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軟組織 > 脊椎軟組織結核能否加強欽養

脊椎軟組織結核能否加強欽養

發布時間:2020-03-26 04:07:15

1、腰脊椎結核臨床表現有哪些?怎麼檢查?

臨床表現:腰痛是腰椎結核最常見的症狀,疼痛的性質多為鈍痛或酸痛,伴有壓痛和叩擊痛,在勞累、咳嗽、睡前,疼痛會加重,上腰椎結核可有大腿痛,下腰椎結核可能有坐骨神經痛,這是由於結核膿腫,肉芽組織及壞死的椎間盤和植骨向後突入椎管內,使脊椎或神經根受到壓迫和刺激,出現放射性疼痛。

診斷依據:通常有典型疼痛、關節腫脹、關節功能障礙、畸形等臨床表現;X線攝片表現為骨質破壞和椎間隙狹窄,有一側腰大肌陰影模糊等表現,有助於確診。

金冠

2、強直性脊柱炎與脊柱結核的區別?

強直性脊柱炎有哪些主要症狀?

強直性脊柱炎發症緩慢隱襲,常不為患者所注意。疾病主要部位在脊柱,即自骶髂關節由下而上地出現腰椎、胸椎和頸椎症狀。病初患者偶有腰背部、骶部或臀部疼痛或僵硬感。大約10%的病人疼痛可沿臀部往大腿和小腿屈側向下放射(沿坐骨神經分布范圍)但神經系統檢查一般無陽性發現。經數月或數年患者臨床症狀逐漸加重,出現持續性腰部、胸椎或頸部疼痛、僵硬,常在半夜痛醒並有翻身困難,需起床活動後方能減輕痛苦。早晨起床或久坐、久蹲後起立時腰背部僵硬感尤為劇烈,輕微活動方可緩解症狀。隨著病性進一步的發展,最終可導致腰、胸及頸椎各個方向的動動受到限制。胸椎和脊肋關節受累可使胸廓擴展范圍縮小,脊柱呈現畸形。微動關節如骶髂關節、恥骨聯合及胸骨柄關節亦可受累,局部出現疼痛或腫脹。

.............

脊柱結核症狀:

脊柱結核臨床上最為多見,佔全身骨與關節結核的第一位。99%為椎體結核,1%為附件結核,附件結核多繼發於椎體結核或與椎體結核同時存在。椎體結核中的腰椎最多見,胸椎次之,其次為胸腰段脊椎、腰骶段脊椎、頸椎,骶尾骨最少見。這與椎體負重大,易於勞損,肌肉附著少和血液供應差有關。

症狀表現

(一)全身症狀 早期無明顯症狀,活動期則出現食慾不振、消瘦、午後潮熱、盜汗等中毒症狀。

(二)局部症狀和體征

1.疼痛局部痛為主,於勞動、咳嗽時加重。患處可有壓痛、叩擊痛及放射痛。

2.脊柱畸形由於椎體破壞塌陷後,形成角狀後突畸形。為脊柱結核所特有。

3.肌肉痙攣、姿勢異常和運動受限頸椎結核病人可有斜頸畸形,或頭前屈,活動時明顯受限。胸、腰椎結核病人不能彎腰,故拾物姿勢很特殊,不是彎腰去拾,而是屈髖、屈膝、挺腰下蹲,一手撐大腿,另一手去拾地上的東西。

4.寒性膿腫應仔細檢查,如懷疑可作穿刺。

椎體結核按原發病灶部位可分為三型:

(一)中心型 病灶位於椎體中心部,見於兒童。特徵為以骨質破壞為主,椎體被壓成楔形,成人可長期局限在椎體中心,出現死骨,死骨吸收後,可出現空洞。

(二)邊緣型 多見於成人,進一步累及相鄰椎體。以溶骨性破壞為主,很少出現死骨,易侵犯椎間盤,引起椎間隙狹窄。

(三)骨膜下型 由於膿液沿著前縱韌帶上下蔓延,相鄰椎體前側部長期被骨膜下膿腫腐蝕的結果,多為繼發性,可同時累及數個椎體前緣。

椎體結核常形成寒性膿腫,蔓延方式為,沿椎體骨膜下蔓延,形成廣泛的椎旁膿腫,再則是遠離病側形成流注膿腫。

不同的椎體結核有不同的蔓延途徑。

頸椎:常位於頸長肌後方。上部頸椎形成咽後壁膿腫,下部頸椎形成食管後膿腫。

胸椎:常形成椎旁膿腫,正位X線片見呈球形,張力較大,或呈筒形、梭形。椎旁膿腫可經肋橫突間隙向背部流注,或沿肋間血管向肋骨遠端流注。

腰椎:常形成流注膿腫,多沿腰大肌筋膜形成腰大肌膿腫。腰大肌膿腫可因重力關系蔓延至髂窩、股三角或股骨小轉子附近,還可繞過股骨上端後側至大腿外側,再沿闊筋膜向下流注到膝關節附近。腰大肌深層的膿液可穿過腰筋膜,出現在腰三角部位。

寒性膿腫轉歸:病灶處於靜止時,寒性膿腫可自行吸收或鈣化,但常破潰,形成竇道,也有的膿液因膿腫壁與胸、腹腔臟器如肺、腸道、膀胱發生粘連,最後穿破,形成內瘺。

[實驗室檢查]極為重要,不僅要看有無椎體破壞,還要注意脊椎的曲度以及有無附件改變。

椎體破壞情況隨病理類型不同而異。中心型可有死骨、空洞形成,周圍骨質疏鬆,但有的骨質反顯緻密,呈磨砂玻璃樣。邊緣型多表現溶骨破壞,應仔細觀察每個部位,勿使遺漏。椎體破壞嚴重者可發生楔形壓縮,甚至消失。椎間隙可模糊、變窄或消失。

對椎旁軟組織陰影,應注意有無加寬或局限性膨隆。頸胸段脊椎結核膿腫引起的上縱隔擴大陰影,不要誤認為縱隔腫瘤。胸椎結核椎旁膿腫的邊緣需與心臟右緣及胸主動脈陰影相鑒別。也有時椎旁軟組織陰影雖有明顯增寬,但實際上並非膿腫,而是增厚的軟組織,膿腫已被吸收,病變已纖維化。這種椎旁陰影的密度常較低,邊緣一般比較平直,缺乏局限性膨隆。3個月後拍片復查時,該陰影並無明顯增寬或變窄。此外,因病變處於靜止階段,故病人血沉、體溫都比較正常,局部疼痛也明顯減輕。

診斷

[鑒別診斷]

(一)強直性脊柱炎 本病患者常出現脊柱運動受限,血沉增快,累及多數椎體,同時伴有骶髂關節病變。X線片可見韌帶骨化,呈竹節樣改變,椎體無破壞,無軟組織增寬影。

(二)脊柱腫瘤 一般只累及一個椎體,相鄰椎間隙寬度保持正常,破壞常在椎弓根。

(三)椎間盤中央型突出 X線片有時可見椎體上下緣有小圓形缺損,但周圍骨質緻密,系由於髓核向椎體內突出,形成許莫爾結節。有時椎體前上緣可見一小三角形游離骨塊,系由於環形骨骺未癒合。

治療方法

治療應包括三方面:①結核本身的治療;②解除脊髓的壓迫;③預防及治療各種並發症。

手術治療主要是對脊髓進行減壓。術前應作好充分准備,結合病人體征及X線片表現,選擇好恰當的手術方法,才能起到減輕症狀、治癒疾病的目的。在各種手術方法中以後路或側前方減壓術最常用。側後減壓術通過切除一側椎板、椎弓根及關節突,可同時顯露脊髓及椎體病灶,減壓及病灶清除也較徹底,但手術復雜,出血又多,並有可能影響脊柱穩定性,一般很少採用。

長期高位截癱者,常伴有腎上腺皮質功能衰退,手術時易因腎上腺皮質功能衰竭而突然發生休克,甚至死亡,術前應先給予腎上腺皮質激素治療。

3、骨結核的發病部位有哪些?

骨結核是由結核桿菌引起的一種慢性骨科疾病,多首先發生在肺部,在肺部感染後通過血液的傳播可以到全身其它組織。
人體除了頭發、牙齒和指甲外任何組織外,任何部位的骨頭都可以得結核,脊椎關節是人體運動系統的主要部分,在身體運動和負重的情況下, 這些部位則容易遭受外力創傷和扭傷,使對骨質起保護作用的周圍軟組織腫脹發炎,結核菌容易乘虛而入。因此,骨結核病多發生在脊椎關節部位。 其次,骨結核還容易發生於膝、髖、肘、踝等關節,四肢張骨幹、胸骨、肋骨、顱骨等則很少發病。
脊樑骨後面就是脊髓,由於結核病變對骨頭的侵蝕,一旦脊髓受到壓迫或者損傷和牽拉,那麼傳達指令就會出現問題,病人就會出現癱瘓。人體從頸椎、胸椎到腰椎都可以得結核,如果生病的位置比較高,危害就越大,如果頸椎得了結核,雙上肢以下就會不能動,如果是胸椎得了結核,那麼胸部以下就不能動了,腰椎如果得了結核就主要是雙下肢的問題。

4、軟組織結核復查什麼項目?

1.X線平片包括胸部X線片和頸椎X線片。胸部X線片用以了解肺部有無結核病灶。若有結核病灶,則觀察其范圍及活動情況。椎前軟組織陰影可增寬,氣管被推向前方或偏於一側,當膿腫穿破可見含氣積液腔。晚期膿腫可見鈣化影。2.CT檢查頸椎CT能顯示椎體甚至附件的微小病灶。多採用橫斷面掃描。CT平掃骨窗可顯示椎體的骨質破壞呈椎體密度不均,其內可見片狀高密度影,有時呈擰碎的餅干屑樣。並可顯示骨質嚴重破壞導致椎體塌陷、後突和椎管狹窄。頸椎結核的膿腫常出現於椎前,CT平掃顯示為密度略低的椎前腫塊,CT值提示為液性密度,不均勻。增強後膿腫周緣有環狀強化。CT三維重建還有利於觀察枕骨大孔與寰樞復合體因結核病灶破壞而發生的相鄰關系的改變。3.磁共振成象(MRI)比其他檢查技術能更早發現頸椎結核病灶,可以減少骨質破壞、後凸畸形、截癱的發生。頸椎MRI檢查目前多採用自旋迴波程序(SE序列),採用矢狀位和橫斷面成像。4.放射性核素掃描在結核侵犯部位出現放射性核素濃聚現象,可以幫助了解其他部位有無病灶。此檢查敏感性好,但特異性不高,須結合其他檢查參考。5.超聲波檢查頸部B型超聲可幫助確定寒性膿腫的性質及大致范圍。尤其是頸深部體檢無法觸及的寒性膿腫。在超聲波引導下,還可行寒性膿腫的穿刺針吸活檢術。6.其他輔助檢查常規檢查包括血常規、尿常規、糞常規及肝腎功能測定等。血色素偏低,白細胞一般不高,合並其他細菌感染則明顯升高,淋巴細胞的比例一般較正常為高。尿糞常規檢查可了解泌尿系統及腸道有無合並結核感染。肝功能多有輕度損害,一般有低蛋白血症、白球比倒置。血清電泳檢查發現:病變趨於慢性時,白蛋白降低而α及γ球蛋白都可升高。應用抗癆葯物可改變此種狀況,但對耐葯者無效。7.結核菌素試驗作為一種診斷方法,僅有一定參考價值。對5歲以下沒有接種卡介苗的兒童在早期診斷上有幫助,陰性表明未感染結核菌,陽性表明已感染過結核病。如由陰性轉為陽性,表明結核感染發生不久結核菌培養需時較長,一般陽性率在50%-60%。因此,依靠膿汁培養來確認頸椎結核的診斷率不高。動物接種試驗陽性率較高,對診斷有幫助。但手續復雜,需時較長。8.病理活檢對於確定診斷具有重要價值。可採用穿刺針吸活檢及手術探查切取活檢。穿刺針吸活檢往往取材量少診斷有困難。手術探查如發現膿汁或乾酪樣物質,常可確診為結核病,如仍有懷疑可待病理診斷決定。

5、脊椎骨結核與骨癌有什麼明顯的區別?

骨結核與骨轉移病灶症狀上很難區別,這也就是臨床上兩者作為鑒別診斷的原因,所以不要指望能通過症狀就下結論!

所謂根本的區別就是骨結核是有結核的症狀和原發灶,而骨轉移一定有相應的腫瘤原發病灶,而骨轉移之前患者一定有相應的表現,排除這個則會首先考慮是骨結核了!

另外結核不是短時間可以治好的病……

6、皮膚軟組織結核

不傳染,因其不能將結核菌排出體外。也不遺傳,這個病不是遺傳病。其治療就與其它結核病一樣,除非有膿腫需結合手術切開外,其它都沒有特殊。但必須嚴格遵守治療結核病的十字方針。(即:早期、全程、規律、聯用、適量)

7、脊柱結核的症狀有哪些?

脊柱結核為慢性骨關節病變,起病緩,進展慢,早期可無症狀常常被忽視。有的被誤診為慢性勞損、風濕症等而長期對症治療。極少數起病急驟,易和急性化膿性炎症混淆。
多發群體
脊柱結核約占所有骨關節結核患者的50%~75%,以前認為脊柱結核的發病年齡基本趨勢是年齡越高,發病越少,現在隨人民身體素質的提高和卡介苗的預防接種,發現脊柱結核發病人群也發生變化,主要發病為一些邊緣地區、老年營養及免疫功能較差人群,脊柱結核以10歲以下兒童最少,約佔2%,10-29歲青年約佔24%,30-49歲中年約佔31%,50歲以上老年約佔43%,其中男性略多於女性,平均年齡47±17.5歲,其中多發性身體負重較大的腰椎、胸椎、胸腰椎、腰骶椎和頸椎等。有兩處椎體病灶者3%~7%,而其間為無病的椎體所隔開,稱之跳躍型脊柱結核。
疾病症狀
1.全身症狀
患者倦怠無力,食慾減退、午後低熱、盜汗和消瘦等全身中毒症狀。偶見少數病情惡化急性發作出現弛張型高熱,體溫39℃左右,多誤診重感冒或其他急性感染。
2.局部症狀
(1)疼痛
患處局限性鈍痛。早期輕,病情進展逐漸加重,勞累、活動後加重,在坐車震動、咳嗽、打噴嚏時加重,卧床休息後減輕。夜間痛加重,如果出現突然症狀加重,多為椎體壓縮或病變累及神經根,疼痛可沿脊神經放射,上頸椎放射到後枕部、下頸椎放射到肩或臂,胸椎沿肋間神經放射至上、下腹部,常誤診為膽囊炎、胰腺炎、闌尾炎等。下段胸椎11~12可沿臀下神經放射到下腰或臀部,為此X線攝片檢查時多僅攝腰椎片,從而下段胸椎病變經常被漏診。腰椎病變沿腰神經叢多放射到大腿的前方,偶牽涉腿後側,易誤診為間盤脫出症。
(2)活動受限
病變周圍軟組織受到炎症刺激,發生疼痛、保護性攣縮,影響脊柱活動。頸椎與腰椎活動度大,容易查出,胸椎活動度較小,不易查出。脊柱主要有屈伸、側彎和旋轉三個方向活動。無特殊固定體位讓患者主動屈曲、伸展、側彎,如有受限,常常也能一目瞭然。小兒不合作,可使其仰卧,常可發現髖、膝屈曲;如被動伸直髖關節,可出現疼痛;讓患兒俯卧,一手握其雙足並將其提起,可見立即出現疼痛,並能看到腰部板狀。即俯卧背伸試驗陽性。
(3)異常姿勢
患者常有特定姿勢異常,部位不同,姿勢各異。頸椎結核患者常有斜頸、頭前傾、頸短縮和雙手托著下頜體位。胸腰椎、腰椎及腰骶椎結核患者站立或行走時呈挺胸凸腹的姿勢,坐時喜用手扶椅,以減輕體重對受累椎體的壓力。正常人可彎腰拾物,因病不能彎腰而是屈髖屈膝,一手扶膝另手去拾地上的東西,稱之拾物試驗陽性。
(4)脊椎畸形
主要為結核桿菌侵襲破壞造成椎體間形態結構改變所致,頸椎和腰椎可有生理前突消失,胸椎、胸腰段多以後凸畸形多見,多為角型後凸,用手觸摸,一觸即知。脊椎側彎不常見,也不嚴重。脊椎後凸畸形,彎腰受限為脊柱結核的特徵表現。
(5)壓痛及叩擊痛
早期病變較深且較局限,故局部壓痛可不明顯,可採用縱向叩擊法檢查:患者坐直,醫生一手扶住患者胸前,一手握拳縱向叩擊患者頭頂,此時患者常有病損椎隱痛。當局部畸形出向後,用手按壓後凸棘突,即能引起明顯疼痛。
(6)寒性膿腫和竇道形成
常為患者就診的最早體征,就診時70%~80%脊柱結核並發有寒性膿腫,常有將膿腫誤認為腫瘤。位於深處的脊椎椎旁膿腫需通過X線攝片CT或MRI可顯示出。環樞椎病變可有咽後壁膿腫引起吞咽困難或呼吸障礙;中、下頸椎膿腫出現頸前或頸後三角;胸椎結核椎體側方呈現張力性梭形或柱狀膿腫,可沿肋間神經血管束流注至胸背部,偶可穿入肺臟、胸腔、罕見的穿破食道和胸主動脈;胸腰椎、腰椎的膿腫可沿一側或兩側髂腰肌筋膜或其實質間向下流注於腹膜後,偶穿入結腸等固定的臟器,向下不求上進至髂窩、腹股溝、臀部或腿部;骶椎膿液常匯集在骶骨前方或沿梨狀肌經坐骨大孔到股骨大轉子附近。膿腫可沿肌肉筋膜間隙或神經血管束流注至體表。經治療可自行吸收,或自行破潰形成竇道。竇道繼發感染時,病情將加重,治療困難,預後不佳,應盡量避免。
(7)脊髓受壓
結核性炎症蔓延到椎管或椎體畸形壓迫脊髓,可出現脊髓受損症狀,脊柱結核特別是頸胸椎結核圓錐以上患者應注意有無脊髓壓迫征,四肢神經功能障礙,以便早期發現脊髓壓迫並發症。若炎症控制不理想,直接累及蛛網膜下腔,引起結核性腦膜炎,預後極為不良。脊柱結核合並脊髓損傷是預後最差的一種類型。

8、腰椎骨結核患部有膿腫怎麼辦?

骨結核引起的「寒性膿腫」常表現為一種慢性炎症過程,經久不愈。在脊柱的寒性膿腫中,除了稀薄的膿汁外,還有大量的乾酪樣物質、肉芽組織、死骨和壞死椎間盤組織。膿汁量過多,膿腫過大時,膿液可沿軟組織間隙蔓延到遠離病灶的地方,到達身體的其它部位。如頸椎結核可形成咽後壁膿腫,過大時可造成呼吸和吞咽困難。胸椎結核膿腫少量時為梭形,可向上,下蔓延,也可向背部突出,或形成膿胸,肺膿腫,支氣管瘺,甚至穿入食道、胸主動脈等。而腰椎結核的膿腫常位於腰大肌內,稱為腰大肌膿腫。它可以沿肌間隙流到大腿內側,有時甚至會流至膝關節上方。也可流到腰部、骶前,破潰後形成經久不愈的竇道,流膿不止。少數腰大肌膿腫可穿入闌尾、膽囊、結腸、腹腔,膿腫浸入的范圍可以很廣。因此,熟悉膿腫的流向,將有助於骨結核的診斷和定位。 愛心提示:骨結核膿腫破潰後,膿液中含有結核桿菌,具有傳染性。在這種情況下,注意對病人用的被褥、衣服、餐具及其它物品減少接觸和嚴格消毒。

9、頸椎結核引發什麼疾病

頸椎結核起病時X線表現多不明顯,一般在發病數月至1年才有陽性發現。中心型病灶早期表現為在一個或可在兩個鄰近的椎體中央骨松質中出現破壞透亮區,邊緣模糊,周圍一般無明顯骨質增生現象。隨著病變的發展,可見破壞區逐漸擴大,可以均等地向上、下兩方擴展,或者以向一方破壞為顯著如破壞嚴重,可使椎體產生相應的塌陷變扁。當結核病灶侵及其附近的椎間盤時使椎間隙變狹,如穿過椎間盤而侵及鄰近的椎體時可見累及的一面骨質破壞。邊緣型病灶早期表現為椎體前緣、上緣或下緣出現骨質破壞,常伴有附近的椎間隙狹窄。這種病變多見於成人,病變一般發展較慢,有局限於兩個椎體的傾向,中間的椎間隙可有明顯的狹窄,兩面的椎體有不同程度的破壞,有時可呈局限的缺損,類似許氏結節的表現。如果一個椎體的一面破壞嚴重,則其鄰近的無明顯破壞的椎體可以嵌入破壞區。骨膜下型病灶較為典型的表現為一、二個椎體旁有明顯的膿腫形成,但椎體無顯著的破壞,僅周圍與膿腫相鄰部位邊緣不清或不甚規則,椎間盤保持正常。其後在椎體前緣出現骨質侵蝕而凹陷,往往須用體層攝影才能清楚顯示。局限於椎弓、棘突和橫突的結核病灶甚為少見,表現為受累部位的骨質破壞,在其附近出現軟組織腫脹陰影。寰樞關節結核則須攝開口位頸椎片。早期僅顯示寰樞關節脫位或半脫位,而無骨質破壞。後期可見側塊、齒狀突被破壞,甚至見到齒狀突骨折

椎前軟組織陰影可增寬,氣管被推向前方或偏於一側,當膿腫穿破可見含氣積液腔。晚期膿腫可見鈣化影。

頸椎結核在好轉癒合時首先表現為骨質破壞停止進展,破壞區的邊緣變為清楚和增密,在破壞區內逐漸出現骨質硬化現象。明顯塌陷的椎體不能恢復正常,如椎間盤已破壞可經骨性強直而癒合。

計算機體層攝影(CT) 頸椎CT能顯示椎體甚至附件的微小病灶。多採用橫斷面掃描。CT平掃骨窗可顯示椎體的骨質破壞呈椎體密度不均,其內可見片狀高密度影,有時呈擰碎的餅干屑樣。並可顯示骨質嚴重破壞導致椎體塌陷、後突和椎管狹窄。頸椎結核的膿腫常出現於椎前,CT平掃顯示為密度略低的椎前腫塊,CT值提示為液性密度,不均勻。增強後膿腫周緣有環狀強化。慢性膿腫內可出現高密度的鈣化影。CT還可發現椎管內硬膜外的膿腫,椎管碘水造影後CT顯示更清楚。寰樞椎結核患者多有斜頸畸形,X線平片較難顯示病灶,CT平掃骨窗可顯示環椎的前弓、側塊骨質破壞,樞椎的齒狀突椎體骨質破壞,還可顯示寰樞關節前脫位及椎旁咽後膿腫。CT三維重建則更有利於觀察結核引起的齒狀突旋轉關脫位,寰椎側方半脫位及椎管狹窄狀況。CT三維重建還有利於觀察枕骨大孔與寰樞復合體因結核病灶破壞而發生的相鄰關系的改變。

磁共振成象(MRI) 比其他檢查技術能更早發現頸椎結核病灶,可以減少骨質破壞、後凸畸形、截癱的發生。頸椎MRI檢查目前多採用自旋迴波程序(SE序列),採用矢狀位和橫斷面成像。結核病變侵犯的椎體、椎間盤、椎旁軟組織以及椎旁膿腫,在T1加權圖像上信號減低。T2加權圖像上信號增強,骨皮質模糊。在矢狀面成像上可以比較清楚地顯示椎前膿腫光滑的邊界,且多在前縱韌帶下方。膿腫向後穿破到後縱韌帶下方,引起硬膜囊、神經根,甚至脊髓受壓。病變嚴重發展後發生病理骨折,脫位也可造成椎管狹窄、脊髓受壓。當脊髓受壓嚴重時,可出現水腫,軟化變性。因此在T2加權圖像上可見到髓內局限高信號區。在橫斷面成像上可以顯示椎體破壞程度,椎旁膿腫與氣管,食管及後方椎管的鄰近關系。Gd-DTPA增強MRI圖像能更清楚地顯示椎旁膿腫。

放射性核素掃描 在結核侵犯部位出現放射性核素濃聚現象,可以幫助了解其他部位有無病灶。此檢查敏感性好,但特異性不高,須結合其他檢查參考。

超聲波檢查 頸部B型超聲可幫助確定寒性膿腫的性質及大致范圍。尤其是頸深部體檢無法觸及的寒性膿腫。在超聲波引導下,還可行寒性膿腫的穿刺針吸活檢術。

與脊椎軟組織結核能否加強欽養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