帶損傷同樣要固定六到八周。
最後說一下肌肉和肌腱損傷的治療。肌腱的損傷就是斷裂或斷離。這種情況會使原來能做的動作做不出來(功能障礙)。這需要手術縫合,固定等治療。與韌帶斷離的處理一樣。肌肉的損傷包括急性(擠壓、撕裂和斷離等)和慢性(疲勞性損傷)。
急性損傷:(見血的)撕裂和斷離的損傷需要手術縫合,固定等治療。而擠壓、(不見血的)撕裂等損傷可以制動和冷敷。原理和前述出血的治療一樣。
慢性損傷:(不見血的)疲勞性損傷是一種肌肉組織被長時間牽拉或長時間收縮形成的。肌肉纖維被長時間牽拉處於疲勞狀態,一旦體位變換,有了收縮指令,靠近神經終板處的肌纖維與遠離終板的纖維形成不同步收縮,就會形成肌纖維痙攣,所謂扭傷。比如弓背坐久了,突然起身,就會扭傷腰部。半低頭久了,突然轉頭會扭傷一側頸部。白天跑動多了,夜間睡眠小腿會抽筋等等。遇到這種損傷,同樣要制動(頸、腰扭傷,要平卧床。岔氣了要穿束胸衣等)同時還要冷敷。
總之,損傷後能做自我治療就是冷敷和制動。
第一冷敷。冷敷要敷多久?答案是一直冷敷,直至疼痛、腫脹消失。
經常有醫生告訴傷者,冷敷24小時後做熱敷。受傷的回家照辦,兩天後復診,腫的像發面團,更嚴重的滿布血性水皰,慘不忍睹。不能不說這樣的醫生不及格。因為教科書里寫的明明白白,組織受損受後,一周到十天是水腫的高峰。讓其24小時後熱敷豈不是助紂為虐?
第二制動。就是受傷的部位盡量不能活動。有效的辦法是用材料或器械固定。固定多久?答案是因人而異,三到九周。年齡小,時間可以短一些,年齡大,時間就要長一些。原因是年齡小,體內生長激素旺盛,組織代謝快,恢復的快。年齡大,腺體萎縮,體內生長激素分泌的少,組織代謝慢,癒合就慢。
就一般而言,皮膚的癒合時間是一到三周,肌肉的恢復是三到九周,骨的恢復是三到九個月。個別人或特殊的部位還會更長。俗話說,傷筋動骨,一百零五。是老輩不錯的總結。生長是要有過程的,許多心急的人,不想要這個過程,也可以,機體組織的回答是——不長。目前也沒有什麼靈丹妙葯能縮短這個過程。這也是很多急躁的人多少都要有點癒合後殘疾的原因。
可能有人會說,前面不是說年齡小的人,激素分泌旺盛,恢復快。為什麼不可以吃生長激素來促進癒合呢?答案是——不可以。這裡面有幾個問題要說明。一,年齡小的人,養傷是和長個同時進行的,激素分泌量是自身調節的。如果人為的增加,濃度要大,自身就會產生負調節,抑制腺體分泌。等到人為地給葯停止(吃不起或無葯),腺體分泌量不如以前,在生長有效的時間里影響身體的生長和發育。二,年齡大的人也不能使用生長激素。生長激素刺激的是所有組織,不僅受傷的地方在長,其他的地方也在長。老人骨骼生長線都閉合幾十年了,無處生長,就會出現巨頭、巨手和巨腳(在正常情況下你沒注意過老年人的臉都比年輕時大?)。還不僅如此,萎縮的腺體原本分泌量就少,人為增加後會不再分泌,傷愈後,新的損傷癒合更慢。激素還有其它一系列副作用。因此,弊大於利,不合算。
還有人說中葯可以促進癒合。呵呵,實話實說,這只是一個傳說。就目前而言,沒有任何一種葯方的中葯能明顯縮短損傷癒合過程。損傷的癒合是一個個體的過程。因人、因傷而異。換而言之,就算有這樣的中葯,裡面起作用的必然和生長激素是一樣的成分(如果不一樣,怎能有相同作用),前面說過了生長激素的副作用,你還敢冒險使用?
還有人說推拿、按摩、理療都能促進損傷癒合。呵呵,這又是一個傳說。推拿、按摩僅是手法的不同,對組織都是擠壓的刺激,受傷的組織原本就有水腫(水腫是必然,程度可輕可重),經過擠壓,水腫程度會加重,范圍會擴大。推拿按摩之初,會產生疼痛,經過幾十分鍾的按摩過後,推拿按摩的部分會疼痛減輕(以水分擠向周圍健康組織為代價)受傷的人會有輕松感。推拿按摩過後一小時左右,疼痛又會出現,並且比推拿按摩以前更疼痛,同時疼痛范圍比推拿按摩以前擴大。就像窪地積了一汪水(損傷、疼痛),用掃帚掃開(推拿按摩)散去。停止掃動(推拿按摩結束),掃出去的水(疼痛)又回到窪地,水汪周圍原本乾燥的地面都濕了(疼痛范圍擴大)。這是我關於推拿按摩效果的窪地積水理論。
理療有沒有效呢?答案是腫脹疼痛期是反效果。所謂理療,不論是紅外線、短波、微波等等,就是烘烤加溫。我們知道溫度升高,機體組織代謝也要增快,在循環不好的時候,新的進不來,舊的出不去,這種增快的代謝只會加重組織的損傷。因此會增加水腫和疼痛。
受傷難道不吃葯?答案是肯定的——就是不用吃葯。
我說一個很淺顯的道理:幾乎所有人都承認一個現象——把孩子養大不容易。漢語里還有個片語是治病養傷(說的是病要治,傷要養)。這兩句話里都有一個動詞「養」。這個道理我想你也明白了。養大孩子,喂的是飯。養好傷呢?自然是吃飯而不是吃葯了。
4、慢性軟組織損傷會有淤青嗎?
慢性軟組織損傷,一般局部不會有瘀血。
5、軟組織損傷和症狀表現有哪些
軟組織損傷早期症狀?軟組織損傷症狀有什麼表現?1.閉合性損傷
損傷部位無開放性創口,軟組織損傷的症狀有軟組織腫脹,皮下瘀血,並伴有不同程度的疼痛。程度不等的功能障礙,如開口困難。
2.開放性損傷
有明顯的開放性創口,創緣可因致傷原因不同而各異,如入口小而傷道深的刺傷;邊緣整齊的切割傷;創面大而不整齊的撕裂傷等。軟組織損傷的表現有不同程度的出血,可同時伴有面部神經、血管及涎腺導管的損傷。
詳細
軟組織損傷後,機體為維持自身環境穩定,可迅速產生局部和全身性的一系列防禦性反應。當創傷反應超過機體自身調節能力時,便可出現相應症狀。
局部表現
1.疼痛:軟組織損傷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疼痛感,2~3天後可逐漸緩解。若疼痛加重或出現持續性疼痛,表示有感染可能。伴有內臟損傷時,疼痛常定位不明確,故在確診前慎用止痛葯。
2.腫脹:因出血及創傷性炎症性滲出所致,常伴有局部瘀斑或血腫。腫脹嚴重時,可致使局部組織或遠端肢體出現壓迫性血供障礙,表現為皮溫降低、顏色蒼白等。
3.功能障礙:因解剖結構破壞、疼痛及炎性反應所致,但因創傷程度及部位不同,功能障礙的程度也會不一樣。
4.傷口或創面:是軟組織開放性創傷特有的徵象,一般可分為清潔傷口、污染傷口和感染性傷口3類。
全身表現
1.發熱:創傷出血或組織壞死分解產物吸收,可導致體溫升高,一般在38℃左右。若合並感染時,可出現高熱。
2.生命體征的變化:創傷後釋放炎症介質、出血、疼痛及精神緊張等因素,均可引起脈搏和心率增快、血壓稍高或下降、呼吸深快等表現。
3.其他:因失血、失液,患者可有口渴、尿少、疲倦及失眠等症狀
6、我騎電動車不小心撞傷了一個人他也就是臉部淤青軟組織受傷沒了,醫生都說了,這種屬於一般的輕傷!
這種情況下最好不要私了,因為你不知道對方的要求。最好的辦法就是由交警出具責任認定書,並進行司法鑒定,按照規定該賠多少就賠多少。
7、軟組織損傷處理原則是什麼,我想了解一下···
1 開放性軟組織損傷的處理原則
開放性軟組織損傷是指軟組織損傷後,皮膚或粘膜失去完整性,損傷部位與外界相通。常見有擦傷;刺傷;裂傷;切割傷。
處理原則:止血、清創及保護傷口預防感染。
2 急性閉合性軟組織損傷的處理原則
急性閉合性軟組織損傷是而由於某一刻的受力或非生理性運用而導致的局部軟組織損傷,皮膚及粘膜保持完整,,傷處與外界沒有相通。
處理原則:
早期:傷後24—48小時內,局部組織缺血,急性無菌性反應劇烈,大量組織滲出水腫為主要病理改變。處理原則主要是制動、止血、防腫、鎮痛和緩解炎症反應。損傷後即刻採用制動、冷敷、加壓包紮和抬高患肢等一系列處理。嚴禁嚴傷處按摩和熱療。
中期:損傷24—48後,出血停止,急性炎症消退,局部淤血,肉芽組織正在形成,組織正在修復。此期可持續1—2周。處理原則是改善局部血液循環,促進組織的新陳代謝。可採用熱療、按摩、葯物及傳統中醫葯方法等多種方法交替進行,同時安排小運動量的功能康復練習。
後期:損傷基本恢復,腫脹、壓痛等局部
8、軟組織損傷。要半年那麼久么。那請問您能不能通過運動,讓它好的快一點呢?還有要注意些什麼?
葯酒大部分的功效是活血,而你們平時的軟組織損傷時多為 閉合性軟組織損傷 急性閉合性軟組織損傷是而由於某一刻的受力或非生理性運用而導致的局部軟組織損傷,皮膚及粘膜保持完整,,傷處與外界沒有相通。 處理原則: ü 早期:傷後24—48小時內,局部組織缺血,急性無菌性反應劇烈,大量組織滲出水腫為主要病理改變。處理原則主要是制動、止血、防腫、鎮痛和緩解炎症反應。損傷後即刻採用制動、冷敷、加壓包紮和抬高患肢等一系列處理。嚴禁嚴傷處按摩和熱療。 ü 中期:損傷24—48後,出血停止,急性炎症消退,局部淤血,肉芽組織正在形成,組織正在修復。此期可持續1—2周。處理原則是改善局部血液循環,促進組織的新陳代謝。可採用熱療、按摩、葯物及傳統中醫葯方法等多種方法交替進行,同時安排小運動量的功能康復練習。 ü 後期:損傷基本恢復,腫脹、壓痛等局部徵象已經基本消失,但局部肉芽組織攣縮形成的瘢痕組織的強度和彈性均低於正常組織水平,組織粘連仍然存在,再生的新組織也仍未達到正常組織的物理特性水平。處理原則是增強肌肉力量,恢復關節活動度,松解粘連。通常以功能鍛煉為主,治療可採用理療、按摩及其他中醫葯方法。 外用葯酒,主要用於運動系統的損傷治療。使用時,先將葯酒塗擦患處,然後在患處及其周圍反復按、揉、撫摩,並配合捏壓、彈撥、捋順、旋轉等輔助手法,以提高療效。 塗擦時以溫擦為宜,這樣有利於葯酒滲透到皮下組織,發揮葯物活血化瘀、消炎止痛功效。按摩時間每次約15—20分鍾,每日1次或隔日1次,一般每5次為一療程。 外用葯酒時應注意: 1.外用葯酒多數為活血化瘀、行血止痛類葯物,因而切忌內服,以免引起中毒反應; 2.按摩手法宜先輕後重,臨近結束時再逐漸減輕; 3.軟組織損傷在2天內出現局部出血、紅腫,如果在患處用力按摩,會使症狀加重,故不宜使用; 4.用葯酒按摩握拿組織時,注意不要直接按擦骨凸部,以免損傷骨面的軟組織和骨膜組織而加重病情;5.葯酒按摩方法不宜用於新鮮的骨折、關節脫位、表皮破損,對心、肝、肺、腎有嚴重疾患者也應禁止用該法治療; 6.對有骨腫瘤、骨結核、軟組織化膿性感染等,只可在疼痛較重處作表面塗抹,不要推拉重壓,以免病灶擴散。 小腿由脛骨和腓骨組成,在前而粗者為脛骨,在後而細者為腓骨,腳的足弓頂部有一塊骨頭叫距骨。踝關節就是由脛骨、腓骨下端夾騎於距骨之上形成的,俗稱「腳脖子」。脛骨下端向內突出的部分被稱為內踝,腓骨下端向外突出的部分被稱為外踝。踝關節囊前後較松,兩側較緊。踝關節的四周有韌帶加強,內側有三角韌帶,外側有三個獨立的韌帶。由於外側的韌帶較內側的韌帶弱,加上內踝較短,所以易發生足內翻(腳心朝內側)而損傷外側副韌帶。踝關節背屈時,距骨無活動餘地,但在跖屈(提起腳跟)時,距骨可向兩側輕微活動,所以踝關節往往在跖屈位發生內翻位扭傷。 青少年踝關節扭傷的發生率較高,因為學生參加體育活動較多。若活動前准備不充分,活動時易發生扭傷;姑娘們穿著高跟鞋走在高低不平的路上,或下台階時思想不集中,易發生跖屈內翻,這時外側副韌帶突然過度牽拉,可引起踝部扭傷。踝部扭傷輕者韌帶拉松或部分撕裂;重者則完全斷裂,並有踝關節半脫位,或並發骨折脫位。踝關節扭傷後,病人外跟前下方或下方有疼痛、腫脹,急性期可有瘀斑。這時做足內翻的動作會加重疼痛,做足外翻則可無疼痛。 那麼,踝關節扭傷後應該怎麼辦呢?韌帶部分撕裂、損傷者,內翻角度增加,伴有劇痛。急性期24小時內可將踝部浸入冷水中,或用冷毛巾敷於患處,每次10-20分鍾,6小時一次,可收縮血管,消腫止痛。24小時之後則需熱敷,以促使局部血液循環加快,組織間隙的滲出液盡快吸收,從而減輕疼痛。如果韌帶損傷較重,疼痛劇烈,可用4厘米寬的三條膠布敷貼踝部,自小腿內側下1/3處,三條膠條互相重疊,重疊部位的寬度約為每條膠布的一半,再圍繞小腿貼三團膠布,起固定作用,但要防止粘貼過緊,阻礙血行。外用綳帶包紮,固定2-3周。韌帶完全斷裂者,足內翻角度明顯增加,半脫位時,足處於極度內翻位,這時可在外踝下摸到空隙。此類損傷需請醫生手法復位後,用管形石膏固定傷足於90度位和外翻位4-6周。反復扭傷者多由於早期處理不當而發生關節脫位。關節脫位患者可穿包幫鞋保護踝部,並將鞋外側加高1-1.5厘米,使足保持外翻位,防止足內翻。此外,處於青春期的中學生盡量不要穿高跟鞋,平時不要追跑打鬧,體育活動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備,以預防踝關節扭傷。 踝關節扭傷怎麼辦? 踝關節扭傷是全身關節扭傷中發病率最高的一種,是非常常見的臨床疾病。踝關節扭傷尤其是以內翻損傷造成外側副韌帶拉傷撕裂甚或斷裂的多見。當行走和疾跑落足或踩空或從高處墜落時,足外緣著地,足跖猛然內收,可引起踝外側韌帶被牽伸而扭傷,甚或部分撕裂,還可合並外踝撕脫性骨折。 踝關節扭傷時有「裂帛」樣撕裂感,局部腫脹,疼痛明顯,患足不能負重行走,出現跛行,足之前跖不能著地。若僅為外側副韌帶扭傷水腫,症狀可在1~3日內消失,若有韌帶撕裂則疼痛持續,關節不穩,X光片可以顯示有無撕脫骨折、距骨傾斜度增大或脫位現象。 踝關節扭傷後早期處理很重要,宜卧床休息,下地時持拐以防止踝關節負重,不能過早活動,休息應在二周以上。損傷後應立即用冷敷,切忌熱敷,也不能使用局部揉搓等重手法,可以採用局部封閉以止痛。為了穩定關節可以讓病人坐於椅上,小腿下垂,以窄綳帶套住第四五趾由患者自己向上牽拉,使踝關節背伸外翻。醫生用三條4cm寬膠布,依次重疊一半由內踝上方繞過足跖面經外踝往上,貼於腓骨小頭下方,再用綳帶纏繞固定,制動數日。固定製動應以矯枉過正為度,即將傷肢向受傷力量相反方向翻轉,內翻位受傷外翻位固定,外翻位受傷內翻位固定。必要時用石膏或夾板固定。急性期過後可用熱敷,並鍛煉踝關節的屈伸內翻動作,或用按摩手法,依次搖轉踝關節、跖屈內翻、背伸外翻並按揉患處。韌帶完全撕裂可做修補手術。少數病人愈後容易再次發生扭傷。 踝關節扭傷為什麼會造成長期足痛? 踝關節扭傷後經合理治療多數病人可獲痊癒,也有一些患者踝關節疼痛消失後遺留足外側疼痛,長期不愈,甚至可達數十年,影響行走和勞動。通常是由於跗骨竇內軟組織同時損傷而造成的。跗骨竇由距骨溝和跟骨溝組成,竇口位於外踝前下方,竇內有骨間跟距韌帶、脂肪墊和跟距關節滑膜及滑囊。踝關節扭傷時可引起跗骨竇內韌帶、脂肪墊及滑膜損傷,產生無菌性炎症,損傷癒合後可出現瘢痕攣縮及韌帶緊張,產生足背外側疼痛及跗骨竇口處壓痛,有時還可向足趾放射。軟組織病變引起植物神經功能紊亂。出現小腿及足部感覺異常,發冷,沉緊無力、不自主發抖。 用局部封閉竇內後疼痛可立即消失。應注意在踝關節扭傷後注意休息,局部理療治療,封閉治療都可以採用。治療效果良好。如保守治療無效,疼痛頑固者,可用手術切除跗骨竇內軟組織,用明膠海綿塞入跗骨竇內止血和消滅死腔。 踝關節扭傷的防治 1.引起踝關節扭傷原因和原理。根據解剖特點,踝關節是由脛、腓骨下的關節面與距骨上部的關節面(距骨滑車)構成。足的屈肌力比伸肌大,內翻肌力比外翻肌力大;加之外踝比內踝長,內踝三角韌帶比外側的三個韌帶堅固。因此,內翻比外翻的活動幅度大。此外,距骨體前寬後窄,當足背伸時,距骨完全進入踝穴,踝關節穩定,不易扭傷,而當跖屈時,距骨後面窄的部分進入踝穴前面寬的部分,踝關節相對不穩定,容易發生扭傷。球類運動技術復雜,在練習中技術運動的轉換比較頻繁,要求不斷改變方向、急停急起等,尤其是籃球運動中的搶籃板球,排球運動中的跳起扣球,學生離開地面在騰空階段,足就處於跖屈內翻位,如果落地時身體重心不穩,向一側傾斜或踩在他人的足上和球上,或高低不平的地面上,而學生又缺乏自我保護的應變能力,就會以足的前外側著地,使足內翻,導致損傷。 2.症狀。傷後踝關節內側或外側有明顯的壓痛;內、外踝有明顯腫脹,局部有皮下淤斑,踝關節活動受限,行走困難。 3.踝關節扭傷的現場處理。傷後立刻給予冷敷,加壓包紮,抬高患肢,固定休息,外敷新傷葯。 4.按摩治療。3天後,可進行輕手法按摩:(1)按摩解溪穴(足背踝關節橫紋的中央,拇長伸肌腱與趾長伸腱之間)1min;(2)按摩昆侖穴(外踝與跟腱連線的中點)1min;(3)按摩懸鍾穴(外踝尖上行下3寸,腓骨後緣)1min;(4)按摩陽陵泉穴(腓骨小頭下方凹陷中)1min。以上穴位按摩均以患者有酸脹感為度。 5.傷後練習。腫痛減輕後,即應在粘膏支持帶固定下著地行走或扶拐行走,1~2周後可進行肌肉力量和協調性練習,沙地上慢跑或在凹凸的斜面上行走或跳躍練習,並逐步進入正規練習。 6.加強預防措施。造成損傷的一個重要原因是缺乏自我保護意識,不重視預防措施。因此,要充分做好准備活動,搞好場地設施,培養和提高自我保護能力,提高踝關節的肌肉力量,以及踝關節的穩定性和協調性,練習時應戴好保護支持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