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韌帶 > 雙膝內側韌帶斷裂症狀

雙膝內側韌帶斷裂症狀

發布時間:2021-06-26 01:55:11

1、怎樣檢查膝關節韌帶損傷

1、側方應力試驗
在急性期作側方應力試驗是很疼痛的。可以等待數天或於痛點局部麻醉後方進行操作,在膝關節完全伸直位與屈曲20度—30度位置下作被動膝內翻與膝外翻動作,並於對側作比較,如有疼痛或發現內翻外翻角度超出正常范圍並有彈跳感時,提示有側副韌帶扭傷或斷裂。
2、抽屜試驗
膝關節屈曲90度,小腿垂下,檢查者用雙手握住脛骨上段作拉前和推後動作,並注意脛骨結節前後移動的幅度,前移增加表示前交叉韌帶斷裂。後移增加表示後交叉韌帶斷裂,由於正常膝關節膝關節屈曲90度位置下脛骨亦能有輕度前後被動運動,故需將健側與患側作對比。
單獨前交叉韌帶斷裂時,脛骨前移幅度僅略大於正常,若前移明顯增加,說明可能還合並有內側副韌帶損傷。
在急性期作抽屜試驗是很痛的。應該麻醉後施行。
3、軸移試驗
本試驗用來堅持前交叉韌帶噸列後出現的膝關節不穩定。患者側卧,檢查者站在一側,一社握住踝部,屈曲膝關節到90度。另一手在膝外側施力,使膝處於外翻位置,然後緩慢伸直膝關節,至屈曲30度位時覺疼痛與彈跳,是為陽性結果。這主要是在屈膝外翻姿下,脛骨外側平台向前錯位,股骨外髁滑向脛骨平台的後方,伸直過程中股骨外髁突然復位而產生疼痛。

2、如何辨別膝關節部位的韌帶是否受傷

韌帶損傷
膝關節為全身最大最復雜的關節,其韌帶的構成和作用亦遠較其他關節復雜。膝關節的韌 帶損傷若未得到合理科室治療,常可導致關節不穩定,運動失控。韌帶損傷的臨床高尚表現為日本局部腫痛、壓痛或關節不穩等。疼痛、不穩定以及晚期創傷性關節炎學會是韌帶損傷的經過主要後遺症。 以往多認為對運動功能要求較高的運動員等發生韌帶損傷後才需積極手術影像修復,其他人多可保守治療。但長期隨診的結果證明,即使非體力勞動者發生韌帶損傷後,也往往因早期未得到合理的目前治療而造成晚期的嚴重功能障礙。因此,本人們日益趨向積極同時進行早期修復。強調確切診斷、早期處理、全面修復。早期處理的基礎天津是確切的腹腔診斷,處理的要求則是全面修復。否則任何遺留的未修復的韌帶損傷,都是一種潛在的不穩定因素,最終會導致晚期的症狀。一部分損傷可行直接修復,損傷嚴重者則需以鄰近的肌腱、筋膜等組織一項轉移修復。最最後具有代表性的韌帶損傷為膝關節韌帶損傷和踝關節側副韌帶損傷。
疾病介紹: 膝部關節韌帶較多,對關節穩定性有重要作用。主要韌帶有:內、外側副韌帶,前後交叉韌帶和髕韌帶。
發病機理: 當膝關節微屈時,突然受到外翻或內翻應力,即可引起內側或外側副韌帶損傷,由於膝外側容易受到外力的沖擊,使膝過度外翻,故內側副韌帶損傷。部分斷裂,完全斷裂,合並半月軟骨損傷或膝交叉韌帶損傷3種類型。損傷部位可發生於韌帶本身,也可由附著處撕脫骨片或嵌入關節內。
臨床症狀: 以內副韌帶損壞傷為例,傷後膝內側腫脹、疼痛、壓痛、皮下瘀斑、活動受限,不能完全伸直。小腿被動外展時疼痛加劇。如為完全撕裂,則小腿外展范圍增加,內側關節間隙加大,有時於內側可觸知兩斷端之間的凹陷。半月軟骨或膝交叉韌帶損傷時,關節內有積血。如抽出的血液中有脂肪球,則可有撕脫骨折
診 斷:
1、有外傷史。
2、以內側副韌帶損為例,傷後,膝內側腫脹、疼痛、壓痛,皮下瘀血斑、活動受限, 韌帶
不能完全伸直。
3、小腿被動外展時疼痛加劇。
4、X線拍片。
撕裂的後交叉韌帶  
 輔助檢驗: 雙膝伸直外翻位,拍正位X線片。如內側關節間隙明顯加寬,為內側副韌帶完全斷裂,或可發現脛骨棘撕脫。
治療方法:
1、部分斷裂:關節內無積血,外翻位X線片顯示內側關節間隙不大,可做局部封閉、彈性綳帶加壓包紮,早期鍛煉股四頭肌或用踝上長腿石膏托固定於膝內翻和稍屈位3—4周,石膏完全乾後可開始股四頭肌鍛煉和下地行走。
2、完全斷裂:原則上應行手術治療如韌帶斷裂,可直接縫合;如骨附著處撕脫,可用鋼絲貫穿法固定或直接縫合於骨膜及軟組織上。如有撕脫骨片,則用鋼絲或螺絲釘固定。如合並半月軟骨損傷,應予以切除。合並前膝交叉韌帶損傷者,應先修補。術後石膏固定4—6周。
3、陳舊性損傷:積極堅持股四頭肌鍛煉,以增加關節穩定性。經積極鍛煉後,關節仍不穩定者可行手術修補。用闊筋膜或半腱肌,股薄肌腱代替內側副韌帶。外側副韌帶受傷機會很少,很少需要手術治療。
4、膝交叉韌帶損傷:前交叉韌帶合並脛骨棘撕脫骨折者,可用膝過伸和後推脛骨使之復位,用長腿石膏固定4—6周。對於未能復位者,應及時手術修補。將骨折片用鋼絲固定。單純韌帶斷裂者,用石膏固定。對陳舊性損傷,以保守治療為主,經鍛煉後,關節仍不穩定,亦可考慮手術修補。後交叉韌帶可不修補。

3、怎麼診斷膝蓋韌帶有毛病?

做一下抽屜試驗就知道是否斷裂了。方法如下:

前抽屜實驗:用於前交叉韌帶的檢查。
患者平卧床上。膝屈曲90度,雙足平置於床上,保持放鬆。檢查者坐於床上,抵住患者雙足使之固定,雙手握住膝關節的脛骨端,向前方拉小腿,如出現脛骨前移比健側大5mm為陽性,為前直向不穩定。
後抽屜實驗:用於後交叉韌帶的檢查。
仰卧位,屈膝90度,雙手放在膝關節後方,拇指放在伸側,重復向後推拉小腿近端,脛骨在股骨上向後移動為陽性,提示後交叉韌帶部分或完全斷裂。

往簡單了說吧,就是你固定好膝蓋,向前後拉壓小腿,若感覺出現明顯移位~那就是斷裂了。

另外膝蓋這個事情~疼痛未必和韌帶有關,很有可能是半月板
你按照抽屜試驗做完了之後,再去醫院做核磁共振檢查吧。

4、右膝內側副韌帶撕裂

我也是和你一樣,不過我手術過了。吃葯的話三七比較好,據說平時公雞肉,生薑,牛肉要少吃。

我是手術後3星期拆的石膏,然後開始練習屈膝。走路還不能。醫生說還是要好好恢復的。如果過早的走路會妨礙韌帶恢復。

韌帶恢復還是靠養啦,一般沒什麼大問題,側副韌帶受傷的人是比較多的。而且也很容易引起半月板損傷,因為側副韌帶3根中其中有的一端是連接了半月板的。半月板損傷比較不容易自我修復,如果是小傷沒什麼關系。

膝蓋上方是髕骨,因為打了石膏時間比較久,髕骨這里就有點不好了。不過這個要盡早的鍛煉回來。

不要緊張,沒關系的,多鍛煉鍛煉肌肉和關節。給你一點我找的資料。

膝關節功能鍛煉

屈膝90o,伸膝5o是膝關節發揮正常功能最低要求。因此膝關節處手術後早期進行功能鍛煉,後期定時隨訪對患者功能恢復十分重要。
屈:160o、伸:5o

1.運動療法
患者坐位,股骨遠端後側自然放於治療床邊,膝關節自然下垂。醫生一手握住患肢髕骨上股骨前側,一手握住踝關節近端,緩慢勻速屈膝關節,待稍感疼痛或明顯阻力時應停止數秒後繼續加大少量角度,維持5秒後放鬆,手法根據膝關節活動受限程度應用關節松動技術。

2.持續性被動運動(CPM儀)、四肢血液促進儀。

3.按摩:保護下進行患側下肢按摩,可以促進血液循環,防止上肢肌肉萎縮,患側肩胛區按摩可以緩解肌肉酸痛。主要有推、捏、揉、按、摩、點穴等手法。

4.主動功能鍛煉:膝關節的作業療法,如雙手抱膝,下蹲練習,膝關節處壓沙袋等。

5.肌力鍛煉:
1)股四頭肌訓練:術後3~5天進行患側股四頭肌的主動等長收縮,其方法:患者大腿肌四頭肌收緊,下肢呈中立位,膝部下壓,膝關節保持伸直5秒鍾,再放鬆5秒鍾;
2)股二頭肌訓練:患者下肢呈中立位,足後跟往下壓,膝關節不能變曲,保持5秒鍾,放鬆5秒鍾;
3)腓腸肌訓練:先讓患者把足踝用力跖屈(肢趾向前伸直,腳跟向後拉),然後足踝呈背屈位(腳趾向後拉,把腳跟向前推),注意保持膝關節伸直;
4)臀大肌訓練:臀部收緊5秒鍾,放鬆5秒鍾;
以上動作每天兩次,每次維持20分鍾。劑量應根據患者具體情況作相應調整。
6.助行器的應用。

5、膝蓋韌帶拉傷的症狀是什麼

【膝蓋韌帶拉傷的症狀】
韌帶是使各骨塊相互連結的結締組織的索狀物,與彈性纖維緊密並行。韌帶拉傷後,局部腫脹、疼痛、壓痛,有皮下出血的可看見青紫區。早期正確處理關節韌帶扭傷非常重要。因為韌帶組織不易再生恢復,如果處理不當或誤診而轉成慢性疾病,可能遺留功能障礙,且以後易再次損傷。
【膝蓋韌帶拉傷的症狀】
意見建議,韌帶拉傷建議使用-養生.骨活力-
一、熱身。先活動頭、手、腰、腿的各處關節,再慢跑15分鍾。(慢跑後拉韌帶韌帶更容易 韌帶拉伸練習松)
二、就是拉韌帶了。分幾步進行。先是腳踝,坐下,將左腳放在右腿膝蓋上,雙手握住左腳踝活動兩個八拍。然後,保持姿勢,一手按住膝蓋向下壓,來回兩個八拍。然後保持姿勢將左腿放下,然後壓右腿,要努力將肚皮貼上腿。四個八拍。換腳,同樣。再是雙腿。雙腿平伸,身體向下壓,要求同上。
三、是豎叉。能下多深下多深,最好貼地面,要求後腳面貼地,上半身直立。(雙腿)
四、是橫叉。腳跟著地,雙腳勾起,其餘要求同上。
五、是壓胯。(姿勢很難看,看過青蛙沒有,雖不是亦不遠矣。不過效果很好。)膝蓋著地努力分開,注意不能趴在地上,雙手支撐,將腰胯向後下方壓,最高境界是貼地。
六、是腳背。跪坐在地上,腳背貼地,向後躺,最高境界後背著地。注意別把膝蓋翹起。

6、前交叉韌帶斷裂的症狀

1.前交叉韌帶斷裂所出現的症狀是明顯的外傷後,出現關節出現有松馳、松軟、無力、搖擺,甚至會出現關節腔腫、痛、積水。
2.檢查體征:抽屜試驗--膝關節屈曲90度,小腿垂下,檢查者用雙手握住脛骨上段做拉前和推後動作,並注意脛骨結節前後移動的幅度:前移增加表示前交叉韌帶斷裂;後移增加表示後交叉韌帶斷裂----注意須將健側與患側做對比。
3.前交叉韌帶損傷如果斷裂,膝關節前抽屜實驗陽性,還是應該考慮手術治療的!
4.您所說「半年前打球時收的傷,當時不怎麼疼,現在走路小跑基本沒什麼不適的感覺了」----說明前交叉韌帶輕微斷裂!或沒有斷裂。現在如果膝關節功能受限,應該多進行膝關節的功能鍛煉!
繼續觀察,變化隨診。

7、膝外側副韌帶損傷如何診斷?

膝外側副韌帶損傷比較少見,多因暴力作用於小腿外側使之內收所造成。伸膝位時,膝關節外側關節囊、股二頭肌腿處於緊張狀態,與前、後十字韌帶共同起到保護膝外側副韌帶的作用。所以膝外側副韌帶不易受到損傷。臨床上,膝外側副韌帶損傷多合並外側關節囊的損傷,有時合並腘肌腱、十字韌帶、半月板、腓腸肌外側頭、腓總神經、骸脛束或股二頭肌等損傷。如果以上復合傷未得到及時治療,將進一步導致膝前外側旋轉不穩定,如膝內翻和內旋應力過強時,可造成膽骨外踩向前外方旋轉,與服骨外跺之間出現半脫位,胚骨內深與股骨內鍛之間保持正常的對合關系。膝外側副韌帶斷裂多發生在止點處,多數伴有腓骨小頭撕脫骨折,故臨床主要症狀為膝關節外側局限性疼痛,排骨小頭附近腫脹,皮下擠血,局部壓痛,膝關節活動障礙,有時合並腓總神經損傷。要診斷膝外側副韌帶斷裂主要是依據有強度膝內翻外傷史,膝外側疼痛,腫脹及壓痛,在肋骨小頭附近最明顯,膝關節內收應力試驗(+),可確定診斷。膝x線片可見排骨小頭撕脫骨折。小腿內收位雙膝X線正位片,膝外側間隙明顯加寬,對判斷外側副韌帶損傷程度價值較大。

與雙膝內側韌帶斷裂症狀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