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求人體解剖學和生理學試題
以下每一考題下面有 A、B、C、D、E
5個備選答案,請從中選一個最佳答案,並在答題卡將相應題號的相應字母所屬方框塗黑。
1.正常細胞膜外Na+濃度約為Na+濃度的
A.l倍
B.5倍
C.12倍
D.18倍
E.21倍
2.關於刺激強度與刺激時間的關系是
A. 刺激強度小於基強度時,延長刺激時間即可引起組織興奮
B.刺激強度等於基強度時,縮短刺激時間即可引起組織興奮
C.刺激時間等於時值時,刺激強度為基礎度即可引起組織興奮
D.刺激時間小於時值時,無論刺激強度有多麼的大,均不能引起組織興奮
E.以上說法都不是
3.組織興奮後處於絕對不應期時,其興奮性為
A.零
B.無限大
C.大於正常
D.小於正常
E.等於正常
4.靜息電位的大小接近於
A.鈉平衡電位
B.鉀平衡電位
C.鈉平衡電位與鉀平衡電位之和
D.鈉平衡電位與鉀平衡電位之差
E.鋒電位與超射之差
5.用細胞內電極以閾強度刺激單根神經纖維使之興奮,其電流方向應是
A.內向
B.外向
C.內、外向迅速交變
D.內、外向電流均可
E.內、外電流相等
6.運動神經興奮時,何種離子進人軸突末梢的量與囊泡釋放量呈正交關系
A.Ca2+
B.Mg2+
C.Na+
D.K+
E.Cl-
7.骨骼肌收縮7a6431333332616438和舒張的基本功能單位是
A.肌原纖維
B.肌小節
C.肌纖維
D.粗肌絲
E.細肌絲
8.骨骼肌收縮時釋放到肌漿中的Ca2+被何處的鈣泵轉運
A.橫管
B.肌膜
C.線粒體膜
D.肌漿網膜
E.粗面內質網
9.下述哪項不屬於平滑肌的生理特性
A.易受各種體液因素的影響
B.不呈現骨骼肌和心肌那樣的橫紋
C.細肌絲結構中含有肌鈣蛋白
D.肌漿網不如骨骼肌中的發達
E.細胞內未發現類似骨骼肌那樣的乙線
10.50kg體重的正常人的體液量與血液量分別為
A.40L與 4L
B.30L與4L、
C.20L與 4L
D.30L與 2.5L
E.20L與 2.5L
11.大細胞貧血是由於
A.缺少鐵
B.缺少鐵和蛋白質
C.缺少維生素Bn和葉酸
D.缺少促紅細胞生成素
E.缺少雄激素
12.啟動外源性凝血途徑的物質是
A.因子Ⅲ
B.因子Ⅶ
C.PF3
D.Ca2+
E.凝血酶原
13.血凝塊回縮是由於
A.血凝塊中纖維蛋白收縮
B.紅細胞發生疊連而壓縮
C.白細胞發生變形運動
D.血小板的收縮蛋白發生收縮
E.纖維蛋白降解
14.通常所說的血型是指
A.紅細胞上受體的類型
B. 紅細胞表面特異凝集素的類型
C.紅細胞表面特異凝集原的類型
D.血漿中特異凝集素的類型
E.血漿中特異凝集層的類型
15.血型抗體主要是
A.IgG與IgA
B.IgA與lgM
C.IgG與IgM
D.IgG與 IgD
E.IgG與IgE 解剖學試題及答案--呼吸系統(二) ( 二 ) 多選題1. 開口於中鼻道的鼻旁竇有A. 上頜竇 B. 額竇 C. 蝶竇 D. 篩竇前、中群 E. 篩竇後群2. 關於肺,正確的描述是A. 肺左、右各一,位於胸腔內 B. 右肺狹長,左肺粗大C. 上端尖銳稱肺尖,突入頸根部 D. 內側面鄰縱隔,又稱縱隔面E. 左肺前緣有一明顯的弧形陷凹,稱心切跡3. 第 4 胸椎下緣平面是A. 上、下縱隔分界平面 B. 前方正對胸骨角 C. 食管與主動脈弓交叉處D. 食管與左主支氣管交叉處 E. 食管第 2 狹窄處相當於該平面4. 屬於壁胸膜的是A. 胸膜頂 B. 膈胸膜 C. 肋胸膜 D. 肺胸膜 E. 縱隔胸膜5. 氣管A. 分頸、胸兩段 B. 頸段短而位置表淺 C. 第 2 ~ 4 氣管軟骨前方有甲狀腺峽D. 氣管胸段位後縱隔內 E. 平第 4 ~ 5 胸椎分左、右主支氣管6. 構成鼻中隔的主要結構是A. 篩骨垂直板 B. 犁骨 C. 鼻中隔軟骨 D. 齶骨垂直板 E. 齶骨水平板7. 肺和支氣管的營養性血管有A. 支氣管動脈 B. 支氣管靜脈 C. 肺動脈 D. 肺靜脈 E. 段間靜脈8. 支氣管肺段是A. 由一個肺段支氣管分布 B. 為一個一級支氣管所分布 C. 由單一的細支氣管通氣D. 略呈圓錐形 E. 在結構與功能上有相對的獨立性9. 正常情況下兩側胸膜腔A. 借心包橫竇相通 B. 延伸到第 12 肋以下 C. 是兩個潛在性的腔隙D. 內含空氣但比大氣壓低 E. 全部位於腹膜腔的上方10. 關於氣管的正確描述是A. 在胸廓上口處位於中線上 B. 在後縱隔中分左、右主支氣管C. 在近下端處斜向左側 D. 上接甲狀軟骨 E. 後壁缺少軟骨11. 關於胸膜頂的正確描述是A. 為臟胸膜的一部分 B. 呈穹隆狀 C. 突出胸廓上口 D. 在鎖骨下動脈的前方 E. 包被肺尖的上方二、填 空 題1. 呼吸道包括 ( ) 、 ( ) 、 ( ) 、 ( ) 和 ( ) 。2. 上鼻甲或最上鼻甲後上方與鼻腔頂之間的凹陷部分稱 (6) ,鼻旁竇中 (7) 開口於此處。3. 開口於中鼻道的鼻旁竇有 ( ) 、 ( ) 、 ( ) 、 ( ) 。4. 構成喉支架的軟骨包括不成對的 ( )( ) 、 ( ) 和成對的 () 。5. 環狀軟骨是由 ( ) 、 ( ) 兩部構成,是喉軟骨中惟一呈環形的軟骨,對氣管起支撐作用。6. 通常所稱的聲帶是指 ( ) 和 ( ) 以及由其覆蓋的 ( ) 三者組成的結構而言。7. 喉腔內上方的一對粘膜皺襞稱 ( ) 、下方的一對粘膜皺襞稱 ( ) 。上、下兩對粘膜皺襞將喉腔分為二者上方的 ( ) 、二者下方的 ( ) 、二者之間的 ( ) 三部。8. 氣管分為頸、胸二部,在 ( ) 與第 4 胸椎骨體下緣連線的平面上分為左、右主支氣管。9. 壁胸膜按其所附著的部位可分為 ( ) 、 ( ) 、 ( ) 、 ( ) 。10. 喉腔中兩聲襞之間的裂隙稱 ( ) 。11. 氣管隆嵴的高度相當於 ( ) 或 ( ) 水平。12. 吸氣時,膈肌處於 ( ) 狀態,此時胸腔容積 ( ) 。13. 左肺前緣銳薄,其下分有凹入的 ( ) ,再下方有向下突出的 ( ) 。14. 胸膜腔最低點為 ( ) ,臨床上又稱為 ( ) 。15. 胸膜下界的投影點在腋中線與 ( ) 相交,在鎖骨中線與 ( ) 相交。16. 縱隔四分法,首先將其分為 ( ) 和 ( ) ,後者又被分為 ( ) 、 ( ) 和 ( ) 。17. 主支氣管較左主支氣管 ( ) 、 ( ) 其走向 ( ) 。18. 兩側胸膜前界返折時形成兩個三角形無胸膜區,即 ( ) 和 ( ) 。三、正誤判斷、改錯題1. 氣管上端與喉相連,向下在頸靜脈切跡平面分左、右主支氣管。2. 鼻前庭是鼻腔的主要部分,由骨性鼻腔內襯粘膜而成。3. 蝶竇開口與上鼻道。4. 環狀軟骨是喉軟骨中惟一完整的軟骨環,平對第 6 頸椎,是頸部重要的體表標志。5. 聲門裂是喉腔最狹窄的部位。6. 喉腔向上通氣管,向下和咽相交通。7. 聲襞是喉粘膜覆蓋聲韌帶和聲帶肌而成。8. 成年男性的喉結很明顯,女性的喉結一般比男性略低。9. 左主支氣管較垂直,而右主支氣管較水平,所以氣管異物易落入右主支氣管。10. 兩肺尖均高出鎖骨外側 1 / 3 的上方約 2 ~ 3cm 。11. 胸膜腔呈負壓狀態。12. 縱隔是兩側縱隔胸膜之間所有器官和組織的總稱。它呈矢狀位,並稍偏左側。13. 上頜竇是鼻旁竇中最大的一對,此竇的開口位置低於竇底,其分泌物容易流出。14. 喉口由會厭軟骨上緣、甲狀軟骨上緣和杓狀軟骨間切跡圍成。四、名詞解釋1. 上呼吸道 2. 下呼吸道 3. 鼻旁竇 (paranasal sinuses)4. 喉室 (ventricle of larynx) 5. 氣管隆嵴 (carina of trachea) 6. 肺根 (root of lung)7. 肋膈隱窩 (costodiaphragmatic recess) 8. 縱隔 (mediastinum)9. 環甲正中韌帶 10. 彈性圓錐 (conus elasticus) 11. 胸膜 (pleura)12. 嗅區 13. 聲帶 (vocal flod)五、問 答 題1. 氣管異物多墜入哪側主支氣管,為什麼?2. 鼻旁竇有哪些,開口在什麼部位?3. 試述喉的軟骨有哪些。4. 試述肺和胸膜下界的體表投影。5. 胸廓、胸腔和胸膜腔有何不同?6. 右側胸膜腔積液穿刺宜在何處進行?為什麼? 穿刺依次經過那些結構?7. 根據上頜竇的解剖特點,分析為何臨床上頜竇炎發病率高於其他鼻旁竇?8. 試述喉腔的分部、喉水腫好發部位?參考答案一、選 擇 題( 一 ) 單選題1. B 2. D3. D 4. B5. D 6. C7. B 8. B9. C 10. B 11. B12. E13. B 14. D 15. E16. C17. D 18. B 19. A20.A21. A 22. C 23. A</SPAN>
2、關於人的 !
男女發聲不同。就像公雞會打鳴,
這是生理所決定的。
3、2020年零基礎五音不全怎麼學唱歌?
相信會有很多喜歡唱歌的朋友,因為覺得自己五音不全而不敢去唱、或者不知道怎樣去學習唱歌。其實,每一個人只要肯運用一定的方法並加上後天的努力,都是可以唱出悅耳動聽的歌曲的。
唱歌不好聽有很多原因。比如:音不準,節奏把握不了,高音上不去,低音下不來,沒有氣息支持,全靠擠壓等等,這些種種其實都不是所謂的五音不全,只是歌唱技巧的問題。那麼該如何克服這些問題呢?
一、首先我們得認識一點,每個人都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樂器,都有自己的音色,不用去刻意的模仿。而且每個人的音域不一樣,但是音域是可以拓展的。或許你現在無法唱上去某音高,但是通過訓練是有可能達到的。
二、我們要明白唱歌與歌唱的區別。為什麼要歌唱?其實我們要明白平時我們都會說,我們去唱歌吧,而不是說我們去歌唱吧!在這里唱歌是指身體層面的,隨意性的開口發音,最後傳達自己的耳朵,完成了自我傾聽。唱歌是日常生活中的個人化行為。那麼歌唱呢?則是源於心靈。
三、自帶特效的自信心。其實唱歌本身是娛樂的一種方式。如果你把自己想成是一個大家站在台上歌唱,那麼你就是一個大家。眼裡放著光,嘴角上揚露出迷之微笑。這樣你唱不好聽的幾率很小。這樣站在哪裡唱歌都是自帶光環的。
四、聲帶訓練。首先要了解聲帶。人類的聲帶又叫聲襞(音必),是以甲狀軟骨前角後面與杓狀軟骨聲帶突之間的聲韌帶為基礎,加上聲帶肌和其表面的黏膜共同構成的。兩側聲帶及杓狀軟骨底之間的裂隙稱為聲門裂,是喉腔最狹窄的部位。
聲門裂的前2/3位於兩側聲襞之間,稱為膜間部;而聲門裂的後1/3位於兩側杓狀軟骨的底和聲帶突之間,稱為軟骨間部。將聲帶和聲門裂合稱為聲門。發聲時,兩側聲帶拉緊、聲門裂變窄、甚至幾乎關閉,從氣管和肺沖出的氣流不斷沖擊聲帶,在喉內肌肉協調作用的支配下,使聲門裂受到有規律性的控制。故聲帶的長短、松緊和聲門裂的大小,均能影響聲調高低。
成年男子聲帶長而寬,女子聲帶短而狹,所以女子比男子聲調高。青少年14歲開始變音,一般要持續半年左右。聲帶需要我們平時多加保護。為了保護好聲帶,建議注意以下幾點:
⑴加強體育鍛煉,增強體質,提高對上呼吸道感染的抵抗能力;
⑵少吃刺激性食物,避免用嗓過度,禁煙酒;
⑶加強勞動保護,對生產過程中的有害氣體和粉塵需妥善處理;
⑷教師、文藝工作者需注意正確的發聲方法,感冒期間尤其要注意,切不可發聲過度;
⑸早期聲嘶患者,應強調聲帶休息,同時進行積極的治療。保護聲帶從正確發聲開始。
五、如何正確發聲?正確發聲是建立在掌握氣息的基礎上的。首先來看看如何進行氣息練習。
1、氣息在歌唱時要自然。就是從吐氣,吸氣開始。(吐氣時就像氣球裡面的氣鬆了一樣,身體裡面氣變少最大變化是肚子往回收,吸氣則反之。)首先從慢呼慢吸開始練習,然後再快吸慢呼,再就是快呼快吸等等。最終練習達到的目的是將氣息運用自如。唱歌是由氣息去沖擊你的聲帶,然後聲帶產生振動而發出的聲音。
2、那麼怎麼才能找到氣息支撐聲音呢?這就需要長期連續了。首先我們呼吸方法有很多種,比如:胸式呼吸法,腹式呼吸法,還有胸腹式呼吸法。這些都是可以用,在唱不同音高時候我們用的不一樣,側重點也不一樣。比較難掌握的呼吸方法是腹式呼吸法。在這里給大家說說如何體會腹式呼吸方法,也是平時我們所說的氣沉丹田,那丹田在哪呢?就在你肚臍眼下面的三個手指的位置。
其實我們要刻意的去找到氣沉丹田的話,你可以先把氣息全部快速吐出來,吐到你沒有氣息為止,然後知道你自己沒氣息了,他會自然而然地吸進來氣息,這時候氣息就吸到丹田了。如果你想輕松點體會氣沉丹田的感覺,你可以平躺在床上,放三本書放到肚子上,然後吐氣吸氣,吸氣的時候能明顯感覺到書往外頂,吐氣的時候書往下沉,這時就能感覺到自己的丹田在哪個位置。
3、開口歌唱。像啃蘋果一樣張開嘴巴,找到打哈欠的感覺,向遠處唱,傳到你眼睛能看到的最遠的地方。
4、共鳴練習。哼鳴尋找法。用撒嬌的感覺進行哼鳴練習。可以先練閉口哼鳴,再練張口哼鳴。一定不要使勁,讓氣息自由推動。
5、咬字練習。字正腔圓。歸韻不要太早。下巴放鬆。
4、想學唱歌,但我五音不全,可以學嗎?
五音不全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先天性的,就是沒有高低音的概念,就算再簡單的歌曲,也聽不出跑調。簡單兩個音符,聽完也分辨不出哪個高哪個低。這種網路上叫「失歌症」,比較難調整,屬於生理上的缺陷;另一種是後天的,聽得出別人跑調(聽不出自己的很正常),有高低音的概念,只是唱歌的過程中無法運用正確的方式。這種是屬於沒有任何技巧的原生態唱歌技巧和發聲方法,只要有經過專業的培訓,是一定可以出好效果的。
針對音準很差的人,以試著一邊開著原唱一邊拿出簡譜出來唱。這樣即可以練到音準,也可以練到節拍。而且,聲音的位置跟著原唱也可以找到唱曲的感覺、聲音的位置。另外,每天至少要唱十首歌的歌譜。這樣就會形成一種音樂記憶。記旋律會快。而且不容易走調。
針對音準還不錯,可是音域很窄,稍微有點高音低音就唱不下去導致走調的,那就要訓練一下科學的發音技巧了:
一、歌唱的呼吸 我們平時生活中採用的是自然式呼吸,這種呼吸很淺,不能用於歌唱。歌唱的呼吸是比較深的腹式呼吸法,即氣要吸到腰的周圍,然後利用呼氣肌和吸氣肌的對抗,找到用力的支點。唱歌時要一直保持這種狀態,聲音完全由氣息來控制,這就是人們說的「聲靠氣傳」。
下面介紹幾種有效的練習呼吸的方法
1.吸氣 想像自己處於一個美麗的花園之中,想深深地聞一下鮮花的異香——這就是歌唱的吸氣,這樣吸得才深。吸氣以後,像打噴嚏之前那樣短暫的一憋,體會一下腰周圍的擴張、膨脹的感覺,找到這種感覺是歌唱的關鍵。
2.呼氣 呼氣的方法就是利用橫膈膜的力量,把腰圈擴張的感覺一直保持住。呼氣要均勻、舒緩。各位可以准備一張10平方厘米大小的薄紙片,放在牆上,距離它4—6公分,用口吹氣使之不落地,半分鍾以上便為合格。也可以代之以一支燃燒的蠟燭,對著火苗發「u」音,正確的 氣息是火苗倒而不滅。
3.怎樣訓練橫膈膜的力量 橫膈膜的力量對氣息的保持和聲音的力度都很重要。傳統的訓練方法有: (1).數數字:深吸一口氣,利用腰圈的力量保持住,從1開始數,數到60為合格。數數要均勻,有節奏,不能偷氣。 (2).吹灰:深吸一口氣,然後像要吹掉桌上的灰塵一樣往前吹氣,一慢二快,體會橫膈膜的力量。 (3).多做仰卧起坐,增強腰腹的力量。
5、聲襞的讀法
聲襞
shēng bì
希望能幫到你,請採納正確答案,點擊【採納答案】,謝謝 ^_^
你的點贊或採納是我繼續幫助其他人的動力
6、我要學唱歌。
你首先必須對音樂感興趣,然後聽,經常聽,其次再下載一個全民專k歌,對著手機唱。只要不是嚴屬重的五音不全,我相信,很容易,如果五音不全也沒關系 ,你唱著屬於自己的調調,自己開心就好,如果想學再專業一點的,你可以去參加培訓班,或者報個藝校。
7、求人體解剖學比較全面的名詞解釋和簡答題(要有答案)
http://wenku.baidu.com/view/d7d940fe04a1b0717fd5dd30.html 1.鉤椎關節(Luschka關節):椎體鉤與上位椎體下面兩側唇緣相接,形成鉤椎關節。如過度增生,可使椎間孔狹窄,壓迫脊神經,為頸椎病的病因之一。
2.椎體鉤:為3—7頸椎椎體上面側緣向上的突起。
3.岬(骶骨):骶骨底上緣中份向前隆凸,稱岬。
4.骶角:骶管裂孔兩側向下突出的骨角,是骶管麻醉時的骨性標志。
5.翼點:在顱的側面,額、頂、顳、蝶骨會合處最為薄弱,常構成H形的縫,稱翼點。其內面有腦膜中動脈前支通過。
6.翼齶窩:為上頜骨體、蝶骨翼突和齶骨之間的間隙,稱翼齶窩。此窩向外通顳下窩,向前通眶,向內通鼻腔,向後通顱中窩,向下經齶大管、齶大孔通口腔。
7.前囟:位於矢狀縫與冠狀縫相接處,呈菱形,較大,生後1—2歲閉合。
8.關節盂:肩胛骨外側角的梨形淺窩,與肱骨頭構成肩關節。
9.橈神經溝:肱骨體後面中部有一自內上斜向外下的淺溝,稱橈神經溝,有橈神經和肱深動脈經過。
10.尺神經溝:肱骨內上髁後方的一淺溝,稱尺神經溝,有尺神經經過。
11.橈骨粗隆:橈骨頸內下側的突起,為肱二頭肌抵止處。
12.髂前上棘:髂嵴的前端稱為髂前上棘。
13.胸骨角:胸骨柄與體連接處微向前突,稱胸骨角,兩側平對第二肋,是計數肋的重要標志。
14.恥骨聯合:由兩側恥骨聯合面借纖維軟骨構成的恥骨間盤連結而成,其上方有恥骨上韌帶,下方有恥骨弓狀韌帶加強。
15.跗橫關節(Chopart關節):由跟骰關節和距跟舟關節聯合構成的橫過跗骨中部的橫位的「S」形關節,臨床上可沿此線進行足的離斷。
16.腱鞘:指包圍在肌腱外面的鞘管,多位於活動性較大的部位,腱鞘可分為纖維層和滑膜層,纖維層位於外層,又稱腱纖維鞘;滑膜層位於腱纖維鞘內,其內層包在肌腱表面稱臟層,外層貼在腱纖維層的內面,稱為壁層。臟壁兩層之間含少量滑液,可減少肌腱運動時的摩擦。
17.斜角肌間隙:前、中斜角肌與第1肋之間的空隙稱為斜角肌間隙,有鎖骨下動脈和臂叢通過。
18.胸腰筋膜:被覆於豎脊肌周圍的筋膜特別發達,稱胸腰筋膜。分為淺、中、深三層,淺層位於豎脊肌的後面,附於棘上韌帶,中層分隔豎脊肌與腰方肌、中層與淺層在豎脊肌外側會合,深層覆蓋在腰方肌前面,三層在腰方肌外側緣會合成為腹內斜肌和腹橫肌的起點。
19.腹股溝鐮:腹內斜肌下部的腱膜與腹橫肌的腱膜會合,止於恥骨梳及恥骨結節,稱為腹股溝鐮。
20.弓狀線:解剖學上有兩個弓狀線,一個是髂骨下界的圓鈍骨嵴稱弓狀線。它構成小骨
盆上口的界線的一部分。另一個是腹直肌鞘後層在臍與恥骨聯合連線中點平面以下,由於腹直肌鞘後層全部移至腹直肌的前面,故後層下緣形成一條凹向下的游離緣,稱弓狀線。
21.腹股溝管:位於腹股溝韌帶內側半的上方,為一斜貫腹肌和腱膜之間的潛在性裂隙,長約4~5厘米。男性有精索,女性有子宮圓韌帶通過。
22.白線:腹前壁正中線上,為左右腹直肌鞘之間的隔,由兩側三層扁肌的腱膜的纖維交織而成,上起劍突,下止恥骨聯合。
23.腹直肌鞘:腹外側壁三層扁肌的腱膜包繞腹直肌而成,分前後兩層。前層由腹外斜肌腱膜和腹內斜肌腱膜的前層癒合而成,後層由腹橫肌腱膜與腹內斜肌腱膜的後層癒合而成。
24.腹股溝(海氏)三角(Hesselbach triangle):位於腹壁下部,由腹直肌外側緣、腹股溝韌帶和腹壁下動脈圍成的三角形區域,稱為腹股溝(海氏)三角。
25.三邊孔和四邊孔:是位於肩胛下肌和小圓肌、大圓肌、肱三頭肌長頭和肱骨上端之間的兩個間隙。肱三頭肌長頭內側的間隙為三邊孔,有旋肩胛動脈通過;外側的間隙稱四邊孔,有旋肱後動脈及腋神經通過。
26.腕管:位於腕掌側,由屈肌支持帶和腕骨溝圍成。管內有指淺、深屈肌腱、拇長屈肌腱和正中神經通過。
1.為什麼當足跖屈內翻位時,易發生損傷?
答:踝關節由脛、腓骨下端與距骨連結而成。距骨上面前寬後窄,故足背屈時,較寬的前部進入窩內,踝關節較穩定。當跖屈時,由於較窄的滑車後部進入關節窩內,關節不穩定,活動度大。另外,踝關節內側韌帶堅韌,外側韌帶較弱,所以當足跖屈內翻位時,易發生損傷。
2.顱底內面有哪些溝、管、裂、孔?各通行什麼結構?
答:篩孔——嗅神經。
視神經管——視神經,眼動脈。
眶上裂——動眼神經、滑車神經、展神經、眼神經,眼上靜脈。
頸動脈溝、頸動脈管內口——頸內動脈。
圓孔——上頜神經。
卵圓孔——下頜神經。
棘孔——腦膜中動脈。
腦膜中動脈溝——腦膜中動脈。
舌下神經管內口——舌下神經。
內耳門——面神經、前庭蝸神經,迷路動脈。
上矢狀竇溝、橫竇溝、乙狀竇溝——同名靜脈竇。
頸靜脈孔——頸內靜脈、舌咽神經、迷走神經、副神經。
枕大孔——延髓和脊髓交界處。椎動、靜脈,副神經,脊髓前、後動脈。
3.關節有哪些基本構造?
答:⑴關節面:至少兩個,一般凸者為關節頭,凹者為關節凹,關節面上有關節軟骨。
⑵關節囊:外層為纖維層,內層為滑膜層,可產生滑液。
⑶關節腔:腔內呈負壓,有少量滑液。
4.關節的輔助結構有哪些?
答:⑴韌帶,有囊內韌帶和囊外韌帶。
⑵關節盤和關節唇。
⑶滑膜襞和滑膜囊。
5.椎體之間如何連接的?
答:⑴椎間盤,中央部為髓樣彈性的膠狀物質,柔軟而富彈性,周圍部為纖維環,為纖維軟骨按同心圓排列,富於堅韌性。
⑵前縱韌帶,位於椎體前面,寬而厚,可防止脊柱過度後伸。
⑶後縱韌帶,位於椎體後面,窄而薄,可防止脊柱過度前屈。
6.脊柱側面觀可見哪些彎曲?
答:頸曲、腰曲(凸向前);胸曲、骶曲(凸向後)。
7.胸廓上、下口怎樣圍成的?
答:上口:胸骨柄上緣、第1肋、第一胸椎椎體圍成。下口:第12胸椎、第12.11肋、肋弓和劍突圍成。
8.顳下頜關節怎樣組成的?有何特點?
答:由下頜骨的下頜頭與顳骨的下頜窩及關節結節構成。關節囊鬆弛,囊外有韌帶加強,囊內有關節盤將關節腔分為上、下兩部分。
9.何謂坐骨大孔、坐骨小孔?
答:骶棘韌帶與坐骨大切跡圍成的孔稱坐骨大孔。骶棘韌帶、骶結節韌帶和坐骨小切跡圍成的孔稱坐骨小孔。
10.肌的輔助裝置有哪些?
答:淺筋膜、深筋膜、滑膜囊、腱鞘。
11.咀嚼肌有哪些?
答:咬肌、顳肌、翼內肌、翼外肌
12.參與呼吸運動的肌肉有哪些?
答:吸氣:胸大肌、胸小肌、肋間外肌、前鋸肌、膈肌。
呼氣:肋間內肌、膈肌、腹外斜肌、腹內斜肌、腹橫肌、腹直肌。
13.試述膈肌三個裂孔的名稱、位置及通行結構。
答:主動脈裂孔:在第12胸椎前方,位於左右兩個膈腳與脊柱之間,有主動脈和胸導管通過。
食管裂孔:在主動脈裂孔的左前上方,約在第10胸椎水平,有食管和迷走神經通過。
腔靜脈孔:在食管裂孔的右前上方的中心腱內,約在第8胸椎水平,內通過下腔靜脈。
1.上消化道:臨床工作中,通常把從口腔到十二指腸的這一段稱上消化道。(包括口腔、
咽、食管、胃、十二指腸)
2.咽峽:由齶垂、齶帆游離緣、兩側的齶舌弓及舌根共同圍成的咽峽,它是口腔通向咽的分界,也是口腔和咽之間的狹窄部。
3.咽淋巴環:由咽後上方的咽扁桃體、兩側的咽鼓管扁桃體、齶扁桃體以及前下方的舌扁桃體所組成。位於咽的上端,對消化道和呼吸道有防禦和保護作用。
4.梨狀隱窩:在咽的喉部,喉的兩側和甲狀軟骨內面之間,粘膜下陷形成梨狀隱窩。此部位是異物常易嵌頓停留的部分。
5.咽隱窩:在鼻咽部,咽鼓管圓枕後方與咽後壁之間向外側的縱行凹陷稱咽隱窩,是鼻咽癌的好發部位。
6.回盲瓣:回盲口處腸壁內的環形肌增厚,被覆以粘膜而形成上、下兩片半月形的皺襞稱回盲瓣,可阻止小腸內容物過快的流入大腸,並防止盲腸內容物逆流回小腸。
7.Meckel憩室:距回腸末端0.3cm范圍的回腸壁上,約2%的成人有2-5cm的囊狀突起,自腸壁向外突出,口徑略細於回腸,稱Meckel憩室,此為胚胎時卵黃囊管未完全消失而成。
8.McBurney點:是闌尾根部的體表投影,是臍與右側髂前上棘連線的中、外1/3交點處。
9.Houston瓣:為直腸壺腹的內面的三個直腸橫襞,由粘膜和環行肌構成,其中中間的最大而明顯,距肛門約7cm,可作為直腸鏡檢時的定位標志。
10.肛竇:是肛管內肛瓣與肛柱下端共同圍成的小隱窩稱肛竇,竇口向上,肛門腺開口於此處,竇內往往積存糞屑,易於感染而發生肛竇炎。
11.齒狀線:肛柱下端與肛瓣基底部連成的鋸齒狀環行線,稱齒狀線(肛皮線),齒狀線以上的肛管內為粘膜,以下為皮膚,其上、下的動脈來源、靜脈迴流、淋巴引流、神經支配等都不同。
12.肛直腸環:肛門內括約肌、腸壁的縱行肌、肛門外括約肌的淺、深部及肛提肌的恥
骨直腸肌共同構成圍繞肛管的強大肌環為肛直腸環,對肛管起著極重要的括約作用。
13.膽囊三角:膽囊管、肝總管和肝的臟面之間圍成的三角形區域稱膽囊三角。三角內常有膽囊動脈通過,是手術中尋找膽囊動脈的標志。
14.小網膜:是肝門向下移行至胃小彎和十二指腸上部的雙層腹膜結構。其左側部從肝門至胃小彎,也稱肝胃韌帶,其內含有胃左、右血管、淋巴和神經等。連於肝門與十二指腸上部者稱肝十二指腸韌帶,內有門靜脈、肝固有動脈和膽總管等重要結構。
15.網膜孔(Winslow孔):小網膜游離緣的後方為網膜孔,通過網膜孔可進入胃後方的網膜囊。
1. 吃魚時不小心魚刺卡在咽部,多停留於何處?
答:易停留於喉咽的梨狀隱窩,這是咽在喉口兩側的一深窩,是異物易停留之處。
2. 人體有哪些唾液腺,它們的導管各開口於何處?
答:腮腺——開口於上頜第2磨牙所對頰粘膜上的腮腺管乳頭。下頜下腺——開口於舌下阜。舌下腺——開口於舌下阜和舌下襞。
3. 試述食管的狹窄。
答:食管有三個狹窄,① 位於食管起始處,距中切牙約15cm; ② 位於食管在左主支氣管的後方與其交叉處,距中切牙約25cm;③位於食管穿過膈的食管裂孔處,距中切牙約40cm。
4.膽汁在何處產生?正常情況下如何排入十二指腸腔的?
答:在肝臟由肝細胞產生,經由肝內膽管——左、右肝管——肝總管——膽囊管——膽囊內儲存。進食後,膽囊收縮,由膽囊——膽囊管——膽總管——肝胰壺腹括約肌舒張——十二指腸大乳頭——十二指腸腔內。
5.胰頭癌患者常出現黃疸、腸梗阻等症狀,請用解剖知識解釋為什麼?
答:膽汁由肝臟產生,排出過程中經過左、右肝管、肝總管、膽總管,膽總管在胰頭與十二指腸之間,經肝胰壺腹進入十二指腸。胰頭癌時,癌腫壓迫膽總管,致使膽汁排出受阻,而反流入血形成黃疸。由於十二指腸與胰頭的毗鄰關系,有時可壓迫十二指腸造成腸梗阻。
6.患者突然腹部劇痛,惡心,嘔吐,鞏膜黃染急診來院檢查,醫生初步診斷為膽總管結石。為進一步確診,醫生採用膽道造影檢查法,此法需將導管從口腔送至十二指腸大乳頭處,向膽總管注造影劑。請問:
①此導管需經哪些器官、哪些生理狹窄(具體部位)才能到達十二指腸大乳頭?
②若對此患者行膽總管手術切開取石,選擇經右側腹直肌切口,請問:此切口由淺入深,需依次經過哪些結構(用箭頭表示)才能暴露膽總管?切膽總管時需注意周圍哪些結構、它們與膽總管的位置關系如何?
答:①經口腔——咽峽——咽——食管(食管的三個狹窄:起始處,與左主支氣管交叉處,穿膈肌食管裂孔處)——胃(賁門,幽門)——十二指腸上部——十二指腸降部、大乳頭。
②皮膚——淺筋膜——腹直肌鞘前層——腹直肌——腹直肌鞘後層——腹橫筋膜——腹膜外脂肪——壁層腹膜——切開十二指腸韌帶,暴露膽總管。切開膽總管時需注意其左側有肝固有動脈,其左後方有肝門靜脈。
7.腹膜炎症或腹部手術後的病人多採取半卧位,為什麼?
答:使有害液體流至下腹部,腹膜有吸收的功能,因下腹部腹膜吸收能力較弱,以減少腹膜對有害物質的吸收。
8.懷疑胃後壁穿孔患者手術時,醫生欲探察胃後壁,最簡單易行的入路切開什麼腹膜結構才能見到胃後壁?
答:切開胃結腸韌帶或橫結腸系膜進入網膜囊,其前壁即為胃後壁。
9.腹膜腔積液時患者仰卧位和坐位時各自最易停留於何處?
答:仰卧位時,最易停留在肝腎陷窩。
坐位時,最易停留在直腸子宮陷凹(女),直腸膀胱陷凹(男)。
1.上呼吸道:在臨床應用中稱鼻、咽、喉三者為上呼吸道。
2.Little區:在鼻中隔前下份有一易出血區稱Little區,此區血管豐富而位置表淺,受外傷或乾燥空氣刺激血管易破裂出血。90%左右的鼻出血均發生於此區。
3.鼻旁竇:是鼻腔周圍顱骨內一些開口於鼻腔的含氣空腔,腔內襯以粘膜,並與鼻粘膜相移行,共4對,即上頜竇、額竇、篩竇和蝶竇。
4.聲帶:由聲韌帶、聲帶肌和喉粘膜構成。
5.聲門裂:位於兩側聲襞及杓狀軟骨基底部之間的裂隙,是喉腔最狹窄的部位。前3/5位於兩側聲襞游離緣之間是膜間部;後2/5在杓狀軟骨之間是軟骨間部。
6.氣管杈:氣管在胸骨角平面(現對第四胸椎體下緣)分為左、右主支氣管,其分杈處稱氣管杈。
7.支氣管肺段:簡稱肺段。每一肺段支氣管及其所屬的肺組織,稱為支氣管肺段。兩肺各有10個肺段。
8.、胸膜與胸膜腔:胸膜是一薄層的漿膜,可分為臟胸膜與壁胸膜兩部。臟胸膜被覆於肺表面,與肺緊密結合而不能分離,並伸入肺葉間裂內。壁胸膜貼覆於胸壁內面、膈上面和縱隔表面。臟胸膜與壁胸膜在肺根處相互移行形成一個完全封閉的漿膜囊腔隙即胸膜腔,左右二漿膜囊獨立,左右胸膜腔互不相通。
9.肋膈隱窩:肋胸膜與膈胸膜相互轉折處的胸膜隱窩,肺下緣不能充滿其內,這部分的胸膜腔稱肋膈隱窩。是胸膜腔的最低部位,胸膜腔積液首先積聚於此。
10.縱隔:是左右縱隔胸膜間全部器官、結構與結締組織的總稱,前界為胸骨、後界為脊柱胸段,兩側界為縱隔胸膜。
1.鼻腔外側壁有哪些結構?有什麼作用?
答:鼻腔外側壁自上而下有突向鼻腔的上鼻甲、中鼻甲和下鼻甲。三個鼻甲下方各有裂隙空間,分別是上鼻道、中鼻道和下鼻道。另外還有上鼻甲上方的最上鼻甲或上鼻甲後上方與鼻腔頂之間的凹陷形的蝶篩隱窩。以上各結構擴展了鼻粘膜的面積,有利於對吸入空氣的加溫與濕潤。
2.何謂Little區(即kiesselbach區)?
答:是鼻中隔前下份的易出血區,此區血管豐富而位置淺表,受外傷或乾燥空氣刺激,血管易破裂而出血,90%左右的鼻衄均發生在此區。
3.氣管切開術常在何處進行?
答:常在第3~5氣管軟骨環處進行。
4.氣管異物多墜入哪側主支氣管,為什麼?
答:氣管異物多墜入右主支氣管。因為右主支氣管比左主支氣管粗而短,且走向較左主支氣管陡直。
5.用所學知識解釋某人右肺上葉前段膿腫,自然咳膿痰經哪些途徑?
答:右肺上葉前段膿腫膿痰自然咳出經右肺上葉前段支氣管→右肺上葉支氣管→右主支氣管→氣管→喉→咽→口腔→體外。
1.腎蒂:出入腎的所有結構(腎盂、腎血管、神經、淋巴管)為結締組織包裹稱腎蒂。右腎蒂較左腎蒂短。
2.腎區:在豎脊肌的外側緣與第12肋之間的部位稱為腎區。
3.腎盂:在腎竇內,由2-3個腎大盞集合成一個前後扁平、約呈漏斗狀的結構,稱腎盂。
4.腎段:一個腎段動脈所分布的那部分腎組織稱為一個腎段。每個腎分為5個腎段。
5.輸尿管間襞:膀胱內兩輸尿管口之間的橫行皺襞叫輸尿管間襞,它是尋找輸尿管口的標志。
6.膀胱三角:在膀胱底的內面,兩輸尿管口與尿道口之間有一個三角形區域,由於缺少粘膜下層,粘膜與肌層緊密相連,無論在膀胱膨脹或收縮時,都保持平滑狀態,此區稱為膀胱三角。是腫瘤、結核和炎症的好發部位。
1.簡述泌尿系統的組成及各部的功能。
答:泌尿系統由腎、輸尿管、膀胱及尿道四部分組成,它的主要功能是排出機體內溶於水的代謝產物,保持機體內環境的平衡和穩定。其中:腎為生成尿液的器官,並具有產生促紅細胞生成素、腎素等內分泌功能;輸尿管為輸送尿液至膀胱的管道;膀胱為暫時儲存尿液的器官;尿道為尿液排出的管道(男性尿道兼有排精功能)。
2.試述腎的額狀切面上可見到哪些構造?
答:在腎的額狀切面上,腎實質分為淺層的皮質和深層的髓質。皮質伸入腎錐體之間的部分稱為腎柱。腎髓質由15-20個錐形的腎錐體組成,腎錐體的尖朝向腎竇,稱腎乳頭,乳頭的頂端有許多小孔,稱乳頭孔,腎形成的尿液由腎乳頭孔流入腎小盞,2-3個腎小盞匯合形成一個腎大盞,2-3個腎大盞合成一個漏斗狀的腎盂,腎盂出腎門後移行為輸尿管。
3.試述腎的被膜及其意義。
答:腎的表面自內向外有三層被膜包繞,①纖維囊:為貼附於腎實質表面的薄層緻密的結締組織,在正常情況下易與腎實質分離,病理情況下,則與腎實質發生粘連。腎破裂或腎部分切除時,需縫合此膜。②脂肪囊:為纖維囊外周的脂肪組織。脂肪囊對腎起彈性墊的保護作用。③腎筋膜:位於脂肪囊的外周,由腹膜外組織發育而來。腎筋膜分前後兩層,包繞腎和腎上腺,腎筋膜的上方和外側,兩層互相融合,下方兩層分離,其間有輸尿管通過,在內側,前層與對側前層相連續,後層與腰大肌筋膜融合。腎筋膜向深面發出許多結締組織小束,穿過脂肪囊連於纖維囊,對腎起固定作用。
4.腎蒂內各結構自前向後、自上而下的順序如何?
答:自前向後依次為:腎靜脈、腎動脈、腎盂;
自上而下依次為:腎動脈、腎靜脈、腎盂。
5.試述輸尿管的分部及狹窄。
答:輸尿管按行程可分為:腹部、盆部及壁內部。全程有3個狹窄,上狹窄位於輸尿管與腎盂移行處;中狹窄位於骨盆上口,為輸尿管跨過髂血管處;下狹窄在輸尿管的壁內部。這些狹窄是輸尿管結石滯留的常見部位。
1.卵圓窩(心臟):右心房內側壁的後部主要由房間隔形成。房間隔右側面中下部有一卵圓形凹陷,稱為卵圓孔,為胚胎時期卵圓孔閉合後的遺跡,此處薄弱,是房間隔缺損的好發部位。
2.Koch 三角: 右心房的冠狀竇口前內側緣、三尖瓣隔側尖附著緣和Todaro腱之間的
三角形區,稱Koch三角,其前部心內膜深面有房室結。
3.二尖瓣復合體:二尖瓣環、瓣尖、腱索和乳頭肌在結構和功能上是一個整體,稱為
二尖瓣復合體
4.竇房結:位於上腔靜脈與右心房交界處的界溝上1/3的心外膜下,呈長梭形,為心
的正常起搏點。
5.His束:起自房室結前端,穿中心纖維體,至室間隔膜部後下緣,分出左束支纖維,
最後分為左、右束支。
6.冠狀竇:位於心臟膈面,左心房與左心室之間的冠狀溝內,收集心臟大部分的靜脈
血,主要接受心大、中、小靜脈。
7.動脈韌帶:在肺動脈分叉處稍左側有一纖維性結締組織索連於主動脈弓下緣,它是
胚胎時期動脈導管閉鎖後的遺跡,稱為動脈韌帶,若生後不閉鎖有血液流通則稱之為動脈導管未閉,是常見的先天性心臟病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