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不小心軟組織損傷,很痛應該怎麼辦?
腰肌勞損、肩周炎、急性腰扭傷、腱鞘炎、關節扭傷等,這些肌肉韌帶的慢性損傷在臨床上較為多見如不及時調理、治療可導致肌 肌肉萎縮、攣縮、退變和粘連,可通過中葯蠟療來調理,蠟療能增加血液循環和淋巴迴流,使局部肌肉鬆弛,以減輕腫脹,消除疼痛。所以有很好的調理效果。
2、軟組織扭傷挫傷多久能熱敷
一般來說軟組織受傷後24小時內由於毛細血管也受到不同程度的損傷或斷裂而出血或是組織液滲出使受傷的部位有腫脹感;在受傷的24小時內如果熱敷或使用活血化瘀類葯會加重軟組織腫脹感。雲南白葯是活血化瘀的葯,腳崴了以後應該先冷敷外加休息,然後再噴這些會比較好。 意見建議: 建議剛受傷在24小內採用冷敷並制動,否則加重軟組織腫脹;在2天(48小時)後可採用熱敷及活血化瘀類葯外用(如正紅花油、雲南白葯等),也可服用中成葯如三七片等,有利瘀血吸收促進組織癒合
3、熱敷為什麼止痛
熱敷簡介
熱敷是一種物理治療方式,一般可利用熱毛巾、暖水袋、暖袋(先以毛巾包裹,可協助吸收汗水及減低灼傷的機會),直接敷治患處,每天二至三次,每次十五至二十分鍾。
熱敷療法在軟組織損傷疾病的治療中佔有重要的位置。熱敷療法具有擴張血管、改善局部血液循環、促進局部代謝的作用,有益於疾病的恢復。熱敷本身也可緩解肌肉痙攣,促進炎症及瘀血的吸收,葯物熱敷還可使葯物通過局部吸收,達到直達病所的目的,使治療更直接、更有效。
熱敷療法適合於各種閉合性損傷。熱源可採用熱毛巾、熱水袋、具有加熱作用的治療儀器及寒痛樂等熱敷葯,中葯熱敷法結合葯物與熱敷的雙重作用,療效明顯,是臨床中常用的熱療方法。
目的:
直接提升患處的溫度,使皮下血管擴張,加速血液循環,達至消除慢性炎症、止痛、去腫、加速痊癒、紓緩肌肉痙攣、鬆弛神經、改善筋腱柔軟度的效果。
適用症狀:
慢性炎症及痛症(患處沒有發紅或發熱的徵狀),例如:慢性腰頸痛、慢性退化性膝關節炎、肌肉疲勞或痙攣等。
注意:
熱敷的溫度應是中度和暖,切忌使用過熱的溫度或躺於暖水袋上。患有心臟病及高血壓者,如欲於左肩及頸的位置使用熱敷,應先請教醫生或物理治療師。熱敷期間,若病情加劇或有不適,應立即停止,並向醫護人員查詢。
禁忌:
患有急性炎症、皮膚炎、血栓性靜脈炎、外周血管疾病,患處有傷口、剛癒合的皮膚、過份疼痛或腫脹、失去分辨冷熱的能力(例如部分糖尿病人) ,不能明白指示者(例如患有嚴重老人痴呆症的人士) ,都不宜使用。
患處反應:
於敷治後,患處應感到和暖和皮膚短暫變紅。若患處於熱敷後有持久的紅疹、痛楚或不適,應盡快求醫。
應用:
適當的熱敷,配合足夠休息和正確患處護理,例如適當姿勢及輔助性運動,能加速不少痛症的痊癒,若有疑問,請向物理治療師或醫護人員查詢。
熱敷分類
熱敷能使肌肉鬆弛,血管擴張,促進血液循環。用熱敷的方法能使寶寶溫暖舒適,對一些末梢循環不良(手足冰涼)的寶寶進行保暖。同時,熱敷還有助於消炎、消腫和加速組織再生;局部的熱敷還能緩解疼痛。所以,熱敷也常常用於寶寶皮膚癤腫、臀部肌肉注射後吸收不良而出現的硬結、腹痛、腹脹等。
熱敷的方法有乾熱敷和濕熱敷兩種。
1. 乾熱敷。
常常用熱水袋。一般在家庭中做乾熱敷非常方便且易行。方法是熱水袋內灌入1/2-2/3的熱水,斜放水袋將氣排出,而後擰緊塞子,用布擦乾水袋錶面的水,倒提起來抖動,檢查無漏水後,用布或毛巾包裹好,放在寶寶需要熱敷的部位。使用中應注意水溫不宜過高,用開水時應加入適量的冷水,使袋中水溫在50-60℃較為合適,並要仔細檢查有無漏水。在給寶寶使用熱水袋後,要隨時觀察,以防寶寶燙傷。如果發現皮膚潮紅時應停止。做熱敷時可根據需要及時換熱水,以保持一定的溫度。
常用於解痙、鎮痛、保暖。將冷、熱水共同倒入搪瓷罐內,要求水溫為50℃(以水溫計調節較為准確),然後灌入熱水袋內,灌入量為熱水袋容量的1/2~2/3,逐出袋內空氣,擰緊塞子,擦乾後倒提熱水袋是否漏水,最後裝入布套中或用毛巾包裹,放於病孩需要部位。無熱水袋時也可用葡萄糖空瓶或塑料壺(瓶)代替,只要遇熱水不變形、不漏水就可以用。施熱時間一般超過20~30分鍾。此法方便常用,但其穿透力不如濕熱敷法。
對嬰幼兒施熱時,溫度要控制在50℃之內,並應多包一塊大毛巾或放於兩層毯子之間。經常觀察放置熱水袋部位,防止燙傷。如有皮膚紅腫,應立即停止使用,並在局部塗凡士林保護皮膚。臟器出血,軟組織挫傷、扭傷或砸傷初期(前三天)忌用熱敷。急性腹痛診斷未明前不宜熱敷。面部危險三角區感染化膿、皮膚濕疹、細菌性結膜炎均禁忌熱敷。
2. 濕熱敷。
將小毛巾放在熱水中浸濕擰干,放在所需要熱敷的部位,然後蓋上干毛巾或棉墊,以保持熱度。敷布的溫度以寶寶不感覺燙、能耐受為原則。濕熱敷也可採用在熱濕毛巾上放熱水袋的方法,以保持熱度。濕熱敷一般可持續20-30分鍾。在熱敷過程中,應經常觀察局部皮膚顏色,詢問寶寶感覺燙不燙?避免發生燙傷。同時,熱敷後應將局部擦乾蓋好,寶寶不要立即外出,避免著涼感冒。
常用於消炎、鎮痛。將橡膠單(或塑料布)和毛巾墊在濕熱敷部位下面,以免弄濕衣服、被褥。在需要熱敷的皮膚局部塗以凡士林(或塗食用油,其范圍要大於熱敷面積),然後蓋上一層紗布。將浸在熱水裡的小毛巾擰干(以不滴水為度),用手腕部試溫,以不燙手為宜,折疊後敷於病孩患處,上面加蓋干毛巾保溫。在患部不忌壓的情況下,還可用熱水袋放置在小毛巾上,再蓋上大毛巾保濕則效果更佳。濕熱敷的溫度以病孩能夠耐受,不覺燙為原則,約3~5分鍾更換一次,一般連續熱敷15~20分鍾。熱敷完畢,揭去紗布,擦去凡士林,穿好衣服。濕熱敷穿透強,因而消炎作用也好。施熱過程中應加強觀察,因病孩往往不能很好合作,要慎防燙傷;對有傷口的部位作熱敷時,應注意無菌操作,敷後傷口換葯;熱敷面部者,敷後半小時內不宜外出,以防感冒。
熱敷法的操作要領
熱敷能使肌肉鬆弛,血管擴張,促進血液循環,因此,它有消炎、消腫,減輕疼痛及保暖的作用。
操作要領
1.熱敷有兩種方法。一種是用熱水袋,水溫是60-80℃,以用手背試溫不太為度,將熱水灌至熱水袋的三分之二即可,排出袋內氣體,擰緊螺旋蓋,裝進布套內或用毛巾裹好,放在患病部位。也可把鹽、米或砂子炒熱後裝入布袋內,代替熱水帶熱敷。一般每次熱敷20-30分鍾,每天3-4次。
2.另一種熱敷法是把毛巾在熱水中浸濕,擰干後敷於患病部位。在熱毛巾外面可以再蓋一層毛巾或棉墊,以保持熱度。一般每5分鍾更換一次毛巾,最好用兩交替使用。每次熱敷時間15-20分鍾,每天敷3-4次。
注意事項
1.不管用哪一種方法,都應注意防止燙傷,尤其是小孩、昏迷病人、老年人,及有癱疾、糖尿病、腎炎等血液循環不好或感覺不靈敏的病人,使用熱敷時,應隨時檢查局部皮膚的變化,如發紅起泡時,應立即停止。
2.熱敷作為配合療法適用於初起的癤腫、麥粒腫、肌炎、關節炎、痛經、風寒、引起的腹痛及腰腿痛等。但是,當急腹症未確診時,如急性闌尾炎,面部、口腔的感染化膿,各種內臟出血,關節扭傷初期的有水腫時,都禁用熱敷。
中葯熱敷方法簡單,易於操作,可讓患者在家自行治療。操作時可直接將草葯放入大盆內煎煮,也可以將葯物包入口袋內再放入盆中煎煮,煮好後,可先用熱蒸汽熏蒸患處,待葯液溫度下降適中時,用毛巾蘸取葯液敷於患處,或直接將裝葯的口袋敷於患處,每次治療時間為20~30分鍾,每日1~2次。
熱敷療法在應用中首先應注意溫度的掌握,以免燙傷。其次熱敷所用中葯,一般用量大,葯物毒性大,千萬叮囑病人不得誤服,以免葯物中毒。
還應注意熱敷療法雖然使用廣泛,療效卓著,但也有不宜熱敷的疾病,如皮膚破損、開放性損傷等疾病不適宜採用熱敷療法。
4、肌肉軟組織損傷,為什麼24小時冷敷,24小時之後熱敷?有什麼科學依據?
冷敷是因為你剛剛受傷,肌肉軟組織發炎,紅腫,可能造成淤血,所以需要涼水更換著冷敷,一方面是為了消除疼痛和灼燒感,最重要的是目的是防止淤血,發炎。
之後的熱敷就是為了盡快恢復恢復軟組織細胞活力,目的是讓你更快的痊癒,一般來說冷敷就夠了。
5、背部軟組織受到損傷適不適合熱敷
跌傷、扭傷時,受傷部位的組織內部會有大量毛細血管破裂,血液迅速滲出,形成局部淤血,此時如果用葯酒按摩、或用熱敷,立即使局部的血管擴張,血流增多增快,也就更增加了血液的滲出量,用力按摩揉搓還會使受傷的組織再添新傷,使更多的毛細血管破裂,產生新的出血,加重了局部的腫脹和疼痛。如果受傷部位伴有骨折,可能由於按摩揉搓導致骨折的斷端刺傷患處深部的血管、神經,致使病情加重。 因此跌打扭傷後的處理方法可以用冷敷。如用冷凍的水來淋患處亦不失為一個簡單有效的方法,一來可使局部血管收縮,減輕患處的充血腫脹,盡快使血荃堵住出血口;冷敷使局部降溫,感覺神經反應遲鈍,起到止疼的效果。 大約在受傷過後的24個小時,才能對患處按摩或熱敷,這時它的確能促進血液循環,加快淤血的吸收消退,有幫助受傷組織修復癒合的作用。
6、腳扭傷24小時左右熱敷後變的更腫
如果僅僅是軟組織損傷,
正規治療應該是:吃葯、噴葯,嚴格控制患肢運動。
休息2周。
雲南白葯(粉)口服,雲南白葯氣霧劑外用。其他的氣霧劑也可以選擇。
受傷後的48小時內冷敷,48小時以後改熱敷。
千萬不能揉。
一般是2 周左右即可癒合。
最好是去醫院詳細檢查一下,拍張片子看看是否有輕微的骨折。如果不幸中獎了,就要進入骨折的治療程序了。
冷敷是用碎冰塊敷於患處,而不是用涼水泡。你這個是熱敷的太早了。
7、軟組織損傷怎麼好的快
您好,根據您的描述,您是因外傷導致軟組織損傷,軟組織損傷的主要症狀是局部的腫脹、疼痛、活動障礙,軟組織傷的修復需要一定的時間,經過治療能縮短病程。
指導意見:
您好,建議:如果在軟組織損傷的24小時以內,可以局部冷敷,減輕腫脹,減少軟組織出血,48小時以後可以局部熱敷或理療,配合活血化瘀的葯物,可以加快局部損傷的修復,還要減少局部的活動,避免損傷的加重,但是軟組織損傷的修復是需要一定的時間的,一般要2-3周會完全恢復,所以不能著急,希望我的回答能幫到您。
8、如何處理急性軟組織損傷
最近,本人在工作中遇到幾例急性軟組織損傷後的病人由於早期處理不當,造成損傷處腫脹明顯、疼痛劇烈,徒增了痛苦,延長了病程,增加了治療的難度,為了普及軟組織損傷的正確處理措施,特寫下此文。原因及症狀:急性軟組織損傷多見於運動後,多因運動前准備工作不充分、不正確;運動量過大(特別是局部運動負荷過大);身體機能狀態不佳,動作協調性差等原因而造成。急性軟組織損傷分閉合性損傷(包括扭傷和挫傷)和開放性損傷兩類,在傷後48小時內為急性損傷早期,損傷的軟組織局部可有疼痛、腫脹、壓痛和活動受限。處理措施:一、急性閉合性損傷早期不能熱敷和推拿,可採取以下措施:1、局部冷敷(冷水、冰袋冷敷或雲南白葯製冷液噴霧)以減少組織滲血和炎症反應,並有預防腫脹的作用;2、抬高患肢及限制活動,以減輕局部充血、腫脹,並有止血與止痛作用;3、傷後48小時不再繼續冷敷,可口服雲南白葯、跌打丸或其他活血化瘀中成葯,用葯約一周左右,也可局部貼傷濕止痛膏;4、有血腫形成者先加壓包紮,在傷後48小時後可試行消毒後穿刺抽血,抽血後再加壓包紮(應有醫生處理);5、疼痛劇烈者可行間動電療或中頻脈沖電療,24小時以後為促進組織的再生修復及血腫的吸收可用超短波、輻射熱或電腦中頻治療以消炎、消腫、止痛。二、急性開放性損傷早期,首先根據損傷的不同部位選擇適宜的止血方法,迅速進行正確的止血和包紮,並抬高患肢。對於小創口對合良好,經消毒後適當包紮。可口服消炎葯預防感染。專業提示:軟組織損傷後的關鍵是早期冷敷、抬高患肢及限制活動。
9、軟組織損傷或扭傷後幾小時內,禁用熱敷
先冷敷,24小時後再考慮熱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