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韌帶 > 脾蒂與什麼韌帶相連

脾蒂與什麼韌帶相連

發布時間:2021-04-28 19:58:47

1、脾切除術的技術要點

1.常規脾切除術的技術要點:①選擇切口位置時應充分考慮病人的病情,體型等因素,確保切口能充分顯露;②注意保護臨近器官,充分游離、切斷脾周韌帶後在行脾切除術;③牽拉和托出脾臟時切忌使用蠻力,以免撕裂脾蒂造成大出血;④預先結扎脾動脈,以減少脾臟充血,縮小脾臟體積和減少出血。
2.巨脾(Ⅲ度以上腫大)切除的技術要點:臨床中的巨脾切除術並不少見,與一般性脾切除相比, 巨脾手術風險大、難度高, 其原因有二,首先脾臟病理性充血腫大, 周圍間隙狹窄, 側支循環豐富, 更伴有或多或少的粘連, 術中稍有不慎就可造成大量失血;另外脾周韌帶攣縮, 脾蒂情況復雜, 操作中易誤傷胃壁、胰尾等器官。我們通過採用新的手術方法並結合先進醫療設備, 逐漸摸索出針對上述問題的若干解決辦法, 使巨脾手術的可行性和安全性得以明顯提高。治療疾病涉及門靜脈高壓症、原發性骨髓纖維化、溶血性貧血等, 切下脾臟最重達13.5千克 , 未出現手術死亡、術中大出血以及胰漏、胃、結腸損傷等嚴重並發症, 臨床效果令人滿意。
主要技術要點有:
①脾動脈預處理及注入腎上腺素: 在胰體尾上緣游離出脾動脈, 注入稀釋的腎上腺素0. 3 mg, 可使脾臟縮小, 血液迴流。既有利於操作, 又有利於患者安全;
②脾臟灌洗技術:如脾大明顯, 儲血較多, 尚可用套管針插入脾動脈灌入生理鹽水500ml可獲更多回收血液;
③分束處理脾蒂: 亞一級脾蒂處理法, 一般的脾切除脾蒂處理, 是一束三鉗法。對於巨脾是不宜的, 要在脾門以手示指及拇指的及捏分技術找到脾葉段動靜脈的間隙,分束結扎處理。其好處很多: 減少線結脫落的可能, 結扎更加安全可靠; 減少胰尾損傷及胰瘺機會; 減少了大塊組織結扎及術後脾熱的機會;
④脾血回收: 在無回輸血禁忌證的情況下, 整個手術中利用血液回收機( cell saver)回收術野的出血, 脾切下後在脾門側縱橫切數刀, 再回收脾內殘血,這樣既節省了血液製品和時間,又避免了許多輸血並發症的發生(如:經血液傳染疾病,免疫排斥反應等);
⑤原位脾切除技術: 巨脾形成過程中, 由於重力作用, 脾周韌帶相對鬆弛,脾游離度較大, 手術操作可在初步游離後, 進而搬脾, 進一步操作。但是, 在如下情況下: 脾周炎、脾周黏連尤其片狀黏連甚至固定、脾周側支循環豐富等, 上述方法是危險的,鮮有術中大出血中止手術甚至術中死亡的例子。此等情況下, 依據前述方法, 先處理及離斷脾蒂, 再處理脾周, 即為原位脾切除, 也稱順行脾切除, 使手術減少了難度增加了安全度。

2、脾胃韌帶內有什麼

有結締組織。
結締組織,是由臟腑器官外層粘膜延伸的韌帶、作用於內臟器官牽引固定的纖維膠合粘結織締形成的結構。
結締組織的主要內容成分,是膠原纖維蛋白物質。
當膠原纖維蛋白缺乏時,脾胃腸道的韌帶就會降低彈力、出現胃下垂、腸粘連等異狀。

3、兩個脾臟有什麼用

副脾是指正常脾臟以外,與正常脾臟結構相似、功能相同的組織,出現率為15%~40%。位置、數目、大小均不恆定,多位於脾門、脾蒂、大網膜,少數位於脾結腸韌帶、胰尾、腸系膜、左側卵巢等處
脾的主要功能是過濾和儲存血液。脾的組織中有許多稱為「血竇」的結構,平時一部分血液滯留在血竇中,當人體失血時,血竇收縮,將這部分血液釋放到外周以補充血容量。血竇的壁上附著大量巨噬細胞,可以吞噬衰老的紅細胞、病原體和異物。
一般說來,脾切除後,對日常生活及壽命影響不大,但近年來,有人從免疫學角度出發, 認為脾切除後會使機體抵抗力降低,新陳代謝減弱,故主張在保證生命安全的情況下,進行 脾修補或部分脾切除,以維持脾臟在體內的免疫功能。

4、人的身體有幾個脾臟?

約5%~10%正常人有副脾,一般較脾小,多位於脾門附近,有時以細索條或小梁與脾臟相聯。少數人副脾離脾較遠,位於胰和肝之下,卵巢或陰囊附近,也叫外脾。有的人還有雙脾,這不足為奇。

5、脾的位部和形狀圖

脾臟是人體中最大的淋巴器官,位於左下腹部。
脾臟是一個富於血供的實質性臟器,質軟而脆。一般認為生理脾長10~12cm,寬6~8cm,厚3~4cm,重110~200g。
脾臟位於左季肋區後外方肋弓深處,與9-11肋相對,長軸與第10肋一致。膈面與膈肌和左肋膈竇相鄰,前方有胃,後方與左腎、左腎上腺毗鄰,下端與結腸脾溝相鄰,脾門與胰尾相鄰。
脾臟為腹膜內位器官,由胃脾韌帶、脾腎韌帶、膈脾韌帶和脾結腸韌帶與鄰近器官相連。

6、連接脾臟的韌帶有哪些

脾胃韌帶:內含胃短血管,特點是上短下闊,處理上部顯露困難,極易損傷胃壁和撕破脾臟。

脾結腸韌帶

脾腎韌帶

脾隔韌帶:位置較高,深藏於脾窩,且較短窄。手術顯露、鉗夾均不易,常是脾切除時處理最為困難之處。

脾腎韌帶和脾隔韌帶的充分游離及切斷,是脾手術時將脾托出腹腔的關鍵所在。在門靜脈高壓症脾腫大時,上述兩韌帶又常為側枝循環建立之處。不僅血管叢生,有時甚至有粗大的靜脈深藏其間,脾切除時應特別注意。

7、人為什麼會有脾,什麼是脾?它的大小對身體有什麼影響?

脾臟是人體中最大的淋巴器官,位於左上腹部。 脾臟是一個富於血供的實質性臟器,質軟而脆。一般認為生理脾長10~12cm,寬6~8cm,厚3~4cm,重110~200g。 脾臟位於左季肋區後外方肋弓深處,與9-11肋相對,長軸與第10肋一致。膈面與膈肌和左肋膈竇相鄰,前方有胃,後方與左腎、左腎上腺毗鄰,下端與結腸脾溝相鄰,脾門與胰尾相鄰。 脾臟為腹膜內位器官,由胃脾韌帶、脾腎韌帶、膈脾韌帶和脾結腸韌帶與鄰近器官相連。 [編輯本段]血供 脾臟由脾動脈供血。脾動脈是腹腔動脈最大的分支,在接近脾門處分出胃網膜左動脈和數支胃短動脈。脾動脈在進入脾門前多先分為上、下兩支,或上、中、下三支,再分為二級分支或三級分支進入脾門。根據脾動脈分支情況,可將脾臟劃分為2~3個葉和上極段、下極段兩個段。相鄰脾段之間動靜脈的吻合甚少,形成一個近乎無血管區的平面。脾動脈分支進入脾實質後為節段動脈、進而分為小梁動脈,最後形成終末動脈,故脾實質由內到外可劃分為脾門區、中間區和周圍區。 [編輯本段]副脾 副脾是指正常脾臟以外,與正常脾臟結構相似、功能相同的組織,出現率為15%~40%。位置、數目、大小均不恆定,多位於脾門、脾蒂、大網膜,少數位於脾結腸韌帶、胰尾、腸系膜、左側卵巢等處。 [編輯本段]功能 脾的主要功能是過濾和儲存血液。脾的組織中有許多稱為「血竇」的結構,平時一部分血液滯留在血竇中,當人體失血時,血竇收縮,將這部分血液釋放到外周以補充血容量。血竇的壁上附著大量巨噬細胞,可以吞噬衰老的紅細胞、病原體和異物。 脾臟是機體最大的免疫器官,佔全身淋巴組織總量的25%,含有大量的淋巴細胞和巨嗜細胞,是機體細胞免疫和體液免疫的中心,通過多種機制發揮抗腫瘤作用. 脾臟切除導致細胞免疫和體液免疫功能的紊亂,影響腫瘤的發生和發展。 脾的腫大對於白血病、血吸蟲病和黑熱病等多種疾病的診斷有參考價值。 促吞噬素(Tuftsin) Tuftsin是美國Tufts大學教授Najjara於1970年首次發現的一種四肽物質,目前已知脾臟是體內Tuftsin的唯一來源。Tuftsin作為一個參與免疫調節的體液因子,具有顯著的抗腫瘤作用,通過激活多核白細胞、單核細胞、巨嗜細胞,提高他們的吞噬、游離及產生細胞毒的功能,增強機體細胞免疫功能.除此之外,脾臟還產生其他多種免疫因子,促進吞噬作用,清除體內外抗原,這是切脾後凶險感染綜合征(OPSI)的原因所在,也是保脾手術的理論依據. B淋巴細胞 B淋巴細胞約占脾內淋巴細胞總數的55%,在腫瘤抗原刺激下轉化為漿細胞,繼而分泌特異性抗腫瘤的免疫球蛋白IgG,且具有抗原提呈能力.研究發現,脾臟切除後,機體免疫球蛋白含量異常且血清IgM水平明顯下降,從而影響腫瘤的發生、發展. T淋巴細胞 脾臟擁有全身循環T淋巴細胞的25%,直接參與細胞免疫,並對外周血中T細胞亞群的分布有重要調節作用.脾臟對T淋巴細胞免疫的調節作用是腫瘤免疫的一個重要環節.脾臟切除後,外周血T淋巴細胞亞群發生改變,輔助性T淋巴細胞的(Th)數量減少,抑制性T淋巴細胞(Ts)數量相對增高,導致腫瘤免疫抑制. 巨噬細胞 脾臟中大量的巨噬細胞具有強大的吞噬抗原顆粒的作用,還可作為抗原提呈細胞(APC),調節和增強免疫應答.除自身能釋放腫瘤壞死因子(TNF)、 IFN、IL-1等活性物質直接參於抗腫瘤作用外,還能調節細胞毒素T淋巴細胞(CTL)、淋巴因子激活的殺傷細胞(LAK)細胞的抗腫瘤作用,具有廣泛的免疫感應及效應功能. 樹突狀細胞(DC)、自然殺傷(NK)細胞和LAK DC具有比巨噬細胞更強的抗原提呈能力,作為APC參於細胞免疫和體液免疫。LAK細胞對自體或異體的腫瘤細胞均有很強的殺傷作用,能非特異性地殺傷多種對NK細胞、CTL不敏感的腫瘤細胞,在抗腫瘤中也發揮著重要作用。 [編輯本段]臨床 在正常狀態下一般摸不到脾臟,如果仰卧或右側卧位可能觸摸到脾臟邊緣即可認為是脾大,近年來B超在臨床的廣泛應用,發現了一大批用手摸不到的「脾大」,在健康體檢中B超顯示脾大者約佔15%左右,其中絕大部分是用手摸不到的,B超顯示脾大是經過實際測量的,即是真正的大,能較早地顯示脾增大,當用手能觸及脾臟時,脾臟已增大到一倍以上。 引起脾大的原因有: (1)感染性脾大。各種急、慢性感染如傷寒、副傷寒、黑熱病、血吸蟲病、瘧疾、病毒性肝炎、敗血症、晚期梅毒等. (2)鬱血性脾腫大。斑替氏綜合征、肝硬化、慢性心力衰竭致心原性肝硬化、慢性縮窄性心包炎、門靜脈或脾靜脈血栓形成。 (3)增生性脾大。見於某些血液病如白血病、溶血性貧血、惡性淋巴瘤等。 (4)其它。脾臟惡性腫瘤較罕見、脾臟囊腫、播散性紅斑狼瘡、皮肌炎、結節性多動脈炎、高雪氏病等。 因脾臟大原因較復雜,除少數人為生理性外,都應在醫生指導下尋找病因,並要定期復查。 因為脾大就會對人體起壞作用了,所以以往主要是採用手術切除脾臟。切除脾臟有好處,可以糾正脾大對人體的危害,但是這種方法也存在不足。全脾切除後將改變患者的免疫功能,出現脾臟過濾功能消失,IgM減少、調節素和調理素水平降低、T淋巴細胞系統出現紊亂、外周血淋巴細胞數量以及淋巴細胞轉換率明顯下降,導致爆發感染的機會顯著增加手術創傷大、費用高。還有一些肝功差、腹水、低蛋白、嘔血等條件差者無手術條件。 脾的質地較脆且血運豐富,因此一旦受到強大外力打擊,很容易破裂,脾破裂會導致嚴重的大出血,是能夠致死的腹部急症之一,必須緊急搶救。較小的破裂可以縫合修補,但很多時候難免要將脾切除。與肝不同,脾切除後病人可以正常生活,但他們明顯的表現出抵抗力下降和易受感染。 脾臟本身的疾病較少見,比如脾腫瘤,但是人體其它系統的疾病可以繼發脾臟改變,會出現脾大現象。比如常見的有肝硬化、肝癌、特發性門脈高壓症會出現脾大,還有一些血液病如血小板減少性紫攤、何傑金氏病、白血病等也會出現脾大。 脾大最多見的疾病還是肝硬化、肝癌。
採納哦

8、哪個知道副脾發病的一般反應是什麼喲,老子聽說自己有副脾,不得不關心一下,謝謝支持!

不用治療,也不會導致疾病.

在人類,約5%~10%正常人有副脾,一般較脾小,多位於脾門附近,有時以細索條或小梁與脾臟相聯.少數人副脾離脾較遠,位於胰和肝之下,卵巢或陰囊附近,也叫外脾.有的人還有雙脾.

與脾蒂與什麼韌帶相連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