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膝蓋正下方韌帶疼
你好!那個韌帶叫髕韌帶。但髕韌帶出問題的可能性不大,你只有19歲,疼痛這么長時間,一定要到醫院去看一下,拍個片子或做個膝關節核磁,進一步明確診斷,如只是勞損就不要緊,就怕是別的問題。
2、髕韌帶下方骨節隆起,發力時有疼痛,請問如何治療?
特定姿勢會痛或吃不住勁是筋的問題,如果是這樣找個正骨大夫,他們手法讓其回槽就行了
3、左腿膝蓋髕骨下方疼
還是青少年吧?基本可以確定是脛骨結節骨軟骨炎或者叫作脛骨結節骨骺炎;這里講一下脛骨結節骨軟骨炎,你自己對比一下看看
脛骨結節骨軟骨炎表現有發力疼(起身,跳躍,爬樓梯),下蹲疼,按壓疼,結節硬化凸起等;脛骨結節骨骺是髕韌帶的止點,是牽拉性骨骺。由於股四頭肌的反復強烈的收縮暴力,造成該處骨骺的慢行損傷性炎症,以致缺血性壞死,一般是之前有外傷如跌傷和碰傷。常見於10---15歲的喜愛運動的少年。應對措施是嚴格禁止運動兩個月半年,一般可以自愈。一般情況下,即使青春期繼續疼痛,在20歲以後,因脛骨結節骨骺骨化於脛骨結節融合,一般疼痛症狀會自消,但是也有比較嚴重的成年後每次運動後還是會疼。
當然,描述比較嚇人,但這問題其實在青少年中比較常見,只是需要休息,重點也是應該放在休息上;注意這個現在還沒有葯物能治療,最多是緩解疼痛的,比如你說的葯膏一類。總之如果是這個問題,那麼也不用太擔心
總結一下,如果你是剛剛出現這個情況,盡快完全停止運動(包括慢跑,踢球打球更是不行,上樓梯也要一格一格上,下蹲不能太久,總之不能讓脛前結節過度受力,也不要用力按壓傷處),估計最多兩個月就能自愈;還要注意要連續一段時間不要讓髕韌帶發力過猛(一般休息一星期就不疼,但再次運動又會疼,所以至少休息一個月以上);有問題可追問
4、膝蓋下面疼怎麼辦?
膝蓋下方疼的情況是由於膝蓋的髕腱與脛骨粗隆連接位置容易出現拉傷或者勞損的情況,比如在進行劇烈運動,彈跳的時候,有可能會肌肉用力會比較大,就會導致此位置出現拉傷;也可能由於走路過多,長途跋涉,就容易導致肌肉與骨頭附著點的位置出現勞損,都會形成局部的炎症病灶,形成炎性水腫或者淤血腫脹,就會對周圍的末梢神經產生刺激,出現疼痛的感覺。特別是在進行損傷之後再次的活動,會導致此位置繼續受到牽拉,導致損傷加重,不利於癒合。另外此位置的疼痛往往是在活動完成之後,因為活動的時候血液循環快,所產生的炎症病灶都能夠得到很好的代謝,不會出現堆積。但是休息的時候,由於血液循環減慢,所產生的代謝廢物出現了堆積,就容易出現疼痛的感覺。
5、髕韌帶勞損如何治療?
髕韌帶起自髕骨下端,止於脛骨上部的脛骨粗隆。其形態粗大,性質堅韌,是人體較大的韌帶之一。當髕骨上移時,通過髕韌帶牽拉小腿的脛骨使膝關節伸直,同時髕韌帶還有穩定膝關節的作用。
1.病因 由於髕骨在運動時可以發生位置的變化,特別是在屈膝時,髕韌帶與髕骨相接處可以轉折成角,因此,髕韌帶起始部所受牽拉力的方向在經常發生改變,加之這種牽拉力較大,致使髕韌帶起始部容易發生病變。在日常生活與工作中,膝關節的伸屈活動十分頻繁,病變組織得不到應有的休息,常易使病變轉為慢性,治療效果也不易鞏固。
髕韌帶受到碰撞、打擊等直接暴力時,可以造成損傷;用力猛提腿或突然伸直小腿時,髕韌帶的起始部受到突然的大力牽引,也可使髕韌帶發生損傷。急性損傷若得不到及時有效的治療,可轉為慢性。臨床上最多見的是長期、反復的牽拉使髕韌帶發生的慢性勞損性病變。
2.症狀 開始為膝部酸脹不適,以後出現持續性鈍痛。在開始活動時疼痛加重,稍活動後疼痛減輕,但過度活動後疼痛又明顯加重。上下樓梯、下蹲站立、負重行走及用力踢球等,都會使髕骨下端疼痛;半蹲位時疼痛最為明顯。重病人平日步行時也出現疼痛。病人感覺膝軟無力,走路時容易疲勞,致使肩不能挑、手不能提,更不能背負重物行走。
3.檢查 在髕骨下端髕韌帶的附麗區有明顯壓痛,觸摸時可感到該處的髕韌帶有腫脹、鈍厚的改變,令病人做半蹲位站立姿勢,會引起髕骨下端的疼痛,此為半蹲試驗陽性。在病人仰卧做伸膝動作時給予一定的阻力,如出現膝部疼痛加重,稱為伸膝抗阻試驗陽性。這些試驗均有利於本病的診斷。
4.治療
(1)休息:膝關節前、後、左、右用適當的夾板固定,以使患膝制動得到休息,這對早期、急性病變的恢復是十分必要的。
(2)簡易按摩手法:在髕韌帶起始部的病變部位上用拇指指端來回刮撥髕韌帶20~30次,然後再用力按在此處3~5min,多數病人的症狀會得到好轉或消失。但是,如果治療後病人得不到適當的休息,髕韌帶仍然不斷受到牽拉,次日症狀可再復出現。如能堅持治療並使局部制動休息,其治療效果還是相當樂觀的。
(3)針灸:在髕骨下緣正中垂直刺人,左右兩側再各施一針,針尖指向髕骨下緣中部,留針10 ~ 20min。在留針期間針尾置艾絨或葯艾條燃燒,會明顯增加針刺的療效。
(4)注射療法:用常規配伍的合劑5ml,沿髕骨下緣浸潤注射,5d注射1次,常可收到良好效果。
少數非手術治療無效者,可行髕骨後下緣髕韌帶附麗區的切痕松解術,效果滿意。
6、髕韌帶疼痛怎麼辦,練球的時候傷著的。
制動加吃葯
7、髕韌帶有一小條綳緊,用手指按壓有明顯感覺像一根緊綳的繩子,蹲下感覺疼痛,會是什麼情況
病情分析:一般的情況常見的情況是有軟組織勞損的情況常見的。
意見建議:這種情況一般的情況可以先採用針灸、按摩、理療、中葯等治療的。此種情況注意保養的。不要勞累著涼的。
8、膝蓋下面那個地方疼是怎麼回事
.髕韌帶上端慢性損傷(過去稱為髕骨末端病):表現為髕骨下極部位疼痛,病變部位為髕骨和髕腱的相交部位損傷或勞損,局部壓痛明顯,股四頭肌抗阻陽性。
原因:因大量跳躍練習,使大腿股四頭肌肌肉反復收縮,導致膝蓋韌帶被拉長所引發的炎症。也有的是處於身體快速成長期,肌肉、肌腱的生長趕不上骨骼的生長所引發的炎症。
症狀:髕骨韌帶疼痛,伸膝時疼痛,准備活動之前疼痛,膝關節彎曲被拉長時疼痛。
處置:從預防的角度來說,加強柔韌性練習是很重要的。疼痛時可以冷敷。
二.風濕性疾病或自身免疫性疾病
(1)疼痛持續時間短,一般12—72小時,不過3周,多以大關節為主,如膝、肘、肩等關節。
(2)遊走性疼痛,一個關節的疼痛好轉後或還未明顯好轉,另一關節又受到侵襲,發生疼痛。
(3)疼痛的同時,皮膚可伴有環形紅斑或皮下結節。
(4)對稱性疼痛,病變可同時侵及雙側肢體的相同關節,如雙膝、雙肘關節可同時發生疼痛。
(5)疼痛可在多個關節同時發生。
(6) 關節疼痛時伴有發紅、腫脹、關節周圍有壓痛、按壓疼痛劇烈。
(7)疼痛消退後,不遺留關節強直或畸形,關節功能可恢復。
三.髕骨軟骨軟化症,是髕骨軟骨面因慢性損傷後,軟骨腫脹,侵蝕、龜裂、破碎、脫落,,最後與之相對的股骨髁也發生相同的病理變化,形成髕股關節的骨關節病,膝關節過度疲勞或反復的膝半蹲位扭傷,導致膝關節周圍肌力減弱失衡,產生互不協調的摩擦,致使軟骨面磨損,營養欠佳,產生退行性改變。此時軟骨表面無光澤,彈性減弱,甚至形成裂紋、缺損,軟骨原纖維化變性,髕骨關節面軟骨有局限性軟骨軟化纖維形成,引起膝關節慢性疼痛。因其為退行性病變,有外傷史或勞損史。
臨床表現:
1:逐漸加重的髕骨下疼痛,膝關節疼痛,上、下樓或半蹲位時疼痛加劇。
2:髕骨邊沿壓疼,伸膝位擠壓或推動髕骨可有摩擦感,伴疼痛,後期可並發滑膜炎。
3.有時可出現「假交鎖」現象,輕微活動一下,在髕骨下出現清脆的響聲,即可「解鎖」(這是由於髕骨軟骨面損傷後不平和關節面不吻合引起的)。有時出現軟腿現象。
3:X線早期無異常,晚期見髕骨邊緣骨贅形成,
4:早期經放射性核素骨顯影有診斷意義.
治療方法:
1:首先膝關節制動1-2周,股4頭肌抗阻力鍛煉,以增加膝關節的穩定性。
2:腫脹、疼痛加劇時冷敷,48小時後改濕熱敷和理療,
3:口服芬必得膠囊、舒筋活血片,
4:關節內注射玻璃酸鈉可潤滑、營養關節面,或者關節注射曲安奈德注射液。
5:必要時手術治療.
四.髕下脂肪墊炎:病變在髕下脂肪墊組織內,由於損傷或勞損,寒濕侵襲等刺激而發生,產生疼痛,也可由關節其它組織病變而繼發。檢查時一手將髕骨推向下方,另一手擠壓髕骨下緣產生疼痛。
五.半月板損傷:半月板損傷和髕骨軟化症都有交鎖現象,但前者為真性,後者為假性,結合其它檢查不難確診。
六.骨性關節炎:又稱骨關節病,多見於老年病人,臨床表現為:關節伸屈到一定程度時引起疼痛,伸屈不利,下蹲困難等。X光片表現為骨質疏鬆,關節間隙變窄,軟骨下骨質硬化,關節邊緣增生等。而髕骨軟化多見於中、青年,關節疼痛在髕股關節面和髕骨周圍,半蹲位疼痛加重。
七.治療措施
1. 小針刀治療:髕骨周圍的痛點和壓痛點都是軟組織損傷的病變部位,也是小針刀的治療點。常見有以下幾個部位。
髕前皮下囊,位於髕骨下半部分,髕韌帶以上的皮膚之間。此處疼痛和壓痛,即為髕前皮下囊,即為髕前皮下囊受損,用小針刀將此滑囊作切開剝離即可。
髕內、外側支持帶,痛點均在髕骨兩側邊緣。用切開松解術即可。
該病在髕骨周圍最多有十二個痛點,均可以小針刀手術令其消失。
注意事項:① 注意進刀方向,勿進關節內損傷關節面。② 刀口線方向與組織纖維的走向要一致。
2. 手法治療
⑴病人仰卧,患肢伸直,醫生拇指和其它四指張開,抓握住髕骨,用力上下(沿肢體縱軸)滑動髕骨。這樣可使關節囊、支持韌帶進一步松解。
⑵醫生一手拿住患踝關節上緣,令病人屈膝屈髖,另一手拇指頂住髕骨上緣,再令患肢伸直,同時拇指用力向下頂住髕骨,向下用力方向為直下方和斜下方。
⑶對膝關節伸屈障礙者,用過伸過屈的鎮定方法,在過伸過屈的位置上停留30秒鍾。
3.康復治療
①每天股四頭肌收縮鍛煉100次,作直腿抬舉鍛煉100次。
②醫生每日對髕骨周圍軟組織作提拿手法一次,每次普遍提拿三遍,沒兩天做一次被動過屈過伸手法。十次為一療程,堅持一至兩個療程即可治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