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哪位朋友有《宣蟄人軟組織外科學》電子書
h
2、宣蟄人的著作
1.學術論文60多篇,如①閉合分段折骨術治療佝僂病後遺膝外翻畸形;②髓內釘內固定術治療股骨粗隆間骨折;③股骨粗隆間骨折的手術治療;④粗隆間內移成角截骨加彎曲髓內釘內固定術治療股骨頸骨折不癒合等。
2.專著3本:①《軟組織松解術治療腰腿痛的初步探討》;②《軟組織外科學》;③《宣蟄人軟組織外科學》。
3.主編1本:《軟組織外科理論與實踐》。
宣蟄人,生於1923年3月1日,著名骨科專家,創造宣氏推拿療法,也是銀質針發明人。
宣蟄人教授是我國著名的軟組織外科學之父、創始人,中國軟組織疼痛研究會終身榮譽理事長。中華醫學會上海分會骨科學會理事,中華疼痛研究會常務理事等多種專業、行政職務。1952年被評為抗美援朝功臣。
3、呂兵是不是著名軟組織外科學之父宣蟄人弟子?
根據資料及信息,宣蟄人的確是呂兵的老師
4、宣蟄人軟組織外科學壓痛點強刺激手法跟中醫的壓痛點(阿是穴)是否是一樣的。
宣蟄人的銀質針很有特色,在痛點周圍採用密集型針刺法,至於你說的
宣蟄人軟組織外科學壓痛點強刺激手法跟中醫的壓痛點(阿是穴)是否是一樣
,我覺得應該是差不多。
5、手術致神經壓迫,現出現肌萎縮和神經損傷,請你看一下還能不能治癒【椎體滑脫術後神經受傷】
您好!還有椎管外的問題,是腰骶軟組織損傷,應該行腰骶椎板、小關節及橫突銀質針松解+針對性功能鍛煉,應該有明顯的效果。
銀質針治療椎管外軟組織損傷時,銀質針數量應根據病變范圍確定,一般15~20針,進針深度達肌筋膜骨止點(選擇長度合適的消毒銀質針分別刺入皮丘—向深層病變區域直刺/斜刺—經皮下肌肉筋膜直達骨膜附著處/肌筋膜間隔/骨纖維管),並引發出強烈針感(酸脹),同一個病變區域 , 一般做一次針刺治療 ,多個病變區域治療 ,治療頻率(間隔時間)以2-3周為宜 ,同一部位下次治療需根據病情重新定位進針點。 銀質針導熱後人體軟組織應力調整 , 鄰近部位肌緊張 ,針刺部位肌鬆弛。對頸椎和胸椎病變伸肌群 ,尤其是肩胛骨脊柱緣附著的軟組織針刺要謹慎 ,切勿刺傷胸膜/脊髓神經 ,頸胸椎其它部位/鎖骨上窩處列入禁忌區。進針完畢後,在每枚銀質針的針尾上套裝一個帶有感測器的竹筒式加熱探頭,連接於銀質針導熱控溫巡檢儀(採用685CPU為主件的多路控溫儀表 竹筒式環形加熱器進行溫度控制 使銀質針導熱達到所需溫度 替代艾灸加熱傳統方法),加熱20分鍾後起針。治療後壓迫止血,針眼再次消毒,可以靜點能量合劑,以補充能量,恢復體能。
另:
銀質針來源於中國古代的中醫的九針,20世紀60-80年代,陸雲香中醫師用銀質針散刺療法(循經取穴)治療一些軟組織疼痛, 鎮痛作用明顯。70年代後期,上海骨科宣蟄人教授創建了軟組織外科學, 在軟組織松解手術基礎上, 認識到人體上一些有規律的壓痛點。採用中西結合的密集型銀質針針刺壓痛點後, 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治療效果。創立了我國「軟組織外科學」,首先提出了軟組織疼痛的「無菌性炎症學說」,引入了「椎管內、椎管外」概念。肌筋膜止點銀質針導熱療法是在宣老的理論基礎上,嚴格按照西醫解剖結構進行針刺後加熱,其針刺部位為肌肉、筋膜、關節囊的骨止點, 針對嚴重慢性軟組織疼痛,長期服葯、理療、傳統針灸、手法等各種保守治療無效或效果不理想, 生活質量嚴重受影響的病人。
肌筋膜骨止點銀質針導熱療法的適應症為:
由頸椎管或腰椎管外軟組織損害所致的慢性痛症:
頸肩臂痛、腰臀腿痛、頭部與面部痛、肩周炎、膝關節痛和跟底痛。
與軟組織相關的血管神經受累的臨床綜合征:
半身麻木、發涼、多汗或上下肢涼木;頭暈、眩暈症、耳鳴、視物模糊;猝倒、頭部發木、眼脹、張口困難。
與軟組織損害相關的臟器功能障礙的徵象:
痛經、陽痿、生殖器痛;胸悶、氣短、失眠、心悸;腹脹、腹痛、便秘;尿頻、尿急、排尿無力。
禁忌證:嚴重心腦血管病 、腎功能衰竭 、月經期 、妊娠 、 貧血衰弱 、 血小板減少等血液病 、有出血傾向 、局部皮膚有過敏性/感染性疾患。
肌筋膜骨止點銀質針導熱療法的特點:(1) 針刺的部位是在人體軟組織松解手術探索的基礎上認識了椎管外軟組織疼痛的病理發展過程以後, 按照手術中發展出來的壓痛點分布規律施行「以針代刀」的治療; (2) 實施銀質針治療必須要對軟組織外科學有所了解, 才能取得較好療效; (3) 銀質針不需作針刺手法來產生補瀉作用;也不需用興奮、抑制、誘導的手法來提高針效
肌筋膜骨止點銀質針導熱療法具有非常顯著的臨床治療效果,但對於實施治療的臨床醫生需要有非常熟悉的人體解剖, 尤其是肌肉、筋膜在骨的起止點的知識,適應症的選擇是決定治療效果的關鍵。
(謝衛東大夫鄭重提醒:因不能面診患者,無法全面了解病情,以上建議僅供參考,具體診療請一定到醫院在醫生指導下進行!)
上海同濟醫院謝衛東 http://tongjixwd.haodf.com/
6、宣蟄人的專長與獲獎
從事骨科診療業務截止2007年已具有57年的臨床經驗,勝任解決骨折、創傷、骨病等疑難病症的診療問題。近53年來堅持貫徹「科研與臨床相結合,以尊重實踐為主」的研究方針潛心研究人體頭、頸、背、肩、臂、腰、骶、臀、腿等各個部位的慢性疼痛,也就是椎管內、椎管外或椎管內外混合型軟組織損害性疼痛。通過大量的臨床實踐,在本病的發病機制、病理學、徵象學、診斷與鑒別診斷學、治療學等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其中的主要點是:
1.創用了軟組織無菌性炎症致痛學說全面取代傳統的機械性壓迫致痛學說,從而奠定了軟組織外科學的理論基礎。
2.創用了手術中發掘出來的一系列規律性壓痛點作為椎管外軟組織損害性疼痛診斷和治療的重要依據,全面取代傳統的西方醫學「激痛點」和祖國醫學「穴位」。
3.研究和創用了腰脊柱「三種試驗」檢查和頸脊柱「六種活動功能結合壓痛點強刺激推拿」檢查,作為鑒別椎管內外軟組織損害性病變的主要方法,全面取代「腰椎間盤突出症」和「頸椎病(除外脊髓型)」等傳統的臨床常規檢查。
4.創用了對椎管外軟組織損害屬疼痛劇烈的急性初發輕症病例,行壓痛點強刺激推拿療法;對椎管外軟組織損害屬疼痛一般的慢性中症病例或疼痛嚴重的慢性重症病例,行密集型壓痛點銀質針針刺療法;對椎管外或椎管內外混合型軟組織損害屬頑固性重症病例,行定型的椎管外或椎管內外相結合的軟組織松解手術療法,三者均取得十分滿意的治療效果。特別是定型的椎管外軟組織松解手術療法,在「腰椎間盤突出症」方面取得了95%以上觀察5~33年未曾復發的遠期治癒顯效率以及在「頸椎病(除外脊髓型)」方面,取得了92%以上平均觀察大於10年未曾復發的近遠期治癒顯效率。這三種療法是軟組織外科學的治痛特色,全面取代目前流行的所有非手術或手術的鎮痛療法。
5.對半月板病損合並膝前痛創用了髕下脂肪墊—半月板聯合手術,全面取代傳統的單純半月板切除手術。?
6.對股骨頸骨折不癒合合並臀腿痛,創用了①粗隆間內移成角截骨加彎曲髓內釘內固定手術,以及對成人股骨頭缺血性壞死或「髖關節骨關節病」等合並臀腿痛,視疼痛的嚴重度和壞死股骨頭變形的輕重或退變髖關節骨質增生的多寡導致股骨前屈、內收、外旋等畸形造成下肢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礙,創用了可供選擇的②單獨定型的臀部結合大腿根部軟組織松解手術、③上述單獨的截骨彎釘內固定手術或股骨頭切除式截骨彎釘內固定手術或④即上述②與③相結合的分期手術,四者全面取代目前流行的人工股骨頭或人工髖關節等置換手術。這類膝部和臀髖部等創造性手術均取得解除疼痛和重建患肢功能十分滿意的遠期療效。
7.發現了本病除引起疼痛以外,還常會並發椎-基底動脈供血紊亂、植物性神經功能紊亂、循環系統功能紊亂、呼吸系統功能系亂、神經系統功能紊亂、消化系統功能紊亂、泌尿生殖系統功能紊亂或運動系統功能紊亂等諸多臨床表現。它們具有與內科、神經內科、神經外科、精神病科、胸科、心血管科、骨科、腹部外科、小兒外科、泌尿外科、男性科、婦科、計劃生育、康復醫學、運動醫學、眼科、耳鼻咽喉科、皮膚科、口腔科等疾病中一些徵象和體征完全相同。通過軟組織損害性原發病灶的徹底治癒,可使並發的上述紊亂的諸多臨床表現不治而立即自行消失。實踐驗證,上述眾多的臨床表現全屬損害性軟組織的相關徵象而不是疾病,其起因與骨組織退變更無聯系。從而全盤否定了當今國際盛行的把這些臨床表現稱為「脊柱相關疾病」的錯誤診斷。軟組織損害相關徵象這個科學性診斷的問世,也就為臨床各科對其所屬疾病的諸多功能紊亂提供了一條提高診療質量的新途徑。這樣不僅基本上解決了醫學史上這個十分棘手關於慢性疼痛的診療難題,而且還重新認識了傳統的機械性壓迫致痛學說指導「骨質增生症」、「各型頸椎病(除外脊髓型)」、「椎間盤突出症」、「椎管狹窄症」、「崩裂性脊柱滑脫症」、「特發性脊柱側凸症」等陰差陽錯的發病機制、診斷和鑒別診斷以及治療原理和治療方法。
正因為作者對慢性疼痛的研究全部建立在疼痛病理學(而不是傳統的疼痛生理學)基礎上,這就較有可能發掘出慢性疼痛真正的病理因素,故而以其研究所得的軟組織無菌性炎症致痛學說指導臨床實踐,取得遠期治痛效果(而不是諸多傳統療法暫性的,短期的或近期的鎮痛效應)乃是治療學上必然的因果關系。
在不斷的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的基礎上,終於在1981年創立了軟組織外科新學說,攻克了危害人類健康至巨的慢性疼痛這個醫學頑固堡壘,填補了國際醫學空白點。所以作者被國內外醫學界譽為中國軟組織外科學創始人,而於1993年間被①美國名人傳記協會因此授予1993年度20世紀成就國際榮譽獎杯,並邀聘為該會顧問研究委員會委員;②該會因此又授予1993年度世界終身成就金像獎座,並邀聘為該會終身成就學會首屆會員;以及③英國劍橋國際名人傳記中心也因此授予國際榮譽勛章,並邀聘為該中心的國際榮譽團首屆團員。1974年1月4日作者在上海市醫學科學領導小組的直接領導下成立了上海市腰背痛協作組,並於1983年擴建為中國軟組織疼痛研究會(Chinese Society of Research on Pain of Soft Tissues)。此會比同年成立的國際疼痛研究會(IASP)還要早一些時日,可以說是國際上最早出現的一個研究疼痛的學術團體。作者先任組長,後任理事長,直至1994年;並曾連續七次主辦全國中西醫結合軟組織疼痛學術會議,均擔任會議主席。1977年作者因軟組織疼痛研究工作的成績卓越,榮獲上海市科學大會頒發的上海市重大科學技術成果獎,故而被中華醫學會上海分會評選為出席1978年5月在北京召開的全國醫葯衛生科學大會的上海代表,並在會議閉幕式中被邀登上人民大會堂主席台第3排前座。1982年作者也因軟組織疼痛研究工作的成就,由上海市人民政府授予一九八一年度上海市勞動模範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