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韌帶 > 髕骨下份及髕韌帶附著處損傷

髕骨下份及髕韌帶附著處損傷

發布時間:2021-07-17 02:31:29

1、髕下脂肪墊受損

你好!
髕下脂肪墊損傷是常見的運動損傷之一。根據運動損傷的特點,目前採用音頻電療加手法治療髕下脂肪墊損傷取得了很好的療效。治療方法 (1)採用上海醫療化器廠生產YL-3型音頻電療機,頻率2000Hz,鉛板電極(60cm×80cm)×2套入浸濕襯墊內,對置致於病變部位兩側,電流強度患者耐受量。時間30min,每天1次,15次為1個療程。(2)電療結束加手法按摩髕骨周圍韌帶、股四頭肌、內收肌、髂前脛束,手法輕柔為主、髕尖下及韌帶附著點用點壓彈撥。窩疼痛讓患者俯卧,手法先輕按腿肚子而後痛點點按壓。手法治療隔天1次,7次為1個療程。一般治療1~2療程。目前治療的患者中,痊癒佔61.6%,顯效佔33.3%,好轉佔5%,有效率100%。

2、髕下脂肪墊損傷的常見症狀有哪些

髕下脂肪墊位於髕骨、脛骨和股骨的縫隙之間,附著於髕骨下1/2後方及髕韌帶後方,呈近似三角形。此脂肪墊具有增加關節穩定,減少髕骨、髕韌帶與關節囊、骨關節面的摩擦及潤滑的作用。當其出現損傷時,會引發一系列症狀。患者最先出現的症狀為膝關節疼痛,活動時加重、休息後減輕,尤以下樓時加重明顯。小腿前方、足背及足尖部可出現放射痛,且第2~4拇趾的背側常有疼痛及麻木感;多數患者的膝前方疼痛可向後方放射,繼而引起腘窩酸痛不適、小腿肚酸痛、跟腱痛及足跟痛。少數患者的膝前方疼痛並不明顯,而僅表現為膝後側疼痛,或小腿肚痛,或足跟痛。損傷嚴重時,膝關節不能伸直,並伴有足尖外撇,導致患者在行走時用足底外側著地、甚至出現跛行。當患者做膝關節過伸活動或用足尖著地進行支撐時,可出現劇烈疼痛。脂肪墊受損可出現腫脹及肥大,導致膝關節活動時出現彈響聲,有時可出現關節被卡住的現象。患者膝關節活動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尤以外展、外旋時明顯。

3、髕韌帶勞損如何治療?

髕韌帶起自髕骨下端,止於脛骨上部的脛骨粗隆。其形態粗大,性質堅韌,是人體較大的韌帶之一。當髕骨上移時,通過髕韌帶牽拉小腿的脛骨使膝關節伸直,同時髕韌帶還有穩定膝關節的作用。

1.病因 由於髕骨在運動時可以發生位置的變化,特別是在屈膝時,髕韌帶與髕骨相接處可以轉折成角,因此,髕韌帶起始部所受牽拉力的方向在經常發生改變,加之這種牽拉力較大,致使髕韌帶起始部容易發生病變。在日常生活與工作中,膝關節的伸屈活動十分頻繁,病變組織得不到應有的休息,常易使病變轉為慢性,治療效果也不易鞏固。

髕韌帶受到碰撞、打擊等直接暴力時,可以造成損傷;用力猛提腿或突然伸直小腿時,髕韌帶的起始部受到突然的大力牽引,也可使髕韌帶發生損傷。急性損傷若得不到及時有效的治療,可轉為慢性。臨床上最多見的是長期、反復的牽拉使髕韌帶發生的慢性勞損性病變。

2.症狀 開始為膝部酸脹不適,以後出現持續性鈍痛。在開始活動時疼痛加重,稍活動後疼痛減輕,但過度活動後疼痛又明顯加重。上下樓梯、下蹲站立、負重行走及用力踢球等,都會使髕骨下端疼痛;半蹲位時疼痛最為明顯。重病人平日步行時也出現疼痛。病人感覺膝軟無力,走路時容易疲勞,致使肩不能挑、手不能提,更不能背負重物行走。

3.檢查 在髕骨下端髕韌帶的附麗區有明顯壓痛,觸摸時可感到該處的髕韌帶有腫脹、鈍厚的改變,令病人做半蹲位站立姿勢,會引起髕骨下端的疼痛,此為半蹲試驗陽性。在病人仰卧做伸膝動作時給予一定的阻力,如出現膝部疼痛加重,稱為伸膝抗阻試驗陽性。這些試驗均有利於本病的診斷。

4.治療

(1)休息:膝關節前、後、左、右用適當的夾板固定,以使患膝制動得到休息,這對早期、急性病變的恢復是十分必要的。

(2)簡易按摩手法:在髕韌帶起始部的病變部位上用拇指指端來回刮撥髕韌帶20~30次,然後再用力按在此處3~5min,多數病人的症狀會得到好轉或消失。但是,如果治療後病人得不到適當的休息,髕韌帶仍然不斷受到牽拉,次日症狀可再復出現。如能堅持治療並使局部制動休息,其治療效果還是相當樂觀的。

(3)針灸:在髕骨下緣正中垂直刺人,左右兩側再各施一針,針尖指向髕骨下緣中部,留針10 ~ 20min。在留針期間針尾置艾絨或葯艾條燃燒,會明顯增加針刺的療效。

(4)注射療法:用常規配伍的合劑5ml,沿髕骨下緣浸潤注射,5d注射1次,常可收到良好效果。

少數非手術治療無效者,可行髕骨後下緣髕韌帶附麗區的切痕松解術,效果滿意。

4、髕韌帶損傷怎樣治療

病情分析:看你情況,是過度運動造成的髕韌帶拉傷,產生的後遺症,現在看治療會好的很慢,需要長期療養
意見建議:1,清淡飲食,忌辛辣
2,按療程理療
3,配合活血止痛,舒筋類葯物
4,熱敷,多按摩

5、人體膝蓋結構和各部位容易發生的損傷

膝關節knee
joint
http://imgsrc.網路.com/ke/abpic/item/a0ca99d6e3d2a33c06088b66.jpg
由股骨內、外側髁和脛骨內、外側髁以及髕骨構成,為人體最大且構造最復雜,損傷機會亦較多的關節。
關節囊較薄而鬆弛,附著於各骨關節軟骨的周緣。關節囊的周圍有韌帶加固。前方的叫髕韌帶,是股四頭肌肌腱的延續(髕骨為該肌腱內的籽骨),從髕骨下端延伸至脛骨粗隆,在髕韌帶的兩側,有髕內、外側支持帶,為股內側肌和股外側肌腱膜的下延,並與膝關節囊相編織;後方有腘斜韌帶加強,由半膜肌的腱纖維部分編入關節囊所形成;內側有脛側副韌帶,為扁帶狀,起自內收肌結節,向下放散編織於關節囊纖維層;外側為腓側副韌帶,是獨立於關節囊外的圓形纖維束,起自股骨外上髁,止於腓骨小頭。
關節囊的滑膜層廣闊,除關節軟骨及半月板的表面無滑膜覆蓋外,關節內所有的結構都被覆著一層滑膜。在髕上緣,滑膜向上方呈囊狀膨出約4厘米左右。稱為髕上囊。於髕下部的兩側,滑膜形成皺襞,突入關節腔內,皺襞內充填以脂肪和血管,叫做翼狀襞。兩側的翼狀襞向上方逐漸合成一條帶狀的皺襞,稱為髕滑膜襞,伸至股骨髁間窩的前緣。
由於股骨內、外側髁的關節面呈球面凸隆,而脛骨髁的關節窩較淺,彼此很不適合,在關節內,生有由纖維軟骨構成的半月板。半月板的外緣較厚,與關節囊緊密愈著,內緣薄而游離;上面略凹陷,對向股骨髁,下面平坦,朝向脛骨髁。內側半月板大而較薄,呈「C」形,前端狹窄而後份較寬。前端起於脛骨髁間前窩的前份,位於前交叉韌帶的前方,後端附著於髁間後窩,位於外側半月板與後交叉韌帶附著點之間,邊緣與關節囊纖維層及脛側副韌帶緊密愈著。外側半月板較小,呈環形,中部寬闊,前、後部均較狹窄。前端附著於髁間前窩,位於前交叉韌帶的後外側,後端止於髁間後窩,位於內側半月板後端的前方,外緣附著於關節囊,但不能腓側副韌帶相連。半月板具有一定的彈性,能緩沖重力,起著保護關節面的作用。由於半月板的存在,將膝關節腔分為不完全分隔的上、下兩腔,除使關節頭和關節窩更加適應外,也增加了運動的靈活性,如屈伸運動主要在上關節腔進行,而屈膝時的輕度的迴旋運動則主要在下腔完成。此外,半月板還具有一定的活動性,屈膝時,半月板向後移,伸膝時則向前移。在強力驟然運動時,易造成損傷,甚至撕裂。當膝關節處於關屈而脛骨固定時,股骨下端由於外力驟然過度旋內、伸直,可導致內側半月板撕裂;同理,如該時股骨下端驟然外旋、伸直,外側半月板也可發生破裂。
膝關節內有兩條交叉韌帶。前交叉韌帶附著於脛骨髁間前窩,斜向後外上方,止於股骨外側髁內面的後份,有制止脛骨前移的作用。後交叉韌帶位於前交叉韌帶的後內側,較前交叉韌帶短,起自脛骨髁間後窩及外側半月板的後端,斜向前上內方,附於股骨內側髁外面的前份,具有限制脛骨後移的作用。
由股骨下端、脛骨上端和髕骨構成。關節腔內的輔助結構有膝交叉韌帶(前、後交叉韌帶)和內、外側半月板。

6、髕韌帶損傷

你的情況比我的好多了,你這看起來不應該是半月板的問題,但是有重復損傷是可以確定的。建議以後運動要有個度,多休養,運動時帶著護具,別說劇烈運動,輕微的運動也不要有,靜靜的休養吧,祝福你哥們兒,我也是84年的,自從膝蓋受傷後,就經常在百度給人一些意見,我看過的醫生(軍醫)告訴我的軟組織受傷只有休養,曾經也建議我常用封閉針,我沒用,一是貴,二是沒法除根,只能止疼。到現在1年了快膝蓋還沒有完全好。

7、磁共振結果1.左膝髕骨下級挫裂傷伴骨折,未見明顯分離。 2.左膝髕韌帶部分損傷腫脹,關節髕上囊少量積液。

從磁共振分析,病情主要是臏骨骨折,需要骨科治療;髕韌帶是輕度損傷,保守治療即可。

與髕骨下份及髕韌帶附著處損傷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