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韌帶 > ct檢查韌帶撕裂

ct檢查韌帶撕裂

發布時間:2021-01-24 13:43:42

1、請問十級傷殘鑒定的具體標準是什麼

十級傷殘是傷殘等級中的一種等級。十級傷殘意味著日常活動能力、工作和學習能力、社會交往能力等部分受限。

Ⅹ級傷殘鑒定標准:

1、顱腦、脊髓及周圍神經損傷致:

a.神經功能障礙,日常活動能力部分受限;

b.外傷性癲癇,葯物能夠控制,但遺留腦電圖中度以上改變;

c.輕度不自主運動或共濟失調;

d.視覺障礙,包括:斜視、復視、視錯覺、眼球震顫等;

e.半身或偏身型淺感覺分離性缺失;

f.一肢體完全性感覺缺失;

g.節段性完全性感覺缺失;

h.輕度失語或構音障礙;

i.影響陰莖勃起功能。

2、 頭面部損傷致:

a.一眼低視力1級;

b. 一側眼瞼下垂或畸形,影響容貌;

c. 一眼視野中度缺損(直徑小於60);

d.口腔損傷,牙齒脫落或折斷2枚以上,無法安裝義齒或修補,影響咀嚼和語言功能;

e.輕度張口受限,影響容貌;

f.顳頜下關節損傷,中度張口受限,影響進食和語言功能;

g.舌尖部分缺失(或畸形),影響進食和語言功能;

h.一耳中等重度聽覺障礙;或雙耳中度聽覺障礙;

i.一側耳廊缺失(或畸形)10% 以上;

j.鼻尖缺失(或畸形),影響容貌;

k.面部瘢痕形成面積4cm以上,影響容貌;

l.面部細小瘢痕(或色素明顯改變)面積15cm以上,影響容貌;

m.頭皮無毛發20cm以上;

n.顱骨缺損直徑2cm以上,遺留神經系統部分輕度症狀和體征;或顱骨缺損直徑4cm以上,無神經系統症狀和體征;

o. 頜面部骨及軟組織缺損,容貌變形。

3、脊柱損傷致:

a.頸椎腰椎畸形癒合,頸部或腰部活動度喪失10%以上;

b.胸椎畸形癒合,影響呼吸功能.

4、 頸部損傷致:

a. 瘢痕形成,攣縮,頸部活動度喪失10%以上;

b.影響呼吸和吞咽功能;

c.頸前三角區瘢痕面積20cm以上。影響體形;

5、胸部損傷致:

a. 女性一側乳房部分缺失(或畸形);

b.2肋以上骨折,畸形癒合;或2肋以上缺失;

c. 肺破裂修補;

d.胸膜粘連或胸廓畸形.

6、腹部損傷致:

a. 胃、腸、消化腺等破裂修補;

b.脾破裂修補;

c. 腎破裂修補或腎功能輕度障礙.

7、 盆部損傷致:

a. 骨盆傾斜,雙下肢長度相差2cm以上;

b. 骨盆畸形癒合;

c. 一側卵巢缺失、萎縮完全喪失功能;

d. 一側輸卵管缺失或閉鎖;

e. 子宮部分切除或修補;

f. 一側輸尿管嚴重狹窄;

g. 膀眈破裂修補;

h. 尿道狹窄;

i. 直腸、肛門損傷,瘢痕形成,排便功能障礙。

8、會陰部損傷致:

a. 陰莖龜頭缺失(或畸形)25%以上,影響功能;

b. 陰莖包皮損傷,瘢痕形成,影響功能;

c. 一側輸精管缺失(或閉鎖);

d. 一側睾丸缺失、萎縮完全喪失功能;,

e. 陰囊瘢痕形成,功能嚴重障礙。

9、外陰、陰道損傷致瘢痕形成,陰道狹窄,影響功能。

10、 肢體損傷致:

a.一手掌缺失 5 %以上或雙手掌喪失功能5%以上;

b.雙手十指缺失5%以上或雙手十指喪失功能10%以上;

c.一上肢腕、肘、肩三大關節的一關節喪失功能25%以上;

d.一足弓結構破壞1/3以上;

e.雙足十趾缺失10%以上或雙足十趾喪失功能25%以上;

f.一下肢踝、膝、髖三大關節的一關節喪失功能25%以上;

g.一上肢縮短4cm以上;

h.一下肢縮短2cm以上。

11、皮膚損傷致瘢痕形成達體表面積5%以上。

拓展資料:

賠償標准:

殘疾賠償金根據受害人喪失勞動能力程度或者傷殘等級,按照受訴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標准,自定殘之日起按二十年計算。但六十周歲以上的,年齡每增加一歲減少一年;七十五周歲以上的,按五年計算。

受害人因傷致殘但實際收入沒有減少,或者傷殘等級較輕但造成職業妨害嚴重影響其勞動就業的,可以對殘疾賠償金作相應調整。

十級傷殘賠償金:受訴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標准乘以20年再乘百分之十。

參考資料:十級傷殘-網路

2、膝關節半月板韌帶撕裂,去醫院復查一定要做核磁共振,還是做三維cT就可以了嗎?

你好,韌帶損傷還是做核磁共振比較適合

3、如果肩關節錯位做了ct和x線骨頭沒事還需要做磁共振考慮韌帶受傷嗎?

關節錯位捏回去在敷點膏葯吃跌打損傷的葯就可以了,不用做磁共振

4、我在半年以前打球扭傷右腳腳踝,去醫院看病X光CT也照過,醫生都說沒有什麼太大問題.但總是好不了,還是腫起來

踝關節扭傷
【概述】

在外力作用下,關節驟然向一側活動而超過其正常活動度時,引起關節周圍軟組織如關節囊、韌帶、肌腱等發生撕裂傷,稱為關節扭傷。輕者僅有部分韌帶纖維撕裂、重者可使韌帶完全斷裂或韌帶及關節囊附著處的骨質撕脫,甚至發生關節脫位。關節扭傷日常最為常見,其中以踝關節最多,其次為膝關節和腕關節。

【治療措施】

如外側韌帶損傷較輕、踝關節穩定性正常時,早期可抬高患肢,冷敷,以緩解疼痛和減少出血、腫脹。2~3天後可用理療、封閉、外敷消腫止痛化瘀葯物,適當休息,並注意保護踝部(如穿高統靴等)。如損傷較重,可用5~7條寬約2.5厘米的膠布從小腿內側下1/3經過內、外踝粘貼於小腿外側中部,膠布外用綳帶包紮。使足保持外翻位置,使韌帶鬆弛,以利癒合,固定約3周。如為內側韌帶損傷,包紮固定位置相反。

若症狀嚴重,或韌帶完全斷裂或有撕脫骨折者需用短腿石膏靴固定患足,使其保持「矯枉過正」的位置,約4~6周。可在石膏靴底部加橡皮墊或其他耐磨物以便行走。若踝部骨折塊較大,且復位不良,則應切開復位和內固定。

陳舊性外側韌帶斷裂或反復扭傷致外側韌帶過度鬆弛造成關節不穩者,可考慮用腓骨短肌腱重建外側韌帶。

關節扭傷後應及時處理,原則是制動和消腫散瘀,使損傷的組織得到良好的修復。關節積血較多者,應在無菌技術下及時抽出,以免後遺關節內粘連。韌帶斷裂或撕脫骨折而影響關節穩定者,需行手術復位修補,以免引起反復扭傷,關節軟骨損傷和創傷性關節炎

【臨床表現】

1.外側韌帶損傷

由足部強力內翻引起。因外踝較內踝長和外側韌帶薄弱,使足內翻活動度較大,臨床上外側韌帶損傷較為常見。外側韌帶部分撕裂,較多見,其臨床表現是踝外側疼痛、腫脹、走路跛行;有時可見皮下瘀血;外側韌帶部位有壓痛;使足內翻時,引起外側韌帶部位疼痛加劇。

外側韌帶完全斷裂:較少見,局部症狀更明顯。由於失去外側韌帶的控制,可出現異常內翻活動度。有時外踝有小片骨質連同韌帶撕脫,叫撕脫骨折。內翻位攝片時,脛距關節面的傾斜度遠遠超過5~10°的正常范圍,傷側關節間隙增寬。X線檢查可見撕脫骨片。

2.內側韌帶損傷

由足部強力外翻引起,發生較少。其臨床表現與外側韌帶損傷相似,但位置和方向相反。表現為內側韌帶部位疼痛、腫脹、壓痛、足外翻時,引起內側韌帶部位疼痛,也可有撕脫骨折。

與ct檢查韌帶撕裂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