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韌帶 > 頸部韌帶撕裂

頸部韌帶撕裂

發布時間:2020-04-18 11:44:20

1、怎樣算是輕傷

2、後背韌帶受傷怎麼治療?

最好不要馬上按摩

韌帶是連接兩塊骨頭的組織。最常見的韌帶拉傷有兩種:踝關節外側的韌帶拉傷,也就是我們平常說的歪了腳;和膝關節的韌帶拉傷(在後面的膝部疼痛部分詳細介紹)。韌帶拉傷的部位會出現腫脹和淤血,韌帶拉傷的治療辦法是在拉傷之後馬上做到以下幾點:

1.休息、馬上停止運動,不要讓受傷的關節再負重
2.冷敷。冰塊或者其它冷敷可以幫助減少疼痛和腫脹,因為降低溫度可以減少血液循環。每次冷敷15到20分鍾,每天三到四次。
3.壓迫。用綳帶或其他辦法壓迫受傷局部可以減少出血、淤血。綳帶產的緊度要適中,你能感覺到有壓力但又不會讓你支端發麻或缺血。
4.抬高患肢。抬高患肢的主要目的是減少腫脹,促進血液迴流

頸椎病是臨床上常見的疾病,以往多見於中老年人,近年來有年輕化的傾向;過去是會計、教師的職業病,現在則是辦公室里的多發病。頸椎病的主要症狀是頸部疼痛板滯伴有上肢的疼痛麻木,但是現代醫學研究表明,頸椎病還會產生頭痛、頭暈、耳鳴、眼睛發脹、胸悶氣急、四肢無力等症狀。治療頸椎病的方法有很多,推拿、針灸、牽引、理療、局封、葯物等,還有手術,都能起到很好的效果,但是,如果病人不配合治療,不注意自我保養和功能鍛煉,就會拖延病情,並容易復發。

一.保養

1.用枕適當 人生的三分之一是在床上度過的,枕頭的高低軟硬對頸椎有直接影響,最佳的枕頭應該是能支撐頸椎的生理曲線,並保持頸椎的平直。枕頭要有彈性,枕芯以木棉、中空高彈棉或穀物皮殼為宜。喜歡仰卧的,枕頭的高度為5厘米左右(受壓以後的高度);喜歡側卧的,高度為10厘米左右。仰卧位時,枕頭的下緣最好墊在肩胛骨的上緣,不能使頸部脫空。其實,枕頭的真正名字應該叫「枕頸」。枕頭不合適,常造成落枕,反復落枕往往是頸椎病的先兆,要及時診治;另外要注意的是枕席,枕席以草編為佳,竹席一則太涼,二則太硬,最好不用。

2.頸部保暖 頸部受寒冷刺激會使肌肉血管痙攣,加重頸部板滯疼痛。在秋冬季節,最好穿高領衣服;天氣稍熱,夜間睡眠時應注意防止頸肩部受涼;炎熱季節,空調溫度不能太低。

3.姿勢正確 頸椎病的主要誘因是工作學習的姿勢不正確,良好的姿勢能減少勞累,避免損傷。低頭時間過長,使肌肉疲勞,頸椎間盤出現老化,並出現慢性勞損,會繼發一系列症狀。最佳的伏案工作姿勢是頸部保持正直,微微地前傾,不要扭轉、傾斜;工作時間超過1小時,應該休息幾分鍾,做些頸部運動或按摩;不宜頭靠在床頭或沙發扶手上看書、看電視。

4.避免損傷 頸部的損傷也會誘發本病,除了注意姿勢以外,乘坐快速的交通工具,遇到急剎車,頭部向前沖去,會發生「揮鞭樣」損傷,因此,要注意保護自己,不要在車上打瞌睡,坐座位時可適當地扭轉身體,側面向前;體育比賽時更要避免頸椎損傷;頸椎病急性發作時,頸椎要減少活動,尤其要避免快速的轉頭,必要時用頸托保護。

頸椎病的治療方法:

(一)牽引
1. 適應證 頸椎牽引常作為神經根型、頸型和交感型頸椎病的首選療法。但脊髓型頸椎病脊髓受壓較明顯者和有明顯頸椎節段性不穩者不宜採用。
2. 頸椎牽引的方法 一般用頸枕牽引帶作頸椎牽引。
(1)姿位:體位可採取坐位或卧位,為了方便,多取穩當的靠坐位,使頸部自軀干縱軸向前前傾約10°-3O°,避免過伸。要求患者充分放鬆頸部、肩部及整個軀體肌肉。牽引姿位應使患者感覺舒適,如有不適即應酌情調整。在椎動脈型患者前傾角宜較小,脊髓型頸椎病患者宜取幾近垂直姿位,忌前屈牽引。
(2)牽引重量與持續時間:常用的牽引重量差異很大,可自患者自身體重的1/10至1/5,多數用6-7kg,開始時用較小重量以利患者適應。每次牽引近結束時患者應有明顯的頸部受牽伸感覺,但無特殊不適,如這種感覺不明顯,重量應酌情增加。每次牽引持續時間通常為20-30分鍾。牽引重量與持續時間可作不同的組合,一般牽引重量較大時持續時間較短,牽引重量較小時持續時間較長。
(3)牽引頻度與療程:一般每日牽引1-2次,也有每日3次者,10-20天為一療程,可持續數個療程直至症狀基本消除。
(4)如坐位牽引療效不著,或患者症狀較重或體弱不耐久坐時,可採用仰卧位牽引。用枕墊保持適當姿位,牽引重量一般為2-3kg。持續牽引2小時後休息15分鍾,然後再作牽引,每天牽引總時間可達1O-14小時。
(5)利用電動牽引器械可進行間歇牽引,被認為有利於放鬆肌肉,改善局部血液循環。一般是牽引2分鍾,放鬆或減小牽引重量1分鍾,反復進行半小時左右。
(二)推拿
1.作用與適應證 中醫學認為頸椎病系因頸項長期勞累,氣血失和,加上外感風寒、阻滯經絡所致,推拿治療可以調和氣血,桂風散寒,疏筋通絡,從而達到解痙止痛的作用。推拿適用於除了嚴重頸脊髓受壓的脊髓型以外的所有各型頸椎病。
對於脊髓型頸椎病,傳統不主張進行推拿治療,認為有可能加重脊髓損害,但國內已有安全有效的牽引和推拿治療的報道,因此,輕型脊髓型頸椎病不一定禁忌推拿治療,只是手法宜溫和,免除旋扳手法。
2. 方法 頸椎病的推拿手法應剛柔結合,切忌粗暴,常用手法程序如:
(1)在頸背部反復作掌揉、探法和一指禪推法,然後在頸肩部的督脈、手三陽經的部分俞穴如風池、風府、肩內俞、肩井、天宗、缺盆等穴作點、壓或拿法,再在斜方肌與提肩胛肌處行彈撥法。若為神經根型,手法治療應包括肩、肘、手的主要穴位;若為椎動脈型,應包括頭、臉部的百會、太陽等穴位。接著用旋扳手法。最後以抹法、叩擊、拍法作結束。
(2)施行旋扳手法時,先囑患者向一側旋轉頸部,施術者兩手分別置於病人的下枕部和枕後部順勢同時稍用力旋轉頭頸。此時必須注意:1)旋轉角度不可過大。2)不可片面追求旋頸時可能發出的"咔嗒"聲。3)脊髓型及椎動脈型頸椎病不作旋扳手法。
(三)理療
理療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環,放鬆痙攣肌肉,緩解症狀。方法可選用高頻(微波、超短波)、低中頻電療(如TENS,間動電療,電腦中頻)、超聲波、磁療等。
(四)運動療法
1. 運動療法的作用 頸椎病的運動療法主要是做醫療體操練習,頸椎病醫療體操的目的與作用主要有兩方面:(1)通過頸部各方向的放鬆性運動,活躍頸椎區域血液循環,消除淤血水腫,同時牽伸頸部韌帶,放鬆痙攣肌肉,從而減輕症狀;(2)增強頸部肌肉,增強其對疲勞的耐受能力,改善頸椎的穩定性,從而鞏固治療效果,防止反復發作。
2. 適應證和禁忌證 各型頸椎病症狀基本緩解或呈慢性狀態時,可開始醫療體操以促進症狀的進一步消除及鞏固療效。症狀急性發作期宜局部休息,不宜增加運動刺激。有較明顯或進行性脊髓受壓症狀時禁忌運動,特別是頸椎後仰運動應禁忌。椎動脈型頸椎病時頸部旋轉運動宜輕柔緩慢,幅度要適當控制。
(五)神經阻滯療法
椎間孔阻滯(硬膜外腔阻滯)和椎旁交感神經阻滯術,是有效的治療方法,反復單次阻滯或置管連續注葯,都能收到很好的效果。單次阻滯每周兩次,5次為一療程。硬膜外腔置管者可每日注葯一次,每5次為一療程。
星狀神經節阻滯術,對治療交感型頸椎病有特效(一般配合椎間孔、頸部痛點阻滯)。常於第一次阻滯治療後即可收到立竿見影的效果,但多不能維持長久的療效,故須反復施術以鞏固效果,至少須連續治療2~4個療程。
(六)葯物治療
頸椎病症狀顯著時常用葯物作輔助治療以促進症狀緩解,常用葯物有解痙鎮痛葯、非甾體類消炎止痛葯、神經營養葯及血管擴張葯等。中葯也常應用。
(七)心理治療
(八)日常生活活動指導
1. 枕頭與睡眠:枕頭中央應略凹進,高度為12~16cm,頸部應枕在枕頭上,不能懸空,使頭部保持略後仰。習慣側卧位者,應將使枕頭與肩同高。睡覺時,不要躺著看書,也不要長時間將雙手放在頭上方。
2. 避免做頸部過伸過屈活動:脊髓型頸椎病患者,在洗臉、刷牙、飲水、寫字時,要避免頸部過伸過屈活動。
3. 某些日常活動應該停止:在患病期間,應停止做某些過度活動頸椎的活動,如擦高處的玻璃。
http://www.kf365.com/html/11/578.html

基本上 按照我的方法可以解決你的說有問題

本人是一名外科醫生如果還不明白可以給我 發消息

3、十級手指傷殘鑒定標准

一、首先,在明確十級傷殘鑒定的具體標准之前,應明確相應的劃分依據,分別是:

1.常活動能力部分受限;

2.作和學習能力有所下降;

3.會交往能力部分受限。

二、其次,十級傷殘的具體鑒定標准為:

(一)、顱腦、脊髓及周圍神經損傷致:

1、神經功能障礙,日常活動能力輕度受限;

2、外傷性癲癇,葯物能夠控制,但遺留腦電圖中度以上改變;

3、輕度失語或構音障礙;

4、單側輕度面癱,難以恢復;

5、輕度不自主運動或共濟失調;

6、斜視、復視、視錯覺、眼球震顫等視覺障礙;

7、半身或偏身型淺感覺分離性缺失

8、一肢體完全性感覺缺失

9、節段性完全性感覺缺失;

10、影響陰莖勃起功能。

(二)、頭面部損傷致:

1、一眼低視力1級;

2、一側眼瞼下垂或畸形;

3、一眼視野中度缺損(直徑小於60°);

4、淚小管損傷,遺留溢淚症狀;

5、眼內異物存留

6、外傷性白內障;

7、外傷性腦脊液鼻漏或耳漏;

8、上頜骨、下頜骨缺損,牙齒脫落4枚以上;

9、口腔損傷,牙齒脫落8枚以上;

10、口腔或顳下頜關節損傷,輕度張口受限;

11、舌尖部分缺失(或畸形);

12、一耳中等重度聽覺障礙;或雙耳中度聽覺障礙;

13、一側耳廓缺失(或畸形)10%以上;

14、鼻尖缺失(或畸形);

15、面部瘢痕形成,面積6平方厘米以上;或面部線條狀瘢痕10cm以上;

16、面部細小疲痕(或色素明顯改變)面積15平方厘米以上;

17、頭皮無毛發40平方厘米以上;

18、顱骨缺損4平方厘米以上,遺留神經系統輕度症狀和體征;或顱骨缺損6平方厘米以上,無神經系統症狀和體征;

19、頜面部骨及軟組織缺損8立方厘米以上。

(三)、脊柱損傷致:

1、頸椎或腰椎畸形愈台,頸部或腰部活動度喪失10%以上;

2、胸椎畸形癒合,輕度影響呼吸功能;

3、胸椎或腰椎一椎體三分之一以上壓縮性骨折

(四)、頸部損傷致:

1、瘢痕形成,頸部活動度喪失10%以上;

2、輕度影響呼吸和吞咽功能;

3、頸前三角區瘢痕面積20平方厘米以上。

(五)、胸部損傷致:

1、女性一側乳房部分缺失(或畸形);

2、4肋以上骨折;或2肋以上缺失;

3、肺破裂修補;

4、胸膜粘連或胸廓畸形。

(六)、腹部損傷致:

1、胃、腸、消化腺等破裂修補;

2、膽囊破裂修補;

3、腸系膜損傷修補;

4、脾破裂修補;

5、腎破裂修補或腎功能輕度障礙;

6、膈肌破裂修補。

(七)、盆部損傷致:

1、骨盆傾斜,雙下肢長度相差2cm以上;

2、骨盆畸形癒合;

3、一側卵巢缺失或完全萎縮;

4、一側輸卵管缺失或閉鎖;

5、子宮破裂修補;

6、一側輸尿管嚴重狹窄;

7、膀胱破裂修補;

8、尿道輕度狹窄;

9、直腸、肛門損傷,瘢痕形成,排便功能障礙。

(八)、會陰部損傷致:

1、陰莖龜頭缺失25%以上;

2、陰莖包皮損傷,瘢痕形成,影響功能;

3、一側輸精管缺失;

4、一側睾丸缺失或完全萎縮

5、陰囊損傷,瘢痕形成50%以上。

(九)、外陰、陰道損傷致陰道狹窄,影響功能。

(十)、肢體損傷致:

1、雙手缺失(或喪失功能)5%以上;

2、雙手感覺缺失25%以上;

3、雙上肢前臂旋轉功能喪失50以上;

4、一足足弓結構破壞1/3以上;

5、雙足十趾缺失(或喪失功能)20%以上;

6、雙上肢長度相差4cm以上;

7、雙下肢長度相差2cm以上;

8、四肢長骨一骺板以上線性骨折;

9、一肢喪失功能10%以上。

(十一)皮膚損傷致癱痕形成達體表面積4%以上。

4、天氣冷了脖子後邊就很疼怎麼回事

是頸椎病,想要治療要注意以下一些內容: 1、不要連續時間過長,而且每隔半小時活動脖子和肩周一次,最好站起來走走。當然這是我的情況比較嚴重,不太嚴重的話,一兩個小時一次就可以 2、中醫推拿 再嚴重一點就是牽引了,如果不治療最後就是……呵呵,有點嚇人,望老兄好自為之,前車之鑒在此,慎重考慮…… 頸椎病是臨床上常見的疾病,以往多見於中老年人,近年來有年輕化的傾向;過去是會計、教師的職業病,現在則是辦公室里的多發病。頸椎病的主要症狀是頸部疼痛板滯伴有上肢的疼痛麻木,但是現代醫學研究表明,頸椎病還會產生頭痛、頭暈、耳鳴、眼睛發脹、胸悶氣急、四肢無力等症狀。治療頸椎病的方法有很多,推拿、針灸、牽引、理療、局封、葯物等,還有手術,都能起到很好的效果,但是,如果病人不配合治療,不注意自我保養和功能鍛煉,就會拖延病情,並容易復發。 一.保養 1.用枕適當 人生的三分之一是在床上度過的,枕頭的高低軟硬對頸椎有直接影響,最佳的枕頭應該是能支撐頸椎的生理曲線,並保持頸椎的平直。枕頭要有彈性,枕芯以木棉、中空高彈棉或穀物皮殼為宜。喜歡仰卧的,枕頭的高度為5厘米左右(受壓以後的高度);喜歡側卧的,高度為10厘米左右。仰卧位時,枕頭的下緣最好墊在肩胛骨的上緣,不能使頸部脫空。其實,枕頭的真正名字應該叫「枕頸」。枕頭不合適,常造成落枕,反復落枕往往是頸椎病的先兆,要及時診治;另外要注意的是枕席,枕席以草編為佳,竹席一則太涼,二則太硬,最好不用。 2.頸部保暖 頸部受寒冷刺激會使肌肉血管痙攣,加重頸部板滯疼痛。在秋冬季節,最好穿高領衣服;天氣稍熱,夜間睡眠時應注意防止頸肩部受涼;炎熱季節,空調溫度不能太低。 3.姿勢正確 頸椎病的主要誘因是工作學習的姿勢不正確,良好的姿勢能減少勞累,避免損傷。低頭時間過長,使肌肉疲勞,頸椎間盤出現老化,並出現慢性勞損,會繼發一系列症狀。最佳的伏案工作姿勢是頸部保持正直,微微地前傾,不要扭轉、傾斜;工作時間超過1小時,應該休息幾分鍾,做些頸部運動或按摩;不宜頭靠在床頭或沙發扶手上看書、看電視。 4.避免損傷 頸部的損傷也會誘發本病,除了注意姿勢以外,乘坐快速的交通工具,遇到急剎車,頭部向前沖去,會發生「揮鞭樣」損傷,因此,要注意保護自己,不要在車上打瞌睡,坐座位時可適當地扭轉身體,側面向前;體育比賽時更要避免頸椎損傷;頸椎病急性發作時,頸椎要減少活動,尤其要避免快速的轉頭,必要時用頸托保護。 二.鍛煉 頸椎的鍛煉應該慎重,要避免無目的的快速旋轉或搖擺,尤其是頸椎病急性期、椎動脈型頸椎病或脊髓型頸椎病。我們推薦的方法簡單易行,但要達到防病治病的目的,必須持之以恆。 1.頭中立位,前屈至極限,回復到中立位;後伸至極限,回復到中立位;左旋至極限,回復到中立位;右旋至極限,回復到中立位;左側屈至極限,回復到中立位;右側屈至極限,回復到中立位。動作宜緩慢,稍稍用力。鍛煉時,有的病人頸部可感覺到響聲,如果伴有疼痛,應減少鍛煉的次數或停止鍛煉;如果沒有疼痛,則可以繼續鍛煉。 2.頭中立位,雙手十指相叉抱在頸後,頭做緩慢的前屈和後伸運動,與此同時,雙手用力對抗頭的運動,以鍛煉頸椎後側的肌肉力量。 頸椎病的預防 頸椎病的預防,應從病因及發病誘因兩方面採取措施,以有效地降低發病率和防止已治癒患者的復發。頸椎是脊柱的一部分,要從脊柱的整體加以預防。 預防是防止頸椎病發病的重要內容之一。通常認為脊柱的椎間盤在發育至成人之後,即開始退行性變。事實上每一個人的各椎間盤出現退行性變差異甚大。從年齡方面觀察,魏徵等對無症狀的100例頸椎X線照片進行分析結果提示,椎間盤退變和骨質增生是隨年齡增長而增多的:20歲以下組,2/20人;20~29歲組,2/20人;30~39歲組,4/20人;40~49歲組,50歲以上組,16/20人。潘之清研究認為,嬰幼兒及青少年時期脊柱外傷機遇最多,因此,頸椎病的預防,應從兒童時期開始。加強體質鍛煉,促使椎周軟組織強狀有力,有助於增強脊柱的穩定性。更注意防止外傷和糾正工作與生活中的不良姿勢。頸椎病的誘發因素除外傷外,常見的還有落枕、受涼、過度疲勞、強迫體位工作、姿勢不良及其他病症等。頸椎病的致病因素是復雜的,但總的可分為內因(體內因素)和外因(急慢性外傷),二者可以互為因果。內因是致病的基礎。我們這里講的是外因方面的預防。 (一)嚴防急性頭、頸、肩外傷:頭頸部跌撲傷、碰擊傷及揮鞭傷,均易發生頸椎及其周圍軟組織損傷,直接或間接引起頸椎病,故應積極預防,一旦發生應及時檢查和徹底治療。有些外傷是不是易引起人們注意的,例如坐車打瞌睡,遇到急剎車,頭部突然後仰,可造成頸椎揮鞭性損傷;有人生氣時隨意擰孩子耳朵,孩子為了防禦而急性扭頸,或用巴掌打擊孩子後頭部等,均可引起頸肌及其周圍軟組織損傷;嬰幼兒頸部肌肉尚不發達,頸軟,如過早抱起或抱孩子姿勢不合適,甚易造成過伸性頸椎損傷;有些青少年體育運動不得要領或不重視運動前的預備活動,如頂牛、頭頂立、前滾翻及騎頸娛樂等,均可造成運動損傷。防止外傷是預防脊柱退行性變的有力措施。一旦發生外傷,除治療軟組織損傷外,還要及時治療頸椎小關節錯位,以防止發展成為頸椎病。 (二)糾正生活中的不良姿勢,防止慢性損傷:頸肩部軟組織慢性勞損,是發生頸椎病的病理基礎,生活中的不良姿勢是姿勢是形成慢性勞損的主要原因之一,所以糾正日常生活中的不良姿勢,對預防頸椎病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例如,有人喜歡俯卧,為了呼吸、只能將頭扭向一邊,這樣會發生1~4頸椎扭傷。頸軸側彎,達到失代償時,就會出現頭昏、頭痛和眼、耳、鼻喉等症狀。由於損害頸椎的正常力學失衡,會加速各頸椎的椎間盤退變;有人平時姿勢尚好,但當看小說、看電視時,習慣把頭靠在床欄桿上或沙發扶手上,造成屈頸屈背扭腰等,這樣會因脊柱椎間韌帶損傷而致該段脊柱失穩;婦女帶孩子睡覺,常面向孩子側卧,如果枕頭不合身材高度,將置頸胸椎於強迫體位,形成側彎,可導致脊柱病。 (三)合理用枕:枕頭是頸柱的保護工具,一個成年人,每天睡眠6~9小時,即每天有1/4~1~3的時間是在睡眠(枕頭上)中度過的,所以枕頭一定要適合頸部的生理要求。人在熟睡後,頸肩部肌肉完全放鬆,只靠椎間韌帶和關節囊的彈性來維護椎間結構的正常關系,如果長期用高度不合適的枕頭,使頸椎某處屈曲過度,就會將此處的韌帶、關節囊牽長並損傷,而造成頸椎失穩,發生關節錯位,進而發展成頸椎病。這類病人常常表現為睡眠中或睡醒後晨起時頸項不適、落枕、頭昏、頭痛或頑固性失眠等症狀。合理的枕頭對治療和預防頸椎病十分重要,是葯物治療所不能替代的,但應長期堅持應用。合理的枕頭必須具備兩項:科學的高度和舒適的硬度。對枕頭的高度,國內外學者均十分重視,並提出多種數據。我們研究認為,枕頭不宜過高,亦不宜過低。大部分人以自己的頜肩線(下頜角至肩峰的距離)或手掌橫徑,作為側卧或仰卧的高度,此高度適合絕大多數人;少數人需適當高枕,如棘突發育畸形、吻棘,枕頭過低則可使症狀加重。枕頭應有適當的彈性或可塑性,不要過硬,以木棉或穀物皮殼較好,應用後可以形成馬鞍形。 睡姿良好對脊柱的保健十分重要。人體軀幹部、雙肩及骨盆部橫徑較大,側卧時,脊柱因床墊的影響而彎曲,如果長期偏重於某一側卧位,脊柱會逐漸側彎,輕者醒後腰背僵硬不適,需要起床活動方可恢復正常,重者可發展成脊柱病。睡眠應以仰卧為主,側卧為輔,要左右交替,側卧時左右膝關節微屈對置。俯卧、半俯卧、半仰卧或上、下段身體扭轉而睡,都屬不良睡姿,應及時糾正。頭應放於枕頭中央,以防落枕。脊柱病患者應以木板床為宜,彈簧床對脊柱生理平衡無益。 (四)預防慢性勞損: 由於工作需要,有些工種需要特殊姿勢或在強迫體位中工作較長時間,如果不予重視,委容易發生慢性勞損,並逐漸發展成脊柱病。例如長期看顯微鏡的人員、坑道作業人員、會計師、縫紉刺綉、牙科醫生、飛機的機械師、打字員、發報員等屈頸、斜頸、扭頸、聳肩工作者,以及長期伏案工作的學習的人,若不注意桌椅的高度與自己的身材相適應,又不重視業余時間的平衡運動(與工作姿勢相反的姿勢鍛煉,如伏案工作者作伸懶腰動作),時間長了將會發生肩頸部軟組織負荷,不僅容易發生腰背軟組織勞損,而且可進一步發展成為頸、胸、腰椎關節功能紊亂。預防慢性勞損,除工間或業余時間作平衡運動外,還可根據不同的年齡和體質條件,選擇一定的運動項目,進行增強肌力和增強體質的鍛煉。 乘車中睡眠,急剎車時,極易造成頸椎損傷,故應盡量防止。游泳者在淺水處跳水,經常有造成頸椎嚴重撞傷者,故跳水應到深水處。 (五)老年人的預防: 50歲以上的老人,脊柱多有退行性改變,因此更應重視預防脊柱病的發生。枕頭必須選用合乎個人規格的(保健枕分為特大號、大號、中號、小號、特小號5個規格,男士按個人襯衣號用同號的枕頭;女士按襯衣號用小一號的枕頭),無論家居或外出,都要重視用枕;天氣寒冷時要注意頸腰部保暖,減少縮頸、聳肩、彎腰等不良姿勢,冬季應注意防止頸肩受寒,尤其睡眠時頸肩部要保暖,以避免因冷刺激而發生落枕,誘發頸椎病和肩周炎。與人談話、看電視、看電影或看書報,要盡可能正面注視,不要過度扭屈頸部。總之,要保持脊柱的正常生理曲度、正直、防止因姿勢不良而誘發頸椎病。 近年來國內外研究證明,危及中老年生命的心血管、腦血管疾病及種慢性病與脊柱相關,故作為老年人預防脊柱病,亦能達到預防高血壓、冠心病、心律失常、腦血管等病的作用。對待疾病最積極的方法是防患於未然,尤其在目前治療葯物日益增多的時代,注意 預防醫學宣教尤為重要。

5、一扭脖子就咔咔響,這是為什麼?

因為韌帶和關節發生了摩擦。

人體關節間,有一種用來潤滑關節用的液體,也就是滑液,如果有氣體跑到滑液里就會形成氣泡。當我們扭脖子時,頸椎的關節跟著一起活動,小氣泡趁機從滑液里跑出來,就會發出響聲。


長時間低頭工作,頸部的肌肉就會一直保持緊張的狀態,頸部的肌腱韌帶會有一點點錯位。而扭動脖子時,錯位的肌腱韌帶快速回到原來位置的過程中,和關節發生了摩擦,也會出現彈響聲。

頸椎小關節面磨損。如果你的頸椎小關節本身就有輕度的關節磨損,扭動脖子會引起關節摩擦,從而產生響聲。頸椎軟組織或韌帶相互摩擦。當你覺得頸肩部酸痛不適時,你的頸部肌肉或軟組織很有可能存在勞損的情況,軟組織之間的滑動不再那麼順暢,所以脖子運動時,也會因為相互摩擦發出彈響。

既然沒有大問題,就可以隨意扭脖子了嗎?不!有」三高「的人(高血糖、高血壓、高脂血症)和有脊髓型頸椎病的人,千萬不能隨意扭脖子,可能會出現以下致命的危險。


影響大腦供血,甚至造成腦損傷。頸部貫通了腦部的神經和血管,而「三高」的人,容易形成動脈粥樣硬化或鈣化,萬一正好發生在頸部血管,出現了動脈堵塞、血管狹窄,本身就會影響大腦的血液供應。

這時候再一扭脖子,把血管壓得更細更窄,更會加重大腦供血不足的狀況,出現頭暈、頭痛和記憶力減退等症狀,甚至造成腦損傷。


脊髓型頸椎病,可能致癱。如果已經存在頸椎病,導致椎管里的脊髓受壓,早期時可能症狀並不明顯,但在頸部過度活動,比方說自己用力扭脖子或者接受大力按摩並扭動頸部時,可能導致脊髓壓迫加重,出現肢體無力、麻木、走路不穩等症狀,最嚴重的可能還會當場癱瘓呢!

所以,一般來說,如果僅有彈響,而無明顯的疼痛、無力、麻木,那麼這不屬於病理性彈響,不必為此過於惶恐不安;而如果是上述提到的幾種高危人群,就要特別注意不能隨意扭動脖子,更不建議因此而盲目進行推拿按摩治療!

6、骨科疑難雜症,寰樞關節半脫位,頸部韌帶鬆弛,神經損傷?

朋友:寰樞椎半脫位可是個大問題,特別禁忌手法復位和按摩,這是骨科醫學界的共識。另外也不適宜牽引。

你說的「用手搬了下脖子之後就開始眩暈,右手小拇指無名指發麻,臉發燙,就可能是寰樞椎半脫位的表現。

事實上寰樞椎半脫位的原因可能是橫韌帶鬆弛,用手法復位是不可能把韌帶變得正常的(不再鬆弛),所以我再一次說明,環樞椎半脫位禁忌手法復位和按摩,嚴重的話會出現高位截癱或者瞬間發生意外,你以前沒有出現這樣的嚴重問題,不等於以後沒有可能。

寰樞椎脫位和半脫位是有一定的指標的,頸椎磁共振、頸椎CT可以診斷出有沒有寰樞椎的脫位或者半脫位。

如果確診是寰樞椎有問題,要到專業的大醫院去尋求治療方案。

7、頸椎患者應該注意什麼?

頸椎病是由於頸椎間盤退行性變、頸椎骨質增生所引起的一系列臨床症狀的綜合征。臨床常表現為頸、肩臂、肩胛上背及胸前區疼痛,臂手麻木,肌肉萎縮,甚至四肢癱瘓。可發生於任何年齡,以4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為多。該病具有發病率高,治療時間長,治療後極易復發等特點。頸椎病是多種疾病的根源,其退行性病變是一個長期、緩慢的過程,並非一日之寒。
該病大致可分為六型,分別是頸型、神經根型、脊髓型、椎動脈型、交感型和混合型。
頸型:由於頭頸部長期處於單一姿勢,造成頸部肌肉、韌帶和關節勞損所致。患者主要表現為頸部易疲勞,頸項強直、疼痛,不能長久看書和寫字,晨起常感頸部發緊、發僵,活動不靈活等症狀。
神經根型:是頸椎病中最常見的一種,約佔60%左右。神經根型頸椎病是由於頸椎退變、增生,刺激和壓迫了頸神經根而引起的病症。患者常感到頭、頸、肩、臂和手部疼痛、麻木,且麻木多出現在手指和前臂。
脊髓型:是一種比較嚴重的頸椎病,它是由於頸椎間盤向後突出、椎體骨質增生等原因,對頸部脊髓直接壓迫而引起的。當脊髓受壓後,患者可出現上肢或下肢單側或雙側麻木、酸軟無力,嚴重的可出現活動不便,走路不穩等症狀。
椎動脈型:也是常見的一種頸椎病,它是在頸椎退變的基礎上,引起椎動脈供血不足,而引起一系列病症。發病時,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眩暈,還伴有惡心、嘔吐、復視、耳鳴、耳聾等症狀。每當患者頭部向後仰、低頭看書、突然轉頭、反復左右轉頭時,發生眩暈。猝倒是這種病的特有的症狀,往往在頸部轉動時,突然發生四肢麻木、軟弱無力而跌倒,但患者神志清楚,多能自己起來。
交感神經型:這類頸椎病主要是由於頸椎退行性變,骨質增生刺激或壓迫了頸部交感神經引起的。由於交感神經受到刺激,引起它所支配的內臟、腺體、血管的功能障礙。患者主要表現為自感頭枕部痛、頭暈、偏頭痛、心慌、胸悶、肢體涼、皮膚溫度低等症狀。
混合型:凡有以上症狀兩種以上的患者,統稱為混合型頸椎病。
該病大致可分為六型,分別是頸型、神經根型、脊髓型、椎動脈型、交感型和混合型。
頸型:由於頭頸部長期處於單一姿勢,造成頸部肌肉、韌帶和關節勞損所致。患者主要表現為頸部易疲勞,頸項強直、疼痛,不能長久看書和寫字,晨起常感頸部發緊、發僵,活動不靈活等症狀。
神經根型:是頸椎病中最常見的一種,約佔60%左右。神經根型頸椎病是由於頸椎退變、增生,刺激和壓迫了頸神經根而引起的病症。患者常感到頭、頸、肩、臂和手部疼痛、麻木,且麻木多出現在手指和前臂。
脊髓型:是一種比較嚴重的頸椎病,它是由於頸椎間盤向後突出、椎體骨質增生等原因,對頸部脊髓直接壓迫而引起的。當脊髓受壓後,患者可出現上肢或下肢單側或雙側麻木、酸軟無力,嚴重的可出現活動不便,走路不穩等症狀。
椎動脈型:也是常見的一種頸椎病,它是在頸椎退變的基礎上,引起椎動脈供血不足,而引起一系列病症。發病時,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眩暈,還伴有惡心、嘔吐、復視、耳鳴、耳聾等症狀。每當患者頭部向後仰、低頭看書、突然轉頭、反復左右轉頭時,發生眩暈。猝倒是這種病的特有的症狀,往往在頸部轉動時,突然發生四肢麻木、軟弱無力而跌倒,但患者神志清楚,多能自己起來。
交感神經型:這類頸椎病主要是由於頸椎退行性變,骨質增生刺激或壓迫了頸部交感神經引起的。由於交感神經受到刺激,引起它所支配的內臟、腺體、血管的功能障礙。患者主要表現為自感頭枕部痛、頭暈、偏頭痛、心慌、胸悶、肢體涼、皮膚溫度低等症狀。
混合型:凡有以上症狀兩種以上的患者,統稱為混合型頸椎病。

(1)家庭中行頸椎牽引治療:在床頭裝一套牽引架,坐位或卧位均可,從小重量每天半小時開始,逐漸增加到6公斤左右,每天牽引1小時,連續10天為一療程,每個療程後休息2~3天,再重復一療程。不適用於脊髓型。

(2)圍領:用硬紙板剪成高領,外包絨布或小毛巾,加以布帶或粘膏固定,以限制頸部活動。

(3)伸頸鍛煉:每天晨起在陽台上作伸頸鍛煉,每次15~30分鍾,其方法是:①盡量將頸伸直,目視前方,頭位正中;②抬頭挺胸收腹,作深呼吸運動;③兩足分開,距離如兩肩,平放著地;④兩手交叉於背,半握拳,盡量將臂伸直,下壓;⑤如感頭頸難受,只能稍稍作前後、左右活動,最好不作旋轉運動;⑥結束後作小跑步或原地踏步5分鍾。

(4)按摩、推拿:

①用電動按順器自己按摩頸部及有關穴位,②自我搓揉按摩頸椎頸肌緊張處;③家人幫助作穴位按摩或旋轉按摩,早期很有幫助。手法要輕柔,讓病人充分放鬆頸部肌肉,注意勿發生意外。多次推拿不好的應停止,以免加重病情。

(5)局部應用蠟療或熱水袋熱敷。

(6)針灸或埋耳針,在醫師指導下進行。

(7)用大活絡丹,維生素B1、B2,呋喃硫胺,ATP,消炎痛,硫胺軟骨素或阿司匹林治療,以減輕症狀。

(8)如反復發作頸性狂暈,外出時要注意,避免攀高或作危險動作。

(9)飲食宜清淡無刺激性。

(10)症狀較重、發作頻繁者,適當休息,減輕工作量,停止發作一個月,方可逐漸恢復工作。

(11)避免感冒、受寒。

(12)戒煙酒、濃茶及濃咖啡。

一、用葛根、黑豆、蛇蛻、黑芝麻、人參、鹿茸、熟地、黃芪、核桃、枸杞、甘草、白酒各適量。

用法:葯浸酒內一個月,服15毫升,一日兩次,1月為一療程。有效率可達95.1%。

二、用川芎、荊芥、白芷、羌活、防風、細辛、薄荷、甘草,茶葉各適量,加水濃煎成浸膏,每服2克,一日三次;2個月為一療程,有效率為88%。

三、將葛根130克,骨碎補、白芍各90克、雞血藤、巴戟天各80克、當歸、羌活、桂枝各60克,炮山甲、乳香、沒葯、蛇3條,葯研細未,水泛為丸,每服6克,一日3次,溫開水送下,一劑為一療程,一至三劑,有效率達100%。

四、用白芍240克,伸筋草90克,葛根、桃仁、紅花、乳香、沒葯各60克,甘草30克,葯研細未水泛為丸,每服3克。一日三次,一月為一療程,有效率92.7%

8、頸椎怎麼辦? (脖子好難受哦。。)

頸椎病治療方法
頸椎痛主要是由頸椎勞損,椎間盤突出,使神經,動脈等被壓迫,所帶來的一系列綜合性的疾病,頸椎疼痛除了病理性的一些問題,其他則是由於我們平常生活中一些不良的習慣和不當的體育鍛煉引起的,比如長期低頭看手機,或者枕頭過高,或者在進行倒立鍛煉的時候,用頸椎做為支撐,承受的重量太重,可每天堅持做鍛煉,對頸部疼痛有很好的緩解作用,而且有的時候我們也可以用手對頸部進行按摩揉捏,也有一定的效果,如果頸部實在疼痛厲害,建議可外fu高葯,例如(頸椎順古安玉~貼)可以很好的知療灰復頸椎病的各種症狀,平時注意多休息,不要勞累,不要負重,不要長時間低頭看手機。
鍛煉方法:
1、將頭部盡量往左扭,往一個方向扭到最大程度時,然後再往相反的方向扭,如此反復重復二、三十次。
2、將頭部從下面開始,然後左邊,再然後後邊,再然後右邊,這樣繞一圈,接著再朝相反的方向,由下到右到後到左旋轉。如此反復二、三十次。
3、將頭部盡量壓低到胸前,停留片刻之後再向後仰頭到最大限度,這樣也是反復20多次到30次左右。
4、雙手摸著肩膀(左手摸左肩,右手摸右肩),然後從前向後的旋轉肩膀。左邊旋轉之後再旋轉右邊。也可以一邊旋轉幾十次再換另一邊。也可以不用手摸肩膀,直接進行肩膀的旋轉。
5、將左邊肩膀向上提(聳動),右邊肩膀保持不動,然後再將右邊肩膀向上提,左邊肩膀保持不動。最後再將兩個肩膀都向上提。這樣反復幾十次。
6、將左手從後背下部向上伸,手背貼著背,右手則從右肩上面往下,手掌心向背,然後下一個動作則是剛好左右手對調。基本上鍛煉的次數和前面的動作差不多。

與頸部韌帶撕裂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