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請問單純的前交叉韌帶重建術後第十天,床邊垂腿可以輕松90度,抬高腳踝壓腿也可以膝蓋底部挨著床,直抬
紅會?鄭江手術的么?
關於支具的佩戴問題,術後第一個月24小時佩戴,術後第二個月睡覺時候佩戴,術後三個月的時候出門要佩戴。你也說了,你自己睡覺不怎麼老實,所以還是乖乖的帶著吧。吃飯的時候可以做個高點的凳子 ,這樣腿也可以直著,不一定非要取支具。
關於恢復的進度,說實話,現在90度不算什麼。刀口還沒長好,長好後你回知道彎腿的進度有多困難。
你現在需要做的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踝泵,一方面可以促進傷口癒合,另外一方面可以防止血栓。
最後,一般術後三個月上班為宜。但是我也見術後一個月就上班的,不過恢復的不是很理想。
對了,做踝泵的時候可以取下支具
2、為什麼後交叉韌帶在屈膝的時候最緊張 而不是伸膝???請具體解釋 最好有詳圖、
後交叉韌帶在股骨髁的止點位於股骨內外上髁軸,也就是膝關節矢狀面旋轉中心的後方,理論上應該是伸膝時比屈膝時緊張。但是因為股骨髁在膝關節屈曲時後滾的同時有滑動,導致屈曲時脛骨平台後移,此時後交叉韌帶緊張。
3、做玩後交叉韌帶重建手術後要注意什麼?
您好:一、術後常見症狀1. 後方疼痛現在前交叉韌帶重建的主流技術是用自體腘繩肌腱。術後的這種疼痛一般為取腱時取腱器造成皮下組織、深筋膜等損傷引起,表現為大腿後方或者膝關節後方疼痛。此類疼痛一般持續至術後1周左右,也有患者根本就沒有此類疼痛。有時會有少量出血滲至皮下也會有刺激從而產生疼痛。患者可以自己觀察,若看到大腿後方或者膝關節後方的皮下有淤血,輕度壓痛,沒有明顯腫脹,就是正常現象。這種疼痛較輕或僅有壓痛,一般在術後1周左右出現,會持續3-4周。2. 體溫升高術後體溫輕度升高,在38℃以內,持續不過4天,一般為術後吸收熱,屬正常情況。如果體溫超過38℃或體溫盡管在37.5℃左右但持續時間大於4天,要警惕術後感染或呼吸道等感染,需盡快就醫。3. 關節腫脹前交叉韌帶重建術後膝關節一般都會有腫脹,因軟骨等損傷的程度不同,腫脹的程度也不一樣。較輕的患者在術後4-6周腫脹就會好轉,一般在術後3個月內可以消腫,如果軟骨損傷較重,術後6-8個月膝關節腫脹的患者也有。一般建議3個月以上膝關節沒有消腫的患者要及時就醫。膝關節腫脹一般為積液引起,若感覺膝關節腫脹很明顯、張力很大(有時會伴有體溫升高),應看門診,由手術醫生根據情況決定是否要穿刺抽液及加壓包紮等。3個月以內的輕度腫脹,若正在進行膝關節屈膝等角度康復,可加強冰敷(詳見後述)。若膝關節活動度已經恢復,可以外用關節洗葯、口服扶他林等進行消炎,同時加強膝關節肌力練習(詳見後述)。4. 內踝淤血重建前交叉韌帶取腱處或者骨道口會有少量出血,出血量若在20-30ml以上則不能在其附近吸收。不能吸收的出血會沿著皮下與深筋膜之間的間隙向下流之內踝處停留,慢慢滲出,在皮下形成青紫等淤血的表現,按之有輕度疼痛。這種現象一般在術後7-10天出現,持續3-4周。5. 皮膚麻木這種麻木的特殊區域是取腱切口的前下外側或者小腿內側,其它區域麻木需就醫。此類皮膚麻木的原因為取腘繩肌腱時隱神經損傷,有臨床研究認為取腱時用斜切口可以減少隱神經的損傷,但仍不能有效避免。這種麻木不會對患者的生活造成影響,但是會引起輕度不適或恐慌。大部分麻木感在術後3個月-6個月恢復,有的要延續到術後1年左右。6. 行走不利所謂行走不利即是行走時有「瘸」的現象。一般多見於術後膝關節伸直受限,術後早期有些患者往往注重於屈膝練習,伸直往往差3-5°,這樣患者在行走時患膝會「拖後腿」,造成瘸的現象。這種情況應該到門診找手術醫生,由醫生除外其它導致膝關節伸直受限的原因後及時加強伸直練習。還有兩種情況:一是患膝關節周圍肌肉萎縮,解決方法是加強力量練習。二是合並軟骨修復、半月板縫合等手術,負重行走較一般重建手術延後,解決方法是適當增加行走時間,找雙下肢平衡的感覺。行走不利的另外一個常見現象是膝關節屈伸時靈活度不夠,這種情形一般在術後2個月左右膝關節活動度完全恢復後表現尤其明顯,與患者此時的期望值較高有關。正常的靈活度不夠一般在活動後會有好轉,術後5個月左右時,膝關節的靈活度一般會完全恢復正常。 二、康復時的常見問題及注意事項1. 支具佩帶北醫三院運動醫學研究所的前交叉韌帶術後佩帶支具俗稱「彎夾板」。夾板的使用一般需嚴格按照康復要求進行,第一個月24小時佩帶,第二個月晚上睡覺時可拆下,第三個月出門行走時需佩帶。有些膝關節肌肉力量較好的患者,應由醫生決定是否提前結束夾板的使用。夾板的主要作用是維持膝關節的穩定,保護重建韌帶,避免使其受到過度牽拉;當然,保護過度了,膝關節肌肉就會萎縮,這兩者之間的權衡須與醫生商討。佩帶支具的常見問題是「下墜」。解決的經驗來自患者:用一折疊毛巾包繞內踝上方一周,然後將最下方的尼龍搭扣在毛巾上裹緊,依次從下往上系緊尼龍搭扣。2. 屈膝練習屈膝時會產生疼痛,因人而異。嚴格按照康復程序練習的患者,一般不會有問題。同時行半月板縫合、內側副韌帶等膝關節其它穩定結構修復手術的患者,屈膝會有一些困難,疼痛的程度稍重,要有毅力。需要注意的是,屈膝練習時,從伸直到既定屈膝角度不要太快,一般進行時間為10-20分鍾,到了既定角度,要停留10分鍾,停留時即可開始冰敷。伸直後,可用手揉捏膝關節上、內、外肌肉,感知其僵硬程度並與對側做對比,若有僵硬,可自行按摩使之放鬆。屈膝練習最重要的就是放鬆,有的患者放鬆很好,屈膝就會很順利,屈膝時疼痛輕微,屈膝完畢疼痛即止。有的患者比較緊張,主要是怕痛,屈膝就會有困難。後一類患者如果較長時間都不能學會放鬆,導致屈膝進程過緩,主要表現為每次屈膝時都會「很痛」,屈膝之後膝關節的疼痛時間大於5分鍾,需及時求助手術醫生。前一類患者也不要操之過急,屈膝進程太快,尤其是術後6周左右時,易使重建韌帶發生鬆弛。需要注意的是,術後6周時,部分患者自我感覺很好,能夠戴著支具或者不佩戴支具進行慢跑或快跑等,很是危險。3. 學會冰敷冰敷與屈膝進程密切相關。屈膝時及屈膝後均要冰敷。准備冰袋:超市購物的大塑料袋,內裝水600ml-800ml,置入冰塊,冰塊與水的比例約1:1,上述冰水混合物的量可根據膝關節大小自行調整。扎緊袋口,盡量排除口袋內空氣,這樣冰袋容易貼服。冰敷部位:膝關節前方、內外側。屈膝練習時疼痛的部位一定要納入冰敷。注意事項:冰袋與皮膚之間用一毛巾相隔;每次冰敷持續20分鍾左右,頭次冰敷可能要持續25-30分鍾,這樣會感覺到整個關節內部都「涼透」;皮膚冰痛持續5分鍾要停止冰敷,防止凍傷;兩次冰敷間隔40-60分鍾,一次屈膝練習後冰敷6次;根據次日膝關節腫脹的程度調整冰敷的次數,逐漸掌握適應自己的冰敷次數,屈膝練習期間以膝關節輕度腫脹(可在復查時讓醫生協助判斷)為宜。4. 靜蹲練習靜蹲不僅可以練習膝關節周圍的肌肉力量,正確的靜蹲姿勢及時長對腰椎、頸椎等都有好處。正確的靜蹲姿勢康復方案中有,這里所要強調的是:1.靜蹲之前一般要經歷一段時間直抬腿練習,注意增加直抬腿的時間和負荷(在小腿上加重物),一般推薦直抬腿將患膝肌肉力量達到正常的80%以上再進行靜蹲練習。2.靜蹲時,後背不能倚在牆上,不能讓牆分擔體重!3.膝關節屈曲角度不要太大,除了少數肌肉力量較強的患者,一般膝關節屈曲不要超過60°。4.靜蹲時,腰挺直、頭後伸,除了膝關節肌肉緊張外,身體其餘部分均須放鬆。5.練習後,膝關節前方、內側肌肉疼痛是練習姿勢正確的有效證據。請注意,靜蹲後膝關節內疼痛加重是異常表現,會對膝關節造成損傷,加重髕股關節軟骨病變。凡出現這種情況,要注意改變方式:一是患膝肌肉力量改善不夠,要加強直抬腿練習。二是靜蹲時未避開痛點。6.靜蹲的時間必須要節節提高,不能停滯不前,這樣肌力才會順利增長。7.練習時可用種種娛樂方法來轉移疲勞,比如說看電視、電影,聽音樂、聽有聲小說等等。5. 關節內響膝關節活動度練習順利後期,開始正常行走了。有一些患者會發現膝關節內會有響聲,有些響聲較小,只能感覺到,有一些患者響聲較大,為明確的彈響。響聲的原因很多,半月板切除、脂肪墊區瘢痕化、肌肉萎縮都是前交叉韌帶重建術後常見的彈響原因。這些,通過肌肉力量練習及關節活動適應性訓練都可以糾正,大部分患者發現彈響的時間為術後1個月左右,術後6個月左右就可漸趨消失。需要說明的是,髕股關節軟骨損傷等是導致膝關節彈響的病理性臨床症狀。這在手術記錄當中可以查閱,此類患者一般會伴有膝前區的疼痛、酸脹等不適,上下樓尤其明顯。有這些臨床表現的患者須經常與醫生溝通,及時獲得征對髕骨軟化症的治療措施。 運動醫學的手術患者在術後基本上都會經歷一個康復過程。我的體會是患者和醫生的及時、全面、有效的交流最為重要。患者如果不能及時提供信息或者醫生獲得信息不全,對康復進程都會帶來不好的影響。醫生不是患者,當然也就不能體會到康復進程中的點點滴滴,所以有效的溝通是相輔相成、互相提高的過程。
4、如何鍛煉膝蓋前交叉韌帶
?
5、前交叉韌帶手術 鍛煉方法
對於前交叉韌帶重建,現在技術是已經相當成熟了。手術恢復後一般功能恢復都是十分理想的。
在前兩個月,你要做的功能鍛煉,主要是以防止肌肉及韌帶能軟組織的粘連而造成日後關節運動功能的受限。因此,在這段時間內,你主要是要進行膝關節活動角度的鍛煉。一般在4周內,能讓膝關節屈曲到90°就可以達到要求了,但是如果你恢復的快,適當加大點角度也可以,但是不要過於心急求成,否則會適得其反的。在4周後可以逐步讓膝關節在正常活動范圍內活動、鍛煉膝關節的運動。當然這一切都是在患肢不負重行走的前提下進行的功能鍛煉。6周後,可以下地行走。3個月內不許跑步,一般完全恢復要半年以後甚至更長。當然,在這段時間內你做抬腿訓練也是可以的。具體每天彎幾次腿、抬幾次腿,這個數量是不固定的,而是要根據你的實際情況量力而行。一般患者的心情可以理解,都希望在傷後馬上就能痊癒。但是沒辦法,人的機體癒合是有一個定律的,無論我們心急與否,他都要按照他自己的節律來癒合,因此我們在癒合期間,一定抱著平和的心態來進行鍛煉。
前面說了,兩個月內主要是進行關節活動度的鍛煉,在經過了防止關節組織粘連的鍛煉時期後,就要進行腿部肌肉力量的鍛煉。其實很簡單的方法,就是腳踝處吊個沙袋,坐在床邊上,主動伸曲膝關節,開始沙袋可以為三斤左右,然後根據你自身的情況可以逐步增加沙袋的重量。一般都是以鍛煉到局部肌肉感覺發酸發脹為合適。
至於膝關節腫、這一般是由於手術後局部血液循環不好造成的,就按照你自己的計劃,每天堅持做功能鍛煉,只要局部不產生嚴重的組織粘連,腫脹是會慢慢消退的,當然時間我們不能很絕對的說多久能消腫,但畢竟人的個體不一樣.
我也是2個月前剛做完ACL重建術...可以和我交流
6、後交叉韌帶重建術後恢復和訓練問題?
關於PCL重建術後恢復和訓練的問題解答:
1. 現在下地的確太心急了,在自體韌帶還沒有完全長牢固的情況下,萬一再一次發生扭傷,嚴重一點會導致自體韌帶的再次脫離而手術失敗.由於你說你自己好動,那麽在晚上睡覺的時侯應戴上護具,防止睡覺時不.另外不知是否出院?如沒有,可以去問問主治醫師是否有CPM功能鍛煉機,使用CPM被動鍛煉至130度即可(注意角度的增加不可過快,先以90度開始訓練,如90度很輕松,無疼痛感,就10度累加,以有疼痛感為限,待疼痛感消失,繼續累加角度).CPM上限只有130度,之後就要靠自己的毅力來鍛煉了.如果已經出院,那麽請自備一根繩子,自行平躺在床上,由手來拉動繩子來進行被動彎曲訓練,方法同上.
3. 正確的訓練方法為:術後即進行肌肉收縮練習,48~72小時內酌情拔引流,3~5天後改用活動型支具並可利用CPM在30°~60°內進行膝關節活動,1周免負重,2周開始部分負重,3周全負重,4周棄拐杖。膝關節活動范圍:3周屈至90°,並開始伸膝練習,8周~10周屈伸應至正常。晚上睡覺帶活動型關節支具保護膝關節3個月,半年內免體育活動,半年至1年在練好肌力的同時逐漸恢復運動,1年~1年半後可逐漸訓練與比賽。
4. 術後2個月後可以進行簡單的柱拐行走,但不可心急,晚上睡覺依然帶上活動護具.3個月後可逐漸恢復正常行走.
5.手術剛完成不超過3個月,建議多卧床休息,不建議多運動,在卧床休息的時侯可以擬行肌力訓練來防止患肢的肌肉萎縮和肌肉恢復,方法為:綳直患肢,抬高最高處靜止,維持1~3秒,然後放下,依此類推,剛開始訓練的時間和次數應自行計算為組數(例如做了10個就2秒覺得大腿開始酸痛,無力,那麽就定位10個2秒為一組),每天早,中,晚各1組,等恢復差不多就增加組數和維持時間.如每次訓練完覺得膝蓋疼痛可進行冰敷來緩解.
7、後交叉韌帶重建術後恢復和鍛煉的問題?
我前交叉韌帶手術14天了出院在家基本靠拐杖不過我在床上帶著護具已經能彎到90度了 鍛煉確實很困難這幾天沒練剛拆線,我想你不要急,慢慢來我也是自體重建取了2個肌腱,大腿變細很正常 因為你長時間肌肉不鍛煉所以萎縮了,這是正常的 我也22歲我也是斷了1年才手術的 半月板也切了1塊 就看術後什麼樣了 我是運動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