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軟組織 > 軟組織鑒別診斷

軟組織鑒別診斷

發布時間:2020-03-25 04:01:00

1、我一個親戚得了急性軟組織挫傷我想知道怎麼去鑒別診斷?

?

2、肌肉挫傷引起原因,肌肉挫傷如何鑒別診斷

1、腫脹:人體軟組織在受到損傷之後,局部往往會慢慢腫脹,進而壓迫神經引起疼痛,腫脹部位的皮膚因而也變得敏感而嬌嫩。 2、韌帶斷裂:一般是因為在活動中,做出超出關節活動范圍的動作,導致相關肌被動牽拉而引起撕裂或完全斷裂。韌帶斷裂往往伴有扭傷和骨折。 3、扭傷:是指四肢關節或軀體部的軟組織(如肌肉、肌腱、韌帶、血管等)損傷,而無骨折、脫臼、皮肉破損等情況。臨床主要表現為損傷部位疼痛腫脹和關節活動受限,多發於腰、踝、膝、肩、腕、肘、髖。 4、挫傷:一般是因為在活動中,做出超出關節活動范圍的動作,韌帶損傷程度不嚴重,會出現紅腫。 5、關節扭傷和關節脫位:多是由於關節突然過猛扭轉,過屈過伸,或較大暴力直接、間接作用於關節所致,會造成附著在骨、關節周圍的肌腱韌帶等附屬結構的損傷。踝關節、膝關節、腕關節、肩關節及腰部多見。 6、肌肉拉傷和軟組織挫傷:一旦出現疼痛反應,應立即停止運動,可在痛點上敷冰塊或冷毛巾,並用彈力綳帶等對損傷處進行加壓包紮,以使小血管收縮,減少局部充血、水腫,切忌搓揉按摩及熱敷。冷敷處理24至48小時後,可應用活血化淤、消腫止痛等治療。7、小細血管破裂:肌肉拉傷後一般均有小血管破裂而出血,局部疼痛、腫脹,組織內出血、血腫、關節腫脹、活動障礙、壓痛。體檢時發現牽拉韌帶明顯疼痛,如果完全斷裂,關節穩定性下降。

3、食管癌的鑒別診斷是什麼?

下列疾病應與食管癌鑒別,不能除外癌而各種檢查又不能確定時可作隨診,至少每月復查1次。

(1)食管靜脈曲張:患者常有門脈高壓症的其他體征,X線檢查可見食管下段黏膜皺襞增粗、迂曲,或呈串珠樣充盈缺損。嚴重的靜脈曲張在透視下見食管蠕動減弱,鋇劑通過緩慢。但管壁仍柔軟,伸縮性也存在,無局部狹窄或阻塞,食管鏡檢查可進一步鑒別。

(2)賁門痙攣:也稱賁門失弛緩症,由於迷走神經與食管壁內神經叢退行性病變,或對胃泌素過分敏感,引起食管蠕動減弱與食管下端括約肌失弛緩,使食物不能正常通過賁門。一般病程較長,患者多見於年輕女性,症狀時輕時重,咽下困難多呈間歇性發作,常伴有胸骨後疼痛及反流現象,用解痙葯常能使症狀緩解,反流物內常不含血性黏液。一般無進行性消瘦(但失弛緩症的晚期、梗阻嚴重時,患者可有消瘦)。X線檢查食管下端呈光滑鳥嘴狀或漏斗狀狹窄,邊緣光滑,吸入亞硝酸異戊酯後賁門漸擴張,可使鋇劑順利通過。內鏡活組織檢查無癌腫證據可資鑒別。

(3)食管結核:比較少見,一般為繼發性,如為增殖性病變或形成結核瘤,則可導致不同程度的阻塞感、吞咽困難或疼痛。病程進展慢,青壯年患者較多,平均發病年齡小於食管癌。常有結核病史,OT試驗陽性,有結核中毒症狀,內鏡活檢有助於鑒別。

(4)食管炎:食管裂孔疝並發反流性食管炎,有類似早期食管癌的刺痛或灼痛,X線檢查黏膜紋理粗亂,食管下段管腔輕度狹窄,有鋇劑瀦留現象,部分病例可見黏膜龕影。對不易肯定的病例,應進行食管細胞學或食管鏡檢查。

(5)缺鐵性假性食管炎:本病多見於女性,除咽下困難外,尚有小細胞低色素性貧血、舌炎、胃酸缺乏和反甲等症。補鐵劑治療後,症狀較快改善。

(6)食管憩室:可以發生在食管的任何部位,較常見的為牽引性憩室,初期多無症狀,以後可表現不同程度的吞咽困難及反流,於飲水時可聞「含嗽」聲響,有胸悶或胸骨後灼痛、胃灼熱或進食後異物感等症狀。因食物長期積存於憩室內可有明顯口臭,有時因體位變動或夜間睡眠發生憩室液誤吸、嗆咳。X線多軸透視或氣鋇雙重對比檢查可顯示憩室。

(7)食管良性狹窄:多有吞酸、鹼化學灼傷史,X線可見食管狹窄,黏膜皺折消失,管壁僵硬,狹窄與正常食管段逐漸過渡。臨床上要警惕在長期炎症基礎上發生癌變的可能。

(8)食管良性腫瘤:一般病程較長,進展慢,症狀輕。多為食管平滑肌瘤,典型病例吞咽困難症狀輕,進展慢,X線和食管鏡檢查見表面黏膜光滑的隆起腫物,圓形或「生薑」樣壁在性充盈缺損,表面黏膜展平呈「塗抹征」,但無潰瘍。局部管腔擴張正常,內鏡可見隆起於正常黏膜下的圓形腫物,在食管蠕動時可見在黏膜下「滑動」現象。有時與生長在一側壁、主要向黏膜下擴展的表面黏膜改變輕微的食管癌不易區別,但後者在內鏡下見不到「滑動」。

(9)食管平滑肌肉瘤:大體所見有兩種形態,一種為息肉型,另一種為浸潤型。

息肉型在食管腔內可見結節狀或息肉樣腫物,腫物周界清楚,隆起、外翻。中央有潰瘍,潰瘍面高低不平,腫物也向腔外突出。X線表現,息肉型在食管腔明顯擴張,腔內有巨大腫塊時,呈多數大小不等的息肉樣充盈缺損,黏膜破壞中有龕影,鋇流不暢,管腔受壓移位。管腔外常見軟組織腫塊影,很像縱隔腫瘤,但食管造影時可見該腫塊與食管壁相連而明確診斷。浸潤型的X線表現與食管癌相似。

(10)食管外壓改變:是指食管鄰近器官的異常所致的壓迫和吞咽障礙。某些疾病如肺癌縱隔淋巴結轉移、縱隔腫瘤、縱隔淋巴結炎症等可壓迫食管造成部分或嚴重管腔狹窄,產生嚴重吞咽困難症狀,有時可誤診為食管癌。食管鋇餐造影常可排除食管本身疾病。

(11)癔球症:本病屬功能性疾病,發病與精神因素有關,多見於青年女性。

患者常有咽部球樣異物感,進食時可消失,常由精神因素誘發。

本病實際上並無器質性食管病變,內鏡檢查可與食管癌鑒別。

4、痛風的鑒別診斷

1.原發性痛風和繼發性痛風的鑒別
繼發性痛風有以下特點:
(1)青少年、女性、老年人多見;
(2)高尿酸血症程度較重;
(3)部分患者24小時尿尿酸排出增多;
(4)腎受累多見,甚至發生急性腎衰竭;
(5)痛風性關節炎症狀往往較輕或不典型;
(6)可能有明確的相關用葯史。
2.與其他關節病變的鑒別
(1)類風濕性關節炎一般以青、中年女性多見,好發於四肢的小關節,表現為對稱性多關節炎,受累關節呈梭形腫脹,常伴晨僵,反復發作可引起關節畸形。類風濕因子多陽性,但血尿酸不高。X線片可見關節面粗糙和關節間隙狹窄,晚期可有關節面融合,但骨質穿鑿樣缺損不如痛風明顯。
(2)化膿性關節炎和創傷性關節炎創傷性關節炎一般都有關節外傷史,化膿性關節炎的關節囊液可培養出致病菌,兩者的血尿酸均不高,關節滑液檢查無尿酸鹽結晶。
(3)關節周圍蜂窩織炎關節周圍軟組織明顯紅腫,畏寒和發熱等全身症狀突出,但關節疼痛往往不如痛風顯著,周圍血白細胞計數明顯增高,血尿酸正常。
(4)假性痛風關節軟骨礦化所致,多見於用甲狀腺素進行替代治療的老年人,女性較男性多見,膝關節為最常受累關節。關節炎症狀發作常無明顯季節性,血尿酸正常。關節滑液檢查可發現有焦磷酸鈣結晶或磷灰石,X線片可見軟骨成線狀鈣化,尚可有關節旁鈣化。部分患者可同時合並痛風,則有血尿酸濃度升高,關節滑液可見尿酸鹽和焦磷酸鈣兩種結晶。
(5)銀屑病關節炎常累及遠端的指(趾)間關節、掌指關節和跖趾關節,少數可累及脊柱和骶髂關節,表現為非對稱性關節炎,可有晨僵。約20%的患者可伴血尿酸增高,有時難以與痛風相區別。X線片可見關節間隙增寬、骨質增生與破壞可同時存在,末節指遠端呈鉛筆尖或帽狀。
3.與腎結石的鑒別
反復發作的腎結石要與原發性甲狀旁腺功能亢進所致多發性結石鑒別。後者有持續性骨痛、病理性骨折和手足搐搦,放射性核素骨掃描示全身骨代謝異常,甲狀旁腺激素水平明顯升高,可與痛風鑒別。

5、急性乳突炎的鑒別診斷

1.外耳道癤腫
外耳道癤可有挖耳等耳外傷史,一般無發熱等明顯全身症狀,耳痛常在咀嚼或張口時加重。耳廓牽拉痛,耳屏壓痛,但無乳突壓痛。聽力一般正常,僅在外耳道明顯紅腫阻塞的患者可以有輕度的傳導性聽力下降。耳內流膿,不伴大量黏液,量少。鼓膜完整,顳骨CT顯示乳突及中耳內無高密度影,但外耳道軟組織增厚。
2.隱匿性乳突炎
多由於急性化膿性中耳炎治療不充分或不及時造成。患者無明顯不適症狀,雖然檢查鼓膜完整,但是,乳突內隱藏著不可逆的、進行性的化膿性炎症,侵及骨質,常易漏診,導致並發症發生,應引起警惕。致病菌多為嗜血流感桿菌。患者可僅有輕度耳內不適、頭痛、食慾不佳、低熱等;查體見鼓膜完整,但可有增厚及輕度充血,外耳道後上壁充血。乳突可有輕壓痛;聽力圖顯示呈不同程度的傳導性減退;顳骨CT可見乳突氣房模糊、房隔破壞等。診斷後應行單純乳突切除術治療。
七、並發症
1.顱外並發症
耳後鼓膜下膿腫、貝佐膿腫、周圍性面神經麻痹、迷路炎及岩部炎。
2.顱內並發症
硬膜外膿腫、硬膜下膿腫、乙狀竇血栓性靜脈炎、腦膜炎、腦膿腫。
3.其他
嚴密觀察並發症發生,乳突炎特別是骨瘍型和膽脂瘤型中耳乳突炎急性發作時,因引流障礙,感染可經骨壁的破壞區,擴展或通過骨鱗縫、前庭窗、蝸窗等自然了孔道,或經血管及骨血栓性靜脈炎,而使感染蔓延至鄰近組織器官,引起各種並發症。
凡化膿性中耳乳突炎患者,有耳痛及頭痛增重,畏寒發熱、眩暈,惡心嘔吐、神志改變等,均應考慮並發症發生的可能。及早發現,及時治療才能減少病痛,挽救生命。[1]

6、肩關節脫位的鑒別診斷

本病需與肩周炎進行鑒別,肩周炎與肩關節脫位均有肩部的劇烈疼痛和肩關節功能明顯受限。但肩周炎是一種慢性的肩部軟組織的退行性炎症,早期以劇烈疼痛為主,中晚期以功能障礙為主。而肩關節脫位則多有急性損傷史,如過力或突發暴力的牽拉及沖撞,跌倒時手掌和肘部著地,由於突然的暴力沿肱骨向上沖擊,使肱骨頭脫離關節盂。
另外,還需對脫位的類型進行鑒別,脫位後根據肱骨頭的位置可分為3型:①盂下型:肱骨頭位於關節盂下方,此類少見;②岡下型:肱骨頭位於肩胛岡下,此類亦少見;③肩峰下型:肱骨頭仍位於肩峰下,但關節面朝後,位於肩胛盂後方,此類最常見。

7、軟骨肉瘤的鑒別診斷

<

與軟組織鑒別診斷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