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顳下頜關節的各種運動主要由哪些肌完成
一、顳下頜關節的運動:
1、開口:張嘴肌、翼外肌、二腹肌、舌骨上下肌、顳肌、下頜舌骨肌和頦舌肌。
2、閉口:閉口肌:顳肌、咬肌、翼內肌。
二、顳下頜關節
1、由下頜頭與顳骨下頜窩和關節結節組成,左右合成一聯合關節,主理張口閉口和咀嚼運動。
2、關節囊鬆弛,側方為內、外側韌帶所加強。
3、囊內的關節盤呈卵圓形,由纖維軟骨組成,區分為前、中、後三部分。
4、上面呈鞍狀,前凹後凸,與關節結節和下頜窩的凸凹輪廓相對應;下面凹正對下頜頭,周緣與關節囊相接,前緣與穿過關節囊的翼外肌腱相連。
5、關節盤將關節腔分成上、下兩半。關節外更有蝶下頜韌帶(蝶棘至下頜小舌)和莖突下頜韌帶(莖突至下頜角)予以加固。
(1)莖突下頜韌帶附著擴展資料:
影像學結構:
1、顳下頜關節側位:
(1)顳下頜關節位於外耳門前方,並與枕骨基底部和岩錐重疊,因此有人容易看出,有的人顯影不清。一般沿下頜支後緣向上可追尋出下頜小頭的圓形輪廓。
(2)另外由岩錐尖向前,可見條狀的顴弓影,在其下緣與下頜小頭相對應的部分明顯上凹構成下頜窩,窩前有向下的突起為關節結節。
(3)有時下頜窩表現為斷面影,它是下頜窩頂部的軸位影,斷面影的上下緣為緻密的皮質,中層為松質。下頜小頭與下頜關節窩之間組成顳下頜關節,顯有透明之關節間隙,間隙的厚度約2mm。
2、顳下頜關節閉口位:
(1)這種投照位置基本屬側位,但球管前移25°~30°角。
(2)由於X線斜射,岩錐影像下移,因而顳下頜關節顯影清晰,下頜窩和關節結節常呈斷面影。
(3)下頜小頭與關節窩對應構成關節,關節間隙表面光滑,間隙寬度在各方面基本一致,而且左右兩側也應相同。
3、顳下頜關節開口位:
(1)正常顳下頜關節開口位片上,下頜小頭已前移至關節結節下方,下頜體下轉,下頜角稍後移。
(2)對比觀察閉口位影像可以看出正常顳下頜關節在開口時下頜小頭前移至關節結節下方,閉口時下頜小頭退回下頜窩內。這種運動情況在X線電視錄像上更能清楚看到。
2、顳下頜關節主要韌帶的附著及其功能
好專業的問題,兄弟在讀研還是讀博啊?這問題恐怕能答出來的人還真不多,嘿嘿。
答案:
1 顳下頜韌帶:
淺層起於顴弓,向下、後呈扇形集中止於髁突頸部的外側和後緣。深層起於關節結節,水平向後止於髁突外側和關節盤外側。
功能:左右一對可防止關節向側方脫位,只允許髁突向前滑動,限制過度向下、後運動。
2 蝶下頜韌帶:
起於蝶骨角棘,止於下頜小舌。
功能:髁突向前滑動時,顳下頜韌帶鬆弛,下頜主要有蝶下頜韌帶懸掛,有保護進入下頜孔的血管和神經的作用。
3 莖突下頜韌帶:
起於莖突,止於下頜角和下頜支後緣,部分韌帶止於翼內肌的筋膜。
功能:防止下頜過度向前移位。
3、莖突過長為何病
莖突過長又稱莖突綜合征或eagle綜合征,多發於成年人,可單側或雙側,是由於莖突過長或其方位異常抵觸或壓迫鄰近血管或神經,引起咽部異物感、咽痛、反射性耳痛或頭、頸部痛等的一組症狀。莖突為顳骨的一部分,其自顳骨鼓部後方與莖乳孔之間,呈細棒狀,向下前內突出,與顱底垂直線成30°角少數向內成45°角尖端位於頸內、外動脈之間,與舌咽神經接近,其表面附有莖突舌肌、莖突舌骨肌、莖突咽肌和莖突舌骨韌帶及莖突下頜韌帶,韌帶骨化是致成莖突過長的原因之一,莖突長度平均為2.5cm。本病治療以手術切除為主。術後抗生素治療預防頸深部組織感染
4、顳頜關節紊亂如何自我按摩?
顳頜關節紊亂一般與精神、咬合和外傷等因素有關。建議在口腔科醫生的指導下進行按摩,可以用手指或大魚際順方向揉按關節和穴位。
顳下頜關節又稱「顳頜關節」或「下頜關節」。由下頜頭與顳骨下頜窩和關節結節組成,左右合成一聯合關節,主理張口閉口和咀嚼運動。關節囊鬆弛,側方為內、外側韌帶所加強。
囊內的關節盤呈卵圓形,由纖維軟骨組成,區分為前、中、後三部分。上面呈鞍狀,前凹後凸,與關節結節和下頜窩的凸凹輪廓相對應;下面凹正對下頜頭,周緣與關節囊相接,前緣與穿過關節囊的翼外肌腱相連。關節盤將關節腔分成上、下兩半。關節外更有蝶下頜韌帶(蝶棘至下頜小舌)和莖突下頜韌帶(莖突至下頜角)予以加固。
5、哪是翼下頜韌帶
翼下頜韌帶臨床表現,若由牙源性感染所致,則發病急,全身反映首先表現為張口受限,吞咽不,疼痛逐漸加劇,棉布無腫脹,張口時下頜偏向患側;口內檢查可見翼下頜皺襞腫脹、壓痛,口外可見下頜支後緣及下頜角內側豐滿有壓痛。醫源性所致感染,發病緩慢,進行性張口受限,伴微痛,病情發展則與牙源性表現相同。合並多間隙感染者,全身和局部症狀更為嚴重。
翼下頜韌帶常是先有牙痛史,繼之出現張口受限、嚼咀食物、吞咽疼痛;口腔檢查可見翼下頜皺襞處粘膜水腫,下頜支後緣梢內側可有輕度腫脹、深壓痛。由於翼下頜間隙的位置深在,即使膿腫已形成,亦難由臨床直接觸及波動,常需穿刺方可確定,因而常易延誤診斷,致使炎症向鄰近間隙擴散、可形成顳下、咽旁、頜下、頜後等多間隙感染,導致病情復雜化。
翼下頜間隙(pterygomandihular space)位於下頜支內側骨壁與翼內肌外側面之間。前界為顳肌及頰肌;後為腮腺鞘;上為翼外肌的下緣;下為翼內肌附著於下頜支處;呈底在上、尖向下的三角形。此間隙中有從顱底卵圓孔出顱之下頜神經分支及下牙槽動、靜脈穿過,借蜂窩組織與相鄰的顳下、顳、頰、頜下、舌下、咽旁、咬肌諸間隙相通;經顱底血管、神經還可通入顱內。
翼下頜韌帶常見為下頜智齒冠周炎及下頜磨牙尖周炎症擴散所致;下牙槽神經阻滯麻醉時消毒不嚴也可引起翼下頜間隙感染;此外,相鄰間隙,如顳下間隙、咽旁間隙炎症也可波及。
感染來源常見為下頜第三磨牙根尖感染或冠周炎等,少數為醫源性感染(下牙槽神經阻滯麻醉的並發症),還有從鄰近間隙感染擴散而來。
翼下頜韌帶間隙位於翼內與下頜支內側骨板之間,位置較深。其周界上、下、前、後、內、外分別為翼外肌下緣、翼內肌在下頜角內側的附著、顳肌和下頜支前緣、下頜支後緣和腮、翼內肌、下頜支內側骨板。此間隙被附著於下頜小舌的蝶下頜韌帶分為上、下兩份。翼下頜間隙內有下牙槽神經、血管和舌神經通過,有蜂窩組織與頰脂體相連,感染可順著這些組織向上擴散至顳間隙和顳下劍俠,向前擴散頰間隙,向前下擴散至下頜下和舌下間隙,向內可擴散咽旁間隙。
6、翼下頜韌帶和翼下頜間隙有什麼關系?
翼下頜韌帶臨床表現,若由牙源性感染所致,則發病急,全身反映首先表現為張口受限,吞咽不,疼痛逐漸加劇,棉布無腫脹,張口時下頜偏向患側;口內檢查可見翼下頜皺襞腫脹、壓痛,口外可見下頜支後緣及下頜角內側豐滿有壓痛。醫源性所致感染,發病緩慢,進行性張口受限,伴微痛,病情發展則與牙源性表現相同。合並多間隙感染者,全身和局部症狀更為嚴重。
翼下頜韌帶常是先有牙痛史,繼之出現張口受限、嚼咀食物、吞咽疼痛;口腔檢查可見翼下頜皺襞處粘膜水腫,下頜支後緣梢內側可有輕度腫脹、深壓痛。由於翼下頜間隙的位置深在,即使膿腫已形成,亦難由臨床直接觸及波動,常需穿刺方可確定,因而常易延誤診斷,致使炎症向鄰近間隙擴散、可形成顳下、咽旁、頜下、頜後等多間隙感染,導致病情復雜化。
翼下頜間隙(pterygomandihular space)位於下頜支內側骨壁與翼內肌外側面之間。前界為顳肌及頰肌;後為腮腺鞘;上為翼外肌的下緣;下為翼內肌附著於下頜支處;呈底在上、尖向下的三角形。此間隙中有從顱底卵圓孔出顱之下頜神經分支及下牙槽動、靜脈穿過,借蜂窩組織與相鄰的顳下、顳、頰、頜下、舌下、咽旁、咬肌諸間隙相通;經顱底血管、神經還可通入顱內。
翼下頜韌帶常見為下頜智齒冠周炎及下頜磨牙尖周炎症擴散所致;下牙槽神經阻滯麻醉時消毒不嚴也可引起翼下頜間隙感染;此外,相鄰間隙,如顳下間隙、咽旁間隙炎症也可波及。
感染來源常見為下頜第三磨牙根尖感染或冠周炎等,少數為醫源性感染(下牙槽神經阻滯麻醉的並發症),還有從鄰近間隙感染擴散而來。
翼下頜韌帶間隙位於翼內與下頜支內側骨板之間,位置較深。其周界上、下、前、後、內、外分別為翼外肌下緣、翼內肌在下頜角內側的附著、顳肌和下頜支前緣、下頜支後緣和腮、翼內肌、下頜支內側骨板。此間隙被附著於下頜小舌的蝶下頜韌帶分為上、下兩份。翼下頜間隙內有下牙槽神經、血管和舌神經通過,有蜂窩組織與頰脂體相連,感染可順著這些組織向上擴散至顳間隙和顳下劍俠,向前擴散頰間隙,向前下擴散至下頜下和舌下間隙,向內可擴散咽旁間隙。
7、顳下頜關節盤結構和功能
顳下頜關節的構成——顳骨關節窩及關節結節(顳骨關節面),下頜骨髁突,前兩者之間的關節盤,外包有關節囊和囊內外韌帶。
關節盤分五部分:前伸部、版前帶、中間帶、後帶、雙板區。中間帶、雙板區都是關節盤穿孔的好發部位。
顳下頜關節主要有三條神經分布:耳顳神經、顳深神經、咬肌神經。
顳下頜關節的運動權歸納為 開閉頜運動 、 前後運動、 側方運動 三種基本形式。
希望滿意吧。。。
8、下頜頸突過長,影響扁桃體發炎有一年多了。
莖突過長是一個少見疾病,其表現主要就是咽部異物感,有的人甚至沒有任何症狀,也就在無意中發現的。莖突位於扁桃體的外側壁的咽縮肌內,每次吞咽時,過長的莖突會引起異物感。一般來講,莖突過長已經出現症狀的就應該進行手術截除。但是也不是非手術不可的。莖突過長除了會引起咽部異物感以外,不會對人體造其它危害。
9、莖突過長症狀的臨床表現和初步診斷? 如何緩解和預防?
編輯匯編 ①加強對該病的認識,特別是非專科醫生應熟悉該病的臨床表現; ②在莖突綜合征的診斷中咽部觸診極為重要,手指觸診的方法是囑患者稍低頭,張口深呼吸,咽部放鬆,用左右手示指分別觸診相對應側的扁桃體窩,由扁桃體下極沿扁桃體前緣向上滑動,直到扁桃體窩的上極;未能觸及者可再沿扁桃體的後緣由上而下滑動,最後沿扁桃體表面滑動。有人將莖突長分為3度,在扁桃體上極部捫之為Ⅰ度,在中部觸之為Ⅱ度,在下極部摸之為Ⅲ度,大部分莖突過長者為Ⅱ度、Ⅲ度,故觸診時應重點注意扁桃體窩的中、下部。如在患側扁桃體窩中、下部觸及有尖角狀突起或骨刺狀物,此時患者咽痛加重,或謂咽痛即在該處,是確診的重要依據;觸及過長的硬條索或骨刺狀突起時,若引起疼痛或相關症狀,在局部注射麻醉葯物後,症狀暫時消失,則是診斷莖突綜合征的可靠證據; ③對有反復空咽異物感、梗阻感而進食無加重等症狀且療效不佳或病情反復發作的患者,應考慮本病的可能,除作咽部觸診外,必要時作進一步的放射檢查,特別是莖突螺旋CT 掃描三維重建,可更清楚顯示莖突的長度和方位; ④凡年齡在20歲以上,如有單側或雙側咽部疼痛、異物感,伴頸部、耳部、頭部疼痛時,應詳細詢問病史,必要時行莖突X 線檢查,以除外該病; 莖突過長的鑒別診斷: 在診查有莖突綜合征症狀的患者時,要注意考慮有多種疾病並存的可能,不可因咽喉部確存在某些疾病(如慢性扁桃體炎、慢性咽炎等) 而忽視了莖突變異;也不能因確有莖突變異,而忽視了其他疾病的存在,特別是經莖突截短手術治療後,臨床症狀仍無改善者,應與慢性咽炎、咽異感症、舌咽神經痛、顳下頜關節綜合征、三叉神經痛、鼻咽或喉部腫瘤等相鑒別。 治療原則 1.保守治療:患者有症狀者,可以採用治療骨質增生、或緩解症狀的葯物治療,例如頸痛靈、骨刺丸、新癀片、吲哚美辛等葯物治療。服葯後症狀緩解可以保守治療。局部的超短波、紅外線、磁療設備等理療均可以使用。 2.手術治療:此病應以手術治療為主。但是要掌握一個原則,就是盡管患者的莖突長度、方位、形態都存在異常,如果患者沒有症狀,絕對不做手術。即使患者有症狀,但患者沒有要求手術,也不必手術治療。可以採用保守治療。如果患者極為痛苦,迫切要求手術,可以進行莖突截斷手術。 (1)經口咽途徑切斷莖突術:經口途徑切斷莖突,適合在咽部摸到硬性隆起者。有兩種手術選擇,一為切除扁桃體後,即時分離切斷部分莖突。二是如果在前、後弓處摸到硬性隆起,則可以直接在隆起處切開分離切斷莖突。 (2)經頸部途徑切斷莖突術:適合於在咽部不能摸到硬性隆起,或者雖然能夠摸到,但是位置較高,經口手術困難者,或莖突體積小、易擺動的骨不連的莖突,也可以由此途徑進行手術。也有兩種手術方法,一種是經下頜角後方切口進行手術,這樣手術可以有莖突根部切斷莖突,但是容易損傷面神經和腮腺。另一種切口是以下頜角為上端切口,在胸鎖乳突肌前緣做弧形向前的切口,此方法在二腹肌外側向上進入咽旁間隙,觸摸到莖突尖端,然後循尖端向上分離莖突,至不能分離時切斷莖突。對於莖突舌骨韌帶骨化的患者,可以由此進路進行手術。 以手術治療為主。基適應症應根據病人情況而定。莖突過長而無症狀或症狀較輕者可不手術。病人症狀明顯迫切要求手術者可行之。手術方法多採用經口咽扁桃體途徑手術,或行頸外徑路手術切短莖突。(溫馨提示:以上資料僅供參考,具體情況請向醫生詳細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