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韌帶 > 髂骨韌帶作用

髂骨韌帶作用

發布時間:2020-04-09 01:40:12

1、髂骨在哪個位置示意圖

在扶著腰的部位就是人體的髂骨。

髂骨在身上的位置比較好找,雙手掐腰,在扶著腰的部位就是人體的髂骨,也就是腰帶穿過的腰部下方兩側的兩塊骨頭。髂骨構成了髖骨的一部分,分為髂骨體和髂骨翼兩部分,髂骨和骶髂關節面對合,共同組成了骶髂關節,髂骨的下面是股骨大轉子,在人體是比較好找的一個部位。

髂骨還是一個體表的標志,兩側髂骨上緣共同組成了髂前上棘,在兩側髂前上棘的連線中點是第四腰椎,這條線在後側是腰部穿刺的部位,在腹部是診斷胃下垂的標准線。用戶可以選擇圖片,可以更快的找到髂骨的位置。

(1)髂骨韌帶作用擴展資料:

骶髂部劇烈疼痛症狀的臨床表現:

1、骶髂關節附近的韌帶、肌肉或其他軟組織受第4,5腰神經,骶神經支配,當骶髂關節扭傷時可引起這些神經的反射性神經疼。

2、坐骨神經或股後側皮神經束緊貼骶髂關節和梨狀肌的前側,當骶髂關節周圍的韌帶因扭傷出血,腫脹或梨狀肌痙攣時可直接刺激神經束引起放射痛。

3、骶髂關節扭傷時合並腰骶關節扭傷也可刺激神經根引起坐骨神經痛。

4、當髖關節屈曲,膝關節伸直,腘繩肌緊張向後牽拉髂骨時,軀干脊柱及骶骨向對側前方旋轉時,則骶骨與髂骨發生方向相反的扭轉,可引起髂骨後旋移位。

2、股骨頭韌帶的名詞解釋

股骨頭韌帶為髖關節囊內扁平的三角形纖維帶,基底部附著於髖臼橫韌帶及髖臼切跡的兩側;尖部連結股骨頭凹。此韌帶為滑膜所包裹含有營養股骨頭的血管,使血管免受外傷,並對股骨頭起彈性墊的作用。

3、韌帶損傷、骶髂關節損傷軟組織損傷

現在拍個骶髂關節的CT,再做個MIR,看是否為骶髂關節炎。如果疼的厲害,需要手術融合治療。另外査下風濕,類風濕一些指標及B27,排除強制性脊柱炎可能。

(張穎大夫鄭重提醒:因不能面診患者,無法全面了解病情,以上建議僅供參考,具體診療請一定到醫院在醫生指導下進行!)

洛陽正骨醫院張穎 http://zhangyingdr.haodf.com/

4、髂骨怎麼測量

仰卧,一側下肢伸直,另側下肢以「4」字形狀放在伸直下肢近膝關節處,並一手按住膝關節,另一手按壓對側髂嵴上,兩手同時下壓。醫者將其移至檢查床邊,一側臀部放在床外,讓該側的腿在床邊下垂,醫者按壓此腿使髖後伸,同時按壓患者另一側腿的膝關節,使之盡量屈髖、屈膝,使大腿靠近腹壁,這樣使骨盆產生前後扭轉的力。

5、髂骨韌帶名詞解釋

髂骨韌帶和股骨頭韌帶損傷,通常要通過外科重建韌帶的功能來達到韌帶的平衡和穩定,如果韌帶損傷面積大則需要人工韌帶置換。

6、髂骨的特點是什麼?

動軸,只有一個方向的伸屈運動。髕骨關節的穩定性,被動依賴於骨骼及韌帶,主動受肌力影響。

7、骶髂關節在哪裡

骶髂關節(sacroiliac joint 骶髂音[dǐqià])由骶骨與髂骨的耳狀面相對而構成。在結構上屬滑膜關節,從運動方式上可看做屈戌關節或滑車關節。其大小個體差異較大,即使在同一個人兩側也不盡相同。
在關節面周圍特別是後部,骨骼極為粗糙,以作為韌帶的附著點。這些韌帶對該關節起著重要的加固作用。
骶髂前韌帶:寬兒薄,位於關節的前面,鏈接骶骨骨盆面的側緣與髂骨耳狀面的前緣。
骶髂後短韌帶:起自髂粗隆和髂骨耳狀面後部及髂後下棘,斜向內下方,止於骶骨外側嵴和骶關節嵴。
骶髂後長韌帶:骶髂後短韌帶的淺層,自髂後上棘達第2至第4骶椎的關節突,向內與腰背筋膜相連,向外與骶結節韌帶相鏈接。
骶髂骨間韌帶:為堅強的纖維束,被骶髂骨後韌帶覆蓋,連接髂骨粗隆與骶粗隆間,由縱橫交錯的短纖維構成,填充於關節囊的上方和後方。
骶結節韌帶:位於骨盆後方,強韌而寬闊,呈扇形,起自髂後上、下棘和骶、尾骨的後外側。纖維斜向外下,集中止於坐骨結節的內側緣。
骶棘韌帶:呈三角形,位於骶結節韌帶的前方,起於骶、尾骨的外側,集中止於坐骨棘,其起始部位為骶結節韌帶所覆蓋。

詳情參考
http://ke.baidu.com/link?url=a6VqdOAppSZxDzO_zMUxZXNLr_

8、髂骨韌帶拉傷吃什麼好

以前我也這樣,平時多吃大骨,等到韌帶部太痛的時候要經常性作回復練習,這樣才能好,一直休息好不了,而且以後運動不能過量,不然很容易復發.

與髂骨韌帶作用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