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聲韌帶名詞解釋
位於彈性圓錐的上緣,張於甲狀軟骨前角的後面和杓狀軟骨聲帶突之間,為聲帶的基礎。
中文名
聲韌帶
外文名
vocal ligament
快速
導航
聲韌帶常見疾病
彈性圓錐
又名環甲膜,是主要由彈性纖維組成的膜狀結構,張於環狀軟骨弓上緣、甲狀軟骨前角後面和杓狀軟骨聲帶突之間,左右環甲膜大致合成上窄下寬略似圓錐的形狀。其上緣游離,前方附著於甲狀軟骨前角後面,後方附著於杓狀軟骨聲帶突,稱為聲韌帶,是發音的主要結構。彈性圓錐前份較厚,張於甲狀軟骨下緣中間與環狀軟骨弓上緣之間,稱環甲韌帶(圓錐韌帶),且位置表淺,易於從體表觸知,當突然發生喉部阻塞的緊急情況下,來不及進行氣管切開手術,為了搶救病人的生命,可在此進行穿刺或將環甲膜前份切開以建立暫時性呼吸通道。
聲韌帶常見疾病
聲音嘶啞簡稱嘶啞,是指發音時失去圓潤、清亮的音質,表示發聲器官(聲帶)發生了病變。聲音發毛、沙、啞、嘶,皆是嘶啞的同義字,一般用這些字表示嘶啞程度的差別。如「毛」指發某一音調時嘶啞,「沙」指聲音輕微而不幹凈,「啞」指一般音調低沉並漏氣,皆屬於嘶啞的范圍。
聲帶本身的病變如急、慢性炎症;良性、惡性腫瘤;全身性疾病如內分泌紊亂、肺癌、梅毒、結核、風濕病等,皆可因聲帶水腫、癱瘓、聲門運動障礙等而致嘶啞。嘶啞可以是一種重要病的症狀,如喉癌應及早確診。亦可能無甚重要性,但因影響說話的清晰度,妨礙工作。喉返神經癱瘓的病因一般不易發現,應按常規檢查胸部和心、肺。嘶啞數周不愈,必須詳查喉部和全身情況,不可等閑視之。
聲門能否完全閉合,是決定嘶啞的基本條件。聲門閉合有兩個要求:第一是環杓關節和有關的喉肌與神經功能必須正常,第二是聲帶本身具有緊張能力,這和環甲關節的支撐作用及喉外與頸部肌肉作用有關。聲門閉合不全的原因復雜,引起嘶啞的程度亦不同,重者可以失音。嘶啞的另一重要原因,是發音時聲帶振動的活動發生障礙。振動的幅度決定聲音的大小;振動的次數決定聲音的高低。這和物理學上所說的振動體能發音的道理一樣。就聲帶來說,其張力大小、長短、薄厚皆對聲音高低有影響。病理情況如聲帶上分泌物多,粘膜充血,腫脹,有各種贅生物等,更分別影響聲帶內收和振動,引起嘶啞和失聲。聲帶邊緣病變,是聲門閉合不全和聲帶振動障礙的重要因素。這在普通喉鏡和喉動態鏡下作聲帶發音檢查,可加以證實。全身病亦影響發聲,例如各種原因的水腫可引起聲帶水腫,男性變聲期亦影響正常發音
2、環甲正中韌帶穿刺時,如何確定其位置?
正中韌帶刺的是如何確定其位置不清楚?
3、何謂彈性圓錐?環甲正中韌帶位於何處及有何臨床意義
彈性圓錐 :又稱環聲膜,是圓錐形的彈性纖維膜。起自甲狀軟骨前角後面,呈扇行向後向下止於杓狀軟骨聲帶突和環狀軟骨上緣。 其上緣游離增厚,緊張於甲狀軟骨至聲帶突之間,叫聲韌帶。
4、我們平常說的嗓子是聲帶嗎
你的問題涉及到解剖學.
我們通常將咽喉混稱為"嗓子"或"喉嚨"。
咽喉是兩個部分組成,即咽和喉.
咽是食物入食管和呼吸介質空氣入肺的共同通路。咽介於口腔和食管之間,既屬於消化系統又屬於呼吸系統。
喉是呼吸器官之一,在氣管上方由軟骨和肌肉等構成的部分,為呼吸出入之門戶。喉內有聲帶,故又是發音器官。
下面是喉的詳細解剖:
喉上通喉咽,下接氣管,為呼吸與發音的重要器官。位於頸前正中部,在成人相當於第3~6頸椎部,由一組軟骨、韌帶、喉肌及粘膜構成的錐形管狀器官。
一、喉軟骨
喉的支架由三個單一軟骨–甲狀軟骨、環狀軟骨和會厭軟骨;三對成對軟骨–杓狀軟骨、小角軟骨和楔狀軟骨構成。
(一)甲狀軟骨(thyroid cartilage)
喉支架中最大的一塊軟骨,形狀如同豎立的向後半開的書,兩側由左右對稱的甲狀軟骨翼板在頸前正中線匯合形成一定的角度,男性夾角較小且上端向前突出,稱為喉結(thyroid notch),女性近似鈍角,喉結不明顯。兩側甲狀軟骨翼板後緣向上、下端延伸,呈小柱狀突起,分別稱為上角(superior cornu)和下角(inferior cornu),上角較長,借韌帶與舌骨大角相連;下角較短,其內側面與環狀軟骨後外側面的小凹形成環甲關節(cricothyroid joint)。甲狀軟骨上緣正中有一「V」形凹陷,稱甲狀軟骨切跡,為識別頸正中線的標志。
(二)環狀軟內(cricoid cartilage)
是喉與氣管環中唯一完整的環形軟骨,是喉支架的基礎,對支持喉腔通暢,保證呼吸甚為重要。若因外傷缺損,常致喉狹窄。環狀軟骨位於甲狀軟骨之下,下接氣管,前部較窄,稱環狀軟骨弓,後部向上延展而較寬闊,稱環狀軟骨板(圖1-22)。
(三)會厭軟骨(epiglottic cartilage)
扁平如葉狀,上緣游離呈弧形,莖在下端,附著於甲狀軟骨前角的內面。會厭分舌面和喉面,舌面組織疏鬆故感染時易腫脹,嬰與兒童會厭質軟呈卷葉狀,並向前隆起似「Ω」或「∧」形,成年後多近於平坦,質較硬。
(四)杓狀軟骨(arytenoid cartilages)
又名披裂軟骨,位於環狀軟骨板後上緣,呈三角錐形,左右各一,頂尖向後內方傾斜,其底部和環狀軟骨連接成環杓關節,它在關節面上的滑動和旋轉可使聲帶張開或閉合。底的前角名聲突(vocal process),聲帶後端附著於此。底的外側角名肌突(muscular process),為環杓側肌和環杓後肌附著之處,司聲門的開放與關閉。
(五)小角軟骨(corniculate cartilages)
位於杓狀軟骨的頂部,左右各一,有伸展杓會厭皺襞的功能。
(六)楔狀軟骨(cuneiform cartilages)
成對,有時缺如,在小角軟骨前外側,兩側杓會厭皺襞粘膜下,似小棒,致粘膜形成白色的隆起,名楔狀結節。
二、喉的韌帶與筋膜
(一)甲狀軟骨上緣與舌內下緣之間有甲狀舌骨膜(thyrohyoid membrane)連接,其中央及兩側後緣增厚部分,稱甲狀舌骨中韌帶(median thyrohyoid ligament)及甲狀舌骨側韌帶(lateral thyrohyoid ligament)。兩側有喉上神經內支及喉上動脈、靜脈經此膜穿過入喉,為喉上神經封閉注射部位。
(二)甲狀軟骨下緣與環狀軟弓上緣之間有環甲膜(cricothyroid membrane)連接,其前面中央增厚部分稱環甲中韌帶(median cricothyroid ligament)。嚴重喉源性呼吸困難時,可經此膜穿刺或切開以解除窒息。
(三)環狀軟骨下緣與第一氣管環之間有環氣管韌帶(cricotracheal ligament)連接。
三、喉腔
喉腔上起自喉入口(laryngeal inlet),下達環狀軟骨下緣並接氣管。由室帶與聲帶分隔為三區。
(一)聲門上區(supraglottic portion)位於室帶之上,其上口通喉咽部,呈三角形稱喉入口,聲門上區前壁為會厭軟骨,兩旁為杓會厭皺襞,後為杓狀軟骨,介於喉入口與室帶之間又稱喉前庭(vestibule)。
(二)聲門區(glottic portion):位於室帶與聲帶之間,包括:
1.室帶(ventricular band):又稱假聲帶,左右各一,位於聲帶上方並與聲帶平行,由室韌帶、肌纖維及粘膜組成,呈淡紅色。
2.聲帶(vocal cord):位於室帶下方,左右各一,由聲韌帶、聲肌及粘膜組成,因缺乏粘膜下層,含血管少,在間接喉鏡下呈白色帶狀,其游離緣薄而銳。兩聲帶間的空隙稱聲門裂(rima vocalis),簡稱聲門。聲帶張開時呈一等腰三角形,是喉腔中最狹窄部分。聲門前端稱前聯合(anterior commissure)。
3.喉室(laryngeal ventricle):開口於聲帶與室帶之間的橢圓形空隙,其前端向上外伸展成喉室小囊(sacculus of larynx),內含粘液腺分泌粘液潤滑聲帶。
(三)聲門下區(infraglottic portion):聲帶下緣至環狀軟骨緣以上的喉腔,上部較扁窄,向下逐漸擴大為圓錐形並移行至氣管,幼兒期此區粘膜下組織結構疏鬆,炎症時容易發生水腫引起喉阻塞。
四、喉肌
喉肌分為內外兩組。
喉外肌將喉與周圍結構相連,可使喉體上升或下降,亦可使喉固定。二腹肌、莖突舌骨肌、下頜舌骨肌及頦舌骨肌,此組肌肉均附麗於舌骨之上,可使喉隨舌骨上升而上提;胸骨舌骨肌、肩胛舌骨肌可使喉隨舌骨下降而將喉拉向下。
喉內肌依其作用分成以下幾組:
(一)使聲門張開(聲帶外展)主要是環杓後肌(posterior cricoarytenoid muscle),起自環狀軟骨板背面淺凹處,斜向外上方,止於杓狀軟骨肌突後面,收縮時將杓狀軟骨的聲帶突向外轉動,使聲帶後端分開,聲門開大。
(二)使聲門關閉(聲帶內收)
1.環杓側肌(lateral cricoarytenoid muscle)起自同側環狀軟骨弓兩側上緣,止於杓狀軟骨肌突前方。收縮時使聲帶突轉向內而關閉聲門。
2.杓肌(arytenoid muscle):位於喉後壁,由橫行和斜行的肌纖維組成杓橫肌和杓斜肌,收縮時可使兩側杓狀軟骨互相向中線接近,使聲帶內收聲門關閉。
(三)改變聲帶張力
1.環甲肌(cricothyroid muscle):起自環狀軟骨弓的前外側,斜向後上止於甲狀軟骨後部下緣及下角之前緣,收縮時甲狀軟骨和環狀軟骨弓接近,以環甲關節為支點,增加甲狀軟骨與杓狀軟骨間的距離,將甲杓肌拉長,增加聲帶張力,並略有聲帶的內收作用。
2.甲杓肌(thyroarytenoid muscle):起於甲狀軟骨背面中央部前聯合,後端附於杓狀軟骨之聲帶突及聲帶部,收縮時牽引杓狀軟骨向前方移動,使聲帶鬆弛,並使聲門關閉。甲杓肌和覆蓋其上下的粘膜是聲帶的主要組成部分。發音的音調與該肌收縮的緊張度有關。
(四)會厭活動肌
1.杓會厭肌(aryepiglottic muscle):收縮時可將會厭軟骨拉向後下方使喉口關閉。
2.甲狀會厭肌(thyroepiglottic muscle):收縮時可將會厭軟骨拉向前下方使喉口及喉前庭擴大。
五、神經
喉的神經均為迷走神經分支。
(一)喉上神經(superior laryngeal nerve)
在相當於舌骨大角平面處分為內外兩支,內支為感覺神經,在喉上動脈穿入甲狀舌骨膜處後上方入喉,分布於聲帶以上區域的粘膜。在梨狀窩處粘膜下該神經位置較淺,故可在此作表面麻醉。外支屬運動神經,支配環甲肌。喉上神經病變時,喉粘膜感覺喪失,致發生誤咽,同時環甲肌鬆弛致發音障礙。
(二)喉返神經(recurrent laryngeal nerve)
為喉的主要運動神經,支配除環甲肌以外的喉內諸肌,亦有感覺支分布於聲門下區粘膜。兩側喉返神經的徑路不同,左側徑路較長,在主動脈弓前由迷走神經分出,繞主動脈弓下方,然後沿氣管食管間溝上行,在環甲關節的後方進入喉部。前支分布於喉內的內收肌,後支分布於喉內的外展肌。右側喉返神經在右鎖骨下動脈前方由右迷走神經分出向下、後繞此動脈,然後沿氣管食管間溝上行,到環甲關節後方入喉。
凡在喉返神經的徑路上侵犯和壓迫神經的各種病變都可以引起聲帶麻痹,聲音嘶啞。由於左側徑路較右側長,故臨床上受累機會較多,如兩側喉返神經同時受損,可發生失音或呼吸困難。
[編輯本段]【喉的生理功能】
(一)呼吸功能:
喉是呼吸的通道,在正常情況下聲門是空氣出入肺部的必經之路。身體對氣體的需要量,受中樞神經系統反射性調節,聲門裂的大小也隨之改變。平靜呼吸時聲帶略內收,深吸氣或體力勞動時聲帶極度外展,聲門擴大,以增加肺內氣體交換,調節血與肺泡內二氧化碳濃度。
(二)發音功能
喉是發音器官,發音時聲帶向中線移動,聲門閉合,肺內呼出的氣流沖動聲帶而產生聲波,稱基音,再經咽、口、鼻等腔共鳴作用而成悅耳之聲音,聲調的高低,取決於聲帶振動的頻率,而振動的頻率又以聲帶的位置、長短、厚薄、張力以及呼出氣流作用於聲帶力量而不同,而有高、低音之別,聲帶在發音中的這些變化主要是由喉肌運動加以控制。
(三)保護功能
喉對下呼吸道起保護作用,吞咽時喉體上提,會厭向後下傾斜,蓋住喉上口,聲帶關閉,食物沿兩側梨狀窩下行進入食道,而不致誤入下呼吸道。另外,喉的咳嗽反射能將誤入下呼吸道的異物,通過防禦性反射性劇咳,迫使異物排出。
5、一部電影,一個片段是女孩在車底窒息了,一個男人用刀子割開她的喉嚨用吸管幫她呼吸
今天上課,覺得感興趣,就來網路一下,在喉嚨部分有個環甲正中韌帶,急性喉阻塞時,為挽留患者生命可進行刺穿,建立暫時的呼吸通道😌😌😌再送醫院啥子的
6、環狀甲膜位置是什麼
頸部的兩個隆起,一個隆起是甲狀軟骨(俗稱喉結),第二個隆起是環狀軟骨,在這兩個這間的凹限處就是環甲膜。
7、環甲膜名詞解釋
名詞解釋,環甲膜
解答環甲膜:是由環狀軟骨弓上緣與甲狀軟骨下緣之間的纖維韌帶組成,中央部分增厚,稱環甲韌帶。
環甲膜由喉部彈性圓錐向下附著在環狀軟骨上緣中前部而形成,位於甲狀軟骨與環狀軟骨之間,臨床上如遇需緊急搶救的喉阻塞病人,來不及做氣管切開術,可行環甲膜穿刺術或環甲膜切開術。
環甲膜穿刺是臨床上對於有呼吸道梗阻、嚴重呼吸困難的病人採用的急救方法之一。它可為氣管切開術贏得時間。是現場急救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它具有簡便、快捷、有效的優點,而且稍微接受急救教育的人都可以掌握。
環甲膜位於甲狀軟骨和環狀軟骨之間,前無堅硬遮擋組織(僅有柔軟的甲狀腺通過),後通氣管,它僅為一層薄膜,周圍無要害部位,因此利於穿刺。如果自己尋找,可以低頭,然後沿喉結最突出處向下輕輕地摸,在約2~3厘米處有一如黃豆大小的凹陷,此處即為環甲膜位置所在。
環甲膜的操作患者仰卧位,頭後仰,局部消毒後術者用食指中指固定環狀軟骨兩側,以一粗注射針垂直刺入環甲膜。由於環甲膜後為中空的氣管,因此刺穿後有落空感,術者會覺得阻力突然消失。接著回抽,如有空氣抽出,則穿刺成功。患者可有咳嗽等刺激症狀,隨即呼吸道梗阻的症狀緩解。若上呼吸道完全阻塞難以呼吸時(這里所說的上呼吸道是喉部以上的呼吸道),需另刺入氣管導管針為呼吸建立通路。
8、求系統解剖學裡面各種生字詞的讀音。。。
系統解剖學重要名詞
1.
椎 孔 vertebral foramen: 由椎體和椎弓圍成的孔。所有椎孔相連形成椎管,內容納
脊髓。
2.
椎間孔Intervertebral foramina:由相鄰椎骨的椎上和椎下切跡圍成。內有脊N和血
管通過。
3.
胸骨角 Sternal angle:位於胸骨柄和胸骨體連接處,體表可觸及,兩側平對第2肋,
是計數肋的重要標志。
4. 椎間盤 Intervertebral disc:連結相鄰椎體的纖維軟骨盤;中央為髓核,周圍為纖維
環;有彈性;有連接、緩沖等作用。
5. 黃韌帶 Ligamenta flava:連結相鄰椎弓板間的韌帶,有限制脊柱過度前屈的作用。 6.
咽 峽 Isthmus of fauces:由齶垂、齶舌弓、舌根、齶帆游離緣共同圍成。是口腔與咽
的分界。
7.
咽淋巴環 Pharyngeal lymph circle:由咽扁桃體、齶扁桃體、咽鼓管扁桃體、舌扁桃
體共同構成;對消化道和呼吸道有防禦功能。
8. 上消化道 Superior alimentary meatus:從口腔至十二指腸的消化管稱上消化道 9.
彈性圓錐 Conus elasticus:是圓錐形彈性纖維膜。位於甲狀軟骨、杓狀軟骨、環狀軟
骨三者間。其前緣增厚稱聲韌帶;中部增厚稱環甲正中韌帶。
10. .胸膜腔 Pleural cavity:壁胸膜和臟胸膜兩層間的腔隙稱胸膜腔。該腔密閉,左右各
一,呈負壓。
11. 肋膈隱窩 Costodiaphragmatic recess:由肋胸膜和膈胸膜返折而成。是胸膜隱窩中位
置最低、容量最大的隱窩。胸膜腔積液常先積於此。
12. 縱隔 Mediastinum:是兩側縱隔胸膜間全部器官、結構和結締組織的總稱。
13. 腎門 Renal hilum:腎內側緣中部凹陷稱腎門,內有腎A、腎V、腎盂、神經和淋巴出
入
14. 膀胱三角 trigone of bladder:位於左右輸尿管口和尿道內口之間,膀胱黏膜與肌層緊
密連接,缺少粘膜下層組織,無論膀胱擴張或收縮,始終保持平滑,是腫瘤、結核和炎症的好發部位。
15. 陰道穹 Fornix of vagina:陰道上端與子宮頸陰道部之間的環形凹陷稱陰道穹。陰道穹
分為前穹、側穹和後穹。後穹最深,可穿刺引流積液和積血,進行診斷和治療 16. 腹膜腔 Peritoneal cavity:臟腹膜和壁腹膜互相延續、移行,共同圍成的不規則的潛
在性腔隙。內有少量漿液,起潤滑作用。男性密閉,女性與外界相通。
17. 直腸子宮陷凹Rectouterine pouch:為腹膜在直腸與子宮之間移行返折而形成的陷
凹。該陷凹是腹膜腔的最低部位,腹膜腔積液多聚存於此。
18. 卵圓窩 Fossa ovalis:位於房間隔右側面的卵圓形凹陷,為胚胎時期卵圓孔閉合後的遺
跡,是房間隔缺損的好發部位
19. 心包腔 Pericardial cavity:位於漿膜心包臟、壁兩層之間的潛在性腔隙,內有少量漿
液起潤滑作用。
20. 冠狀竇 coronary sinus:位於心膈面,左心房與左心室之間的冠狀溝內,以左房斜靜
脈與心大靜脈匯合處為起點,最終注入右心房的冠狀竇口。
21. 動脈韌帶 Arterial ligament:位於主動脈弓與肺動脈干分叉處,是動脈導管閉鎖後的
遺跡。
22. 上腔靜脈 Superior vena cava:由左右頭臂靜脈匯合而成,注入右心房。收集上半身
靜脈血。
23. 下腔靜脈 Inferior vena cava:由左右髂總靜脈匯合而成,注入右心房。收集下半身
靜脈血。
24. 肝門靜脈 Hepatic portal vein:由腸系膜上靜脈和脾靜脈匯合而成。經肝門入肝。收
集腹盆部不成對器官(除肝)的靜脈血。
25. 胸導管 Thoracic ct:是全身最大的淋巴管,在第一腰椎前方由左,右腰乾和
腸干匯合而成。收集左半身+右下半身淋巴液注入左靜脈角。
26. 視神經盤 Optic disc:位於視網膜後部,直徑約1.5㎜的白色小區,內有視神經、視
網膜中央動脈、視網膜中央靜脈穿過,無感光細胞,又稱生理性盲點。
27. 黃斑 Macula lutea:位於視網膜後部視神經盤顳側約3.5㎜處,由視錐細胞密集構成的
黃色小區,感光辨色最敏銳
28. 神經核 Nucleus:中樞內,形態和功能相似的神經元胞體聚集在一起稱神經核。 29. 灰質 Gray matter:中樞內,神經元胞體及其樹突聚集的部位稱灰質。 30. 白質 White matter:中樞內,神經纖維聚集的部位稱白質。
31. 馬尾 Cauda equina:脊髓末端水平面以下,位於椎管硬膜囊內的脊神經根合稱馬尾。
32. 錐體交叉 Decussation of pyramid:皮質脊髓束行至延髓的錐體下端,大部分纖維交
叉到對側,此交叉稱錐體交叉。
33. 內側丘系交叉 Decussation of medial lemniscus:薄束核和楔束核發出的纖維在延髓
交叉至對側,此交叉稱內側丘系交叉。
34. 斜方體 Trapezoid body:蝸神經核發出的纖維橫行越邊到對側,此處纖維稱斜方體。 35. 錐體束 Pyramidal tract:由大腦皮質中央前回及中央旁小葉前部細胞發出的軸突組
成,包括皮質脊髓束和皮質核束,支配全身骨骼肌運動。
36. 小腦扁桃體 Tonsil of cerebellum:位於小腦下面,靠近枕骨大孔,顱內壓增高時,
小腦扁桃體可嵌入枕骨大孔,形成小腦扁桃體疝,壓迫延髓,危及生命。 37. 第三腦室 Thiord ventricle:位於丘腦和下丘腦間,為矢狀位狹窄間隙。內含腦脊液。
與側腦室和第四腦室相通。
38. 第四腦室 Fourth ventricle:位於延髓、腦橋和小腦之間,呈四棱錐體形。內含腦脊
液。與第三腦室、蛛網膜下隙及脊髓中央管相通。
39. 內囊 internal capsule:位於背側丘腦、尾狀核和豆狀核之間的白質板。意義:一側內
囊損傷導致三偏即:偏癱、偏感、偏盲。
40. 紋狀體 corpus striatum:由尾狀核和豆狀核組成,具有調節肌肉張力,調整運動姿勢,
參與學習記憶的功能。
41. 胼胝體 Corpus callosum:連合左、右大腦半球新皮質的纖維,廣泛聯系額葉、頂葉、
枕葉和顳葉。分為胼胝體嘴、膝、乾和壓部。
42. 頸叢 Cervical plexus:由第1~4頸神經前支組成,位於胸鎖乳突肌深面。
43. 臂叢 Brachial plexus:由第5~8頸神經前支和第1胸神經前支組成,位於頸根部鎖骨
上窩內。
44. 腰叢 Lumbar plexus:由第12胸神經前支和第1~4腰神經前支組成,位於腰大肌深
面。
45. 骶叢 Sacral plexus:由腰骶乾和骶、尾神經前支組成,位於梨狀肌前面
46. 交感干 Sympathetic trunk:位於脊柱兩旁,由交感干神經節和節間支連接而成。 47. 交通支 Communicating branches:連於交感干N節與脊N之間的支。分白交通支
和灰交通支。
48. 硬膜外隙 Epiral space:位於硬脊膜與椎管壁之間。間隙內呈負壓,有脊神經根
通過,臨床上常進行硬膜外麻醉。
49. 蛛網膜下隙 Subarachnoid space:位於蛛網膜與軟膜之間。內含腦脊液。臨床常進
行腰椎穿刺進入此隙抽取腦脊液或進行麻醉。
50. 海綿竇 Cavernous sinus:位於蝶鞍兩側,由硬腦膜形成的不規則腔隙。其交通廣泛;
有動眼神經、滑車神經、眼神經、上頜神經、展神經、頸內動脈通過。
51. 大腦動脈環(Willis 環)cerebral arterial circle:由兩側大腦前動脈起始段、兩側
頸內動脈末端、兩側大腦後動脈借前、後交通動脈連通而共同組成。位於腦底部,溝通頸內動脈和椎動脈,調整供血。
52. 瞳孔對光反射 Pupillary light reflex:光照一側眼的瞳孔,引起兩眼瞳孔縮小的反應
成為瞳孔對光反射。通路為:視錐細胞→雙極細胞→節細胞→視神經→視交叉→兩側視束→頂蓋前區→兩側動眼神經副核→動眼神經→睫狀神經節→節後纖維→瞳孔括約肌收縮→兩側瞳孔縮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