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何訓練髂腰肌以及具體位置?
你好,我是帕菲克三星級私人教練!下面我先來告訴你什麼是髂腰肌。髂腰肌由髂肌和腰大肌組成。髂肌呈扇形,起自髂窩;腰大肌長形,起自腰椎體側面及橫突。向下兩肌相合,經腹股溝韌帶深面,止於股骨小轉子。 做挺髖的動作可以鍛煉到髂腰肌,例如抬腿,仰卧起坐等動作都可以練習到髂腰肌,但是不刻意去訓練這塊肌肉,因為這塊肌肉太發達會導致骨盆前傾!希望可以幫助你。
2、髂腰肌是人體最重要的肌肉之一,具有許多不可替代的功能,導致哪些功能的缺失?
是四塊,髂腰肌 肩胛提肌 斜角肌 胸小肌
不當鍛煉可能會導致:
髂腰肌---------導致骨盆前傾,腰椎前屈增大,是腰椎壓力變大,形成下背疼
胸小肌---------導致圓肩,關節活動受限
肩胛提肌---------導致聳肩,使肩胛骨與頸椎空間變小,壓迫頸椎神經。
斜角肌----------神經被壓迫,肋骨與鎖骨空間變小
3、告訴我啊,謝謝了
椎骨在幼年時期有33塊,即頸椎7塊,胸椎12塊,腰椎5塊,骶椎5塊,尾椎4塊。成年以後,骶椎和尾椎分別融合為1塊骶骨和1塊尾骨,故有椎骨26塊。腰椎位於身體的中段,上連頸、胸椎,下連骶椎。腰椎共有5塊,腰椎的椎體較頸椎和胸椎大而厚,主要由松質骨組成,外層的密質骨較薄。椎體呈橫腎形,上下面平坦,周緣有環形的骺環,環中骨面粗糙,為骺軟骨板的附著處;前面較後面略凹陷。椎弓根粗大,椎骨上切跡較淺,椎骨下切跡寬而深,椎弓板較胸椎寬短而厚。椎孔呈三角形、橢圓形、近三葉草形或三葉草形。棘突為長方形的扁骨板,水平伸向後,上下緣略肥厚,後緣鈍圓呈梨形,有時下角分叉。關節突呈矢狀位,上關節突的關節面凹陷,向後內方。下關節突的關節面凸隆,向前外方。
腰椎的血液供應來自哪裡?
4、髂腰肌是身體的哪個部位,如何鍛煉?
髂腰肌由髂肌和腰大肌組成。髂肌呈扇形,起自髂窩;腰大肌長形,起自腰椎體側面及橫突。向下兩肌相合,經腹股溝韌帶深面,止於股骨小轉子。
抬腿動作
A.平躺 1.仰卧後,將膝蓋彎曲成直角狀,手掌平貼在地板上。 2.在吐氣的同時,將大腿靠往胸前再抬起雙腳。 3.再度將大腿往胸前靠,再將腳放回原位,重復8~10次。 4.拉直雙腳緩慢伸直5秒,腳踝則呈直角狀。 B.站立 1.雙腳站開與肩同寬,膝蓋微彎,右腳抬高與髖部呈水平。 2.伸直背肌後,左腳也以相同步驟抬高,重復8~12次。鍾擺動作 1.雙手叉腰,抬起右腳至大腿外側35°,定住此動作。 2.接著,右腳向左擺動,定住此動作約2秒後,完成此動作,重復8~10次。
5、髂腰肌緊張綜合征的病因?
原因有以下,你自己對照(1)積累性損傷:腰部肌肉韌帶在日常生活和勞動中,可經常受到牽引,受力大而頻繁的組織,會出現小的纖維斷裂、出血和滲出。斷裂組織修復和出血、滲出被吸收後,可遺留瘢痕和組織粘連。這些組織易牽拉、壓迫內在神經纖維產生腰痛。這種腰痛休息後減輕,勞累後加重,甚至不能較長時間堅持某種姿勢。
(2)遷延的急性腰扭傷:急性腰扭傷在急性期治療不徹底,損傷的肌肉、筋膜、韌帶修復不良,產生較多瘢痕和粘連,致使腰部功能減低且易出現疼痛。
(3)腰肌筋膜無菌性炎症:長期彎腰或坐位工作,使腰背肌長期處於牽拉狀態,出現痙攣、缺血、水腫、粘連等,有人稱之為無菌性炎症。
(4)其他:先天性脊柱畸形,下肢功能或結構缺陷,可導致腰背組織勞損。體弱、內臟病變也會使腰背部應激能力降低。妊娠後期腰部負重增加也容易產生勞損。
6、髂腰肌損傷
按照你所說的情況來看,你不一定是腰肌拉傷!腰肌拉傷或勞損基本上用不到一兩年就可痊癒的!和有可能是韌帶或軟組織損傷。
處置:
外用塗抹——雙氯芬酸鉀凝膠或乳膏。(起到活絡、扭傷、疼痛症作用)
口服:舒筋活血片或膠囊軟、膠囊都行(起到疏通經絡、調解氣血的作用)
外敷:每天用雙手掌輕搽疼痛處每次50下或用熱冒巾敷。
以上方法效果甚佳〉
祝願好運!
7、髂腰肌損傷。好鬥
◆反正首先要把心態搞好一點哦。如果是軟組織損傷不可能這么長時間不好所以說你的腿部不是軟組織損傷感覺應該韌帶拉傷。軟組織就是我們吃的那個脆骨,比較容易受傷的,那個很快就容易好的,只要不是特別嚴重,例如我們鼻子前面就是軟的,哪裡也是屬於軟組織。日本的琉康總體來說有郊率已經非常高了,受到廣泛肯定,糾結的是,價格頗高。
8、髂腰肌的肌肉位置形態和起止點
髂腰肌的位置如圖所示
髂腰肌由腰大肌和髂肌構成。腰大肌起自腰椎體的側面和橫突,髂肌位於腰大肌外側,起自髂窩,兩肌向下互相結合,經腹股溝韌帶深面和髖關節的前內側,止於股骨小轉子。
髂腰肌使髖關節前屈和旋外,下肢固定時,可使軀乾和骨盆前屈,該肌由第2、3腰神經前支支配。
(8)髂腰韌帶擴展資料
人體肌肉約639塊,約由60億條肌纖維組成,其中最長的肌纖維達60厘米,最短的僅有1毫米左右。大塊肌肉約有兩千克重,小塊的肌肉僅有幾克。
按結構和功能的不同又可分為平滑肌、心肌和骨骼肌三種,按形態又可分為長肌、短肌、扁肌和輪匝肌。
平滑肌主要構成內臟和血管,具有收縮緩慢、持久、不易疲勞等特點,心肌構成心壁,兩者都不隨人的意志收縮,故稱不隨意肌。骨骼肌分布於頭、頸、軀乾和四肢,通常附著於骨,骨骼肌收縮迅速、有力、容易疲勞,可隨人的意志舒縮,故稱隨意肌。
骨骼肌是運動系統的動力部分,分為白、紅肌纖維,白肌依靠快速化學反應迅速收縮或者拉伸,紅肌則依靠持續供氧運動。在神經系統的支配下,骨骼肌收縮中,牽引骨產生運動。
頭肌可分為面肌(表情肌)和咀嚼肌兩部分。軀干肌可分為背肌、胸肌、腹肌和膈肌。下肢肌按所在部位分為髖肌、大腿肌、小腿肌和足肌,均比上肢肌粗壯,這與支持體重、維持直立及行走有關。上肢肌按所在部位分為:肩肌、臂肌、前臂肌、手肌、頸肌。
9、腰部肌肉示意圖!
腰部肌肉示意圖如下:(9)髂腰韌帶擴展資料:
背闊肌是背部最重要的肌肉,鍛煉背部的重點。其他背部小肌包括:菱形肌(Rhomboids)、大圓肌(Teres Major)、小圓肌(Teres Minor)、岡下肌(Infraspinatus)等。
肌肉群是指相同或鄰近部位肌肉組成的功能統一的群體。了解人體各部位肌肉群的目的,是為了弄明白每肌肉在類型、作用及功能等方面的不同區別,從而做到正確完成各種健美動作,促進各部位肌肉的發展,增大肌肉塊的體積,使肌肉隆起,線條清晰。
肌肉在人的身體中分布很廣泛,全身約有520塊肌肉,幾乎占體重的40—50%,可見人體肌肉是身體的主體。其名稱一般來說都是按肌肉的類型、形狀、位、功能等分類起名。
參考資料:網路-肌肉群
10、腰椎的肌肉、血管和神經走向
你好,腰部肌肉血管很多。
第一節 背深層肌
1 .豎脊肌起自骶骨背面和髂脊棘突,止於胸一至十二橫突、棘突、肋骨角。功能:脊柱後伸維持直立(雙)使脊柱同側側屈、旋轉。神經支配:脊神經後支。血管供應:主動脈肌支。
2 .腰大肌起自胸十二腰四椎體側面和橫突,止於以髂腰肌腱止於肱骨粗隆。功能:屈髖,大腿外旋。神經支配:腰叢一至三前支。血管供應:旋股內側動脈肌支。
3 .髂肌起自髂窩上內側面,止於以髂腰肌腱止於肱骨粗隆。功能:屈髖,大腿外旋。神經支配:旋股內側動脈肌支。
第二節 腹肌群
1、 腹直肌起自第五至七肋軟骨劍突,止於恥骨上緣、聯合。功能:使脊柱前屈,維持腹肌。神經支配:肋間神經(胸六至十)。血管供應:腹壁上、下動脈。
2、 錐狀肌起自恥骨上支,止於腹白線。功能:維持和增加腹壓。神經支配:肋下神經
(胸十二)。血管供應:腹壁下動脈。
3. 腹外斜肌起自第五肋骨至第十二肋股外面,止於髂嵴前二分之一外唇,半月線以內、
髂前上棘以下移形成腹股溝韌帶。功能:背肌拮抗肌,使軀干轉向對側,維持腹壓。神經支配:胸七至十二神經前支。血管供應:腰動脈肌支。
4. 腹內斜肌起自胸腰筋膜、髂嵴前部、腹股溝韌帶外側二分之一,止於第十至十二肋軟骨、肋骨,下緣移形於腱膜,止於白線。功能:背肌拮抗肌,使軀干轉向對側,維持腹壓。神經支配:胸一至腰一神經前支。血管供應:腰動脈肌支。
5. 腹橫肌起自第七至十二肋軟骨內面、胸腰筋膜、髂嵴前部內唇腹股溝韌帶外側三分之一,移形於腱膜,止於白線,參與聯合腱、提睾肌。功能:背肌拮抗肌,使軀干前屈。神經支配:胸一至腰一神經前支。血管供應:髂腰動脈腰支。
6 .腰方肌起自髂嵴後部內唇、髂腰韌帶、腰二至五橫突,止於第十二肋骨內側半下緣(腰一至四橫突、胸十二椎體)。功能:脊柱側屈(單),降肋(雙)。神經支配:腰神經叢(胸十二止腰三)。血管供應:髂腰動脈腰支,腰動脈肌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