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肩關節疼
可能是你在運動後受了寒,見不氣血運行受阻,可以貼些膏貼,火把拔火罐。注意保暖適當運動,是會治好的!
2、脖子韌帶鬆弛導致脖子、肩膀、後背、腰疼嗎?
頸椎病患者一定要堅持少玩電腦多鍛煉!
3、肩膀痛是什麼原因引起的?
6個月前肩部有隱痛,打乒乓球後,痛感加重。最近一周睡覺時也感到肩膀不適,然後發展到有酸脹感,並有筋連到頸部酸痛。坐久了,就難受。航空總醫院骨科張智海:肩周炎的可能性最大。以肩部逐漸產生疼痛,夜間為甚,逐漸加重,肩關節活動功能受限而且日益加重,致一定某種程度後逐漸緩解,直至最後完全復原為主要表現的肩關節囊及其周圍韌帶、肌腱和滑囊的慢性特異性炎症。肩周炎是以肩關節疼痛和活動不便為主要症狀的常見病症。本病的好發年齡在50歲左右,女性發病率略高於男性,多見於體力勞動者。如得不到有效的治療,有可能嚴重影響肩關節的功能活動。據臨床觀察,醫院常用葯合盛堂宗予以治療,本病早期肩關節呈陣發性疼痛,常因天氣變化及勞累而誘發,以後逐漸發展為持續性疼痛,並逐漸加重,晝輕夜重,肩關節向各個方向的主動和被動活動均受限。肩部受到牽拉時,可引起劇烈疼痛。肩關節可有廣泛壓痛,並向頸部及肘部放射,還可出現不同程度的三角肌的萎縮。本病女性多於男性,左側多於右側,亦可兩側先後發病。多為中、老年患病。 逐漸出現肩部某一處肩周炎痛,與動作、姿勢有明顯關系。隨病程延長,疼痛范圍擴大,並牽涉到上臂中段,同時伴肩關節活動受限。如欲增大活動范圍,則有劇烈銳痛發生。嚴重時患肢不能梳頭、洗面和扣腰帶。夜間因翻身移動肩部而痛醒。病人初期尚能指出疼痛點,後期范圍擴大,感覺疼痛來於肱骨。肩周炎的患者主要有以下的一些表現:(1)肩部疼痛:起初時肩部呈陣發性疼痛,多數為慢性發作,以後疼痛逐漸加劇或頓痛,或刀割樣痛,且呈持續性,氣候變化或勞累後,常使疼痛加重,疼痛可向頸項及上肢(特別是肘部)擴散,當肩部偶然受到碰撞或牽拉時,常可引起撕裂樣劇痛,肩痛晝輕夜重為本病一大特點,多數患者常訴說後半夜痛醒,不能成寐,尤其不能向患側側卧,此種情況因血虛而致者更為明顯;若因受寒而致痛者,則對氣候變化特別敏感。(2)肩關節活動受限:肩關節向各方向活動均可受限,以外展、上舉、內外旋更為明顯,隨著病情進展,由於長期廢用引起關節囊及肩周軟組織的粘連,肌力逐漸下降,加上喙肱韌帶固定於縮短的內旋位等因素,使肩關節各方向的主動和被動活動均受限,當肩關節外展時出現典型的「扛肩」現象,特別是梳頭、穿衣、洗臉、叉腰等動作均難以完成,嚴重時肘關節功能也可受影響,屈肘時手不能摸到同側肩部,尤其在手臂後伸時不能完成屈肘動作。(3)怕冷:患肩怕冷,不少患者終年用棉墊包肩,即使在暑天,肩部也不敢吹風。(4)壓痛:多數患者在肩關節周圍可觸到明顯的壓痛點,壓痛點多在肱二頭肌長頭腱溝。肩峰下滑囊、喙突、岡上肌附著點等處。(5)肌肉痙攣與萎縮:三角肌、岡上肌等肩周圍肌肉早期可出現痙攣,晚期可發生廢用性肌萎縮,出現肩峰突起,上舉不便,後彎不利等典型症狀,此時疼痛症狀反而減輕。三角肌有輕度萎縮,斜方肌痙攣。崗上肌腱、肱二頭肌長、短頭肌腱及三角肌前、後緣均可有明顯壓痛。肩關節以外展、外旋、後伸受限最明顯,少數人內收、內旋亦受限,但前屈受限較少。(6)X線及化驗室檢查:常規攝片,大多正常,後期部分患者可見骨質疏鬆,但無骨質破壞,可在肩峰下見到鈣化陰影。實驗室檢查多正常。年齡較大或病程較長者,X線平片可見到肩部骨質疏鬆,或崗上肌腱、肩峰下滑囊鈣化征。理療 選用超短波等高頻電磁療法,每日1次,10天為1療程。可起到消炎、鎮痛、解痙、改善血液循環、鬆弛肌肉的作用。6、功能鍛煉 功能鍛煉對肩周炎的患者來說十分重要。「醫三分練七分」,應 鼓勵患者多做肩關節的運動,特別是適當做大幅度的運動,對預防肩關節的粘連,肩部軟組織的拘緊、攣縮,大有好處。
4、肩膀韌帶鬆弛
去看醫生 最好找這方面的專家
求採納
5、肩膀痛是怎麼回事?
肩膀疼痛,和頸椎有很直接的關系
頸椎病的特徵是 :頸部僵硬、不舒服、疼痛、有酸脹感,以及脖子活動不靈活
轉動脖子時,有咔咔響的聲音,不進行調理,進行下去會頸椎增生
由於頸椎病局部的症狀輕,有些人甚至根本無頸部症狀;許多頸椎病患者表現為其它系統疾病的症狀,很容易就與其它疾病
經常的久坐不動,總使頸椎、肩膀保持一個姿勢不動,造成的頸椎病(有很多人不知道自己已經有頸椎病了),
當有頸椎病時:神經根受到刺激或壓迫後會有這些症狀 :
頸部、肩部、或胸部疼痛或麻木,不及時的治療、頸椎病就進一步加重,會有持續性或陣發性並向肩部、上肢、胳膊、及手指放射傳導,可以伴有針刺樣(針刺痛)或過電樣串麻感、麻痛、酸痛、脹痛和蟻爬麻感,當頸部活動或咳嗽、打噴嚏或用力稍大時疼痛及串麻感可加重
頸椎病加重時也可以有上肢肌肉萎縮、發沉、酸痛無力、動作不靈活等現象,在夜間頸肩部及上肢可能痛得更厲害,可以翻來覆去睡不著。
由於頸脊髓受到刺激壓迫後,使脊髓血液供應不足,可以促使多個部位(肩膀、胳膊、和手指)的發麻。
再嚴重的話,會繼續向下、向腰部蔓延:腰部酸痛、腰無力、腰膝酸軟等
向臀部:坐骨神經痛、不敢久坐、有麻痛感,睡覺時明顯
向腿部和小腿蔓延:腿部有發麻現象,活動後症狀會減輕些
向足部:足部怕涼,怕冷、會導致末梢神經循環差
如果經過你稍微的活動後,血液循環的快些了,症狀會有所減輕,因為壓迫頸椎病會壓迫神經血管,使血脈不通暢、是經絡受阻的緣故
以下是緩解、治療頸椎、和肩部疼痛的鍛煉方法:
頸椎病還與睡眠的不良姿勢有關:(總睡過高、過硬的枕頭),因其持續時間長,會造成椎旁肌肉、韌帶及關節的失調,加速頸椎退變。
枕頭與睡眠:枕頭中央應略凹進,高度為12—16cm,頸部應枕在枕頭上,不能懸空,使頭部保持略後仰。習慣側卧位者,應將使枕頭與肩同高。睡覺時,不要躺著看書,也不要長時間將雙手放在頭上方。
頸椎病與學習、工作的姿勢不當有關 :處於坐位,尤其是低頭工作的,雖工作量不大,強度不高,但頸椎病發病率很高。(比如:長時間的上網,打字、生活中長時間打麻將,看電視也可以造成頸椎病。)
不適當的體育鍛煉:超過頸部耐量的活動或運動,可加重頸椎負荷
無論是睡眠、休息.還是生活、學習、工作,甚至日常一些動作,都要保持良好的習慣,時刻不忘頸椎的保護。同時加強頸肌的鍛煉
告訴你緩解頸椎病的方法:
平時要注意少低頭,工作一兩個小時至少休息一次,休息時頭向後仰,或平卧,讓頸椎得到休息。頸椎病患者要注意不要來回突然的猛然的轉頭,更不能旋轉頸椎,使勁斜搬按摩頸部
多坐聳肩、和擴胸動作:對頸椎病造成的肩膀、後背、胳膊、和手部麻痛有非常好的效果
多游泳。因為游泳的時候頭總是向上抬,頸部肌肉、肩部、背肌、胸肌、腰肌都得到鍛煉,而且人在水中沒有任何負擔,也不會對椎間盤造成任何的損傷
也可以在家,做旱地游泳的動作(假的游泳),做各種游泳的姿勢:(自由泳、仰泳、蛙泳、蝶泳)
做用下巴向前的畫圈動作(就像,鵝探頸的姿勢)
需要注意的是:在做頸椎部的運動時,速度千萬不能過快、過猛,一定要緩慢的進行
還可以做:雙手十指互相交叉,放到腦後,雙手向前方使勁,頭部頸部向後用力,可以使頸部、肩膀減少僵硬、麻痛、酸痛的症狀
休息時,經常的用熱水袋,敷在脖子下面,熱敷對緩解頸椎病的效果很好
放風箏:放風箏時,挺胸抬頭,左顧右盼,可以保持頸椎、脊柱的肌張力,有利於增強骨質代謝,既不損傷椎體,又可預防椎骨和韌帶的退化。
做頸椎部體操的方法 :
1. 基本姿勢:每次做各項訓練動作前,先自然站立,雙目平視,雙腳略分開,與肩同寬,雙手自然下垂。全身放鬆。
2. 前俯後仰:雙手叉腰,先抬頭後仰,同時吸氣,雙眼望天,停留片刻;然後緩慢向前胸部位低頭,同時呼氣,雙眼看地。做此動作時,要閉口,使下頜盡量緊貼前胸,停留片刻後,再上下反復做4次。
3. 左右旋轉:雙手叉腰,先將頭部緩慢轉向左側,同時吸氣於胸,讓右側頸部伸直後,停留片刻,再緩慢轉向右側,同時呼氣,讓左邊頸部伸直後,停留片刻。這樣反復交替做4次。
4. 提肩縮頸:做操前,先自然站立,雙目平視,雙腳略分開,與肩平行,雙手自然下垂。動作時雙肩慢慢提起,頸部盡量往下縮,停留片刻後,雙肩慢慢放鬆地放下,頭頸自然伸出,還原自然,然後再將雙肩用力往下沉,頭頸部向上拔伸,停留片刻後,雙肩放鬆,並自然呼氣。
5. 左右擺動:做操前,先自然站立,雙目平視,雙腳略分開,與肩平行,雙手叉腰。動作時頭部緩緩向左側傾斜,使左耳貼於左肩,停留片刻後,頭部返回中位;然後再向右肩傾斜,同樣右耳要貼近右肩,停留片刻後,再回到中位。這樣左右擺動反復做4次
以下這些是肩部的運動
按摩肩膀的方法:
穴位按摩 :按摩手三里。用左手拇指腹按住右手三里穴 ,揉動 1分鍾 ,換左手 ,每日 3次。按摩印堂穴。用食、拇指按住該穴 ,旋轉揉動 ,每次 1分鍾 ,每日 3次。
捏壓患處 :用右手拇、食指捏住壓痛點 ,用力深壓 ,並向前後左右揉動 1分鍾 ,然後用同樣的方法捏右肩。每日 2次
肩部鍛煉方法:
一 、屈肘甩手 患者背部靠牆站立,或仰卧在床上,上臂貼身、屈肘,以肘點作為支點,進行外旋活動。
二 、手指爬牆 患者面對牆壁站立,用患側手指沿牆緩緩向上爬動,使上肢盡量高舉,到最大限度,在牆上作一記號,然後再徐徐向下回原處,反復進行,逐漸增加高度。
三 、體後拉手 患者自然站立,在患側上肢內旋並向後伸的姿勢下,健側手拉患側手或腕部,逐步拉向健側並向上牽拉。
四 、展臂站立 患者上肢自然下垂,雙臂伸直,手心向下緩緩外展,向上用力抬起,到最大限度後停10分鍾,然後回原處,反復進行。
五 、後伸摸棘 患者自然站立,在患側上肢內旋並向後伸的姿勢下,屈肘、屈腕,中指指腹觸摸脊柱棘突,由下逐漸向上至最大限度後呆住不動,2分鍾後再緩緩向下回原處,反復進行,逐漸增加高度。
六 、梳頭 患者站立或仰卧均可,患側肘屈曲,前臂向前向上並旋前(掌心向上),盡量用肘部擦額部,即擦汗動作。
七 、頭枕雙手 患者仰卧位,兩手十指交叉,掌心向上,放在頭後部(枕部),先使兩肘盡量內收,然後再盡量外展。
八 、旋肩 患者站立,患肢自然下垂,肘部伸直,患臂由前向上向後劃圈,幅度由小到大,反復數遍。
以上幾種動作不必每次都做完,可根據你的具體情況選擇交替鍛煉,每天3—5次,一般每個動作做30次左右,多者不限,只要持之以恆
多揉、多按摩頸部和肩部肌肉,按摩大椎穴、肩井穴、風池穴、百會穴、腦戶穴、中府穴、雲門穴等,對你爸的肩膀疼痛非常好的效果
睡前泡手、泡腳(水溫不能太燙),沒事多搓搓手,多跺跺腳,可以促進身體血液循環,對治療肩膀痛有輔助的療效,還有非常好的促進睡眠作用
要減少久躺久坐的壞習慣、多運動(久躺、久坐都會傷及頸椎、肩膀、腰椎)
注意風濕:根據季節,適時的添加衣服、保暖好頸部和肩膀,防止受寒、受風
在平時的坐姿上,盡量的常做到挺胸收腹,坐姿挺拔,(這個姿勢一般人,很難持續下去,可以坐直一會兒、歇一會,在做,再休息)
6、肩膀酸痛是怎麼回事
6個月前肩部有隱痛,打乒乓球後,痛感加重。最近一周睡覺時也感到肩膀不適,然後發展到有酸脹感,並有筋連到頸部酸痛。坐久了,就難受。 航空總醫院骨科張智海:肩周炎的可能性最大。 以肩部逐漸產生疼痛 ,夜間為甚,逐漸加重,肩關節活動功能受限而且日益加重,致一定某種程度後逐漸緩解,直至最後完全復原為主要表現的肩關節囊及其周圍韌帶、肌腱和滑囊的慢性特異性炎症。肩周炎是以肩關節疼 痛和活動不便為主要症狀的常見病症。本病的好發年齡在50歲左右,女性發病率略高於男性,多見於體力勞動者。如得不到有效的治療,有可能嚴重影響肩關節的 功能活動。據臨床觀察,醫院常用葯合盛堂宗予以治療,本病早期肩關節呈陣發性疼痛,常因天氣變化及勞累而誘發,以後逐漸發展為持續性疼痛,並逐漸加重,晝 輕夜重,肩關節向各個方向的主動和被動活動均受限。肩部受到牽拉時,可引起劇烈疼痛。肩關節可有廣泛壓痛,並向頸部及肘部放射,還可出現不同程度的三角肌的萎縮。本病女性多於男性,左側多於右側,亦可兩側先後發病。多為中、老年患病。 逐漸出現肩部某一處肩周炎痛, 與動作、姿勢有明顯關系。隨病程延長,疼痛范圍擴大,並牽涉到上臂中段,同時伴肩關節活動受限。如欲增大活動范圍,則有劇烈銳痛發生。嚴重時患肢不能梳 頭、洗面和扣腰帶。夜間因翻身移動肩部而痛醒。病人初期尚能指出疼痛點,後期范圍擴大,感覺疼痛來於肱骨。肩周炎的患者主要有以下的一些表現: (1)肩部疼痛:起初時肩部呈陣發性疼痛,多數為慢性發作,以後疼痛逐漸加劇或頓痛,或刀割樣 痛,且呈持續性,氣候變化或勞累後,常使疼痛加重,疼痛可向頸項及上肢(特別是肘部)擴散,當肩部偶然受到碰撞或牽拉時,常可引起撕裂樣劇痛,肩痛晝輕夜 重為本病一大特點,多數患者常訴說後半夜痛醒,不能成寐,尤其不能向患側側卧,此種情況因血虛而致者更為明顯;若因受寒而致痛者,則對氣候變化特別敏感。 (2)肩關節活動受限:肩關節向各方向活動均可受限,以外展、上舉、內外旋更為明顯,隨著病情 進展,由於長期廢用引起關節囊及肩周軟組織的粘連,肌力逐漸下降,加上喙肱韌帶固定於縮短的內旋位等因素,使肩關節各方向的主動和被動活動均受限,當肩關 節外展時出現典型的「扛肩」現象,特別是梳頭、穿衣、洗臉、叉腰等動作均難以完成,嚴重時肘關節功能也可受影響,屈肘時手不能摸到同側肩部,尤其在手臂後 伸時不能完成屈肘動作。 (3)怕冷:患肩怕冷,不少患者終年用棉墊包肩,即使在暑天,肩部也不敢吹風。 (4)壓痛:多數患者在肩關節周圍可觸到明顯的壓痛點,壓痛點多在肱二頭肌長頭腱溝。肩峰下滑囊、喙突、岡上肌附著點等處。 (5)肌肉痙攣與萎縮:三角肌、岡上肌等肩周圍肌肉早期可出現痙攣,晚期可發生廢用性肌萎縮, 出現肩峰突起,上舉不便,後彎不利等典型症狀,此時疼痛症狀反而減輕。三角肌有輕度萎縮,斜方肌痙攣。崗上肌腱、肱二頭肌長、短頭肌腱及三角肌前、後緣均 可有明顯壓痛。肩關節以外展、外旋、後伸受限最明顯,少數人內收、內旋亦受限,但前屈受限較少。 (6)X線及化驗室檢查:常規攝片,大多正常,後期部分患者可見骨質疏鬆 ,但無骨質破壞,可在肩峰下見到鈣化陰影。實驗室檢查多正常。年齡較大或病程較長者,X線平片可見到肩部骨質疏鬆,或崗上肌腱、肩峰下滑囊鈣化征。理療 選用超短波等高頻電磁療法,每日1次,10天為1療程。可起到消炎、鎮痛、解痙、改善血液循環、鬆弛肌肉的作用。 6、功能鍛煉 功能鍛煉對肩周炎的患者來說十分重要。「醫三分練七分」,應 鼓勵患者多做肩關節的運動,特別是適當做大幅度的運動,對預防肩關節的粘連,肩部軟組織的拘緊、攣縮,大有好處。
7、韌帶鬆弛是什麼症狀
全身性韌帶鬆弛症,也叫良性關節過度活動症,主要的表現就是全身各個關節的活動度超出正常范圍。當然通過長時間的努力訓練,常人也可以擁有超常的柔韌性,而關節的韌帶拉傷處理不當時,也會導致活動度增大或異常活動。但這種病症的患者由於韌帶的結構發育異常,全身所有的關節周圍韌帶的保護作用都會減弱,從而導致關節活動度明顯增大。
不過,診斷為全身性韌帶鬆弛症的人也不用太擔心,一般情況下,如果不合並明顯的運動系統畸形和障礙,它不會對身體直接造成明顯的損害,不需要特殊的治療。
但這種病還是會有一些潛在的危害:由於韌帶較松,所以在用力時,關節容易超過正常角度,肌肉韌帶容易受傷;據目前研究的結果表明,全身性韌帶鬆弛症患者出現背痛、落枕或是關節痛的幾率大於常人。老年時容易患骨性關節炎;有些人的骨盆腔或是腹部肌肉的支持力會減少造成內臟脫垂;極少數患者在心臟方面有可能合並二尖瓣脫垂;在小孩子身上的表現可能是動作發展稍慢,手比較不靈巧,協調性、平衡感差,扁平足等,有些比較明顯的會導致膝關節的不穩,髕骨習慣性脫位等。
對於這類人群,不需去減少關節活動角度,但是要加強肌肉力量及耐力,來彌補一部分關節在活動時的穩定性。練習瑜伽和普拉提時,要更加註意核心的穩定和肩帶、盆帶的穩定性練習,避免關節超伸;小孩子可以使用較粗的筆或是握筆器來改善拿筆的姿勢,防止手指關節的變形;如有扁平足可以用鞋墊及矯形墊。並且注意採取正確的站姿、坐姿和走路姿態。如果合並其他先天異常,導致髕骨習慣性脫位等情況,需要手術治療。
8、有幾次晚上睡覺時肩膀頸部酸痛無比,醒來後坐起來或站起來酸痛一會兒就會明顯減輕,只要一睡下症狀立刻加
可能落枕
落枕是指人在睡覺或外傷後突感頸部肌肉疼痛,尤以頭頸部轉動時更甚,引起落枕的原因有:
①睡眠時頭頸姿勢不當;
②枕頭墊得過高、軟硬不當或高低不平;
③頸部外傷;
④頸部受風著涼;
⑤如為頸椎病引起,可反復「落枕」。
前四種只要去除病因就可緩解。
家人可幫助落枕者進行按摩、熱敷以減輕痛苦:
(1)按摩:立落枕者身後,用一指輕按頸部,找出最痛點,然後用一拇指從該側頸上方開始,直到肩背部為止,依次按摩,對最痛點用力按摩,直至感明顯酸脹即表示力量已夠,如此反復按摩2~3遍,再以空心拳輕叩按摩過的部位,重復2~3遍。重復上述按摩與輕叩,可迅速使痙攣的頸肌鬆弛而止痛。
(2)熱敷:採用熱水袋、電熱手爐、熱毛巾及紅外線燈泡照射均可起到止痛作用。必須注意防止燙傷。
(3)選用正紅花油、甘村山風濕油、雲香精等,痛處擦揉,每天2~3次,有一定效果。
(4)傷濕止痛膏、膨香止痛音外貼頸部痛處,每天更換一次,止痛效果較理想,但病人自感貼膏後頸部活動受到一定限制,孕婦忌用。
(5)耳針:耳針埋穴於頸、枕區,以食指尖按壓上述耳穴5~10分鍾,或以食指端按摩上述耳穴。
(6)針刺:不能前後俯仰者,取大抒、京骨穴、昆侖穴;不能左右回顧者,取肩外俞、後溪、風池穴。一般可取懸鍾穴,位於足外洞上三寸,針4~5分,灸3~7壯,亦可按摩此穴,每次15分鍾。
(7)口服去痛片1片,有臨時止痛之效。
(8)改變睡眠姿勢,調整枕頭高低,自己扭動脖子。
(9)如為頸椎病引起,在體療科醫師指導下,進行家庭自我頸椎牽引療法。
(10)落枕嚴重者,局部注射025%奴夫卡因10毫升,止痛效果明顯。
另外提供按摩治療法:
①將左手或右手中、食、無名指並攏,在頸部疼痛處尋找壓痛點(多在胸鎖乳突肌、斜方肌等處),由輕到重按揉5分鍾左右。可左右手交替進行。
②用小魚際由肩頸部從上到下,從下到上輕快迅速擊打兩分鍾左右。
③用拇指和食指拿捏左右風池穴、肩井穴1-2分鍾。
④以拇指或食指點按落枕穴(手背第2、3掌骨間,指掌關節後5分處),待有酸張感覺時再持續2-3分鍾。
⑤最後進行頭頸部前屈、後仰、左右側偏及旋轉等活動,此動作應緩慢進行,切不可用力過猛。
〖落枕〗
368.治落枕按摩法
本人由於睡姿不好或受冷風吹等,時有落枕發生,頸、肩部劇痛,工作不便,多次去醫院治療,後看按摩書,講到落枕治療之法,各書不一,歸納起來是按摩天牖、風池、啞門、天柱、肩中俞、肩並、秉風,或乳突、發後、手三里等。經我實踐,腫下是最佳穴位。用指壓法指壓,手到病除。如再配以上述穴位,療效更為理想。遇到有人落枕,多次使用此法,效果亦佳。 張海如
369;防治脖子痛的簡易保健操
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某些不良習慣是造成脖子和肩膀酸痛的原因,如打字或計算機終端工作、經常進行長時間的閱讀或長時間打麻將牌。頸部肌肉長期受這些習慣的影響,會使頭部向前突出破壞正常的姿勢而引起脖子痛。下面介紹一套簡單的肩頸保健操,動作應輕柔,呼吸自然,每個動作可重復3至5次:
①先作緩慢的深呼吸,頭向左轉眼看左肩,再向右轉眼看右肩;然後使下巴前後伸縮以鬆弛頸肌。
②兩肩向耳都聳起,挺直背脊,然後使兩肩盡可能地下垂。
③兩肩分別作圓周活動,先抬肩向前轉動,再向後轉動。
④坐著將雙手平放在大腿上,下巴慢慢垂到胸部,然後使頭從左至右再從右到左轉圈,深吸氣大聲呼氣,使頭頸部在緩慢的轉動中感到舒暢。如出現劈啪聲不必擔心,那隻是肌健或韌帶在伸展時擦過骨頭的聲音。
⑤將頭偏向左肩,左手越過頭頂放在頭的右邊,另一隻手放在右肩上;然後非常輕柔地試將頭向左拉;再將頭偏向右肩,做同樣的動作。如果感到手的壓力過大,可以簡單地將部劇痛,工作不便,多次去醫院治療。後看按摩書,講到落枕治療之法,各書不一,歸納起來是按摩天牖、天池、啞門、天檸、肩中俞、肩井、秉風,或乳突、發後、手三里等。經我實踐,胛下是最佳穴位。用指壓法指壓,手到病除。如再配以上述穴位,療效更為理想。遇到有人落枕,多次使用此法,效果亦佳。張海如
369.防治脖子瘤的簡易保健操
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某些不良習慣是造成脖子和肩膀酸痛的原因,如打字或計算機終端工作、經常進行長時間的閱讀或長時間打麻將牌。頸部肌肉長期受這些習慣的影響,會使頭部向前突出破壞正常的姿勢而引起脖於痛。下面介紹一套簡單的肩頸保健操,動作應輕柔,呼吸自然,每個動作可重復3至5次:
①先作緩慢的深呼吸,頭向左轉眼看左肩,再向右轉眼看右肩;然後使下巴前後伸縮以鬆弛頸肌。
②兩肩向耳部聳起,挺直背脊,然後使兩肩盡可能地下垂。
③兩肩分別作圓周活動,先抬肩向前轉動,再向後轉動。
④坐著將雙手平放在大腿上,下巴慢慢垂到胸部,然後使頭從左全右再從右到左轉圈,深吸氣大聲呼氣,使頭頸部在緩慢的轉動中感到舒暢。如出現劈啪聲不必擔心,那隻是肌健或韌帶在伸展時擦過骨頭的聲音。
⑤將頭偏向左肩,左手越過頭頂放在頭的右邊,另一隻手放在右肩上;然後非常輕柔地試將頭向左拉;再將頭偏向右肩,做同樣的動作。如果感到手的壓力過大,可以簡單地將頭輪流向左右歪斜。
⑤將頭往下縮,兩手十指交叉放在頭頂上,使下巴向兩肩左右來回作半圓活動,但不要真將頭向下壓。
⑤活動至此,可以逐步做一些站著的練習。站立收縮腹部,舉起雙臂作想像的爬繩運動,兩臂輪流像真的一樣做向上抓繩動作。
③兩臂輪流前後繞圈揮動,想像棒球運動員的投球動作,先按順時針方向,再逆向揮動。
③回到坐的姿勢,將右手貼在右邊臉上,當頭向右轉動時,用手給臉部加點阻力,數兩下然後向左做重復的動作。頭向每邊偏轉時,幅度要盡可能的大一些。
①結束動作是,將手按在脖子背後、頭發與頭皮結合線的上邊,然後從上向下按摩,或者用雙手的食指和中指分別壓在脖子後面兩邊,自上而下按摩至肩部。
241.防治落枕一法
我過去常常落枕,要兩三天才好。一老人告我一法,從心向下,聳肩縮頸,然後脖子慢慢轉到左邊看到肩,再從左邊慢慢轉到右邊,再轉回到左邊依次做七八次就行了。一下不能做七八次,可以少做,每天堅持活動一次。 黎 英
420.腳枕「枕頭」治抽筋
去年入冬,我每晚入睡後因腳趾抽筋常疼醒,迫不得已下床沿床邊走一走才能入睡。一次,我把雙腳放在被摞上便睡著了,一晚上也沒抽筋,我留意後,每晚睡覺時在腳下墊一「枕頭」,一年來,竟沒有抽筋現象發生。 牛金玉
421;醋敷法治落枕
取食醋100克,加熱至不燙手為宜,然後用紗布蘸熱醋在頸背痛處熱敷,可用兩塊紗布輪換進行,痛處保持濕熱感,同時活動頸部,每次20分鍾,每日2至3次,兩日內可治癒。
9、年輕人肩部疼痛是怎麼回事
肩周炎又稱肩關節組織炎,這是肩周肌肉、肌腱、滑囊和關節囊等軟組織的慢性炎症,50歲左右的人比較常見。但辦公室的工作人員由於長期伏案工作,肩部的肌肉韌帶處在緊張狀態,故50歲以下人中也不少見。中醫認為本病由肩部感受風寒所致,又因患病後胸肩關節僵硬,活動受限,好像凍結了一樣,所以稱「凍結肩」、「肩凝症」。
肩關節是人體全身各關節中活動范圍最大的關節。其關節囊較松馳,關節的穩定性大部分靠關節周圍的肌肉、肌健和韌帶的力量來維持。由於肌腱本身的血液供應較差,而且隨著年齡的增長而發生退行性改變,加之肩關節在生活中活動比較頻繁,周圍軟組織經常受到來自各方面的磨擦擠壓,故而易發生慢性勞損。
1.臨床表現
肩周炎的發病特點為慢性過程。初期為炎症期,肩部疼痛難忍,尤以夜間為甚。睡覺時常因肩怕壓而特定卧位,翻身困難,疼痛不止,不能入睡。如果初期治療不當,將逐漸發展為肩關節活動受限,不能上舉,呈凍結狀。常影響日常生活,吃飯穿衣,洗臉梳頭均感困難。嚴重時生活不能自理,肩臂局部肌肉也會萎縮,患者極為痛苦。
2.治療方法
中葯治療:肩周炎初期,中成葯可選用木瓜丸、小活絡丹、國公酒治療。湯葯可選用經驗方:柴胡10g,當歸10g,白芍10g,陳皮10g,清半夏10g,羌活10g,桔梗10g,白芥子10g,黑附片10g,秦艽10g,茯苓10g。以白酒作引,水煎服,每日2次,飯後服。
肩周炎後期,中成葯可選用大活絡丹、舒經活絡丸、五加皮酒治療。湯葯可選用經驗方:當歸30g,丹參30g,桂枝15g,透骨草30g,羌活18g,生地黃30g,香附10g,草烏9g,忍冬藤40g,桑枝20g。水煎服,每日2次。
3.功能鍛煉
目前,對肩周炎的治療,多數學者認為,服用止痛葯物只能治標,暫時緩解症狀,停葯後多數會復發。而運用手術松解方法治療,術後容易引起粘連。所以採用中醫的手法治療被認為是較佳方案,若患者能堅持功能鍛煉,預後相當不錯。
下面介紹肩周炎的八種自我防治動作供你參考:
(1)屈肘甩手 患者背部靠牆站立,或仰卧在床上,上臂貼身、屈肘,以肘點作為支點,進行外旋活動。
(2)手指爬牆 患者面對牆壁站立,用患側手指沿牆緩緩向上爬動,使上肢盡量高舉,到最大限度,在牆上作一記號,然後再徐徐向下回原處,反復進行,逐漸增加高度。
(3)體後拉手 患者自然站立,在患側上肢內旋並向後伸的姿勢下,健側手拉患側手或腕部,逐步拉向健側並向上牽拉。
(4)展臂站立 患者上肢自然下垂,雙臂伸直,手心向下緩緩外展,向上用力抬起,到最大限度後停10分鍾,然後回原處,反復進行。
(5)後伸摸棘 患者自然站立,在患側上肢內旋並向後伸的姿勢下,屈肘、屈腕,中指指腹觸摸脊柱棘突,由下逐漸向上至最大限度後呆住不動,2分鍾後再緩緩向下回原處,反復進行,逐漸增加高度。
(6)梳頭 患者站立或仰卧均可,患側肘屈曲,前臂向前向上並旋前(掌心向上),盡量用肘部擦額部,即擦汗動作。
(7)頭枕雙手 患者仰卧位,兩手十指交叉,掌心向上,放在頭後部(枕部),先使兩肘盡量內收,然後再盡量外展。
(8)旋肩 患者站立,患肢自然下垂,肘部伸直,患臂由前向上向後劃圈,幅度由小到大,反復數遍。
請患者注意,以上八種動作不必每次都做完,可以根據個人的具體情況選擇交替鍛煉,每天3—5次,一般每個動作做30次左右,多者不限,只要持之以恆,對肩周炎的防治會大有益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