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韌帶 > 內踝關節韌帶有哪些

內踝關節韌帶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1-04-26 16:57:19

1、踝關節有哪些組成

踝關節由脛、腓骨下端的關節面與距骨滑車構成,故又名距骨小腿關節。脛骨的下關節面及內、外踝關節面共同形成的「冂」形的關節窩,容納距骨滑車(關節頭),由於滑車關節面前寬後窄,當足背屈時,較寬的前部進入窩內,關節穩定;但在跖屈時,如走下坡路時滑車較窄的後部進入窩內,踝關節松動且能作側方運動,此時踝關節容易發生扭傷,其中以內翻損傷最多見,因為外踝比內踝長而低,可阻止距骨過度外翻。
關節囊前後較薄,兩側較厚,並有韌帶加強。脛側副韌帶為一強韌的三角形韌帶,又名三角韌帶,位於關節的內側。起自內踝,呈扇形向下止於距、跟、舟三骨。由於附著部不同,由後向前可分為四部:距脛後韌帶、跟脛韌帶、脛舟韌帶和位於其內側的距脛前韌帶。三角韌帶主要限制足的背屈,前部纖維則限制足的跖屈。腓側副韌帶位於關節的外側,由從前往後排列有距腓前韌帶、跟腓韌帶、距腓後韌帶三條獨立的韌帶組成,連結於外踝與距、跟骨之間。距腓後韌帶可防止小腿骨向前脫位。當足過度跖屈內翻時,易損傷距腓前韌帶及跟腓韌帶。

踝關節屬滑車關節,可沿通過橫貫距骨體的冠狀軸做背屈及跖屈運動。足尖向上,足與小腿間的角度小於90°叫背屈,反之,足尖向下,足與小腿間的角度大於直角叫做跖屈。在跖屈時,足可做一定范圍的側方運動。

2、踝關節韌帶損傷主要包括( )?

踝關節韌帶損傷包括一些呃外力的損傷吶,還有一些嗯機械性的損傷都有。

3、踝關節韌帶

1、到醫院檢查清楚涉及骨頭和韌帶是否已經基本恢復,如果帶傷或者有炎症應該繼續治療,並注意停止一切體育活動安心休養 (可以保持熱水泡腳,也可加跌打葯酒輔助);
2、如果基本恢復了,就要訂個計劃進行恢復訓練;每天2次先按摩局部- -柔緩轉動,熱身後由輕到重用手幫扳並保持一定時間,讓韌帶逐步牽拉恢復彈性(見過受傷的樹長成的疙瘩不?你這階段的任務就是通過按摩和訓練理療等把疙瘩弄平復),具體時間長短看你感覺的恢復情況定運動量,一般至少40分鍾到1個小時;
3、康復訓練到正常功能會是個較長的過程,開始的10次最好測量不同角度你腳能夠得著的尺寸,登記留以後對比;1個月後再次測,那時候你會看到進步;
4、結合恢復訓練,熱水泡+適當按摩 +跌打葯酒輔助會很有利於加快恢復效果。

4、腳踝韌帶有幾條,

踝關節的韌帶有2條:踝關節內側韌帶和踝關節外側韌帶。

外側韌帶又分為三束,分別是:距腓前韌帶、距腓後韌帶和跟腓韌帶,三束合稱外側韌帶。

內側韌帶又稱三角韌帶、內踝韌帶,可分為四部分,分別是:內側韌帶脛跟部、內側韌帶脛距前部、內側韌帶脛距後部和內側韌帶脛舟部。

(4)內踝關節韌帶有哪些擴展資料

踝關節韌帶是維持踝關節穩定的重要結構。

踝關節韌帶損傷,又經常是踝關節骨折脫位創傷病理的一個組成部分,從創傷機制與創傷病理方面,不應該將踝關節韌帶損傷與踝關節骨折脫位分割開去分析與認識。

在臨床上常見的韌帶損傷為外踝韌帶損傷,在診斷與治療方面有其特殊性。

踝關節韌帶損傷的預防:

由於踝關節損傷是運動中的常見損傷,因此基本的問題是預防損傷。這點對於以前有踝關節損傷的運動員尤其重要,因為他們再度損傷的危險性是沒有踝關節損傷的運動員的4~10倍。患者在6~12月內損傷尚未得到充分康復,再度損傷的風險特別高。

下列措施能夠取得良好的結果:

1、合適的鞋子:鞋子介於人體腳板與地面之間,緩沖下肢對地面之間的緩沖力,提供下肢適當的穩定性與貼地性。

2、良好的場地:良好場地的維護往往比選擇一雙合適的鞋子更重要,腳踝扭傷的禍首也往往僅只是一顆石頭、一塊突起的小泥巴或是一個坑洞。

3、腳踝的保護:對於腳踝曾扭過傷的人來說,預防再度扭傷是相當重要的,可以貼扎或是護踝的方式來保護踝關節。

4、恢復踝關節的功能:再多外在的保護,還不如自己有能力來控制預防腳踝扭傷的再發生,可以前所提的拉筋運動、本體感覺訓練、腳板外旋肌肌力訓練來達成。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踝關節韌帶損傷康復

5、踝關節有哪些功能

踝關節
踝關節由脛、腓骨下端和距骨滑車構成。關節囊內有內側韌帶加強,外側雖有三條韌帶部、但均薄弱,易因過度內翻而損傷。
踝關節可作屈(足尖向下)、伸(足尖向上)運動。

關節連接骨與骨

關節的運動
(一)屈伸運動
環節(指能繞關節運動的相鄰部分)在矢狀面內,繞額狀軸運動。向前運動為屈;向後運動為伸,踝關節則相反。
(二)外展、內收
運動環節在額狀面內,繞矢狀軸運動。遠離正中面為外展;靠近正中面為內收。
(三)迴旋
運動環節繞垂直軸或自身的長軸旋轉。由前向內的旋轉稱內旋(或叫旋前);由前向外旋轉稱外旋(旋後)。
(四)水平屈伸
向前運動為水平屈,向後運動為水平伸。
(五) 環轉
環節的遠端繞某個基本軸連續做圓周運動稱環轉。

6、踝關節內外側副韌帶包括哪些韌帶

踝關節內側有強韌的脛側副韌帶,又稱為三角韌帶,從內踝處呈扇形向下分別連接距骨、跟骨和舟骨3塊足骨,由後向前分別為脛距後韌帶、脛跟韌帶、脛舟韌帶和位於其內側的脛距前韌帶。踝關節外側有腓側副韌帶,從外踝連結距骨、跟骨,由前向後分別為距腓前韌帶、跟腓韌帶、距腓後韌帶。

7、腳踝內側韌帶

韌帶拉傷的部位會出現腫脹和淤血,韌帶拉傷的治療辦法是在拉傷之後馬上做到以下幾點: 1.休息、馬上停止運動,不要讓受傷的關節再負重 2.冷敷。冰塊或者其它冷敷可以幫助減少疼痛和腫脹,因為降低溫度可以減少血液循環。每次冷敷15到20分鍾,每天三到四次。 3.壓迫。用綳帶或其他辦法壓迫受傷局部可以減少出血、淤血。綳帶產的緊度要適中,你能感覺到有壓力但又不會讓你支端發麻或缺血。 4. 抬高患肢。抬高患肢的主要目的是減少腫脹,促進血液迴流。關於韌帶拉傷鍛煉中由於外力使關節活動超出正常生理范圍,造成關節周圍的韌帶拉傷、部分斷裂或完全斷裂,這稱作關節韌帶扭傷。最容易發生關節韌帶扭傷的部位在膝關節、手指關節和踝關節。 關節韌帶扭傷後,局部腫脹、疼痛、壓痛,有皮下出血的可看見青紫區。早期正確處理關節韌帶扭傷非常重要。因為韌帶組織不易再生恢復,如果處理不當或誤診而轉成慢性疾病,可能遺留功能障礙,且以後易再次扭傷。 急性損傷發生後,應立即停止活動,以減少出血。立刻用冷水沖損傷部位或用冰塊冷敷局部以達到止血的目的。然後覆蓋綳帶加壓包紮防止腫脹。韌帶完全斷裂或懷疑並發骨折的,在加壓包紮後必須請醫生進一步檢查和治療.經過24~48小時後,損傷部位的內出血已停止,這時可用溫熱毛巾熱敷或按摩以消腫和促進血液吸收.在進行溫熱敷時,溫度不要太高,時間不宜太長,按摩時也不宜太重,以免加重滲出、水腫或發生再出血。為了促進關節功能的恢復,應注意動靜結合,在沒有疼痛感覺的前提下進行早期活動。基本痊癒後應加強關節周圍肌肉的力量練習,提高關節的相對穩定性。

8、踝關節處有哪些韌帶

內側:三角韌帶
外側:腓距前韌帶、腓距後韌帶、腓跟韌帶
後側:跟腱

與內踝關節韌帶有哪些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