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醫學上有肌肉鈣化的說法嗎
肌肉鈣化是由於人體內原本起修復作用的鈣鹽,長期沉積在肌肉組織,形成鈣化,叫鈣化性肌炎,也就是肌肉鈣化.肌肉鈣化是肌肉中因為損傷,循環等因素引起局部鈣鹽的異常沉積.
葯酒大部分的功效是活血,而你們平時的軟組織損傷時多為
閉合性軟組織損傷
Ø 急性閉合性軟組織損傷是而由於某一刻的受力或非生理性運用而導致的局部軟組織損傷,皮膚及粘膜保持完整,,傷處與外界沒有相通。
Ø 處理原則:
ü 早期:傷後24—48小時內,局部組織缺血,急性無菌性反應劇烈,大量組織滲出水腫為主要病理改變。處理原則主要是制動、止血、防腫、鎮痛和緩解炎症反應。損傷後即刻採用制動、冷敷、加壓包紮和抬高患肢等一系列處理。嚴禁嚴傷處按摩和熱療。
ü 中期:損傷24—48後,出血停止,急性炎症消退,局部淤血,肉芽組織正在形成,組織正在修復。此期可持續1—2周。處理原則是改善局部血液循環,促進組織的新陳代謝。可採用熱療、按摩、葯物及傳統中醫葯方法等多種方法交替進行,同時安排小運動量的功能康復練習。
ü 後期:損傷基本恢復,腫脹、壓痛等局部徵象已經基本消失,但局部肉芽組織攣縮形成的瘢痕組織的強度和彈性均低於正常組織水平,組織粘連仍然存在,再生的新組織也仍未達到正常組織的物理特性水平。處理原則是增強肌肉力量,恢復關節活動度,松解粘連。通常以功能鍛煉為主,治療可採用理療、按摩及其他中醫葯方法。
外用葯酒,主要用於運動系統的損傷治療。使用時,先將葯酒塗擦患處,然後在患處及其周圍反復按、揉、撫摩,並配合捏壓、彈撥、捋順、旋轉等輔助手法,以提高療效。
塗擦時以溫擦為宜,這樣有利於葯酒滲透到皮下組織,發揮葯物活血化瘀、消炎止痛功效。按摩時間每次約15—20分鍾,每日1次或隔日1次,一般每5次為一療程。
外用葯酒時應注意:
1.外用葯酒多數為活血化瘀、行血止痛類葯物,因而切忌內服,以免引起中毒反應;
2.按摩手法宜先輕後重,臨近結束時再逐漸減輕;
3.軟組織損傷在2天內出現局部出血、紅腫,如果在患處用力按摩,會使症狀加重,故不宜使用;
4.用葯酒按摩握拿組織時,注意不要直接按擦骨凸部,以免損傷骨面的軟組織和骨膜組織而加重病情;5.葯酒按摩方法不宜用於新鮮的骨折、關節脫位、表皮破損,對心、肝、肺、腎有嚴重疾患者也應禁止用該法治療;
6.對有骨腫瘤、骨結核、軟組織化膿性感染等,只可在疼痛較重處作表面塗抹,不要推拉重壓,以免病灶擴散。
小腿由脛骨和腓骨組成,在前而粗者為脛骨,在後而細者為腓骨,腳的足弓頂部有一塊骨頭叫距骨。踝關節就是由脛骨、腓骨下端夾騎於距骨之上形成的,俗稱「腳脖子」。脛骨下端向內突出的部分被稱為內踝,腓骨下端向外突出的部分被稱為外踝。踝關節囊前後較松,兩側較緊。踝關節的四周有韌帶加強,內側有三角韌帶,外側有三個獨立的韌帶。由於外側的韌帶較內側的韌帶弱,加上內踝較短,所以易發生足內翻(腳心朝內側)而損傷外側副韌帶。踝關節背屈時,距骨無活動餘地,但在跖屈(提起腳跟)時,距骨可向兩側輕微活動,所以踝關節往往在跖屈位發生內翻位扭傷。
青少年踝關節扭傷的發生率較高,因為學生參加體育活動較多。若活動前准備不充分,活動時易發生扭傷;姑娘們穿著高跟鞋走在高低不平的路上,或下台階時思想不集中,易發生跖屈內翻,這時外側副韌帶突然過度牽拉,可引起踝部扭傷。踝部扭傷輕者韌帶拉松或部分撕裂;重者則完全斷裂,並有踝關節半脫位,或並發骨折脫位。踝關節扭傷後,病人外跟前下方或下方有疼痛、腫脹,急性期可有瘀斑。這時做足內翻的動作會加重疼痛,做足外翻則可無疼痛。
那麼,踝關節扭傷後應該怎麼辦呢?韌帶部分撕裂、損傷者,內翻角度增加,伴有劇痛。急性期24小時內可將踝部浸入冷水中,或用冷毛巾敷於患處,每次10-20分鍾,6小時一次,可收縮血管,消腫止痛。24小時之後則需熱敷,以促使局部血液循環加快,組織間隙的滲出液盡快吸收,從而減輕疼痛。如果韌帶損傷較重,疼痛劇烈,可用4厘米寬的三條膠布敷貼踝部,自小腿內側下1/3處,三條膠條互相重疊,重疊部位的寬度約為每條膠布的一半,再圍繞小腿貼三團膠布,起固定作用,但要防止粘貼過緊,阻礙血行。外用綳帶包紮,固定2-3周。韌帶完全斷裂者,足內翻角度明顯增加,半脫位時,足處於極度內翻位,這時可在外踝下摸到空隙。此類損傷需請醫生手法復位後,用管形石膏固定傷足於90度位和外翻位4-6周。反復扭傷者多由於早期處理不當而發生關節脫位。關節脫位患者可穿包幫鞋保護踝部,並將鞋外側加高1-1.5厘米,使足保持外翻位,防止足內翻。此外,處於青春期的中學生盡量不要穿高跟鞋,平時不要追跑打鬧,體育活動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備,以預防踝關節扭傷。
踝關節扭傷怎麼辦?
3、老年性骨折?!
骨折一般多見於老年人。因為老年人肌力嚴重衰退,下肢無力,走路不穩,反應遲鈍,加上骨質疏鬆,外力直接作用於疏鬆的骨質上,而極易發生骨折。如老年人晚上起床小便,不能承受自身重量就容易發生骨折。骨折的主要表現為局部腫脹、疼痛、畸形、功能障礙等。
養生指南:
一.練功強身:應積極長期地堅持鍛煉,增多在戶外活動時間,多呼吸新鮮空氣,促進全身血液循環和新陳代謝。可選擇散步、慢跑、太極拳、保健操等項目。多活動能使血液中的鈣質更多地在骨骼內存留,因而提高骨的硬度,能有效地減少骨折的發生。
二.多曬太陽:陽光可以促進維生素D的合成,而鈣的代謝依賴維生素D的作用;陽光中的紫外線能促進體內鈣的形成和吸收,維持正常的鈣磷代謝,使骨骼中鈣質增加而提高骨的硬度。
三.未病先防:老年人不宜到人多和車多的地方活動,下雨、下雪或地上積水、結冰時不要外出,以免跌倒而發生骨折。不要攀登梯子或爬高活動,不宜在陡坡上行走,因老年人下肢無力,反應遲鈍而易跌倒。平時出門時,須緩步慢行,若有眼花、耳聾、頭暈等症狀時盡量減少外出,必須外出時要有幫助攙扶走路或手拄拐杖。夜間上廁所之前,應先在床沿坐上片刻,以使腿部肌肉力量處於興奮狀態,並可防止體位改變時的一時性低血壓的發生。洗澡時,要准備好小凳子,坐著穿褲和鞋,防止跌倒。
四.飲食調攝:多吃蔬菜、蛋白質和富有維生素的飲食,可防止骨質疏鬆的發生和發展。骨折早期飲食宜清淡,以利於祛瘀消腫,後期應偏味重,選擇合適的飲食調補肝腎,有利於骨折的癒合和功能的恢復。
五.密切觀察:當遭受損傷後,如懷疑有骨折應及時去醫院診治。在轉送途中,應採取必要的臨時固定措施。如上肢骨折應用木板將手臂固定,木板長度應超過骨折部位的上、下兩個關節面。也可將骨折的手臂與胸部縛在一起固定。下肢骨折可用長木板將傷肢縛扎在一起,木板長度上至腋下,下應超過腳跟,或可將患肢與另一健肢縛扎在一起固定。脊柱骨折應由雙人平行搬至木板上縛扎固定,頸椎骨折應將頭部兩側用沙袋墊好,限制頭部活動,然後才能送醫院。如有出血,應用清潔布臨時包紮傷口,然後用止血帶結扎。一般止血帶結扎時間每次不超過1小時,每隔1小時可放鬆止血帶1~2分鍾,以看到鮮血流出為止,可防止因結扎時間過長而引起肢體缺血壞死。用石膏等方法作骨折固定後,24小時內須密切觀察傷肢末端皮膚色澤的變化和腫脹情況。如發現腫脹加劇,皮膚有瘀紫應立即就診,放鬆或拆除石膏,以防因石膏固定太緊而引起肢體缺血、迴流不暢而壞死。骨折固定期應遵醫囑定期復查。
六.功能鍛煉:在醫生指導下積極鍛煉未受傷的關節,每天每小時一百次,能避免關節僵硬、攣縮和肌肉萎縮。採用輕按摩的方法自我按摩,可促進局部血液循環,有利於骨折的恢復。
骨折的治療 棟華 骨科副主任醫師
突然受傷骨折,傷情特別嚴重的,即發生休克甚至昏迷的人,心理上沒有更大的精神負擔。而那些神志清醒的傷員,在毫無准備的情況下,經受巨大痛苦,陷入極度緊張之中,有的感到生死未卜,非常恐懼。在事故現場,搶救人員及傷員家屬,必須保保持沉著、冷靜,一方面盡可快全力搶救,設法送附近醫院;同時安慰傷員,不要緊張。對傷情嚴重者。要用語言、眼神、形體動作,鼓勵他們堅強一些,消除絕望心理。要知道,驚慌大驚小怪、哭泣流淚,對傷員都是惡性刺激。
骨折傷員入院後,進行緊急救治時,也要注意心理治療和護理。有的醫生護士當著病人的面,向領導或家屬交待病情,表示治療困難,必有殘廢,甚至說出不行了,沒有希望等話。可能這是事實,但是卻嚴重傷害病人心理,有悖於醫德。即使病危,也要向單位和家屬個別交待。醫務人員應通過自己的形象和語言,讓病人感到信賴和安全。應該安慰病人,病情雖重,並非沒有希望。受傷不幸,但活著入院,是不幸中的萬幸。
傷員入院,經過初步救治,心理上可能感到安全,情緒好轉,但大多數病會怕痛、怕手術。骨折早期及以後手法整復或手術治療,疼痛都是難避免的。思想上越是害怕,就越是敏感。尤其是病房其他病人的呻吟、呼叫,會相互激惹。病人家屬,此時不宜過分遷就病人向醫護人員提出不合理要求。可以向醫護人員反映病情變化,同時給予病人以精神安慰,和他們談一談與傷情無關的事情,以分散注意力,減少疼痛。看望病人也要做到表情自然。若愁眉苦臉,病人會以為是自己病情轉重,後果不好,平靜的情緒又趨於沮喪。
有的病人傷後,巴不得骨折馬上就癒合,「病急亂求醫」,到處求治,亂用葯物,這可能幹擾治療程序。對此,醫生最好盡快制訂出治療方案、並告知病人及家屬,並做適當解釋說明。骨折不同於一般皮肉受傷那樣,縫合後幾天就能痊癒拆線。不同部位、不同類型的骨折,治療時間各不相同,但總的來說,時間比較長,短則1月,長則半年以上。讓傷員思想上早有打算,妥善安排工作和生活。
骨折致殘率、致畸率較高,有的完全恢復,也可能遺留外傷或手術疤痕,對形體外觀影響較大。病人,尤其是年輕女性,往往對此格外關注。有時對此鬱郁寡歡,甚至喪失生活信心。有的病人擔心留下殘疾,影響事業、婚姻、家庭等,為此終日愁眉不展;有的脾氣變得暴躁、容易激惹。醫護人員應做解釋工作,家屬親友也要理解病人,從各方面多加關懷體貼,勸慰他們:「留得青山在,何愁沒柴燒」,不要過分憂慮。只要及時治療,以後進行刻苦的功能鍛煉,可以恢復正常,彌補損失。即使因為傷情關系,留下一些後遺症,造成一定損失,也能減少到最低程度。對於已經留下癱瘓或肢體殘疾的傷員,要用中外名人和英雄人物,如保爾·柯察金、吳運鐸、張海迪等人的事跡激勵他們,面對現實,樹立戰勝傷殘的信心,做到身殘志不殘,殘而不廢。
骨折進入恢復期,解除石膏或夾板後,關節往往變得僵硬,稍稍活動即感到疼痛或腫脹。由於長期不活動,肢體肌肉萎縮,周徑變細。不少病人擔心能否恢復,有的則臆測莫非醫生給治壞了?恐怕留下終身殘廢,於是整天憂心忡忡,茶飯不思。其實,這種情況多半是恢復過程中的正常現象,可向病人解釋,這是由於關節固定後、其內部、肌肉之間、肌暖周圍粘連所致,經過一段時間的康復鍛煉就可能消除。
骨折恢復期的功能鍛煉十分重要,又相當痛苦。不少病人怕痛,產生畏難情緒,有的病人寄希望於葯物和醫療儀器。有些骨折病人的親友、從感情出發,不肯讓他們吃苦,對功能鍛煉陽奉陰違,消極等待,遲遲不練。必須懂得,開始鍛煉時,有些痛、腫反應,是正常現象。功能鍛煉是肢體康復的必由之路,任何內服、敷葯和先進儀器均無法代替。今日不練,明日不動,勢必痛不得止,腫不得消。家屬應鼓勵病人,幫助克服畏難情緒,對微小的進步,也應加以贊嘗、鼓勵。
另外,也要克服急於求成的心理。有的病人恨不得今日拆了石膏、夾板,明天就活動自如。某些招搖撞騙的江湖「醫生」,便迎合這些人的心理,用粗暴力量狠命扳拉僵硬的關節,使關節內外發生損傷和出血。引起疼痛不說,還會引起嚴重的粘連,影響治療效果。千萬不要上當。
骨折的內固定器材 徐棟華
骨折的治療方法,可以分為兩大類。第一類,用各種手法將斷骨對合,再在皮膚外面用石膏或夾板固定、保護,使骨折癒合。在這里,石膏、夾板是外固定器材。如果無法採用這種方法,「或者用了效果不好,便需採用第二種方法——手術治療:由醫生切開皮肉,在直視下將斷骨准確對位,再選用接骨鋼板、螺釘、鋼針等接骨器材固定。這些接骨器材即為內固定器材。
骨折完全癒合後,內固定器材便失去了作用。這時,內固定器材是一直留在體內,還是取出來好呢?製造內固定器材的金屬,都經過反復測試選擇,對人體安全無毒,相容性良好。但它們畢竟與機體有生命的組織根本不同,終究是一種異物,長期留在體內,可能引起多種不良反應。
一是可以誘發遲發性感染。細菌等病原微生物常可乘皮膚、粘膜受到微小創傷、局部抵抗力低下之機,進入人體。機體活組織內布滿毛細血管,其中具有識別、攻擊病原體的白細胞,可將病原體很快殲滅。而置於骨骼內的堅硬鋼板、鋼針等,由於沒有血管分布,缺乏這種抵抗能力,因而容易成為細菌的藏身之地。細菌生長繁殖起來,即造成感染。
二是造成附近骨質疏鬆。骨骼的基本功能是保護、支撐和運動,總之是受力。在一定范圍內,它受力越多,越是堅強。內固定器材,尤其是鋼板,具有一種應力遮擋作用。它承受了本應由骨骼承受的應力,這在骨折早期,對於保持位置、恢復運動功能等有好處。但骨折癒合後,其就有弊端了。由於缺乏力的刺激,附近骨質可愈來愈疏鬆。骨質過於疏鬆,螺針固定不牢,可發生松動,這時可以導致再次骨折。
三是置於骨外的內固定器材,可刺激軟組織,產生滑囊炎等並發症。如股骨骨折的髓內針尾部位於臀部皮膚、肌肉深面,由於破關節活動,表面可以形成滑囊發炎,產生積液,可引起疼痛或限制關節活動。在個別情況下,兒童骨折的內固定器材如果久不取出,隨著孩子的生長發育,內固定器材的位置可能發生變化,壓迫神經血管,引起癱瘓或血管瘤等嚴重並發症。
四是個別人可發生電解反應。人體的血液、淋巴液和組織液等,含有各種離子,是一種電解質溶液。內固定鋼板雖然化學性質相當穩定,但日積月累,也可發生明顯的電解反應,導致組織水腫。因此,骨折內固定器材,一般均應在骨折癒合後適當時機拆去。這個時機,很有講究。骨折癒合的時間與骨折部位、類型,病人年齡,營養狀況及治療方法有關,短則一月,長則半年以上。但這並不意味著骨折一旦癒合,就應立即取出內固定器材。早期骨痂是堅硬的類骨質,多呈梭形,包裹骨折斷端。它的外表租糙,內部結構雜亂無章,牢固度也差。這時拆除內固定器材,為時過早。
隨著關節不斷活動、用力,那些受力大的部位,骨質逐漸變得堅硬,而那些多餘的骨痂,則由破骨細胞破壞吸收。經過如此改造,斷骨上下惲然一體,十分堅固。這時即可拆除內固定器材了。具體時機,應由醫生確定。除了引起並發症者以外,原則上應寧可適當推遲,而不要提前。加壓鋼板十分堅強。固定後承受骨骼大部分應力,骨折癒合後的塑形期往往較長,鋼板早期取出容易發生再骨折。因此,取出時間應較一般鋼板向後延遲。國外專家建議取出內固定器材的時間分別為:脛骨1年,股骨2年,前臂骨及肱骨1.5-2年。個別手術風險大,或高齡病人,也可暫不拆除,長期觀察。
少數情況下,內固定器材的位置恰好靠近神經、血管,二次手術解剖層次不如首次手術清楚,反更增加損傷機會。此外,也有由於骨骼生長過牢,將內固定器材包埋其中,尋找困難的,或螺釘尾槽損傷變淺,或釘、針、鋼絲折斷,拆除費事、甚至取不出的。經驗豐富的骨科醫生,會根據病人的具體情況恰當處理。總的說來,拆除內固定器材的手術,一般比第一次對位固定術要容易一些,手術時間也短。
最後需提到的是,經過多年探索、現在已經製造成功可以在體內自行吸收的骨折內固定器材,現在許多醫院正在推廣應用。這種材料是高分子有機化合物,對人體無毒。用它固定斷骨,隨著骨折癒合,它本身會緩促降解,成為二氧化碳和水。使用這種內固定器材一次手術就可「一勞永逸」,病人無須冒二次麻醉手術的風險。
免費醫院網天天健康報編輯部www.cmn.com.cn2000/12/18
骨折 積水潭醫院骨科主治醫師 張伯松
一、定義
骨或軟骨失去完整性或連續性,稱為骨折。
二、 骨折原因
(一) 外傷性骨折:暴力造成骨質的完整性破壞,稱為外傷性骨折。為最常見的骨折原因。按暴力作用的方式不同可分為三種:
1. 直接暴力:暴力直接作用於骨折部位。
2. 間接暴力:暴力作用於遠離骨折的部位,通過骨、關節、肌肉或韌帶等傳導,造成一定部位的骨折。
3.重復暴力:反復的暴力作用於同一部位,可逐漸發生骨折,也稱為疲勞骨折。如長途行軍或反復運動後發生的第二、三跖骨、脛骨、股骨、腓骨或股骨頸骨折等。
(二)病理性骨折:由於全身或骨本身局部的病損引起的骨折,稱為病理性骨折。
三、 骨折分類
(一) 按骨折線形狀:分為橫形、斜形、螺旋形、粉碎形等。
(二) 按骨折發生部位:骨幹骨折、關節內骨折及骨骺損傷等。
(三) 按骨折程度:完全骨折及為完全骨折,後者也稱青枝骨折。
(四) 骨折斷端是否與外界相通:分為閉合骨折與開放骨折。
(五) 按傷後時間:新鮮骨折——傷後3周以內的骨折。陳舊骨折——傷後超過3周。
四、 骨折治療
治療骨折的最終目的是使受傷部位最大可能、盡快地恢復正常功能。為此應選擇最為簡便、完全而又有利於骨折癒合以及功能恢復的治療方法。復位、固定和功能鍛煉是治療骨折的基本措施。
五、 骨折的急救
骨折的急救是在骨折發生後的即刻處理,包括檢查診斷和必要的臨時措施。骨折的急救很重要,處理不當能加重損傷,增加病人的痛苦,甚至形成殘廢影響生命。因而,及時進行合理有效的急救是十分重要的。急救應在現場進行,首先扼要地了解傷情,先查生命體征後查局部傷情,以確定損傷性質、部位和范圍。要觀察有無呼吸道阻塞、呼吸困難、紫紺、異常呼吸等現象;注意病人有無休克;有無傷口出血及內出血;注意病人的精神狀態,有無瞳孔、眼、耳、鼻出血,及顱腦損傷體征;有無胸、腹、盆腔內臟損傷;有無脊髓、周圍神經損傷及肢體癱瘓,注意肢體有無腫脹、疼痛、畸形及功能喪失表現,確定是否有骨折及脫位。
急救處理應包括①保持呼吸道通暢。②防止休克。嚴重或多發骨折及合並有其他創傷病人更易休克,要注意預防,更要早發現,早處理。防止休克包括:止痛,固定患肢有止痛、止血、減輕組織損害和休克的作用;止血,內或外出血為損傷性休克主要原因,不加以控制會加重休克,一般傷口局部加壓包紮,即可止血。對於四肢大出血,不能控制者,可上止血帶,但綁扎的部位要正確,松緊要合適,否則會加重出血,上止血帶時間最長不能超過二小時,應每隔一小時左右放鬆一次,但不可冒再次大出血危險,輕易將止血帶放鬆。在可能條件下,應立即輸液、輸血和給氧。③骨折肢體臨時固定:上肢骨折主要用夾板固定,用三角巾懸吊,並將傷肢用綳帶固定在胸壁上;下肢骨折主要用半環托馬斯架固定或綁在健腿上,膝以下骨折固定在小夾板上;疑有脊柱及骨盆骨折損傷時,應盡量避免骨折處有移動,以免引起或加重損傷。不論病人是仰卧或俯卧,盡量不變動原來位置將四肢理直,准備好硬板擔架後,由兩人輕輕將病人滾翻到木板上仰卧,用寬布帶捆在擔架上。如骨折位於頸部,則一人必須把住下頦和枕部略加牽引。滾翻時脊柱應保持中立位。腰或頸下墊一小布卷則更好。
骨折癒合
骨折(fracture of bone)通常可分為外傷性骨折和病理性骨折兩大類。骨的再生能力很強,經過良好復位後的外傷性骨折,一般在3~4個月或更長一些時間內,可完全癒合。骨外、內膜中骨母細胞的增生和產生新生骨質是骨折癒合的基礎。骨折後經血腫形成、纖維性和骨性骨痂形成以及骨痂改建的過程而完全癒合,使骨在結構和功能上恢復正常。
一、骨折癒合過程
骨折癒合(fracture healing)過程可分為以下幾個階段:
(一)血腫形成
骨折時除骨組織被破壞外,也一定伴有附近軟組織的損傷或撕裂。骨組織和骨髓都富含血管,骨折後常伴有大量出血,填充在骨折的兩斷端及其周圍組織間,形成血腫。一般在數小時內血腫發生血液凝固。和其他組織的創傷一樣,此時在骨折局部還可見輕度中性粒細胞浸潤。
骨折時由於骨折處營養骨髓、骨皮質及骨膜的血管隨之發生斷裂,因此在骨折發生的1~2天內,可見到骨髓造血細胞的壞死,骨髓內脂肪的析出,以後被異物巨細胞包繞形成脂肪「囊」(fat「cyst」)。骨皮質亦可發生廣泛性缺血性壞死,骨壞死在鏡下表現為骨陷窩內的骨細胞消失而變為空穴。如果骨壞死范圍不大,可被破骨細胞吸收,有時死骨可脫落、游離而形成死骨片。
(二)纖維性骨痂形成
大約在骨折後的2~3天,從骨內膜及骨外膜增生的纖維母細胞及新生毛細血管侵入血腫,血腫開始機化。這些纖維母細胞實質上多數是軟骨母細胞及骨母細胞的前身。上述增生的組織逐漸彌合,填充並橋接了骨折的斷端,繼而發生纖維化形成纖維性骨痂,或稱暫時性骨痂(provisional callus)肉眼上骨折局部呈梭形腫脹。約經1周左右,上述增生的肉芽組織及纖維組織部分可進一步分化,形成透明軟骨。透明軟骨的形成一般多見於骨外膜的骨痂區,而少見於骨髓內骨痂區,可能與前者血液供應較缺乏有關。此外,也與骨折斷端的活動度及承受應力過大有關。但當骨痂內有過多的軟骨形成時會延緩骨折的癒合時間。
(三)骨性骨痂形成
骨折癒合過程的進一步發展,是骨母細胞產生新生骨質逐漸取代上述纖維性骨痂。開始形成的骨質為類骨組織,以後發生鈣鹽沉著,形成編織骨(woven bone),即骨性骨痂。纖維性骨痂內的軟骨組織,和骨發育時的軟骨化骨一樣,發生鈣鹽沉著而演變為骨組織,參與骨性骨痂的形成。此時所形成的編織骨,由於其結構不夠緻密,骨小梁排列比較紊亂,故仍達不到正常功能需要。
按照骨痂的細胞來源及骨痂的部位不同,可將骨痂分為外骨痂和內骨痂。
1.外骨痂(external callus)或骨外膜骨痂(periosteal callus),是由骨外膜的內層即成骨層細胞增生,形成梭形套狀,包繞骨折斷端。如上所述,以後這些細胞主要分化為骨母細胞形成骨性骨痂,但也可分化為軟骨母細胞,形成軟骨性骨痂。在長骨骨折時以外骨痂形成為主。
2.內骨痂(internal callus) 由骨內膜細胞及骨髓未分化間葉細胞演變成為骨母細胞,形成編織骨。內骨痂內也可有軟骨形成,但數量比外骨痂為少。
(四)骨痂改建或再塑
上述骨痂建成後,骨折的斷端僅被幼稚的、排列不規則的編織骨連接起來。為了符合人體生理要求而具有更牢固的結構和功能,編織骨進一步改建成為成熟的板層骨,皮質骨和髓腔的正常關系也重新恢復。改建是在破骨細胞的骨質吸收及骨母細胞新骨質形成的協調作用下進行的,即骨折骨所承受應力最大部位有更多的新骨形成而機械性功能不術需要的骨質則被吸收,這樣就使骨折處上下兩斷端按原來的關系再連接起來,髓腔也再通。
在一般情況下,經過上述步驟,骨折部恢復到與原來骨組織一樣的結構,達到完全癒合。
二、影響骨折癒合的因素
1.全身性因素 ①年齡:兒童骨組織再生能力強,故骨折癒合快;老年人骨再生能力較弱,故骨折癒合時間也較長。②營養:嚴重蛋白質缺乏和維生素C缺乏可影響骨基質的膠原合成;維生素D缺乏可影響骨痂鈣化,妨礙骨折癒合。
2.局部因素 ①局部血液供應:如果骨折部血液供應好則骨折癒合快,如肱骨的外科頸(上端)骨折;反之,局部血液供應差者,骨折癒合慢,如股骨頸骨折。骨折類型也和血液供應有關:如螺旋形或斜形骨折,由於骨折部分與周圍組織接觸面大,因而有較大的毛細血管分布區域供應血液,癒合較橫形骨折快。②骨折斷端的狀態:骨折斷端對位不好或斷端之間有軟組織嵌塞等都會使癒合延緩甚至不能接合。此外,如果骨組織損傷過重(如粉碎性骨折),尤其骨膜破壞過多時,則骨的再生也較困難。骨折局部如出血過多,血腫巨大,不但影響斷面的接觸,且血腫機化時間的延長也影響骨折癒合。③骨折斷端的固定:斷端活動不僅可引起出血及軟組織損傷,而且常常只形成纖維性骨痂而難有新骨形成。為了促進骨折癒合,良好的復位及固定是必要的。但長期固定可引起骨及肌肉的廢用性萎縮,也會影響骨折癒合。④感染:開放性骨折(即骨折處皮膚及軟組織均斷裂,骨折處暴露)時常合並化膿性感染,延緩骨折癒合。
骨折癒合障礙者,有時新骨形成過多,形成贅生骨痂,癒合後有明顯的骨變形,影響功能的恢復。有時纖維性骨痂不能變成骨性骨痂並出現裂隙,骨折兩斷端仍能活動,形成假關節,甚至在斷端有新生軟骨被覆,形成新關節。
附 病理性骨折
病理性骨折(pathological fracture)是指已有病變的骨,在通常不足以引起骨折的外力作用下發生的骨折,或沒有任何外力而發生的自發性骨折。
常見的病理性骨折的原因:
1.骨的原發性或轉移性腫瘤 是病理性骨折最常見的原因,特別是溶骨性的原發或轉移性骨腫瘤。原發性骨腫瘤如多發性骨髓瘤、骨巨細胞瘤及溶骨性成骨肉瘤等;屬於轉移性骨腫瘤的如轉移性腎癌、乳腺癌、肺癌、甲狀腺癌及神經母細胞瘤等。不少原發性和轉移性骨腫瘤有時因病理性骨折後才被發現。
2.骨質疏鬆(osteoporosis) 老年、各種營養不良和內分泌等因素可引起全身性骨質疏鬆,表現為骨皮質萎縮變薄,骨小梁變細、數量減少。主要影響脊椎骨、股骨頸、掌骨等。老年尤其是絕經後老年婦女胸、腰椎壓縮性骨折,股骨頸、肱骨上端及橈骨下端骨折較為多見。肢體癱瘓、長期固定或久病卧床等可引起局部廢用性骨質疏鬆而造成骨折。
3.內分泌紊亂 由甲狀旁腺腺瘤或增生引起的甲狀旁腺功能亢進,可導致骨的脫鈣及大量破骨細胞堆積,骨小梁為纖維組織所取代。此時雖有新骨形成,但只能形成纖細的編織骨或非鈣化的類骨組織,而極易發生多發性病理性骨折。
4.骨的發育障礙 有多種屬於這類的先天性骨疾患可以引起病理性骨折。例如先天性成骨不全(osteogenesis imperfecta),為一種常染色體顯性遺傳性疾病,在胎兒或兒童時期發病,乃由於先天性間充質發育缺陷,不易分化為骨母細胞,同時骨母細胞合成骨基質中Ⅰ型膠原纖維障礙,因此長骨骨皮質很薄,骨細而脆,極易發生多發性病理性骨折,故又稱為脆性骨綜合征(brittle bone syndrome)。而骨折後新形成的骨痂為軟骨性,或為纖維性,難以發生骨化。
病理性骨折時,骨的原有病變往往使骨折癒合遲緩,甚至幾乎沒有修復反應。也常使骨原有病變的組織學圖像發生改變或復雜化。
4、醫學影像學怎麼復習啊
醫學影像學復習題及參考答案
一、名詞解析:
1、CT:中文全稱為計算機體層成像,由掃描機架、掃描床、計算機及顯示器、存儲 器和照相、列印部分組成,集高精度、高敏感度的探測器、大容量X線球管及CT滑球技術於一體的尖端儀器,可分為常規CT、螺旋CT、電子束CT。
2、骨質破壞:指局部骨質為病理組織所代替而造成局部的骨缺失。
3、心胸比例:是心影最大橫徑與胸廓最大 橫徑之比,正常成人的心胸比例等於或小於0.5。
4、肺野: 在X線胸片上充滿氣體的兩肺表現為均勻一致較透明的區域。
5、龕影:在鋇劑造影檢查中,當黏膜面形成的凹陷或潰瘍達到一定深度時可被鋇劑填充,X線呈切線位投影時,形成突出於腔外的鋇劑影像。
6、PACS:中文全稱為圖像存儲和傳輸系統,是以高速計算機為中心,對數字化醫學影像數據流及其應用實施自動化管理的的一套專業化網路系統。
7、充盈缺損 :在鋇劑造影檢查中,隆起致使消化管局部不能充盈鋇劑,這時由鋇劑勾畫出的消化管輪廓形成局限性的內凹改變,稱為
8、骨折:是骨(包括骨皮質與骨小梁)的完整性、連續性的斷裂,並發軟組織損傷,分為創傷性、疲勞性和病理性骨折及骨挫傷。
9、腎自截:全腎鈣化稱為腎自截。
10、反「S」征 :右上肺不張時,肺葉體縮小並向上移位,其凸向上方的肺葉下緣與肺門腫塊下緣形成反置的或橫置的「S」狀,常見於中央型肺癌。
二、簡答題:
1、 簡述周圍型肺癌的定義及影像學表現(平片、CT、MR)是指發生於肺段以下支氣管的肺癌,發生於小支氣管,以局部形成小結節的方式生長、形成腫塊。平片見肺段以下支氣管形成局部腫塊影,邊緣欠清。CT可見肺段以下支氣管出現空泡征、分葉征、毛刺征、胸膜凹陷征,較大的腫瘤可發生壞死形成空洞,壁常較厚且厚薄不均,內緣凹凸不平。肺尖癌在CT上可見侵犯臨近肋骨破壞。周圍型肺癌MRI的T1WI上呈中等信號,T2WI呈中高信號。瘤體發生發生壞死、液化時區域T1WI上呈低信號,T2WI呈高信號。
2、 簡述胃腸道穿孔的腹部平片表現 主要征像為立位時可見膈下游離氣體,一般出現於穿孔發生後4~5小時,約10%~25%病例不出現腹腔游離氣體,表現為一側或雙側膈下線狀或新月狀透亮影,邊界清晰,上緣為膈肌,下緣為肝、胃底或脾上緣,大量氣腹時膈肌上抬,內臟移位。
3、 椎間盤突出的病理及影像學表現 平片通過發現椎間隙變窄、椎體後緣唇樣骨質增生、骨橋形成、游離骨塊或脊柱生理曲度異常可推斷本病,椎體上或下緣出現Schmorl結節提示髓核突入椎體。CT顯示的直接徵象為椎管內見與椎間盤密度一致的局限性軟組織影,並可有鈣化;間接征像有硬膜外脂肪間隙受壓、移位或消失,硬膜囊受壓變形及神經根受壓、移位、「淹沒」。MRI上,突出的椎間盤在橫段面呈半圓形突出於後緣,邊緣規則或不規則。在矢狀面圖像上,呈半球狀、舌狀向後方伸出,信號與主體部分一致。此外,還有利於顯示髓核游離及脊髓改變情況。T1WI等信號、T2WI高信號為繼發脊髓脫髓鞘改變。
4、 通過對本課程的學習請你談談心臟大血管疾病影像檢查方法的比較與選擇思路:通過對本課程的學習我們了解到心臟大血管疾病影像檢查方法主要有X線平片、USG、CT、MRI、心血管造影檢查和SPECT等。 X線平片價格低廉、方便、快捷,在觀察心臟和主動脈弓的位置和形態,了解肺淤血的多少,測算心胸比例以及觀察胸廓、脊柱、支氣管、肝、胃等其他臟器的形態位置方面,判斷有無肺部伴隨疾病方面,有不可代替的作用,但對人體有傷害。超聲的應用僅次於X線平片,它無創傷,費用較低,對軟組織分辨能力佳,可對心臟大血管的形態、功能進行測量,但要注意外因影響。CT所獲得的是橫斷面解剖圖像,其密度分辨力明顯優於傳統的X線圖像,檢查簡便、迅速,適合急診檢查,並且對肺部伴隨疾病、鈣化、金屬顯示清,但其也有不足。MRI具有無創傷、無射線、對軟組織解析度最高、視野大的特點,能直接作冠狀位、矢狀位和各種斜位的成像,同時還可進行各種功能測量,對心臟腫瘤、心肌病變、先心病和心外大血管異常有很高的診斷價值和發展前景。但其仍有缺陷。心血管造影一直是心臟和大血管疾病診斷的金標准,其有極高的時間解析度和空間解析度,且可直接測量各種壓力等生理指標,但對患者的創傷性最大。充分利用各種影像學檢查的特點,獲得最可靠的診斷。
5、 食管與胃腸的異常影像學征像有哪些:有1、管壁改變:包括隆起、凹陷、管壁增厚、管壁僵硬。2、黏膜皺襞改變:包括黏膜皺襞破壞、黏膜皺襞平坦、黏膜糾集、黏膜皺襞增寬和迂曲、微黏膜皺襞改變。3、管腔改變:包括管腔狹窄、管腔擴張。4、位置和移動度改變。5、管腔外改變。6、功能性改變:包括張力改變、蠕動改變、運動力改變、分泌功能改變。
6、 簡述房間膈缺損X線胸部表現:可見心影增大,心影形態呈梨形,右心房增大,右心室增大,肺動脈段明顯凸出,左心房、左心室不大,主動脈弓正常或變小,肺部呈充血表現。房間隔缺損小、分流量少時,X線胸部平片表現可大致正常。
7、 食管癌的造影表現有哪些(早期、晚期):早期食管癌僅侵及黏膜和黏膜下層,不伴有淋巴結轉移。X線表現:1病變區黏膜皺襞增粗、迂曲、紊亂、中斷,邊緣毛糙;2增粗、紊亂的黏膜面上可見大小不等的小龕影;3局限性小充盈缺損;4管壁局限性柔軟度和舒張度減低,略為僵硬,有時伴有輕度痙攣。
中晚期食管癌X線表現:典型徵象有局部食管黏膜皺襞中斷、破壞或消失,腔內充盈缺損及腔內龕影,官腔狹窄,管壁僵硬,擴張受限,蠕動減弱甚至消失。
8、 詳述正常心臟大血管在後前位平片上的X線表現:正常心影1/3左右位於中線右側2/3左右位於中線左側。心尖指向左下,心底朝右上,形成寫的縱軸與水平面夾角45度左右時,稱為斜位心;夾角小於45度,稱為橫位心;大於45度,稱為垂位心。後前位上心影右緣分為上下兩段,兩者之間有一淺的切跡,上段為上腔靜脈與升主動脈影,兒童與成人有區別。右心緣下段為右心房影,右心緣與橫膈相交成心膈角,右側心膈角較銳利,在深吸氣時可見下腔靜脈影。
心影左緣分為三段,上段為主動脈結影,該段幾乎呈前後向行走,投影成密實的圓形陰影。中段為肺動脈段,由肺動脈主幹構成,偶有左肺動脈參與,兒童較凸,成人較平。心影左緣下段由左心室構成,向左下伸展,下端逐漸內收,形成X線上的「心尖」。
一、胸部X線報告
胸廓:對稱、畸形、骨骼情況。
肺野:肺內血管紋理,肺內有無病灶,如發現病灶要描述其部位、形態、邊緣、大小、有無空洞等等情況。
肺門:正常、增大,有無腫塊等。
縱隔:氣管是否正中,縱隔有無增定及有無腫塊發現等。
橫隔:位置、形態有無改變,肋隔角與心膈角情況。
心啵和廡斡形摶斐1浠男乇嚷剩鞣渴儀榭觥?/span>
二、心臟平片X線診斷報告
攝片位置:後前位、右前斜位、左前斜位,左側位。
胸廓:縱隔與橫形態有無異常。
肺部:重點描述肺門、肺內動、靜脈血管紋理的變化,有無肺動脈高壓或肺淤血等表現.
心臟:心外形增大的類型,肺動脈段外形變化,各房室增大的情況,食道左房壓跡變化情況。
三、泌尿系統X線診斷報告
1、平片:
(1)兩腎輪廓、位置、形態與大小。
(2)全尿路區域有無鈣化或結石樣陰影。
(3)腰大肌及腹壁脂肪線影像情況。
(4)脊椎、骨盆區、骨骼有無異常。
(5)腸道內容情況及其他腹部異常陰影。
2、排泄性尿路造影(IVP)。
(1)兩腎輪廓、位置、形態、大小。
(2)使用對比劑名稱、劑量、濃度。
(3)兩腎功能顯影情況:正常、延遲、不顯影。對腎功能差者,造影需延時45』-60』或更長時間攝片觀察。
(4)兩側腎盞、腎孟輪廓顯示情況。
(5)膀胱充盈情況。
(6)兩側輸尿管顯示情況。
3、逆行腎盂造影(RCP)
(l)兩腎輪廓、位置、形態、大小、註明導管位置。
(2)使用造影劑的名稱、濃度、劑量。
(3)兩側腎盞、腎孟、輸尿管充盈顯示情況。
(4)腰骶椎與骨盆區骨質情況。
4、膀胱造影
(1)造影劑名稱、濃度、劑量。
(2)膀胱充盈的輪廓、形態、大小;病理性改變應說明病變范圍大小,邊界與鄰近臟器的關系。
(3)若觀察膀胱壁者應測量其厚度,邊緣與周圍情況。
(4)男性應包括前列腺增生向膀胱突出壓迫情況。
(5)有無其它異常發現。
四、頭顱、五官X線診斷報告
1、頭顱平片X線診斷報告
(1)頭顱大小與形態。
(2)顱骨內外板與板障厚度與密度情況。
(3)顱縫與囪門有無異常。
(4)腦回壓跡有無增多、增深。
(5)顱板血管壓跡有無異常。
(6)蝶鞍大小、形態。骨質有無異常。
(7)顱內有無生理或病理性鈣化,其位置、形態。大小、數目如何。
(8)頭顱軟組織情況。
2、副鼻竇X線診斷報告
(l)各組竇腔發育情況。
(2)各竇腔大小、形態、密度有無異常,黏膜有無增厚,有否液平。
(3)鼻腔與眼眶情況。
(4)如竇腔出現佔位性病變應重點描述病理變化情況。
3、乳突X線診斷報告
(1)乳突類型(氣化型、板障型、硬化型),氣房大小及密度。
(2)鼓竇入口與鼓竇區有無擴大或骨質破壞。
(3)鼓室、天蓋、乙狀竇骨質情況。
(4)內外耳道情況。
(5)周圍組織骨質結構情況。
4、眼眶X線診斷報告
(1)眶窩大小與形態。
(2)眶壁骨質結構。
(3)眶內軟組織密度有何異常改變。
(4)眶裂、視神經孔形態、大小及骨壁清況。
(5)周圍副鼻竇與顱內情況。
5、下頜骨X線診斷報告
(1)下頷骨骨質有無異常情況,如有病變應按基本病理變化重點描述。
(2)牙槽有無病變情況。
(3)軟組織情況。
五、骨與關節系統X線診斷報告
1、骨與關節外傷X線診斷報告
(1)骨折或關節脫位部位與名稱。
(2)骨折斷端移位情況,對位對線情況。
(3)軟組織有無積氣、異物或腫脹情況。
(4)骨折斷端或脫位關節有無骨質破壞,或其它骨質改變。
2、關節病變X線診斷報告
(1)關節病變發生部位:干骺端、骨幹或關節。
(2)骨與關節骨質結構有無異常:如有病變應按基本病理變化重點描述。
(3)關節間隙與軟組織情況。
3、四肢長骨病變X線診斷報告
(1)病變發生部位及累及范圍。
(2)四肢長骨病變基本病理變化情況應重點描述
(3)軟組織變化情況。
(4)如果是腫瘤病變應描述腫瘤生長方式(膨脹性、壓迫性或浸潤性破壞)與病變與正常骨組織分界線情況。
4、脊柱病變X線診斷報告
(1)脊柱曲度變化情況。
(2)病椎的部位,數目與基本病理變化情況應重點描述。
(3)椎間隙改變情況。
(4)軟組織特別是椎旁軟組織改變情況。
六、急腹症平片X線診斷報告
1、立位片:胃腸腔有無擴張、積氣、積液或液平面以及隔下有無游離氣體。
2、卧位片:
(1) 膈肌位置,肝臟、脾臟、腎臟的輪廓,位置、形態及大小。
(2) 腰大肌與腹膜內外脂肪層影。
(3) 何段腸道積氣擴張、腸壁厚度、腸道分布與位置如何?有無腫塊或高密度結石影。
(4) 脊柱、盆腔、骨骼有無異常。
七、消化道造影X線診斷報告
1、食道造影診斷報告
(1)胸部常規透視情況、胃泡大小、食道內有無食物滯留。
(2)食道鋇劑通過各段充盈情況,有無受阻缺損或狹窄。
(3)食道壁柔軟度、擴張度、粘膜情況。
(4)經過賁門鋇流情況,有無受阻,局部有無腫塊,有無受壓、移位情況。
(5)胃底部鋇劑充盈情況,膈胃間距離如何。
2、上胃腸造影診斷報告
(1)腹部常規透視情況。
(2)食道有無異常。
(3)胃部:類型、位置、張力、蠕動、粘膜等情況。
(4)胃壁柔軟度、移動度、排空程度。
(5)胃雙重對比相,胃小區顯示情況有無異常。
(6)十二指腸各部形態,功能變化。
(7)如為全胃腸道造影應觀察各組小腸粘膜位置,走行方向有無異常。並要連續觀察直達回盲部顯示為止。
3、結腸造影診斷報告
(1)腹部常規透視情況。
(2)導管插入順利與否。
(3)結腸各段充盈顯示情況,有無受阻,位置,結腸袋形、外形、移動度、腸壁柔軟性、排鋇後結腸收縮功能、粘膜皺壁情況。
(4)氣鋇雙重相:粘膜情況,有無充盈缺損或息肉樣改變等情況。
5、對四肢軟組織病變的檢查應首選的影像學方法是超生么
你好,主要是看軟組織什麼東西,超聲一般是看不清楚的
6、創傷性骨化性肌炎是怎麼引起的?
(一)發病原因
其確切病因尚不清楚,常與嚴重創傷有關。
(二)發病機制
肘關節周圍是骨化性肌炎(myositisossificans)的好發部位之一,這種異位性骨化,其確切發病機制還不清楚,常與肘部創傷有關。肘關節損傷發生骨化性肌炎約3%,85%骨化性肌炎的病人來自肘關節脫位。肘關節骨摺合並脫位者發病率更高,尤以橈骨小頭骨摺合並肘關節脫位發生率為最高。由於肘部肌肉常常也受到損傷,骨折脫位可使骨膜掀起、撕裂。肌肉內血腫有可能包含碎裂骨膜或骨片,其釋出骨母細胞。也可能在血腫機化過程中纖維母細胞演變成骨母細胞,形成異位骨化。但有人認為,由於骨質創傷,促使其周圍骨形成蛋白(bonemorphogeneticprotein)轉移到肌肉等損傷軟組織中,軟組織內血管周圍的間葉細胞在骨成形蛋白的刺激下演變成骨母細胞、骨細胞,造成異位骨化。在肘關節損傷後康復期或燒傷後瘢痕攣縮期,進行強制被動活動和按摩,或利用懸吊重力牽拉以增加肘關節伸屈度;脊髓損傷合並四肢癱瘓及腦外傷昏迷病人昏迷期,給病人做被動活動或因不自主抽搐痙攣,也可以引起肘關節創傷而發病。然而有些骨化性肌炎局部外傷並不明確,或者十分輕微,因而局部腫塊可帶來鑒別診斷問題。
病理檢查發現,包塊與周圍軟組織或肌肉分界很清楚。切面呈白色、光澤,中央為軟組織,外圍骨組織。成熟的骨化性肌炎包塊可分為三層:外層,大量礦物質沉積形成外殼,最後成為緻密板樣骨,鏡下可以看到成骨細胞和破骨細胞,進行骨的改建;中層,有大量的骨樣組織和豐富的成骨細胞,其中有許多纖細的骨松質;內層的核心是能被X線穿透的軟組織。這些軟組織早期增生活躍,有未分化的間葉細胞。這些梭形細胞染色質豐富,有多形性細胞核,有時可見到有絲分裂,但是細胞形態正常。單憑這些表現,有可能誤診為骨肉瘤。成熟後,內層增生活躍軟組織被脂肪組織代替。
對於無明顯外傷史的骨化性肌炎稱為假惡性骨化性纖維瘤。因為從這種良性病損的病理學觀察,可見到其中央區增生活躍現象,易與骨肉瘤或皮質旁骨肉瘤混淆,有誤做截肢處理的報道。因此須全面認識其特徵,不要做針吸活檢,應取整個包塊檢查,應防誤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