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常見的運動損傷有哪些
1.
擦傷,即皮膚的表皮擦傷。如擦傷部位較淺,只需塗紅葯水即可;如擦傷創面較臟或有滲血時,應用生理鹽水清創後再塗上紅葯水或紫葯水。
2.
肌肉拉傷,指肌纖維撕裂而致的損傷,主要由於運動過度或熱身不足造成。主要由於運動過度或熱身不足造成,可根據疼痛程度知道受傷的輕重,一旦出現疼痛感應立即停止運動,用局部冷敷處理,可在痛點敷上冰塊或冷毛巾,保持30分鍾,以使小血管收縮,減少局部充血、水腫。切忌搓揉按摩及熱敷,至少24小時,不沾熱水,不洗熱水澡。大約48小時後要熱敷,促進血液循環。要多休息,因為拉傷是慢性的,主要靠自己機體的恢復。
3.
扭傷,由於關節部位突然過猛扭轉,以致扭到了附在關節外面的韌帶及肌腱。
4.
脫臼,即關節脫位。一旦發生脫臼,應囑傷者保持安靜、不要活動,更不可揉搓脫臼部位。如脫臼部位在肩部,可把傷者肘部彎成直角,再用三角巾把前臂和肘部托起,掛在頸上。如脫臼部位在髖部,則應立即讓傷者躺在擔架上送往醫院治療。
5.
骨折---常見骨折分為兩種,一種是皮膚不破,沒有傷口,斷骨不與外界相通,稱為閉合性骨折;另一種是骨頭的尖端穿過皮膚,有傷口與外界相通,稱為開放性骨折。對開放性骨折,不可用手回納,以免引起骨髓炎,應用消毒紗布對傷口作初步包紮、止血後,再用平木板固定送醫院處理。骨折後肢體不穩定,容易移動,會加重損傷和劇烈疼痛,可找木板、塑料板等將肢體骨折部位的上下兩個關節固定起來。如一時找不到外固定的材料,骨折在上肢者,可屈曲肘關節固定於軀幹上;骨折在下肢者,可伸直腿足,固定於對側的肢體上。懷疑脊柱有骨折者,需早卧在門板或擔架上,軀干四周用衣服、被單等墊好,不致移動,不能抬傷者頭部,這樣會引起傷者脊髓損傷或發生截癱。昏迷者應俯卧,頭轉向一側,以免嘔吐時將嘔吐物吸入肺內。懷疑頸椎骨折時,需在頭頸兩側置一枕頭或扶持患者頭頸部,不使其在運輸途中發生晃動。
2、什麼是肌肉拉傷?如何避免肌肉拉傷?為何籃球運動經常出現肌肉拉傷?
肌肉拉傷是:是肌肉在運動中急劇收縮或過度牽拉引起的損傷。這在長蹍、引體向上和仰卧起坐練習時容易發生。肌肉拉傷後,拉傷部位劇痛,用手可摸到肌肉緊張形成的索條狀硬塊,觸疼明顯,局部腫脹或皮下出血,活動明顯受到限制。
如何避免肌肉拉傷:1、做好運動前的熱身。2、在運動過程中注意保護自己。3、賽後進行合理放鬆訓練及按摩。4、注意營養。
籃球運動經常出現肌肉拉傷原因及分析:
1 籃球技術特點及動作技術分析及易損傷部位
1.1技術特點分析
籃球運動是一項身體素質、技巧、智力為一體的緊張、激烈的並直接與身體接觸的對抗性運動,要求必須在激烈的攻守對抗中完成各項技術動作,是一種瞬息萬變的運動。
准備姿勢的技術分析:兩腳左右(或前後)開立與肩同寬,腳前掌著地,兩膝自然彎曲,大小腿之間的角度大約135度左右,身體重心落在兩腳之間,上體稍前傾,兩臂屈肘自然下垂於體側。進攻和防守瞬間交替,突然起動和停止、跳躍和下蹲、體位改變等等,運動員不斷地變換動作是籃球運動的特點。籃球運動最易發生運動損傷的部位是膝關節、腰部、足踝部、手腕等。運動損傷的性質多數為韌帶及關節囊損傷,髕骨軟骨病和肌肉筋膜損傷等。
1.2 損傷部位統計
據有關資料統計顯示,92%的籃球運動員曾有過踝關節外側韌帶損傷,83%曾有兩次以上的損傷;我國國家隊運動員中73%的人曾有過兩次以上的踝關節外側副韌帶損傷,59%的人殘留有各種後遺症狀。
2 踝關節損傷分析
在籃球運動急性損傷中,踝關節損傷居首位。主要有三種類型:踝內側韌帶損傷、踝外側韌帶損傷、脛腓骨間韌帶損傷。在這三種韌帶損傷中,踝外側韌帶損傷最常見。
2.1 踝關節的關節結構及損傷機理
踝關節由脛腓骨下端的距骨構成。踝關節的主要功能是伸和屈。背伸時腳寬的距骨進入踝穴中,脛腓兩骨稍分開,跖屈時又互相靠近。因距鞍較窄所以踝關節稍松動,加上踝關節是人體站立時完成負荷重量最受力的關節,所以容易受傷。
2.2 踝關節外側韌帶的解剖概要及臨床意義
穩定踝關節的外側韌帶統稱為外側韌帶復合結構,(如圖1)主要由3條韌帶構成:前距腓韌帶,它起於外踝的前緣向前附著在距骨頸,厚約2—2.5mm。當踝關節處於中立位時,其走行方向差不多與腓骨的縱軸線垂直。跟腓韌帶,位於腓骨肌腱鞘深面,關節囊的淺面呈圓形。它起於外踝尖端向後下到跟骨的外側面。除了過度內翻時它被拉緊外,其他體位都是鬆弛的。關於它在穩定踝關節的作用方面,還有不同的看法。後距腓韌帶,起於腓骨凹窩,向後到距骨後方的側結節。這3條韌帶在維持距骨在踝穴中的穩定方面,互相補充。另一條跟距韌帶,跨過距下關節,處於前距腓韌帶及跟腓韌帶之間,或與這2條韌帶相混合。
3 踝關節損傷的主要原因
3.1 運動訓練中的起跳動作
在籃球訓練與比賽中的起跳動作,踏跳的瞬間,踝關節的負重可以達到400 kg以上,因此較易受傷。落地時踩到別人的腳上易引起踝關節韌帶受傷,搶籃板球時,往往採用單腳起跳,踝關節負荷進一步加大。落地時緩沖不好或者踩在其他隊員腳上,使其過度跖屈內翻,容易造成外側韌帶的損傷。特別是當被踩隊員把腳猛然抽走時,造成的損傷更為嚴重。
3.2 技術動作犯規
動作粗野和缺乏自我保護是造成踝關節損傷的主因。在對抗練習和比賽中,身體下落時踩在別人腳上或腳著地不正確,都易造成踝關節損傷;加之空中的動作幅度過大或粗野觸及對方,而被動一方又來不及做出應答性的自我保護動作,更增加了踝關節損傷的出現,這是普遍性的原因。
3.3 比賽中合理沖撞也會造成損傷
如果碰撞跌倒時,應積極使用保護性動作預防損傷。如搶籃板球在空中的腰腹控制和雙腳平穩落地支撐技術;跑動上籃的雙腳落地習慣;主動或被撞擊摔倒時的滾動緩沖;斷球後的上步平衡姿勢;雙臂屈肘張開以防撞擊等等。
3.4 場地條件和踝關節的結構特點
籃球場地的凹凸不平,易使踝關節損傷,加之踝關節的解剖特點是由三條韌帶固定,脛側副韌帶主要防止足過分內翻,脛腓韌帶連結,起穩定踝穴的作用,所以當踝關節承受不正確的外力過大時,就易受傷。據調查,場地因素致傷佔10%。
3.5 准備活動不充分同樣很容易造成踝關節損傷
在一年四季的訓練中,冬季的損傷率最高,而夏季最低。這是因為冬季天氣寒冷,血液循環較慢,如果准備活動不充分,均可引起損傷。
3.6 缺乏安全教育,預防損傷意識較弱
在訓練中不能積極採取預防措施,盲目進行訓練,或急於求成,不遵守循序漸進和量力而行的原則而造成損傷。
4 踝關節外側副韌帶損傷的應急處理
踝關節扭傷後應立即停止運動,進行踝關節制動並加壓包紮和冷敷,冷敷冰袋或冰塊不可直接接觸皮膚,以免凍傷。踝關節制動可採用粘膠帶固定、石膏或護踝支具固定。受傷部位的制動、加壓包紮和冷敷可有效地減少韌帶斷裂部的出血,縮短癒合時間,減少日後血腫機化性疤痕,這是急性踝關節扭傷早期最基本的處理方法。外側副韌帶部分撕裂損傷的治療主要包括石膏固定、支具固定、彈力綳帶固定、粘膠帶固定等等,同時進行冷敷、口服消炎鎮痛葯物和蛋白水解酶類葯物等治療。
5 踝關節損傷的預防措施
踝關節損傷在籃球運動中非常常見。盡管在調查中發現輕度損傷者佔大部分,但仍影響訓練比賽,而對於重度損傷者則可能導致嚴重後果。如何預防和治療踝關節損傷,是訓練中很重要的問題。
5.1 重視踝關節周圍肌肉、韌帶力量的訓練
平時要加強踝關節力量、柔韌性的練習,如負重提踵、跳繩、足尖走路等練習,使踝關節周圍肌肉、韌帶得到鍛煉,增強踝關節的力量、協調、平衡和適應能力,這樣才能做到防患於未然。
5.2 踝關節充分的准備活動
方法:兩腳一前一後分開站立,後邊的前腳掌著地,後腳跟提起;前邊的腳支撐,後邊的腳做蹬壓動作50次,加強踝關節的彈性。
5.3 運動員應掌握正確的落地方向
教練員在平時訓練中就要講清動作要領,當運動員在跳起下落時,有意識的將左右腳步展成30—60°角,雙腳往兩側(稍寬於肩)同時著地,這樣有意識地反復練習。
5.4 學會自我保護
若踩到別人腳上或身體重心不穩而勢必跌倒時,應立即覺察,順勢倒下,使身體重心迅速自然的下降,分散或卸掉足部所承受的壓力。
5.5 提高訓練水平
提高訓練水平,使訓練內容全面,以增進整個身體動作的正確性、協調性,消除或盡量減少因動作不標准、不協調而產生的關節損傷。
5.6 量力而為
在生理機能良好時從事籃球運動,避免過度疲勞而造成踝關節韌帶損傷。
以上預防措施,若在教學和訓練中加以貫徹,使參加者形成良好條件反射,可達到預防或避免發生踝關節損傷或減少損傷程度。
6 結 論
踝關節扭傷是影響運動員訓練與比賽的常見損傷,對踝關節扭傷的預防措施有著重要的意義,踝關節扭傷多是在訓練和比賽較為疲乏或剛開始活動而沒有充分的准備活動時出現。為了預防踝關節扭傷,劇烈活動前需進行充分的准備活動,訓練和比賽時應用粘膠帶、彈性綳帶和各類護踝支具等顯著減少踝關節損傷的發生率。對了解和認識踝關節損傷的主要原因和預防措施,減少籃球運動員踝關節損傷的發生,維護運動員的身心健康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3、踝關節韌帶損傷時,傷後多久可進行按摩及踝關節活動
早期正確處理關節韌帶扭傷非常重要。因為韌帶組織不易再生恢復,如果處理不當或誤診而轉成慢性疾病,可能遺留功能障礙,且以後易再次扭傷。 急性損傷發生後,應立即停止活動,以減少。立刻用冷水沖損傷部位或用冰塊冷敷局部以達到止血的目的。
外用效果調理:華^氏骨方t 改善營養狀態,減少炎症滲出,促進關節液吸收。
注意事項:
運動前應避免的食物:運動前,避免香蕉、芹菜、葡萄、桃子、蝦子。有人因吃廠這些食物,在運動後出現嚴重反應。
限制粗糙食物:運動前,限制粗糙食物(含豐富纖維)的用量。因為消化這些食物需要能量,而且它們使你感到飽脹及遲緩。固體食物應在競賽或激烈運動前4小時食用,液體食物則宜在運動前2小時飲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