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求助醫生幫我看下病歷,謝謝!
醫生回復:1、胸部只照了正位X光片,這是有問題的,因為胸部外傷,需要而且必須照胸部正位和斜位的X光片。肋骨骨折本身就容易漏診,如果只照正位片,漏診的幾率很大。實際上,肋骨骨折,在沒有錯位時,有時很難發現,需要仔細看,多方位看,並且結合局部胸膜是否腫脹等綜合分析。還有就是患者胸部外傷後,局部症狀很重,但是照片沒有發現骨折,這種情況可以叫患者在一周後復查胸片,發現骨折的幾率大很多;2、「里邊感染」究竟是真的感染還是外傷所致?如果輕微的外傷不會造成肺內的滲出性改變;3、在社區口服葯足夠了;4、無論如何,復查胸部X光片或者胸部CT是必須的,一來可以看胸部有沒有外傷性改變,而來看「里邊感染」有沒有好轉,是否需要調整治療方案。
2、頭孢曲松鈉的不合理
頭孢曲松鈉的臨床不合理使用被警示
國家葯品不良反應監測中心病例報告資料庫統計顯示,抗感染葯不良事件報告比例接近總體報告的50%;頭孢曲松鈉不良事件報告總數、嚴重報告數量在抗感染葯中均占較高比例,死亡病例報告數量位居抗感染葯首位。為此,國家食品葯品監督管理局日前召開新聞發布會,專門對頭孢曲松鈉的臨床不合理使用提出警示。
頭孢曲松鈉的不合理使用在臨床上主要體現於哪些方面呢?從2007年下半年,國家葯品不良反應監測中心開始對此品種進行全面評價,整個評價工作歷時半年之久,經過全面系統的評價,頭孢曲松鈉合理使用下,利益明顯大於風險;在葯品不良反應/事件報告中不合理用葯現象廣泛存在,不合理用葯使得用葯的風險明顯擴大,不良事件數量明顯增加。記者約請國家葯品不良反應監測中心有關專家對頭孢曲松鈉的臨床不合理使用主要問題進行了總結,並提出相應建議。
用葯不對症 不合理使用問題一:超出適應症用葯(用葯不對症)
典型病例:患者,女性,17歲,因胃腸型感冒來院就診,使用頭孢曲松鈉後意識模糊。立即停用頭孢曲松鈉,10分鍾後自覺症狀好轉。
專家分析:頭孢曲松鈉並不適用於胃腸型感冒,一般適用於嚴重感染,如呼吸道感染、敗血症、腹腔感染、腎盂腎炎、盆腔炎性疾病、骨關節感染、皮膚軟組織感染、中樞神經系統感染等。國家中心病例報告資料庫顯示,嚴重病例中超適應症用葯約占嚴重病例報告總數的10%。
超劑量用葯 不合理使用問題二:兒童超劑量用葯
典型病例:患兒,男性,4歲,體重11kg,因支氣管炎給予頭孢曲松鈉2g。1分鍾後,患兒出現流涕、口吐白痰,立即關閉輸液,進行搶救,30分鍾後,搶救無效死亡。
專家分析:頭孢曲松鈉葯品說明書中明確提示,兒童靜脈給葯每日劑量為體重20-80mg/kg。國家中心病例報告資料庫顯示,部分兒童患者存在超劑量使用的情況。
葯物混合使用 不合理使用問題三:配伍禁忌用葯(與其他葯物混合使用)
典型病例:患者,女性,60歲,因上呼吸道感染,去當地村衛生所就診,給予頭孢曲松鈉、地塞米松、利巴韋林混合用葯。約20分鍾後突感呼吸困難,繼而心跳停止,搶救八小時無效死亡。
專家分析:頭孢曲松鈉葯品說明書中明確提示,由於可能會產生葯物間的不相容性,不能將該品與其他葯物混合使用,需聯合用葯時應分開使用。國家中心病例報告資料庫顯示,嚴重病例中存在頭孢曲松鈉與其他葯品混合靜脈使用的問題。其中以頭孢曲松鈉與地塞米松混合靜脈使用佔大多數,其次是與利巴韋林等抗病毒葯物和/或中葯注射劑混合靜脈使用。少數病例一次混合使用葯品多達4種。
葯物過敏者用葯 不合理使用問題四:禁忌症用葯(葯物過敏者用葯)
典型病例:患者,女性,35歲,既往青黴素過敏史。因「蚊蟲叮傷繼發感染」給予頭孢曲松鈉治療。大約2分鍾後,病人全身不適,立即停止輸液,15分鍾後患者突然心跳停止,繼續搶救無效死亡。
專家分析:頭孢曲松鈉說明書【禁忌】和【注意事項】項中,已明確註明「該品禁用於對頭孢菌素過敏的病人。」「使用該品前應詳細詢問患者過敏史,對於任何過敏體質患者均應慎用該品。對青黴素過敏者可能會對該品產生交叉過敏反應,應慎用。」國家中心病例報告資料庫分析顯示,存在過敏體質或對頭孢曲松鈉、青黴素過敏者的用葯情況,並導致患者死亡的嚴重後果。
用葯期間飲酒 不合理使用問題五:用葯期間飲酒
典型病例:患者,男性,60歲,因上呼吸道感染給予頭孢曲松鈉治療,每天一次。第三天上午患者飲酒後,突然出現呼吸困難,立即給予搶救,症狀逐漸減輕。
專家分析:頭孢曲松鈉可影響乙醇代謝,使血中乙醯醛濃度上升,表現為面部潮紅、頭痛、眩暈、腹痛、惡心、嘔吐、氣促、心率加快、血壓降低、嗜睡、幻覺等。故用葯期間及停葯後1周內應避免飲酒,也應避免口服含乙醇類的葯物、飲料或靜脈輸入含乙醇的葯物。
手術期不合理用葯 不合理使用問題六:手術期不合理用葯
典型病例:患者,男性,34歲,腎結石手術後,給予頭孢曲松鈉治療。滴注至10ml時,患者惡心、嘔吐,立即停止輸液。10分鍾後,患者出現呼吸困難、牙關緊閉,轉送重症監護室。
專家分析:圍手術期用葯應遵守《抗菌葯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 、《圍手術期預防應用抗菌葯物指南》 等相關要求。國家中心病例報告資料庫顯示,頭孢曲松鈉嚴重病例報告中圍手術期用葯的有46例,主要存在用葯時機選擇不當、高起點用葯或無適應症用葯、長療程用葯等問題,並由此可能造成嚴重不良事件的發生。
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症用葯
不合理使用問題七: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症用葯
典型病例:患兒,男性,9天,因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症給予頭孢曲松鈉等葯治療,每天一次。第三天上午8∶30,患兒出現發熱、呼吸急促,12∶55患兒呼吸停止,搶救無效,於14∶10分宣告臨床死亡。
專家分析:頭孢曲松鈉說明書中明確提示,頭孢曲松鈉可將膽紅素從血清白蛋白上置換下來,患有高膽紅素血症的新生兒(尤其是早產兒)可能發展成核黃疸,應慎用或避免使用該品。但國家中心病例報告資料庫資料顯示,臨床上存在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症使用頭孢曲松鈉的情況。
3、求救AS病歷
強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 簡稱AS) 又名類風濕脊柱炎。本病為脊柱各關節及關節周圍組織的侵襲性炎症。一般先侵犯骶髂關節,其後由於病變發展逐漸累及腰椎、胸椎和頸椎,出現小關節間隙模糊、融合消失及椎體骨質疏鬆破壞、韌帶骨化,終致脊柱強直或駝背固定。主要症狀為發病部位疼痛,活動受限。是一種病因不明的常見病。
參考資料:
強直性脊柱炎
症狀:
起病緩慢,全身症狀輕微,早期可有倦怠,體征減輕,或有惡心、發熱等。逐漸出現下腰部疼痛,肌肉痙攣及僵硬,休息後症狀往往加重,活動後減輕。以後逐漸出現典型的骶髂關節疼,並呈上行性累及脊柱,受累部位疼痛、壓痛、僵硬、活動受限,並逐漸出現屈曲畸形,陰天或勞累後症狀加生,遇暖或休息後減輕。常有復發性虹膜炎並存,部分患者可出現坐骨神經痛。病變若波及肋椎關節,還可出現呼吸時胸部擴張受限或喪失以及肋間神經痛等。
晚期患者脊柱強直在畸形位,頸腰部不能旋轉,側視時必須轉動全身,可出現嚴重的駝背畸形,不能前視。病變有時也可波及髖膝關節,髖關節受累時,呈搖擺步態。隨著受累部位的骨性強直,疼痛等症狀逐漸消失,而遺留終生畸形。
什麼是強直性脊柱炎?
4、急求骨科大病歷5份,系統的。謝謝!
入院日期:2007年3月19日14時15分記錄日期:2007年3月19日20時00分姓名:性別:男年齡:病史敘述者:患者及家屬婚姻:已婚民族:壯族籍貫:出生地:職業:退干單位:---------電話:-------- 身份證:---------詳細住址:主訴:車禍致左髖部及右手疼痛、活動障礙約半小時。現病史:患者於2007年3月19日下午13時40分左右騎電單車途中突然被一輛摩托三輪車撞倒,使右髖部及右手受傷,引起右髖部及右手腫痛、畸形、活動障礙,疼痛呈持續性脹痛,無放射性疼痛。否認有昏迷、嘔吐、抽搐及大小便失禁,無呼吸困難。傷後未作任何處理即送來我院急診,急診科經做照片檢查後以「左股骨上段骨折、右第5掌骨骨折」收入我科住院治療。患者傷後精神欠佳,未進食,未解大小便,不能行走。既往史:既往2年前有「腰椎退行性病變」史,在我院住院治療後病情好轉出院;1年前因「慢支並肺部感染」在我院內科住院治療後,病情好轉出院。否認有肝炎、肺結核、腎病、糖尿病等病史,無外傷、手術、輸血史及葯物過敏史,預防接種史不詳。其他系統回顧未見異常。個人史:出生成長在原籍,長大後在縣郵電局上班,現已退休在家。家庭經濟條件及居住環境好。無外地長期居住史,未到過流行病疫區。已結婚,愛人及小孩體健,無冶遊史,無重大精神創傷史。家族史:父母親已故。兄弟姐妹均健在,家族成員中無傳染病及遺傳病患者。體格檢查T36.4℃,P72次/分,R20次/分,BP158/80mmHg。體重及身高未測。一般情況:發育正常,營養中等,正力體型。神志清醒,精神較差,平卧體位,查體合作。皮膚粘膜:皮膚粘膜未見黃染,無瘢痕、皮疹,無蜘蛛痣。皮膚濕潤,彈性好,毛發分布正常。淋巴結:雙側頜頸部、腋窩、腹股溝等淺表淋巴結未觸及腫大。頭顱及其器官:頭顱大小正常,雙側瞳孔等大等圓,直徑3.0mm,對光反射敏感。雙側耳廓未見畸形,外耳道未見流血。鼻外形未見畸形,鼻腔通暢,未見流血。口唇無蒼白,牙齒已脫落。咽無紅腫,雙側扁桃體無腫大。頸部:頸部無畸形,兩側對稱,頸靜脈無異常搏動,甲狀腺未見腫大,氣管居中。無壓痛,活動無障礙。胸部: 胸廓:兩側對稱,無畸形,無壓痛,未捫及骨折。 肺臟:呈腹式呼吸,兩側對稱,兩側呼吸運動均等,語顫傳導正常,叩診清音,兩肺呼吸音粗,未聞及羅音或病理性呼吸音。 心臟:心前區無隆起,心尖搏動正常,未觸及震顫,心界無擴大,心率72次/分,心律齊,各瓣膜聽診區未聞及雜音。血管:無動靜脈血管雜音,無周圍血管征。腹部:腹部平坦,腹壁淺靜脈無怒張,無腸型和胃腸蠕動波,無手術疤痕,腹壁軟,無壓痛,無反跳痛,無移動性濁音,肝區、脾區無叩擊痛,腸鳴音正常。外生殖器、肛門、會陰:外生殖器及肛門外觀正常,直腸指檢未做檢查。脊柱與四肢:脊柱未見畸形,活動未見異常。神經系統:生理性神經反射正常,病理反射未引出。 專科情況:右手掌尺側稍腫脹,壓痛,可觸及骨擦感,右手第2、3指背側可見有大小約2cm的傷口,深達皮下,未觸及骨折;左下肢屈曲、內收畸形,左髖部稍腫脹,局部有壓痛,關節活動障礙,肢端血運及感覺存在,可觸及足背動脈搏動,雙上肢及右下肢肌力Ⅴ級,其餘肢體檢查未見異常。輔助檢查1、 血常規:Hb120g/l,RBC5.3×1012/l,WBC10.9×109/l,N53.9%,L36.2%。2、X線檢查結果:骨盆平片示左股骨轉子間骨折;右手正斜位片示右側第五掌骨骨折。初步診斷:1、左股骨轉子下骨折。 2、右手5掌骨骨折 3、右手軟組織挫裂傷 主治醫師: 2007年3月19日20時00分補充診斷:完全性右束支傳導阻滯 主治醫師: 2007年3月21日9時00分
5、克林毒素注射過量會引起哪些不良反應?
克林黴素又稱氯潔黴素,為林可黴素的衍生物,對各類厭氧菌具有良好的抗菌作用。適用於革蘭氏陽性菌和厭氧菌引起的呼吸系統感染、泌尿系統感染、女性盆腔及生殖器感染、皮膚和軟組織感染、骨和關節感染、腹腔內感染等治療。克林黴素注射劑包括鹽酸克林黴素注射劑和克林黴素磷酸酯注射劑。 在國家葯品不良反應監測中心病例報告資料庫中,克林黴素注射劑不良反應/事件問題較為嚴重,主要以全身性損害、呼吸系統損害、泌尿系統損害為主,其中導致急性腎功能損害、血尿的問題相對突出。 一、嚴重病例的臨床表現 各系統不良反應/事件表現如下:全身性損害主要表現為過敏性休克、過敏樣反應、高熱、寒戰等,其中過敏性休克占嚴重病例的15%;呼吸系統損害主要表現為喉水腫、呼吸困難等;泌尿系統損害主要表現為血尿、急性腎功能損害等,占嚴重病例的15.9%;皮膚及其附件損害主要表現為皮疹、剝脫性皮炎等;其他損害包括抽搐、肝功能異常、惡心、嘔吐、暈厥、白細胞減少、溶血、腹痛、低血壓、過敏性紫癜、耳鳴、聽力下降等。 二、急性腎功能損害、血尿情況 克林黴素注射劑病例報告中,急性腎功能損害和血尿的問題相對突出。資料庫病例的具體分析顯示,鹽酸克林黴素與克林黴素磷酸酯中血尿、腎功能損害的報告數量及占各自報告總數的比例存在差異。在克林黴素注射劑嚴重病例報告中,明確標示為鹽酸克林黴素的報告344例,其中急性腎功能損害的病例48例,血尿病例48例,急性腎功能損害同時伴血尿的病例19例;明確標示為克林黴素磷酸酯的報告339例,急性腎功能損害的病例15例,血尿病例9例。 三、相關建議 1、臨床醫生使用克林黴素注射劑時,嚴格掌握適應症,用葯前詳細詢問葯物過敏史,過敏體質者慎用;嚴格按說明書中的用法、用量(包括用葯次數和給葯途徑)使用,除必須靜脈輸液外,盡量選擇口服或肌肉注射方式給葯;靜脈給葯注意避免劑量過大、滴注速度過快、濃度過高。老年人、兒童、腎功能不全等高危、特殊人群應慎用或在嚴格監護下使用。使用過程中醫護人員應仔細觀察患者的症狀和體征,一旦發現異常應立即停葯,並盡快明確診斷,及時給予對症治療。 2、相關生產企業全面分析不良反應的發生原因,對導致急性腎功能損害和血尿的機制進行研究。 3、葯品生產、經營企業和醫療機構各方加強臨床合理使用克林黴素注射劑的教育與宣傳,充分告知醫生和患者可能存在的潛在風險,避免此類嚴重不良反應和葯源性疾病的重復發生。
6、乳腺癌中期,不想去放化療,有別的最好的方法繼續治療嗎?
乳腺癌是一種很可怕的癌症,在現代臨床當中人們對於中醫的依靠是越來越多的,中醫治療在臨床當中發揮的效果也是越來越廣泛,那麼這個時候必然要對於人們的生活產生一定的影響,那麼中醫對於乳腺癌的治療有哪些不錯的方法,
1、中葯泡腳
中葯泡腳的作用是調整人體溫涼平衡,為疏通經絡准備條件。屬於中醫足療法內容之一,腳自古就有人體的第二心臟之說。第一,皮膚是人體的屏障,有吸收、分泌、排泄、體溫調節、感覺和呼吸等作用。葯物的有效成分,通過皮膚黏膜透皮吸收,滲透到血液,促進氣血運行,有利於葯效在人體內發揮作用。第二,人體的足部是多條經絡的匯聚點,包括三條陽經(胃經、膽經、膀胱經)的終止點,和三條陰經(脾經、肝經、腎經)的起始點,都在腳上。中葯泡腳能刺激足部的這些穴位、反射區和經絡,從而起到治病的作用。
2、經絡疏通
經絡包含十二正經和奇經八脈,遍及全身,內連臟腑,外絡四肢百骸、皮毛孔竅,貫穿上下。疏通全身上下經絡,起到關鍵性治療,乳腺癌患者大多數,臟腑功能失調,都有經絡堵塞,可涉及到脾經、胃經、大腸經、肝經、膽經等經絡的堵塞。形成片狀。條索狀。郁結或包塊。將全身經絡打通,可促進脾胃吸收,肝膽疏泄,調節全身臟腑。修復病灶,從而起到治療效果。
3、營養支持療法
直腸癌絕大多數會出現營養不良症狀,重度患者會出現極度消瘦,中度體重減輕,輕度也會出現萎靡不振,身體虛弱,這些都是營養不良的症狀表現,因此對於極度消瘦的病人採取腸內營養與腸外營養綜合治療。
4、貼敷擦葯治療
穴位貼葯可以快速疏通重大經絡瘀結,不同的病因症狀,用葯不同,針對局部的治療,選用不同的葯貼,靶向治療,直至病灶,超強透皮緩釋,48小時持續給葯。經絡體質消瘤法還自製了具有特效功效的葯酒,根據患者的病情需要進行敷葯貼葯擦葯治療,也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乳腺癌怎麼預防
1、注意平衡飲食
適當控制脂肪和動物蛋白攝入,加強體育鍛煉,減少肥胖發生。少吃或不吃植物、動物食品中含雌激素較高的食物,如哈士蟆、維生素E、大豆異黃酮等保健品。
2、母乳喂養
盡可能母乳喂養嬰兒,盡量避免使用雌激素,特別是更年期婦女。
3、避免射線
減少不必要的放射線照射,加強放射線防護工作。
4、治療良性病變
積極治療乳腺的良性病變。
5、學會自查
凡40歲以上的婦女均應學會自查方法,對45歲以上有危險因素的婦女更應重視自我檢查。有下列徵象者,如乳房包塊、皮膚瘙癢、增厚、炎性改變、乳房形態改變、乳汁分泌、與月經周期無關的乳房疼痛,應盡快就診。
7、克林黴素葯性
1.本品適用於革蘭氏陽性菌引起的下列各種感染性疾病:(1)扁桃體炎、化膿性中耳炎、鼻竇炎等。(2)急性支氣管炎、慢性支氣管炎急性發作、肺炎、肺膿腫和支氣管擴張合並感染等。(3)皮膚和軟組織感染:癤、癰、膿腫、蜂窩組織炎、創傷和手術後感染等。(4)泌尿系統感染:急性尿道炎、急性腎盂腎炎、前列腺炎等。(5)其它:骨髓炎、敗血症、腹膜炎和口腔感染等。2.本品適用於厭氧菌引起的各種感染性疾病:(1)膿胸、肺膿腫、厭氧菌引起的肺部感染。(2)皮膚和軟組織感染、敗血症。(3)腹內感染:腹膜炎、腹腔內膿腫。(4)女性盆腔及生殖器感染:子宮內膜炎、非淋球菌性輸卵管及卵巢膿腫、盆腔蜂窩組織炎及婦科手術後感染等.
3 用法用量
口服:鹽酸鹽,成人重症感染,一次口服150-300mg,必要時至450mg,每6小時1次. 兒童重症一日8-16mg/kg,必要時可至20mg/kg,分3-4次用.棕櫚酸脂鹽酸鹽,供兒童用,重症感染一日8-12mg/kg,極嚴重可增至一日20-25mg/kg,分3-4次給葯
注射液:磷酸脂注射劑,靜滴或肌注,成人革蘭陽性需氧菌感染,一日0.6-1.2g,厭氧菌感染一日1.2-2.7g,極嚴重感染可用至一日4.8g,分2-4次用.兒童1月齡以上,重症感染一日15-25mg/kg,極嚴重感染可按25-40mg/kg,分3-4次用.肌注一次不超過0.6g,超過此量應靜脈給葯.
1.成人,劑量如下:中度感染:0.6~1.2g/日,可分2次(每12小時1次)、3次(每8小時1次)或4次(每6小時1次)給葯;嚴重感染:1.2~2.4g/日,可分2次(每12小時1次)、3次(每8小時1次)或4次(每6小時1次)給葯或遵醫囑。
2.兒童,劑量如下:中度感染:15~25mg/kg/日,可分3次(每8小時1次)或4次(每6小時1次)給葯;嚴重感染:25~40mg/kg/日,可分3次(每8小時1次)或4次(每6小時1次)給葯或遵醫囑。靜脈滴注需將本品0.6g用100~200ml生理鹽水或5%葡萄糖液稀釋成≤6mg/ml濃度的葯液,每100ml滴注時間不少於30分鍾。
【制劑】鹽酸克林黴素膠囊:每膠囊75mg(活性);150mg(活性)。磷酸克林黴素注射液:每支150mg(2ml)。克林黴素磷酸酯注射液:2ml:0.3g(按C18H33CIN2O5S 計算)
4 主要成份
本品主要成份為克林黴素磷酸酯。其化學名稱為:(2S-反式)-6-(1-甲基-4-丙基-2-吡咯烷碳酸胺基)-1-硫代-甲基-7-氯-6,7,8-三脫氧-L-蘇式-α-D-半乳糖吡喃糖苷-2-二氫磷酸酯。 化學結構式:分子式:C18H34ClN2O8PS分子量:504.97
5 注意事項
1.和青黴素、頭孢菌素類抗生素無交叉過敏反應,可用於對青黴素過敏者。
2.與氨苄青黴素、苯妥英鈉、巴比妥鹽酸鹽、氨茶鹼、葡萄糖酸鈣及硫酸鎂可產生配伍禁忌,與紅黴素呈拮抗作用,不宜合用。
3.肝、腎功能損害者、胃腸疾病如潰瘍性結腸炎、局限性腸炎、抗生素相關腸炎的患者要慎用。
4.使用本品時,應注意可能發生偽膜性腸炎,如出現偽膜性腸炎,先進行補充水、電解質、蛋白質;然後給甲硝唑口服,250-500mg,一日3次,無效時再選用萬古黴素口服0.125~0.5g,每日4次進行治療。
5.1 孕婦及哺乳期婦女用葯
1.目前尚無詳細原研究資料,尚不能作出明確的判定。因此,孕婦使用本品應注意利弊。
2.曾有報導口服克林黴素0.15g,靜脈滴注克林黴素磷酸酯0.6g時,乳汁中出現的葯量范圍為0.7-3.8mcg/ml,因為克林黴素有可能在新生兒中引起不良反應,哺乳期婦女必須停止使用本品。
5.2 兒童用葯
1.本品含苯甲醇,禁止用於兒童肌肉注射。
2.一個月內嬰兒不宜使用。4歲以內兒童慎用。兒童(新生兒到16歲)使用本品時應注意肝腎功能監測。
5.3 老年用葯
1.克林黴素的葯物動力學研究業以證明,口服或靜脈注射克林黴素後正常肝腎功能的年輕患者與老年患者之間的葯代動力學無明顯差異。
2.克林黴素的臨床研究還未包括有充分數量的65歲和65歲以上的患者,目前尚難以判斷是否老年人的臨床反應與年輕患者有明顯不同。但是,臨床經驗提示與抗生素有關的結腸炎和所見到的腹瀉(由艱難梭狀芽孢桿菌引起的)在老年人中發生較多(>60歲),而且是比較嚴重的。因此,老年患者使用本品時,應注意仔細觀察或監測這些病人所發生的腹瀉。
6 不良反應
可引起胃腸道反應:惡心,嘔吐,食慾不振,腹脹,腹瀉.皮疹,白細胞減少.轉氨酶升高.可引起二重感染,偽膜性結腸炎. 也可有呼吸困難,嘴唇腫脹,鼻腔腫脹,流淚和過敏反應.有報告,本品引起偽膜性腸炎的發生率是最高的,可能超過2%。約10%用克林黴素治療的人出現皮疹,其它如滲出性多形性紅斑、可逆性血清穀草氨基轉移酶及血清谷丙氨基轉移酶升高、粒細胞減少、血小板減少及其它過敏反應等偶可見。
1.局部反應:肌肉注射後,在注射部位偶可見出現疼痛,硬結及無菌性膿腫。長期靜脈滴注應注意靜脈炎的出現。
2.胃腸道反應:偶見惡心、嘔吐、腹痛及腹瀉。1-2%的病人可出現偽膜性腸炎。
3.過敏反應:少數病人可出現葯物性皮疹,偶見剝脫性皮炎。
4.對造血系統基本無毒性反應,偶可引起中性粒細胞減少,嗜酸性粒細胞增多,血小板減少等一般輕微為一過性。
5.可發生一過性鹼性磷酸酶、血清轉氨酶輕度升高及黃疸、腎功能異常。
7 葯理作用
本品的抗菌譜與林可黴素同,但抗菌活性較強,克林黴素口服吸收快而完全(約 90%),進食對吸收的影響不大。克林黴素在胎血中的濃度比林可黴素大,在乳汁中的濃度可達3.8μg/ml,孕婦及乳母使用本品應注意其利弊。蛋白結合率高(90%)。口服的達峰時間為 0.75~l小時,T1/2為 2.4~3小時,小兒為 2~2.5小時,腎功能減退時稍延長,為 3~5小時;24小時內 10%由尿排出,3.6%隨糞便排出。
8 禁忌注意
本品與林可黴素、克林黴素有交叉耐葯性,對克林黴素或林可黴素有過敏史者禁用。
9 葯物作用
1.克林黴素具有神經肌肉阻滯作用,可能會提高其他神經肌肉阻滯劑的作用。所以,凡使用這些葯物的病人應慎用克林黴素。
2.業已證實克林黴素與紅黴素、氯黴素之間的拮抗作用具有臨床意義,兩種葯物不應同時使用。
3.本品與新生黴素、卡那黴素、氨苄青黴素、苯妥英鈉、巴比妥鹽酸鹽、氨茶鹼、葡萄糖酸鈣及硫酸鎂可產生配伍禁忌。
4.本品與阿片類鎮痛葯合用,可能使呼吸中樞抑制現象加重。
10 葯物過量
1.在小鼠靜脈注射劑量為855mg/kg和在大鼠中口服或皮下注射劑量約為2618mg/kg時發現有明顯的致死性,在小鼠中見到過驚厥和抑鬱。2.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都未能有效的清除血清中的克林黴素。
11 葯理毒理
葯理作用:克林黴素磷酸酯為化學合成的克林黴素衍生物,在體外無抗菌活性,進入體內後迅速被水解為克林黴素發揮抗菌活性。體外試驗表明,克林黴素對以下微生物有活性;需氧革蘭氏陽性球菌:金黃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狀菌(均包括產青黴素酶和不產青黴素酶的菌株)、鏈球菌(糞腸道球菌除外)、肺炎球菌。厭氧革蘭氏陰性桿菌屬:擬桿菌屬(含脆弱擬桿菌群和產黑擬桿菌群)和梭桿菌。厭氧革蘭氏陽性不產芽孢桿菌屬:丙酸桿菌屬、真細菌屬和放線菌屬。厭氧和微需氧的革蘭氏陽性桿菌屬:消化球菌屬、微需氧鏈球菌和消化鏈球菌屬。毒理研究:遺傳毒性:Ames沙門氏菌屬回復突變試驗和大鼠微核試驗結果均為陰性。生殖毒性:大鼠經口給予本品劑量為0.3g/kg,未見對動物的交配和生育力有影響。大鼠和小鼠分別經口給予克林黴素劑量高達0.6g/kg或皮下注射劑量為0.25mg/kg,結果未見有致畸胎作用。然而,尚未對妊娠婦女進行充分和嚴格的臨床研究,動物的生殖研究並不能完全預測人類的反應。致癌性:在動物上尚未進行長期致癌潛在性的研究。
12 化學信息
1.克林黴素磷酸酯進入機體後在血液中鹼性磷酸酯酶作用下很快水解為克林黴素。正常人的葯代動力學表明:單次靜脈滴注0.6g克林黴素磷酸酯,血液中克林黴素立即達高峰,濃度為11.09±2.02mg/L,8小時血葯濃度為1.69±0.35mg/L;單次肌注0.6g,血液中克林黴素1~2小時達到高峰,濃度為5.92±1.45mg/L,8小時血葯濃度為2.51±0.91mg/L,有效血葯濃度可維持8小時以上。克林黴素磷酸酯給葯後,主要在肝內代謝,並經膽汁和糞便排泄。每6小時靜脈滴注和肌肉注射0.6g,膽汁中濃度可達48-55mg/L,部分經尿排泄,靜脈滴注0.6g, 8小時排泄率分別為11.72±1.33%和10.51±2.68%。
2.據Physicians´Desk Reference(54版)介紹:
1)本品在短期靜脈點滴結束時血清活性的克林黴素便達到峰值水平。生物學滅活的磷酸克林黴素迅速從血清中消失,平均清除的半衰期為6分鍾;然而,活性的克林黴素的血清消除的半衰期成人為3小時,小兒患者為2.5小時。成人肌肉注射磷酸克林黴素後3小時內活性克林黴素達血清峰值,小兒患者為一小時內。血清葯物濃度水平曲線可以從靜脈滴注給葯或肌肉注射給葯的血清峰濃度值獲得,對於上述的消除半衰期,血清葯物濃度水平見表1。表1. 投以磷酸克林黴素後活性克林黴素的血清平均峰濃度及谷濃度劑量用法峰濃度mcg/mL谷濃度mcg/mL健康成年男性(平衡後) 0.6g靜脈滴注,滴注時間為半小時,每6小時一次10.92.00.6g靜脈滴注,滴注時間為半小時,每8小時一次10.81.10.9g靜脈滴注,滴注時間為半小時,每8小時一次14.11.70.6g肌肉注射,每12小時一次小兒患者(第一個劑量)*9 5-7mg/kg靜脈滴注,滴注時間為1小時。10 5-7mg/kg肌肉注射8 3-5mg/kg肌肉注射4 *本組資料來自正在治療的感染患者。
2)對大多數成人每8-12小時一次,小兒患者每6-8小時一次使用克林黴素,或者持續性靜脈點滴克林黴素時,其血清葯物濃度可維持在體外試驗時的最低抑菌濃度之上。連續使用三次,血葯濃度可達穩態。
3)肝腎功能明顯減退患者,克林黴素的清除半衰期略有增大。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對清除血清的克林黴素無效。對有輕、中度腎疾病患者無須改變劑量。4)甚至是在腦膜有炎症的患者中,克林黴素在腦脊髓液均未達到明顯水平。在老年人(61~79歲)和青年成人(18~39歲)自願者中,靜脈滴注磷酸克林黴素後,葯物動力學研究表明年齡因素不會單獨改變克林黴素的葯物動力學(廓清率、消除半衰期、容量分布及血葯濃度時間曲線下的面積)。老年人口服鹽酸克林黴素後,消除半衰期延長至約4小時(3.4-5.1小時)年輕人則為3.2小時(2.1-4.2小時)。然而,吸收程度在年齡間並無差異,對肝腎功能正常的老年人劑量無須作調整。
13 其它資料
在國家葯品不良反應監測中心病例報告資料庫中,克林黴素注射劑不良反應/事件問題較為嚴重,主要以全身性損害,呼吸系統損害,泌尿系統損害為主,其中導致急性腎功能損害,血尿的問題相對突出.
一,嚴重病例的臨床表現
各系統不良反應/事件表現如下:全身性損害主要表現為過敏性休克,過敏樣反應,高熱,寒戰等,其中過敏性休克占嚴重病例的15%;呼吸系統損害主要表現為喉水腫,呼吸困難等;泌尿系統損害主要表現為血尿,急性腎功能損害等,占嚴重病例的15.9%;皮膚及其附件損害主要表現為皮疹,剝脫性皮炎等;其他損害包括抽搐,肝功能異常,惡心,嘔吐,暈厥,白細胞減少,溶血,腹痛,低血壓,過敏性紫癜,耳鳴,聽力下降等.
二,急性腎功能損害,血尿情況
克林黴素注射劑病例報告中,急性腎功能損害和血尿的問題相對突出.資料庫病例的具體分析顯示,鹽酸克林黴素與克林黴素磷酸酯中血尿,腎功能損害的報告數量及占各自報告總數的比例存在差異.在克林黴素注射劑嚴重病例報告中,明確標示為鹽酸克林黴素的報告344例,其中急性腎功能損害的病例48例,血尿病例48例,急性腎功能損害同時伴血尿的病例19例;明確標示為克林黴素磷酸酯的報告339例,急性腎功能損害的病例15例,血尿病例9例,急性腎功能損害同時伴血尿的病例3例.
三,嚴重病例的不合理用葯情況
國家中心資料庫中克林黴素注射劑嚴重不良反應/事件報告分析顯示,該產品存在臨床不合理使用情況,並且部分不合理用葯問題已經是引起嚴重不良事件的主要原因.不合理用葯現象主要表現如下:
1,超適應症使用
克林黴素注射劑說明書中明確指出,適用於革蘭氏陽性菌和厭氧菌引起的感染性疾病,但國家中心資料庫中存在因病毒感染使用克林黴素注射劑的超適應症情況.
典型病例:患者,女性,34歲.因口唇皰疹給予克林黴素磷酸酯氯化鈉250ml靜滴,輸液近一半時,患者出現心悸,畏寒,寒戰,血壓60/30mmHg,給予多巴胺和阿拉明升壓治療.
2,劑量過高,用法不當
克林黴素注射液說明書中明確提示:本品可靜脈滴注給葯,也可肌肉注射給葯.成人,劑量如下:中度感染:0.6~1.2g/日,可分為2-4次給葯;嚴重感染:1.2~2.4g/日,可分為2-4次給葯,或遵醫囑.國家中心資料庫顯示,超劑量使用情況嚴重,僅單次給葯劑量1.2-6.0g者157例,佔15.0%.同時,給葯次數不合理情況嚴重,每日1次給葯者868例,佔83.7%,不合理的減少給葯次數並增加每次使用劑量,更易導致不良反應的發生,而且不能維持有效的血葯濃度.
典型病例:患者,女性,35歲.因子宮肌瘤伴慢性宮頸炎,擬行腹式子宮全切術,術前小便常規檢查正常,肝功能正常,腎功能檢查:肌酐51.4umol/L,尿素3.98mmol/L.術前1天,給予患者注射用鹽酸克林黴素2.4g,每日一次靜點.術後第1日患者出現尿量減少.術後第2日,B超檢查:雙腎實質回聲改變,雙側輸尿管不擴張;腎功能檢查:肌酐363.1μmol/L.
3,兒童用葯問題
國家中心資料庫中,14歲以下兒童患者100例,占嚴重病例的10.0%,其中6歲以下兒童佔全部兒童的59%.盡管說明書在「用法用量」部分都標注了兒童的每公斤體重的用量,但兒童患者仍存在不同程度的超劑量用葯現象.
典型病例:患兒,男性,2歲8個月,15kg.因扁桃體炎先給予頭孢米諾(頭孢米諾皮試為陰性)1.0g加入生理鹽水100ml靜脈滴注.用葯兩天後,加用克林黴素0.4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100ml靜脈滴注,用葯1分鍾左右,患兒出現喉頭水腫,面色蒼白,唇紫紺,惡心,嘔吐,全身濕冷,立即停葯.給予地塞米松5mg靜脈注射,鹽酸腎上腺素0.25mg皮下注射,面罩吸氧等治療後,患兒生命體征基本平穩.
四,相關建議
1,建議臨床醫生使用克林黴素注射劑時,嚴格掌握適應症,用葯前詳細詢問葯物過敏史,過敏體質者慎用;嚴格按說明書中的用法,用量(包括用葯次數和給葯途徑)使用,除必須靜脈輸液外,盡量選擇口服或肌肉注射方式給葯;靜脈給葯注意避免劑量過大,滴注速度過快,濃度過高.老年人,兒童,腎功能不全等高危,特殊人群應慎用或在嚴格監護下使用.使用過程中醫護人員應仔細觀察患者的症狀和體征,一旦發現異常應立即停葯,並盡快明確診斷,及時給予對症治療.
2,建議相關生產企業全面分析不良反應的發生原因,對導致急性腎功能損害和血尿的機制進行研究.
3,建議葯品生產,經營企業和醫療機構各方加強臨床合理使用克林黴素注射劑的教育與宣傳,充分告知醫生和患者可能存在的潛在風險,避免此類嚴重不良反應和葯源性疾病的重復發生.
13.1 貯 藏
遮光,密封保存。
13.2 損害腎功能
從國家食品葯品監督管理局獲悉,該局已下發通知對克林黴素注射劑說明書「不良反應」一欄內容進行修訂,新修訂的內容稱使用該品「可能引起腎功能損害和血尿」。 修訂後的內容中,胃腸道反應如惡心、嘔吐、腹痛、腹瀉等,由「偶見」改為「常見」,嚴重者有腹絞痛、腹部壓痛、嚴重腹瀉,伴發熱、異常口渴和疲乏。 不良反應一欄中新增:國內克林黴素磷酸酯和鹽酸克林黴素注射劑的不良反應報道有使用本品可能引起腎功能損害和血尿,另有極少數嚴重病例出現的不良反應包括呼吸困難、過敏性休克、急性腎功能衰竭、過敏性紫癜、抽搐、肝功能異常、胸悶、心悸、寒戰、高熱、頭暈、低血壓、耳鳴、聽力下降等。
據了解,克林黴素注射劑適用於革蘭陽性菌引起的呼吸道、關節與軟組織、骨組織、膽道等的感染以及敗血症、心內膜炎等;還適用於厭氧菌引起的腹腔和盆腔感染,以及厭氧菌敗血症等。
通知要求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食品葯品監督管理局及時通知轄區內葯品生產企業盡快修訂說明書和標簽,並將修訂的內容及時通知相關醫療機構、葯品經營企業等單位。
8、男生的生殖器官的軟組織皮膚會起紅點然後成了水泡形.自然又破掉.自己結巴慢慢的好了.這屬於什麼病情了
指導意見:
考慮是真菌感染所致,建議塗擦達克寧軟膏,服用斯皮仁諾膠囊以及酮康唑。
9、各位好心的醫師好!我之前大拇指兩側指甲向下長刺到肉裡面了,現在用紙愣是塞上來了,不出血不發炎了,不
問題分析:
從你的描述分析,可能是甲溝炎;甲溝炎是甲周圍軟組織的化膿感染,是細菌通過甲旁皮膚的微創破損襲至皮下並生長繁殖引起。
意見建議:
如果已經化膿了,最好切開引流,膿液排凈這樣才會痊癒;如果沒有化膿,可以外用魚石脂軟膏或百多邦軟膏,可以口服點抗生素,平時注意局部的衛生。
10、頭孢曲松鈉不良反應
國家葯品不良反應監測中心經過半年多的全面系統評價後認為,頭孢曲松鈉合理使用利益明顯大於風險;在葯品不良反應或事件報告中不合理用葯現象廣泛存在,不合理用葯使得用葯的風險系數加大。為此,國家食品葯品監督管理局日前專門對該葯的臨床不合理使用提出警示。
問題一 超適應症用葯
典型病例 患者,女性,17歲,因胃腸型感冒來院就診,頭孢曲松鈉皮試陰性後,給予頭孢曲松鈉2g,靜脈滴注。用葯至30ml時出現胸悶,氣促,紫紺,皮膚濕冷,意識模糊,脈搏細速,血壓測不到,雙肺可聞及大量干濕性啰音,心率112次/分,心音低鈍。立即停用頭孢曲松鈉,給予對症治療,10分鍾後自覺症狀好轉。
專家分析 頭孢曲松鈉適用於敏感的革蘭陰性桿菌和部分敏感的革蘭陽性球菌所致嚴重感染,如呼吸道感染、敗血症、腹腔感染、腎盂腎炎、盆腔炎性疾病、骨關節感染、皮膚軟組織感染、中樞神經系統感染等。國家葯品不良反應監測中心病例報告資料庫顯示,嚴重病例中超適應症用葯約占嚴重病例報告總數的10%。
問題二 兒童超劑量用葯
典型病例 患兒,男性,4歲,因支氣管炎給予頭孢曲松鈉2g、地塞米松2mg加入5%葡萄糖氯化鈉250ml中靜脈點滴。1分鍾後,患兒出現煩躁、流涕、口吐白痰、口唇發紺,立即關閉輸液,採取急救措施。30分鍾後,搶救無效死亡。
專家分析 頭孢曲松鈉葯品說明書中明確提示,兒童靜脈給葯每日劑量為20~80mg/kg(體重)。國家葯品不良反應監測中心病例報告資料庫顯示,部分兒童患者存在超劑量使用的情況。
問題三 配伍禁忌用葯
典型病例 患者,女性,60歲,因上呼吸道感染,咳嗽,胸悶,全身疼痛去村衛生所就診,給予頭孢曲松鈉4g、地塞米松5mg、利巴韋林600mg加入0.9%氯化鈉注射液500ml中混合靜脈滴注。約20分鍾後患者突感呼吸困難,心慌,胸悶,繼而心跳停止,搶救無效死亡。
專家分析 頭孢曲松鈉葯品說明書中明確提示,由於可能會產生葯物間的不相容性,不能將本品與其他葯物混合使用,需聯合用葯時應分開使用。國家葯品不良反應監測中心病例報告資料庫顯示,嚴重病例中存在頭孢曲松鈉與其他葯品混合靜脈使用的問題。其中以頭孢曲松鈉與地塞米松混合靜脈使用佔大多數,其次是與利巴韋林等抗病毒葯物或中葯注射劑混合靜脈使用。少數病例一次混合使用葯品多達4種。
問題四 禁忌症用葯
典型病例 患者,女性,35歲,既往有青黴素過敏史。因下肢蚊蟲叮傷繼發感染給予頭孢曲松鈉3g加入0.9%氯化鈉300ml靜脈滴注。大約2分鍾後,病人主訴氣急喉癢,全身不適,立即停止輸液,並給予相關葯品搶救,15分鍾後患者死亡。
專家分析 頭孢曲松鈉說明書【禁忌】和【注意事項】中,已明確註明禁用於對頭孢菌素過敏的病人。「使用本品前應詳細詢問患者過敏史,對青黴素過敏者可能會對本品產生交叉過敏反應,應慎用」。國家葯品不良反應監測中心病例報告資料庫分析顯示,存在過敏體質或對頭孢曲松鈉、青黴素過敏者的用葯情況,並導致患者死亡的嚴重後果。
問題五 用葯期間飲酒
典型病例 患者,男性,60歲,因上呼吸道感染給予頭孢曲松鈉3g加入0.9%氯化鈉注射液,靜脈滴注。第三天上午患者飲酒後突然出現呼吸困難、乏力、心悸等雙硫侖樣反應,立即給予地塞米松等葯品,患者上述症狀逐漸減輕。
專家分析 頭孢曲松鈉可影響乙醇代謝,使血中乙醯醛濃度上升,出現雙硫侖樣反應。故用葯期間及停葯後1周內應避免飲酒,也應避免口服含乙醇類的葯物、飲料或靜脈輸入含乙醇的葯物。
問題六 圍手術期不合理用葯
典型病例 患者,男性,34歲,因腎結石行體外碎石術後,給予頭孢曲松鈉2g加入葡萄糖氯化鈉注射液250ml靜脈點滴。滴注10ml時,患者自覺心悸、惡心、嘔吐,紫紺,測血壓80/50mmHg,立即停止輸液,給予吸氧、地塞米松10mg靜脈注射。10分鍾後,患者出現呼吸困難、煩躁不安、牙關緊閉,立即給予針對性治療,上述症狀緩解。
專家分析 圍手術期用葯應遵守《抗菌葯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圍手術期預防應用抗菌葯物指南》 等相關要求。國家葯品不良反應監測中心病例報告資料庫顯示,頭孢曲松鈉嚴重病例報告中圍手術期用葯的有46例,主要存在用葯時機選擇不當、高起點用葯或無適應症用葯、長療程用葯等問題,由此可造成嚴重不良事件的發生。
問題七 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症用葯
典型病例 患兒,男性,出生9天,因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症給予頭孢曲松鈉0.3g加入生理鹽水20ml、茵梔黃10ml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20ml以及維生素C 0.25g、維生素B6 25mg、ATP10mg、輔酶A25U加入10%葡萄糖60ml靜脈滴注,每天一次。第三天患兒出現發熱、呼吸急促症狀,最終搶救無效死亡。
專家分析 頭孢曲松鈉說明書中明確提示,頭孢曲松鈉可將膽紅素從血清白蛋白上置換下來。患有高膽紅素血症的新生兒(尤其是早產兒)可能發展成核黃疸,應慎用或避免使用本品。但國家葯品不良反應監測中心病例報告資料庫資料顯示,臨床上依然存在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症使用頭孢曲松鈉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