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名詞解釋:前交叉韌帶 十二指腸懸肌 頸動脈竇 肝裸區 交感干 弓狀線 椎體系 心包橫
前交叉韌帶,又稱前十字韌帶,位於膝關節內,連接股骨與脛骨,主要作用是限制脛骨向前過度移位,它與膝關節內其他結構共同作用,來維持膝關節的穩定性,使人體能完成各種復雜和高難度的下肢動作。
2、名詞解釋:上消化道、
上、下消化道的區分是人為的,它是根據其在Treitz韌帶的位置不同而分的。位於此韌帶以上的消化管道稱為上消化道,Treitz韌帶以下的消化管道稱為下消化道。
Treitz韌帶,又稱十二指腸懸韌帶,從膈肌右角有一束肌纖維索帶向下與十二指腸空腸曲相連,將十二指腸空腸固定在腹後壁。Treitz韌帶為確認空腸起點的重要標志。
上消化道有哪些器官,有什麼功能?
上消化道由口腔、咽、食管、胃、十二指腸組成。
(1)口腔:由口唇、頰、齶、牙、舌和口腔腺組成。口腔受到食物的刺激後,口腔內腺體即分泌唾液,嚼碎後的食物與唾液攪和,借唾液的滑潤作用通過食管,唾液中的澱粉酶能部分分解碳水化合物。
(2)咽:是呼吸道和消化道的共同通道,咽依據與鼻腔、口腔和喉等的通路,可分為鼻咽部、口咽部、喉咽部三部。咽的主要功能是完成吞咽這一復雜的反射動作。
(3)食管:食管是一長條形的肌性管道,全長約25~30厘米。食管有三個狹窄部,這三個狹窄部易滯留異物,也是食管癌的好發部位。食管的主要功能是運送食物入胃,其次有防止呼吸時空氣進入食管,以及阻止胃內容物逆流入食管的作用。
(4)胃:分胃賁門、胃底、胃體和胃竇四部分,胃的總容量約1000~3000毫升。胃壁粘膜中含大量腺體,可以分泌胃液,胃液呈酸性,其主要成分有鹽酸、鈉、鉀的氯化物、消化酶、粘蛋白等,胃液的作用很多,其主要作用是消化食物、殺滅食物中的細菌、保護胃粘膜以及潤滑食物,使食物在胃內易於通過等。
胃的主要功能是容納和消化食物。由食管進入胃內的食團,經胃內機械性消化和化學性消化後形成食糜,食糜藉助胃的運動逐次被排入十二指腸。
(5)十二指腸:為小腸的起始段。長度相當於本人十二個手指的指幅(約25~30厘米),因此而得名。十二指腸呈C型彎曲,包繞胰頭,可分為上部、降部、下部和升部四部分。其主要功能是分泌粘液、刺激胰消化酶和膽汁的分泌,為蛋白質的重要消化場所等。
下消化道有哪些器官,有什麼功能?
下消化道由空腸、回腸和大腸組成。
(1)空腸、回腸:空腸起自十二指腸空腸曲,下連回腸,回腸連接盲腸。空腸、回腸無明顯界限,空腸的長度佔全長的2/5,回腸佔3/5,兩者均屬小腸。空腸、回腸的主要功能是消化和吸收食物。
(2)大腸:大腸為消化道的下段,包括盲腸、闌尾、結腸和直腸四部分。成人大腸全長1.5米,起自回腸,全程形似方框,圍繞在空腸、回腸的周圍。大腸的主要功能是進一步吸收水分和電解質,形成、貯存和排泄糞便。
3、名詞解釋:十二指腸懸肌
就是Treitz韌帶,又叫十二指腸懸韌帶.為十二指腸空腸曲左緣至橫結腸系膜根下方的半月形皺襞,手術時常用它來確認空腸的起始部位
4、十二直腸懸韌帶名詞解釋
十二直腸懸韌帶名詞解釋
十二直腸懸韌帶: 位於第2腰椎左側的十二指腸懸肌(起自右膈腳,止於十二指腸空腸曲上部後面)和包於其下段外面的腹膜皺襞共同構成。
腹膜皺襞跨於十二指腸空腸曲左緣和橫結腸系膜根之間。韌帶有懸吊固定十二指腸的作用,是空腸起點標志。十二指腸懸韌帶位於十二指腸上襞右上方深部,由纖維組織和肌組織構成,從十二指腸空腸曲上面向上連至右膈腳,有上提和固定十二指腸空腸曲的作用。又稱屈氏韌帶,是區分上消化道和下消化道的標志。
5、名詞解釋卵巢懸韌帶
闊韌帶是子宮兩側抄翼形腹襲膜皺褶。起自子宮側漿膜層,止於兩側盆壁;上緣游離,下端與盆底腹膜相連。是有前後兩葉腹膜及其間的結締組織構成,疏鬆,易分離。韌帶上緣腹膜向上延伸,內2/3包繞部分輸卵管,形成輸尿管系膜;外1/3包繞卵巢血管,形成盆骨漏斗韌帶,又稱為卵巢懸韌帶
6、十二指腸懸韌帶是空腸起端的重要標志?
屈氏韌帶(Treitz韌帶)就是所謂的十二指腸懸韌帶 是十二指腸和空腸分界點,只在十二指腸的結尾部分
7、十二指腸懸韌帶名詞解釋
Treitz韌帶
(十二指腸懸肌)位於第2腰椎左側的十二指腸懸肌(起自右膈腳,止於十二指腸空腸曲上部後面)和包於其下段外面的腹膜皺襞共同構成。腹膜皺襞跨於十二指腸空腸曲左緣和橫結腸系膜根之間。韌帶有懸吊固定十二指腸的作用,是空腸起點標志。十二指腸懸韌帶位於十二指腸上襞右上方深部,由纖維組織和肌組織構成,從十二指腸空腸曲上面向上連至右膈腳,有上提和固定十二指腸空腸曲的作用。又稱屈氏韌帶,是區分上消化道和下消化道的標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