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的正常眼睛看近物時,晶狀體的調節過程是()A.睫狀體的平滑肌收縮,懸韌帶放鬆,晶狀體曲度加大B
人的眼球包括眼球壁和內容物.眼球壁包括外膜(角膜和鞏膜)、中膜(虹膜、睫狀體、脈絡膜)、內膜(視網膜)三部分.虹膜能夠調節瞳孔的大小:視近物時,瞳孔括約肌收縮,瞳孔縮小;視遠物時,瞳孔開大肌收縮,瞳孔變大.睫狀體能夠調節晶狀體的曲度,使人看遠近不同的物體,視近物時,睫狀體收縮,懸韌帶放鬆,晶狀體的凸度變大;視遠物時,睫狀體舒張,懸韌帶拉緊,晶狀體的凸度變小.
故選:A
2、晶狀體的作用和結構是怎樣的?
晶狀體位於玻璃體前側,周圍接睫狀體,呈雙凸透鏡狀。晶狀體為一個雙凸面透明組織,被懸韌帶固定懸掛在虹膜之後玻璃體之前。晶體是眼球屈光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唯一具有調節能力的屈光間質,其調節能力隨著年齡的增長而逐漸降低,形成老視現象。晶體的前凸曲率半徑為10mm,後凸曲率半徑為6mm,前後徑為5mm,直徑為10mm。
晶體由晶體囊、晶體上皮、晶體纖維和懸韌帶組成。
如果晶體由於各種原因造成其部分或全部混濁,則發生白內障。
晶狀體是眼球中重要的屈光間質之一。它呈雙凸透鏡狀,前面的曲率半徑約10mm,後面的約6mm,富有彈性。晶狀體的直徑約9mm,厚約4~5mm,前後兩面交界處稱為赤道部,兩面的頂點分別稱為晶狀體前極、後極。晶狀體就像照相機里的鏡頭一樣,對光線有屈光作用,同時也能濾去一部分紫外線,保
眼球解剖圖
護視網膜,但它最重要的作用是通過睫狀肌的收縮或鬆弛改變屈光度,使看遠或看近時眼球聚光的焦點都能准確地落在視網膜上。晶狀體由晶狀體囊和晶狀體纖維組成。晶狀體囊為一透明薄膜,完整地包圍在晶狀體外面。前囊下有一層上皮細胞,當上皮細胞到達赤道部後,不斷伸長、彎曲,移向晶狀體內,成為晶狀體纖維。晶狀體纖維在人一生中不斷生長,並將舊的纖維擠向晶狀體的中心,並逐漸硬化而成為晶狀體核,晶狀體核外較新的纖維稱為晶狀體皮質。因此隨著年齡的增長,晶狀體核逐漸濃縮、擴大,並失去彈性,這時眼的調節能力就會變差,出現老視。
晶狀體內沒有血管,它所需的營養來自房水,如果房水的代謝出了問題,或晶狀體囊受損時,晶狀體因缺乏營養而發生混濁,原本透明的晶狀體就成為乳白色,而變得不透明,最終影響視力,這就是白內障。如今治療白內障的方法很多,有一種方法就是乾脆把已變得不透明的晶狀體拿掉,換上一個人造的晶體,這就是人工晶體植入術。
晶體屈光力使眼的總屈光力的一小部分,起到平衡眼屈光力的效果。另外,晶體還提供對不同距離的對焦作用,稱為調節。晶體會隨著年齡的增長發生一系列老化改變,從而影響其彈性和透明度。晶體實質部分包裹在一個彈性囊袋中。晶體懸韌帶從囊袋的周邊延伸到睫狀體,支撐晶體的位置,並通過睫狀肌的作用產生小帶的張力變化,從而改變晶體表面的曲率。
3作用原理編輯
晶體的直徑約9 mm,呈雙凸狀,且前面比後面略平坦。其前面離角膜前頂點約3.6mm。當
晶狀體
無調節時,前後面的曲率半徑各為+10.0mm和-6.0mm (Gullstrand氏數據),厚度為3.6mm。晶體由多層不同折射率的物質組成,向著中心在光學上變得更為緻密,這使得晶體的光學復雜化。於是,從前極到後極,從中心到赤道,有一個折射率梯度。Gullstrand氏在其1號模型眼中,欲反映出此一情況,即將晶體表示為一個雙凸形式透鏡(r1=+7.911mm,r2=-5.76mm)的核心(n=1.406),被一個折射率為1.386的更大的雙凸形式透鏡(r1=+10.00mm,r2=-6.0mm)的皮質所圍繞。這樣,使得整個晶體的折射力為+19.11 D。當眼睛調節以對近點聚焦時,晶體折射力增加,此種改變的完成,主要通過:前面曲率增加,後面曲率少許增加,並由於厚度增加而前頂點少許向前移動(增加距離效果)。
晶體後面和玻璃體相接觸,玻璃體是透明的凝膠,充滿眼球的後段。光線通過晶體之後,行進於玻璃體而到達視網膜。玻璃體的折射率可以取同於房水的折射率(1.336)。
3、白內障手術中發現六點懸韌帶斷裂,大夫說之前就是斷的,可能嗎? 晶體沒放進去,還可以再次手術嗎?
?
4、為什麼睫狀體收縮時晶狀體會變厚
睫狀體收縮時晶狀體會變厚的原因:
主要是因為晶狀體位於玻璃體前面,周圍由晶狀體懸韌帶與睫狀體相連,呈雙凸透鏡狀,富有彈性。
並且晶狀體為一個雙凸面透明組織,被懸韌帶固定懸掛在虹膜之後玻璃體之前。
眼球的主要屈光結構:透明、呈雙凸形扁圓體,無血管、富彈性,包以透明的被囊。晶狀體位於虹膜之後,玻璃體之前,其周緣部由晶狀體懸器(睫狀小帶)系於周圍的睫狀體(眼球血管膜的增厚部分),以固定其位置。
晶狀體懸器的緊張度受睫狀肌的調節,晶狀體懸器放鬆,被囊舒張,晶狀體凸度增加,晶狀體懸器和被囊緊張則晶狀體凸度減小。
(4)晶體懸韌帶斷裂擴展資料:
晶狀體的直徑約9mm,呈雙凸狀,且前面比後面略平坦。其前面離角膜前頂點約3.6mm。當無調節時,前後面的曲率半徑各為+10.0mm和-6.0mm(Gullstrand氏數據),厚度為4-5mm。
晶狀體後面和玻璃體相接觸,玻璃體是透明的凝膠,充滿眼球的後段。光線通過晶體之後,行進於玻璃體而到達視網膜。玻璃體的折射率可以取同於房水的折射率(1.336)。
5、人工晶體植入術的並發症與術後處理
後囊破裂:裂口較小時,後房型人工晶狀體的植入仍無困難。但破裂口較大,應判斷後囊膜存留的大小,如果能夠支撐人工晶狀體,仍可植入;如果後囊或懸韌帶不能支撐人工晶狀體,應根據術者的選擇,將進入前房的玻璃體全部切割清除後植入新型的前房型人工晶狀體或實行後房型人工晶狀體縫線固定術。
晶狀體懸韌帶斷裂:如果部分懸韌帶斷裂,則需要用調位鉤將人工晶狀體襻作斜行放置或水平放置,已避開破裂的區域,使未破裂的懸韌帶支撐人工晶狀體。 (1)角膜水腫:防止角膜水腫的主要措施有,避免器械和人工晶狀體接觸角膜內皮;盡可能在前房關閉狀態下操作;使用粘彈劑保護內皮;避免異物吸附於角膜內皮上;避免長時間沖洗;沖洗液不要直接朝向角膜內皮,速度不要太快。用作前房灌注的液體應對角膜內皮細胞無毒性。
(2)前房積血:預防的措施包括在角鞏膜切開前適當的燒灼止血;避免在3點和9點位置作切口;作虹膜切除時,切除部位應盡量離開虹膜根部,稍近瞳孔,以避開虹膜大血管。一旦出現前房積血,可用空氣﹑液體或粘彈劑增加眼內壓。
(3)虹膜睫狀體炎:預防的方法有,避免損傷虹膜;用粘彈劑保護虹膜;徹底吸出皮質;術後6周內點用皮質類固醇和前列腺素抑制劑;術畢結膜下注射皮質類固醇;口服皮質類固醇,術後密切觀察。
(4)瞳孔纖維蛋白滲出:引起視力下降,瞳孔阻滯及繼發性青光眼。這種情況下應該進行激光虹膜切除以解除瞳孔阻滯。輕中度纖維蛋白滲出伴虹膜後粘連,術後常規使用皮質類固醇激素即可。
(5)人工晶狀體毒性綜合征:隨著人工晶狀體質量的提高,與人工晶狀體直接有關的毒性反應極為少見。
(6)眼內炎:早期診斷,分離致病菌,使用敏感的抗生素。對前房抽出液和經扁平部作玻璃體抽出液培養病原微生物並作葯物敏感試驗是重要的。及時進行玻璃體切割及玻璃體腔注射抗生素多能控制感染。
(7)青光眼:使用粘彈劑太多,術後炎症,小梁網水腫,術後人工晶狀體表面或晶狀體襻反復摩擦虹膜後表面,可導致色素細胞脫失,引起青光眼。術後早期測量眼壓。
(8)瞳孔變形:前囊膜殘留,虹膜內卷,瞳孔後緣局部粘連導致,通常不影響視力。
(9)前囊膜和晶狀體皮質殘留
(10)後發性白內障:晚期最嚴重的並發症,與炎症反應和上皮細胞增殖有關。成人的發生率在3年後可為10%~50%,而兒童則無一倖免,可行Nd:YAG激光後囊膜切開或外科手術切開。為了預防兒童人工晶狀體植入術後發生後發性白內障,多數術者主張植入人工晶狀體後即作後囊切開。後囊切開術的主要並發症是眼內炎,應嚴格早無菌操作下進行。
(11)視網膜並發症:黃斑囊樣水腫,首先尋找並消除如炎症﹑玻璃體條索牽引黃斑部視網膜等可能有關的原因。可以口服或者局部滴用消炎痛,炎症明顯時口服或結膜下給予皮質類固醇葯物。近來有報道小劑量乙醯唑胺治療有效果。
視網膜脫離。
(12)人工晶狀體位置異常:瞳孔夾持,人工晶狀體的光學部全部或部分位於虹膜前。游離性夾持,虹膜與晶狀體囊膜未發生粘連,可以通過先散瞳後縮瞳的辦法復位。也可以在術眼表面麻醉後裂隙燈下,以棉簽或小波棒輕輕壓襻所在部位的角膜可使其復位。固定性瞳孔夾持,虹膜與晶狀體囊膜發生粘連,需手術復位。
(13)脈絡膜下爆發出血:少見,但後果嚴重。發生時應馬上關閉手術切口,同時用平衡鹽溶液或粘彈劑注入前房升高壓力,再根據情況就定是否放棄植入人工晶狀體。
(14)術後散光
6、睫狀肌和懸韌帶分別靠什麼部位來調節?
睫狀肌是位於眼睛內部呈圓環狀的平滑肌,作用是改變晶體的形狀,以向近或遠距離的東西對焦.當我們要把遠距離的東西對焦時,睫狀肌便會自然放鬆,把晶體定位的韌帶拉緊,這樣晶體就會變得扁平和纖薄些.減低晶體的對焦能力,有助我們觀看遠距離東西.睫狀肌作用在於調節焦距,當眼睛往遠處看時,睫狀肌鬆弛,若是看近處,睫狀肌就會收縮.如果持續看近物久了會造成睫狀肌痙攣,導致加重視力度數.比如說,現在的計算機族在操作計算機,看文件,輸入文字,抬頭看屏幕等重復動作中,眼球活動極其頻繁,這些動作都得靠眼球肌肉——睫狀肌的控制.
如果真的要回答是哪個部位控制的,我只能說是大腦神經。。。
7、為什麼睫狀肌收縮,懸韌帶放鬆?睫狀體是怎麼收縮的?
睫狀體內的平滑肌就是睫狀肌。睫狀體簡單說是一環形的增厚的膜結構,收縮時環直徑變小。睫狀體的前部有睫狀突,其發出懸韌帶與晶體囊相連。所以睫狀肌收縮,懸韌帶放鬆,晶狀體曲度增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