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距腓前韌帶 跟腓韌帶損傷一定要手術嗎
病情分析:
韌帶是連接兩塊骨頭的組織.因為韌帶組織不易再生恢復,如果處理不當或誤診而轉成慢性疾病,可能遺留功能障礙,且以後易再次扭傷.韌帶炎症常見症狀為局部腫脹,疼痛,瘀斑,肢體活動受限等.病因病機為外力作用,損傷筋肌骨骼,導致經絡阻礙,氣血凝滯.損傷後受傷部位淤血腫脹,經絡不通,氣血阻滯.
指導意見:
可用中醫膏葯外敷,舒筋活血,消腫止痛,活血散淤,祛風散寒,並通過皮膚傳導至經絡,筋骨,激發肌體的調節功能,可迅速消除腫痛,促進功能恢復而快速達到治癒目的.
2、韌帶拉傷和扭傷腳踝有什麼區別?
韌帶拉傷可以是全身各個韌帶處的拉傷;
腳踝扭傷為三個部分:1.內側副韌帶,即三角韌帶 是最堅強的韌帶,主要防止踝關節外翻 2.外側副韌帶,是最薄弱的韌帶 3.下脛腓韌帶,即脛腓橫韌帶 有兩條,加深踝穴的前後方,穩定踝關節
內側損傷 出現踝關節側方不穩定
外側損傷 出現踝關節各方向不穩定
3、外側副韌帶和腓測副韌帶一樣嗎
踝關節扭傷在運動損傷中非常常見,其中最常見的是踝的旋後損傷,即踝外側副韌帶損傷 ,包括距腓前韌帶、跟腓韌帶和距腓後韌帶損傷 。所謂旋後損傷,事實上是一個聯合動作,包括踝的內旋、跟距舟關節內翻及前足內收,在損傷過程中很難割裂開來。在運動中,由於某種原因身體失去重心,或跳起落地時踩別人腳上,或在運動中腳被踩被絆等都可能產生足旋後的動作,造成踝的外側韌帶損傷 。大多數患者,都因為踝扭傷後沒有骨折 ,而忽視了踝外側副韌帶損傷 的處理,導致踝反復扭傷,關節不穩,也叫踝習慣性半脫位。
4、我傷了有一個月了左踝關節腔內少量積液,左側骰骨骨挫傷,跟腓韌帶及跟距韌帶損傷要多少時間能好?
得幾個月
5、韌帶和跟腱受傷後怎麼才能好的快些呢。
葯酒大部分的功效是活血,而你們平時的軟組織損傷時多為
閉合性軟組織損傷
6、腳踝韌帶有幾條,
踝關節的韌帶有2條:踝關節內側韌帶和踝關節外側韌帶。
外側韌帶又分為三束,分別是:距腓前韌帶、距腓後韌帶和跟腓韌帶,三束合稱外側韌帶。
內側韌帶又稱三角韌帶、內踝韌帶,可分為四部分,分別是:內側韌帶脛跟部、內側韌帶脛距前部、內側韌帶脛距後部和內側韌帶脛舟部。
(6)跟腓韌帶拉傷擴展資料
踝關節韌帶是維持踝關節穩定的重要結構。
踝關節韌帶損傷,又經常是踝關節骨折脫位創傷病理的一個組成部分,從創傷機制與創傷病理方面,不應該將踝關節韌帶損傷與踝關節骨折脫位分割開去分析與認識。
在臨床上常見的韌帶損傷為外踝韌帶損傷,在診斷與治療方面有其特殊性。
踝關節韌帶損傷的預防:
由於踝關節損傷是運動中的常見損傷,因此基本的問題是預防損傷。這點對於以前有踝關節損傷的運動員尤其重要,因為他們再度損傷的危險性是沒有踝關節損傷的運動員的4~10倍。患者在6~12月內損傷尚未得到充分康復,再度損傷的風險特別高。
下列措施能夠取得良好的結果:
1、合適的鞋子:鞋子介於人體腳板與地面之間,緩沖下肢對地面之間的緩沖力,提供下肢適當的穩定性與貼地性。
2、良好的場地:良好場地的維護往往比選擇一雙合適的鞋子更重要,腳踝扭傷的禍首也往往僅只是一顆石頭、一塊突起的小泥巴或是一個坑洞。
3、腳踝的保護:對於腳踝曾扭過傷的人來說,預防再度扭傷是相當重要的,可以貼扎或是護踝的方式來保護踝關節。
4、恢復踝關節的功能:再多外在的保護,還不如自己有能力來控制預防腳踝扭傷的再發生,可以前所提的拉筋運動、本體感覺訓練、腳板外旋肌肌力訓練來達成。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踝關節韌帶損傷康復
7、我腳板底韌帶拉傷,一個月了,該怎麼辦?
你還年輕,可用熱水泡足,20分鍾,1/日,可加一把鹽,約10%,消炎、消腫效果可,減少活動,三周可望恢復。
8、為什麼無緣無故跟腓韌帶部位會腫起來?還會疼痛
韌帶出現腫脹,這個情況往往比較常見的原因是由於韌帶炎症或者肌肉韌帶拉傷,導致的改變,可先做對症外用雲南白葯
9、腓側副韌帶拉傷怎麼辦
新傷早期,傷處充分休息,外用正骨水外塗。如韌帶撕裂較重,踝跖屈內翻畸形者,應用綳帶固定2-3周,服一些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葯如跌打丸、三七傷葯片等。早期盡量避免踝關節活動,晚期逐漸鍛煉至康復。