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腳背急性扭傷,該怎麼辦?
急性扭傷由於傷後軟組織迅速百腫脹出現瘀斑,而冷卻後的中葯蠟療具有很強的度機械壓迫作用,使表麵皮膚毛細知血管輕度受壓,熱作用達到深部組織,能防道止組織內淋巴流和血液的滲出,減輕組織水腫,版因而其權消散吸收炎性浸潤及止痛作用良好。
2、腳扭傷了
踝關節扭傷怎麼辦?
踝關節扭傷是全身關節扭傷中發病率最高的一種,是非常常見的臨床疾病。踝關節扭傷尤其是以內翻損傷造成外側副韌帶拉傷撕裂甚或斷裂的多見。當行走和疾跑落足或踩空或從高處墜落時,足外緣著地,足跖猛然內收,可引起踝外側韌帶被牽伸而扭傷,甚或部分撕裂,還可合並外踝撕脫性骨折。
踝關節扭傷時有「裂帛」樣撕裂感,局部腫脹,疼痛明顯,患足不能負重行走,出現跛行,足之前跖不能著地。若僅為外側副韌帶扭傷水腫,症狀可在1~3日內消失,若有韌帶撕裂則疼痛持續,關節不穩,X光片可以顯示有無撕脫骨折、距骨傾斜度增大或脫位現象。
踝關節扭傷後早期處理很重要,宜卧床休息,下地時持拐以防止踝關節負重,不能過早活動,休息應在二周以上。損傷後應立即用冷敷,切忌熱敷,也不能使用局部揉搓等重手法,可以採用局部封閉以止痛。為了穩定關節可以讓病人坐於椅上,小腿下垂,以窄綳帶套住第四五趾由患者自己向上牽拉,使踝關節背伸外翻。醫生用三條4cm寬膠布,依次重疊一半由內踝上方繞過足跖面經外踝往上,貼於腓骨小頭下方,再用綳帶纏繞固定,制動數日。固定製動應以矯枉過正為度,即將傷肢向受傷力量相反方向翻轉,內翻位受傷外翻位固定,外翻位受傷內翻位固定。必要時用石膏或夾板固定。急性期過後可用熱敷,並鍛煉踝關節的屈伸內翻動作,或用按摩手法,依次搖轉踝關節、跖屈內翻、背伸外翻並按揉患處。韌帶完全撕裂可做修補手術。少數病人愈後容易再次發生扭傷。
踝關節扭傷為什麼會造成長期足痛?
踝關節扭傷後經合理治療多數病人可獲痊癒,也有一些患者踝關節疼痛消失後遺留足外側疼痛,長期不愈,甚至可達數十年,影響行走和勞動。通常是由於跗骨竇內軟組織同時損傷而造成的。跗骨竇由距骨溝和跟骨溝組成,竇口位於外踝前下方,竇內有骨間跟距韌帶、脂肪墊和跟距關節滑膜及滑囊。踝關節扭傷時可引起跗骨竇內韌帶、脂肪墊及滑膜損傷,產生無菌性炎症,損傷癒合後可出現瘢痕攣縮及韌帶緊張,產生足背外側疼痛及跗骨竇口處壓痛,有時還可向足趾放射。軟組織病變引起植物神經功能紊亂。出現小腿及足部感覺異常,發冷,沉緊無力、不自主發抖。
用局部封閉竇內後疼痛可立即消失。應注意在踝關節扭傷後注意休息,局部理療治療,封閉治療都可以採用。治療效果良好。如保守治療無效,疼痛頑固者,可用手術切除跗骨竇內軟組織,用明膠海綿塞入跗骨竇內止血和消滅死腔。
踝關節扭傷的防治
1.引起踝關節扭傷原因和原理。根據解剖特點,踝關節是由脛、腓骨下的關節面與距骨上部的關節面(距骨滑車)構成。足的屈肌力比伸肌大,內翻肌力比外翻肌力大;加之外踝比內踝長,內踝三角韌帶比外側的三個韌帶堅固。因此,內翻比外翻的活動幅度大。此外,距骨體前寬後窄,當足背伸時,距骨完全進入踝穴,踝關節穩定,不易扭傷,而當跖屈時,距骨後面窄的部分進入踝穴前面寬的部分,踝關節相對不穩定,容易發生扭傷。球類運動技術復雜,在練習中技術運動的轉換比較頻繁,要求不斷改變方向、急停急起等,尤其是籃球運動中的搶籃板球,排球運動中的跳起扣球,學生離開地面在騰空階段,足就處於跖屈內翻位,如果落地時身體重心不穩,向一側傾斜或踩在他人的足上和球上,或高低不平的地面上,而學生又缺乏自我保護的應變能力,就會以足的前外側著地,使足內翻,導致損傷。
2.症狀。傷後踝關節內側或外側有明顯的壓痛;內、外踝有明顯腫脹,局部有皮下淤斑,踝關節活動受限,行走困難。
3.踝關節扭傷的現場處理。傷後立刻給予冷敷,加壓包紮,抬高患肢,固定休息,外敷新傷葯。
4.按摩治療。3天後,可進行輕手法按摩:(1)按摩解溪穴(足背踝關節橫紋的中央,拇長伸肌腱與趾長伸腱之間)1min;(2)按摩昆侖穴(外踝與跟腱連線的中點)1min;(3)按摩懸鍾穴(外踝尖上行下3寸,腓骨後緣)1min;(4)按摩陽陵泉穴(腓骨小頭下方凹陷中)1min。以上穴位按摩均以患者有酸脹感為度。
5.傷後練習。腫痛減輕後,即應在粘膏支持帶固定下著地行走或扶拐行走,1~2周後可進行肌肉力量和協調性練習,沙地上慢跑或在凹凸的斜面上行走或跳躍練習,並逐步進入正規練習。
6.加強預防措施。造成損傷的一個重要原因是缺乏自我保護意識,不重視預防措施。因此,要充分做好准備活動,搞好場地設施,培養和提高自我保護能力,提高踝關節的肌肉力量,以及踝關節的穩定性和協調性,練習時應戴好保護支持帶。
3、腳第二韌帶拉傷了
小腿由脛骨和腓骨組成,在前而粗者為脛骨,在後而細者為腓骨,腳的足弓頂部有一塊骨頭叫距骨。踝關節就是由脛骨、腓骨下端夾騎於距骨之上形成的,俗稱「腳脖子」。脛骨下端向內突出的部分被稱為內踝,腓骨下端向外突出的部分被稱為外踝。踝關節囊前後較松,兩側較緊。踝關節的四周有韌帶加強,內側有三角韌帶,外側有三個獨立的韌帶。由於外側的韌帶較內側的韌帶弱,加上內踝較短,所以易發生足內翻(腳心朝內側)而損傷外側副韌帶。踝關節背屈時,距骨無活動餘地,但在跖屈(提起腳跟)時,距骨可向兩側輕微活動,所以踝關節往往在跖屈位發生內翻位扭傷。
青少年踝關節扭傷的發生率較高,因為學生參加體育活動較多。若活動前准備不充分,活動時易發生扭傷;姑娘們穿著高跟鞋走在高低不平的路上,或下台階時思想不集中,易發生跖屈內翻,這時外側副韌帶突然過度牽拉,可引起踝部扭傷。踝部扭傷輕者韌帶拉松或部分撕裂;重者則完全斷裂,並有踝關節半脫位,或並發骨折脫位。踝關節扭傷後,病人外跟前下方或下方有疼痛、腫脹,急性期可有瘀斑。這時做足內翻的動作會加重疼痛,做足外翻則可無疼痛。
那麼,踝關節扭傷後應該怎麼辦呢?韌帶部分撕裂、損傷者,內翻角度增加,伴有劇痛。急性期24小時內可將踝部浸入冷水中,或用冷毛巾敷於患處,每次10-20分鍾,6小時一次,可收縮血管,消腫止痛。24小時之後則需熱敷,以促使局部血液循環加快,組織間隙的滲出液盡快吸收,從而減輕疼痛。如果韌帶損傷較重,疼痛劇烈,可用4厘米寬的三條膠布敷貼踝部,自小腿內側下1/3處,三條膠條互相重疊,重疊部位的寬度約為每條膠布的一半,再圍繞小腿貼三團膠布,起固定作用,但要防止粘貼過緊,阻礙血行。外用綳帶包紮,固定2-3周。韌帶完全斷裂者,足內翻角度明顯增加,半脫位時,足處於極度內翻位,這時可在外踝下摸到空隙。此類損傷需請醫生手法復位後,用管形石膏固定傷足於90度位和外翻位4-6周。反復扭傷者多由於早期處理不當而發生關節脫位。關節脫位患者可穿包幫鞋保護踝部,並將鞋外側加高1-1.5厘米,使足保持外翻位,防止足內翻。此外,處於青春期的中學生盡量不要穿高跟鞋,平時不要追跑打鬧,體育活動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備,以預防踝關節扭傷。
踝關節扭傷怎麼辦?
4、這是腳扭傷還是韌帶拉傷?怎麼處理?
去葯店買雲南白葯噴霧劑來噴噴,效果蠻好的,本人前兩天也是把腳崴了,和你一樣什麼都不知道,現在噴了好多了,祝你也祝自己快點好起來,不用天天躺床上。
5、腳踝韌帶扭傷
MAYBE,我也有同感,先塗點活絡油,再痛的話就去醫院
6、韌帶扭傷怎麼處理?
在外力作用下,關節的活動超過正常范圍,造成關節內、外側副韌帶損傷。在體育鍛煉中,外踝及膝內側韌帶扭傷最多見。
踝關節內翻(屈踝、旋後、足尖內收)扭傷最常見。可能與人體踝關節的解剖結構有關,如外踝長、內踝短;外踝韌帶較薄弱。也與人體的非條件防禦反射有關,如足底受刺激,出現跖屈反射。所以,當腳面不穩定,如賽跑中足陷入坑窪內;做體操動作落地後,腳插在兩個墊子之間;起跳落地踏在別人的腳背上等因素,都容易使足跖屈內收,外踝韌帶損傷。
膝關節內側韌帶扭傷也很常見。小腿外展、屈膝、大腿內旋,是內側副韌帶損傷的誘因。受力過大,還可使同側半月板,前十字韌帶同時受傷。
在疲勞、准備活動不充分、肌肉力量不足不能保護關節時,容易使韌帶受傷。
症狀表現:韌帶斷裂時,患者能聽到斷裂聲;受傷關節疼痛、腫脹、皮下淤血、關節功能障礙,受傷後,患者行走困難,行走時關節有不穩定感;檢查關節的活動范圍,能感知關節韌帶鬆弛,這就可以估計到關節韌帶存在著較嚴重的損傷。
處理方法:在發生關節韌帶扭傷的當時,應施行冰敷、壓迫包紮、抬高患肢;在48小時後可開始按摩、理療;應檢查韌帶的損傷程度,如有斷裂,需送醫院手術縫合,同時應做X光檢查,看是否並發骨折;在出血停止、腫脹消除後,可在無痛范圍內活動關節。
預防措施:平時應重視踝、膝的肌肉力量和關節協調性鍛煉,如負重提踵、跳繩、足尖走路、負重半蹲起、站樁等練習。做好場地的衛生檢查,准備活動要充分,提高落地動作的技術水平。同時在體育鍛煉中要防止撞人犯規等粗野動作。
7、腳韌帶扭傷了 怎麼辦
在日常生活中,因走路不慎腳被扭傷是經常發生的,該怎樣治療它呢?
一、分清傷勢的輕重。如果腳扭傷後能持重站立,勉強走路,說明扭傷為輕度,可自己處置;如果腳扭傷後足踝活動時有劇痛,不能持重站立或挪步,按著疼的地方在骨頭上,並逐漸腫起來,說明可能扭傷到骨頭,應立即去醫院攝片診治。
二、正確使用熱敷和冷敷。扭傷初期,破裂的小血管在流血,此時可用冷敷,使血管收縮凝血,控制傷勢發展。24小時後,破裂血管流血停止,這時可用熱敷,促使扭傷處周圍的淤血消散。
三、正確按揉扭傷局部。扭傷初期,以在血腫處做持續的按法為好;24小時後做揉法,以腫處為中心,向周圍各個方向擦揉。
四、適當進行活動。在扭傷初期,腫脹和疼痛逐漸加重,應停止活動,抬高患肢。待病情趨於穩定後,只要不是很痛,可逐步加大足踝部的活動。
五、合理用葯。扭傷初期,不需內服葯,不宜外敷活血的葯物,以免血流更多,腫脹更大,必要時用點「好得快」噴灑傷處,會感到舒服點。24小時後,內服些雲南白葯、跌打丸、活血止痛散,再外敷五虎丹,消腫後就不必內服和外敷葯物了。
六、如扭傷傷到骨頭,醫生給打上石膏後,一定要注意:
1、剛上石膏約10、20分鍾內,不能隨便移動患足。因為此時石膏還未發硬,易變形。
2、上好石膏的最初24小時內,應注意石膏的松緊。
3、足部上石膏後,一般不宜著地行走。
4、夏天上石膏,足應放在涼爽處,防止足汗過多而積聚在石膏內。
5、冬天上石膏,就注意患肢保暖,在石膏外的足端不能凍傷。
6、如上石膏後疼痛加劇應及時請醫生檢查。
參考資料:ZHIDAO
8、我腳背韌帶拉傷了嗎?
韌帶是連接兩塊骨頭的組織。最常見的韌帶拉傷有兩種:踝關節外側的韌帶拉傷,也就是我們平常說的歪了腳;和膝關節的韌帶拉傷(在後面的膝部疼痛部分詳細介紹)。韌帶拉傷的部位會出現腫脹和淤血,韌帶拉傷的治療辦法是在拉傷之後馬上做到以下幾點: 1.休息、馬上停止運動,不要讓受傷的關節再負重 2.冷敷。冰塊或者其它冷敷可以幫助減少疼痛和腫脹,因為降低溫度可以減少血液循環。每次冷敷15到20分鍾,每天三到四次。 3.壓迫。用綳帶或其他辦法壓迫受傷局部可以減少出血、淤血。綳帶產的緊度要適中,你能感覺到有壓力但又不會讓你支端發麻或缺血。 4. 抬高患肢。抬高患肢的主要目的是減少腫脹,促進血液迴流。關於韌帶拉傷鍛煉中由於外力使關節活動超出正常生理范圍,造成關節周圍的韌帶拉傷、部分斷裂或完全斷裂,這稱作關節韌帶扭傷。最容易發生關節韌帶扭傷的部位在膝關節、手指關節和踝關節。 關節韌帶扭傷後,局部腫脹、疼痛、壓痛,有皮下出血的可看見青紫區。早期正確處理關節韌帶扭傷非常重要。因為韌帶組織不易再生恢復,如果處理不當或誤診而轉成慢性疾病,可能遺留功能障礙,且以後易再次扭傷。 急性損傷發生後,應立即停止活動,以減少出血。立刻用冷水沖損傷部位或用冰塊冷敷局部以達到止血的目的。然後覆蓋綳帶加壓包紮防止腫脹。韌帶完全斷裂或懷疑並發骨折的,在加壓包紮後必須請醫生進一步檢查和治療.經過24~48小時後,損傷部位的內出血已停止,這時可用溫熱毛巾熱敷或按摩以消腫和促進血液吸收.在進行溫熱敷時,溫度不要太高,時間不宜太長,按摩時也不宜太重,以免加重滲出、水腫或發生再出血。為了促進關節功能的恢復,應注意動靜結合,在沒有疼痛感覺的前提下進行早期活動。基本痊癒後,應加強關節周圍肌肉的力量練習,提高關節的相對穩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