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韌帶 > 踝關節內外側韌帶強弱

踝關節內外側韌帶強弱

發布時間:2021-02-09 23:03:32

1、踝關節處有哪些韌帶

內側:三角韌帶
外側:腓距前韌帶、腓距後韌帶、腓跟韌帶
後側:跟腱

2、鞋跟外側下陷是怎麼回事啊

腳著力點不同鞋子的凹陷部位就不同。沒什麼關系平時自己注意下的話也會好點的。

3、踝關節內外兩側哪側韌帶容易受傷,並闡述其運動學機制

外踝長,內踝短,所以腳容易內翻,結果是外側韌帶容易拉傷

4、踝關節內外側副韌帶包括哪些韌帶

踝關節內側有強韌的脛側副韌帶,又稱為三角韌帶,從內踝處呈扇形向下分別連接距骨、跟骨和舟骨3塊足骨,由後向前分別為脛距後韌帶、脛跟韌帶、脛舟韌帶和位於其內側的脛距前韌帶。踝關節外側有腓側副韌帶,從外踝連結距骨、跟骨,由前向後分別為距腓前韌帶、跟腓韌帶、距腓後韌帶。

5、腳踝韌帶有幾條,

踝關節的韌帶有2條:踝關節內側韌帶和踝關節外側韌帶。

外側韌帶又分為三束,分別是:距腓前韌帶、距腓後韌帶和跟腓韌帶,三束合稱外側韌帶。

內側韌帶又稱三角韌帶、內踝韌帶,可分為四部分,分別是:內側韌帶脛跟部、內側韌帶脛距前部、內側韌帶脛距後部和內側韌帶脛舟部。

(5)踝關節內外側韌帶強弱擴展資料

踝關節韌帶是維持踝關節穩定的重要結構。

踝關節韌帶損傷,又經常是踝關節骨折脫位創傷病理的一個組成部分,從創傷機制與創傷病理方面,不應該將踝關節韌帶損傷與踝關節骨折脫位分割開去分析與認識。

在臨床上常見的韌帶損傷為外踝韌帶損傷,在診斷與治療方面有其特殊性。

踝關節韌帶損傷的預防:

由於踝關節損傷是運動中的常見損傷,因此基本的問題是預防損傷。這點對於以前有踝關節損傷的運動員尤其重要,因為他們再度損傷的危險性是沒有踝關節損傷的運動員的4~10倍。患者在6~12月內損傷尚未得到充分康復,再度損傷的風險特別高。

下列措施能夠取得良好的結果:

1、合適的鞋子:鞋子介於人體腳板與地面之間,緩沖下肢對地面之間的緩沖力,提供下肢適當的穩定性與貼地性。

2、良好的場地:良好場地的維護往往比選擇一雙合適的鞋子更重要,腳踝扭傷的禍首也往往僅只是一顆石頭、一塊突起的小泥巴或是一個坑洞。

3、腳踝的保護:對於腳踝曾扭過傷的人來說,預防再度扭傷是相當重要的,可以貼扎或是護踝的方式來保護踝關節。

4、恢復踝關節的功能:再多外在的保護,還不如自己有能力來控制預防腳踝扭傷的再發生,可以前所提的拉筋運動、本體感覺訓練、腳板外旋肌肌力訓練來達成。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踝關節韌帶損傷康復

6、踝關節的主要韌帶有內側韌帶和外側韌帶,其中什麼較薄弱

?

7、腳踝內側韌帶

韌帶拉傷的部位會出現腫脹和淤血,韌帶拉傷的治療辦法是在拉傷之後馬上做到以下幾點: 1.休息、馬上停止運動,不要讓受傷的關節再負重 2.冷敷。冰塊或者其它冷敷可以幫助減少疼痛和腫脹,因為降低溫度可以減少血液循環。每次冷敷15到20分鍾,每天三到四次。 3.壓迫。用綳帶或其他辦法壓迫受傷局部可以減少出血、淤血。綳帶產的緊度要適中,你能感覺到有壓力但又不會讓你支端發麻或缺血。 4. 抬高患肢。抬高患肢的主要目的是減少腫脹,促進血液迴流。關於韌帶拉傷鍛煉中由於外力使關節活動超出正常生理范圍,造成關節周圍的韌帶拉傷、部分斷裂或完全斷裂,這稱作關節韌帶扭傷。最容易發生關節韌帶扭傷的部位在膝關節、手指關節和踝關節。 關節韌帶扭傷後,局部腫脹、疼痛、壓痛,有皮下出血的可看見青紫區。早期正確處理關節韌帶扭傷非常重要。因為韌帶組織不易再生恢復,如果處理不當或誤診而轉成慢性疾病,可能遺留功能障礙,且以後易再次扭傷。 急性損傷發生後,應立即停止活動,以減少出血。立刻用冷水沖損傷部位或用冰塊冷敷局部以達到止血的目的。然後覆蓋綳帶加壓包紮防止腫脹。韌帶完全斷裂或懷疑並發骨折的,在加壓包紮後必須請醫生進一步檢查和治療.經過24~48小時後,損傷部位的內出血已停止,這時可用溫熱毛巾熱敷或按摩以消腫和促進血液吸收.在進行溫熱敷時,溫度不要太高,時間不宜太長,按摩時也不宜太重,以免加重滲出、水腫或發生再出血。為了促進關節功能的恢復,應注意動靜結合,在沒有疼痛感覺的前提下進行早期活動。基本痊癒後應加強關節周圍肌肉的力量練習,提高關節的相對穩定性。

與踝關節內外側韌帶強弱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