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軟組織 > 軟組織損傷推拿

軟組織損傷推拿

發布時間:2020-03-20 05:30:15

1、為什麼推拿後更痛

人體慢性勞損是肌體微細損傷長期積累形成的, 慢性勞損形成時間較長,故而較為頑固,在應用推拿治療時的力度相對於軟組織急性損傷要大得多,並且手法較為強硬,只有這樣才能使力通過皮膚,直達深層病變部位,以至於解除慢性勞損所形成的組織機化粘連,軟化痙攣條索,逐步吸收瘀血水腫和機化結節,促進肌體功能恢復。運用推拿手法治療慢性勞損,第一次施治時會對肌體造成一些新的損傷,其勞損部位會有瘀血水腫滲出,當日可能出現腫脹,觸摸時有疼痛感,但肌體運動功能不受影響。待到第二、三天時其症狀會慢慢消失,此時即可進行第二次推拿,其力度由小到大,在接近第一次力度時結束。之後相隔一至二天再進行第三次推拿,第四次推拿,力量同樣由小到大,以能忍受為度。通過四次推拿後,一般情況,勞損組織的莖攣條索會得到軟化,瘀血水腫被逐漸吸收,組織功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復,之後的推拿施治,則根據個體差異確定力度大小,一般而論,其施力要比前四次大,施力直達深層進行手法治療,推拿次數則以組織功能基本恢復而定。

2、為什麼受了傷的肌肉被推拿按摩後會好呢?

通俗的講,推拿有疏經理復作用,通過推拿手法作用於局部,而使局部組織修復緩解粘連疼痛,肌肉勞損屬軟組織損傷,沒必要做手術,可以採用推拿、針灸、小針刀等保守療法治療。望採納。

3、軟組織損傷可以按摩嗎

?

4、傳統推拿手法康復案例

知道為什麼推拿能治病嗎?細說推拿原理······

現代醫學對推拿治療原理的認識:
1.消除肌肉痙攣,促進無菌性炎症的吸收,改善局部血運。
2.糾正關節錯位,恢復關節功能.

促進局部及周身血液循環:
通過推拿手法可促進局部血液循環,加快局部代謝,治療局部炎症、腫脹。
促進神經功能的恢復;調節各臟器的功能;促進皮膚的新陳代謝。

推拿對筋傷的治療原理:
1、舒筋通絡、行氣活血;
2、理筋整復、滑利關節;
3、調整臟腑功能,增強抗病能力。
治療目標--兩個主要關鍵:疼痛和肌緊張。

2、理筋整復、滑利關節--體現在三個方面:
1、手法作用於損傷局部,可以促進氣血運行,消腫祛瘀,理氣止痛;
2、推拿的整復手法可以通過力學的直接作用來糾正筋出槽、骨錯縫,達到理筋整復的目的;
3、被動和主動運動相結合的手法和功法可以起到松解粘連,滑利關節的作用。

筋傷定義 :在各種損傷因素的作用下,造成身體關節、筋絡、肌肉等軟組織的損傷,而無骨折、脫位及皮肉破損的,均稱為筋傷。

推拿直接放鬆肌肉的機理 :
加強局部循環,使局部組織溫度上升。
在適當的刺激下,提高了局部組織的修復。
將緊張或痙攣的肌肉充分拉長,從而解除其肌緊張痙攣,以消除疼痛。

推拿消除導致肌肉緊張的病機的幾個方面:
加強損傷組織的循環,促進損傷組織的修復。
在加強循環的基礎上,促進因損傷而引起的血腫、水腫的吸收。
對軟組織有粘連者,可幫助松解粘連。

原發性壓痛點:
在推拿治療中抓住原發性壓痛點是關鍵。因為最敏感的壓痛點一般是筋膜、肌肉的起止點,兩肌交界或相互交錯的部位,而這些部位在損傷後可有肌纖維斷裂、韌帶剝離、軟骨挫傷等病理變化,也可有因損傷而致的創傷性炎症所造成的軟組織粘連、纖維化、疤痕化等病理變化。
推拿可通過各種手法,給以恰當的治療,這些病理變化大都可以治癒。大多數壓痛點是損傷的部位,同時也是推拿治療的關鍵部位。

推拿對調整氣血及內臟功能的基本原理:
1、對氣血的作用;
2、推拿的補瀉作用對內臟功能的作用調節;
3、治療部位的選擇。

1、對氣血的作用:
推拿通過補脾健胃,促進人體氣血的生成,同時通過疏通經絡加強肝的疏泄功能,促進氣機的調暢,以加強氣生血、行血、攝血的功能,促進或改善人體的生理循環使氣血充盈而調暢。通過對脾主升、胃主降的調整,加強其對氣血循環的作用,主要是通過加強胃腑功能、調暢氣機而實現的。
另外,還可通過手法的直接作用來改變氣血循環的系統內能。由此看來推拿可直接作用於改變氣血運行的系統內能,激盪氣血,最終達到促進氣血運行、氣血調和的目的,從而治療疾病。
從西醫角度來看推拿可以促進微細血管的微循環,在此基礎上促進損傷引起的血腫、水腫的吸收;促進營養物質的吸收,達到修復軟組織的目的。

2、推拿的補瀉作用對內臟功能的作用調節:
手法的刺激性質與量:
瀉,作用時間較短的重刺激,可抑制臟器的生理功能;
補,作用時間較長的輕刺激,活躍興奮臟器生理功能。
手法的頻率和方向:高頻率為瀉,低頻率為補 (緩摩為補,急摩為瀉);
手法方向:順時針為瀉,逆時針為補,靈活掌握,如向下直推為瀉,向上直推為補。

古籍中對推拿補瀉的論述:
周於蕃:「緩摩為瀉,急摩為瀉」;
《小兒按摩經》:「掐脾土,曲指左轉為補,直推為瀉」。
《小兒推拿廣義》:「運太陽往耳轉為瀉,往眼轉為補」。
《幼科推拿秘書》「右轉補兮,左轉泄」。

推拿的治療原則
臨床工作中,必須因人、因病、因症、因時、因地,採取和組合不同的治療方法治療疾病。
總的原則:
1、整體觀念、辯證施術;
2、標本同治,緩急兼顧;
3、以動為主,動靜結合。

蒲風堂《神來之手》項目簡介
1.一指禪推拿術,必須具有較深手指功力,柔中有剛,剛中有柔、以指代針,意指操作者以拇指之功與技巧柔合之功。具有柔和深透,按穴准確,接觸面積小,壓強大,安全有效,無創傷無副作用,傳承一百多年。
2.空間能量特色按摩手法, 以點帶面,以微循環帶動大循環,調節能量,公轉暢通。以有形的手法,調動無形的能量,以無形的能量,修復有形的整體。
3.太極道推拿秉承楊氏太極拳的鬆柔圓融剛柔並濟等特點,將楊氏太極拳的松沉勁貫注其中,針對患者瘀堵疼痛的病灶點施以揉,點,按等手法,使患者解除病痛。

5、怎麼推拿按摩治療傷筋

對傷筋的治療是推拿臨床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1.舒筋通絡受損害的軟組織,在疼痛的刺激下,通過神經的反射作用,處於緊張、痙攣狀態,以減少肢體活動,避免對損傷部位的牽拉刺激,從而減輕疼痛。如治療失當,痙攣的受損組織可形成粘連,進一步影響患肢的功能。推拿是解除肌肉緊張、痙攣的有效方法,因為推拿不但可直接放鬆肌肉,並能解除引起肌肉緊張的內在原因,做到標本兼松。推拿直接放鬆肌肉的機理是:促進循環、減輕疼痛、恢復功能。首先通過手法治療使局部組織溫度升高加強血液循環;二是在適當的刺激下,提高局部組織的痛閾,減輕疼痛刺激;三是將緊張或痙攣的肌肉充分拉長,恢復其功能從而解除其緊張痙攣,消除疼痛。推拿消除導致肌肉緊張的病因,其機理有三個方面:一是通過加強損傷組織的循環,加快局部腫脹的吸收,促進受傷組織的修復;二是通過提高局部組織的痛閾,減少受損組織疼痛刺激的保護反應;三是軟組織有粘連者,通過手法可幫助松解粘連,恢復原有機能。2.理筋整復凡筋傷患者,其損傷多伴有骨錯之症、筋走之情,《醫宗金鑒》手法總論中就有筋歪、筋斷、筋翻、筋轉、筋走的記載。醫者於損傷部位,通過細心觸摸,了解病損部位的形態、位置變化等,確定損傷的性質。對傷筋的治療是推拿臨床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凡人體各個關節、筋脈、肌肉遭受外來撞擊、牽拉、扭轉、擠壓或因年邁體虛、操勞過度所致的疾患,未見骨折、皮肉破損者,皆屬傷筋范疇。肌肉、肌腱、韌帶完全斷裂者,須手術縫合才能重建。部分斷裂者則使用適當的手法理筋順筋,使斷裂的組織撫順理直,並加以固定,以減輕疼痛和有利於斷端生長吻合。而肌腱滑脫、關節內軟骨板損傷、椎間盤突出、脊柱小關節紊亂、關節半脫位伴滑膜嵌頓均須以適當手法理筋整復,使筋順而骨正。順則通,通則不痛,以達氣血流暢,痛楚立減,功能改善之目的。3.活血祛瘀氣血為生命之本。血行脈中,陰陽相貫,如環無端。氣隨血行,濡養周身。若脈絡不通或筋骨粘連而致血不能行,則必生災患。因此施術之時必推以動之,使臟腑升降有常,氣血循行順暢,骨節靈活有力。動亦為推拿療法之特點。在治療過程中,包括三個方面:一是促進機體的功能活動;二是促進氣血的流動;三是肢體關節的被動活動。推拿手法對臟器有直接促進和調整其功能活動的作用,亦可加速軟組織損傷的恢復。適當的手法可調節肌肉的收縮和舒張,使組織間壓力得到調節,以促進損傷組織周圍的血液循環,增加組織灌流量,從而起到活血化瘀的作用。 不僅如此,適當的手法還可使肌肉間的力學平衡得到調節,使肌肉間不協調的力學關系得到改善或恢復,從而使疼痛減輕或消失。被動運動是推拿手法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對關節粘連僵硬者,適當的被動活動則有助於松解粘連,滑利關節;對局部軟組織變性者,則可改善局部營養供應,促進新陳代謝,增大肌肉的延展性,從而使變性的組織功能逐漸得到改善。總之,推拿在對傷筋的治療過程中始終貫穿著祖國醫學痛則不通,不通則痛的理論原則,將松、順、動三者有機地結合在一起,使拘者舒,斜者正,瘀者通,取得了通則不痛的滿意療效。

6、腰部軟組織損傷如何治療?

腰部軟組織損傷病因的出現,給患者帶來了嚴重的困擾,所以在平時的日常生活中,就要及時了解腰部軟組織損傷的病因並進行治療,不要著急啊,下面就讓我們的專家為您詳細介紹,希望能給您帶來幫助! 腰部軟組織損傷的急性發作期,卧床其為重要。通過卧床可使損傷出現的軟組織腫脹府血得到靜止,並可在短時間內使痙攣、緊張的肌群得到緩解。軟組織的腫脹疚血是急性損傷中的重要表現,可運用中葯口服、外用與配合其他療法齊短時間內消退,以免發生血腫機化與肌纖維組織變性而形成粘連變成慢性損傷。 推拿治療腰部軟組織損傷有明顯的療效。在急性損傷中手法作用在於解除肌痙攣、理順筋絡。重點運用揉法、點校法、分推法、屈滾法、搖轉法,使損傷得到調整恢復。在慢性損傷中,對於肌肉、筋膜、韌帶所形成的增厚、粘連與纖維性條索狀筋絡,應以疏通經絡、調達氣血為基礎,重點在於分離粘連、消散筋結,提高肌纖維組織彈性。手法運用除揉法,點按法,推法為基礎手法外,重點運用彈筋法。 康復療法在慢性腰部軟組織損傷中有重要的恢復意義,運用電脈沖療法可活躍興奮肌纖維組織,從中改變勞損組織的微循環,使肌肉獲得營養,為組織恢復創造基礎條件。同時可改變肌肉的僵硬狀態。 功能鍛煉應講究科學合理,開始時應先進行輕柔運動,避免強力活動造成進一步損傷。待肌肉彈性、肌力有所改善後,再逐漸加大運動力度。功能鍛煉要堅持不懈,不可急於求成,只要掌握科學、合理、適宜的原則,會獲得良好的組織生理恢復。

7、軟組織挫傷能按摩嗎 我48歲了

★首先不要過於悲觀了哦。軟組織損傷後需要卧床休息,在傷後24小時內冷敷,3日後熱敷,如果腫脹嚴重,需要卧床抬高足部,高於心臟水平以利於消腫。由於扭傷後常常導致側副韌帶的撕裂,因此需要休息3周再下地行走,如果行走過早,會導致撕裂的韌帶無法恢復正常,引起踝關節不穩,以後會經常扭傷,最終發生關節炎。因此早期充分休息非常重要,必要時可以用支具或者護踝固定踝關節3周,休息期間如果下地可以單腿蹦或者拄拐。由於寎情提供不全面,無法徹底了解寎情,以上建議供參考,如有疑問建議追問。另外你可以可以對比下來自國外的,日本疏鋖漮對於這方面的症狀很顯著,我個人真心為你推介。可惜啊,要不少鈔票。

8、如何處理急性軟組織損傷

最近,本人在工作中遇到幾例急性軟組織損傷後的病人由於早期處理不當,造成損傷處腫脹明顯、疼痛劇烈,徒增了痛苦,延長了病程,增加了治療的難度,為了普及軟組織損傷的正確處理措施,特寫下此文。原因及症狀:急性軟組織損傷多見於運動後,多因運動前准備工作不充分、不正確;運動量過大(特別是局部運動負荷過大);身體機能狀態不佳,動作協調性差等原因而造成。急性軟組織損傷分閉合性損傷(包括扭傷和挫傷)和開放性損傷兩類,在傷後48小時內為急性損傷早期,損傷的軟組織局部可有疼痛、腫脹、壓痛和活動受限。處理措施:一、急性閉合性損傷早期不能熱敷和推拿,可採取以下措施:1、局部冷敷(冷水、冰袋冷敷或雲南白葯製冷液噴霧)以減少組織滲血和炎症反應,並有預防腫脹的作用;2、抬高患肢及限制活動,以減輕局部充血、腫脹,並有止血與止痛作用;3、傷後48小時不再繼續冷敷,可口服雲南白葯、跌打丸或其他活血化瘀中成葯,用葯約一周左右,也可局部貼傷濕止痛膏;4、有血腫形成者先加壓包紮,在傷後48小時後可試行消毒後穿刺抽血,抽血後再加壓包紮(應有醫生處理);5、疼痛劇烈者可行間動電療或中頻脈沖電療,24小時以後為促進組織的再生修復及血腫的吸收可用超短波、輻射熱或電腦中頻治療以消炎、消腫、止痛。二、急性開放性損傷早期,首先根據損傷的不同部位選擇適宜的止血方法,迅速進行正確的止血和包紮,並抬高患肢。對於小創口對合良好,經消毒後適當包紮。可口服消炎葯預防感染。專業提示:軟組織損傷後的關鍵是早期冷敷、抬高患肢及限制活動。

與軟組織損傷推拿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