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一共有幾條韌帶
凡是有骨頭和關節的地方就有韌帶附著,人體內的主要韌帶有膝關節韌帶、腹股溝韌帶、喙肩韌帶、肘關節的橈側副韌帶、尺側副韌帶、踝關節韌帶、子宮韌帶、交叉韌帶等。
如,膝關節周圍有四組主要的韌帶,分別是內側副韌帶,外側副韌帶,前交叉韌帶和後交叉韌帶(也叫前後十字韌帶)。
子宮韌帶共包括4條韌帶,分別是:子宮主韌帶、子宮闊韌帶、子宮圓韌帶、和骶子宮韌帶。
(1)尺側副韌帶的起止點擴展資料
韌帶是一種被動結構,它自身不產生主動運動,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功能:
1、位於關節周圍的韌帶藉助於肌力和重力把韌帶拉緊,使構成關節的兩骨綁在一起,預防關節的脫位,限制關節運動的類型和幅度,使關節在運動時總在一定的方向受到韌帶的制約以使關節保持在正常生理范圍內,這種作用尤以關節內韌帶更為明顯與重要。
如膝交叉韌帶牢固地連接股骨和脛骨.可以防止脛骨沿股骨向前後移位。前交叉韌帶限制脛骨向前移位,後交叉韌帶限制脛骨向後移位。
2、韌帶不單純是被動地限制關節超出生理范圍的活動,同時,通過其末梢感受器,把張力的反射作用經中樞而形成肌肉的拮抗作用從而加強關節的穩定。
3、位於相鄰椎板之間的黃韌帶和位於頸後部的項韌帶含有豐富的彈性纖維,因此,它具有良好的彈性,可防止神經根受到機械的沖擊,給椎間盤施加預應力而使脊柱產生固有的穩定性。
2、大學運動解剖的重點提綱??
(一)JGJ肩關節
1、主要結構:由肱骨頭與肩胛骨的關節盂借關節囊連接而成。
2、輔助結構:
(1)關節盂唇:由纖維軟骨環構成。
作用:加深關節窩,使兩關節面相適應。
(2)肌腱與韌帶
①肱二頭肌長頭肌腱:起於盂上結節,從上方穿過肩關節。止於肱骨結間溝。
作用:從上方加固肩關節
②喙肱韌帶:位於關節囊上方,起自喙突根部,止於肱骨大結節。
作用:可防止肱骨頭向上脫位。
③盂肱韌帶:位於關節囊前壁,起於關節囊前緣,止於肱骨小結節。
作用:加強關節囊前壁。
④喙肩韌帶:橫架喙突與肩峰之間。
作用:能防止肱骨頭向上脫位
3、肩關節關節的運動
(1)繞冠狀軸作屈伸:墊排球、跑步前後擺臂動作
(2)繞矢狀軸作外展內收:兩手側平舉或直立飛鳥動作、揮拍網球
(3)繞垂直軸作旋外旋內:健美操動作、鐵餅預擺動作
(4)繞多個軸作環轉:武術掄臂動作
(5)水平屈伸、水平外展:健美操動作、自游泳、側平舉
(二)ZGJ肘關節
1、主要結構:肘關節由肱尺關節、肱橈關節和橈尺近側關節包在一個關節囊內構成復合性關節。
(1)肱尺關節:由肱骨滑車與尺骨的滑車切跡構成屈戍關節。
(2)肱橈關節:由肱骨小頭與橈骨的關節凹構成 球窩關節。
(3)橈尺關節:由橈骨的環狀關節面與尺骨的橈 切跡構成車軸關節。關節囊前後壁薄而鬆弛,兩側壁緊張形成側副韌帶。
2、關節的輔助結構
(1)尺側副韌帶:位於肘關節的內側,起於肱骨內上髁,止於尺骨滑車切跡的內側緣。
作用:從內側加固關節。
(2)橈側副韌帶:位於肘關節的外側,起於肱骨外上髁,止於尺骨橈切跡的前、後緣。
作用:從外側加固關節。
(3)橈骨環韌帶:兩端附著於尺骨的橈切跡前後緣,與橈切跡共同組成一個纖維環包繞橈骨頭。
作用:能在環內沿縱軸旋轉而不易脫位。
3、肘關節的基本運動:
(1)繞冠狀軸作屈伸運動:負重彎舉、撐桿跳;
(2)繞垂直軸作旋前旋後:乒乓球正反手扣球、擊劍.
(一)KGJ髖關節
1、關節基本結構:由髖臼和股骨頭構成球窩關節。
2、關節的輔助結構
(1)髖臼唇附於:髖臼周緣的
結構:纖維軟骨環 構成。
作用:有加深關節窩,增大關節穩固性的功能
(2)韌帶
①骼股韌帶:位於關節囊的前面,呈倒置「V」字形。起於髂前下棘;止於股骨轉子間線。
作用:有限制髖關節過度伸和維持人體立姿勢,是人體中最強大的韌帶之一。
②恥股韌帶:位於髖關節囊前內側。起於恥骨上支,斜向外下方與髖關節囊 融合;止於轉子間線下部。
作用:限制大腿在髖關節處過度外展和旋外。
③坐骨韌帶:位於髖關節後面。起於坐骨體;止於大轉子根部。
作用:限制大腿在髖關節處過度內收、旋內。
④股骨頭韌帶:位於關節腔內,一端附著髖臼,另一端附著股骨頭凹。
作用:有滋著股骨頭的血管通過,起著關節墊的作用。
3、關節的基本運動(了解)
(1)繞冠狀軸佐屈伸運動:前後踢腿動作
(2)繞矢狀軸作外收內展:側踢腿運動
(3)繞垂直軸作旋內旋外:交叉步跑動作
(4)作環轉:武術里合腿動作
(二)XGJ膝關節
1、關節的基本結構:由股脛關節和股髕關節構成的橢圓屈成關節。
(1)股脛關節:由股骨和脛骨相應的內、外側髁關節面構成橢圓關節。
(2)股髕關節:由股骨的髕面和髕骨關節面構成屈戍關節。股脛關節頭大,關節窩淺使兩關節面不相適應,關節囊薄而鬆弛。
2、關節的輔助結構
(1)半月板:由2個纖維軟骨板構成,墊在脛骨內、外側髁關節面上,半月板外緣厚內緣薄。內側半月板:呈「C」字形,前端窄後部寬,外緣中部與關節囊纖維層和脛側副韌帶相連。外側半月板:呈「O」字形,外緣的後部與腘繩肌腱相連、前部與前交叉韌帶相連。
作用:有加深關節窩,緩沖震動和保護膝關節的功能。
(2)翼狀襞:位於髕骨下方的兩側,含有脂肪的鄒襞。
作用:填充關節腔,增大關節穩固性,有緩沖震動功能。
(3)髕上囊和髕下囊:位於股四頭肌腱與骨面之間。
作用:具有減少腱與骨面之間相互摩擦。
(4)加固關節的韌帶
①前後交叉韌帶:位於關節腔內,分別附著於股骨髁內側面與脛骨髁間隆起。
作用:防止股骨和脛骨前後移位。
②腓側副韌帶:位於膝關節外側稍後方。起於股骨外側髁;止於腓骨小頭。
作用:從外側加固和限制膝關節過伸
③脛側副韌帶:位於膝關節的內側偏後方。起於股骨內側髁;止於脛骨內側髁。
作用:從內側加固和限制膝關節過伸
④髕韌帶:位於膝關節的前方,為股四頭肌腱延續部分。起於髕骨;止於脛骨粗隆。
作用:從前方加固和限制膝關節過度屈
(三)HGJ踝關節
1、基本結構:由脛骨下關節面和脛、腓的內、外踝關節面與距骨滑車構成屈戍關節。關節囊的前後壁薄而鬆弛,關節頭前寬後窄。這樣容易造成踝關節受傷。
2、輔助結構
①內側韌帶
位置:位於踝關節內側的強大韌帶。起於脛骨內踝,呈扇形向下;止於舟骨、距骨、跟骨的內側。
作用:限制足過度外翻。
②外側韌帶有三條:距腓前韌帶、距腓後韌帶、跟腓韌帶。
位置:起於腓骨外踝尖;止於距骨前、距骨後、跟骨。
特點:此韌帶比較分散,較薄弱,過度內翻易損傷此韌帶。例如球類、體操、田經等最多見外側韌帶損傷。
3、關節的運動特點
繞冠狀軸作屈伸:勾足、綳足動作
內翻-— 足的內側緣提起、外側緣下降。
外翻----足的外側緣提起、內側緣下降。
XFJ斜方肌
(1)位於:頸部和背上部皮下,三角形闊肌,兩側相合斜方形。
(2)起止點:起於上項線、枕外隆凸,項韌帶,第7頸椎和全部胸椎的棘突。上部止於鎖骨外側1/3,中部止於肩峰和肩胛岡上緣;下部止於肩胛岡下緣的內側
(3)發展力量練習:飛鳥展翅,負重直臂、側上舉,提拉鈴聳、肩,持啞鈴擴胸。在兒童時期發展此肌,預防和矯正駝背。
2、XDJ胸大肌
(1)位於:胸廓前壁淺表,為扇形扁肌。
(2)起止點:鎖骨部起於鎖骨內側半;胸肋部起於胸骨前面與第1—6肋軟骨;腹部起於腹直肌鞘前璧上部。上下部肌纖維扭轉180°換位交叉,止於肱骨大結節山嵴。
(3)輔助練習:仰卧推舉發展該肌力量,拉力器練習發展伸展性。
3、BKJ背闊肌
(1)位於:腰背部皮下,上部被斜方加遮蓋,是人體最闊肌。
(2)起止點:起自於下位6個胸椎和全部腰椎棘突、骶中嵴、髂嵴後部和10—12肋骨外面。上下部肌纖維扭轉180°肌腱止於肱骨小結嵴
(3)輔助練習:引體向上、拉力器練習、拉象皮筋、爬桿等。
4、QJJ前鋸肌
(1)位於:胸廓外側面,為扁闊形肌肉。
(2)起止點:以第8—9個肌齒起於上 位第 8—9助的外側面。上部肌纖維止於肩胛骨內側緣;下部肌纖維止於肩胛骨下角前面
(3)輔助練習:推掌、沖 拳、推鉛球
3、肘關節尺側副韌帶損傷,要多久能好
膝關節側副韌帶是維持膝關節兩側穩定性的,一般拉傷完全恢復要六到八周,請注意,我說的是完全恢復,不是說不痛,像您這種情況就是未完全恢復,膝關節穩定性差造成韌帶反復損傷,建議避免負重兩個月,繼續中醫調理,護膝是必須戴的,因為可以加強膝關節穩定性,適當的可以緊一些。
4、韌帶什麼樣子的大圖
位於關節腔周圍的稱囊外韌帶。位於關節腔內的稱囊內韌帶。位於關節囊上的,即關節囊纖維層增厚部分稱關節囊韌帶。
還有一種韌帶是由腹膜皺襞形成的,它是由腹膜壁層與臟層之間或腹膜臟層與臟層之間移行而成的。這種韌帶有的是由單層腹膜形成,有的是由雙層腹膜形成的。
(4)尺側副韌帶的起止點擴展資料:
韌帶的主要成分為膠原纖維和彈力纖維,膠原纖維使韌帶具有一定的強度和剛度,彈力纖維則賦予韌帶在負荷作用下延伸的能力。韌帶大多數纖維排列近乎平行,故其功能多較為專一,往往只承受一個方向的負荷。
由於韌帶很堅韌,因此可以加強骨的穩定性,可使內臟固定於正常位置,限制其活動范圍。人體內的主要韌帶有膝關節交叉韌帶、腹股溝韌帶、喙肩韌帶、肘關節的橈側副韌帶、尺側副韌帶等。有些韌帶是胚胎器官的殘存遺跡,如動脈韌帶是胎兒時期的動脈導管封閉而成,肝圓韌帶則由臍靜脈萎縮形成。
5、肱橈肌的簡介
肱橈肌,位於前臂肌的最外側皮下,呈長扁形。近固點時,可使前臂屈。遠固點時,可使上臂向前靠攏。採用負重彎舉和引體向上等練習可發展該肌肉的力量。肱二頭肌及肱肌是肘屈曲後,有使肘關節保持屈曲的作用,亦可能有關旋前,半旋後的作用。
由肱尺、肱橈和橈尺近側三組關節包於一個關節囊內構成,故稱為復關節。其中肱骨滑車與尺骨半月切跡構成肱尺關節,屬於蝸狀關節,是肘關節的主體部分;肱骨小頭與橈骨頭凹構成肱橈關節,屬球窩關節;橈骨頭環狀關節面與尺骨的橈骨切跡構成橈尺近側關節,屬車軸關節。
關節囊附著於各關節面附近的骨面上,肱骨內、外上髁均位於囊外。關節囊前後鬆弛薄弱,兩側緊張增厚形成側副韌帶。尺側副韌帶呈三角形,起自肱骨內上髁,呈放射狀止於尺骨半月切跡的邊緣,有防止肘關節側屈的作用。橈側副韌帶也呈三角形,附於肱骨外上髁與橈骨環狀韌帶之間。
(5)尺側副韌帶的起止點擴展資料肱橈肌纖維橋斜跨於肱肌、肱橈肌的表面,我們認為此纖維育加強肱肌及肱橈肌屈肘的作用,它能限制肱橈肌屈肘時向外側滑移,同時也能協同肱肌的屈肘作用並緊張前臂深筋膜,類似於肱二頭肌腱膜的作用。
當肘關節腫脹或髁上骨折時,橈管的正常位置發生變化,肱橈肌纖維橋有限制肱橈肌及肱肌移位的作用,同時也限制了橈管下端擴張,導致橈管內壓力升高,如不能阻止這種變化,呵出現撓管綜合征。
肱橈關節雖屬球窩關節,但只能配合上述兩關節的活動,即與肱尺關節一起,共同進行屈伸運動,配合橈尺近側關節進行垂直軸的旋轉運動,但卻失去矢狀軸的內收、外展運動的能力。
6、韌帶在什麼位置
韌帶處於骨骼的外側附屬位置。一般來說,人身上只要有骨頭就有韌帶,所以說韌帶在人的身體各個地方。
韌帶是可彎曲,纖維樣的緻密結締組織。它附著於骨骼的可活動部分,但限制其活動范圍以免損傷。韌帶連接骨與骨,相對肌腱連接的是骨和肌肉。韌帶來自於膠原。若韌帶超過其生理范圍地被彎曲(如扭傷),可以導致韌帶的延長或是斷裂。
拓展資料:
韌帶的分類:
位於關節腔周圍的稱囊外韌帶。位於關節腔內的稱囊內韌帶。位於關節囊上的,即關節囊纖維層增厚部分稱關節囊韌帶。還有一種韌帶是由腹膜皺襞形成的,它是由腹膜壁層與臟層之間或腹膜臟層與臟層之間移行而成的。這種韌帶有的是由單層腹膜形成,有的是由雙層腹膜形成的。
韌帶的作用:
韌帶的主要成分為膠原纖維和彈力纖維,膠原纖維使韌帶具有一定的強度和剛度,彈力纖維則賦予韌帶在負荷作用下延伸的能力。
韌帶大多數纖維排列近乎平行,故其功能多較為專一,往往只承受一個方向的負荷。由於韌帶很堅韌,因此可以加強骨的穩定性,可使內臟固定於正常位置,限制其活動范圍。
人體內的主要韌帶有膝關節交叉韌帶、腹股溝韌帶、喙肩韌帶、肘關節的橈側副韌帶、尺側副韌帶等。有些韌帶是胚胎器官的殘存遺跡,如動脈韌帶是胎兒時期的動脈導管封閉而成,肝圓韌帶則由臍靜脈萎縮形成。
韌帶損傷:
韌帶是纖維關節囊增厚部分,但有些與關節囊分開。當受到暴力就可引起損傷,輕者為韌帶扭傷。系韌帶過度牽伸或部分纖維斷裂所致。表現為疼痛、壓痛、不同程度的腫脹,活動受限。
X線檢查無異常發現,重者為韌帶斷裂,有時合並關節扭傷、撕脫骨折或關節脫位。表現為疼痛、明顯腫脹、淤血、關節積液或血腫、活動明顯受限。X線片顯示關節腔寬窄不均。
韌帶勞損可採用局部制動,理療或封閉等。對韌帶完全斷裂一般須手術治療,某些新鮮閉合性斷裂可用石膏固定治療。
參考鏈接:
網路:韌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