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韌帶 > 怎樣判斷膝蓋外側韌帶

怎樣判斷膝蓋外側韌帶

發布時間:2021-02-10 19:31:51

1、如何辨別膝關節部位的韌帶是否受傷

韌帶損傷
膝關節為全身最大最復雜的關節,其韌帶的構成和作用亦遠較其他關節復雜。膝關節的韌 帶損傷若未得到合理科室治療,常可導致關節不穩定,運動失控。韌帶損傷的臨床高尚表現為日本局部腫痛、壓痛或關節不穩等。疼痛、不穩定以及晚期創傷性關節炎學會是韌帶損傷的經過主要後遺症。 以往多認為對運動功能要求較高的運動員等發生韌帶損傷後才需積極手術影像修復,其他人多可保守治療。但長期隨診的結果證明,即使非體力勞動者發生韌帶損傷後,也往往因早期未得到合理的目前治療而造成晚期的嚴重功能障礙。因此,本人們日益趨向積極同時進行早期修復。強調確切診斷、早期處理、全面修復。早期處理的基礎天津是確切的腹腔診斷,處理的要求則是全面修復。否則任何遺留的未修復的韌帶損傷,都是一種潛在的不穩定因素,最終會導致晚期的症狀。一部分損傷可行直接修復,損傷嚴重者則需以鄰近的肌腱、筋膜等組織一項轉移修復。最最後具有代表性的韌帶損傷為膝關節韌帶損傷和踝關節側副韌帶損傷。
疾病介紹: 膝部關節韌帶較多,對關節穩定性有重要作用。主要韌帶有:內、外側副韌帶,前後交叉韌帶和髕韌帶。
發病機理: 當膝關節微屈時,突然受到外翻或內翻應力,即可引起內側或外側副韌帶損傷,由於膝外側容易受到外力的沖擊,使膝過度外翻,故內側副韌帶損傷。部分斷裂,完全斷裂,合並半月軟骨損傷或膝交叉韌帶損傷3種類型。損傷部位可發生於韌帶本身,也可由附著處撕脫骨片或嵌入關節內。
臨床症狀: 以內副韌帶損壞傷為例,傷後膝內側腫脹、疼痛、壓痛、皮下瘀斑、活動受限,不能完全伸直。小腿被動外展時疼痛加劇。如為完全撕裂,則小腿外展范圍增加,內側關節間隙加大,有時於內側可觸知兩斷端之間的凹陷。半月軟骨或膝交叉韌帶損傷時,關節內有積血。如抽出的血液中有脂肪球,則可有撕脫骨折
診 斷:
1、有外傷史。
2、以內側副韌帶損為例,傷後,膝內側腫脹、疼痛、壓痛,皮下瘀血斑、活動受限, 韌帶
不能完全伸直。
3、小腿被動外展時疼痛加劇。
4、X線拍片。
撕裂的後交叉韌帶  
 輔助檢驗: 雙膝伸直外翻位,拍正位X線片。如內側關節間隙明顯加寬,為內側副韌帶完全斷裂,或可發現脛骨棘撕脫。
治療方法:
1、部分斷裂:關節內無積血,外翻位X線片顯示內側關節間隙不大,可做局部封閉、彈性綳帶加壓包紮,早期鍛煉股四頭肌或用踝上長腿石膏托固定於膝內翻和稍屈位3—4周,石膏完全乾後可開始股四頭肌鍛煉和下地行走。
2、完全斷裂:原則上應行手術治療如韌帶斷裂,可直接縫合;如骨附著處撕脫,可用鋼絲貫穿法固定或直接縫合於骨膜及軟組織上。如有撕脫骨片,則用鋼絲或螺絲釘固定。如合並半月軟骨損傷,應予以切除。合並前膝交叉韌帶損傷者,應先修補。術後石膏固定4—6周。
3、陳舊性損傷:積極堅持股四頭肌鍛煉,以增加關節穩定性。經積極鍛煉後,關節仍不穩定者可行手術修補。用闊筋膜或半腱肌,股薄肌腱代替內側副韌帶。外側副韌帶受傷機會很少,很少需要手術治療。
4、膝交叉韌帶損傷:前交叉韌帶合並脛骨棘撕脫骨折者,可用膝過伸和後推脛骨使之復位,用長腿石膏固定4—6周。對於未能復位者,應及時手術修補。將骨折片用鋼絲固定。單純韌帶斷裂者,用石膏固定。對陳舊性損傷,以保守治療為主,經鍛煉後,關節仍不穩定,亦可考慮手術修補。後交叉韌帶可不修補。

2、如何判斷膝蓋外側副韌帶是否斷裂

幅度過大,導致外側副韌帶損傷,當時聽見「咔」的一聲響,但還能能正常行走。至今尚未痊癒,時好時壞,現在能正常行走,就是感覺膝蓋不太穩定,外側韌帶摸上去感覺不到韌性,比較鬆弛。

3、膝關節外側韌帶損傷如何診斷?

膝關節外側的穩走由外側韌帶、闊筋膜、腘肌和股二頭肌共同維持,外側韌帶起自股骨外上髁上方,止於腓骨頭,在關節伸直時拉緊,屈曲時鬆弛。外側損傷比較少見,系內內翻傷力所致。內翻應力作用於小腿外側,引起膝外側局限性疼痛,腓骨小頭附近腫脹。皮下淤血,應考慮外側結構損傷。膝外側韌帶斷裂大多發生於止點,並常伴有腓骨小頭的撕脫骨折。合並腓總神經損傷時,可產生足下垂,小腿外側皮膚痛覺減退、消失。外側韌帶一般不發生孤立性損傷,通常是外側結構整體性損害,檢查時可在內翻應力下關節外側的張開。若膝關節間隙增寬,說明同時伴有交叉韌帶損傷。X線片有時可見有腓骨莖突撕脫骨折。

4、膝蓋外側副韌帶損傷,怎麼恢復?

運動傷害,一般都有韌帶或肌組織疲勞受損或是局部細胞異常電位因素侵犯關節和腱鞘滑膜,引起滑膜腫脹、肥厚和關節積液問題。如果問題沒有及時解決,就可能導致局部組織細胞共振傳導障礙,平時表現不是很明顯,當外界溫度、濕度或氣壓出現變化時,共振障礙點也會發生能量變化,引起細胞電離子的異常活動,刺激細胞代謝,出現酸痛問題。在西醫來說,是局部有炎症沒有處理好,有異常的酸性物質存在。
治療方法就是消除局部共振障礙,讓細胞恢復正常。只要消除局部異常的離子活動,問題就解決。消除局部電位差是治療關鍵。
你可以試試簡單的物理療法:食用鹽一斤炒熱炒干,加入姜絲50克,用棉布包好,熱熨患部,會有不錯的效果。另一種辦法是用熱淡鹽水泡患部,浸泡20分鍾,有利於消除組織細胞的電位問題。

5、膝關節外側韌帶疼痛

韌帶是連接兩塊骨頭的組織。最常見的韌帶拉傷有兩種:踝關節外側的韌帶拉傷,也就是我們平常說的歪了腳;和膝關節的韌帶拉傷(在後面的膝部疼痛部分詳細介紹)。韌帶拉傷的部位會出現腫脹和淤血,韌帶拉傷的治療辦法是在拉傷之後馬上做到以下幾點: 1.休息、馬上停止運動,不要讓受傷的關節再負重 2.冷敷。冰塊或者其它冷敷可以幫助減少疼痛和腫脹,因為降低溫度可以減少血液循環。每次冷敷15到20分鍾,每天三到四次。 3.壓迫。用綳帶或其他辦法壓迫受傷局部可以減少出血、淤血。綳帶產的緊度要適中,你能感覺到有壓力但又不會讓你支端發麻或缺血。 4. 抬高患肢。抬高患肢的主要目的是減少腫脹,促進血液迴流。關於韌帶拉傷鍛煉中由於外力使關節活動超出正常生理范圍,造成關節周圍的韌帶拉傷、部分斷裂或完全斷裂,這稱作關節韌帶扭傷。最容易發生關節韌帶扭傷的部位在膝關節、手指關節和踝關節。 關節韌帶扭傷後,局部腫脹、疼痛、壓痛,有皮下出血的可看見青紫區。早期正確處理關節韌帶扭傷非常重要。因為韌帶組織不易再生恢復,如果處理不當或誤診而轉成慢性疾病,可能遺留功能障礙,且以後易再次扭傷。 急性損傷發生後,應立即停止活動,以減少出血。立刻用冷水沖損傷部位或用冰塊冷敷局部以達到止血的目的。然後覆蓋綳帶加壓包紮防止腫脹。韌帶完全斷裂或懷疑並發骨折的,在加壓包紮後必須請醫生進一步檢查和治療.經過24~48小時後,損傷部位的內出血已停止,這時可用溫熱毛巾熱敷或按摩以消腫和促進血液吸收.在進行溫熱敷時,溫度不要太高,時間不宜太長,按摩時也不宜太重,以免加重滲出、水腫或發生再出血。為了促進關節功能的恢復,應注意動靜結合,在沒有疼痛感覺的前提下進行早期活動。基本痊癒後,應加強關節周圍肌肉的力量練習,提高關節的相對穩定性。

6、膝外側副韌帶損傷如何診斷?

膝外側副韌帶損傷比較少見,多因暴力作用於小腿外側使之內收所造成。伸膝位時,膝關節外側關節囊、股二頭肌腿處於緊張狀態,與前、後十字韌帶共同起到保護膝外側副韌帶的作用。所以膝外側副韌帶不易受到損傷。臨床上,膝外側副韌帶損傷多合並外側關節囊的損傷,有時合並腘肌腱、十字韌帶、半月板、腓腸肌外側頭、腓總神經、骸脛束或股二頭肌等損傷。如果以上復合傷未得到及時治療,將進一步導致膝前外側旋轉不穩定,如膝內翻和內旋應力過強時,可造成膽骨外踩向前外方旋轉,與服骨外跺之間出現半脫位,胚骨內深與股骨內鍛之間保持正常的對合關系。膝外側副韌帶斷裂多發生在止點處,多數伴有腓骨小頭撕脫骨折,故臨床主要症狀為膝關節外側局限性疼痛,排骨小頭附近腫脹,皮下擠血,局部壓痛,膝關節活動障礙,有時合並腓總神經損傷。要診斷膝外側副韌帶斷裂主要是依據有強度膝內翻外傷史,膝外側疼痛,腫脹及壓痛,在肋骨小頭附近最明顯,膝關節內收應力試驗(+),可確定診斷。膝x線片可見排骨小頭撕脫骨折。小腿內收位雙膝X線正位片,膝外側間隙明顯加寬,對判斷外側副韌帶損傷程度價值較大。

7、怎麼診斷膝蓋韌帶有毛病?

做一下抽屜試驗就知道是否斷裂了。方法如下:

前抽屜實驗:用於前交叉韌帶的檢查。
患者平卧床上。膝屈曲90度,雙足平置於床上,保持放鬆。檢查者坐於床上,抵住患者雙足使之固定,雙手握住膝關節的脛骨端,向前方拉小腿,如出現脛骨前移比健側大5mm為陽性,為前直向不穩定。
後抽屜實驗:用於後交叉韌帶的檢查。
仰卧位,屈膝90度,雙手放在膝關節後方,拇指放在伸側,重復向後推拉小腿近端,脛骨在股骨上向後移動為陽性,提示後交叉韌帶部分或完全斷裂。

往簡單了說吧,就是你固定好膝蓋,向前後拉壓小腿,若感覺出現明顯移位~那就是斷裂了。

另外膝蓋這個事情~疼痛未必和韌帶有關,很有可能是半月板。
你按照抽屜試驗做完了之後,再去醫院做核磁共振檢查吧。

8、怎樣判斷膝蓋韌帶撕裂

首先做膝關節斜位片、側位片除外髕骨撕脫性骨折,除外骨折後,請於骨科就診。
膝關節韌帶分為內外側副韌帶,前後交叉韌帶。損傷後的表現為劇烈疼痛、關節及周圍腫脹、皮下有瘀斑、關節有積液及活動受限。膝部肌痙攣,患者不敢活動膝部,膝關節處於強迫體位,或伸直,或屈曲膝關節側副韌帶的斷裂處有明顯的壓痛點,有時還會摸到蜷縮的韌帶斷端。可應用幾個臨床診查手法來助診斷,包括側方應力試驗 抽屜試驗 軸移試驗等。具體判斷是何種損傷,需要有經驗的骨科醫師進行查體判斷。
你這種情況,考慮還是韌帶損傷可能性大。建議盡快正規醫院就診,避免將來影響生活與工作。
希望對你有幫助

與怎樣判斷膝蓋外側韌帶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