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韌帶 > 肘部尺側副韌帶損傷

肘部尺側副韌帶損傷

發布時間:2021-03-18 14:01:16

1、肘關節內側副韌帶斷裂行急診治療臨床分析

原發布者:中國學術期刊網

肘關節內側副韌帶斷裂行急診治療臨床分析【摘要】目的分析肘關節內側副韌帶斷裂實施急診治療的臨床效果。方法11名肘內側副韌帶不完全斷裂患者行保守治療,24名肘內側副韌帶完全斷裂者行急診手術治療。結果所有病例手術後肘關節功能均有恢復,保守治療患者療效優良率為8182%,手術治療患者療效優良率為9583%,傷情較重的手術患者其肘關節功能恢復顯著好於傷情較輕的保守治療患者。結論肘關節內側副韌帶斷裂經急診手術治療可有效地修復受損組織,極大地促進肘關節功能恢復,避免後遺症的產生。【關鍵詞】肘關節;內側副韌帶;急診手術;保守治療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9238文章編號:1004-7484(2013)-09-5058-02在臨床上,肘關節若是進行正常屈曲,此時肘內側副韌帶後束處於緊張態,保持此姿勢行肘外翻時,內側副韌帶很少承受集中的應力,肱骨下端及尺橈骨上端多承受該應力[1]。當肘關節完全伸直時,內側副韌帶前束則處於緊張態,若此時行肘外翻,內側副韌帶可集中較大的應力,造成韌帶損傷的幾率非常大,甚至常可發生韌帶斷裂。韌帶斷裂在臨床上較為常見,而其相應的臨床處置方案也非常完善。我院特開展了肘關節內側副韌帶斷裂的急診治療研究,在充分評估傷勢的前提下為患者採用不同的治療方案,療效確切,現報道如下。12研究方法2結果

2、手腕和肘關節受傷怎麼保養?

當肘關節受傷以後,不要來回屈伸,而是保持屈曲狀態。
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不少人利用雙休日集中健身,以彌補平日鍛煉的不足。這種「暴食暴飲」的鍛煉方式往往忽略了准備活動、伸展活動、運動、放鬆活動的四部曲,不可避免地很容易引起運動損傷,其中以膝關節和肘關節損傷居多。更有不少年輕人運動受傷後都存在不要緊、沒什麼、出不了大事的錯誤觀念,甚至損傷後繼續活動,以致最終導致損傷的不可逆轉。
膝關節是運動中特別容易受傷的關節,受傷後很多人選擇來回屈伸的方式緩解傷勢,其實這種做法是完全錯誤的。
膝關節由股、脛、髕、腓骨構成,其主要功能為屈伸運動,在半屈或屈90輕微的旋轉運動。膝關節周圍的肌肉和肌腱,內、外側副韌帶,前、後十字韌帶以及內、外側半月板,共同維持膝關節的穩定性。膝關節不同結構的損傷原因及原理是不同的,比如:膝關節屈曲狀態下小腿突然外展外旋,或足及小腿固定,大腿突然內收內旋,都可使內側副韌帶損傷;膝關節屈曲狀態下小腿突然內收內旋,或大腿突然外展外旋,可發生外側副韌帶損傷;膝關節半屈曲位突然完成旋轉及內收、外展動作下容易造成十字韌帶損傷等等。
當膝關節受傷以後,也會有僵直的現象,此時我們不建議選擇來回屈曲來緩解傷勢,而是選擇伸直狀態。因為伸直的膝關節不僅能夠保持相對的美觀,而且能夠繼續走路,而屈曲的膝關節讓兩腿不一樣長,基本雙腿日常功能喪失。如果雙腿不經常走路,不經常鍛煉,就會直接導致肌肉和軟組織的退化。而且彎曲的膝關節使關節後面的軟組織越來越短,時間長了以後就很難再伸直了,甚至引起脊柱的變形。
正確做法:當膝關節受傷以後,不要來回屈伸,而是保持伸直狀態。
在球類運動中,肘關節也是最經常受到損傷的關節之一,受傷後也不能採取來回屈伸的方式緩解傷勢。
肘關節是一個復關節,由三個關節共居同一關節囊而成。
肱尺關節:是肘關節的主關節,有肱骨滑車與尺骨滑車切跡構成。可展伸140度。
肱橈關節:由肱骨小頭和橈骨的關節凹構成。只能做屈伸和迴旋運動。
橈尺近側關節:由橈骨環狀關節面與骨上端的橈切跡構成。
伸肱時,前臂與上臂不在一條直線上,前臂與上臂之間形成一開向外側的角度,這個角叫提攜角(男性約為165度,女性約135度)。
肘關節的主要活動有屈曲、伸展、內旋和外轉,肘關節創傷後的特點是較其他關節更易出現活動障礙,經常出現伸直了就不能彎曲,彎曲後就不能伸直的情況,雖然制動對關節軟骨及關節周圍軟組織都不利,但在僵直的真正原因尚不清楚的情況下,此時我們建議患者保持屈曲的狀態,而禁止來回屈伸。
為什麼呢?從肘關節的穩定結構來說,肘關節的穩定包括靜力性和動力性。基本的靜力穩定結構包括3部分:肱尺關節、內側副韌帶和外側副韌帶;次要的靜力穩定結構包括:橈骨頭、伸肌和屈肌總腱的起點以及關節囊。動力穩定結構為橫跨肘關節的肌肉,對肘關節產生擠壓力,包括肘肌、肱三頭肌和肱二頭肌。三部分基本靜力穩定結構完整時,肘關節是穩定的。當受傷後不穩定原因未明的情況下,來回屈伸不僅不利於傷勢的恢復,而且易引起炎症和腫脹,造成骨化性肌炎。
從日常生活的角度來說,肘僵直雖然影響上肢的正常功能,但至少屈曲的肘關節還是能夠進行一些刷牙、梳頭等簡單的操作,而伸直的肘關節就連基本的生活自理都困難了。
正確做法:當肘關節受傷以後,不要來回屈伸,而是保持屈曲狀態。

3、肘關節檢查需要注意什麼?

肘關節由肱骨下端,尺、橈骨上端和附其上的韌帶和肌肉構成。它包括3個關節,即肱尺、肱橈和尺橈上關節。大部分肌肉皆位於前方,後方和側面骨骼位於皮下。

視診:輪廓。肘前面為3組豐滿的肌群,上方為肱肌和肱二頭肌遠端,下方內側為前臂屈肌群,外側為前臂伸肌群,中間有肘橫紋;肘後為三頭肌遠端及其附著鷹嘴,其兩側呈凹陷,即橈側窩和尺側窩。

畸形。肘內,外翻畸形:正常伸肘時,前臂橈偏10度左右,即攜物角,當攜物角增大時外翻,減小或前臂尺偏則為肘內翻;肘關節一些疾病引起肘屈曲畸形;肱肋骨踝上骨折或肘後方脫位時,鷹嘴後突明顯。

腫脹輕度腫脹時,僅見鷹嘴側窩鼓起。嚴重腫脹時,整個肘部粗大,甚至肘橫紋消失;菱形腫脹,為慢性關節炎症的一種表現,即肘關節腫脹,而其上、下肌肉萎縮。一側腫脹常因肱骨內上髁或外髁骨折所致。

肌萎縮除因關節的慢性炎症外,神經麻痹時可引起廣泛性的肌萎縮。

觸診:肽骨外上髁有前臂伸肌群附著,外上髁炎(網球肘)時,壓痛明顯;肱骨內上髁有前臂屈肌群附著,可因炎症表現壓痛明顯;鷹嘴可因骨折或滑車炎等,而有壓痛或肥厚感;橈骨頭可於肘後橈側窩處觸及,同時旋轉前臂,能觸到橈骨頭轉動的感覺。檢查可在肘關節位於不同的屈曲角度進行。骨折時此窩鼓起並有壓痛;尺骨喙突為肌肉遮蓋不易觸及,需以拇指在肘前深壓,骨折時引起疼痛;尺神經位於肘後尺側,按壓時引起手麻,異常時可有肥厚感,並有壓痛和患麻加重現象。

肱骨外髁、內上髁、撓骨頭和鷹嘴骨折時,即局部腫脹和壓痛外,可觸到骨擦音和異常活動。

肘關節異常肘關節腫脹在觸診時,若有波動感,則屬於積液和積血,如肘後滑囊炎;如為實質感,則屬肥厚的關節囊或增生的結締組織,或骨化性肌炎。

活動:肘關節活動以屈伸為主,活動的關節主要在肱尺關節。前臂的旋轉則依賴於尺肱上、下關節和骨間膜的相互活動。肱橈關節雖參與屈伸和旋轉活動,僅處於次要位置。

被動活動。肘伸直可到0度,屈曲150度以上即前臂與上臂交角為30度,小於這個范圍即屬受限。前臂中立位以拇指朝上為0度,在肘屈曲90度位,作旋後(80度至90度)和旋前(約80度至90度)運動,皆可有不同的角度尺來測量。

肘伸直位無側方活動,但側副韌帶損傷肘會出現異常的側方活動。

主動活動主要檢查伸肘和屈肘的肌力。

4、脫臼引起韌帶拉傷可以用貼郎中艾灸貼嗎?

建議先檢查,如果骨頭沒事,可以用貼郎中艾灸貼的,而且效果很好。

5、肘關節尺側副韌帶損傷,要多久能好

膝關節側副韌帶是維持膝關節兩側穩定性的,一般拉傷完全恢復要六到八周,請注意,我說的是完全恢復,不是說不痛,像您這種情況就是未完全恢復,膝關節穩定性差造成韌帶反復損傷,建議避免負重兩個月,繼續中醫調理,護膝是必須戴的,因為可以加強膝關節穩定性,適當的可以緊一些。

與肘部尺側副韌帶損傷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