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韌帶 > 扁平足韌帶鬆弛

扁平足韌帶鬆弛

發布時間:2021-04-07 01:59:34

1、扁平足還能矯正好嗎?我扁平足還有得救嗎?

如果不是先天性也沒有受過外傷的話,平足是有可能康復的。注意鍛煉,同時要特別注意減輕足弓壓力。
肌肉力量不足很難維持正常的足弓,所以要鍛煉,平足的自我鍛煉方法很多,平時腳趾向下抓握,向上提拉都是鍛煉,隨時可以做,通過對足底的肌肉、韌帶和小腿後面的肌肉的鍛煉,它們強壯了,平足就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糾正與康復。
平足的另一個原因,是前足和足弓長期壓力過大,減輕前足和足弓壓力非常重要,特別要注意鞋的問題,多數的平足都是穿鞋不當造成的,不要穿任何帶跟的鞋,都會加大足弓壓力,加重平足。平底鞋一定比帶跟的鞋有利,穿平底鞋比穿帶跟的鞋行走能力更強,症狀也輕一些。平足患者多用腳跟和腳外側走路,就可以輕足弓壓力,緩解症狀。試驗一下:赤足或穿平底鞋,前腳踩一本18毫米左右厚的書,腳跟踩地,體驗一下平足的症狀是否有減輕。
如果有減輕的話可以用一種前高後低的負跟鞋,鞋底是前高後低的,可有效減輕前足和足弓壓力,是一種有效的前足和足弓減壓鞋。這種足底受力的改變,可減輕韌帶負擔,有利於平足症患者的行走,也有利於酸痛感的減輕。而且對健康有益無害。負跟鞋在有些三甲醫院可以買到。
特別注意:對於運動鞋也要加以甄別,很多自稱高級運動鞋的,其實是帶跟的旅遊鞋,這是造成青少年平足的主要原因。任何高度的鞋跟都會增加足弓的壓力——高跟鞋高度有害,中跟鞋中度有害,而絕非有益無害!有一篇科普文章《鞋與健康的是是非非》,說得很清楚。

2、扁平足伴韌帶鬆弛可以練舞蹈嗎

扁平足(平足)指的是正常足弓的缺失,或稱為足弓塌陷,扁平足不適合做運動員,也不適合做舞蹈演員。

3、韌帶鬆弛是什麼症狀

全身性韌帶鬆弛症,也叫良性關節過度活動症,主要的表現就是全身各個關節的活動度超出正常范圍。當然通過長時間的努力訓練,常人也可以擁有超常的柔韌性,而關節的韌帶拉傷處理不當時,也會導致活動度增大或異常活動。但這種病症的患者由於韌帶的結構發育異常,全身所有的關節周圍韌帶的保護作用都會減弱,從而導致關節活動度明顯增大。
不過,診斷為全身性韌帶鬆弛症的人也不用太擔心,一般情況下,如果不合並明顯的運動系統畸形和障礙,它不會對身體直接造成明顯的損害,不需要特殊的治療。
但這種病還是會有一些潛在的危害:由於韌帶較松,所以在用力時,關節容易超過正常角度,肌肉韌帶容易受傷;據目前研究的結果表明,全身性韌帶鬆弛症患者出現背痛、落枕或是關節痛的幾率大於常人。老年時容易患骨性關節炎;有些人的骨盆腔或是腹部肌肉的支持力會減少造成內臟脫垂;極少數患者在心臟方面有可能合並二尖瓣脫垂;在小孩子身上的表現可能是動作發展稍慢,手比較不靈巧,協調性、平衡感差,扁平足等,有些比較明顯的會導致膝關節的不穩,髕骨習慣性脫位等。
對於這類人群,不需去減少關節活動角度,但是要加強肌肉力量及耐力,來彌補一部分關節在活動時的穩定性。練習瑜伽和普拉提時,要更加註意核心的穩定和肩帶、盆帶的穩定性練習,避免關節超伸;小孩子可以使用較粗的筆或是握筆器來改善拿筆的姿勢,防止手指關節的變形;如有扁平足可以用鞋墊及矯形墊。並且注意採取正確的站姿、坐姿和走路姿態。如果合並其他先天異常,導致髕骨習慣性脫位等情況,需要手術治療。

4、關於扁平足

首先你得確定是不是扁平足

1.先天性平足症

先天性結構性平足症:此類患者足骨結構上有畸形。有的出生後即有僵硬畸形,有的在10歲左右,生長發育迅速,活動增加,才發生畸形與症狀;有的亦可因生活與醫療條件較佳,得到較好的照顧而不出現症狀。這些畸形中有跗骨橋,垂直距骨及副舟骨等。

先天性姿態性平足症:先天性姿態性平足症、無結構上畸形,有以下數種情況。

(1)尚未下地行走或剛會走路的嬰兒,足底脂肪組織多,再加上足部內、外在肌不發達,外觀上似無縱弓,而實際上有縱弓存在,這叫做假性平足。

(2)患兒父母之一或兩人均有或輕或重的平足症。患兒出生後,即有韌帶鬆弛,肌肉乏力,負重時足弓下沉且有外翻,不負重時足弓恢復正常。這種病兒若平足程度輕,生活及醫療條件好,能及時得到醫療上的指導,穿矯正靴,鍛煉足肌,亦可不發生平足症的症狀。若平足程度重,又缺乏醫療上指導,便會產生平足症。

(3)外翻足;患兒足內側三角韌帶鬆弛,致足自其脛骨—F方正常位向外旋轉,結果下肢力線自第一,二兩跖骨間,向內側轉移,有時甚至移至第一跖骨內側,患兒多並有膝外翻畸形。患兒無疼痛亦無任何不適,僅見內髁明顯突出,跟骨和跟腱的軸線向外翻轉。若足不負重,畸形消失,縱弓無塌陷。小兒行走時,足趾常內轉,使載重線移至足的中央或外緣,在不自覺中自動矯正畸形,待畸形消失後步態仍恢復正常。故應鼓勵患兒以此步態行走。若患兒行走時足趾不內轉,可在鞋底加妥馬氏鞋跟,即在鞋跟內側加高0.42cm、內緣向前伸延1.25cm,站立時體重移向足外緣,使足得以內轉。此鞋跟要持續應用,直至小腿和足恢復正常關系為止。

2.後天性平足症

後天性結構性平足症:患足本為正常,既無結構上畸形,又無功能上異常。後因外傷造成骨與軟組織畸形,或足跗骨有化膿性感染。骨被破壞發生畸形,或患脊髓灰質炎或大腦性癱致足肌癱瘓,或患血管性疾病,足肌慢性缺氧,發生萎縮等。這些皆可能發生足弓下塌,發生疼痛,形成後天性結構性平足症。

後天性姿態性平足症:患兒無結構上畸形,因足部韌帶不夠堅強,維護足弓的內外在肌的力量與所擔負的重量不相適應,致足弓下塌形成平足症。此種情況最易發生在兩個年齡階段;①幼年期:身體生長發育迅速,活動能力增加,足肌力量不能適應身長、體重和活動能力的急劇增加,②中、老年期,體重不斷增加,而肌力不能隨之增加。足弓的穩定,賴堅強的足內外在肌維護之,任何使肌肉萎縮無力,便可導致姿態性平足症的發生。如青春發育期的青少年,身長體重迅速增加,而營養差、睡眠不足,或平日不鍛煉,突然長途跋涉或站立過久;中老年人軀體發胖、孕婦體重驟增,久病纏綿病床多時,一旦下地負重,著鞋不合適,造成足肌萎縮或痙攣等。上述種種原因,均可造成足肌力量不足以維護足弓,承擔身體重量,縱弓被壓下塌,而產生平足症的症狀。

其次是治療方案

輕、中型無症狀者不需要治療。以往曾提倡赤足在沙灘、草地上行走,訓練小腿及足部肌肉,增加對足跗間關節的穩定作用和提高足縱弓。也曾推薦穿各種矯形鞋,希望矯正扁平足。但實踐證明,這些措施對扁平足並沒有矯形作用。只能減輕局部不適和疼痛。因此,對有症狀的中、重型扁平足、年齡在10歲以下者,可採取被動或主動牽伸小腿三頭肌、緩解因該肌痙攣所致的小腿及足部不適。穿鞋底後內側加厚0.3~0.6cm的thomas矯形鞋,或在鞋底內面加一厚0.5~0.75cm的足縱弓支持墊,均能減輕或消除疼痛和不適,但無矯形作用。

若非手術治療不能解除疼痛,且影響負重行走和穿鞋的中、重型扁平足,病人年齡>10歲者,則是手術治療的適應證。手術治療方法有肌腱移位、韌帶緊縮等軟組織手術,也有跗間關節融合,三關節固定和跗骨截骨等骨性手術,但是,單純軟組織手術、單個跗間關節融合術因療效不好,已被擯棄。目前多傾向於軟組織和骨性手術聯合應用,其療效則明顯提高。

通常依據x線片測量,確定足縱弓下降的部位後,選擇手術方法。giannesstras手術是舟楔關節融合,跟舟跖側韌帶緊縮及脛前、脛後肌腱移位,適用於舟楔關節韌帶鬆弛所致的扁平足,其療效較好。其手術要點是:①經足內側縱切口,顯露距、舟、楔骨和脛前脛後肌腱;②從其點處切斷脛前、脛後肌腱,跟舟跖側韌帶,並在距、舟、楔骨的內側,掀起一條由前向後的關節囊,韌帶瓣,注意在該瓣深面保留一薄層骨片(圖30)。③切除舟、楔關節軟骨,從舟、楔的跖側向背側分別鑽一骨孔,兩者在背側的深面相匯合成倒「v」形骨隧道,用羊腸線或尼龍線固定舟楔關節在矯正的位置上(圖31);④緊縮縫合關節囊、韌帶瓣及跖舟跖側韌帶後,再把脛前、脛後肌腱斷端編織縫合在一起,從舟骨所預制骨孔的跖側,把脛前脛後肌腱向背側牽拉,並縫合固定到足背側的骨膜上(圖32);⑤術後用石膏管型固定8~12周。術後初期可有過度矯正的現象,但負重行走3~4周可逐漸消失。

祝你早日擺脫此陰影

5、所謂的「扁平足」是怎樣的?怎樣形成的?

扁平足,意味著足弓的塌陷,也就是說正常的足弓構造被破壞了,所以足部的彈性會減小或消失,致使不能長時間地走路或站立。同時,因為足底變平,使人的下肢對全身的支撐機能明顯降低,身體的重心偏向內側,由此迫使全身和脊柱的機能都發生改變。因此,小小的扁平足對人的健康,尤其是體力和耐久力照樣會有明顯不良影響。

6、為什麼扁平足走不了長路,要科學原理,怎樣辨別是不是扁平足

扁平足是一種遺傳的病,因為腳後跟的一塊骨頭缺少,所以走遠路的時候會覺得很累。當然生活是沒有什麼問題的,只是走路比較慢,不能進行長跑,速度比較慢,但是對一般的生活沒有太大的影響,只是當兵不行。

7、扁平足會怎樣

【概述】

扁平足是以足縱弓降低或消失為特徵的畸形足。因韌帶鬆弛所致的扁平足好發於青少年,具有遺傳傾向。

【治療措施】

輕、中型無症狀者不需要治療。以往曾提倡赤足在沙灘、草地上行走,訓練小腿及足部肌肉,增加對足跗間關節的穩定作用和提高足縱弓。也曾推薦穿各種矯形鞋,希望矯正扁平足。但實踐證明,這些措施對扁平足並沒有矯形作用。只能減輕局部不適和疼痛。因此,對有症狀的中、重型扁平足、年齡在10歲以下者,可採取被動或主動牽伸小腿三頭肌、緩解因該肌痙攣所致的小腿及足部不適。穿鞋底後內側加厚0.3~0.6cm的thomas矯形鞋,或在鞋底內面加一厚0.5~0.75cm的足縱弓支持墊,均能減輕或消除疼痛和不適,但無矯形作用。

若非手術治療不能解除疼痛,且影響負重行走和穿鞋的中、重型扁平足,病人年齡>10歲者,則是手術治療的適應證。手術治療方法有肌腱移位、韌帶緊縮等軟組織手術,也有跗間關節融合,三關節固定和跗骨截骨等骨性手術,但是,單純軟組織手術、單個跗間關節融合術因療效不好,已被擯棄。目前多傾向於軟組織和骨性手術聯合應用,其療效則明顯提高。

ǔR讕輝線片測量,確定足縱弓下降的部位後,選擇手術方法。giannesstras手術是舟楔關節融合,跟舟跖側韌帶緊縮及脛前、脛後肌腱移位,適用於舟楔關節韌帶鬆弛所致的扁平足,其療效較好。其手術要點是:①經足內側縱切口,顯露距、舟、楔骨和脛前脛後肌腱;②從其點處切斷脛前、脛後肌腱,跟舟跖側韌帶,並在距、舟、楔骨的內側,掀起一條由前向後的關節囊,韌帶瓣,注意在該瓣深面保留一薄層骨片(圖30)。③切除舟、楔關節軟骨,從舟、楔的跖側向背側分別鑽一骨孔,兩者在背側的深面相匯合成倒「v」形骨隧道,用羊腸線或尼龍線固定舟楔關節在矯正的位置上(圖31);④緊縮縫合關節囊、韌帶瓣及跖舟跖側韌帶後,再把脛前、脛後肌腱斷端編織縫合在一起,從舟骨所預制骨孔的跖側,把脛前脛後肌腱向背側牽拉,並縫合固定到足背側的骨膜上(圖32);⑤術後用石膏管型固定8~12周。術後初期可有過度矯正的現象,但負重行走3~4周可逐漸消失。

圖30 在距、舟、楔骨內側形成關節囊、韌帶骨瓣

1.脛後肌腱 2.跟舟跖側韌帶 3.脛前肌腱

圖31 切除舟、楔關節軟骨(a) 於舟、楔骨跖側鑽孔(b)

圖32 a.縫合關節囊、韌帶骨瓣後,從舟背側向跖側鑽孔 b.脛前、脛後肌腱通過舟骨骨孔固定 1.脛前、脛後肌腱 2.脛前肌腱鞘

距舟關節鬆弛型扁平足,往往有明顯的跟骨外翻畸形。病人尚未發育成熟,採取grice關節外距下關節固定術,既能矯正扁平足,又不影響足的縱向發育。該手術通過外踝前方斜切口顯露跗骨竇,去除跗骨竇的骨皮質後,填入自體松質骨條,並用一枚螺絲釘固定。術後用石膏外固定直至植骨癒合。對於年長兒童或青少年,足三關節融合術也是一值得推薦的方法。

【發病機理】

病因尚未闡明,但流行病學研究發現本病具有明顯的遺傳傾向。病理觀察足跗骨無發育性畸形,但連接距跟、距舟和舟楔關節的關節囊的韌帶卻較正常者鬆弛,使足負重時跟骨在距骨下方發生內旋,其前端向背側及外側移位,距骨則向跖側及內側移位,導致鬆弛的跟舟跖側韌帶更加鬆弛,不能支持距骨頭,使足縱弓降低,跟距韌帶鬆弛致使跟骨外翻,則加劇足縱弓下降。

【臨床表現】

年幼兒童多無症狀。往往因鞋底異常磨損才引起家長注意。肥胖患兒和青少年患者久站時,出現足底疼痛和小腿部不適。通常不負重時足弓尚存在,但負重檢查可發現足縱弓降低或消失。臨床上可分為三個類型,但均要在負重時觀察足縱弓的改變,輕型:足縱弓降低;中型:足縱弓消失;重型:足縱弓消失,並有足內側緣凸起,距骨頭移位至足跖側即內踝的前下方。患者有時出現跟腱短縮及後足外翻。

x線檢查應負重條件下攝足正側位x線片,主要在足側片測量足弓的角度改變。①沿距、舟、第一楔骨及跖骨長軸中心畫一條直線,再於舟骨中央畫一條與其前後關節面相平等的直線,並與每一條線相交叉。通常足弓兩條線呈直角相交(圖29)。若病變或韌帶鬆弛發生在距舟關節,舟骨、第一楔骨及跖骨中軸線與距骨中軸線相互不連續,並在足跖側形成角度,距骨中軸絲經過舟骨跖側1/4處(圖29b)。如果韌帶鬆弛出現在舟楔關節,距骨中軸線則位於第一楔骨的跖側,而與舟骨中心的垂線直角相交(圖29c)。當通過舟骨中心的直線向前後延長,均位於距骨和第一跖骨的跖側時,表明距舟和舟楔關節均有韌帶鬆弛(圖29a)。②距骨跖屈角:沿足跖側畫一條水平線與距骨中軸線相交。正常值為26.5°±3.5°。當距骨有跖屈畸形時,此角度增大。③距舟背跖角:在負重的正位片上,沿舟骨遠端關節畫畫一平行線,再畫一條距骨中軸線,兩線相交所形成的內側角稱距舟背跖角。正常值為60°~80°。此角>60°表明有距骨移位。

圖29 足負重側位片測量距骨——跖骨角

【鑒別診斷】

扁平足有原發性和繼發性兩大類別。當診斷因韌帶鬆弛所致的原發性扁平足時,應仔細做好鑒別診斷,除外因副舟狀骨畸形,第一跖骨短縮、先天性馬蹄內翻術後並發的扁平足,還要排除神經肌肉性疾病如脊髓灰質炎所致的麻痹性扁平足,以及大腦性癱瘓所致的痙攣性扁平足。根據發病年齡、詳細的病史及體格檢查、x線檢查,多可做出正確的診斷。

扁平足的保健按摩能改善小腿和足部的血液循環,消除肌肉疲勞,對防治兒童和青少年扁平足具有一定的效果。每天1次,可於晚上臨睡前進行。先用水洗腳,擦乾水分後再做按摩。

①坐著。先用手掌擦摩小腿3-5次,然後自下而上做小腿推摩幾次,接著用手指或掌根揉小腿外側,揉捏小腿後群肌,反復數遍。最後和手輕輕抓住小腿三頭肌抖動20-30秒鍾。

②用手掌擦摩腳背和腳底3-5次後,用手指或掌根揉動腳背和腳底,最後逐一伸拔腳趾。做完一側後再做另一側。

8、平拓足與扁平足的區別

發病原因和臨床表現不同。

1、發病原因區別:

扁平足又稱平足症,造成的原因是腳底足弓低平或消失,患足外翻,站立、行走的時候足弓塌陷,從而引起足部疼痛的一種畸形。

平拓足形成的原因是足內側縱弓平坦,負重力線不正常,出現疲乏或疼痛症狀,從而造成足扁平畸形。

2、臨床表現區別:

扁平足體現在臨床上可表現為:疼痛、腫脹、步態異常、嚴重的平足畸形、有跖筋膜炎、跗骨竇綜合征等。

平拓足臨床上既有扁平足體征,又有主觀感覺疼痛不適者,並排除其它疾患如結核、腫瘤,稱為平拓足。

(8)扁平足韌帶鬆弛擴展資料:

1、形成原因:

可以是先天的,也可以是後天獲得的。兒童的足弓常常在4-6歲形成,大部分兒童及青少年平足是先天性的。成人平足可以是兒童平足的延續,也可能是其他原因繼發引起,導致足弓塌陷造成的。

2、治療手段包括:

1)足墊,是較常使用的非手術療法,可以緩解疼痛,還可以支撐足弓,使脫位的關節得到位置改善。穿硬底的鞋,可以達到對足底的有力支撐,搖椅底的鞋可以減少行走時足踝部應力。

2)對於畸形嚴重者,如果非手術治療失敗,可根據病變類型選擇相應的手術。可採取一系列軟組織和骨的重建手術,以重建足弓位置。

與扁平足韌帶鬆弛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