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韌帶 > 腰棘突韌帶剝脫

腰棘突韌帶剝脫

發布時間:2020-04-19 18:12:50

1、棘上韌帶

棘上韌帶炎是多發的軟組織疾病,門診上經常見到。首先你應該放心他是完全不可能從棘突上剝離下來的。這個病也比較容易治癒。在生理上因為腰三棘突比較長所以棘上韌帶炎多發於腰三棘突。是由於長時間的活動牽拉,而產生的一種無菌性的炎症。通常疼痛比較劇烈,休息後緩解,活動後加重。
治療方面可以適當熱敷,中醫活血止痛的膏葯外用。注意休息。疼痛劇烈的可以局部封閉治療。不要太擔心這個病不是很難治癒。也不會引起什麼嚴重的後果。只要堅持治療注意休息,很快就會好的。

2、「棘突間韌帶綜合征」是怎麼回事?嚴重嗎對生活影響大不大?

棘上和棘間韌帶損傷是指在彎腰時突然遭受外力或負重時,腰肌突然失力而引起的急慢性損傷,從而導致腰背疼痛和活動功能障礙的一種病症。本病好發於青壯年體力勞動者,男性多於女性。

【治療】

(一)治療原則:舒筋活血,消腫止痛,理筋整復。
(二)取穴及部位:阿是穴、腰部夾脊穴、八髎、承山、委中及患部棘突和間隙。
(三)主要手法:按揉、推抹、彈撥、擦法等。
(四)操作方法
1、患者俯卧,醫者先以按揉法在患病部位及周圍施術,重點按揉結節狀或條索狀物,使其消散。如有棘上韌帶剝離移位時,可用拇指撥動已剝離的韌帶使其復位。
2、在腰部兩側用輕手法按揉治療3~5遍,然後沿棘上韌帶方向作上下推抹,使其平復。
3、直擦打好背部督脈及兩側膀胱經,以透熱為度,局部可配合濕熱敷,以溫經通絡、活血止痛。
【注意事項】
(一)本病治療以理筋整復為主,如無剝離移位,則手法以活血散瘀為主。治療期間制動1~2周。
(二)本病急性期一般不主張推拿治療,應卧床休息,減少彎腰活動。可內服鎮痛解痙葯,外敷消腫止痛葯物。
(三)術後腰部宜用寬皮帶護腰,局部保暖,適當休息,以利修復。

3、怎麼才知道韌帶損傷了?

棘間韌帶位於相鄰的兩個棘突之間的較深處,其薄而無力,不如棘上韌帶堅韌。腰1~腰3的棘間韌帶分為前部、前中部、中部和後中部四部分,腰4~腰5和腰5~骶1的棘間韌帶只有前、中、後三部分,各部分相互交叉排列。棘間韌帶有腰神經後支分布,和棘上韌帶起限制脊柱過度前屈的作用。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腰背部的屈、伸動作常使棘突分開和擠壓,造成棘間韌帶的各部分之間相互磨擦、牽拉和擠壓,日久可引起其變性。在此基礎上,一旦加上外傷的因素,該韌帶有可能發生鬆弛、破裂、穿孔,造成棘間韌帶損傷。且棘上韌帶在腰骶部多缺如,因此,在極度彎腰時,該處棘間韌帶所受拉力更大;當在膝關節伸直位彎腰時,骨盆被固定在旋後位,棘間韌帶受到高度牽拉,都是棘間韌帶損傷好發在腰骶部的原因。在腰4以上的棘間韌帶損傷,特別是斷裂,多合並棘上韌帶同時斷裂。

棘間韌帶損傷的主要臨床表現有明顯的外傷史,外傷後即感腰痛,疼痛及壓痛位置在兩棘突之間的正中處,重壓則疼痛加劇。勞累後及彎腰時,可使疼痛加重,休息後疼痛可暫時緩解,奴夫卡因局部痛點封閉後疼痛暫時緩解,待葯性消失後壓痛如前。腰部前屈功能受限。痛點封閉後拍腰椎前屈狀態下側位片可顯示棘突間隙增寬,腰棘間韌帶造影可發現部分斷裂、完全斷裂、鬆弛或發生穿孔。腰棘間韌帶造影雖有一定參考價值,但有病變而造影正常的可高達70%。

治療方法

1 針刀治療
患者俯卧,確定棘突間病變處,用龍膽紫標記。皮膚常規消毒,用4號針刀,按四步進針法操作。刀口線與脊柱縱軸平行刺入,深度3cm~4cm,縱行切開剝離,然後將針體向上、下傾斜在上棘突的下緣和下棘突的上緣沿棘突矢狀面縱行切開剝離1刀~2刀。出針刀,加拔火罐,出血2ml~20ml,取罐後敷創可貼。腰椎微小移位者,行腰部斜扳手法復正。5~6天治療1次,最多治療2次。
2 針刺治療
主穴為阿是穴(棘突間壓痛點),配腰俞穴。患者俯卧,用2.0寸毫針,先在病變棘突間直刺一針,再在兩側旁開1寸處分別向正中方向斜刺一針,深約1.5寸,腰俞穴向上橫刺1寸~1.5寸。提插捻轉得氣後接G6805治療儀,高頻連續波和疏密波交替作用。從針刀治療後的第2天開始針刺治療,1次/d,5次為1個療程,休息2天後進行第2個療程。

治療結果

治癒(疼痛消失,腰部活動正常,隨訪1年無復發)114例;顯效(症狀基本消失,勞累受涼後有不適感,或經治癒後1年內復發)22例,有效(症狀減輕,勞累後又發作,再經治療可緩解)6例;無效(經治1個療程後症狀無減輕)。治療次數最少者1次,最多者2個療程。

4、腰背部棘突壓痛,腰部用力有撕肉般症狀【棘上棘間韌帶炎】

腰部棘上棘間韌帶勞損除了治療以外保養是很重要的,包百括不能睡度軟床、要睡硬床,不能長時間彎腰、坐低椅子、不能抬重物等等。治療方法除服葯外有理療知、神燈照射、針灸、拔罐、局部封道閉、小針刀、外用葯水、葯膏等等。

(張建新大夫專鄭重提醒:因不能面診患者,無法全面了解病情,以上建議僅供參考,具體診療請一定到醫院屬在醫生指導下進行!)

5、棘突韌帶斷裂多久能恢復,我是腰椎l1壓

你好,建議給予肢體部位固定,並避免肢體部位過度活動,給予按摩,促進症狀緩解。給予止痛葯物治療

6、脊椎韌帶炎吃什麼葯,什麼好?

脊椎骨各棘突之間有棘上韌帶和棘間韌帶使其相互連接。棘上韌帶位於淺層,棘間韌帶位於深層。在胸椎或腰椎,由於慢性勞損等原因,棘上韌帶可以出現炎症反應,以至於部分地從棘突上剝脫或者分離,病人可以有局部的固定性疼痛和壓痛,這種情況稱為棘上韌帶炎,棘上韌帶炎常常發生在胸腰交界部位。
長期埋頭彎腰工作的辦公室一族,長期固定姿勢的坐位工作,不注意定時改變腰部的姿勢,易於使腰背部的棘上韌帶長期處於緊張狀態而導致慢性勞損性損傷,成為棘上韌帶炎;另外,腰部急性損傷,特別是彎腰撿拾重物時腰部扭傷者,也可能使棘上韌帶撕裂,如果損傷的棘上韌帶沒有得到很好的癒合,可以成為棘上韌帶炎。
在治療上,出現腰痛症狀後應適當休息,注意勞逸結合,盡可能避免過度彎腰動作。

7、怎樣判斷韌帶斷裂、韌帶勞損、韌帶拉傷。

棘間韌帶位於相鄰的兩個棘突之間的較深處,其薄而無力,不如棘上韌帶堅韌。腰1~腰3的棘間韌帶分為前部、前中部、中部和後中部四部分,腰4~腰5和腰5~骶1的棘間韌帶只有前、中、後三部分,各部分相互交叉排列。棘間韌帶有腰神經後支分布,和棘上韌帶起限制脊柱過度前屈的作用。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腰背部的屈、伸動作常使棘突分開和擠壓,造成棘間韌帶的各部分之間相互磨擦、牽拉和擠壓,日久可引起其變性。在此基礎上,一旦加上外傷的因素,該韌帶有可能發生鬆弛、破裂、穿孔,造成棘間韌帶損傷。且棘上韌帶在腰骶部多缺如,因此,在極度彎腰時,該處棘間韌帶所受拉力更大;當在膝關節伸直位彎腰時,骨盆被固定在旋後位,棘間韌帶受到高度牽拉,都是棘間韌帶損傷好發在腰骶部的原因。在腰4以上的棘間韌帶損傷,特別是斷裂,多合並棘上韌帶同時斷裂。

棘間韌帶損傷的主要臨床表現有明顯的外傷史,外傷後即感腰痛,疼痛及壓痛位置在兩棘突之間的正中處,重壓則疼痛加劇。勞累後及彎腰時,可使疼痛加重,休息後疼痛可暫時緩解,奴夫卡因局部痛點封閉後疼痛暫時緩解,待葯性消失後壓痛如前。腰部前屈功能受限。痛點封閉後拍腰椎前屈狀態下側位片可顯示棘突間隙增寬,腰棘間韌帶造影可發現部分斷裂、完全斷裂、鬆弛或發生穿孔。腰棘間韌帶造影雖有一定參考價值,但有病變而造影正常的可高達70%。

治療方法

1 針刀治療
患者俯卧,確定棘突間病變處,用龍膽紫標記。皮膚常規消毒,用4號針刀,按四步進針法操作。刀口線與脊柱縱軸平行刺入,深度3cm~4cm,縱行切開剝離,然後將針體向上、下傾斜在上棘突的下緣和下棘突的上緣沿棘突矢狀面縱行切開剝離1刀~2刀。出針刀,加拔火罐,出血2ml~20ml,取罐後敷創可貼。腰椎微小移位者,行腰部斜扳手法復正。5~6天治療1次,最多治療2次。
2 針刺治療
主穴為阿是穴(棘突間壓痛點),配腰俞穴。患者俯卧,用2.0寸毫針,先在病變棘突間直刺一針,再在兩側旁開1寸處分別向正中方向斜刺一針,深約1.5寸,腰俞穴向上橫刺1寸~1.5寸。提插捻轉得氣後接G6805治療儀,高頻連續波和疏密波交替作用。從針刀治療後的第2天開始針刺治療,1次/d,5次為1個療程,休息2天後進行第2個療程。

治療結果

治癒(疼痛消失,腰部活動正常,隨訪1年無復發)114例;顯效(症狀基本消失,勞累受涼後有不適感,或經治癒後1年內復發)22例,有效(症狀減輕,勞累後又發作,再經治療可緩解)6例;無效(經治1個療程後症狀無減輕)。治療次數最少者1次,最多者2個療程。

8、腰部韌帶勞損的種類有哪些麻煩告訴我

腰部的韌帶比較多,其對脊柱的穩定和完成脊柱的生理功能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腰部的主要韌帶有:前縱韌帶,後縱韌帶.黃韌帶,棘上韌帶,棘間韌帶突間韌帶及脊柱各關節囊韌帶:由於下腰部活動最多,所受的應力也最大,為此損傷的機會也最多。而臨床腰部韌帶勞損最常見的韌帶損傷,主要是棘上韌帶,棘間韌帶。 棘上韌帶是一條架在上自枕骨外粗隆.下至腰部椎骨棘突之上的索狀纖維組織.它是由腰背筋膜,背闊肌,多裂肌的鍵膜所組成,其纖維與棘突骨質密切相連,比較堅強,表面與皮下相連,是穩定脊柱的主要韌帶之 由於腰部韌帶勞損中的韌帶位於最外層,故當脊柱前屈時常易被暴力屈曲牽拉而造成急性撕裂傷。長期彎腰或反復多次損傷也可使此韌帶的某些纖維撕裂,或自骨質上輕微掀起,久之即發生剝離或斷裂,使局部發生滲出,出血.無菌性炎症刺激而出現疼痛。急性者多因彎腰搬取重物或突然轉身,或由高處跌下,摔傷時下肢處於坐位或腰部在前屈位,或直接外力的撞擊而發病,慢性者則有長期彎腰勞損或久病未愈病史。

9、脊柱韌帶炎該如何治療

對於脊椎韌帶炎一定要重視,你提到脊椎韌帶炎你解答如下.
脊椎骨各棘突之間有棘上韌帶和棘間韌帶使其相互連接。棘上韌帶位於淺層,棘間韌帶位於深層。在胸椎或腰椎,由於慢性勞損等原因,棘上韌帶可以出現炎症反應,以至於部分地從棘突上剝脫或者分離,病人可以有局部的固定性疼痛和壓痛,這種情況稱為棘上韌帶炎,棘上韌帶炎常常發生在胸腰交界部位。在治療上,出現腰痛症狀後應適當休息,注意勞逸結合,盡可能避免過度彎腰動作。
脊柱的筋膜包括棘上韌帶,治療上基本一致:
1、減少活動,局部熱敷、理療或按摩。2,注意休息,勞逸結合。避免長時間彎腰,避免抬重物,運動時佩戴腰圍。3,注意保暖,避免受涼。4,可外用活血止痛膏葯,可配合針灸、火罐治療,當然疼痛厲害可口服布洛芬、美洛昔康止痛。5,症狀緩解後,加強鍛煉一下腰背肌行拱橋及燕子飛及五點支撐法。

10、腰部韌帶損傷怎麼辦?

疾病名稱: 腰部韌帶損傷
疾病介紹: 腰部是身體重量負荷最大的部位,由於其解剖特點及生物力學的特殊性,故而腰部韌帶損傷為韌帶中最見的慢性損傷性疾患,也是腰背痛的常見原因之一。主要是棘上韌帶和棘間韌帶損傷。多見於中年成人。好發於長期彎腰工作而不注意姿勢的伏案工作者。
發病機理: 各椎體的棘突後方均有棘上韌帶相連,相鄰的兩個棘突之間又有棘間韌帶相連。當脊柱前屈時,棘上韌帶處於最外層,承受的張力最大,最易損傷。長期彎腰工作並不注意勞動姿勢時,可使韌帶纖維撕裂或自骨質上輕微掀起,甚至發生剝離或斷裂,亦可繼發於椎間盤疾病,腰椎長期的骨性不穩定或突然增加活動量,使肌肉和韌帶勞損,出現疼痛等不適。
臨床症狀: 腰背部局部劇烈疼痛,特別是脊柱前屈時更明顯,後仰時減輕,因此腰部活動受限。有或無明顯損傷史,急性損傷時(斷裂)患者可感覺有一突然響聲,隨之腰部似有「折斷」樣失去支撐感。慢性損傷多表現為腰部中線局限性酸痛不適。體檢有明顯局限性壓痛點,在棘突尖部有淺壓痛者,為棘間韌帶損傷。
診 斷: 1、有或無明顯損傷史,急慢性腰背痛,彎腰時加劇,卧床減輕。
2、常有明顯中線上的局限性壓痛,棘上韌帶損傷者在棘突間有深壓痛。
3、若用1%普魯卡因4-5ml行痛點封閉,可暫時緩解疼痛。
4、X線無明顯變化,可有骨質增生或脊柱畸形。
輔助檢驗: X線檢查無明顯變化,有少數患者可能有骨質增生或脊柱畸形。
治 療: 1、一般治療:棘上韌帶損傷急性期患者,症狀輕可卧硬板床休息或仰伸位石膏背心及腰圍固定6-8周。症狀嚴重可行手術探查及修補術,慢性損傷者應以非手術治療為重。
2、葯物治療:消炎痛、芬必得、氨糖美辛等,也可引用傷濕止痛膏,祖師麻葯膏等。
3、封閉治療;1%普魯卡因或1%利多卡因5ml,加強的松龍25mg行痛點封閉,每周2次,連續數次。
4、針刺、按摩、物理療法均有一定療效。

與腰棘突韌帶剝脫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