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韌帶 > 腰部棘間韌帶

腰部棘間韌帶

發布時間:2021-02-27 16:29:43

1、腰四分之三 腰五骶一相應棘間韌帶炎在身體哪裡?

這種不是專業醫生很難給你解釋清楚,你可以問一下專業人士或醫生

2、棘上棘間韌帶損傷如何治療?能不能痊癒?

棘間韌帶位於相鄰的兩個棘突之間的較深處,其薄而無力,不如棘上韌帶堅韌。腰1~腰3的棘間韌帶分為前部、前中部、中部和後中部四部分,腰4~腰5和腰5~骶1的棘間韌帶只有前、中、後三部分,各部分相互交叉排列。棘間韌帶有腰神經後支分布,和棘上韌帶起限制脊柱過度前屈的作用。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腰背部的屈、伸動作常使棘突分開和擠壓,造成棘間韌帶的各部分之間相互磨擦、牽拉和擠壓,日久可引起其變性。在此基礎上,一旦加上外傷的因素,該韌帶有可能發生鬆弛、破裂、穿孔,造成棘間韌帶損傷。且棘上韌帶在腰骶部多缺如,因此,在極度彎腰時,該處棘間韌帶所受拉力更大;當在膝關節伸直位彎腰時,骨盆被固定在旋後位,棘間韌帶受到高度牽拉,都是棘間韌帶損傷好發在腰骶部的原因。在腰4以上的棘間韌帶損傷,特別是斷裂,多合並棘上韌帶同時斷裂。

棘間韌帶損傷的主要臨床表現有明顯的外傷史,外傷後即感腰痛,疼痛及壓痛位置在兩棘突之間的正中處,重壓則疼痛加劇。勞累後及彎腰時,可使疼痛加重,休息後疼痛可暫時緩解,奴夫卡因局部痛點封閉後疼痛暫時緩解,待葯性消失後壓痛如前。腰部前屈功能受限。痛點封閉後拍腰椎前屈狀態下側位片可顯示棘突間隙增寬,腰棘間韌帶造影可發現部分斷裂、完全斷裂、鬆弛或發生穿孔。腰棘間韌帶造影雖有一定參考價值,但有病變而造影正常的可高達70%。

治療方法

1 針刀治療
患者俯卧,確定棘突間病變處,用龍膽紫標記。皮膚常規消毒,用4號針刀,按四步進針法操作。刀口線與脊柱縱軸平行刺入,深度3cm~4cm,縱行切開剝離,然後將針體向上、下傾斜在上棘突的下緣和下棘突的上緣沿棘突矢狀面縱行切開剝離1刀~2刀。出針刀,加拔火罐,出血2ml~20ml,取罐後敷創可貼。腰椎微小移位者,行腰部斜扳手法復正。5~6天治療1次,最多治療2次。
2 針刺治療
主穴為阿是穴(棘突間壓痛點),配腰俞穴。患者俯卧,用2.0寸毫針,先在病變棘突間直刺一針,再在兩側旁開1寸處分別向正中方向斜刺一針,深約1.5寸,腰俞穴向上橫刺1寸~1.5寸。提插捻轉得氣後接G6805治療儀,高頻連續波和疏密波交替作用。從針刀治療後的第2天開始針刺治療,1次/d,5次為1個療程,休息2天後進行第2個療程。

治療結果

治癒(疼痛消失,腰部活動正常,隨訪1年無復發)114例;顯效(症狀基本消失,勞累受涼後有不適感,或經治癒後1年內復發)22例,有效(症狀減輕,勞累後又發作,再經治療可緩解)6例;無效(經治1個療程後症狀無減輕)。治療次數最少者1次,最多者2個療程。

3、腰背部棘突壓痛,腰部用力有撕肉般症狀【棘上棘間韌帶炎】

腰部棘上棘間韌帶勞損除了治療以外保養是很重要的,包百括不能睡度軟床、要睡硬床,不能長時間彎腰、坐低椅子、不能抬重物等等。治療方法除服葯外有理療知、神燈照射、針灸、拔罐、局部封道閉、小針刀、外用葯水、葯膏等等。

(張建新大夫專鄭重提醒:因不能面診患者,無法全面了解病情,以上建議僅供參考,具體診療請一定到醫院屬在醫生指導下進行!)

4、腰穿穿進棘上韌帶和棘間韌帶是什麼感覺

棘上韌帶我們腰部手術切開皮膚及皮下組織時就可以看見,是灰白色的,較硬,棘間韌帶切開棘突間隙的時候才有,感覺都差不多,但是穿刺起來都不困難。定位在椎間隙,一進針就覺得是骨頭??這個情況只有一個可能,你穿刺到的是棘突!!!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5、如何確診棘間韌帶損傷

棘間韌帶位於相鄰的兩個棘突之間的e799bee5baa631333231616663較深處,其薄而無力,不如棘上韌帶堅韌。腰1~腰3的棘間韌帶分為前部、前中部、中部和後中部四部分,腰4~腰5和腰5~骶1的棘間韌帶只有前、中、後三部分,各部分相互交叉排列。棘間韌帶有腰神經後支分布,和棘上韌帶起限制脊柱過度前屈的作用。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腰背部的屈、伸動作常使棘突分開和擠壓,造成棘間韌帶的各部分之間相互磨擦、牽拉和擠壓,日久可引起其變性。在此基礎上,一旦加上外傷的因素,該韌帶有可能發生鬆弛、破裂、穿孔,造成棘間韌帶損傷。且棘上韌帶在腰骶部多缺如,因此,在極度彎腰時,該處棘間韌帶所受拉力更大;當在膝關節伸直位彎腰時,骨盆被固定在旋後位,棘間韌帶受到高度牽拉,都是棘間韌帶損傷好發在腰骶部的原因。在腰4以上的棘間韌帶損傷,特別是斷裂,多合並棘上韌帶同時斷裂。

棘間韌帶損傷的主要臨床表現有明顯的外傷史,外傷後即感腰痛,疼痛及壓痛位置在兩棘突之間的正中處,重壓則疼痛加劇。勞累後及彎腰時,可使疼痛加重,休息後疼痛可暫時緩解,奴夫卡因局部痛點封閉後疼痛暫時緩解,待葯性消失後壓痛如前。腰部前屈功能受限。痛點封閉後拍腰椎前屈狀態下側位片可顯示棘突間隙增寬,腰棘間韌帶造影可發現部分斷裂、完全斷裂、鬆弛或發生穿孔。腰棘間韌帶造影雖有一定參考價值,但有病變而造影正常的可高達70%。

治療方法

1 針刀治療
患者俯卧,確定棘突間病變處,用龍膽紫標記。皮膚常規消毒,用4號針刀,按四步進針法操作。刀口線與脊柱縱軸平行刺入,深度3cm~4cm,縱行切開剝離,然後將針體向上、下傾斜在上棘突的下緣和下棘突的上緣沿棘突矢狀面縱行切開剝離1刀~2刀。出針刀,加拔火罐,出血2ml~20ml,取罐後敷創可貼。腰椎微小移位者,行腰部斜扳手法復正。5~6天治療1次,最多治療2次。
2 針刺治療
主穴為阿是穴(棘突間壓痛點),配腰俞穴。患者俯卧,用2.0寸毫針,先在病變棘突間直刺一針,再在兩側旁開1寸處分別向正中方向斜刺一針,深約1.5寸,腰俞穴向上橫刺1寸~1.5寸。提插捻轉得氣後接G6805治療儀,高頻連續波和疏密波交替作用。從針刀治療後的第2天開始針刺治療,1次/d,5次為1個療程,休息2天後進行第2個療程。

治療結果

治癒(疼痛消失,腰部活動正常,隨訪1年無復發)114例;顯效(症狀基本消失,勞累受涼後有不適感,或經治癒後1年內復發)22例,有效(症狀減輕,勞累後又發作,再經治療可緩解)6例;無效(經治1個療程後症狀無減輕)。治療次數最少者1次,最多者2個療程。

6、「棘突間韌帶綜合征」是怎麼回事?嚴重嗎對生活影響大不大?

棘上和棘間韌帶損傷是指在彎腰時突然遭受外力或負重時,腰肌突然失力而引起的急慢性損傷,從而導致腰背疼痛和活動功能障礙的一種病症。本病好發於青壯年體力勞動者,男性多於女性。

【治療】

(一)治療原則:舒筋活血,消腫止痛,理筋整復。
(二)取穴及部位:阿是穴、腰部夾脊穴、八髎、承山、委中及患部棘突和間隙。
(三)主要手法:按揉、推抹、彈撥、擦法等。
(四)操作方法
1、患者俯卧,醫者先以按揉法在患病部位及周圍施術,重點按揉結節狀或條索狀物,使其消散。如有棘上韌帶剝離移位時,可用拇指撥動已剝離的韌帶使其復位。
2、在腰部兩側用輕手法按揉治療3~5遍,然後沿棘上韌帶方向作上下推抹,使其平復。
3、直擦打好背部督脈及兩側膀胱經,以透熱為度,局部可配合濕熱敷,以溫經通絡、活血止痛。
【注意事項】
(一)本病治療以理筋整復為主,如無剝離移位,則手法以活血散瘀為主。治療期間制動1~2周。
(二)本病急性期一般不主張推拿治療,應卧床休息,減少彎腰活動。可內服鎮痛解痙葯,外敷消腫止痛葯物。
(三)術後腰部宜用寬皮帶護腰,局部保暖,適當休息,以利修復。

7、棘上韌帶、棘間韌帶是指那個部位

棘上韌帶位於淺層,棘間韌帶位於深層。在胸椎或腰椎,棘間韌帶位於相鄰的兩個棘突之間的較深處,其薄而無力,不如棘上韌帶堅韌。腰1~腰3的棘間韌帶分為前部、前中部、中部和後中部四部分,腰4~腰5和腰5~骶1的棘間韌帶只有前、中、後三部分,各部分相互交叉排列。棘間韌帶有腰神經後支分布,和棘上韌帶起限制脊柱過度前屈的作用。

與腰部棘間韌帶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