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韌帶 > 腳後跟韌帶疼但不腫

腳後跟韌帶疼但不腫

發布時間:2021-07-03 21:26:12

1、腳後跟韌帶處腫痛

我之前也有類似情況,我每天用熱毛巾熱敷3次,每次20分鍾,慢慢疼痛感先是減少,現在還可以運動了

2、為什麼腳後跟一直疼

絕大多數的腳後跟疼痛都是由於韌帶發炎引起的。人的腳後跟由33個關節和100多塊肌腱和韌帶組成,腳底的韌帶緊連著跟骨的底端,當人行走時,巨大的牽拉力集中在跟骨下面韌帶上一個狹窄的區域內,反復的牽拉摩擦容易導致韌帶和骨骼結合部位發炎,造成疼痛。同時,體重也和後跟疼痛有一定關系,一般來說,較胖的人更容易患後跟疼痛。

鞋子是引起後跟疼痛的主要原因之一。腳部的骨骼、肌肉和韌帶承受著人的整個體重,這就要求鞋子充分地支持足弓,使腳掌受力均勻,使韌帶得到適當的放鬆。但是,有的製造商為降低成本,在鞋子的內部結構上偷工減料,導致鞋內的構造不能有效地支撐足弓,力量集中於腳掌的某一部分,這樣會加大韌帶的壓力,使韌帶更容易發炎。

因此,要保護好腳後跟,首先要挑選質量合格的鞋,特別是運動鞋;同時注意不要讓腳過度疲勞。有的人由於工作需要,例如售貨員,每天站立的時間較長,則可以採用改變站姿的方法,前傾和後傾站立相交替或者時而扶著櫃台放鬆一下腳關節,以防止韌帶的某一部位長時間承受太大的力量。如果腳跟已經有了疼痛發炎的現象,就應該停止運動,讓韌帶充分休息。還可以採用一種「跟骨墊」將後跟墊高,使腳掌受力點前移,減少後跟韌帶的拉力,幫助韌帶盡快恢復。

另外,現在認為一般是與跟部的骨內壓增高有關系,現在有腳跟疼痛患者,骨科常常採用一種鑽孔減壓的辦法,但是有些並不是骨內壓增高,現在說的腎虛的人,也會出現這個腳跟疼痛的現象,特別是有些女性,或者產後,或者有些比較長的體質比較差的人,容易出現腳後跟疼痛,這種疼痛說與腎虛有關。

3、腳後跟上方的韌帶疼痛怎麼辦?

可能是活動過度引起的韌帶損傷,現在你可以通過局部熱敷,外用雲南白葯氣霧劑,口服芬必得膠囊,注意不宜過多行走,不能穿高跟鞋,休息數天就能恢復。

4、腳後跟受傷,不腫走路疼,是骨頭的問題嗎?

左腳後跟疼應該是跟骨受了些傷,所以走路時會疼,不會有多嚴重,注意休息就會好了;右腿卡的地方有腫脹淤青,是軟組織受傷後,內部有出血 水腫引起的,如果嚴重的話,去醫葯超市買點硫酸鎂粉劑,配製成20%的溫水,40度左右,熱敷局部,應該很快就會好了.

5、腳後跟很疼,可是沒破皮也沒腫這是怎麼回事啊! 我50多 疼得要命大神們幫幫忙

足跟痛是一種常見病。以足跟腫脹、麻木疼痛、局部壓痛、行走困難為特徵。足跟痛又稱跟骨骨刺或跟骨骨質增生。在中醫學屬於"骨痹"范疇,發病原因多與老年腎虧勞損,外傷和感受寒濕有關。為治療日久或初起之足跟痛,選擇眾多祛風除濕、溫經散寒、軟堅消 腫、活血鎮痛的中葯浸泡足部,不損傷皮膚、無毒副反應。 其方葯、治法如下: 1葯用透骨草、威靈仙、尋骨風、丹參、當歸、川芍、牛膝各30克,皂角刺、沒葯、玄胡、土鱉蟲、紅花各20克,加食醋2000毫升浸透後濃煎,濾取葯液,乘溫浸泡足跟半小時,並用力搓揉患處,早中晚各1次。每劑葯可反復加熱後使用2天。30天為1個療程。輕者1個療程即腫消痛止,重者堅持用葯2}3個療程內疼痛逐漸緩解、消失、行走自如。 2.浸泡法用陳醋1000毫升,加熱至足可浸入的溫度,浸泡患腳,每次20-30分鍾,每日1-2次,一般連用類風濕關節炎的治療半個月,足跟痛開始逐漸減輕,持續1-2個月,司一望康復。也可用蘇木、白附、麻黃、當歸、川芍各30克,煎水浸洗腳部,同時用手搓揉足跟,以利葯液浸入肌膚,每次巧分鍾,每日2次,有祛寒除濕、和而止痛之功。 3.熏洗磚烙法先將茂艾60克、烏梅15克加水煎取葯汁,入盆內使熱氣上蒸,患足放於氣上熏洗,井用衣物遮蓋,等葯液冷後,將患足跟底部放於磚上,趁熱下壓數分鍾,每日1-2次,連續7天為一療程。葯液可用多次。也可取白芷、白術、防風各10克,用布包成一袋,在清潔水內浸泡10分鍾左右;另取磚頭一塊,在平面上挖一凹窩,置爐火中燒紅後取出;然後往凹窩內倒食醋100克,井將上述葯袋放在 醋磚上,隨即將患足跟放在葯袋上,約巧分鍾即可;每日1劑,連用3-5劑,療效顯一著。 4.葯膳法取雞肉90克、川鳥6克、黑豆60克、紅棗12克,洗凈後同放入瓦鍋內,加清水適量,文火煮2-3小時,至嘗無麻辣感為度,隨骨關節炎如何治療量飲用。適用於足風寒濕痹阻經絡者。也可用羊肉90克(切塊)、淫羊霍9克,枸祀了15克,洗凈一起放入瓦鍋內,加清水適量,文火煮2小時,至羊肉熟爛為度,調味即可隨量飲用。適用於足跟痛偏寒濕者。 5.改變習慣每日踩鵝卵石5分鍾,促使纖維組織軟化,在海綿鞋墊的足跟處挖一洞,使行走時疼痛處小受壓,也有利於疼痛緩解。治療期間,還應適當休息,少走路,少彈跳,宜穿寬鬆柔軟、輕便舒適的鞋。症狀較重或經上述治療未能奏效者,應及時到醫院診治。 成功治療"腳跟痛"的秘方: 1)取烏梅200克,加水濃煮30分鍾,去梅,加白醋100克。待溫度適宜,泡腳。 2)用肥豬肉,酒適量。肥豬肉切片,蘸熱酒敷患處。 3)取復枯草50克、食醋1000毫升。浸泡2--4小時,然後煮沸15分鍾,水汁備用,待稍溫後浸泡患處20分鍾,先熏後洗,1日2--3次,1劑可用2日。 4)用威靈仙5--10克(搗碎)、陳醋適量。調成膏狀,備用。先將患足浸泡熱水中5--10分鍾,擦乾類風濕性關節炎症狀後將葯膏敷於足跟,外用布綳帶包紮。晚上休息時,可將患足放在熱水袋上熱敷。每2天換葯1次。 5)取五味子12克、乳香12克、牛膝20克、白酒適量。前三味共研細未,調拌白酒,外敷貼患處。 6)用白芍葯30克、懷牛膝15克、甘草10克、元茴3粒、白酒及醋各30--50毫升。前3味水煎取汁,分2次溫服,葯渣加元茴再煎,沸1--2分鍾後加入白酒及醋,趁熱熏洗患處,每日1劑,7日為1療程。一般1--2個療程即愈。 治療方面:1、理療;2、口服非甾體類抗炎鎮痛葯物治療;3、局部封閉治療;4、矯正鞋墊緩解跖腱膜張力,減輕刺激,緩解疼痛 絕大多數的腳後跟疼痛都是由於韌帶發炎引起的。人的腳後跟由33個關節和100多塊肌腱和韌帶組成,腳底的韌帶緊連著跟骨的底端,當人行走時,巨大的牽拉力集中在跟骨下面韌帶上一個狹窄的區域內,反復的牽拉摩擦容易導致韌帶和骨骼結合部位發炎,造成疼痛。同時,體重也和後跟疼痛茯苓能治療關節炎有一定關系,一般來說,較胖的人更容易患後跟疼痛。 鞋子是引起後跟疼痛的主要原因之一。腳部的骨骼、肌肉和韌帶承受著人的整個體重,這就要求鞋子充分地支持足弓,使腳掌受力均勻,使韌帶得到適當的放鬆。但是,有的製造商為降低成本,在鞋子的內部結構上偷工減料,導致鞋內的構造不能有效地支撐足弓,力量集中於腳掌的某一部分,這樣會加大韌帶的壓力,使韌帶更容易發炎。 因此,要保護好腳後跟,首先要挑選質量合格的鞋,特別是運動鞋;同時注意不要讓腳過度疲勞。有的人由於工作需要,例如售貨員,每天站立的時間較長,則可以採用改變站姿的方法,前傾和後傾站立相交替或者時而扶著櫃台放鬆一下腳關節,以防止韌帶的某一部位長時間承受太大的力量。如果腳跟已經有了疼痛發炎的現象,就應該停止運動,讓韌帶骨質增生一貼靈充分休息。還可以採用一種"跟骨墊"將後跟墊高,使腳掌受力點前移,減少後跟韌帶的拉力,幫助韌帶盡快恢復。 另外,現在認為一般是與跟部的骨內壓增高有關系,現在有腳跟疼痛患者,骨科常常採用一種鑽孔減壓的辦法,但是有些並不是骨內壓增高,現在中醫說的腎虛的人,也會出現這個腳跟疼痛的現象,特別是有些女性,或者產後,或者有些比較長的體質比較差的人,容易出現腳後跟疼痛,這種疼痛中醫說與腎虛有關。 腳後跟疼的原因有很多種,平時注意保暖可以熱敷或用熱水泡腳,也可能是站的姿勢不對引起的。如果站立時把身體的重心放在腳後跟上就會引起腳後跟疼。 建議去拍一張片子,如果拍片有增生,那麼就是因為增生引起的疼痛,越來越痛,有可能骨刺增大吧。 足跟痛的保養方法有:1、休息;2、選擇厚底、鞋底不能軟、鞋墊軟一風濕病的治療方法些的鞋子,最好後跟部有一定弧度以適應足跟的弧形;3、足跟部應用軟墊,如硅膠製成的跟痛墊,保護足跟減輕摩擦;5、功能鍛煉。 用烏梅200克,加水濃煮30分鍾,去梅,加白醋100克。待溫度適宜,泡腳。3--5次後可見效。 其他治療方法還有: (1)用茄子根熬水,滾沸數分鍾後,稍涼,乘熱泡洗腳跟,並用雙手反復揉搓患部。 (2)用磚在爐子上烤熟後灑以食醋,然後將患足跟踩在磚上,每次15~20分鍾,這是民間治療腳跟疼痛的一個常用驗方。 (3)用川芎和白芷兩味中葯等量,共研成細末撒在鞋內,每日一次,有清淤止痛的功效。 用以上方法仍無好轉,而且有加劇的趨勢,則應及時找醫生治療,
麻煩採納,謝謝!

6、跳繩後感覺腳後跟韌帶兩邊疼,不劇烈,不紅腫,按的時候有點疼,一個星期了還沒好,因為上課和考試,沒有

問題分析:
你好,你所說的情況可能是韌帶拉傷的情況,建議你可以泡泡熱水,配合解經止痛丁或紅花水外塗治療一下都是可以的。

意見建議:
盡量的多休息,減少活動,防止二次損傷。防寒保暖,防感冒,調節情志,防止情緒波動。

7、腳後跟很疼,可是沒破皮也沒腫這是怎麼回事啊! 我50多 疼得要命

如果長時間站立的話,可以考慮是缺鈣引起的疼痛!>>笑蒼藏蠶
麻煩採納,謝謝!

與腳後跟韌帶疼但不腫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