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頸部軟組織疾病的治療
1.頸部急性軟組織損傷
止痛,頸部制動(帶頸套),必要時可局部封閉治療。
2.頸部慢性軟組織損傷
(1)「落枕」 止痛,選吃一種消炎止痛葯:如扶他林或布洛芬等,在止點上方垂直它的肌纖維左右撥動按摩一二分鍾以後,症狀即可以緩解,也可以在局部壓痛點處貼麝香壯骨膏,再做向後伸展的椅子操,可以治療和預防。
(2)枕大神經痛 解除枕大神經行程中的壓迫是治療枕大神經痛的關鍵。①消除淤血水腫,放鬆痙攣肌肉,從而減輕症狀 疼痛時顯者可用扶他林或卡馬西平。局部用法斯通或油精按摩風池旁的枕外粗隆骨隆起地方,按摩以後覺得很輕松。②封閉治療 如1%~2%奴佛卡因2毫升加得寶松1毫升在枕外粗隆骨隆處封閉,症狀可緩解。③枕大神經的的運動醫療體操 通過頸部各方向的放鬆性運動,活躍頸椎區域血液循環,消除淤血水腫,同時牽伸頸部韌帶,放鬆痙攣肌肉,從而減輕症狀;增強頸部肌肉,增強其對疲勞的耐受能力,改善頸椎的穩定性,從而鞏固治療效果,防止反復發作。輔助做葉氏椅子操,能很有效防治由於頸椎活動頻繁,使神經在關節肌肉韌帶等走行轉折處或骨纖維孔、纖維管道內受到長期的慢性刺激,而產生慢性水腫、纖維化等病理損傷。
2、頸椎正骨手法?
頸椎分為上段、中段、下段3個部分,不同節段的頸椎操作方法略有差別。操作要點:在整個正骨過程中,保證「關節力點」都不離開復位拇指,並且要在患者頸椎自然活動范圍內完成復位,復位成功後,拇指會有振動感或跳動感,可以有響聲也可以沒有。
一、寰樞關節脫位
頸椎第1、第2椎體的連接,為寰樞關節。
因其形狀特殊,列為特殊頸椎。
其特點是,寰椎位於脊柱最上端,全骨呈不規則的環形,一無椎體,二無棘突,主要由兩側的側塊及連結於側塊之間的前後弓構成的後面中部有關節前弓凹,側塊為兩側骨質肥厚的部分,上面有關節凹支持頭顱,與枕骨髁形成寰樞關節,下面有下關節面,與樞椎相連。
樞椎為第2頸椎,形狀與其它頸椎相似,但在椎體上有向上突出的齒狀突起,稱為齒狀突。齒狀突根部較窄,其前面有關節面,與寰椎前弓後面的關節面相關連。兩關節的周圍,有環繞交織的韌帶和其它軟組織的包繞,但兩椎體之間無椎間盤。因此兩椎的關節比其它關節活動范圍大.
病因病理:
由於寰樞關節的結構與連結特殊,在外來暴力的情況下很易致傷,造成脫位。重者易造成齒狀突骨折或脊髓、神經損傷,引起高位截癱。
症狀與診斷:
寰樞關節脫位中寰椎前脫位多見,脫位後,頭部多支撐不住,頭向前低,局部酸脹疼痛,往往用手托住下巴走路,頭部運動功能障礙。重者四肢麻木,酸脹疼痛,霍夫曼試驗陽性.x線側位片顯示錯位,局部壓痛明顯。
治療:
患者端坐位.助手站在患者一側,一手托住患者的下巴,另一手托於枕骨部,雙手向上引拔。術者站在患者背後,一手重疊放在助手手背上,兩手同時相對用力推、扳,即可復位。但手法要輕巧緩慢,不可用力過猛,也不要急於求成,以免造成不良後果。陳舊性脫位,一人即可操作,復位後,用脖套固定4-6周,每周復診1次,口服活血止痛葯10天,即可痊癒。
二、頸椎軟組織損傷
1.頸椎間盤脫出症
頸椎,正常人有7個椎體,特殊椎體有3個,即第1、第2、第7,3個特殊椎體在前面已經介紹了第1,第2兩個。
第7頸椎稱隆椎,形狀和大小與上部胸椎相似,其特點為棘突長而粗大,近似水平位,末端呈結節狀,淺居皮下,常作為辨認椎體序數及針灸取穴的標志。
其它4個為一般椎體.頸椎除第7節和第l胸椎的椎間盤外,共有5個椎間盤.第l、第2頸椎無椎間盤.
在脊柱運動時,椎間盤可相應的改變形狀。當脊柱向一側彎曲時,椎間盤被擠壓的一側變薄,而對側增厚,同時髓核也向對側輕微移動.伸直時,則又恢復原狀.
病因病理;
在日常的生活中,椎間盤可因受到多次反復的損傷和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導致纖維環的退行性變.在過度勞損,體位驟變、猛烈動作,或暴力撞擊下,可發生纖維環破裂,造成椎間盤變窄,形成椎間盤纖維破裂症,以致壓迫脊神經根。
症狀與診斷:
頸椎間盤脫出症和腰椎間盤脫出症影響的范圍不一樣.頸椎間盤脫出症影響四肢,而腰椎間盤脫出症隻影響下肢.因此頸椎間盤脫出症比腰椎間盤脫出症病情重.當頸椎間盤脫出以後頸背部酸脹不適,上肢有放射性麻木酸痛。
x線側位象顯示生理曲線消失,重者反弓張。
治療:
手法治療,患者端坐,醫生站立在患者背後.一手放在頭頂部,將頭推向健側前方,另一手拇指置於偏歪棘突處,放在頭部的手在輕輕推動的情況下,慢慢向前或向突出的一方迴旋,直至後仰頭位.同時置於棘突的拇指,向健側前方適度推、撥棘突,若拇指下有「咕嘍」滑動感,即已復位。復位後,松解頸肩部緊張的組織。手法看。
2.胸鎖乳突肌損傷
胸鎖乳突肌斜列於頸部兩側,為一強有力的肌肉.起自胸骨柄前面和鎖骨內側端,肌束斜向上方,止於乳突。其作用是兩側收縮,頭向後仲;單側收縮,使頭屈向同側,面轉向對側。
病因病理:
胸鎖乳突肌損傷多因頭向側後方過仰而致。如物體擠壓頭部,向後側方仰頭過度,或突然躲避眼前物體,或頸部受風寒侵襲,或過急側後仰和物體的直接撞擊等,都易致傷。
症狀與診斷:
有外傷史,多為直接或間接暴力所致。傷後肌束腫脹疼痛,頭向健側方傾斜,旋轉困難、疼痛,觸診肌束變粗,壓痛明顯,肌張力弱,
治療;用一拇指指腹沿肌束縱軸方向輕度推壓,
作用:能將腫脹的瘀血消散.2周即可痊癒。
3.項韌帶扭傷
病因病理:
項韌帶的損傷,多有外傷史。如急轉頭部或重物擠壓或撞擊,都易致傷.頸部受外邪(風熱、濕、燥、寒)的侵襲,也易產生一系列的臨床症狀。
症狀與診斷:
傷後,一般局部有輕度腫脹,頭部活動受限,疼痛,呈微低頭狀。觸之條索樣物「吱吱」作響,壓痛明顯。陳舊性損傷,觸之鈍厚,局部有壓痛。重者仰卧屈頸疼痛加重,翻身困難。
治療:
手法治療,用單或雙拇指沿縱軸從上至下復貼,撥正離位的肌筋.復貼手法4~5次後,被動左、右旋轉1次頭部,再用拇指置於傷處,輕度向前頂壓5—6秒鍾.頂壓時一手托住患者下巴,以免低頭,然後再用復貼手法上下走行2次。同時用1號外用洗葯6次,腫脹癢痛者可口服活血止痛葯物.2周內少低頭,不用高枕。項部復貼手法見下圖(圖74)頸椎半脫位
三、頸椎半脫位與慢性頸椎病
1、頸椎半脫位
病因病理:
頸椎半脫位多因外傷而致。如跌撲、沖撞、墜下頭部著地、重物擠壓、急劇仰頭或急轉頭部,均易造成頸椎半脫位。
症狀與診斷:
傷後局部腫痛,頸肩背部酸脹不適,有的如同肩扛重物之壓痛.頭部偏歪向健側,頭部運動功能障礙,活動頭部時疼痛加重。重者起卧困難,不能翻身。觸診傷部隆起,壓痛明顯,向患側扳動頭部時劇痛,有時還伴有向上肢放射的麻木脹痛感.
治療:手法治療,患者端坐位,醫生站在患者背後,一助手站在患者前面,用雙手捧住患者頭部兩側向上拔,同時醫生用一手拇指或雙手拇指頂住脫位椎體的棘突隆起部位,向脫位相反的方向推壓,若聽到輕度的「咔嚓」聲或拇指下有滑動感,即已復位.伴有骨折時,手法要輕,必須謹慎小心,以免造成不良後果。
復位後,用脖套固定。
2.慢性頸椎病
慢性頸椎病是一種常見病,40~60歲的人多見.此種病早期多不被人們所重視,但當一系列臨床症狀出現後,就會影響正常生活.以往臨床經驗證明,對頸椎病應當早期預防和治療.
病因病理:
慢性頸椎病,也可稱作頸椎綜合征。一是多次輕度損傷引起;二是頸部外受風寒所致;三是工作姿勢不當或長期低頭作業,夜睡高枕,久而成疾.初期多表現為頸肩背部不適,觸之頸部發涼,因為頸椎周圍軟組織的攣縮,當急轉頭時,易造成扭傷。由於椎間盤的退行性變,韌帶鈣化,骨質增生,生理曲線逐漸消失。
症狀與診斷:
患慢性頸椎病的人多說不出病因,觸之皮膚變硬發涼,韌帶有條索樣剝離感或「吱吱』作響聲.有的頸部功能受限,頭部活動時症狀加重,背部有如同背重物的緊縮感.痛點多表現在肩胛內上沿和胸椎3、4之間.重者翻身困難、劇痛,上肢酸麻脹痛,久之則肌肉萎縮.
治療:
手法治療,用拇、食、中三指置於頸部兩側,上下運行拿捏4-5次,使頸部周圍緊張的組織疏鬆。伴反弓張的頸椎,一手置於下巴向後扳,同時另一手拇指置於棘上向前推,兩手相對用力推扳,用以矯正反弓張.伴側彎的可用推扳手法矯正.開始手法要輕,不能盲目亂推扳.患嚴重強直性脊柱病者,更不能急於採用矯形手法。應先用松解手法,待症狀好轉後再用矯形手法.3日1次。10次為1療程,一般2個療程可好轉或痊癒。愈後有的體征雖不能完全恢復正常,但症狀可消失.有的通過矯形手法治療後,不但功能恢復正常,症狀也完全消失。
3、頸椎軟組織受傷可以自愈嗎?需要多久?
你好,這個是可以通過自我修復治癒的,需要的時間需要一到兩個月。注意飲食和休息!
4、頸椎病吃什麼葯最好啊
5、頸部軟組織疾病的臨床表現
1.頸部急性軟組織損傷
是指由於各種機械外力因素所引起的頸部肌肉、肌腱、韌帶的不同程度損傷,以局部疼痛、腫脹、功能活動受限為主要特徵。頸部急性軟組織損傷:有頸部疼痛,疼痛可向枕、肩、臂部放射、受傷肌群腫脹、活動受限,頸部僵硬。
2.頸部慢性軟組織勞損
相對於急性軟組織損傷的慢性軟組織勞損,則是由於長時間在電腦前寫作,低頭工作,由於頸部經常處於前屈的姿勢,,肌肉長久綳緊,就會發生疲勞、充血、水腫,纖維退化就會發生比較早,局部容易發生無菌性炎症,疼痛難受。頸部好發的部位,常在提肩胛肌附著點的兩端,肩胛骨的內上角,引起肩周炎(落枕)和枕大神經痛。
(1)「落枕」 「落枕」是肩胛骨內上角的肌腱炎,俗稱「落枕」,是肩周炎的一種,肩胛骨的內上角是提肩胛肌,小菱形肌和斜方肌等肌肉的下方附著點,(上方止點在枕外粗隆),由於長時間的伏案工作,容易勞損,肌腱發炎時可以引起俗稱「落枕」,是由附著在它上面的肌肉的無菌性炎症引起。其症狀有頸部肌肉發僵,疼痛的時候轉頸部困難,疼痛可以沿著提肩胛小菱形肌向頸部放射,常常誤診為頸椎病。
(2)枕大神經疼 枕大神經痛是由於枕外粗隆骨隆起地方,按之有壓痛,肩周炎時附著在粗隆部的肌肉發炎,發炎肌肉痙攣收縮致枕大神經和其伴行血管被卡壓所致枕項部和顱頂後半側部麻木、酸脹以及頭頸部活動受限、有時伴有頭疼頭暈乏力。
由於長期卡壓必然導致該區域神經體液供應障礙,平衡失調,慢性無菌性炎症,進而組織增殖硬化粘連,特別在疲勞、天氣變化、濕冷等因素刺激作用下,都能加劇對血管神經的卡壓和粘連程度,產生各種各樣的臨床症狀和體征。
6、車禍撞到頭部和頸椎10天了,頸椎還是不能動,醫生說是頸椎軟組織挫傷,該怎麼辦?
頸椎病的治療方法可分為非手術療法及手術治療兩類。目前對於頸椎病的治療,大多數的醫學專家主張非手術治療,只有少數病例需手術治療。非手術療法是中西醫結合的綜合療法,可根據不同情況選用其中一種或二至三種方法,同時施行。現分別介紹如下: ▲手法按摩推拿療法 這是中醫治療頸椎病的主要方法,也是頸椎病較為有效的治療措施。它的治療作用是能緩解頸肩肌群的緊張及痙攣,恢復頸椎活動,松解神經根及軟組織粘連來緩解症狀。 ▲頸椎牽引療法 這是頸椎病較為有效並且應用較廣的一種治療方法,此療法適用於各類頸椎病,對早期病例更為有效。 ▲理療 在頸椎病的治療中,理療可起到多種作用。一般認為,急性期可行普長因離子透入、超聲波,紫外線或間動電流等;疼痛減輕後用超聲波、碘離子透入,感應電或其他熱療。 ▲溫熱敷 此種治療可改善血循環,緩解肌肉痙攣,消除腫脹以減輕症狀,有助於手法治療後使患椎穩定。本法可用熱毛巾和熱水袋局部外敷,最好是用中葯熏洗方來熱敷。急性期病人疼痛症狀較重時不宜作溫熱敷治療。 ▲葯物治療 葯物在本病的治療中可起到輔助的對症治療作用,可選擇應用止痛劑、鎮靜劑、維生素(如B1、B12),血管擴張劑及中草葯等,對症狀的緩解有一定的效果。另外頸椎病在手法治療的同時,對患者進行中醫辨證分型論治,可以提高療效,縮短療程,減輕患者的痛苦。現將臨床常見的 型及經驗處方介紹如下。 (一)中醫辨證類:寒濕阻絡型 (本型常見於頸椎病頸型和神經根型):頭痛或後枕部疼痛,頸僵,轉側不利,一側或兩側肩臂及手指酸脹痛麻;或頭疼牽涉至上背痛,肌膚冷濕,畏寒喜熱,頸椎旁可觸及軟組織腫脹結節。舌淡紅,苔薄白,脈細弦。治以溫經活血,祛寒除濕,通絡止痛。 方葯:川桂枝、羌活、威靈仙、秦艽、川芎、當歸尾、葛根、天麻、炮甲珠、炒神曲、赤芍。 方中羌活、靈仙、天麻、秦艽,祛寒除濕止痛;川芎、天麻療頭痛。桂枝、川芎、歸尾、赤芍、炮甲珠溫經活血,通絡;葛根解痙,神曲健脾和胃,甘草調和諸葯。 (二)中醫辨證類:氣血兩虛夾瘀型 (本型常見於椎動脈型頸椎病):頭昏,眩暈,視物模糊或視物目痛,身軟乏力,納差,頸部酸痛,或雙肩疼痛。舌淡紅或淡胖,邊有齒痕。苔薄白而潤。脈沉細無力。治以益氣養血,醒腦寧神,活血通絡。 方葯:天麻、炙黃芪、炙甘草、潞黨參、炒白術、熟地、砂仁、當歸、白芍、雞血藤。 方中炙黃芪、炙甘草、潞黨參、炒白術補氣;熟地、川芎、白芍、當歸養血;天麻、川芎、雞血藤安神健腦,活血通絡,砂仁理氣和胃導滯。 (三)中醫辨證類:氣陰兩虛夾瘀型 (本型常見於椎動脈型和交感神經型頸椎病):眩暈反復發作,甚者一日數十次,即使卧床亦視物旋轉,伴惡心,嘔吐,身軟乏力,行走失穩,或心悸,氣短,煩躁易怒,咽干口苦,眠差多夢等。舌紅、苔薄白或微黃而干,或舌面光剝無苔,舌下靜脈脹大。脈沉細而數,或弦數。治以益氣養陰、安神醒腦,調和氣血。 方葯:天麻、川芎、杭菊花、枸杞子、沙參、炙甘草、炒棗仁、炒柏子仁、炙遠志、白芍、丹參、地龍、夜交藤。 方中炙甘草、沙參、白芍、枸杞子益氣滋陰;天麻、杭菊花、炒棗仁、炒柏子仁、炙遠志、夜交藤醒腦益智,養心安神;川芎、丹參、地龍活血通絡止痛。 (四)中醫辨證類:脾腎陽虛夾瘀型 (本型常見於脊髓型頸椎病手術後遺症或久治不愈者);四肢不完全癱(硬癱或軟癱),大小便失禁,畏寒喜暖,飲食正常或納差。舌淡紅,苔薄白或微膩,脈沉細弦,或沉細弱。治以補腎健脾,溫經和陽,強筋健骨。 方葯:熟地、棗皮、炮乾薑、龜板膠、鹿角膠、炮甲珠、白芥子、炒杜仲、牛膝、淮山葯、炒神曲、白芍、川桂枝、肉桂、炙甘草。 方中熟地、炒杜仲、牛膝補腎養血;鹿角膠、龜板膠填精益髓,強筋健骨;棗皮補肝腎,收澀止遺;川桂枝、肉桂溫經和陽;炮乾薑、淮山葯、炙甘草、炒神曲健脾和胃,溫陽益氣;白芥子祛痰散結;炮甲珠軟堅散結,通經活絡。 一、頸椎病的預防 (一)閱讀有關頸椎病的書,掌握用科學的手段防治疾病。 (二)保持樂觀精神,樹立與疾病艱苦抗衡的思想,配合醫生治療,減少復發。 (三)加強頸肩部肌肉的鍛煉,在工間或工余時,做頭及雙上肢的前屈、後伸及旋轉運動,既可緩解疲勞,又能使肌肉發達,韌度增強,從而有利於頸段脊柱的穩定性,增強頸肩順應頸部突然變化的能力 (四)避免高枕睡眠的不良習慣,高枕使頭部前屈,增大下位頸椎的應力,有加速頸椎退變的可能。 (五)注意頸肩部保暖,避免頭頸負重物,避免過度疲勞,坐車時不要打瞌睡。 (六)及早,徹底治療頸肩、背軟組織勞損,防止其發展為頸椎病。 (七)勞動或走路時要防止閃、挫傷。 (八)長期伏案工作者,應定時改變頭部體位,按時做頸肩部肌肉的鍛煉。 (九)注意端正頭、頸、肩、背的姿勢,不要偏頭聳肩、談話、看書時要正面注視。要保持脊柱的正直。 (十)中醫認為胡桃、山萸肉、生地,黑芝麻等具有補腎髓之功,合理地少量服用可起到強壯筋骨,推遲腎與關節退變的作用。 二、頸椎病患者的床 各種床鋪各有其優缺點,而且與個人居住地、氣候、生活習慣、經濟狀況有關。但單從頸椎病的預防角度說,應該選擇有利於病情穩定,有利於保持脊柱平衡的床鋪為佳。因此,選擇一個放在床板上有彈性的席夢思床墊為好。它可以隨著脊柱的生理曲線變化起調節作用。 三、頸椎病患者的枕頭 枕頭是維持頭頸正常位置的主要工具。這個「正常」位置是指維持頭頸段本身的生理曲線。這種重量曲線既保證了頸椎外在的肌肉平衡,又保持了椎管內的生理解剖狀態。因此一個理想的枕頭應是符合頸椎生理曲度要求的,質地柔軟,透氣性好的,以中間低,兩端高的元寶形為佳。因為這種形狀可利用中間的凹陷部來維持頸椎的生理曲度,也可以對頭頸部起到相對制動與固定作用,可減少在睡眠中頭頸部的異常活動。 其次,對枕蕊內容物選擇也很重要,常用的有: ①蕎麥皮:價廉,透氣性好,可隨時調節枕頭的高低。②蒲絨:質地柔軟,透氣性好,可隨時調節高低。③綠豆殼:不僅通氣性好,而且清涼解暑,如果加上適量的茶葉或薄荷則更好,但主要用於夏天。其他如鴨毛等也不錯,但價格較高。 枕頭不宜過高或過低,切忌"高枕無憂"以生理位為佳,一般講,枕頭高以8~15cm為宜,或按公式計算: (肩寬-頭寬)÷2。 頸椎枕亦可起預防或治療作用。 頸椎病食療菜譜【桑枝煲雞】 配方: 老桑枝60克,母雞1隻(約1000克),食鹽少許。 製法: 1、將雞洗凈,切塊; 2、與老桑枝同放鍋內; 3、加適量水煲湯,調味。 功效: 補腎精,通經絡。適用於神經根型頸椎病。 用法: 飲湯食雞肉。 頸椎病是頸椎骨關節炎、增生性頸椎炎、頸神經根綜合征、頸椎間盤脫出症的總稱。主要由於頸椎長期勞損、骨質增生,或椎間盤脫出、韌帶增厚,致使頸椎脊髓、神經根或椎動脈受壓,出現一系列功能障礙的臨床綜合征。本病屬中醫學「痹證」范疇。臨床辨證主要分為肝腎虧虛、風寒濕痹兩種類型。
7、第2頸椎棘突附著的軟組織
第二頸椎是所有椎體中最為不穩固而靈活的一個,其又名樞椎。樞椎的特點是椎體有一個向上的齒突,齒突是樞椎上寰椎椎體的一部分。齒突與寰椎前弓後面形成關節,椎體上方在齒突兩側各有一向上關節面與寰椎連接,構成寰樞關節,主導人的頭部轉動。 棘突寬大且分叉,橫突較小且朝下。樞椎一般不能摸到,在枕骨下方有一凹陷,第二頸椎處於此位,與男性喉結平行。
8、軟組織勞損是頸椎病嗎拜託各位了 3Q
頸椎病的症狀非常豐富,多樣而復雜,多數患者開始症狀較輕,在以後逐漸加重,也有部分症狀較重者。這是與所患頸椎病的類型有關,但往往單純的類型少,以一個類型為主暨有一個到幾個類型混合在一起,稱為混合型頸椎病,所以說症狀是非常豐富,多樣而復雜的。 它的主要症狀是頭、頸、肩、背、手臂酸痛,頸脖子僵硬,活動受限。頸肩酸痛可放射至頭枕部和上肢,有的伴有頭暈,房屋旋轉,重者伴有惡心嘔吐,卧床不起,少數可有眩暈,猝倒。有的一側面部發熱,有時出汗異常。肩背部沉重感,上肢無力,手指發麻,肢體皮膚感覺減退,手握物無力,有時不自覺的握物落地。另一些病人下肢無力,行走不穩,二腳麻木,行走時如踏棉花的感覺。當頸椎病累及交感神經時可出現頭暈、頭痛、視力模糊,二眼發脹、發干、二眼張不開、耳鳴、耳堵、平衡失調、心動過速、心慌,胸部緊朿感,有的甚至出現胃腸脹氣等症狀。有少數人出現大、小便失控,性功能障礙,甚至四肢癱瘓。也有吞咽困難,發音困難等症狀。這些症狀與發病程度,發病時間長短,個人的體質有一定關系。多數起病時輕且不被人們所重視,多數能自行恢復,時輕時重,只有當症狀繼續加重而不能逆轉時,影響工作和生活時才引起重視。如果疾病久治不愈,會引起心理傷害,產生失眠、煩躁、發怒、焦慮、憂郁等症狀。 根據受損組織和結構的不同,頸椎病分為如下五類。如果兩種以上類型同時存在,稱為「混合型」。 一、頸肌型 病變:頸肩肌群軟組織損傷、氣血郁滯; 高發年齡段:30-40歲 主要症狀: .頸部強直、疼痛,或有整個肩背疼痛發僵; .點頭、仰頭及轉頭活動受限; .也可出現頭暈的症狀。 二、 神經根型 病變:椎間孔變窄致頸脊神經受壓、多見於 4-7頸椎; 高發年齡段:30-50歲 主要症狀: .早期症狀為頸痛和頸部發僵; .上肢放射性疼痛或麻木,此疼痛和麻木沿著受壓神經根的走向和支配區放射,有時症狀的出現與緩解和患者頸部的位置和姿勢有明顯關系; .患側上肢感覺沉重、握力減退,有時出現持物墜落。 三、 椎動脈型 病變:由於骨刺、血管變異或病變導致供血不足; 高發年齡段:30-40歲 主要症狀: .發作性眩暈,復視伴有眼震。有時伴隨惡心、嘔吐、耳鳴或聽力下降。這些症狀與頸部位置改變有關; .下肢突然無力猝倒,但是意識清醒,多在頭頸處於某一位置時發生。 .偶有肢體麻木、感覺異常。 四、 交感神經型 病變:各種頸部病變激惹了神經根、關節囊或項韌帶上的交感神經末梢; 高發年齡段:30-45歲 主要症狀: .頭暈、頭痛、睡眠差、記憶力減退、注意力不易集中; .眼脹、視物不清;耳鳴、耳堵、聽力下降;鼻塞、「過敏性鼻炎」,咽部異物感、口乾、聲帶疲勞等; .惡心甚至嘔吐、腹脹、腹瀉、消化不良、噯氣等; .心悸、胸悶、心率變化、心律失常、血壓變化等; .面部或某一肢體多汗、無汗、畏寒或發熱。 五、 脊髓型 病變:頸部病變導致脊髓受壓、炎症、水腫等; 高發年齡段:40-60歲 主要症狀: .下肢麻木、沉重,行走困難,雙腳有踩棉感; .上肢麻木、疼痛,雙手無力、不靈活,寫字、系扣、持筷等精細動作難以完成,持物易落; .軀幹部出現感覺異常,患者常感覺在胸部、腹部、或雙下肢有如皮帶樣的捆綁感; 6、 混合型 以上兩種或兩種以類型同時存在 軟組織勞損時需要進一步檢查排除頸椎病的可能
9、頸部軟組織水腫怎樣治療?
確定是頸部軟組織積液而不是甲狀腺腫大?單純積液一般以觀察為主,有異樣時及時就診。而且對於積液處理非常簡單,讓專業的醫師或護士進行無菌穿刺就可以了。但我建議還是去醫院檢查下,是什麼炎症引起的這樣才好對症治療。希望對您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