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髖骨與骶骨之間連有兩條韌帶,分別是
可能是骶棘肌韌帶引起的
2、骶髂關節在哪裡?
骶髂關節在臀部雙側最突出處,稍微向外上方一點。
骶髂關節由髂骨的耳狀面與骶骨的耳狀面構成。關節面扁平,彼此對合非常緊密,屬平面關節。關節囊緊張,緊貼於關節面周緣。
骶髂關節周圍有許多強韌的韌帶加強,關節腔狹小,呈裂隙狀,因而骶髂關節活動性很小,有利於支持體重和傳遞重力。於老年部分關節面融合,關節活動基本上消失。
(2)骶骨韌帶的位置擴展資料
骶髂關節的輔助結構:
骶髂骨間韌帶:骶髂骨間韌帶為眾多短而堅強的纖維束,位於關節軟骨之後,為骶髂後韌帶所覆蓋,纖維的方向雜亂,是兩骨之間充填於關節後方與上方不規則間隙的主要連結結構。
骶髂後韌帶:骶髂後韌帶為堅強的纖維束,從骶外側嵴向外斜至髂骨,加強關節後部。分為長、短兩部,短韌帶的纖維近乎水平,長韌帶斜行,在短韌帶的淺面向下與骶結節韌帶融合。
3、骶骨的位置
脊椎末端,連接尾骨。
4、腰骶部是在哪個位置?
腰骶部是指臀部上緣水平面的脊椎及以下的所有脊椎骨,包括五塊腰椎、一塊骶骨和尾骨,是脊柱正中,皮帶下部位。
腰骶部疼痛多指第4、5腰椎和第一骶椎疼痛。
腰骶部表現有下列特點:
1、腰骶部的位置
腰骶部正常位於活動度較大的腰椎與甚少活動的骨盆交接處,同時又位於腰椎生理前凸與腰椎生理後凸的交接處,杠桿作用特別大,容易受到損傷。
2、腰骶部關節
腰骶部關節特別多,達20餘個,且關節又經常處於運動狀態,不論行走、站立或坐位時均在負重,維持關節穩定的因素如關節囊、韌帶稍有損傷,關節面稍有不對稱或不適合情況時,即可發生疼痛。
3、腰骶尾部的軟組織
腰骶尾部的軟組織結構亦較復雜,肌肉過度收縮時,常使豎脊肌或臀大肌的起始部發生撕裂,該部可以出血、腫脹、肌肉痙攣。
4、腰骶部神經
腰骶部的腰神經根徑路甚長,神經根易受卡壓的部位有以下幾個:
①、椎間盤與黃韌帶間隙;
②、側隱窩;
③、上關節突旁溝;
④、椎弓根下溝;
⑤、椎間孔。
(4)骶骨韌帶的位置擴展資料:預防腰骶部疼痛方法
第一,保證正確的坐姿,盡可能保持自然的端坐位,將後背坐直,並保持頸部的挺直。
第二,應每周不少於3次,每次不少於30分鍾的鍛煉,這是身體健康必需的。長期從事案頭工作的人,應增加工間休息和活動時間,以增強全身的血液循環,消除局部肌肉疲勞,預防和緩解頸椎的勞損。
第三,避免空調冷風直吹頸肩部肌肉,注意保暖。
第四,枕頭的高矮軟硬要適中,一般仰卧者枕高一拳,側卧者枕高一拳半,約10cm左右。枕芯以木棉、蕎麥皮為好,裝填量要適當,以保持一定的硬度和彈性。
5、腰骶部位置圖
腰骶部是指臀部上緣水平面的脊椎及以下的所有脊椎骨,包括五塊腰椎、一塊骶骨和尾骨,是脊柱正中,皮帶下部位。腰骶部疼痛多指第4、5腰椎和第一骶椎疼痛。
腰骶部疼痛多見於腰椎間盤突出症,這一病症多伴有一側下肢放射性疼痛;婦科如果有炎症,例如盆腔炎,有時也可以引起腰骶部的疼痛,懷孕時,多在妊娠中後期有腰骶部的不適。另外,肛腸科的深部膿腫也可以引起。
腰骶部疼痛是腰骶部勞損的主要表現,局部常有僵硬感,腰部活動可受限。受風著涼、天氣變化、過度疲勞可使症狀加重及反復發生。急性發作時腰骶部疼痛較為劇烈,腰骶兩側局部肌肉痙攣,腰部活動障礙,站立及行走亦受影響。
(5)骶骨韌帶的位置擴展資料
腰骶部勞損在治療的過程中以及以後的康復治療中,要少做使用腰部力量的高強度體力活動,甚至可能局部時間制動,目的是減輕疼痛,消除腰部肌肉疲勞並盡可能固定腰椎避免腰椎骨質增生,但是此方法容易引起功能喪失,腰肌萎縮,誘發其它病變,一般主張治療與功能鍛煉同時進行,避免愈後並發症,配合正確的功能活動,可以加快積液的吸收,康復後的保健至關重要,做到以上幾個方面,腰骶部勞損可以有效治療。
急性期應行卧床休息1~3周,一般採用硬板床仰卧,雙膝稍屈曲,以增大腰骶角,緩解疼痛,減輕組織水腫。
同時可行局部封閉、理療、按摩及功能鍛煉。疼痛厲害者可服用解痙鎮痛劑如芬必得、消炎痛、扶他林等。慢性勞損處理較難,效果較差。除理療、按摩及局部封閉外,可用較寬的腰骶帶或腰圍保護腰骶部,支持腰肌。
6、骶骨在哪裡
骶骨位於骨盆腔的後面,在2塊髖骨之間,是骨盆帶的基部。
骶骨是一大形的三角形骨,由5塊薦椎合並而成的,分骶骨底、側部、骶骨尖、盆面和背側面,呈倒三角形,構成盆腔的後上壁,其下端為骶骨尖,與尾骨相關節,上端寬闊的底與第5腰椎聯合形成腰骶角。
骶骨盆面凹陷,背側面後凸,以增加骨盆容量。骶骨具有明顯的性別差異,男性長而窄,女性短而寬,以適應女性分娩的需要。
(6)骶骨韌帶的位置擴展資料
骶骨盆面在正中線的兩側有兩排骶前孔,每側各為4個,由骶管出來的骶神經前支由此穿出。骶骨的後面粗糙不平,正中隆起為骶中嵴,由第1~4骶椎的棘突連成。
在骶正中嵴的兩側,各有一條斷續的骶中間嵴,由各骶椎的關節突連成,在每側骶中間嵴的外側各有4個骶後孔,骶神經的後支由此經過。
在每側骶後孔的外側,各有一條斷續的骶外側嵴,由各骶椎的橫突構成。如骶骨下部與第1尾椎相癒合,則有5對骶後孔;骶骨底如與第5腰椎癒合,亦可形成5對骶後孔,如為4個骶椎,則只有3對骶後孔。
7、骶尾骨在人體什麼部位
骶尾骨在人體脊柱末端的兩塊臀大肌的中間,用手可以摸到。
骶骨(sacrum)由5塊骶椎融合而成,分骶骨底、側部、骶骨尖、盆面和背側面,呈倒三角形,構成盆腔的後上壁,其下端為骶骨尖,與尾骨相關節,上端寬闊的底與第5腰椎聯合形成腰骶角。骶骨盆面凹陷,背側面後凸,以增加骨盆容量。骶骨具有明顯的性別差異,男性長而窄,女性短而寬,以適應女性分娩的需要。
骶骨底前緣突出,稱骶骨岬骶骨底上面的卵圓形骨面即第1骶椎體的上面,與第5腰椎椎體的下面形成腰骶關節。底的兩側平滑,名骶翼。骶骨的兩側上部粗糙,為上3個骶椎橫突相癒合所致,該部呈耳郭狀,又稱耳狀面,與髂骨相應的關節面形成骶髂關節。
耳狀面下緣的位置多位於第3骶椎中部及下部,但可高至第2骶椎或低至第4骶椎上部。骶髂關節的高度並不直接與骶骨高度相關,高而長的骶骨,骶髂關節可以短,而低而短的骶骨,骶髂關節可以長。骶骨的側緣在骶髂關節以下窄薄部分為骶結節韌帶和骶棘韌帶附著處。
(7)骶骨韌帶的位置擴展資料骶骨的高度與骶椎數目有關,由於腰椎或尾椎的移行,骶椎的數目可能增加。如骶骨含有第5腰椎時稱腰椎骶化,腰椎骶化可能完全,也可能不完全,通常一側發育不全,或僅橫突融合而腰椎體與棘突仍分離。第1骶椎一般與第5腰椎形成單岬,但可同時與第2骶椎又形成一岬,構成重岬。
骶骨後面上下部,各有一缺損,名腰骶間隙和骶尾間隙,蛛網膜下腔麻醉和骶管阻滯可分別由此兩間隙進入。骶尾間隙成「八」形,也稱骶管裂孔或骶管裂隙,系由於第5骶椎兩側椎弓未癒合、椎板和棘突未發育所致;
其位置可存在變異,有的在裂孔的尖端有向下伸延的骨片,將裂孔分為左、右兩半,或有些小骨片凸向腹側,裂孔被分隔,或骶管裂孔兩側緣向腹側生出一些小骨片,互相相連成兩個小孔,或骶角不顯而幾乎無裂孔。
8、骶骨在哪個部位百度圖片
你發的這個骨頭就叫骶骨,位於骨盆的後方。
人體的五塊骶椎合成的一塊骨。為骨盆的後壁。骶骨是脊椎骨的組成部分,由五塊骶椎合成,上接第五腰椎,下連尾骨。
9、人體的骶部在那個位置
骶部:
腰骶部是指臀部上緣水平面的脊椎及以下的所有脊椎骨,包括五塊腰椎、一塊骶骨和尾骨,是脊柱正中,皮帶下部位。腰骶部疼痛多指第4、5腰椎和第一骶椎疼痛。
腰骶部疼痛多見於腰椎間盤突出症,這一病症多伴有一側下肢放射性疼痛;婦科如果有炎症,例如盆腔炎,有時也可以引起腰骶部的疼痛,懷孕時,多在妊娠中後期有腰骶部的不適。另外,肛腸科的深部膿腫也可以引起。
(9)骶骨韌帶的位置擴展資料預防
第一,保證正確的坐姿,盡可能保持自然的端坐位,將後背坐直,並保持頸部的挺直。
第二,應每周不少於3次,每次不少於30分鍾的鍛煉,這是身體健康必需的。長期從事案頭工作的人,應增加工間休息和活動時間,以增強全身的血液循環,消除局部肌肉疲勞,預防和緩解頸椎的勞損。
第三,避免空調冷風直吹頸肩部肌肉,注意保暖。
第四,枕頭的高矮軟硬要適中,一般仰卧者枕高一拳,側卧者枕高一拳半,約10cm左右。枕芯以木棉、蕎麥皮為好,裝填量要適當,以保持一定的硬度和彈性。彈性過大的枕頭容易造成頸部肌肉的疲勞和損傷。習慣仰卧者最好在頸下墊一小枕頭,以保持頸椎的生理彎曲。習慣側卧者應將枕頭充塞到面部與肩部的空隙中,以減輕頸部的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