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全身關節咔咔響,好嚇人,怎麼辦
鍛煉時關節發響有兩種可能。一種是關節正常活動而產生響聲,沒有疼痛的感覺。另一種是由於關節本身或它的周圍組織有病變而發生音響,絕大多數伴有疼痛的感覺。屬生理性的關節發響是關節正常活動產生的對身體無害,多見於初練者和關節周圍肌肉力量薄弱的人,隨著健身鍛煉水平的提高,肌肉力量增強,韌帶加固,動作協調,這種音響就會減輕。而屬病理性的關節發響如有「彈響」、「卡住」和疼痛的感覺時,則應在鍛煉前充分做好發響關節的准備活動,並在鍛煉後做好局部按摩和熱敷,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環,防止關節內外的組織過度增長。關節彈響有生理性和病理性之分,大多數關節彈響屬於生理性,發出響聲的同時不會引起身體其他部位的不適,對身體危害不大,不需要特別處理,也不必為此惴惴不安。但有一部分人在關節彈響的時候,還會伴有酸疼、腫脹等不舒服的感覺,這時可能就預示著關節出現問題了。臨床上比較常見的病有半月板損傷、髕股關節骨關節病等,這種病理性彈響在膝、踝、髖、肩關節中都比較常見。
判斷關節響是否暗藏著健康問題,還和年齡有很大關系。一般來說,年輕人出現關節響以生理性的原因為主,除非有外傷;而年紀大的人一旦出現,則更多的要考慮局部是否有病變,比如韌帶勞損、骨刺等。這種情況下,要盡早到正規醫院檢查,找出真正原因,積極對症進行葯物治療、局部理療或其他物理治療,否則會引起嚴重後果。比如半月板損傷如不及時治療,會加重對軟骨的磨損,而軟骨受損則是不可逆的,會給病人行走帶來不便,甚至導致終身遺憾。
2、學跆拳道在搬腿時,胯部韌帶咔嚓一聲就響啦,
有時候搬腿格拉響是正常的, 在做這些的時候,前面必須做好熱身活動,比如跑步、踢腿(就是左右一次,抬到肩膀一樣高),然後是青蛙式的。。。 必須把腿部的韌zd帶弄開,放輕松,再劈叉,這樣會很好的。。。 如果是大腿內部那裡疼的話,就是韌帶拉傷啦, 你不想休息。。帶點萬精油什麼擦擦,前專提是要擦得熱乎乎的。。其次多揉揉。。如果你要參加比賽,也免不了要練習打實戰。。 打完比賽必屬須得去看看的 反正自己注意點哦,身體重要, 這也是我親身經歷。。嘿嘿 好了 望採納哦···
3、身體的關節會發出咔咔的響聲是怎麼回事
1.關節內有氣滑液。一般響一下就不響了,起到潤滑的降低損傷的作用
2.關節移位:當我們移動關節時,肌腱韌帶移位。當肌腱韌帶回復到原來的位置時你有時就會聽到嗝嗝響。這種情形以膝關節和足踝為多。
3.關節炎造成的粗慥關節接觸面:關節炎會破壞關節間的軟骨組織,造成關節接觸面不再平滑。這種狀況下,關節磨擦就會產生響聲。
像你胳膊應該是韌帶響,我作俯卧撐也會響。腳上響也很正常。
如果你運動開始出現疼痛最好去看看,不過運動要適量,太重會損傷韌帶組織,引發關節炎。
4、十字交叉韌帶手術一年後嗯膝蓋裡面咔咔有響聲是怎麼
建議醫院復查關節核磁檢查,考慮不排除創傷導致骨關節炎症可能。
5、身體總是咔咔的響是怎麼回事?
運動時常能聽到有人發出「嘎嘎」的聲響,比如蹲起時膝關節有響音,走路時髖關節發出輕輕的「嘎嘎」聲,轉脖子頸椎有聲音,攥手指聽到手指有聲音……這些聲音人們通常稱之為「彈響」。
一般來說,僅有彈響、外表不紅不腫,也不感到疼痛,不伴有活動障礙者屬於生理性彈響,不需要特別處理,也不必為此過於惶恐不安。
關節活動時,關節面之間、軟骨墊與關節面之間、肌腱和關節囊之間等,總會發生摩擦而發出聲音。在大部分人身上,這種聲響不明顯,而在有些人身上則聽起來比較清楚。特別是那些久坐的人,關節間產生的潤滑液少,加大了關節摩擦的損耗,更容易聽到彈響了。
當伴有疼痛或關節活動受限時,需要到醫院就診,以確定是否是關節錯位或關節受損。像教師、編輯、秘書、電腦錄入員等這些常年伏案工作的人時常會抱怨頸椎「彈響」,彈響的出現恰恰在提醒人們不要同一姿勢維持過久,而要多加鍛煉。最好15-30分鍾稍微起來活動一下。
6、膝關節走路會有咔咔的聲音,但是不疼,去醫院做了磁共振,說是有少量積液。怎麼辦
膝關節走路會有咔咔的聲音,但是不疼,去醫院做了磁共振,說是有少量積液。去了醫院治療當然是聽醫生怎麼說咯。配合治療就好了。
7、膝蓋咔咔的響是怎麼回事?
解密起身時膝蓋響的原因
1. 生理彈響
生理彈響是下蹲一次就不響且不會連續發生的自然反應,具有解痙活絡和舒展壓力的的作用。
2. 半月板損傷
半月板位於脛骨平台內外兩側的關節面,呈外厚內薄狀,具有增強穩定性和緩沖壓力的作用,當半月板受損就產生咔咔響聲,聲音清脆且發生頻率高,如果不及時治療會損傷關節軟骨並誘發骨性關節炎。
3.骨關節炎
骨關節炎會增加關節之間的摩擦力,當做下蹲或起立動作時就會有咔咔的聲音,有時伴有疼痛感。
4.骨膜炎
如果膝蓋受過傷且沒有得到及時的治療或者膝蓋未完全康復,膝關節部位會有滑膜增生的問題,滑膜一旦卡在關節裡面就會產生聲響。
5. 髕骨軟化症
髕骨軟骨面受到慢性損傷就會使膝蓋軟骨和股骨髁軟骨產生腫脹、龜裂破碎和侵蝕脫落的症狀,最終誘發髕骨軟骨軟化症。膝關節活動就會有聲響,並伴有腫痛的不適,髕骨軟骨面磨損得越嚴重,發出的異常彈響就越明顯。
6.關節游離體
膝蓋存在游離體會使膝蓋產生彈響,聲響小而不規律,發生的位置不固定。
7.韌帶損傷
膝關節的十字韌帶如果受損,除了會有持續性脹痛,還會發出彈響聲音,能感受到骨骼之間發生移位。
如何保護自己的膝關節?
1.做好保暖工作
膝關節一旦受寒就有血管收縮、血液循環變差等情況,繼而引發疼痛等關節炎的症狀,所以平時要給注意給膝蓋保暖,不要讓膝蓋見冷水,寒冷或潮濕季節可以適當的佩戴護膝工具。
2.及時補鈣
平時多給身體補充外源性鈣質,比如鈣片和牛奶、豆製品等鈣含量高的食物。可以增強骨密度並預防骨質疏鬆,降低關節炎的發生率,另外可以通過多曬太陽的方式補充維生素D,進而促進鈣質的吸收利用。
3.控制體重
將體重控制在合理范圍能降低膝蓋軟骨的磨損程度,避免身材肥胖加重膝關節的負擔和壓力。
4.適當運動
久坐不動會抑制下肢血液循環並使關節潤滑液的分泌減少,還會使膝關節基本功能退化。建議適當的參加體育鍛煉,注意強度要適中且應量力而行,做好准備運動可以避免膝關節受損。
健康的膝關節是正常走路的前提,大家一定要好好愛惜自己的膝關節,膝關節有不適的時候也要積極地治療。
8、我在攀爬一個高1.5米的設備的時候,右手拉住鐵柱,閃了一下力氣,手臂拉傷,有咔咔聲,我想問是我的韌帶拉傷嗎
可以說不是百韌帶拉傷(韌帶拉傷不會有卡卡聲,也不會有力氣爬上去),也不是脫臼(不然度胳膊就掉下來了,不會使出力氣爬上去了),很可能是內瞬時用力過猛造成關節磨損或什麼的,別有太劇烈或太勞累活動慢慢會恢復的,沒容大事!
9、活動身體各處筋骨咔咔響的好處?
以下轉自--百度 百家號 健康雲
有沒有特別喜歡看武打片的朋友?裡面的武打動作是不是讓你看的贊不絕口?尤其是開打前演員總會先把手弄得「咔咔」響,瞬間覺得超厲害的,有沒有,讓人看的真是過癮。
武打片裡面是這樣,生活中的這些「咔咔」響也是隨處可見,久坐之後轉動身體和脖子會咔咔響、偶爾扳扳手指頭會咔咔響......就像小編長時間坐在電腦面前工作,偶爾轉動一下脖子,就「咔咔」地響,有時候還是連續發出響聲呢。那麼問題來了,這些奇奇怪怪的響聲到底是從哪來的?是骨頭出了毛病嗎?
這些身體部位的「咔咔」響其實就是關節彈響,它是指人體的關節在運動時發出的響聲。
骨頭為什麼會響?
首先骨頭響,先不要害怕。
有的人握拳骨關節都會響,這是骨頭和骨頭之間摩擦而產生的。
關節和關節之間存在著一種潤滑液,這種潤滑液有著潤滑的效果,質地和蛋液一樣,滑滑的。它的主要作用就是緩沖骨頭之間的沖擊,人不管是走路還是運動,只要一動起來,關節也會跟著動起來,這個潤滑劑就能起到緩沖的作用。關節潤滑液的主要成分是水和大量營養物質,除了潤滑,它還能將關節內部的骨質和軟骨殘骸排出。
當我們握拳或者用力的時候,關節和關節之間的縫隙會變大,但潤滑液還是一樣的量,這時候關節會產生一個低壓區域,導致氣泡的釋放,所以骨頭就會響。
骨頭響是好還是壞呢?
一般來說,關節響分為兩大類,一個是生理性關節響,一個是病理性關節響。如果是生理性關節響,只要沒有痛感,皮膚表面不紅腫,不會引起身體其他部位的不適,就不需要特別處理。
但如果彈響越來越頻繁,同時伴有疼痛或者交鎖症狀時,影響到活動了,建議及時到醫院就診,進一步評估。
當出現以下的8種關節響,就需要注意了
1、下巴
頭部後仰、下巴骨骼之間的軟骨活動會導致響聲。如果伴有疼痛,很可能是顳下頜關節功能紊亂。夜裡愛磨牙的人、頷關節撕裂的人容易出現這種情況。先看牙醫排除口腔問題,然後再尋求緩解下巴肌肉的葯物或物理療法。
2、肩膀
肩關節聲響的嚴重程度,要依據年齡來判斷。一般來說,35歲以下的人出現關節聲響,表明了關節的不穩定性,特別是當肩膀關節比較鬆散或者關節移動導致臂骨的「圓頭」脫臼,產生了聲響。這通常是肌肉損傷所致,通過物理療法在4個月內可矯正。
如果年齡在35-60歲之間,帶疼痛的聲響(特別是雙臂上舉、後拉時),很可能患了肩關節夾擠癥候群,肩膀周圍的肌腱受感染。初期可用物理療法成功治癒;後期可通過類固醇葯物注射減少感染,嚴重者還需要做手術。對於60歲以上的人來說,胳膊一動就愛出響聲,並有疼痛感,可能是關節炎所致,這時候你就需要通過X線來查原因了。
3、肘部
肘部扭動發出聲音時,如果感到不舒服,而且肘部「卡」在彎曲的姿勢,可能身體的某塊骨頭過於靈活或者關節周圍的軟骨比較散亂。胳膊肘內側發出聲響可能是尺骨神經脫位,非常容易治療,只需要簡單的手術就可以治好。
4、手指頭
當你伸開指骨關節時,裡面的保護性液體所受到的壓力改變,氣泡被釋放、破裂,產生響聲。指關節的響聲並不會帶來什麼危害。
5、臀部
有些人會經常抱怨說臀部會出現「打響指」的聲音。當支撐大腿肌肉的肥厚纖維組織轉到股骨外側時就會產生這種動靜。雖然非常痛,但這種情況可以通過伸展運動緩解。關節窩周圍的組織出現輕度撕裂,也不必太過擔心,它會自行修復。
6、膝關節
如果走路時膝關節疼痛,並發出聲響,可能是發生了軟骨撕裂。人在蹲馬步的時候膝關節會響,因為此時膝蓋承受身體7倍的力量,響聲是身體組織的自我保護。
如果膝蓋疼痛不能承受身體重量,那麼很可能是軟骨撕裂。(平時除了注意保養外,嚴重者還可能需要移植膝蓋。)如果是關節內側響動,並伴有隱痛、特別難受的感覺,很可能是關節炎。
7、腳踝
當跟腱破裂或撕裂後,就會發出聲響。通常是跟腱所承受的拉力過大的緣故。
當然,也有的時候沒有聲音,但是感覺腳後跟非常累,此時說明腳踝周圍的肌腱受損。手術是唯一的解決辦法。如果扭轉腳踝,聽到聲響,則很可能是扭傷,通常是連接骨骼的韌帶破裂所致。
如果屬於過度勞累,則不會出現聲音。無論是哪種情況,85%的扭傷和過度勞累都不用手術治療,只需要好好休息、冰敷等普通療法就行了。
8、腳趾頭
腳趾頭的響聲通常由莫爾通氏神經瘤引起。這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和跑步、走路有關。患者走路時就像踩著鵝卵石,腳趾頭出現灼熱痛。這種病需要通過專業的手段來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