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手腕橫韌帶攣縮,怪病求醫
按摩 舒筋 不必葯物手術
2、左腕左側尺神經斷裂傷,左掌側腕屈肌及腕橫韌帶斷裂傷。這樣傷情。是否構成十級傷殘?1
不能,最高7級左右。斷裂的尺神經手術吻合只是為神經恢復創造了條件,但不能恢復神經,其神經吻合術後神經吻合之處會形成新的神經終板,神經功能的恢復關鍵是神經纖維和神經細胞能不能再生穿過此神經終板,如吻合後神經不能興奮無力穿過此神經終板既為手術失敗當然也恢復無望(且會發生手部內在肌萎縮形成爪形手而致殘)。治療方案,治療恢復本病須採用中葯西復合增強改善神經受傷局部血液循環.軟化瘢痕預防粘連,增進微循環血供,並興奮激活術後神經穿越神經吻合終板獲得再生才能以支配肢體各種功能獲得早日康復。能否恢復的關鍵在於早期的治療。需指導請發詳細病歷,肌電圖為你指導.
3、腕管綜合征能治好嗎
本病的治療分知為以下兩種情況:, ①腕管綜合征的保守治療, 病情較輕者採用保守治療。首先,要保持腕關節休息,可戴護腕或用石膏固定,限制腕關節活動,促進腕管內組織水腫的消退。理療對消腫、止痛有一定療效。也可用醋酸氫道化可的松局部封閉。但不宜反復、多次進行,以免加重損傷。, ②腕管綜合征的手術治療, 保守治療無效或多次復發的病人需手術治療。因骨折、脫位或佔位性病變致腕管綜合征者也應回手術治療。, 手術切開腕橫韌帶,使正中神經得答到減壓。有骨折、脫位者行切開復位或行必要的矯形治療。有佔位性病變時應切除。 查看原帖>>
麻煩採納,謝謝!
4、掌長肌腱斷裂腕橫韌帶部分斷裂環小指神經挫傷 算不算輕傷
不構成輕傷,屬於輕微傷。《人體損傷程度鑒定標准》規定:輕傷二級
a)手功能喪失累計達一手功能4%。
b)除拇指外的一個指節離斷或者缺失。
c)兩節指骨線性骨折或者一節指骨粉碎性骨折(不含第2至5指末節)。
d)舟骨骨折、月骨脫位或者掌骨完全性骨折。
5.10.5 輕微傷
a)手擦傷面積10.0cm2以上或者挫傷面積6.0cm2以上。
b)手一處創口或者瘢痕長度1.0cm以上;兩處以上創口或者瘢痕長度累計1.5cm以上;刺傷深達肌層。
c)手關節或者肌腱損傷。
d)腕骨、掌骨或者指骨骨折。
e)外傷致指甲脫落,甲床暴露;甲床出血。
5、人肌肉結構圖
6、手腕疼痛無力怎麼辦
應該是滑鼠手,你可以看一下下面的,看看符不符合你老公的症狀。
「滑鼠手」通俗而狹義的講就是「腕管綜合症」,是指人體的正中神經、以及進入手部的血管,在腕管處受到壓迫所產生的症狀,主要會導致食指和中指僵硬疼痛、麻木與拇指肌肉無力感。現代越來越多的人每天長時間的接觸、使用電腦,這些上網族多數每天重復著在鍵盤上打字和移動滑鼠,手腕關節因長期密集、反復和過度的活動,導致腕部肌肉或關節麻痹、腫脹、疼痛、痙攣,使這種病症迅速成為一種日漸普遍的現代文明病。有人將這種不同於傳統手部損傷的症狀群稱為「滑鼠手」。廣義的來說,一切因為使用滑鼠而導致的上肢(手臂、手腕、手掌、手指)不適,都應該稱之為滑鼠手或是滑鼠傷害,除了上述手指手部的症狀,更包括肩部甚至頸部的不適,手腕和前臂的疲勞酸漲,手腕的僵硬,手掌的酸浚。
[編輯本段]【「滑鼠手」的發生原因】
為什麼會發生滑鼠手,我們現在使用的滑鼠,依然保持了四十多年前發明之初的基本外【型】,滑鼠『趴』在桌面,左右按鍵與桌面平行,操作這種滑鼠,手腕背伸一定角度,掌側與桌面接觸積壓,使腕管處壓力增大,長期反復的擠壓摩擦,使通過的神經和血管受損傷,產生相應的症狀。不單單是腕部,由於使用時肩部有一定外展角度,前臂旋轉扭曲,長時間的操作會導致肩頸和手臂的疲勞不適。現在對滑鼠的依賴程度和使用的頻率是四十年前無法比擬的,以前的滑鼠外【型】的弊端就顯現無疑,你如果不能改變這個基本外【型】,滑鼠手的防治從何談起!!
[編輯本段]【「滑鼠手」有哪些症狀】
由於鍵盤和滑鼠有一定的高度,手腕就必須背屈一定角度,腕部長時間處於緊張狀態,壓迫了腕管中的神經血管,使神經傳導被阻斷同時血液供應受阻,從而造成手掌的感覺與運動發生障礙
主要表現為手部逐漸出現麻木、灼痛,夜間加劇,常會在夢中痛醒。不少患者還會伴有腕關節腫脹、手動作不靈活、無力等症狀。
下述的症狀的發生應高度懷疑滑鼠手的發生:
1、手掌、手指、手腕、前臂和手肘僵直、酸痛,不適。
2、手部刺痛,麻木,冷。
3、握力和手部各部位協同工作能力降低。
4、夜間疼痛。
5、疼痛可以遷延到胳膊,上背,肩部和脖子。
[編輯本段]【「滑鼠手」與腕管綜合征的區別】
有某些共同的症狀,比如滑鼠手手腕部的疼痛的症狀和腕管綜合征相似,手指手部疼痛分布區的相似。但滑鼠手與腕管綜合征有本質區別
1 發病原因不同 滑鼠手影響的關節遠遠不是一個手腕,滑鼠手對手腕部神經的刺激是由於與桌面的擠壓導致的。腕管綜合征神經受刺激是由於病變、水腫、骨折等導致的腕管狹窄。
2發病的部位不同 腕管的體表位置在腕橫紋遠端手掌跟的位置,而大多數滑鼠手 手腕部疼痛的部位是在腕橫紋的位置。
3愈後和治療效果不同 腕管綜合征最徹底最有效的治療就是腕橫韌帶切開減壓術,就是直接把腕橫韌帶切斷,把壓力釋放! 滑鼠手 手腕布即使切除了腕橫韌帶,手腕由於姿勢與桌面發生的擠壓,壓力還是沒有釋放
[編輯本段]【「滑鼠手」的易發人群】
滑鼠手早期的表現為手指和手關節疲憊麻木,有的關節活動的時候還會發出輕微的響聲,類似於平常所說的「縮窄性腱鞘炎」的症狀,但其累及的關節卻比腱鞘炎要多。腕管並不是一個獨立的器官,特指在腕關節處,掌側由腕橫韌帶,背側由橈尺關節遠端,組成的一個近似管狀的結構,通往手掌的血管神經大部分由此結構通過。手外科專家認為滑鼠比鍵盤更容易造成手的傷害,因為人們使用滑鼠時,總是反復集中機械地活動一兩個手指,而配合這種單調輕微的活動,還會拉傷手腕的韌帶。其他可能造成類似影響的職業,如音樂家、教師、編輯記者、建築設計師、礦工等,都是和頻繁使用雙手有關。據來自新加坡的調查,女性是腕管綜合症的最大受害者,其發病幾率比男性高3倍,其中以30歲至60歲者居多,這是因為女性手腕管通常比男性小,腕部正中神經容易受到壓迫。此外,一些懷孕婦女、風濕性關節炎患者、糖尿病、高血壓甲狀腺功能失調的人,也可能患上腕管綜合症。
【如何預防「滑鼠手 」】
要使用多種不同的輸入方法,不要連續在電腦前工作過長的時間,在連續使用滑鼠一個小時之後就需要做一做放鬆手部的活動。一位手外科專家說,一個經常使用電腦的吉他手是不會患「滑鼠手」。 腕管綜合症屬於「累積性創傷失調」症,病情較輕者可採用葯物或使用腕背屈位夾板法治療。病情較重者可施行腕管切開術。 醫生發現,滑鼠的位置越高,對手腕的損傷越大;滑鼠的距離距身體越遠,對肩的損傷越大。因此,滑鼠應該放在一個稍低位置,這個位置相當於坐姿情況下,上臂與地面垂直時肘部的高度。鍵盤的位置也應該和這個差不多。很多電腦桌都沒有滑鼠的專用位置,這樣把滑鼠放在桌面上長期工作,對人的損害不言而喻。 滑鼠和身體的距離也會因為滑鼠放在桌上而拉大,這方面的受力長期由肩肘負擔,這也是導致頸肩腕綜合征的原因之一。上臂和前身夾角保持45度以下的時候,身體和滑鼠的距離比較合適,如太遠了,前臂將帶著上臂和肩一同前傾,會造成關節、肌肉的持續緊張。 升高轉椅也可防「滑鼠手」 如果調節滑鼠位置很困難,可以把鍵盤和滑鼠都放到桌面上,然後把轉椅升高。桌面相對降低,也就縮短了身體和桌面之間的距離。 用科學的方法放置滑鼠,會大大降低「滑鼠手」的發病幾率,讓每一名常坐在電腦前的上班族輕松、愉快地做好自己的工作。
日常簡單的手部活動預防滑鼠手
第一招:
腕伸動作——伸出左手,掌心向外,手指向下。右手握著左手四指,然後向後施力。保持呼吸,維持動作30秒。換右手做。重復2至3次。
腕屈動作——伸出左手,掌心向內,手指向下。右手按在左手掌背,然後向內施力。保持呼吸,維持動作30秒。換右手做。重復2至3次。
第二招:直臂伸展
伸出雙臂,與肩成水平,然後將左右手交叉緊扣,緊握十指。吸氣,雙臂向上伸展,維持姿勢15秒至20秒。
功效:增強手腕的靈活,伸展上背及上胸,減少肩膊酸痛。
提示:向上伸展後,保持雙臂貼耳,手肘蹬直。
第三招:手腕旋轉
平伸雙臂,握著拳頭,以手臂為軸心,向內旋轉拳頭,連續轉動15至20秒。完成後,反方向再做一遍。
功效:放鬆腕部肌肉,令手腕保持靈活和鬆弛手臂神經。
提示:肩膀和手臂保持穩定不動
[編輯本段]【「滑鼠手」的運動療法】
動作1 用手錶做輔助器械,按順時針和逆時針轉動手腕25次。 功效:緩解手腕肌肉酸痛感覺。
動作2 手握帶有負重的水瓶,首先手掌向上握水瓶,做從自然下垂到向上抬起動作,然後是手掌向下握水瓶,做從下到上的運動,各25次,鍛煉腕屈肌。 功效:防治腕關節骨刺增生,增強手腕力量。
動作3 舒展身體各部位時,也要用力展開雙手的五指,每次20至30秒鍾,做2至3次。 功效:增強關節抵抗力,促進血液循環。
動作4 吸足氣用力握拳,用力吐氣,同時急速依次伸開小指、無名指、中指、食指。左右手各做10次。 功效:鍛煉手部骨節,舒緩僵硬狀態。
動作5 用一隻手的食指和拇指揉捏另一手手指,從大拇指開始,每指各做10秒鍾,平穩呼吸。 功效:促進血液循環,放鬆身心。
動作6 雙手持球(如網球),或持手掌可握住的事物(如水果等),上下翻動手腕各20次。球的重量可依自己力量而定。 功效:增強手腕力量,鍛煉肢體協調能力。
動作7 雙掌合十,前後運動摩擦致微熱。 功效:促進手部的血液循環。 肩部:左手臂向右拉伸時,頸部向左拉伸,注意手臂不要過高,和胸部有一定距離,不要有壓迫感。每次保持30秒至45秒,換右手臂。
【預防「滑鼠手」,正確使用滑鼠、鍵盤】
預防「滑鼠手」,關鍵是要盡量避免上肢長時間處於固定、機械而頻繁活動的工作狀態下,如握著滑鼠或打字等,每工作一小時就要起身活動活動肢體,做一些握拳、捏指等放鬆手指的動作。
使用電腦時,電腦桌上的鍵盤和滑鼠的高度,最好低於坐著時的肘部高度,這樣有利於減少操作電腦時對腰背、頸部肌肉和手肌腱鞘等部位的損傷。使用滑鼠時,手臂不要懸空,以減輕手腕的壓力,移動滑鼠時不要用腕力而盡量靠臂力做,減少手腕受力。不要過於用力敲打鍵盤及滑鼠的按鍵,用力輕松適中為好。另外,滑鼠最好選用弧度大、接觸面寬的,有助力的分散。
「滑鼠手」早期症狀比較輕,比如只在使用滑鼠時容易抽筋或手掌偶有發麻,這時需要休息。必要時可用木板等方法將手腕固定,使其伸直,通過讓受壓的神經放鬆,改善血液循環來改善症狀。
【預防滑鼠手的九點注意事項】
1.鍵盤應放置在身體正前方中央位置,避免把鍵盤斜擺在一邊,以與肘持平高度靠近鍵盤或使用滑鼠,可以預防腕管受到過度牽拉;最好選用弧度較大、接觸面較寬、有助於力分散的滑鼠;
2.手腕盡可能平放姿勢操作鍵盤,既不彎曲又不下垂; 打字時要正對著鍵盤,否則容易引起手腕過度緊綳;
3.肘部工作角度應大於90度,以避免肘內正中神經受壓;
4.前臂和肘部應盡量貼近身體,並盡可能放鬆,以免使用滑鼠時身向前傾;
5.確保使用滑鼠時手腕伸直,手臂不要懸空,移動滑鼠時盡量使用臂力,避免使用腕力。坐姿挺直並最好使用背墊,應坐硬椅後背緊靠椅背,雙腳應平放地面或腳墊上;
6.顯示屏放置在身體前面的高度以不使頭部上下移動為宜,當坐正之後,雙眼應與屏幕處於平行直線上,確保顯示屏的亮度適中;
7.操作滑鼠30分鍾,即應該休息片刻。工作期間經常伸展和鬆弛操作手,可緩慢彎曲手腕,每小時反復做10秒鍾;也可每小時持續做10秒鍾的握拳活動;
8.坐時要注意挺胸,不要含胸駝背,背部最好緊靠在椅背上。雙腿不要交叉或蹺二郎腿,以免使血液循環受阻,影響局部血液供應;
9.使用快捷鍵等小技巧,左右手替換著使用滑鼠,使用靈活輕快的滑鼠,筆記本和台式機換著用等也是權宜之計。
已患「滑鼠手」,則要積極治療,充分休息,可作理療、外抹消炎止痛的葯物、局部封閉。正中神經是手部最重要的神經,因其支配最重要的大拇指,受壓嚴重、保守治療無效的必須及早作微型手術或直接切開腕橫韌帶減壓,神經的損傷要及早採取措施,否則難以恢復
[編輯本段]【「滑鼠手」日常護理】
「滑鼠手」多是腕關節勞損,這是因工作性質所引起的慢性勞損,或因直接、間接暴力引起腕關節外傷的後遺症。表現為腕關節經常疼痛,用腕稍多則疼痛加重,甚至腕部腫脹、活動受限、關節無力、關節彈響、局部壓痛等。
1、預備式
取坐位,腰微挺直,雙腳平放與肩同寬,左手掌心與右手背重疊,輕輕放在小腹部,雙目平視微閉,呼吸調勻,全身放鬆,靜坐1~2分鍾。
2、捏揉腕關節
將健肢拇指指腹按在患腕掌側,其餘四指放在背側,適當對合用力捏揉腕關節0.5~1分鍾。
功效:疏通經絡,活血止痛。
3、合按大陵穴、陽池穴
將健肢拇指指腹放在患腕大陵穴,中指指腹放在陽池穴,適當對合用力按壓0.5~1分鍾。
功效:疏通經絡,滑利關節。
4、按揉曲池穴
將健肢拇指指腹放在患肢曲池穴,其餘四指放在肘後側,拇指適當用力按揉0.5~1分鍾。以有酸脹感為佳。
功效:調節臟腑,活血止痛。
5、按揉手三里穴
用健肢拇指指腹按在患側手三里穴,其餘四指附在穴位對側,適當用力按揉0.5~1分鍾。
功效:理氣和胃,通絡止痛。
6、搖腕關節
用健手握住患肢手指,適當用力沿順時針、逆時針方向牽拉搖動0.5~1分鍾。
功效:活血止痛,滑利關節。
7、捻牽手指
用健側拇、食指捏住患指手指,從指根部捻動到指尖,每個手指依次進行,捻動後再適當用力牽拉手指。
功效:活血通絡,滑利關節。
以上手法可每日做1~2次,在治療期間應避免手腕用力和受寒,疼痛較甚時可做熱敷,結合痛點封閉治療,療效會更好。
差不多就這些了。
7、人體肌肉解析
對於人體的幾塊重要的肌肉我還是記憶猶新的,人體一共我們在學習的時候是400多塊,不過今天我網上查了下600多塊,圖為人體肌肉機構的後面觀,看上去都跟我們平日的活動中是息息相關的,其實每天都在用。提到肌肉不免會說下它的作用:1.可以穩固關節,起到關節的保護作用2、肌肉會產生熱量,供熱作用3.肌肉可以保持人體的相對動作,靠的是肌肉的支撐 肌肉名稱 肌肉作用1.斜方肌 使肩胛骨上提、上迴旋、後縮、伸直脊柱。2.胸鎖乳突肌 頭部固定、上提胸廓。3.三角肌 前部收縮,使上臂屈和旋內;中部收縮,使上臂外展到水平位置;a——前部 同時收縮,使上臂外展。b——中部4.肱二頭肌 使上臂屈和前臂屈、旋外。5.肱肌 屈前臂。6.肱三頭肌(外頭) 使前臂在肘關節處伸。7.肱撓肌 屈前臂和幫助旋內、旋外。8.橈側腕屈肌 使手屈和外展。9.橈側腕伸肌 使手伸和外展。10.指總伸肌 使手和第2—5指伸。11.腕橫韌帶 加固手腕12.胸大肌 屈上臂、內收和旋內;拉軀干向上臂靠攏。13.腹外斜肌 使脊柱前屈,下拉胸廓。14.腹直肌 使脊柱前屈,使骨盆後傾。15.闊筋膜張肌 使大腿屈和旋內,幫制大腿肌肉收縮。16.股直肌 使小腿伸、大腿屈。17.長收肌 使大腿內收、屈和旋外。18.股外肌 使小腿伸。19.股內肌 使小腿伸。20.脛骨前肌 使足伸、內收和旋外。21.腓骨長肌 維持足弓。22.腓腸肌 使小腿屈和足屈,維持人體拉立。23.踝韌帶 維護腳腕。後面 肌肉名稱 肌肉作用1.斜方肌 使肩胛骨上提、上迴旋、後縮,伸直脊柱。2.三角肌後部 使上臂伸、旋外。3.崗下肌 使上臂旋外、內收和伸。4.菱形肌 使肩胛骨下迴旋、上提和後縮。5.小圓肌 使上臂伸、旋外。6.大圓肌 使上臂伸、內收和旋內。7.背闊肌 使上臂伸、內收和旋內,可拉引軀干向上臂靠攏。8.骶棘肌 使脊柱和頭伸。9.肱三頭肌(長頭) 使上臂在肩關節處伸。10.肱三頭肌(內側頭) 伸肘關節。11.撓側腕屈肌 使手屈和外展。12.肱撓肌 屈前臂,幫助旋內和旋外。13.掌長肌 使手屈。14.尺側腕屈肌 使手屈、內收。15.闊筋膜張肌 使大腿屈和旋內,幫制大腿肌肉收縮。16.臀大肌 使大腿伸、旋外、外展和內收。17.大收肌 使大腿內旋、旋外和後伸。18.股薄肌 使大腿內收、使小腿屈和旋內。19.半腱肌 使小腿屈、旋內和旋外。20.股二頭肌 使小腿屈和旋外。21.半膜肌 使小腿屈、旋內和旋外。22.腓腸肌(外頭) 使足伸、小腿屈。23.腓腸肌(內頭) 使足伸、小腿屈。24.比目魚肌 使足伸、旋內。25.腓骨長肌 維持足弓。
8、手腕扭傷後長期疼痛
你的症狀考慮是滑鼠肘的表現特徵,這種症狀應該稱之為滑鼠肘(不排除腱鞘炎的可能)。其誘因是在手腕、上肢長時間處於固定、機械而頻繁活動的工作狀態下或有損傷(扭傷、拉傷)時,使附著在手腕關節部位的一些肌腱和軟組織,發生部分性纖維撕裂、損傷或因摩擦造成腕橫韌帶、骨膜、正中神經的損傷、創傷,從而引起的病症。滑鼠肘屬於無菌性炎症,一般情況下打針、吃葯、按摩、理療等等是無法消除無菌性炎症的。因此,建議採用中醫穴位外敷的方法治療,葯物通過皮膚滲透可直達病灶,用於疏通經絡,打通血脈。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的代謝機能 。對腕關節的軟骨、韌帶、肌腱等部位發生的病變及時的進行修復,從而使病症達到緩解、控制和康復目的。這種方式既安全又無副作用,緩解或康復後也不易復發。請注意:止疼、消炎類葯物(口服、針劑)副作用大,會傷及胃腸道、肝臟等,並可引起骨質疏鬆症。長期服用甚至會出現消化道潰瘍和穿孔。 給您推薦個含有中葯成分的外敷噴劑,叫『力膚葉』(用谷歌或百度搜搜應該能找到的)產自加拿大,純植物提煉,沒有毒副作用。治療網球肘、滑鼠肘、肩周炎、腱鞘炎、關節炎、頸椎病等引發的各種症狀的效果非常好。對肌肉、神經、關節引發的疼痛、麻木、酸脹、冷寒、僵硬等等有非常獨特的療效。而其中最值得稱贊的是止疼痛、溫經通絡、祛寒除濕的效果——非常非常棒!!!初次使用手腕的疼痛會得到非常明顯的緩解,只要用上幾次(病情嚴重可適當增加用葯次數),病痛就會消除。 我哥哥就患有滑鼠肘,手腕轉動彎曲困難,十分疼痛。遇涼或變天疼痛加劇,在醫院治了很長時間,也沒太多效果。今年年初接觸此葯,用葯兩三次症狀就好了。由於是自己家裡人感受過此葯的治療效果,所以才敢在這里無愧於心的給您推薦。您考慮一下,對照自己的病症。要是覺得我所介紹的對您的病情康復有幫助,就可試試。發病時,在病患處(手腕位置)噴一噴即刻緩解疼痛。說實話,治療效果這么好的葯實在是難得也絕對值得一試。相信用後您的病症一定會大大好轉,並能盡早康復。以上是我對這個病的看法,不知對您是否有用,供您參考吧,但願能給您帶來一點的幫助。
9、手上的動脈是在腕橫韌帶的上面還是下面?
手上的動脈是在腕橫韌帶的上面還是下面,當然是在腕橫韌帶的下面,這樣動脈才會得到韌帶的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