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屈氏韌帶解剖位置
屈氏韌帶(又稱Treitz韌帶)也叫十二指腸懸韌帶,解剖位置在橫結腸系膜根部、第二腰椎左側。
2、屈式韌帶具體位置?
屈氏韌帶位於橫結腸系膜根部,及第二腰椎左側,
正常情況下,上,下消化道是以十二指腸空腸曲為分界線的.此處有一標志,稱為屈氏韌帶,它像一條繩索,將小腸提起並固定在腹後壁.屈氏韌帶由平滑肌纖維和結締組織構成.由於此韌帶的存在,使空,回腸的內容物不易返流入十二指腸或胃腔.
整個消化道可分為兩個部分,即上消化道和下消化道。通常以十二指腸屈氏韌帶為標志而劃分。屈氏韌帶以上的部分稱上消化道,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腸、上段空腸;下消化道為屈氏韌帶以下的部分,包括下段空腸、回腸、結腸、直腸和肛門。上消化道潰瘍指的就是屈氏韌帶以上部分所出現的潰瘍,通常指胃、十二指腸的潰瘍。
3、上消化道和下消化道的分界點是哪個部位?
上下消化道的分界是十二指腸懸韌帶也叫Treitz韌帶 。
上消化道可以有食管、胃、十二指腸等,下消化道有小腸、大腸等。
醫學上指的上消化道,是由食管、胃、十二指腸、胃空腸吻合術後的部分空腸、膽道組成;而下消化道則包含空腸、回腸、結腸、直腸4部分。正常情況下,上、下消化道是以十二指腸空腸曲為分界線的。此處有一標志,稱為屈氏韌帶,它像一條繩索,將小腸提起並固定在腹後壁.屈氏韌帶由平滑肌纖維和結締組織構成.由於此韌帶的存在,使空、回腸的內容物不易返流入十二指腸或胃腔。
拓展內容:
消化道是一條起自口腔延續為咽、食管、胃、小腸、大腸、終於肛門的很長的肌性管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腸(十二指腸、空腸、回腸)和大腸(盲腸、結腸、直腸)等部。
4、上消化道與下消化道以什麼為分界?
上下消化道的分界是十二指腸懸韌帶,也叫Treitz韌帶 。
十二指腸懸肌和包繞其下內段的腹膜皺容襞共同構成十二指腸懸韌帶,是肌纖維性結構。其長短和下端附著范圍,與十二指腸空腸曲的高度、角度大小以及十二指腸空腸隱窩的形態變化有關。
它的功能與十二指腸和空腸移行部的固定有關。此韌帶在橫結腸系膜以下的部分,被以腹膜皺襞,稱為特里茲(Treitz)襞,是外科手術時,尋找空腸起端的標志。
(4)屈氏韌帶位置圖擴展資料
食物從食道進入胃後,即受到胃壁肌肉的機械性消化和胃液的化學性消化作用,此時,食物中的蛋白質被胃液中的胃蛋白酶(在胃酸參與下)初步分解,胃內容物變成粥樣的食糜狀態,小量地多次通過幽門向十二指腸推送。食糜由胃進入十二指腸後,開始了小腸內的消化。
小腸是消化、吸收的主要場所。食物在小腸內受到胰液、膽汁和小腸液的化學性消化以及小腸的機械性消化,各種營養成分逐漸被分解為簡單的可吸收的小分子物質在小腸內吸收。因此,食物通過小腸後,消化過程已基本完成,只留下難於消化的食物殘渣,從小腸進入大腸。
大腸內無消化作用,僅具一定的吸收功能。
5、急!!!!我是三天前開始有黑便的症狀的,懷疑是上消化道出血,我沒
Fear not!
你已經查了血常規,結果不告訴我。
然後重要的檢查就是胃鏡了(不知道你有沒有惡心嘔吐的情況,如果是胃裡面出血,有可能引起惡心,不一定會吐)
醫生讓你住院觀察,這是怕你有大出血,那樣的話把你放回去,萬一你回家有個意外,最倒霉的就是你,接診醫生也倒大霉了。當然,如果你堅決不住院觀察的話,醫生會讓你簽字,你不簽,他會在你的門診病歷本上寫:患者拒絕住院觀察,拒絕簽字。呵呵。
不知道你的肝臟情況怎麼樣,醫生做肝臟的觸診、叩診了嗎?上腹部臟器彩超作了嗎?——怕你有肝臟疾病,進而引起消化道出血。
匿名:我想知道的是我是什麼病,以及應該用什麼葯止血治療,飲食注意什麼,會不會有生命危險啊?
答:黑便2天,量不詳,伴眩暈感、乏力,嘴苦。便潛血陽性,血常規結果不詳。考慮上消化道出血。
胃鏡可以從食道看到胃,甚至更深,如果這些部位有出血,那就直接診斷了,可以的話就順便治療了。
用什麼葯止血,這個得找你們那裡的醫生了,我記得好像有個生長抑素、垂體後葉素什麼的。沒用過,沒印象了。
飲食注意食物必須是軟的(流食、無渣飲食),假如你有食管靜脈曲張,再吃質硬的食物,有可能損傷曲張的血管,造成十分嚴重的大出血,後果就與你無關了。
胃鏡有什麼好怕的呀,應該有表面麻醉的,不會太難受,就是姿勢很不習慣而已——我覺得。
補充:肝臟如果有問題的話,有可能有低蛋白血症,有可能有腹水,身體也會有水腫,這些你都沒說。遵醫囑吧,安全第一。
6、消化道分段的分界處名稱或分界處所在位置名稱
消化道分為上下兩部分,上消化道和下消化道的分界是十二指腸空腸曲,其標志是屈氏韌帶。
1、首先,口腔和咽為消化道和呼吸道共有,所以不算在內;以食管開始:
(1)上接咽,前鄰氣管,體表大約平對喉結位置,由口進入約需15cm,
(2)下端接胃(在膈肌下方稍偏左,大約平對第十胸椎),其食管下端稱食管下括約肌(解剖上並無括約肌結構);
(3)胃上端為賁門,胃下端與十二指腸相接,兩者交界是幽門(大約平對第一或第二腰椎);
十二指腸下接空腸兩者在結構上相互移行,在腸外以屈氏韌帶為界,這里也是上消化道的下界。
2、空腸與回腸結構上相互移行並無明確界限(兩者同屬小腸),小腸與大腸相接交界處為回盲部,在盲腸腔內可見回盲瓣,此為兩者交界,也是中下消化道分界;
3、剩下的是下消化道包括盲腸結腸直腸肛管四者組織結構相似界限不清,肛門處以齒狀線為界與皮膚分界,這也是消化道的結尾。
(6)屈氏韌帶位置圖擴展資料:
上消化道的功能:
上消化道由口腔、咽、食管、胃、十二指腸組成。
1、口腔:由口唇、頰、齶、牙、舌和口腔腺組成。口腔受到食物的刺激後,口腔內腺體即分泌唾液,嚼碎後的食物與唾液攪和,借唾液的滑潤作用通過食管,唾液中的澱粉酶(Amylase)能部分分解碳水化合物。
2、咽:是呼吸道和消化道的共同通道。咽依據與鼻腔、口腔和喉等的通路,可分為鼻咽(部)、口咽(部)、喉咽(部)三部。
咽的主要功能是完成吞咽這一復雜的反射動作。
3、 食管(食道):食管(道)是一長條形的肌性管道,全長約25~30厘米。食管(道)有三個狹窄部,這三個狹窄部易滯留異物,也是食管癌的好發部位。
食管(道)的主要功能是運送食物入胃,其次有防止呼吸時空氣進入食管,以及阻止胃內容物逆流入食管(道)的作用。
4、胃:分為賁門、胃底、胃體和胃竇四部分,胃的總容量約1000~3000毫升。胃壁粘膜中含大量腺體,可以分泌胃液,胃液呈酸性,pH值(酸鹼度)通常在pH2.0到pH3.0之間波動,有的時候可能會達到pH1.0。
胃酸的主要成分有鹽酸、鈉、鉀的氯化物、消化酶、粘蛋白等。胃液的作用很多,其主要作用是消化食物、殺滅食物中的細菌、保護胃粘膜以及潤滑食物,使食物在胃內易於通過等。
胃的主要功能是容納和消化食物。由食管進入胃內的食團,經胃內的機械性消化(Mechanical Digestion)和化學性消化(Chemical Digestion)後形成食糜(Chyme),食糜藉助胃的運動逐次被排入十二指腸。
5、十二指腸:為小腸的起始段。長度相當於本人十二個手指的指幅(約25~30厘米),因此而得名。十二指腸呈C型彎曲,包繞胰頭,可分為上部、降部、下部和升部四部分。
其主要功能是分泌粘液、刺激胰消化酶與膽汁的分泌,為蛋白質的重要消化場所等。
下消化道的功能:
下消化道由空腸、回腸和大腸組成。
1、空腸、回腸:空腸起自十二指腸空腸曲,下連回腸,回腸連接盲腸。空腸、回腸無明顯界限,空腸的長度佔全長的2/5,回腸佔3/5,兩者均屬小腸。空腸、回腸的主要功能是消化和吸收食物。
2、大腸:大腸為消化道的下段,包括盲腸、闌尾、結腸和直腸四部分。成人大腸全長1.5米,起自回腸,全程形似方框,圍繞在空腸、回腸的周圍。
大腸的主要功能是進一步吸收水分和電解質,形成、貯存和排泄糞便。
7、十二指腸懸韌帶是空腸起端的重要標志?
屈氏韌帶(Treitz韌帶)就是所謂的十二指腸懸韌帶 是十二指腸和空腸分界點,只在十二指腸的結尾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