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韌帶 > 胃韌帶切除

胃韌帶切除

發布時間:2021-03-17 11:29:52

1、脾胃韌帶內有什麼

有結締組織。
結締組織,是由臟腑器官外層粘膜延伸的韌帶、作用於內臟器官牽引固定的纖維膠合粘結織締形成的結構。
結締組織的主要內容成分,是膠原纖維蛋白物質。
當膠原纖維蛋白缺乏時,脾胃腸道的韌帶就會降低彈力、出現胃下垂、腸粘連等異狀。

2、胃手術切開胃結腸韌帶應注意不要損傷哪些血管

?

3、胃的動脈由哪些,這些動脈走在什麼結構內的?它們各由什麼動脈發出?胃大部分切除時胃的標志線如何確定?

胃的血管有:(1)胃左動脈,起自腹腔干,沿胃小彎行於小網膜內,向右與胃右動脈吻合成動脈弓,由弓分支分布於胃小彎附近的胃前後壁。(2)胃右動脈:由肝固有動脈發出,沿胃小彎走行於小網膜內。(3)胃網膜右動脈:為胃十二指腸動脈的分支,沿胃大彎走行於胃結腸韌帶之間,向左與胃網膜左動脈吻合成動脈弓,沿途發出分支分布於胃的前後壁和大網膜。(4)胃網膜左動脈:發自脾動脈,在胃結腸韌帶內行向右。(5)尾短動脈:由脾動脈分支發出,走行於脾胃韌帶內,分布於胃底。胃短動脈的分支行向右上,胃網膜左動脈的分支行向右下,兩動脈分支之間的胃壁,形成所謂「無血管區」,常作為胃大部切除的標志。(6)胃後動脈:起自脾動脈干,分布於胃底和賁門部的胃後壁。胃大部切除術是指遠端胃大部分切除術,切除遠端胃的3/5以上,包括胃體大部、胃竇部、幽門部和部分十二指腸。行此手術是,胃小彎側胃的切斷點在胃左動脈第一第二分支之間,大彎側切斷點在無血管區,切除胃約50%,如果大彎側胃切斷點在胃網膜左動脈最後兩個分支之間,切除胃約60%-70%;如果大彎側胃切斷點在全部胃短動脈以上,則切除胃約90%-95%.

4、胃近段切除術

1.體位及切口。仰卧、上腹正中切口繞臍下方3cm,注意切口保護。
2.探查。自下而上,由遠及近檢查盆腔、腹腔內各臟器,最後檢查癌灶。需查明:腫瘤部位、大小、活動度、漿膜面浸潤情況(Borrmann大體分型)及估計腫瘤浸潤深度。了解癌腫與胰腺及橫結腸系膜等鄰近臟器有無粘連及侵犯,肝臟是否受累,女性病人應了解雙側附件情況。肉眼下探明各組淋巴結轉移情況。
3.分離大網膜。同胃下部癌切除術,自橫結腸邊緣向上方分離橫結腸系膜前葉至胰腺上緣,保護橫結腸血管;左側切斷脾結腸韌帶,右側到達十二指腸第2、3段。
4.胃血管的處理。根治性胃切除術血管在起始部結扎切斷,但應保護胃右及胃網膜右血管,切斷胃左、胃網膜左血管,分次結結扎切斷胃短血管各支。
5.淋巴清掃。同胃下部癌切除術,淋巴清掃是必要的。對胃上部癌根據腫瘤部位及侵犯范圍,D2手術應酌情選擇清掃1、2、3、4d、7、8、9、10、11組淋巴結。
6.切斷食管。距賁門4~5cm處切斷食管。
7.切斷胃遠端。距離幽門5~6cm保留胃右動脈及胃網膜右動脈並切斷遠端胃。切斷方法同遠端胃切除術。
8.食管-胃吻合術。幽門竇前壁大彎側做胃-食管吻合,可選擇使用吻合器吻合或3-0可吸收線間斷一層手法吻合。
9.後續手術。酌情選擇行幽門成形術。
重慶新橋CTC腫瘤生物治療中心指出,根治性近端胃大部切除術(胃上部癌根治術)可以切除醫生肉眼所能見的癌腫,但是對於一些肉眼所不能見的微小病灶、轉移病灶是無法清除的。因此,要想提高胃上部癌患者的生活質量、延長其生存期,就需要在術後結合適當放化療、細胞免疫治療技術來進行綜合治療,以幫助清楚術後殘留癌灶,提高患者的總體生存率。

5、胃大部分切除術,具體說一下吧

胃大部切除術後胃空腸Roux-en-Y吻合 1.遠端胃大部切除後,縫合關閉十二指腸殘端;2.在距十二指腸懸韌帶10-15cm處切斷空腸;3.殘胃和遠端空腸吻合;4.距此吻合口以下45-60cm處,空腸與空腸近側斷端吻合。

6、脾切除的手術步驟

1.體位 平卧位,左腰部墊高。
2.切口 脾臟腫大不顯著時,常採用左上腹正中旁切口或經腹直肌切口,操作方便,並可向上延長,充分顯露常有粘連的脾上極。當脾較大或估計粘連較重時,可採用左上腹l形切口或在上述切口的基礎上補充作橫切口,以更好的顯露脾臟。亦有的作左肋下斜切口或上腹橫切口。
3.檢查 擇期手術進入腹腔後,需檢查的項目有:①肝:大部分脾切除是用以治療門靜脈高壓症的,故應常規檢查肝。如肝已萎縮,屬晚期病變,就應盡量減少手術操作,減輕病人的負擔。必要時切取肝活組織,作病理切片檢查。②脾:主要了解脾臟的大小和周圍(尤其是與膈肌)粘連的情況,有助於防止分離粘連時出血。此外尚需了解副脾的位置和數目。③腹部其他情況:如腹水的多少,膽道及胰腺有無病變等。④測定門靜脈壓力。
4.結扎脾動脈 對於脾臟較大者,應結扎脾動脈,使脾縮小,便於操作,減少血液的丟失,使脾內大量的血液流入循環血內,成為最好的自體輸血。操作時,先切開胃結腸韌帶和胃脾韌帶[圖1 ⑴ ⑵],一一結扎韌帶中的血管,進入小網膜腔,顯露出胰體、尾部。在胰上緣觸到搏動的脾動脈,並在胰體、尾交界處選一脾動脈隆起部分,切開後腹膜,用直角鉗仔細分離出脾動脈,並繞以粗絲線結扎[圖1 ⑶]。結扎脾動脈時須扎兩道(兩道相距0.5cm左右),結扎不要過緊,以能閉合管腔為度,以免撕裂動脈壁;但也不能太松,以免起不到阻斷血流的作用[圖1 ⑷]。此外,還要注意盡量避免損傷其下方平行的脾靜脈。
5.分離脾臟 當脾動脈血流阻斷後,將脾稍加按摩即可迅速縮小50%以上,一般不必再注射腎上腺素等葯物。先將脾向上推開,結扎、剪斷附著在脾下極的脾結腸韌帶[圖1 ⑸]。再將脾拉向內側,剪開、結扎脾腎韌帶[圖1 ⑹]。此時脾已大部分離,即可用右手伸入脾上極的後方,抓住脾臟向下內方柔緩牽拉旋轉,將其輕輕托出;另一隻手可協助托絀上極[圖1 ⑺]。脾膈韌帶處的膜狀粘連可被鈍性分離,如粘連帶較粗時,應用止血鉗鉗夾、切斷並結扎,即可將脾托出[圖1 ⑻]。在處理胃脾韌帶上部和脾膈韌帶時,最好在直視下進行,否則常易損傷胃大彎部組織或撕破胃短血管,招致出血。
6.切除脾臟 將脾托出切口外面,即刻向脾窩內堵塞大紗布墊,既利止血,又可防止脾又重新滑回腹腔。然後清理脾蒂周圍的結締組織,將脾門動、靜脈分別結扎切斷(近端血管需結扎加縫扎)。如脾較大,脾蒂較厚,則應在脾門處用3把大止血鉗平行鉗夾脾蒂,在遠端兩把鉗間切斷,在餘下兩把止血鉗近端用粗絲線結扎,然後再在兩把鉗間縫扎一道[圖1 ⑼]。如血管較粗,則可將脾動、靜脈分別結扎處理。在處理脾蒂時,應注意避免損傷胰尾。
將切除的脾放置在無菌漏鬥上,任脾內血液自然流入含有抗凝保養液的貯血瓶中,備自體輸血用。
7.止血、檢查 脾切除後(特別是門靜脈高壓症脾切除後),腹膜後和脾膈韌帶、脾腎韌帶處,常有撕裂的曲張靜脈滲血,造成術後膈下積血、繼發感染和膈下膿腫,故術中出血點要一一結扎止血。特別是在膈面和左腎上極後腹膜處,要用左手將胃向右側推開,再用長持針器夾針間斷縫合出血點。此外,還需將胰尾部創面縫合,並用後腹膜縫合覆蓋。然後將大網膜放在左腎區和脾窩內,以建立側支循環,還有利於結腸脾曲的復位。
有門靜脈高壓症的病人,在脾切除之後,需再測一次門靜脈壓力,和術前對比,以估計療效。
8.引流、縫合 由於病人肝功能較差,凝血功能不佳,即使術中止血徹底,術後仍有可能發生創面滲血,甚至術後發熱和膈下感染,應在脾窩處和胰尾處常規放置引流物。
一般在脾窩可放置軟雙腔硅膠管,胰尾處放香煙引流,均自切口旁另戳創口引出,注意引流口要寬松。雙腔管引流可酌情放置較長時間[3~5日],必要時可安置負壓裝置,術後持續吸引,以減少膈下積血或積液的可能。香煙引流可在術後24~48小時拔除[圖1 ⑽]。如術中滲血嚴重,可於關腹前向脾窩內置入卡那黴素或慶大黴素,術後繼續通過引流管注入上述抗生素2~5日,對預防膈下感染效果很好。
切口各層用絲線間斷縫合。如皮下滲血較多,可於皮下放膠皮片引流,術後24~48小時拔除。

與胃韌帶切除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