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韌帶 > treitz韌帶解剖圖片

treitz韌帶解剖圖片

發布時間:2020-04-06 12:37:05

1、ligament of Treitz是什麼意思

ligament of Treitz

Treitz韌帶

雙語對照

詞典結果:

[醫]特賴茨(氏)韌帶,十二指腸懸韌帶; 

2、屈氏韌帶的解剖位置在哪?

就是十二指腸懸韌帶(或懸肌),位於十二指腸空腸曲的後方,是外科手術的重要標志。

3、屈氏韌帶解剖位置

屈氏韌帶(又稱Treitz韌帶)也叫十二指腸懸韌帶,解剖位置在橫結腸系膜根部、第二腰椎左側。

4、確認空腸起始部的重要標志是什麼?為什麼?

Treitz韌帶是確認空腸起始部的重要標志。因為十二指腸懸韌帶是十二指腸懸肌和包繞其下段的腹膜皺襞共同構成十二指腸懸韌帶,是肌纖維性結構。均行結腸後胃空腸吻合。將空腸上端經橫結腸系膜切口提至橫結腸系膜上方,行胃空腸吻合術。

使空腸近端對胃小彎,空腸遠端對胃大彎,一般吻合口近側腸袢的長度在4厘米左右,有時吻合口在游離後的十二指腸空腸曲處。胃空腸吻合時,一般不鉗夾腸鉗,開始吻合時,盡量一次吸盡胃液、空腸上端及十二指腸液,徹底止血。


(4)treitz韌帶解剖圖片擴展資料:

十二指腸水平部長約10cm,自十二指腸下曲起始,向左橫行至第3腰椎左側續於升部。腸系膜上動脈與腸系膜上靜脈緊貼此部前面下行。腸系膜上動脈夾持的部分的胰腺組織,稱鉤突。此處若病變,早期中期症狀不明顯,晚期可表現為阻塞性黃疸,危及生命。腸系膜上動脈可以壓迫水平部,引起腸梗阻。

十二指腸升部長約2—3cm,自第3腰椎左側向上,到達第2腰椎左側急轉向前下方,形成十二指腸空腸曲Duodenojejunalflexure,移行為空腸。

十二指腸空腸曲由十二指腸懸肌連於膈右腳。此肌上部連於膈腳的部分為橫紋肌,下部附著於十二指腸空腸曲的部分為平滑肌,並有結締組織介入。十二指腸懸肌(又稱Treitz韌帶)是一個重要標志,手術時用以確定空腸的起點。

5、十二指腸懸韌帶是空腸起端的重要標志?

屈氏韌帶(Treitz韌帶)就是所謂的十二指腸懸韌帶 是十二指腸和空腸分界點,只在十二指腸的結尾部分

6、腹膜的解剖步驟與方法

1.打開腹膜腔
自劍突向兩側沿肋弓切開至腋中線,再向下切至髂前上棘,將腹前外側壁向下方翻起。翻起時可見肝鐮狀韌帶,自臍和腹前壁連於肝的膈面和肝門,可在靠近腹前壁處切斷之,並剪斷韌帶游離下緣內的肝圓韌帶。
2.原始腹膜腔和臟器的觀察
打開腹膜腔後,可見貼附於腹內筋膜內面光滑的膜,即腹膜壁層;覆蓋於臟器表面的光滑的漿膜為腹膜臟層。另外在器官與器官之間或器官與腹壁之間有腹膜形成物(韌帶、網膜、系膜)相連。腹膜壁層與臟層、臟層與臟層之間的潛在腔隙即腹膜腔,正常情況下,僅有少量漿液存在,腹膜腔的形態隨器官盈虛、運動等因素而變化。
在兩側肋弓圍成的胸骨下角內,可見到肝膈面的一部分露出。肋下緣與右銷贓骨中線相交處可見膽囊底。肝下緣與左肋弓之間可見到胃體及胃大彎的一部。自胃大彎向下垂有簾子狀的大網膜,成人幾乎覆蓋了胃下方全部的腹部臟器。小兒大網膜較短,僅能覆蓋一部分臟器。
將大網翻起,可見蟠曲的小腸袢,小腸袢周圍有大腸圍繞,即居於右髂窩的盲腸和闌尾、右側的升結腸、上方的橫結腸、左側的降結腸和左髂窩的乙狀結腸等。
3.檢查腹膜腔上部的腹膜形成物
肝鐮狀韌帶一端已從腹前壁切下,將右側肋弓上提,將肝推向下方,可見鐮狀韌帶呈上寬下窄的鐮刀狀。用手指搓捻其游離下緣,內含結締組織索即肝圓韌帶。將手指插入肝膈面與膈之間,指尖可觸及肝鐮狀韌帶兩層分別向左、右側分開,系於膈與肝上面之間,構成冠狀韌帶的前層,沿此層向左、右可探查到位於其兩端的左、右三角韌帶。繞過左三角韌帶的游離緣可摸到冠狀韌帶的後層。
將肝推向右上方,可見肝門與胃小彎和十二指腸上部間有薄而疏鬆的小網膜(左側的肝胃韌帶和右側的肝十二指腸韌帶)。
沿胃大彎下方約2厘米處,剪開大網膜前2層,將右手食指由切口伸入胃後面的網膜囊,在胃底部和脾門之間,用拇指和食指夾撮胃脾韌帶,再用左手沿脾與膈之間向繞過脾後緣,與右手食指間探查脾腎韌帶。在脾的下方可見從結腸左曲連於膈的膈結腸韌帶。
4.探查網膜囊和網膜孔
將右手食指自胃大彎下緣的切口伸入網膜囊,依次探查囊的上壁為肝左葉和膈下面的腹膜,下壁即大彎切口處、大網膜前兩層和後兩層的愈著部,左界為胃脾韌帶和脾腎韌帶,右界為小網膜游離右緣後方的網膜孔。再將左手食指伸入網膜孔,使左、右食指在網膜囊內會合,證實網膜孔為網膜囊右側的開口。摸觸網膜孔的四界,前界為小網膜(肝十二指腸韌帶)的游離右緣;後界為覆蓋下腔靜脈的腹後壁腹膜;上界為肝尾葉;下界為十二指腸上部。
5.觀察扇形的小腸系膜後將小腸袢推向左側,檢查小腸系膜根自第二腰椎左側,斜向右下至右骶髂關節前方。
6.循大腸走向依次觀察闌尾系膜、橫結腸系膜及乙狀結腸系膜的附著部位以及升、降結腸三面被覆腹膜的情況,升、降結腸外側的結腸旁溝。
7.觀察腹膜的陷窩和陷凹,將手伸至右腎的上方,探查右腎與肝之間的肝腎隱窩,該處常有液體蓄積,是平卧位時腹膜腔的最低點。將小腸袢推向右側,並將橫結腸向上翻起,在橫結腸系膜根部可見一腹膜皺襞,延伸到十二指腸空腸曲上部,即Treitz韌帶(十二指腸懸韌帶)。在盆腔,腹前壁腹膜向腹後壁腹膜移行,男性在膀胱和直腸間形成直腸膀胱陷凹;女性則形成膀胱子宮陷凹和直腸子宮陷凹,後者較深,當半坐位時是腹膜腔的最低點。
8.依次從正中線向兩側觀察腹前壁下部的腹膜皺襞和窩。它們是臍正中襞、成對的臍內側襞和臍外側襞(腹壁下動脈壁)以及位於它們中間的成對的膀胱上窩、腹股溝內側窩以及位於臍外側襞外側的腹股溝外側窩。
9.按講義觀察腹膜腔分區,注意它們的位置和通向。

7、上、下消化道是如何區分的?

上、下消化道的區分是人為的,它是根據其在Treitz 韌帶的位置不同而分的。位於Treitz 韌帶以上的消化管道稱為上消化道,Treitz韌帶以下的消化管道稱為下消化道。

Treitz 韌帶,又稱十二指腸懸韌帶,從膈肌右角有一束肌纖維索帶向下與十二指腸空腸曲相連,將十二指腸空腸固定在腹後壁。

Treitz 韌帶為確認空腸起點的重要標志。

8、上、下消化道是如何區分的?

上、下消化道的區分是人為的,它是根據其在Treitz韌帶的位置不同而分的。位於此韌帶以上的消化管道稱為上消化道,Treitz韌帶以下的消化管道稱為下消化道。

Treitz韌帶,又稱十二指腸懸韌帶,從膈肌右角有一束肌纖維索帶向下與十二指腸空腸曲相連,將十二指腸空腸固定在腹後壁。

Treitz韌帶為確認空腸起點的重要標志。

9、Treitz韌帶的位置

十二指腸空腸區的上後壁有一束由肌纖維和結締組織構成的十二指腸懸肌,固定於右膈腳上,十二指腸懸肌和包繞於其下端表面的腹膜皺襞共同構成十二指腸懸韌帶,又叫Treitz韌帶。手術中,Treitz韌帶可以認為是空腸起始的部位。

與treitz韌帶解剖圖片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