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韌帶 > 膝蓋韌帶重建康復視頻

膝蓋韌帶重建康復視頻

發布時間:2020-04-24 07:14:54

1、膝蓋內側副韌帶斷裂,目前1個半月,如何做恢復訓練

這個應該醫生有告知的!一般康復了期3個月!康復後的恢復期主要是做拉伸運動!腳的彎直拉伸!康復後慢走恢復! 希望你早日康復

2、膝蓋韌帶重建手術(微創)多久可以痊癒?

不知道你是哪條韌帶重建,是交叉韌帶還是側副韌帶還是髕骨韌帶。一般來說,人工韌帶恢復快,像羅納爾多當年第一次做完重建手術後四個月就上場踢球了,不過因為恢復期太短,很快又二次受傷。所以恢復半年到八個月才可以康復,恢復一年狀態才會復原。千萬別過早劇烈運動,因為是人工韌帶,所以韌帶壽命短,6至10年要更換。

3、關於膝蓋前交叉韌帶重建康復後運動

我也做了左膝韌帶重建手術,其實運動機能的回復不要著急,在9個月內我都是在對新建韌帶活動范圍進行恢復,按醫生要求,1年以後開始進行恢復運動。剛開始也是長跑,從1公里開始,每一周增加1公里,一個月以後跑5公里就已經沒有任何感覺了,手術一年半後進行跑步測試,成績比受傷前還好了一點,所以,恢復訓練千萬不能急,凡事都是有客觀規律的,誰也不能一口吃個胖子啊,要知道,欲速則不達的。

4、膝蓋做了前交叉韌帶重建手術後怎麼進行康復訓練

你好,再被動屈伸增大角度時感到困難並有微痛感,這屬於該病康復鍛煉期間的正常現象,而且應該繼續加大鍛煉角度,如有困難可採用CPM機輔助功能練習;我們一般會要求病人在兩周內達到屈曲90°,但有很多病人由於耐受能力較差,功能進展緩慢,但後期只要堅持,絕大多數的患者功能恢復還是非常滿意的。如果訓練後局部腫脹明顯,可以採取局部冷敷的方法,並抬高患膝。現在暫不適合站立負重,如有要求應扶雙拐負重,患肢不宜負重,還有應佩戴支具保護約3個月,現在主要的就是屈曲功能練習以盡快達到正常的活動度,也可進行直腿抬高練習、及髕骨推移練習。祝你早日康復!

5、膝關節在9月12號做了前交叉韌帶重建手術後,昨天進行康復訓練後發現裡面有振動,今天手術處又腫了何因

不懂,
你去問問主治醫生啊。
雖然我不知道這個手術,
但是我和家人都有膝蓋病,
我父親和姑姑都做了膝關節置換,
膝關節有病真是太痛苦了。

6、關節鏡下膝蓋前叉韌帶重建術後康復如何訓練

術後護理
2.1 一般護理 術後常規應用抗生素3~5d,注意關節是否腫脹,注意包紮物松緊度,觀察引流的引流量、顏色,一般於術後24小時拔管。如果術後顏色較深、引流液較多,說明關節內有出血,此時要嚴密觀察;如果術後2~3h顏色逐漸變淡,引流量逐漸變少,說明出血已停止,可不必處理;如果仍然引流量較多,顏色未變淡,可自引流管內注入適量腎上腺素生理鹽水,局部略加壓包紮,出血會逐漸減少。
2.2 患肢體位 異體韌帶移植重建前交叉韌帶術後,常規膝後墊軟枕,保持膝屈曲15~20°。此種體位可使前交叉韌帶處於鬆弛狀態,移植後的異體韌帶處於張力最小狀態,有利於韌帶與骨接合口的癒合。不可將軟枕墊於膝後以遠小腿處,此種體位相當於膝關節的前抽屜試驗,會使交叉韌帶處於緊張狀態,不利於韌帶癒合[1]。
2.3 鎮痛和功能鍛煉 因為膝關節鏡手術本身創傷較小,故有些病人術後僅服用一般止痛葯物1~2d。或行中頻脈沖電治療,每日2次,每次20~30分鍾,來達到疏通經絡、止痛的目的。但大多數病人術後存在不同程度的膝關節疼痛,因而明顯限制了膝關節的活動,對這類病人我們常規給予自控鎮痛(PCA)方法。使病人的疼痛降至最低限度,從而可使病人較從容地達到膝關節功能鍛煉的要求。對於膝十字韌帶重建,取髕韌帶作置換物的病人,因為一端取一塊髕骨另一端取一塊脛骨為蒂,術後都有較嚴重的疼痛,這類病人是應用PCA的最佳適應症,對於其術後功能鍛煉的恢復有較大的幫助,與常規的止痛方法相比有其獨特的優越性。
2.4 康復訓練 術後向患者及家屬講明功能鍛煉的目的、方法,制定功能康復鍛煉計劃。術後24h後,即可指導病人進行股四頭肌的等長收縮鍛煉,並進行踝關節的背伸屈運動,足趾的屈伸運動,同時做好心理護理,鼓勵患者主動練習,每日鍛煉10~15次,每次5 min,以不感到疲勞和疼痛為宜。①術後第3d起,白天將患肢固定支架解除,練習股四頭肌收縮,患肢平放於床上,主動使股四頭肌完全收縮並停頓5s,然後完全放鬆,再停頓5s,這樣一收縮一放鬆過程算1次,按此方法進行。循序漸進,剛開始20次/組,20組/d,第4d起增加至30組/d,以後每3d增加10組,直至50組/d為止。如病情允許,還可以做髕骨被動活動,即一日兩次可持髕骨向左右兩側推動幾次,以防止髕骨關節粘連,囑患者座起時自己推動髕骨。利用CPM機進行膝關節活動,膝關節活動范圍在30~60°被動鍛煉,起始角度從30°開始,每天增加10°,每日2次,每次2h,每天鼓勵患者與CPM機交替進行主動功能鍛煉,每次練後局部冷敷,以減輕局部炎性反應,減輕疼痛。一般在1周內達到90°,3周內避免負重。本組有1例患者,因對疼痛較敏感,3周後屈膝達60°,給予心理疏導後,延長1周CPM機進行被動鍛煉,第4周可達90°。本組患者中行半月板部分切除、側副韌帶修復,則需支架固定6周。②進行直腿抬高訓練,2周後在保證膝關節伸直的前提下抬高下肢,維持5~10 s。再放下。10~20遍/次,4次/d,根據肌力情況逐漸增加抬起角度和和維持時間,可以在仰卧、俯卧和側卧下進行該項訓練,但應避免健側卧位的直腿抬高及髖外展,以免加劇股內、外側肌的失衡。負重訓練承擔重量是膝關節的重要功能。待腫脹消退以後就可以逐漸開始負重訓練。術後第3d即可扶雙拐下地行走,從拇趾著地開始,逐漸負重。如果不伴有半月板和關節內其他結構的損傷,對完全負重並無具體的時間要求,只要患者能夠進行負重行走,就可鼓勵其早期訓練,以盡快恢復運動。一般從3~4周開始用雙拐依據耐受情況部分負重,逐漸至完全負重,3~8周後棄拐負重步行。在患者鍛煉過程中應經常觀察、督促、檢查功能康復計劃實施情況,及時解決鍛煉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對其進步給予肯定和鼓勵,以增強其功能鍛煉的毅力和信心。

7、膝蓋韌帶重建後的膝蓋康復器需要配帶多長時間

膝關節損傷後,早期是活動度練習,術後2周屈膝90°,術後1個月屈膝120°,術後2個月屈膝正常;活動度正常後,加強肌肉力量訓練,膝關節、股四內頭肌,腘繩肌的練習,防止扭傷再次發生;本體感覺訓練,喜歡運動或運動要求高的,可防止關節再次扭傷;對抗性運動,需在術後10-12個月患側肌肉力容量達到正常側85%以上之後,進行訓練。肌肉力量,可通過測量大腿肌肉維度,確定肌肉恢復程度。

8、右膝蓋韌帶斷裂怎樣做恢復行鍛煉

首先
所有拉伸訓百練只能進行到膝蓋稍微有一點疼 不能過量
注意肌肉的恢復性訓練 防止雙腿肌肉不度均勻導致的肌肉不平衡
1躺床上 試著把大腿往上抬 小腿放鬆讓膝蓋自知然下垂 角度隨訓練道日逐漸增大
1基本完成後進行2 2躺床上 把大腿向上抬的同時用手把小腿向後拉 角度隨訓練日逐漸增大
2進行到一半的時候進行3 3直立 用受傷膝蓋做後抬腿動版作 注意大腿保持豎直
3能基本完成之後做4 4用受傷腿做單腿半蹲起
整個恢復權課程不能短於45天
加油加油

與膝蓋韌帶重建康復視頻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