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站立體前屈是發展什麼部位的柔韌性
主要用於測定髖關節及膝關節後側韌帶、立位體前屈肌腱、肌肉的伸展性。
測試時,受試者立於測量檯面上,兩腿並立,足版尖約分5cm(公分),足尖與固定直尺的測量台台緣齊平,然後上體慢慢前屈,同時雙手臂充分伸直並攏沿直尺盡力下伸,當雙中指平行且停止不權動時即可讀出成績來。
2、胸椎黃韌帶增厚,如何治療?
胸10-11、胸11-12水平黃韌帶增厚
MRI診斷:1、胸10-11、胸11-12水平黃韌帶增厚。2、腰椎骨質增生。
CT平掃+三維重建診斷:T7-12椎體退行性改變;T10椎體右側黃韌帶增厚、鈣化。
能否保守治療?您能否給一些治療建議?想知道是否需要手術治療,若需要那麼手術治療的成功率,復發情況及費用情況。
,以便醫生了解病情,給出診療建議。
3、在「頸椎螺旋CT掃描 三維重建」的結果顯示「第6頸椎後縱韌帶鈣化」是什麼意思?怎樣治療
後縱韌帶是一細長的結締組織,在椎管內緊貼椎體的後面,自頸2椎體向下延伸至骶骨,韌帶呈上部寬、下部窄,在椎體上下緣之間的椎間盤後部接觸緊密,而在椎體後部中央由靜脈叢分隔。後縱韌帶較前縱韌帶更堅韌緻密,該韌帶可分為深淺兩層,淺層連續分布在3~4椎節,深層位於兩相鄰椎體之間,正常情況下該韌帶為一彈性與韌性較堅強的纖維組織,由於急性損傷、慢性勞損或退行性變,導致後縱韌帶鈣化、增生、化生而形成骨化。1964年Terayma等將這種特殊病變正式定為「頸椎後縱韌帶骨化」(OPLL)。強調與其他脊柱病不同,例如後縱韌帶與強直性脊柱炎,老年性骨質增生和脊柱關節炎等,無論病因、病理或臨床徵象都有差別。目前OPLL已作為一種獨立的頸椎疾病。OPLL是一種老年性疾病,臨床上好發年齡為50~60歲,其發病率佔全部頸椎疾患的O.2%~4%,在60歲以上年齡組高達10%~15%。頸椎各段均可發生後縱韌帶骨化,最多見的部位在頸2~6椎,對連續性後縱韌帶骨化累及第七頸椎者,要注意上段胸椎常同時存在後縱韌帶骨化。OPLL首先在日本發現,多見,又稱「日本人病」,此後在澳大利亞、朝鮮和中國等地陸續有過報道。本病為什麼多發生於黃種人,其原因目前尚無確切解釋,但本病的發生有明顯的種族性,又有地區傾向性。
【病因】
頸椎後縱韌帶骨化病因尚不明確。目前認為此病可能與葡萄糖代謝有某種關系。本病約有l/10的病例患有隱性糖尿病,種族性和地區性又可提示與氣候和飲食習慣有關。其二是部分病例全身多發性的脊椎韌帶骨化或增生常與頸椎後縱韌帶骨化並存。通常認為本病是全身性骨質增生和骨化在頸椎局部的一種特殊表現。其三是創傷學說,這是目前多數學者所承認的發病機制.認為頸椎活動量較大,反復前屈動作使後縱韌帶受到牽拉傷是引起後縱韌帶骨化的因素.根據後縱韌帶和伴有易發生骨化椎體,後緣靜脈叢之間解剖關系推測,由於椎間盤在後側部膨出,覆蓋其表面靜脈遭受較輕微創傷而有少量出血,並進入後縱韌帶內引起鈣化.創傷部位在頸椎任何部位都可能發生,但多見於頸2,3和頸4,6節段水平。其四是椎間盤變性學說:椎間盤變性後發生突出,後縱韌帶所受應力增大,引起局部增生、化生而導致骨化。
【病理】
頸椎後縱韌帶骨化的主要病理變化如下。
(1)後縱韌帶內有異常的骨化組織,骨化呈連續性,但在椎間盤水平骨化組織常有中斷現象,由纖維軟骨組織連接。
(2)骨化的後縱韌帶增寬增厚,使椎管變窄,對脊髓或神經根產生不同程度的壓迫損害,骨化的後縱韌帶也可能首先壓迫脊椎前動脈,造成中溝動脈供血不足,引起脊髓的中央性損害,患者出現上肢麻痹,病變波及椎體束外側部分時出現下肢麻痹。
(3)骨化的後縱韌帶與硬脊膜常發生粘連,有時粘連很緊,甚至硬脊膜也可發生骨化。因此,手術切除後縱韌帶骨化塊很困難,甚至會加重脊髓損害。
(4)後縱韌帶骨化區內的頸椎節段穩定不動,但骨化間斷處及非骨化區的頸椎節段活動代償性增加,產生節段性不穩,退行性改變發生早而且明顯。
(5)連續性後縱韌帶骨化使數節頸椎固定,當頸椎受到外力作用時(包括頸部外傷及重手法按摩),作用力集中於骨化區兩端與非骨化區鄰接的節段,容易使頸椎和脊髓受損傷。
(6)脊髓發生病理性改變,脊髓受壓變扁,呈新月型。神經組織數量減少,前角細胞數量亦減少,白質中可見脫髓鞘現象。脊髓對慢性壓迫的耐受性較急性壓迫為強。有人曾做過動物試驗。用直徑的致壓物壓迫貓的脊髓,每兩周壓迫一次,每次壓迫深度為0.25mm,致壓物在椎管內佔位平均為10%時才出現脊髓受壓症狀,因此,巨大的頸椎後縱韌帶骨化會造成嚴重的椎管狹窄及脊髓變形,但病人的臨床症狀卻輕重不等,有的病人尚能獨立步行。
4、做立體前屈21.6什麼意思?
主要用於測定髖關節及膝關節後側韌帶、
立位體前屈
肌腱、肌肉的伸展性。測試時,受試者立於測量檯面上,兩腿專並立,足尖約分5cm(公分),足尖與固定直尺的測量台台緣齊平,然後上體慢慢前屈,同時雙手臂充分伸直並攏沿直尺盡力下伸,當雙中指平行且停止屬不動時即可讀出成績來。就是讀出來的成績是21.6cm。
5、膝關節半月板和韌帶撕裂,去醫院復查一定要做核磁共振,還是做三維cT就可以了嗎?
你好,韌帶損傷還是做核磁共振比較適合
6、脊柱側彎適合什麼按摩墊?
只要沒有達到內固定手術標準的彎度,西醫就說沒事,而從來不管病人的痛苦。脊柱側彎是脊柱周圍軟組織出的問題,根本原因不在骨頭上,而無論是正骨還是內固定手術,其目標都是去搞骨頭,硬生生把骨頭矯形過來,而不管不顧病人自身的痛苦,很多做了內固定手術的病人術後更加痛不欲生。針刀醫學從軟組織角度出發,搞得是軟組織,將軟組織的應力全部松解給人體一個恢復平衡狀態的機會,骨頭自然就歸位。所以,如果脊柱側彎引起疼痛等症狀的話,可以適當的做放鬆性的按摩,而不要去搞所謂的「正骨」、「抓骨」。在此也提醒一下朋友們,如果你不是本專業的,可以回答個人體會,但是不要誤導其他人。請去醫院就診。
作者:半仙
鏈接:https://www.hu.com/question/36366554/answer/69572569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系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7、三維CT能否檢查出膝關節軟骨碎屑??
比較難,軟骨在X線上信號較弱
但是由於1.三維CT的空間視角.2.軟骨碎屑可能因重疊而使局部正常組織信號加強
因此,還是有機會查出.
8、關於三維定位提升術大家了解多少
時間一直是在順時針的行走,一刻也不會停留,也沒有什麼是永恆的,很是我們追求年青態的心是不變的,但歲月在人們臉上布滿皺紋,臉部開始下垂時有什麼方法可以解決嗎?三維定位提升術的出現讓大家看到了希望,那麼呢?下面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三維定位提升術的相關知識。 推舉朗讀 面部整形 什麼是三維定位提升術 三維定位提升是一種全新理念的面部年青化手術新技術。「面部年青化、抗衰竭專家」趙禹翔,在多年美容臨床實踐的積存中,把引進韓國kptos整形新技術與國內先進的微創除皺術融合,同時結合自己發明的專利提升除皺手術器械,形成了獨特的無痕面部三維定位提升除皺系統。由於所用的材料及方式都是國際國內先進材料和微創技術,同時採納自己發明的專利提升除皺手術器械,所以可以做到安全,痛苦小,無疤痕,被譽為「無痕面部三維定位提升除皺系統」。 三維定位提升術的優勢有哪些 1、創口微小,而且幾乎全部隱藏在發髻線以內,術後幾乎沒有什麼疤痕,不會引起切口處脫發現象。更不用擔心刀口疤痕增生。推薦導讀 >> 小切口除皺術 2、用專利器械直截剝離顴弓韌帶和部分下頜韌帶,並把已經鬆弛的韌帶折疊縫合,使移位的美容點重新回到原位。 3、由於韌帶的提緊,使得面部整個組織包括皮膚,皮下組織,面部表情肌,韌帶等,都上移復位,倖免了表皮過緊而皮下其他組織仍然鬆弛而引起的怪異的面部特徵。 4、切口微小,不做大面積剝離,使得術後包紮時間和恢復時間大大縮短,為廣大求美患者節了可貴的手術時間。最大程度上減少了求美患者的手術痛苦。一般情況下,只需3天時間患者就可以正常工作和生活。 5、一次手術可以同時達到提升眼角,提緊面頰贅肉,明顯改善鼻唇溝皺紋,收緊下頜皮膚,部分提拉頸部鬆弛皮膚,改善頸部皺紋等效果,同時,由於面部復合組織整體上移,有強大的瘦臉效果。 經過以上我們關於三維定位提升術以及三維定位提升術的優勢的相關介紹,相信大家關於三維定位提升術以及三維定位提升術的優勢都有了清楚的熟習和更進一步的了解,專業整形美容專家介紹說,隨著目前整形美容技術的廣泛應用,不乏一些資質不全的整形美容機構以此牟利,建議大家選擇到專業整形美容醫院進行。推薦導讀 >> 面部拉皮除皺術前後應該注意什麼
9、頸椎病的檢查方法都有什麼?
第一,X線檢查,在頸椎病的檢查中X線檢查是最為常見的一種方法,因為這種檢查主要是通過圖像對患者的頸部進行細致的觀察,從而能夠得出其頸部所出現的一些狀況,因此對疾病的治療是非常有意義的。
第二,CT檢查,在頸椎病的常規檢查中CT也是比較重要的一種檢查手段,通常它是通過高清晰的圖像,來觀察患者頸椎的增生鈣化情況,從而能夠非常明確地判斷出患者頸椎所出現的問題,對下一步的治療是很有幫助的。
第三,頸椎MRI,此項檢查可以說是一種比較高科技的檢查手段,因為它可以非常清晰的檢測到患者椎間盤所出現的一些問題,而且對於一些需要手術的頸椎病患者來說這種檢查也存在著非常重要的意義,所以這也是患者需要去了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